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 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

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

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

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

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三.按染料应用分类,列表说明各类染料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染色对象、方法。

答:如下表所示,

四.试述现代染料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发展前沿。

答:略。

五.何谓染料的商品化加工?举例说明染料商品化加工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原染料经过混合、研磨,并加以一定数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处理成商品染料,使染料

达到标准化的过程称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商品化加工对稳定染料成品的质量、提升染料的应用性能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对非水溶性染料如分散染料、还原染料要求能在水中迅速扩散,成为均匀稳定的胶体状悬浮液,染料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 m(10-6m)左右。因此,在商品化加工过程中加入扩散剂、分散剂和润湿剂等一起进行研磨,达到所要求的分散度后,加工成液状或粉状产品,最后进行标准化混合,从而达到直接应用于生产。

六.何谓染色牢度,主要有哪些指标来评价染料的染色牢度?

答:习惯上,将纺织物上的染料在服用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色牢度。染料在纺织物上所受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不同,就有各种相应的染色牢度,例如日晒、皂洗、气候、氯漂、摩擦、汗渍、耐光、熨烫牢度以及毛织物上的耐缩绒和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等。

七.何谓功能染料?试述功能染料在功能纺织品和生物医疗中的应用。

答:功能性染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或应用性能的染料,这种特殊功能指的是染料用于着色用途以外的性能,通常都与近代高、新技术领域关联的光、电、热、化学、生化等性质相关。

功能染料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功能染料已经在纺织印染行业中进入实用阶段或已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应用和研究的有:

(1).光变色染料和颜料:具有光致变色(即颜色随光照而变化)性的染料或颜料。

(2).荧光染料和颜料:能在可见光范围强烈吸收和辐射出荧光的染料。而荧光颜料实质上是颗粒很细的荧光染料的树脂固溶体。

(3).红外线吸收染料和红外线伪装染料:红外线吸收染料是指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的染料,被用于太阳能转换和贮存;红外线伪装染料(或颜料)指的是红外线吸收特性和自然环境相似的一些具有特定颜色的染料,可以伪装所染物体,使物体不易被红外线观察所发现,主要用于军事装备和作战人员的伪装。

(4).热变色染料和颜料:具有热敏变色性的染料和颜料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5).湿敏涂料:由钴盐制成的无机涂料。

(6).有色聚合物:可用于塑料或纤维的原液中着色和纺织品的涂层和印花。由于功能高分子染料耐高温性,耐溶剂性和耐迁移性,特别适用于纤维及其织物的着色,可提高被染物的耐摩擦性和耐洗涤性;由于有色聚合物的耐迁移性能优异,安全性高,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玩具、医疗用品等的染色。此外,还应用于皮革染色、彩色胶片和光盘等染色。

(7).远红外保温涂料:由具有很强的发射红外线的特性的无机陶瓷粉末以及一些镁铝硅酸盐加工而成。主要用于加工阳光蓄热保温织物。此外,通过涂料印花或涂层加工,还可赋予织物发射红外线的功能,使织物具备良好的隔热性或保温性。

功能染料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

功能染料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或者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引入生物大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染料和底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只要极少量染料便可获得所需的颜色深度,或者发出较强的荧光,从而衍生出生物医学用色素。这类色素的种类有多种,主要是荧光探针、DNA测序用荧光染料和光动力学治疗用色素。

第二章

一、何谓染料中料?有哪些常用的中料,它们主要通过哪几类反应来合成的?试写出下列中料的

合成途径(从芳烃开始)

1.OH NH2

SO3Na

NaO3S 2.

CH CH

SO3Na NaO3S

NO2

O2N

3.

C

HC

C

N

CH3

HO

4. OH

NH2

NaO3S 5. OH

NaO3S NH2

6.

O NH2

2

7. O

O

OH

OH

8.

O

O

NH

NH

9.

O NH2

答:由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基本原料开始,要先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把它们制成各种芳烃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制成染料。习惯上,将这些还不具有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间体”或“中料”。合成染料主要是由为数不多的几种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作为基本原料而制得的。常用的中间体有,苯胺,硝基苯,卤代苯,烷基苯,苯酚,萘酚,苯磺酸,萘磺酸等。合成染料中料的反应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反应,其一是通过亲电取代使芳环上的氢原子被-NO2、-Br、-Cl、-SO3Na、-R等基团取代的反应;其二是芳环上已有取代基转变成另一种取代基的反应,如氨化、羟基化等;其三是形成杂环或新的碳环的反应,即成环缩合。

(1)

(2)

(3) (4) (5) (6) (7) (8) (9)

二.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答:萘的磺化随磺化条件,特别是随温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磺化产物。低温(<60℃)磺化时,由于α位上的反应速率比β位高,主要产物为α取代物。随着温度的提高(165℃)和时间的推移,α位上的磺酸基会发生转位生成β-萘磺酸。 (一)萘环上引入羟基的方法有

(1)酸基碱熔反应:萘磺酸在高温下(300℃)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共熔时磺酸基转变成羟基

ONa

SO 3H

NaOH 270℃

H

+

OH

(2)羟基置换卤素反应:

(3)羟基置换氨基反应:NH 2

OH

15-20%H 2SO 4

200℃

(二)在萘环上引入氨基的反应,主要是硝基还原和氨解反应,

(1)硝基的还原,如

NO 2

SO 3H

SO 3H NH 2

H 2 /Pt

(2)氨解反应如

三.以蒽醌中料的合成为例说明在蒽醌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答:蒽醌上引入羟基的常用的方法是酸基碱熔法,如

O

O SO3H

NaOH

O

ONa

H

O

OH

蒽醌上引入氨基

最常用的方法是氨解法:如β-氨基蒽醌

四.试述芳胺的重氮化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反应的因素,阐述各类芳胺的重氮化方法及反应条件。

答:1.重氮化反应机理:色基和盐酸与亚硝酸钠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对于重氮化反应本身来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质子浓度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反应中,首先是盐酸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亚硝酸,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与酸反应生成亚硝化试剂,反应如下:

NaNO

2+HCl→HNO

2

+NaCl

HNO

2

+ H+→ H2NO2+

H 2NO

2

+ + Cl-→ H

2

O + NOCl

H 2NO

2

+ +NO

2

- → N

2

O

3

+H

2

O,

其中亚硝酸阳离子,亚硝酰氯,亚硝酸酐都是亚硝化试剂.色基的重氮化反应是以亚硝化试剂作为进

攻试剂的亲电反应,

色基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色基的盐酸盐而溶于水,由于色基的盐酸盐的氨基氮

上带正电荷,具有强的亲电能力的亚硝化试剂不能进攻,所以只有解析出游离胺才能使重氮化反应正常进行.重氮化反应如下:

在稀酸([H]<0.5M)条件下,重氮化反应的各种反应历程,按现有的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式,式中X代表Cl或Br。

HNO22O+

NH2-NO

-H

(ArNH-NO)

ArN=NOH)Ar-N=N(

+H+

-H2

迅速

Ar-N=N)

2.重氮化反应

影响因素:

(1) 酸的用量和浓度:

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酸必须过量。酸的用量取决于芳伯胺的碱性,碱性越弱,过量越多。酸的浓度影响下列反应:

一般说,无机酸浓度低时,后一影响是主要的,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前一影响逐渐成为主要因素,浓度越高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2)亚硝酸的用量:

重氮化反应进行时,自始至终必须保持亚硝酸稍过量,否则也会引起自我偶合反应。

(3)反应温度:

重氮化反应一般在0~5℃进行,较高温度会加速重氮盐和亚硝酸的分解。

(4)芳胺的碱性:

当酸的浓度很低时,芳胺的碱性对N-亚硝化的影响是主要的,这时芳胺的碱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酸的浓度较高时,铵盐的水解难易(游离胺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时碱性较弱的芳伯胺的重氮化速率快。

3.各类芳胺的重氮化方法及反应条件:

根据芳胺不同性质,可以确定它们的重氮化条件,如重氮化试剂(即选用的无机酸),反应温度,酸的浓度和用量以及反应时的加料顺序。

(1)碱性较强的一元胺与二元胺

如苯胺、甲苯胺、甲氧基苯胺、二甲苯胺及 -萘胺、联甲氧基苯胺等,这些芳胺的特征是碱性较强,分子中不含有吸电子基,容易和无机酸生成稳定的铵盐,铵盐较难水解,重氮化时,酸量不宜过量过多,否则溶液中游离芳胺存在量太少,影响反应速率。重氮化时,一般先将芳胺溶于稀酸中,然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即顺法)。

(2)碱性较弱的芳胺

如硝基甲苯胺,硝基苯胺,多氯苯胺等,这些芳胺分子中含有吸电子取代基,碱性较弱,难以和稀酸成盐,生成铵盐。在水中也很容易水解生成游离芳胺。因此它们的重氮化反应速率比碱性较强的芳胺快,所以必须用较浓的酸加热使芳胺溶解,然后冷却析出芳胺沉淀,并且要迅速加入亚硝酸溶液以保持亚硝酸在反应中过量,否则,偶合活泼性很高的对硝基苯胺重氮液容易和溶液中游离的对硝基苯胺自偶合生成黄色的重氮胺基化合物沉淀。

(3)弱碱性芳胺

若芳胺的碱性降低到即使用很浓的酸也不能溶解时,它们的重氮化就要用亚硝酸钠和浓硫酸为重氮化试剂。在浓硫酸或冰醋酸中这些芳胺的铵盐很不稳定,并且很容易水解,在浓硫酸中仍有游离胺存在,故可重氮化。对铵盐溶解度极小的芳胺(形成钠盐),也可采用反式重氮化,即等分子量的芳胺和亚硝酸钠混合后,加入到盐酸(硫酸)和冰的混合物中,进行重氮化。

(4)氨基偶氮化合物

氨基偶氮化合物如:

在酸性介质中迅速达成如下平衡:

生成的醌腙体难溶于水,不能进行重氮化反应。为了防止醌腙体的盐生成,当偶氮染料生成后,加碱溶解,然后盐析,使之全部成为偶氮体的钠盐,析出沉淀过滤。加入亚硝酸钠溶液,迅速倒入盐酸和冰水的混合物中,可使重氮反应进行到底。

(5)邻-氨基苯酚类

在常规的条件下重氮化时,很容易被亚硝酸所氧化,因此它的重氮化是在醋酸中进行的,醋酸是弱酸,与亚硝酸钠作用缓慢放出亚硝酸,并立即与此类化合物作用,可避免发生氧化作用。五.试述重氮盐的偶合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反应的因素,阐述各类偶合组分的偶合反应条件。

答:偶合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影响的各种研究结果表明,偶合反应是一个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第一步是重氮盐阳离子和偶合组分结合形成一个中间产物;第二步是这个中间产物释放质子给质子接受体,生成偶氮化合物。

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

(1)重氮盐

偶合是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芳核上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加强了重氮盐的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高;反之,芳核上有给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减弱了重氮盐的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低。

(2)偶合组分的性质

偶合组分芳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对偶合活泼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芳环上引入供电子取代基,增加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可使偶合反应容易进行,如酚、芳胺上的羟基、氨基是给电子取代基。重氮盐常向电子密度较高的取代基的邻对位碳原子上进攻,当酚及芳环上有吸电子取代基-Cl、-H等存在时,偶合反应不易进行,一般需用偶合活泼性较强的重氮盐进行偶合。COOH和-SO

3

(3)偶合介质的pH值

对酚类偶合组分,随着介质pH值增加,

有利于生成偶合组分的活泼形式酚负氧离子,偶合速率迅速增大,pH 增加至9左右时,偶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当pH值大于10后,继续增加pH值,重氮盐会转变成无偶合能力的反式重氮酸钠盐

Ar

N=N

O Na。由此,降低了偶合反应速率。因此,重氮盐与酚类的偶合反应通常在弱碱性介质中(pH=9~10)进行。

芳胺在强酸性介质中,氨基变成NH3正离子,降低了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而不利于重氮盐的进攻。

随着介质pH值的升高,增加了游离胺浓度,偶合速率增大。当pH=5左右时,介质中已有足够的游离胺浓度与重氮盐进行偶合,这时偶合速率和pH值关系不大,出现一平坦区域;待pH = 9以上,偶合速率降低,是由于活泼的重氮盐转变为不活泼的反式重氮酸盐的缘故。所以芳胺的偶合在弱酸性介质(pH =4~7)中进行。

(4)偶合反应温度

在进行偶合反应的同时,也发生重氮盐分解等副反应,且反应温度提高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比偶合速率要大的多。为了减少和防止重氮盐的分解,生成焦油状物质,偶合反应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

进行。另外,当pH值大于9时,温度升高,也有利于生成反式重氮酸盐,而不利于偶合反应。

(5)盐效应

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间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加盐,增加溶液离子强度、减少反应离子间的斥力、增加碰撞而获得提高。反之,电荷符号相反对离子间的反应速率常数会由于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性分子则没有这种影响。

(6)催化剂存在的影响

对某些有空间阻碍的偶合反应,加入催化剂(如吡啶)能加速脱氢,提高偶合反应速率。六.试从重氮化,偶合反应机理出发比较说明:

1. 凡拉明蓝B色基CH3O NH NH2

;大红色基G

NH2

CH3

O2N;红B色基

NH2

2

OCH3

重氮化反应的快慢,重氮化方法和酸用量的比例。

2. 分别写出它们的重氮盐和色酚AS偶合的反应式,比较偶合反应的快慢,以及偶合时的pH。

答:1.重氮化反应由快到慢顺序依次是凡拉明蓝B>红B色基>大红色基G, 凡拉明蓝B色基进行重氮化时,酸量不宜过量过多,否则溶液中游离芳胺存在量太少,影响反应速率。重氮化时,一般先将芳胺溶于稀酸中,然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即顺法).红B色基,大红色基G用较浓的酸加热使芳胺溶解,然后冷却析出芳胺沉淀,并且要迅速加入亚硝酸溶液以保持亚硝酸在反应中过量,否则,偶合活泼性很高的对硝基苯胺重氮液容易和溶液中游离的对硝基苯胺生成黄色的重氮胺基化合物沉淀。

2.CH3O NH N N+

OH

C NH

O

CH3O NH N N

HO C O

NH

Ar

偶合反应速率:

大红色基G>红B色基>凡拉明蓝B色基

偶合时的pH为:9~10.

七.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指出在染料中料合成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答:略。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一、名词解释

1. 互补色;

2. 单色光;

3. 深色效应;

4. 浓色效应;

5. 浅色效应;

6. 淡色效应;9. 积分吸收强度;10. 吸收选律; 11. Beer-吸收定律。

答:1.互补色:将两束光线相加可成白光的颜色关系称为补色关系。

2.单色光: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光,严格地说是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

3.深色效应:人们把增加吸收波长的效应叫做深色效应。

4. 浓色效应:增加吸收强度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5. 浅色效应: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叫做浅色效应。

6. 淡色效应: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叫做淡色效应。

9. 积分吸收强度:吸收带的面积称为积分吸收强度,它表示整个谱带的吸收强度。 10. 吸收选律: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要发生具有一定跃迁距的所谓“允许”的跃迁,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选律。

11. Beer-吸收定律:将波长为λ的单色光平行投射于浓度为c 的稀溶液,温度恒定,入射光强度为I 0λ,散射忽略不计, 通过厚度为l 的液层后,由于吸收,光强减弱为I λ,I λ与I 0λ之间的关系为:

303

.2000010303.2/lg

ln cl

k cl k I I cl k I I cl k I I e I I λ

λλ

λ

λλ

λλλ

λ

λλ--=-=-== (3-1) 式中:k λ为常数。

为了方便起见,将角注略去,并以 a = k /2.303代入,则

I =I 0 ×10- acl (3-2)

这便是常用的朗伯特-比尔定律方程式。

二、 试以法兰克一康登原理说明双原子分子对光的吸收强度的分布。

答:在电子跃迁过程中,核间距离是来不及发生改变的。这就是法兰克-康登原理的基本论点。在核振动过程中,总的能量不变,但位能和动能随着核间距离而不断转化。在振动过程中,原子核在不同距离上出现的机率服从波动力学原理。分子处于不同核距离状态的机率分布情况随振动能级而不同。处于基态时,绝大部分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发生电子跃迁时,它们可以激化成属于若干不同振动能级的电子激化态。但根据法兰克-康登原理,在电子跃迁的瞬间,核间距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基态和激化态的核间距离相等。而跃迁的机率随着基态和激化态两者处于该核间距离状态的机率大小而变化。由上述可见,由于激化前后核间平衡距离的变化和激化成不同振动能级的机

率分布的不同,电子吸收光谱曲线就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三、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化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阐述染料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a.N N NH2

, b.

N N NH2

c.

N N NH2

2.

a.

OH

O

b.

O

O

NH2

2 c.

O

O

NHCH3

NHCH2CH2OH d.

O

O

NHCO

NHCO

3.

(CH3)2N X N(CH3)2

x = CH λmax=610nm

x=N λmax=710nm

x=N-NH

max

=420nm

4

a.

C

(CH3)2N N(CH3)2Cl-

+

(绿)

b.

C

(CH3)2N

NH2

N(CH3)2Cl-

+

(紫)

答:分子吸收光能是量子化的。分子里的电子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原子核之间有一定的相对振

动状态,整个分子则有一定的转动状态。这些运动状态各有其报应的能量,即电子能量、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它们的变化也都是量子化的,是阶梯式而不是连续的。这种能量的高低叫做能级。能级之间的间隔就是它们之间的能量差。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能级也随之而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状态的变化叫做跃迁。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叫做电子跃迁,在一般条件下,分子总处于最低电子能级状态,称为电子基态,简称基态。在光的作用下,当光子的能量和染料分子的能级间隔一致时,便可能发生吸收,即所谓的选择性吸收。作为染料,它们的主要吸收波长应在380-780nm波段范围内。染料激化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间隔?E必须与此相适应。这个能级间隔的大小主要是由价电子激化所需的能量决定的。就有机化合物而言,对可见光吸收的能级间隔是由它们分子中π电子运动状态所决定的。

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共轭双键系统(2)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3)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1.

N N NH2

>N N NH2

N N NH2

共轭系统越长则其

深色效应越显著。2.

O NHCO

NHCO

>O

O

NHCH3

2CH2OH>

O NH2

2>

OH

O

供吸电子的协同效

应越强,深色效应越显著,分子的共面性越好,深色效应越显著。

3.

(CH3)2N X N(CH3)2

>(CH3)2N X N(CH3)2>(CH3)2N X N(CH3)2 X= x=N , λmax=710nm x = CH ,λmax=610nm x=N-NH2 ,λmax=420nm 共轭系统越长则其深色效应越显著。

4.

C (CH3)2N

NH2N(CH3)2Cl-

+

(紫)

C

(CH3)2N N(CH3)2Cl-

+

(绿)

引入取代基氨基造成了空间阻碍引起深色效应。

第四章.染料的光化学反应及光致变色色素

一.染料受光激发后能量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答:光照对染料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染料分子中电子结构及能量变化的情况来解释。当一个染料分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将引起分子的外层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化态。按结构的不同,染料分子在不同波长光波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不同的激化过程,有π →π*、n →π*、CT(电荷转移)、S → S(单线态)、S → T(三线态)、基态→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第二激化态等。单线态的基态写

作S

0,第一和第二激化单线态分别写作S

1

和S

2

。相应的三线态则以T

、T

1

、T

2

表示。

在激化过程中,染料分子被激化成各种振动能级的电子激化态,它们的振动能级会迅速降低,

将能量转化为热而消散,这种降低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钝化。在振动钝化过程中,振动能级低的

S 2激化态也会转化成为振动能级较高的S

1

激化态,并继续发生振动钝化。这样,原来能级较高的

S 2激化态迅速转化为最低振动能级的S

1

激化态。等能量相交条件下的S

2

、S

1

电子能态之间的转化不

包含电子自旋多重性的变化,被称为内部转化。单线态和三线态之间也会发生转化,从S

1

转化成

T

1

激化态。这种伴有电子自旋多重性变化,在等能量相交条件下的电子能态转化叫做系间窜越。由

于受电子自旋选律的“禁戒”,系间窜越的速率一般是比较低的。

激化的染料分子与其他分子间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了染料的光褪色和纤维的光脆损。

二.激发态的染料可发生哪些光反应?

答:一般来说,染料分子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是异构反应、还原和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光敏反应等,另外光取代、光聚合等光化学反应也有报道。染料光褪色是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分解或与其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其中光氧化和光还原反应是光褪色的两个重要途径。

三.阐述影响染料的光褪色的因素以及提高染料光牢度的可能途径。

答:影响染料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光照褪色的主要因素包括:

1.光源与照射光的波长,

2.环境因素,

3. 纤维的化学性质与组织结构

4. 染料与纤维的键合强度,

5.染料的化学结构,

6. 染料浓度与聚集态,

7.人工汗液在染料光褪色中所起的作用,

8. 整理剂的影响。

改善染料耐光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染料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消耗光能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染料发色体系受到的影响,从而保持原有色泽;第二种方法是在染色过程中或染色后添加合适的助剂,使其在受到光照时先于染料发生光反应,消耗光能量,以此起到保护染料分子的作用。

四.阐述色素的光致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答: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根据变色机理划分:

1.由共轭链变化导致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这类色素分子经光激发,其化学结构因电荷转移发生变化,导致化合物由无色变为有色,或由有色变为无色,颜色的变化较明显。

2.由顺-反式结构变化引起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这类分子吸收光能量后可使分子构造由顺式向反式或由反式向顺式转化,同时使分子的颜色发生变化,色差往往不大但可区别,这类色素的化学类别有硫靛类、偶氮类等。

3.由分子内质子转移产生颜色变化的光致变色色素

这类分子在光照下会发生分子内质子的转移,使得分子的颜色由无色或浅黄色变为橙红色,如席夫碱类、占吨类化合物。

4.由开环-闭环反应引起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这类分子在光照下会发生分子内开环-闭环反应,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如俘精酸酐类、二杂芳乙烯类、二甲基芘类化合物等。

5.由加氧-脱氧反应引起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这类色素一般为芳香稠环类化合物,它们在氧的作用下,经一定波长的光照射,稠环内会形成过氧桥构造,经另一波长光照射又会失去氧,回复原状,在此过程中伴随着颜色的改变。这类化合

物大多具有荧光和光致变色的双重特性。

6.由光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三芳二吡嗪醌经光化学还原反应,其中的羰基会转变成羟基,在此过程中伴随着颜色的变化,由原先的黄色转变成绿色。

7.由均裂反应引起变色的光致变色色素

四氯萘酮分子受光照发生键的均裂,产生了一个橙色的三氯萘氧自由基和一个氯自由基,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光致变色色素可以用来制得光致变色油墨;将光致变色色素加入透明树脂中,制成光变色材料,可以用于太阳眼镜片、服装、玩具等等。

第五章.直接染料

一.按结构直接染料分为哪几类?试各举一例,并写出具体的合成路线。

答:直接染料可分为:直接染料可分为直接染料、直接耐晒染料、直接铜盐染料和直接重氮染料。

直接染料主要包括:联苯胺偶氮染料,二苯乙烯型染料

直接耐晒染料包括:二芳基脲偶氮染料,三聚氰胺偶氮染料,二噁嗪染料,酞菁系直接染料。

直接重氮染料包括:在偶氮基对位上具有氨基的染料,在染料分子末端具有间二氨基苯或间氨基萘酚结构的染料

合成略

二.简述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直接性的原因,试从染料结构考虑提高染料直接性的可能途径。答:直接染料之所以具有直接性是因为:直接染料的分子是直线型的大分子,且分子的共面性较好,而纤维素分子也是线性大分子。另外,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直接溶解于水中,在无机盐(常用食盐与元明粉)和温度的作用下在纤维内部,染料与纤维以分子间力(氢键,范德华力)进行结合。染料分子的线性,共面性越好,分子量越大,与纤维的直接性越好。

三.比较各类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答:根据直接染料对温度、上染率及盐效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A类:这类染料的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在染液中聚集倾向较小,对纤维的亲和力低,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较高,移染性好,容易染得均匀的色泽。食盐的促染作用不很显著,在常规的染色时间内,它们的平衡上染百分率往往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染色温度不宜太高,一般在70~80℃染色即可。这类染料的湿处理牢度较低,一般仅适宜于染浅色。A类染料习惯上也称为匀

染性染料。

B类:这类染料的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对纤维的亲和力高,分子中有较多水溶性基团,染料在

纤维内的扩散速率低,移染性能较差,如果上染不匀,难以通过移染加以纠正。而食盐等中性电解质对这类染料的促染效果显著,故必须注意控制促染剂的用量和加入时间以获得匀染和提高上染百分率。如使用不当,则因初染率太高,容易造成染花。这类染料的湿处理牢度较高。B类染料又称为盐效应染料。

C类:这类染料的分子结构也比较复杂,对纤维的亲和力高,扩散速率低,移染及匀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中含有水溶性基团较少,在含有少量的中性电解质染浴里上染也能达到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染色时要用较高的温度,以提高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提高移染性和匀染性。在实际的染色条件下,上染百分率一般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始染温度不能太高,升温不能太快,要很好地控制升温速率,否则容易造成染色不匀。C类染料又称为温度效应染料,色时,要注意选用性能相近的同类染料为宜。

四.试比较下列各组染料的水洗牢度,并从结构上的差异来说明原因。

1.

2.

3.

4.

答:水洗牢度顺序:4>3>2>1,可从共面性角度考虑。2比1更具有直线性,对纤维直接性高,而4和3比1和2具有更长的共轭系统,且4最长,即共平面性最好,所以对纤维直接性最高,水洗牢度更好。

第六章.不溶性偶氮染料

一.何谓不溶性偶氮染料?阐述其常规染色过程及涉及的化学反应。

答:不溶性偶氮染料由无水溶性基团的偶合组分和芳伯胺的重氮盐在纤维上偶合成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故名为不溶性偶氮染料。一般染色过程是先用色酚打底,色酚与纤维借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然后与色基的重氮盐显色。

涉及化学反应:

重氮化反应:

偶合反应:

二.色酚为什么对纤维素纤维具有直接性,主要有哪几种结构类型?

答:色酚分子中酰胺键与两边芳环间构成的共轭系统影响色酚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色酚钠盐存在下式所示的酰胺-异酰胺的互变异构现象,异酰胺式分子中有一个较长的共平面的共轭系统,增加了对纤维的直接性。

主要的结构类型有:

2-羟基萘-3-甲酰芳胺及其衍生物、乙酰乙酰芳胺(β-酮基酰胺)衍生物、其他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等。

三.何谓色盐?阐述色盐的性能要求和主要结构形式。

答:色盐是色基重氮盐的稳定形式。性能要求有:

(1)能够耐受50~60℃;

(2)能够保存一定时间;

(3)在运动和撞击时不会发生爆炸;

(4)使用时容易转化成偶合的活泼形式。

色盐的主要结构形式有:

(1) 稳定的重氮硫酸盐或盐酸盐,如:

(2) 稳定的重氮复盐,如:

(3) 稳定的重氮芳磺酸盐,如:

(4) 稳定的重氮氟硼酸盐,如:

四.何谓快色素、快磺素、快胺素和中性素?

答:(1)快色素染料又称重氮色酚染料,是色酚和反式重氮酸盐的混合物。

重氮化合物的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与亚硫酸作用,生成具有偶合能力的重氮亚硫酸盐,在水溶液中很快转变成稳定的重氮磺酸盐,再经加热处理可转变为有偶合能力的顺式重氮亚硫酸盐,或被氧化成为活泼的重氮硫酸盐。芳环上有给电子基,易制备成重氮磺酸盐。将此稳定的化合物与色酚混合,则制成快色素染料。

(2)重氮化合物与脂肪族或芳香族伯、仲胺作用,生成无偶合能力的重氮氨基或重氮亚氨基化合物。当介质的pH值下降,上述产物可以转变为原来的重氮化合物和胺。将这样的重氮氨基化合物与色酚混合,就成为快胺素染料。

(3)中性素也是色基的重氮氨基化合物与色酚混合而成,它们与快胺素的区别在于选择稳定剂不同,以碱性较弱的邻羧基芳仲胺为主。

第七章.还原染料

一、试述还原染料的结构特征,写出以下还原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描述染料

在纤维中的状态和染色坚牢度。

(1)(2)

(3)

答:还原染料大都属于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在分子的共轭双键系统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羰基(C O),因此可以在保险粉的作用下,使羰基还原成羟基,并在碱性水溶液中成为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对纤维具有亲和力,能上染纤维。染色后吸附在纤维上的还原染料隐色体,经空气或其他氧化剂氧化,又转变为原来不溶性的还原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

(1)

(2)

(3)

还原染料与纤维以氢键,范德华力结合,在纤维上以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

还原染料品种数目繁多,有全面的坚牢度,耐晒和耐洗坚牢度尤为突出。

二、还原染料分为哪几类?它们的色泽牢度如何?

答:按照化学结构和性质,还原染料原本分成蒽醌、靛族和稠环三类,加上后来出现的硫酸酯衍生物的可溶性类,共为四大类。

蒽醌类还原染料具有各项坚牢度优良、色泽较鲜艳、色谱较齐全、染料隐色体钠盐对纤维亲和力高的特点,但某些浅色品种对棉纤维有脆损作用。

靛族类还原染料和蒽醌类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不论它们原来是什么色泽,还原后的隐色酸钠盐都是无色或者仅含很浅的黄色或杏黄色。染料的隐色体钠盐对纤维的亲和力较小,所以不易染得深浓色;染色后织物如遇高温处理,会发生升华现象。

稠环类还原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有一定的直接性,匀染性很好,而且各项染色坚牢度都比较优良。

可溶性类还原染料的染色牢度优良,但染浴的强碱性无法用于毛、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三、合成蒽醌还原染料的主要原料和中料有哪些?举例说明蒽醌还原染料是如何进一步分类

的?

答:,蒽醌染料由蒽醌或其衍生物合成,蒽醌染料根据结构可以分为:

(1)酰胺系和亚胺系, 如:还原黄WG,它的结构为:

(2)咔唑系,如还原黄FFRK(黄28号),结构为:

(3)蓝蒽酮系, 如还原绿BB(绿11号,69850),它是4, 4'-二氨基-3, 3'-二氯蓝蒽酮。

(4)黄蒽酮和芘蒽酮系, 如黄蒽酮(还原黄 G,70600)和芘蒽酮(还原金橙 G,59700)。

它们的结构式如下:

(5)二苯嵌蒽酮系, 如还原艳绿FFB,结构为:

(6)吖酮系,如还原红紫RRK(紫14号,67895),其结构为:

(7)噻唑结构系,如还原黄GC(黄2号,67300),其结构为:

四、写出靛蓝、硫靛的合成途径,按结构比较它们及其衍生物的色泽和应用性能。

答:靛蓝结构为: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 1.单选(2分) 根据《火灾分类》,A类火灾是指 A.固体火灾 B.液体或可熔固体火灾 C.金属火灾 D.气体火灾 2.单选(2分) 下面哪种不属于灭火的基本方法 A.隔离法 B.窒息法 C.拆除法 D.冷却法 3.单选(2分) 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A.站在金属登子或梯子上 B.切断电源 C.戴上手套 D.湿手操作 4.单选(2分) 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B.“今日休息” C.“在此工作” D.“止步,高压危险” 5.单选(2分) 操作液氮时,使用的手套应该是 A.PE手套 B.金属丝网手套 C.防冻手套 D.乳胶手套 6.单选(2分) 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 A.以上都是 B.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燃烧 C.极易挥发成气体 D.遇明火即燃烧 7.单选(2分) 下列几种物质中的哪一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A.水 B.乙醚 C.高氯酸

D.丙酮 8.单选(2分) 下面哪种常用气瓶的瓶体颜色为黄色 A.乙炔 B.氧气 C.氨气 D.氢气 9.单选(2分) 下列哪种气体钢瓶结构中装有易熔塞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氮气 D.氧气 10.单选(2分)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A.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B.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C.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 D.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11.单选(2分) 皮肤接触了高温(热的物体、火焰、蒸气)、低温(固体二氧化碳、液体氮)和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溴等都会造成灼伤。如果发生意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金属钠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严重时就医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直接用水冲洗 D.不管什么情况,马上送医院就医 12.单选(2分) 下列哪种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内,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A.腐蚀性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爆炸品 D.毒性物质 13.单选(2分) 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 A.1/2 B.4/5 C.3/4 D.2/3 14.单选(2分) 学校对危险化学废物的处理的工作原则是 A.以上都不对 B.当作生活垃圾处理 C.自行处理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 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 应控制半滴加入,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 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 2CO 3 或NaHCO 3 ,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 1 ;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 2 ,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 1=0;(2)V 2 =0;(3)V 1 >V 2 ;(4)V 1 <V 2 ;(5)V 1 =V 2 。 答:(1)V 1=0:存在NaHCO 3 (2)V 2 =0:存在NaOH (3)V 1>V 2 :存在NaOH和Na 2 CO 3 (4)V 1 <V 2 存在Na 2 CO 3 和NaHCO 3 (5)V 1=V 2 存在Na 2 CO 3 5.简述KMnO4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称取计算量固体KMnO4于计算量体积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1h,冷却后,用微孔玻璃漏斗(3号或4号)过滤。滤液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将溶液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3天后过滤备用。

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试题

JSST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1、强酸、溴等触及皮肤而致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洗涤。 A. 5%NaHCO3溶液 B. 2%乙酸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NaHCO3溶液 2、重金属盐中毒者的急救方法是。 A. 服催吐药 B. 喝一杯含有几克硫酸镁的水溶液 C. 喝牛奶 D. 喝10%硫酸铜水溶液 3、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 A. 2/3 B. 1/3 C. 1/2 D. 3/4 4、下列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是。 A. 苯胺 B. 丙酮 C. 导线 D. 氯乙胺 5、以下标志中表示腐蚀性药品的是。 A. B. C. D. 6、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A. 40℃ B. 60℃ C. 80℃ D. 100℃ 7、关于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塑料瓶的化学品时不要过于用力挤压,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溢出或溅到身体上 B. 有机溶剂可以置于普通冰箱保存 C. 分清标签,认真阅读标签,按标签使用 D. 共用化学品从专用柜里取出,使用时注意保持标签的完整,用后放回专用柜 8、实验室冰箱和超低温冰箱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 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表面进行消毒 B. 储存后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有效期 C.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 D. 可以在冰箱内冷冻食品和水 9、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 A. 软木塞 B. 磨口玻璃塞 C. 胶皮塞 D. 橡胶塞 10、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 点眼药膏 B. 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 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化学实验题库及答案汇编

《有机化学实验》客观题 1.常压蒸馏乙醇时应当选用直形冷凝管 2.制备甲基橙,对氨基苯磺酸钠和亚硝酸钠在低温强酸介质生成重氮盐盐酸呈白色,和 N,N-二甲基苯胺偶合产物呈猩红色,加入过量NaOH后溶液开始变粘稠,并且颜色变为橙红色,此时制得甲基橙粗品。 3.合成制取乙酸乙酯时,反应体系中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掉酸,加入试剂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未反应完的乙醇,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 4.正确操作:实验中,对于可以同时进行的部分,可以由组员各完成部分最终协作完成。 5.单口圆底烧瓶正二口圆底烧瓶斜三口圆底烧瓶 6.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1/3-2/3 7.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表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试剂毒性低,实验室危险小 8.对氨基苯磺酸碱性强于酸性,可以形成内盐,容易在水中溶解。错 9.合成甲基橙时应戴手套,防止染料沾染皮肤。对 10.将合成乙酰水杨酸产品在干燥试管中用无水乙醇溶解,滴加1%FeCl3现紫色则表明样品 含有杂质水杨酸,应当通过重结晶纯化。将适量产品在烧杯中用热乙醇溶解,滴加热水至溶液变浑浊,继续加热至清澈透明,在冰水浴中冷却有结晶析出,过滤收集滤饼即得。 11.偶氮染料是一大类染料的总称,偶氮染料品种居多,颜色广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含有 偶氮键,是偶氮染料的发色基团、其和两边的基团形成长链共轭结构,实现对可见光的吸收而显色。 12.化合物名称甲基橙外观橙红色为偶氮类燃 料,可用做酸碱指示剂,pH>4.4呈现黄色 13.在重结晶时往往需要加入脱色剂煮沸以除去其中的有色杂质和树脂状杂质。脱色作用的 原理是物理吸附,脱色剂的用量一般为粗样重量的1-5% 14.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操作过程中,将溶剂蒸出后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要 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其作用是脱水和中和酸性物质 15.熔点是指物质在标准压力下固液两态蒸气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纯净的固态有机物都有 固定的熔点,其初熔到全熔的温度一般称为熔程。当有杂质时,其熔点降低,熔程增长,根据熔点的测定结果,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微量法测定阿司匹林熔点中使用传热介质为丙三醇,俗称甘油,在第二次平行测定前,需要对传热介质降温,而毛细管测定样品需要重新装样。 16.关于薄层色谱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不同组别,不同实验室制作的薄层板测得的Rf 可以比较鉴定同一种化合物。 17.柱色谱又称柱层析,固定相装柱方法一般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 18.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反应中,测定NaNO2是否存在使用(淀粉-碘化钾试纸) 19.蒸汽沸点高于140 20.

2018实验室安全试题

2018年实验室安全试卷(D类) 1、[判断题]当发生火情时尽快沿着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离开火场。(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2、[判断题]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9%~48%。(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3、[判断题]电路或电器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4、[判断题]皮肤被黄磷灼时,应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由五氧化二磷、五硫化磷、五氯化磷引起的灼伤禁用水洗)或5%硫酸铜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中和所形成的磷酸,然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用2%硫酸铜溶液湿敷,以使皮肤上残存的黄磷颗粒形成磷化铜。(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5、[判断题]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6、[判断题]凡涉及有害或有刺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7、[判断题]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还原性试剂与氧化剂、酸与碱类腐蚀剂等不得混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8、[判断题]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9、[判断题]箱式电阻炉的使用必须经过实验室管理员的同意,确保安全用电。(分值 1.0) 你的答案:正确 10、[判断题]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合成时,放热反应不能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对反应物进行加热时,也不能将玻璃容器密闭。(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11、[判断题]在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往浓硫酸里倒,而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不断搅拌均匀。(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精细化学品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1.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有哪些? 生产量不大;制造技术高;应用需要专门的知识;产品的市场寿命短、更新快;附加值高。 2. 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实用性特征。 (2)技术密集程度高。 (3)小批量,多品种。 (4)生产流程复杂,设备投资大,对资金需求量大。 (5)实用性、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利润高,附加值高的特点。 (6)产品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多采用间歇式生产工艺。 3.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的化学品 4. 精细化工产品的门类:日本:30类;美国:38类;我国:11类 1.农药; 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品;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黏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学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11.功能高分子材料 5. 助剂又分为: 印染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水处理剂、纤维抽丝用油剂、有机抽提剂、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农药用助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械及冶金用助剂、油品添加剂、炭黑(橡胶制品的补强剂)、吸附剂、电子用化学品、造纸用化学品及其他助剂等19个门类。 第二章基础理论 6. 物质间的溶解与共混规律有哪些? 一、极性相似相溶 聚合物与溶剂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时,两者是相互溶解的。 二、溶解度参数相等相溶 内聚能,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非(弱)极性高分子材料,它与某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差不超过1.5时便相溶。 三、溶剂化原则 溶剂-溶质间作用力大于溶质间作用力时,溶质将发生溶解,含亲电基团的高分子易和含亲核基的溶剂相互作用而溶解。 四、混合溶剂原则 混合溶剂具有协同作用和综合效果。 7.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或其反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 8.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有哪些?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亲水基: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亲油基: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 9.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哪些?可以起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发泡、消泡、保湿、润滑、洗涤、杀菌、柔软、拒水、抗静电、防腐蚀等一系列作用

最新化学实验室员工入职安全考试试卷

中心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25×2分) 1、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 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 A.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B.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C.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D.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2、取用化学药品时,以下哪些事项操作是正确的?() A.取用腐蚀和刺激性药品时,尽可能带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B.倾倒时,切勿直对容器口俯视;吸取时,应该使用橡皮球。 C.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带防毒用具。 D.以上都是。 3、取用试剂时,错误的说法是:() A.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 B.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C.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 D.多取的试剂可倒回原瓶,避免浪费。 4、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 A.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B.了解试剂毒性,在通风橱中操作。 C.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D.以上都是。 5、实验室内使用乙炔气时,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不可有明火,不可有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B.房间应密闭。 C.室内应有高湿度。 D.乙炔气可用铜管道输送。 6、实验中用到很多玻璃器皿,容易破碎,为避免造成割伤应该注意什么?() A.装配时不可用力过猛,用力处不可远离连接部位。 B.不能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 C.玻璃折断面需烧圆滑,不能有棱角。 D.以上都是。 7、稀硫酸溶液的正确制备方法是:() A.在搅拌下,加水于浓硫酸中。 B.在搅拌下,缓慢加浓硫酸于水中。 C.水加于浓硫酸,或浓硫酸加于水都无所谓。 D.水与浓硫酸两者一起倒入容器混合。 8、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对容量瓶、量筒等容器加热。 B.在通风橱操作时, 可将头伸入通风柜内观察。 C.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脱下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 D.可以抓住塑料瓶子或玻璃瓶子的盖子搬运瓶子。

染料化学品

燃料化学品综述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而坚牢色泽的化合物。 ·早期的染料主要来自天然动植物 ·目前合成染料已经取代了天然染料,品种已达8600多种 2.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①偶氮染料 ②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③芳甲烷染料染料分子中含有二芳基甲烷和三芳基甲烷结构的染料 ④蒽醌染料 ⑤靛系染料含有靛蓝或类似结构的染料。 ⑥酞菁染料含有酞菁金属络合物结构的染料。 ⑦硫化染料用硫或多硫化钠的硫化作用制成 ⑧菁系染料含有聚甲炔结构的染料。-(CH)n- ⑨杂环染料含有五、六元杂环等结构的染料。 在皮革染色中用的较多的是前四类染料。 (2)按应用分类 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氧化染料、硫化染料、媒染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油溶与醇溶性染料等十多种 皮革染色主要应用上述前五种。 染料的发展概况 染料的发展历史 我国染料的发展概况 世界染料生产发展的新趋势 (1)染料生产规模化 (2)染料生产及污染有向亚洲等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3)在染料的生产中注重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究 酸性染料 概述 酸性染料是一类须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并因此而得名,并非染料本身呈酸性。 分子式:D—SO3Na,D代表有色染料母体。 电离式:D—SO3Na D—SO3-(有色染料阴离子)+ Na+(无色) 酸性染料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特点:大多为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这类染料主要由具有磺酸基的

偶氮染料、蒽醌染料和三芳甲烷染料组成。所以从结构上看多为偶氮型染料,而且以单偶氮和双偶氮的为最多。 酸性染料的性质及应用性能 ?相对分子量低,大多数在400~800之间。 ?多数以磺酸基为水溶性基团。 ?染浴中加入酸时,可生成色素酸,色素[D—SO3Na+HCL→D—SO3H(色素酸)+ Na++CL-]使被染物着色浓厚,有利于染料固定。 ?染浴中加入中性盐时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染料离解减缓,减少色素酸的生成,缓染、匀染。 ?酸性染料阴离子与重金属阳离子会产生有色沉淀,故染色时不可用金属器皿。 ?对钙、镁离子不敏感,可在硬水中使用。 ?不能与阳离子染料同浴染色,若先用阴离子染料染色,后用阳离子染料固色,则染色效果好。 ?染浴中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对酸性染料起匀染作用。 ?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搭配用于皮革染色,相溶性好,染色互补性好。 ?酸性染料用于铬鞣革时,常在染色后期加甲酸固色。 ?酸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渗透性好,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抗水性较差,不耐水洗,耐碱洗坚牢度差。 直接染料 概述 直接染料是一类无须使用媒染剂就能直接使纤维染色的染料,故名直接染料。从化学结构上看,直接染料几乎全是偶氮型,且多数为双偶氮或多偶氮型。相对分子量比酸性染料大,主要为芳香族磺酸盐,易溶于水,能和纤维分子间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直接染料的特点 分子结构有三个特点:直线型、共平面性和较长的共轭系统。 直接染料在染色性质上的特点: ?在溶液中易聚集形成半胶体溶液,提高染色温度可以降低染料聚集度,从而提高上染能力; ?对酸敏感,在染色时不需加酸固色; ?对水中的钙镁离子十分敏感,与之生成沉淀,染色时注意水的硬度; ?染色时渗透性差,遮盖力好,色泽浓厚,是皮革染色时主要的表面着色染料之一; ?在染色时可与酸性染料配合使用,效果互补,不可与阳离子性物质同浴使用。 碱性染料 概述碱性染料又名盐基染料,它是有颜色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的盐,碱性染料水溶液中离解成染料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电离式:Me-NH3Cl Me-NH3+(染料阳离子)+Cl 碱性染料并非本身具有碱性,也不是要求在碱性介质中溶解或染色,而

2018年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爆炸品 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 D.酒精——易燃品 解析:烧碱是强碱,浓硫酸是强酸,都属于腐蚀品;汽油和酒精容易燃烧,属于易燃品。 答案: D 2.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涉及药品取用、物质加热及气体吸收等基本操作。 答案: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及时倒入下水道②实验室的废酸或废碱可用中和法来处理③如果酸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A.① B.② C.③ D.①② 解析: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大多是有害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来中和桌上的酸液,应用NaHCO3溶液。 答案: B 4.下列电话号码哪一个是医疗急救电话( ) A.119 B.110 C.120 D.122 解析: 119是火警电话,122是交通事故电话。 答案: C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解析:固体取用时,小颗粒或粉末用药匙,块状的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滴,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1/3;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以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答案: C 6.下列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 ①用剩后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②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④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中用剩后的药品一般不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④中应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靠近气体。②、③正确。 答案: A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解析: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主要包括: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答案: C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NO3)2溶液 B.加BaCl2溶液即可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Ba(NO3)2溶液即可 解析:注意不能用硝酸或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将可能存在的SO2-3氧化成SO2-4,影响对SO2-4的检验。 答案: C 9.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2016年初中化学实验考试题

2016年初中化学实验考试题

2016年湘西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实践能力考试试题 化学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取用固体药品(块状、颗粒、粉末任选一种)的基本操作 (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的基本操作 (三)加热少量液体药品的基本操作 (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打开装有固体药品的广口瓶瓶盖,把瓶盖倒置于桌面上。 2、从试管架上取一支试管(横拿试管),用药匙或镊子取一块(粒)药品置于管口。慢慢竖立试管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后把试管竖立在试管架上。 3、用干净的纸把药匙或镊子擦干净,立即盖上药品瓶盖。 4、打开装有装水的细口瓶瓶盖,把瓶盖倒置于桌面上。 5、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左手拿量筒, 向量筒中倾倒约7mL水(量筒与试剂瓶倾 斜、紧靠)。 6、把量筒平稳放置在试验台上,视线平视量筒 8mL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水至 凹液面与8mL刻度线水平(滴管不能伸入量筒内、更 不能接触量筒壁)。 7、把水转移到小烧杯中(沿烧杯壁倒入) 8、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试管中(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9、用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大拇指离开短柄。 10、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夹持试管倾斜约45 度,.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的试管要不停地上下移动至沸腾、然后置于试管架上冷却。盖灭酒精灯。 11、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的一端伸入 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12、处理取用的废物、洗涤仪器、复位用品、抹干净桌面。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要求: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样品、同时准备两瓶空气样品(125 mL)。 2.用澄清的石灰水、燃着的木条探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 空气中CO2和O2含量的差异; 3.对着干燥洁净的玻璃片呼气观察现象。 4.填写下列探究结论: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 吸入空气中的多,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吸入 空气中的少。 1、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内无气泡)。 2、用塑料吸管或玻璃导管向着水下的集气瓶内呼气。 3、呼出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玻片托出水面,正立实验台上。 4、向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化学实验安全考试题库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安全知識練習題(I) 時間:2016年09月18日訪問次數:19359 1、氣體鋼瓶使用後,可以不關閉閥門。(標準答案:錯誤) 2、冷凝冷卻系統上連接用的橡膠管必須用鐵絲等固定住,以防止因水壓過高 而造成管子脫落。 (標準答案:正確) 3、可以用烘箱乾燥有爆炸危險性的物質。(標準答案:錯誤) 4、金屬鋰、鈉、鉀及金屬氫化物要注意使用和保存,尤其不能與水直接接觸。 (標準答案:正確) 5、能相互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廢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若某種廢液倒 入收集桶會發生危險,則應單獨暫存於一容器中,並貼上標籤。(標準答案:正確) 6、在實驗室允許口嘗鑒定試劑和未知物。(標準答案:錯誤) 7、對於化學試劑或未知物,允許直接用鼻子嗅氣味,不用以手煽出少量氣體 來嗅覺。 (標準答案:錯誤) 8、在實驗室內一切有可能產生毒性蒸氣的工作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並有良 好的排風設備。 (標準答案:正確) 9、在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往濃硫酸裡倒,而應將濃硫酸緩緩倒入水中, 不斷攪拌均勻。 (標準答案:正確) 10、實驗室內的濃酸、濃堿處理,一般要先中和後傾倒,並用大量的水沖洗 管道。(標準答案:正確) 11、對於無機酸類廢液,實驗室可以收集後進行如下處理:將廢酸慢慢倒入 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廢堿)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標準答案:正確) 12、對於氫氧化鈉、氨水等廢液可以進行如下處理: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 和,再用大量水沖洗。 (標準答案:正確) 13、對於含汞、砷、銻、鉍等離子的廢液,實驗室可以先進行如下處理:控制 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澱。(標準答案:正確) 14、對於含氰廢液可以進行處理: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10以上,加入過量 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CN根含量高時,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標準答案:正確) 15、對於含氟廢液可以進行如下處理: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鈣沉澱。(標準答 案:正確) 16、可以將氯氣與氨氣混放在一個房間。(標準答案:錯誤)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习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白磷贮存在水中,切割时在水下进行 B.制取硝基苯时,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小苏打溶液 D.不能使用裂化汽油从溴水中萃取溴 2.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B.③⑤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 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4.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5.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里含有游离氯。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B.先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3溶液

化学实验安全练习题

化学实验安全练习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化学实验安全练习题第一课时 1.下列仪器: ①烧杯,②蒸发皿,③平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⑥锥形瓶,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④⑥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免外溅 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3.有些固体化学试剂接触空气即能发生强烈氧化作用,如黄磷,应如何保存: A.要保存在水中 B.放在试剂瓶中保存 C.用纸包裹存放 D.放在盒子中 4.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 A.汽油、易燃液体 B.放射性物品; C.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剧毒药品和感染性物品 D.氯化钾 5.取用试剂时,错误的说法是: (标准答案:D) A. 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 B. 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C. 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 D.多取的试剂可倒回原瓶,避免浪费 6.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答案:D) A.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B.了解试剂毒性,在通风橱中操作 C.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D.以上都是 7.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不正确的操作是:(标准答案:A) A.可以用明火加热 B.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C.不可猛烈撞击 D.加热时使用水浴或油浴 8.稀硫酸溶液的正确制备方法是: (标准答案:B) A.在搅拌下,加水于浓硫酸中 B.在搅拌下,加浓硫酸于水中 C.水加于浓硫酸,或浓硫酸加于水都无所谓 D.水与浓硫酸两者一起倒入容器混合 9.处理使用后的废液时,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标准答案:D) A.不明的废液不可混合收集存放 B.废液不可任意处理 C.禁止将水以外的任何物质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处理人员危险 D.少量废液用水稀释后,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10.当有汞(水银)溅失时,应如何处理现场(标准答案:D) A.用水擦 B.用拖把拖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试卷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考核试卷 姓名: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 1、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如危险物料的现场取样、的处理、等,应有第二者陪伴,陪伴者应处于并观察操作过程。 2、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手上,以防玻璃管时扎伤手。 3、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塞应在中进行。夏季打开容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先用 ,瓶口。 4、通常应在实验台上备有。当有害溶液滴溅在手上或台面上时,以便立即。 5稀释浓硫酸的容器(如烧杯)通常要放在的盆中,以便稀释过程中溶液变热。 6、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不能相反。 7、不得私自拉接供电线路。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室内不得有的电线。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8、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禁止将电线头插入插座内使用。 9、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先,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换的保险丝,不得用铜丝代替。 10、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要穿,戴并站在绝缘垫上。 11、应建立用电安全检查制度。发现电器设备漏电要立即。绝缘损坏或线路老化要及时更换。 12、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必要时操作人员应。 13、严禁可燃物与一起研磨。工作中不要使用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险的物品(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产物)。 14、易燃液体的废液应,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燃事故。 15、电路周围严谨有。电烘箱周围严禁放置、不能烘烤放出易燃蒸汽的物料。 16、气瓶是用于贮存、、的压力容器。贮存的气体分为剧毒气体、不燃气体等。 17、气瓶必须存放在、、的房间,并且要严禁明火,防暴晒。除不燃性气体外,一律不得进入实验楼内。使用中的气瓶要直立固定放置。 18气瓶应明确的,内装气体必须与一致。 19、高压气瓶的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应旋进7圈螺纹,俗称“吃七牙”),不得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解读

附件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 年一月 1范围 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术语和定义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 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绝热温升厶T ad 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

越严重。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工艺温度T p 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技术最高温度MTT 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 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 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在物料累积最大时,体系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称为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F与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相关,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越大,反应发生失控后,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越高。 精细化工产品原化学工业部对精细化工产品分为:农药、染料、涂料 (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粘合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7分) 1、完成下表有关试剂规格的相关信息 等级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缩 写 标签颜色 一级品优级纯(保证试 剂)Guarantee regent GR 绿色 二级品分析纯(分析试 剂)Analytical regent AR 红色 三级品化学纯Chemical pure CP 蓝色 四级品实验试剂Laboratory regent LR 棕色或其 他 2、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纯水的制备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 电渗析法。 3、用双盘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称量,在校正天平零点时(零线与标线相差不大时),天平应处于开启状态;在加减砝码和取放被称量物时,天平应处于关闭状态,在试加圈码时,天平可以处于半开启状态;在读取称量数据时,天平应处于开启状态;为加快称量速度,加减砝码的顺序(原则)是从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试验,判断左右两盘熟轻熟重的方法是指针总是偏向轻盘,光标投影总是向重盘方向移动。用分析天平称取试样的方法有指定质量称样法、递减称样法、直接称样法。 4、具塞(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及无氧化性溶液,不宜装对乳胶管有腐蚀作用的溶液;滴定管在装溶液前需用待装溶液润洗2-3 次,其目的是避免引起溶液的浓度变化。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 0.1 mL,如放出约5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 3 位有效数字,相对误差为0.4% 。若使误差<0.1%,则滴定体

积至少为 20 mL 以上 。 5、以下酸碱指示剂的pH 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分别为:甲基橙 3.1~4.4, 红~黄;甲基红 4.4~6.2, 红~黄 ;酚酞 8~10, 无 ~ 紫红 。以下常见金属指示剂适用的pH 范围和颜色变化(In ——MIn )分别为:铬黑T(EBT) 6.3~11.5, 蓝色-酒红 ; 二甲酚橙(XO ) 5~6, 黄~紫红 ;钙指示剂 pH 大于12, 蓝色-酒红 。氧化还原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的条件电位和颜色变化(氧化态——还原态)为: 0.85, 紫红~无色 。莫尔法的指示剂、颜色变化、适宜酸度为 K 2CrO 4, 砖红色 , pH6.5-10.5 ;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颜色变化、适宜酸度为 Fe(NH 4)(SO 4)2, 白色-血红色,强酸性 。 6、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写出名称和规格: 操作 量取蒸馏水 (配制 1000mL 0.1mol/L NaOH 溶液) 取25mL 食 醋 (用NaOH 标准溶液 测定其含 量) 直接配 制 500mL K 2Cr 2O 7 标准溶液 分别量取 2,4, 6,8 mL Fe 3+ 标准溶液 做工作曲线 装KMnO 4 标准溶液 进行滴定 仪器 量筒 移液管 容量瓶 吸量管 滴定管 规格 1000mL 25mL 500mL 10mL 50mL 酸式 7、为以下溶液的标定选择基准物并指出条件: 溶液 基准物 所需条件与试剂 指示剂和终点颜色变化 HCl 硼砂或Na 2CO 3 ── 甲基红 黄→橙 NaOH 草酸或邻苯 二甲酸氢钾 ── 酚酞 无色→粉红 EDTA 纯金属锌 pH=5 HAc 缓冲液 二甲酚橙 橙红→黄

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题目

火灾按照燃烧物的不同性质,分为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插座、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厨房管道油垢等。 电线着火属于()(A,B,C,D,E)类火灾 ----------------- 1. 关闭钢瓶时,()(顺、逆)时针方向为关,先关总阀,后关减压阀 1.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界限浓度时发生燃烧而引起的爆炸叫做(化学性)爆炸 蒸馏甲苯时,为防甲苯爆沸而引起火灾,可在其中加入(费石) 下列哪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需要低温保存的试剂有 答案苯乙烯一氧化碳 金属镍甲苯 1058、金属Hg具有高毒性,常温下挥发情况如何? A. 不挥发B. 慢慢挥发C. 很快挥发D. 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挥发(标准答案: B )

下列气体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的是 答案硫化氢 氟化氢氯化氢 以上都是 25、下列气体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的是:() A. 硫化氢 B. 氟化氢 C. 氯化氢 D. 以上都1-10 CDDADBDCCC 11-20 BDDDDBADAC 21-30 BCBCD BADCD 31-40 DBDADCADCD 下列试剂哪个不用放在棕色瓶内保藏 答案硫酸亚铁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硫酸钠27 以下什么物质引起的皮肤灼伤禁用水洗 答案五氧化二磷 五硫化磷 五氯化磷 以上都是 用剩的活泼金属残渣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答案连同溶剂一起作为废液处理 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乙醇,进行搅拌使所有金属反应完毕后,整体作为废液处理 将金属取出暴露在空气中使其氧化完全 以上都对 不属于电气火灾的是 答案线路短路 乱扔烟头 线路超负荷供电 过粗的保险丝 正确的是 答案自燃温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引爆 混合物的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混合物的压力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混合物中含氧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错误的是 答案尽量减少开门次数,缩短开门时间 冰箱内物品之间要留有空隙,冷藏效果好 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平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冰箱四周可以不留空间 冰箱内所有存放的物品都要有标签,要注明试剂名称、配制者的姓名、日期等 下列加热热源,化学实验室原则不得使用的是 答案明火电炉

精细化学品复习总结 - 副本

精细化学品复习总结 1.精细化学品的特性 1、生产特性: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高;采用间歇式多功能生产装置 2、经济特性:投资效率高、附加价值高、利润率高 3、商业特性:独家经营,技术保密;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配有应用技术和技术服务 2简述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的区别 精细化学品是小批量生产的有差别的,是化学型的。专用化学品是小批量生产无差别的,是功能型的。 3简述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大大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或溶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和性质的一类有机物,从而产生润湿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洗涤、分散抗静电、润滑加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溶质对水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可能是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 表面活性剂都是典型的不对称双亲结构,表面活性剂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一部分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表面活性物质不一定有这种结构。溶解于水中以后,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表面活性物质却不一定。 4.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典型的不对称双亲结构,表面活性剂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叫作亲水基,一部分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称之为亲油基, 5.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特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表面吸附和溶液内部胶团的形成 6.举例说明胶团聚集数的影响因素. 溶液极性增强表面活性剂和水的相似性大,胶团聚集数减少,加入无机盐胶团聚集数增大。 (亲水基团↑,胶团聚集数↓;极性↑,胶团聚集数↓; 亲油基团↑,胶团聚集数↑;极性↓,胶团聚集数↓;) 7.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与表面活性剂亲油基有、亲水基位置和C-H链分支的有关,C-H链越长,cmc↓,亲水基越靠中间,cmc越大,C=C越多极性基团越多,cmc越大,C-H链上H被F取代,CMC越小,CMC(非离子型)<CMC(离子型)8.高能固体表面和低能固体表面有何特征,简述表面活性剂在高能和低能固体表面的吸附方式及作用. 高能固体表面容易被润湿,熔点高,硬度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在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把高能固体表面变成低能固体表面,把易润湿表面变成不易润湿表面,起防水作用;低能固体表面不易被润湿,熔点低,硬度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易吸附在低能固体表面,把不易润湿表面变成易润湿表面,。 9.乳状液有O/W型和W/O型两种基本类型 . 油/水乳化液和水/油乳化液(O/W型W/O型) 10.欲形成水包油型的乳状液可采用哪些措施? 加油于水中,强烈搅拌,形成分散剂是油,连续相是水的溶液。 11.电沉降法破乳主要用于w/o类型乳状液的破乳。 12.画图说明增溶作用的几种模型并比较其增溶作用的大小. a、夹心型增溶 b、栏栅型增溶 c、吸附型增溶 d、在氧乙烯链之间增溶d>b>a>c 13.基体和污垢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哪些? ①机械力②范德华吸引力③电作用力④氢键力 14.一个良好的洗涤剂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一良好的洗涤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②具有将污垢移入或有助于移入洗涤液中的能力③具有溶解(增溶)或分散的能力使污垢不再沉积。 15.作为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应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征? 良好的洗涤剂应具有较长的直链烷基及亲水基在分子一端或紧靠一端的结构特征,但烃链也不宜太长,否则影响其溶解度。 16.HLB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的尺度. 1.一个优良的烷基苯磺酸盐应具备什么样的结构? 优良的烷基苯磺酸钠应具备的结构是:烷基链为直链而不带支链,碳原子数为C11-13,苯环连接在烷基链第三、四碳原子上,磺酸基为对位,这样洗涤性能才能达到优良,复合配方可使其性能趋于完美。 以煤油为原料制备烷基苯磺酸盐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