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及其应用(教师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及其应用(教师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及其应用(教师版)

认识放大镜及其应用

第一课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知识点一:放大镜

一、填空

1.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

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凸透镜;放大和聚光;肉眼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大镜放

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宽度;凸度;凸度越大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二、选择题

6、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A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7、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A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8、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C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

四、问答题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问答

1.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答:放大镜镜片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它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1.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 开发计算机程序

B. 观察植物的花

C. 修理精密仪器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哪一部分有关。()

A. 凸度

B. 材料

C. 面积

3.1号放大镜直径3cm,2号5cm,3号7cm,三个放大镜的凸度是一样的,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1号大

B. 2号大

C. 3号大

D. 一样大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

A. 相同

B. 大

C. 小

5.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鱼应该()。

A. 比实际的鱼小

B. 比实际的鱼大

C. 没有变化

6.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B. 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C. 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

7.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 较清晰的图像

B. 许多点状物质

C. 许多条状物质

8.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9.()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格罗斯泰特

B. 牛顿

C. 培根

10.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 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B. 没装水的透明塑料袋

C. 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11.用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B. C.

二、判断题

12.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14.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15.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6.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17.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18.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三、填空题

19.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________琢磨而成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________ 设计制造的。

20.放大镜是________透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_______,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

2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3.在使用放大镜时,既可以________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________不变,手持放大镜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如图甲);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________,移动________,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如图乙)。

24.借助________观察到电视机或计算机屏幕画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

四、综合题

25.科学探究题

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纸、筷子、一杯清水、一张报纸。

实验过程:①把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子上,用筷子在上面滴一个水滴(直径约5 mm)。

②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

实验结果:________

原理:________

26.放大镜怎么样使用?

27.说一说从侧面观赏圆形鱼缸内的鱼时,看到的鱼为什么比实际的鱼大。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答案】A

2. A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 B 11.【答案】C

二、判断题

1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人类看清世界的物体主要是依赖眼睛,但是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有限,一般只能看到以厘米为单位的微小物体,最好的也只有几毫米大小左右,如果想看到原子、分子之类更加细小的物体,需要借助于显微镜的帮助。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透明水晶的特点是中间厚,两边较薄,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用来放大物体进行观察。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具有凸透镜的结构,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6.【答案】正确1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是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镜本身的大小无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近视镜不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近视镜属于凹透镜,具有分散光线的作用。

三、填空题

19.【答案】水晶;培根

【解析】【解答】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20.【答案】凸;放大

21厚;薄22.【答案】透明;厚;薄

【解析】【解答】放大镜(凸透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镜片比较厚,两边周围镜片相对而言较薄,这样的镜片可以放大物体,都可以被当作放大镜来进行使用。

23.【答案】观察对象;距离;物体;人眼;眼前;物体

【解析】【解答】在使用放大镜时,可以通过移动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来寻找最合适的观察点,即物体最清晰的位置。

24.【答案】放大镜;红;绿;蓝

【解析】【解答】电视机显示屏的画面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分析】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品红(或者叫洋红、紫)、青。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四、综合题

25.【答案】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是放大的;水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6.【答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7.【答案】解:圆形鱼缸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的特点,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所以看到的鱼比实际的鱼大。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知识点2:奇特的身体构造

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1个小眼;蝴蝶有1. 2万一1. 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万一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每只小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米一2米,苍蝇只能看到40毫米一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 0l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如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夜蛾的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嶂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蟋蟀是大家所喜爱的昆虫,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鸣叫。它们用来听音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100^-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蟋蟀的足听器感知范围为700 -5 000赫兹,但它们实际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测试范围广得多。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昆虫的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家蚕雄蛾的一根触角上约有1. 6万个毛状感觉器,它们接受气味的能力非同小可。雄蛾可感受到500米以外雌蛾释放出来的气味。一种天蛾能感受到几里以外同种异性的气味。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

蝴蝶的翅本来和蜻蜓、蝉的翅膀一样,是膜质、透明和无色的,但它们的翅面上密密地覆盖着一层粉末。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这种翅,手上就会粘上粉末,而翅上就会显出透明的一块。这些粉末在放大镜下观察,是些像鱼鳞似的小东西,昆虫学上称之为鳞片。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地镶嵌在翅蜡上的鳞片窝里。每个鳞片有几十条到1 000多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有许多并行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烁出美丽的光芒。

蚜虫刺吸植物的汁液;蚜虫的天敌--草蛉吸食蚜虫。

知识点3:放大镜下的晶体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晶体。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

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放大镜下的各种昆虫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蝇的眼睛是________,由许多________组成。

2.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像“天线”的________,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3.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________组成,这些其实是________。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________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________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________。它们嗅觉很________。

5.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________ ,蚜虫的大小如________ ,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

6.如图1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_______,它是由许多________,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图1 图2 图3

7.如图2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

8.如图3所示的昆虫是________,科学家发现这种昆虫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

9.把在放大镜下看到的图像和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观察对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图像我的新发现

蝴蝶的翅膀

蝴蝶的触角

苍蝇的眼睛

二、判断题

10.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1.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大多数昆虫的身体较小,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

12.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1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14.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结构有关。()

15.采集昆虫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虫蜇伤。()

16.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17.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18.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19.昆虫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0.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21.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2.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三、连线题

23.连线题

把下列昆虫的触角与对应的昆虫用线连起来。

蚕蛾

天牛

蝴蝶

蝗虫

四、解答题

2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画出蚜虫的形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复眼;小眼

【解析】【解答】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数目不同。昆虫的复眼虽有很多的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很差,只能看到几米外的物体,但是对于移动物体的反映却很灵敏。

2.【答案】触角

【解析】【解答】在昆虫的身体结构中,它们通过头顶部的触角感知物体,有的触角可以闻到气味,类似于人类的鼻子。

3.【答案】小鳞片;扁平的细毛

【解析】【解答】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答案】内;不同;鼻子;灵敏

【解析】【解答】蟋蟀属于昆虫。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5.【答案】汁液;针眼;草铃

【解析】【解答】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铃。

6.【答案】复眼;小眼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复眼,它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分析】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数目、大小和形状在各种昆虫中变异很大,雄性介壳虫的复眼仅由圆形小眼组成。7.【答案】细毛

【解析】【解答】在放大镜下观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8.【答案】蟋蟀;足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的昆虫是蟋蟀,科学家发现这种昆虫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

9.【答案】描述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苍蝇的眼睛由很多六边形的小眼组成。蝴蝶翅膀由很多小点,触角比较排列紧密。

二、判断题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在昆虫的身体结构中,它们通过头顶部的触角感知物体,有的触角可以闻到气味,类似于人类的鼻子。

1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不同种类的昆虫为了适应各自的环境,身体结构一般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昆虫或者微生物体型极小,需要借助放大镜或者显微镜进行观察。

1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出现,帮助人类进行更微小物体的观察,能够观察到微生物等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发现了更多昆虫的秘密,取得了更多有关于昆虫的研究价值。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蚜虫通过吸食植物的嫩汁进行食物的吸收,它们体积微小,借助于放大倍数高的放大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活动。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果蝇在玻璃上不掉落的原因是它们的脚上有很多触角和毛,可以加大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增大摩擦力,来保证自己不会掉落。

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昆虫的种类很多,有的昆虫是有毒性的。所以我们在采集昆虫时应该保护好自己。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蚜虫会在3、4月份孵化,所以观察蚜虫最好的季节应该是春夏季。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1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出现,帮助人类进行更微小物体的观察,能够观察到微生物等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发现了更多昆虫的秘密,取得了更多有关于昆虫的研究价值。

18.【答案】正确

【分析】蜻蜓的触角为:刚毛状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

瓢虫的触角为:锯齿状蝴蝶的触角为:棒状蚂蚁的触角为:膝状

1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昆虫身体上含有触角这一器官,它会帮助昆虫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昆虫的鼻子比人的鼻子更灵敏。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蟋蟀的耳朵和人的耳朵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蟋蟀的耳朵长在腿的内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2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昆虫没翅膀。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蚕蛾就有两对翅膀,而蚂蚁就没有翅膀,但它们都是昆虫。

三、连线题

23.【答案】

【解析】【解答】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蝗虫的触角有较清晰的纹路;蝴蝶的触角是丝状的;而天牛的触角非常坚硬。

四、解答题

24.【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蚜虫的形态类似于绵阳。细细观察画出形态即可

放大镜下的晶体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 食盐

B. 雪花

C. 石蜡

D. 味精

2.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A. 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分

B. 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 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D. 在食盐中加入碱面

3.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 粉末状物质

B. 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 液体

D. 什么也看不到

4.如图所示是李老师拍摄的一种水晶制品,该水晶的晶体结构形状像( )。

A. 金字塔

B. 立方体

C. 一簇簇的针

5.下列物质中,不是由晶体构成的是()

A. 白糖

B. 雪花

C. 酒精

二、填空题

6.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7.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8.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10.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并记录。

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图像我的新发现

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

三、判断题

1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14.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15.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6.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7.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8.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四、连线题

20.连线题请将显微镜下的各种晶体和对应的物质名称用线连起来。

黄铜矿

雪花

维生素C

水晶

五、实验探究题

21.科学探究题探究课题:制作一个大的食盐晶体

制作步骤:

①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

②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

③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并浸泡在________ 溶液中,静置数天。

④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________ ,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⑤如果在杯中继续倒入________ ,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22.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写出它的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食盐、雪花、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它们是晶体。石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解答】A. 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还是食盐的溶液,只是浓度改变了

B.继续加盐,溶液含盐浓度变高,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液蒸发可以得到盐的结晶,C符合题意。

D.在食盐中加入碱,溶液变成了食盐与碱的混合液,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解答】盐是晶体,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结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答案】A 【解析】【解答】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如黄铜矿,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的针。水晶的的形状像金字塔,A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解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酒精属于液体,它不是晶体。

二、填空题

6.【答案】晶体

【分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7.【答案】矿物晶体;长石;云母;石英

【解析】【解答】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晶体矿物组成。

8.【答案】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解析】【解答】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我国沿海的盐田利用就是蒸发的原理制得海盐。有些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如花岗岩

9.【答案】晶体;食盐;白糖;碱面

【解析】【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晶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等。

10.【答案】

【解析】【解答】食盐、白糖、碱面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三、判断题

1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晶体。

12.【答案】正确

【分析】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构成的,同种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13.【答案】正确

【解答】晶体的体积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是很大的,但是有的却很小。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4.【答案】错误

【分析】所谓晶体生长是物质在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由气相、液相或固相形成晶体的过程。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玻璃、琥珀和晶体都不是晶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有的晶体颗粒较大,肉眼也是可以观察到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错误

【分析】玻璃的主要成分有石英砂、碳酸钠、重晶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而不是晶体。18.【答案】正确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晶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等。

1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四、连线题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由规则的,但是不同的晶体的排列规则是不同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晶体的形态特征。

五、实验探究题

21.【答案】食盐结晶;晶体;食盐溶液

【解析】【解答】食盐晶体是无色透明的,呈正六面体,在饱和的食盐水中,食盐晶体会不断增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食盐晶体特征的探究。

22.【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晶体就形成了雪花。

【解析】【解答】雪花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晶体就形成了雪花。【分析】本题考查雪花晶体的形成。

怎样放得更大

1.判断题。

(1)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无限的。 ( )

(2)我们可以用两个凸透镜来自制一个显微镜。 ( )

(3)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放大物体像的倍数更大。 ( )

(4)放大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 )

2.选择题。

(1)用调整好距离的两个不同凸透镜看到的图像比用一个凸透镜看到的图像

( )。

A.放得更大 B.放得更小 C.无法判断放得更大还是放得更小

(2)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 )组成的。

A. B. C.

(3)下列方法中,能使观察到的图像最大的是( )。

A.调整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B.调整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3.简答题。

(1)早期的显微镜是怎么制作的?

(2)为什么利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制成的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像被放得

更大?

4.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发明的,可放大近倍。

(2)以下两幅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花粉,是大肠杆菌。

A B

(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到倍,它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选填“200"“200万”或“2000万”)

5.连线题。

请将我们想要观察到的物体信息与所选择的观察工具进行连线。

病毒的样子肉眼

食盐晶体的形状光学显微镜

池塘里的微生物电子显微镜

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放大镜

6.排序题。

回顾显微镜的发展史,并按放大倍数排序。

A.光学显微镜 B.放大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放大倍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7.【探究题·选择】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二字,这标志着我国科研已经达到操纵原子的世界先进水平。(1)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 )放大的倍数更大。

A.扫描隧道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2)用肉眼我们( )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

A.能 B.不能

(3)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 )就已经使人们了解了组成物质的

极小微粒一——原子。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8.【实验题·操作】请写出制作简单显微镜的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完善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两个( )、一个纸筒、胶带纸。

制作步骤:

画出简图:

(2)靠近眼睛的那个凸透镜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那个凸透镜叫( )。

A.物镜 B.透镜 C.目镜

(3)假如你使用的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5倍和20倍,根据显微镜放大倍

数的计算公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物镜的放大倍数”,计

算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9.【趣味题·如何使用列文虎克的显微镜】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

最早的显微镜,你知道它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研究列

文虎克的显微镜。

图1 图2

图1是列文虎克显微镜的构造,左侧图是显微镜背面照(放置样品的一侧),右侧图是显微镜的侧面照。A处针眼大小的位置是凸透镜(即镜片),由两个金属板固定。B处针尖大小的位置是样品架,即把样品放在这上面来观察。C处是聚焦螺旋,调整样品与凸透镜的距离,直至可清楚观察。D处是样品调节器,通过升降来放置样品。待样品放置完成、聚焦结束后,就可以从E处来观察了。观察时要将透镜对着光亮处,图2就是列文虎克在使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样品。

你能说一说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吗?

参考答案

1.(1)× (2)√ (3)√ (4)√

2.(1)A (2)A (3)C

3.(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因为一个放大镜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放大的像进一步放大了,所以利用两个

放大镜制成的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像被放得更大。

4.(1)列文虎克 300 (2)B A (3)200万

5.

6.B A D C 7.(1)A (2)B (3)A

8.(1)制作材料: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制作步骤: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

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

定下来。

画出简图:

(2)C A (3)300倍

9.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是两块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的合理使用,能使物体的像放大的倍数更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二节《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1号电池3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订书针若干、指南针1只 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准备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连接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的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攻击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时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的,人无时不刻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简单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 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但圈 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速度 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 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 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于、汽乍力向盘、扳手、辘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 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 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 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 1、我们在放大镜下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是 。(图画或文字描述)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 。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大约是 吨。 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 5、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 等部位有拱形保护。 6、煤、石油、天然气都是 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7、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可以选择的工具有 和 。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 。 9、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 10、我们家乡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是 ,生活中常见的回收垃圾有 、 。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没有 。 二、选择(每题2分 共20分) 1、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做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 ”的标本是 。 A d B q C p 3、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陶瓷容器 B 铁制容器 C 玻璃容器 4、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5、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学校 班 级 姓名 学号 成 绩

7、下列杠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B C 8、在放大镜下看到了雪花晶体的形状为 。 A B 9 、2007年10月24日, 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 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A 神州七号 B 神州六号 C 嫦娥一号 10、下列时间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 A 除夕 B 重阳 C 中秋 三、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 2、日食和月食永远不会在同一天出现。————————————( )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了视野越小。————————————( ) 4、生成气体的物质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5、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 6、螺丝钉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就 越省力。——————————————————————— ( ) 7、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 8、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 9、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 10、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四、连线(每线1分 共8分) 1、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属变化连起来 2、把动物和种类连起来 滴水成冰 蚕 哺乳类 酒精燃烧 化学变化 鸡 昆虫类 大米酿酒 物理变化 鲫鱼 鸟类 玉石雕刻 鲸 鱼类 五、作图(每题4分 共8分) A B C A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杠杆的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

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 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1、填一填(14分) (1)用放大镜看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你发现图像是由()组成的。(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共同点,所以人们把放大镜又叫做()。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5)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按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到远排列,它们依次是()、()、()、()、()、()。 (6)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或(),这些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选一选(答案不一定唯一哦)(10分) (1)易拉罐压扁,它的变化是(),属于()。 A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B 形状变化物理变化 C形状变化化学变化 (2)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A呼吸、消化、B 生长、发育C遗传、繁殖 (3)要让醋与小苏打混合以后尽量没有剩余,它们的比例是() A 1:3 B 3:1 C 2:2 (4)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A月亮B火星C太阳 (5)关于水处理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所有的水污染都可以处理掉 B经过自来水处理过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C把水烧开也是一种消毒的方法 3、画一画 (1)请画出北斗七星,标出北极星的位置(5分) (2)画出初一、初七、十五的月相图。(3分) 二、科学小实验 根据课堂实验,回答问题。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 这和物质是从溶液中析出来的,它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变化。(6分) 2、白天,我们在同一时刻观察月相,持续一个月后,我们发现: 。(3分) 三、科学小实践 1、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才得到不断拓展。请用流程图整理出来。(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