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铅电解精炼及提纯铅性能研究

粗铅电解精炼及提纯铅性能研究
粗铅电解精炼及提纯铅性能研究

铅电解

铅电解流程 底吹炉和还原炉产出的粗铅,需要经过精炼才能电解。因为粗铅中的铜及其它杂质会影响电解。采用加入硫磺生成铜硫除铜。 铅电解时,以铅阳极板作阳极(660×780×20mm),以电铅制作的始极片(690×890×1.5mm)作阴极,硅氟酸铅溶液做电解液,在电解槽中电解得到含铅99.9%以上的阴极铅。阴极铅经电铅锅熔化、氧化除杂、铸锭得到符合标准的铅锭。 阳极板中的贵金属元素在电解过程中富集在阳极泥中,而后经浆化、洗涤、压滤后送贵金属车间回收金银等有价金属。 粗铅的初步精炼 为除去铜、锡等杂质,并且调整粗铅中杂质金属含量,需要对粗铅进行精炼,同时铸成适应电解精炼的阳极板。粗铅在熔铅锅中经过熔化、压渣、捞渣、加残极续锅、降温熔析、加硫除铜后,泵入浇铸锅。出来的铜硫送铜浮渣处理车间处理。 阴、阳极板的制备 泵入浇铸锅的铅液,加上部分残极和阳极板浇铸废品,升温至450~480 ℃,再泵入铅阳极铸型机浇铸成阳极板。阳极板需要经过处理。

阴极是始极片制造机组制造的铅始极片。将浇铸锅内的电铅液泵至始极片制造机组的铅锅,通过牵引将熔融的铅液带到冷却转鼓上,经剪切、插棒、翻边、压纹后制成阴极板。 同极间距95mm。阳极板规格:660 ×780 ×20mm。阴极板规格:690 ×890 ×1.5mm。阴、阳极板的制造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电解的正常进行和电耗。 煤气站 煤气站由发生炉间、鼓风机水泵房、化验室、控制及仪表室、煤气净化、冷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组成。煤气发生炉采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冷却系统采用间接冷却形式。 选用的煤气站发生炉,直径3.2m,单台产煤气6000~8000m3/h。 单台煤气发生炉小时耗煤量约为2.5t,小时产渣量0.5t。 发生炉所产煤气分为两段引出,进入煤气冷却及净化系统。发生炉上段煤气出口温度约为100~150℃,出口压力约为0.8~1.0KPa。上段煤气经电捕焦油器,进入间接冷却器。发生炉下段煤气出口温度约为550~600℃,出口压力约为1.0~1.50KPa。下段煤气依次经旋风除尘器、空气冷却器后,亦进入间接冷却器。上下段煤气在间接冷却器通过循环冷却水冷却后,进入电捕焦油器进一步去除煤气中焦油,然后通过煤气排送机加压并经捕滴器捕滴后送入厂区综合管网。

铅电解精炼的工艺控制

铅电解精炼的工艺控制 (1)电解液。以氢氟酸作为原料,加石英粉搅拌制成硅氟酸,质量浓度可达到350g/L,再加黄丹与硅氟酸反应制成硅氟酸铅。 不同工厂对电解液中铅和硅氟酸浓度控制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另有少量从阳极溶解的杂质,如Zn,Fe、Cd、Co、Ni等。为了改善阴极沉积物的电结晶结构,还要加入少量添加剂,如骨胶、木质素黄酸钠以及P-萘酚等。一般来说,随电流密度的提高,电解液中铅和酸的浓度也应该相应增大。 (2)电解液温度。电解液温度受电流密度、气温及散热状况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波动在30~45之间。电解液温度的高低对其比电阻有较大的影响。温度越高,电解液比电阻越小,但电解液蒸发损失增大,同时硅氟酸分解加快,消耗增加,又具有毒性。但若温度过低,电解液导电性差,槽电压升高,电耗增大。 (3)电解液的循环。为了使槽内电解液成分均匀、温度分布均匀,必须使电解液循环流通。电解液的循环方式与铜电解精炼过程极为相似,一般采取上进液,下出液的循环方式,这样有利于悬浮的阳极泥颗粒沉降。电解液循环速度决定于电流密度、阳极成分和阳极泥层厚度 (4)电流密度。铅电解精炼的电流密度一般为140~230。 (5)同名极距。同名极距通常在80~120mm范围内选取。在电解过程中缩短同极距可提高单槽产量,降低槽电压;但极距过小会使短路增多,电流效率下降。 (6)阴极、阳极使用周期。为了减少短路和提高电流效率,阴极使用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为2~6d。 采用一次电解,阳极使用周期与阴极使用周期相同。若采用二次电解,阳极使用周期为阴极使用周期的2倍。大型工厂多采用二次电解。中国冶金行业网 电解精炼时,阳极金属溶解、阴极析出金属。然而,由于液相传质迟缓,使得阳极附近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大,而阴极附近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却减小。按照能斯脱公式,必然导致阳极的极化电位变正、而阴极的极化电位变负,这就是浓差极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电化学极化主要决定于电极过程的本身性质。电极反应是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进行,可用电流密度来表示电极反应的速率。在有色冶金的电解(电积)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气体的电极过程,最为重要的是氢在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和氧在阳极氧化的电极过程。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精心整理 一、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极反应 铅电解精炼时属于下列的电化学系统 阴极电解液阳极 Pb(纯)PbSiF6.H2SiF6.H2oPb(含杂质) 由于电解液的电离作用,形成Pb2+、H+阳离子和SiF62-、OH-阴离子: PbSiF6=Pb2++SiF62- H2SiF6=2H++SiF62- H2o=H++OH- 极,阴离子奔向阳极,电解液中的阴离子2+和H+ (即电极反应) Pb—2e=Pb2+反应,而不发生OH-和SiF62-离子的放电。 在阴极上,有可能发生Pb2+和H+的放电反应: Pb2++2e=Pb 2H++2e=H2 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2++2e=Pb反应,而不发生2H++2e=H2反应。

综上所述,铅的电解精炼主要电极反应为: 在阳极上:Pb-2e=Pb2+(氧化,进入电解液) 在阴极上:Pb2++2e=Pb(还原在电极上析出) 显然,在电解过程的进行中,阳极会逐渐溶解变薄,阴极则会因金属Pb的析出而逐渐变厚,阳极泥层的增厚会使槽电压变高,过高的槽电压会导致电化序在铅以下的杂质金属溶解,并在阴极上析出,因此阳极泥的厚度必须加以控制。 的纹路,呈铅灰间白色,并有金属光泽。 阴极的结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Pb2+浓度控制在 2 3 加入添加剂,在电极上吸附时,使得界面反应的不可递性增大。结晶过电位增大,为形成数目众多且尺寸小的晶核创造条件,添加剂是使铅电解精炼得以正常进行的极重要因素。加入胶质添加剂大大地改善了阴极的结晶状态,能对任何原因造成的阴极不规则结晶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析出铅的强度也与电解液含胶量有关,胶多则硬少则软。为了使添加剂获得最好效果,一般采用胶合添加剂,其种类和配比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粗铅的火法精炼技术

粗铅的火法精炼 11.1 概述 生产的粗铅中一般含有1-4%的杂质成份,如金、银、铜、铋、砷、铁、锡、锑、硫等,见表1-1: 粗铅需经过精炼才能广泛使用。精炼目的:一是除去杂质。由于铅含有上述杂质,影响了铅的性质,使铅的硬度增加,韧性降低,对某些试剂的抗蚀性能减弱,使之不适于工业应用。用这样的粗铅去制造铅白、铅丹时,也不能得到纯净的产品,因而降低了铅的使用价值。所以,要通过精炼,提高铅的纯度。二是回收贵金属,尤其是银。粗铅中所含贵金属价值有时会超过铅的价值,在电解过程中金银等贵金属富集于阳极泥中。 粗铅精炼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为火法精炼,第二类为先用火法除去铜与锡后,再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精炼。目前世界上火法精炼的生产能力约占80%。采用电解精炼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我国大多数企业粗铅的处理均采用电解法精炼。

粗铅火法精炼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较低。含铋和贵金属少的粗铅易于采用火法精炼。火法精炼的缺点是:铅直收率低、劳动条件差、工序繁杂,中间产品处理量大。 电解精炼的优点是能使铋及贵金属富集于阳极泥中,有利于综合回收,因此金属回收率高、劳动条件好,并产出纯度很高的精铅。其缺点是基建投资大,且电解精炼仍需要火法精炼除去铜锡等杂质。 我分厂采用的火法精炼只是初步精炼,其任务是将粗铅中的铜和砷、锑、锡除至一定程度,并调整锑含量,浇注成化学质量和物理规格均满足要求的阳极板,为电解精炼做好准备。 11.2 粗铅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 11.2.1 粗铅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 基夫赛特炉产出的粗铅经排铅口排出,以熔融状态加入连续脱铜炉进行脱铜,脱铜后粗铅含铜0.07~0.08%,然后加入熔铅锅进一步脱铜精炼,除去粗铅中对电解有害的铜、锡等杂质,调整锑含量,达到符合电解精炼要求的合格粗铅。工艺流程图见图11-1

电解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解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电解铅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电解铅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电解铅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电解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电解铅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电解铅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电解铅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电解铅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电解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制写: 电解铅项目建议书 电解铅项目申请报告 电解铅项目环评报告 电解铅项目商业计划书 电解铅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电解铅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电解铅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电解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电解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页眉中公司网址,查找联系方式,工程师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电解铅项目总论 第一节电解铅项目背景 一、电解铅项目名称 二、电解铅项目承办单位 三、电解铅项目主管部门 四、电解铅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电解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铅电解精炼

铅电解精炼 铅电解精炼旨在获得纯精度高的工业用铅,并回收伴生的铋和稀贵金属,有时尚回收锡。 我国铅电解的原料大部分为矿产粗铅,其余为再生粗铅和炼锡的副产粗铅。粗铅在进行电解精炼前,需经火法精炼预先除去粗铅中的铜或锡,并调整锑含量,然后铸成阳极板去电解。 铅电解精炼目前都采用硅氟酸盐电解法,意大利圣.加维诺厂曾一度用氨基磺酸盐电解法,但由于电解液导电性差、电流密度低和槽电压高等缺点,又改用硅氟酸盐电解法。 铅电解精炼工艺本身变化不大,但在机械化程度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改善了劳动条件。 1)阳极铸型阳极铸型机组采用液压并采用微机控制。将过去人工控制铅液量、手工起板、平板和排板等工序变为铅液定容量浇铸、链钩起板、液压平整,再按同极距要求均匀的放置在排板机上,装槽时用桥式起重运输机直接吊入电解槽内。 2)精铅铸锭机组电解阴极铅须熔化或进一步精炼除锡后铸成电铅方能销售。原先各工序(浇注、打印、起锭和码垛)均为手工作业,精铅铸锭机除能完成上述各道工序外,尚能将码成垛的铅锭运送至桥式起重运输机工作范围内。 3)始极片制造机组原先制造始极片的各道工序如舀铅、制片、缺口和平整均系手工作业,始极片装槽也是手工作业,机组除取消了手工作业外,尚能将始极片按同级等距要求置于排板机上,再用桥式起重运输机把他们直接吊装入电解槽。机制始极片比过去厚了,从而使周转的阴极铅量和煤(气)耗稍有增加;但是厚一些的始极片不易起翘,短路机会减少,并有助于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电耗。 4)阳极泥过滤洗涤阳极泥的液固分离和洗涤已成功地用压滤代替渗滤和离心过滤。除劳动条件显著改善外,且由于压滤机生产能率高,电解槽清理时排出的阳极泥浆可及时地压滤掉,故电解槽清理极易安排。 5)电解液冷却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到夏季由于气温高,电解液温度往往超过要求,如无经济的地下水冷却,而采用冷冻水作冷煤时,则既不经济且冷却效果不堪理想,只能安排在夏季最热的月份内停产检修。目前已成功的使用抗

电解铅的冶炼工艺流程

电解铅的冶炼工艺流程 铅冶金是白银生产的最佳载体:一般铅对金银的捕集回收率都在95%以上,因此金银的回收是与铅的生产状况直接相关的。现在世界上约有80%的原生粗铅是采用传统的烧结一鼓风炉熔炼工艺方法生产的。传统法技术成熟,较完善可靠,其不足之处在于脱硫造块的烧结过程中,烧结烟气的SO2浓度较低,硫的回收利用尚有一定难度,鼓风炉熔炼需要较昂贵的冶金焦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冶金工作者进行了炼铅新工艺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QSL法、闪速熔炼法、TBRC转炉顶吹法、基夫赛特汉和艾萨熔炼法等新的炼铅方法。其中,QSL法是德国鲁奇公司七十年代开发的直接炼铅新工艺,加拿大、韩国和我国虽然先后购买了此专利建厂,但生产效果不甚理想;闪速熔炼法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TBRC法是瑞典波里顿公司所创,但此法作业为间断性的,且炉衬腐蚀严重;基夫赛特法由原苏联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成功,现已有多个厂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各项指标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炼铅新工艺,但采用该法单位投资大,只有用于较大生产规模的工厂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艾萨炼铅技术基于由上方插入的赛罗浸没喷枪将氧气喷射入熔体。产生涡动熔池,让强烈的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迅速发生。在第一段,熔炼炉产出的高铅渣经过流槽送还原炉,氧化脱硫所产的烟气经除尘后送制酸系统。在第二段还原炉中,所产粗铅和弃渣从排放口连续放出,并在传统的前床中分离,所产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后经烟囱排放。 艾萨法熔炼流程。该工艺流程先进,对原料适应性广、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比较灵活、指标先进、SO2烟气浓度高,可解决生产过程中烟气污染问题;同时冶炼过程得到强化,金银捕集率高,余热利用好,能耗低。它不仅适应308厂铅银冶炼的改建要求,而且能够对我国的银铅冶金生产和技术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故推荐引进艾萨法作为本项目粗铅冶炼生产工艺的第一方案。 传统的鼓风烧结——鼓风炉法虽然在烟气制酸方面尚有一定困难,但近年来,我国株洲冶炼厂、沈阳冶炼厂、济源冶炼厂等大型铅厂的改扩建工程仍然采用此法,是因为它具有建设快、投产、达产快的优点。 粗铅精炼工艺有火法和电解法两种。一般来说,电解法对银、金、铋和锑的分离效果好,铅、银等金属的回收率高,劳动条件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电解法的缺点是基建投资较火法高。采用火法需要处理大量中间产物,能耗较高,致使其生产成本较电解法高。鉴于本项目粗铅含银、铋等金属较多。 常规方法处理铅阳极泥是采用火法——电解法流程获得金、银,渣进行还原熔炼,精炼得精铋等,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工人易操作,但有价金属回收率不高,锑、铅呈氧化物形态挥发进入烟尘,不但不便于综合回收,而且造成第二次污染。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极反应 铅电解精炼时属于下列的电化学系统 阴极电解液阳极 Pb(纯)PbSiF 6.H 2SiF 6.H 2oPb(含杂质) 由于电解液的电离作用,形成Pb 2+、H +阳离子和SiF62-、OH -阴离子: PbSiF 6=Pb 2++SiF 62- H 2SiF 6=2H ++SiF 62- H 2o=H ++OH - 由电化学系统分析,当通入直流电后,各种离子将作定向运动,阳离子奔向阴极,阴离子奔向阳极,电解液中的阴离子SiF62-、OH -向阳极移动,阳离子Pb 2+和H +向阴极移动,与此同时,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发生相应的电化学反应(即电极反应),在阳极上可以进行下列反应: Pb -2e =Pb 2+ 2OH —2e=H 2O+1/2O 2 SiF 62-—2e=SiF 6 同时,SiF 6+H 2o=H 2SiF 6+1/2O 2 实际上,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 —2e=Pb 2+反应,而不发生OH -和SiF 62-离子的 放电。 在阴极上,有可能发生Pb 2+和H +的放电反应: Pb 2++2e=Pb 2H ++2e=H 2 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 2++2e=Pb 反应,而不发生2H ++2e=H 2反应。

综上所述,铅的电解精炼主要电极反应为: 在阳极上:Pb-2e=Pb2+(氧化,进入电解液) 在阴极上:Pb2++2e=Pb(还原在电极上析出) 显然,在电解过程的进行中,阳极会逐渐溶解变薄,阴极则会因金属Pb的析出而逐渐变厚,阳极泥层的增厚会使槽电压变高,过高的槽电压会导致电化序在铅以下的杂质金属溶解,并在阴极上析出,因此阳极泥的厚度必须加以控制。 正常的阴极是平滑致密的,沿阴极长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宽约1-1.5mm的纹路,呈铅灰间白色,并有金属光泽。 不正常的阴极结晶呈海绵状,疏松粗糙且发黑色,有时长树枝毛刺,或圆头粒状、瘤状的疙瘩。阴极的异常结晶不仅影响到它的质量,而是导致电流效率的下降。 阴极的结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电解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铅离子的浓度过高会使阴极结晶粗糙,过低则又会使海绵状结晶产生,而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海绵状结晶疏松多孔,极易脱落,一般生产中Pb2+浓度控制在80- 120g/L为宜。 2、电解液含酸 当电解液中游离硅氟酸太低时,也会恶化阴极结晶条件,甚至产生海绵状结晶。 3、添加剂 加入添加剂,在电极上吸附时,使得界面反应的不可递性增大。结晶过电位增大,为形成数目众多且尺寸小的晶核创造条件,添加剂是使铅电解精炼得以正常进行的极重要因素。加入胶质添加剂大大地改善了阴极的结晶状态,能对任何原因造成的阴极不规则结晶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析出铅的强度也与电解液含胶量有关,胶多则硬少则软。为了使添加剂获得最好效果,一般采用胶合添加剂,其种类和配比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粗铅精炼

粗铅精炼 2006-7-15 10:12:16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802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熔炼产出的粗铅纯度在96%-99%范围,其余1%-4%为贵金属金银、硒、碲等稀有金属以及铜、镍、硒、锑和铋等杂质。粗铅中的贵金属的价值有时要超过铅的价值,必须提取出来,而杂质成分对铅的展性和抗蚀性发生有害影响,必须除去。因此要对粗铅进行精炼。 粗铅精炼有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两种。中国和日本的炼铅厂一般采用电解精炼,世界其他国家均采用火法精炼法。火法精炼设备与工艺简单,建设费用较低,能耗低,生产周期短。其缺点是过程繁杂,中间产物品种多,均需单独处理,金属回收率较低;电解精炼生产率高,金属直收率高,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可一次产出高纯度精铅。但建设投资大,生产周期较长。 (一)粗铅火法精炼 该法通常由熔析和加硫除铜一氧化精炼除砷锑一加锌提银一氧化或真空除锌一加钙镁除铋等工序组成。中国西北铅锌冶炼厂等厂采用此法。 1.粗铅熔析和加硫除铜 粗铅含铜一般为1.2%-2.0%,采用熔析法降低铅中含铜。熔析法的基本原理是,粗铅中的铜能与砷、锑生成稳定的难熔的化合物—砷化铜和锑化铜,这些化合物不溶于铅而以固态进入浮渣与铅分离。熔析法可将粗铅中铜降至0.1%以下。 熔析法所用设备有反射炉和熔析锅,大型炼铅厂多用熔析锅。熔析锅用铸钢制成,容量30-370t,以重油作燃料。熔析温度500-600℃,熔析渣浮出铅液面用捞渣器捞出。 为进一步脱铜,熔析处理的铅再进行加硫处理。该方法是利用铜对硫的亲和力大于铅对硫的亲和力,生成密度比铅小的Cu2S ,且在320-340℃作业温度下Cu2S不溶于铅的特性,在熔铅中加入硫黄将铜进一步除到0.001%-0.002%。 2.粗铅氧化精炼 此方法的目的是从除过铜的粗铅中进一步除去锡、砷、锑等杂质。精炼在反射炉中进行,炉温控制在800-900℃,开着炉门靠流入空气自然通风氧化杂质,使锡、砷、锑与铅生成铅盐浮渣,然后用入工捞出。 3.粗铅加锌除银与随后除锌 向熔铅中加入锌,即可与铅中的金和银生成锌金化合物和锌银化合物。此生成物性质稳定、熔点高、密度比铅小,不溶于为锌饱和的铅,因而以固体形态浮于铅液表面形成银锌壳,使贵金属与铅分离。 加锌提银在加锌锅中进行,加锌量为铅重的1.5%-2%,作业温度分450-480℃、330-340℃和420-430℃三段进行。捞出银锌壳,铅液含银低于2g/t。 除银后铅中常含有0.6%-0.7%的锌需要除去。一般采用氧化除锌法,该法利用锌氧化成的ZnO不溶于铅并浮出铅水而除去。过程在750-900℃进行,氧化剂可以是空气、水蒸气或氧,经此氧化铅含锌可以降至0.0025%。 4.粗铅除铋

【电解铅生产工艺】 【还原铅、再生铅和铅精矿区别

【电解铅生产工艺】 电解铅的冶炼工艺流程铅冶金是白银生产的最佳载体:一般铅对金银的捕集回收率都在95%以上,因此金银的回收是与铅的生产状况直接相关的。现在世界上约有80%的原生粗铅是采用传统的烧结一鼓风炉熔炼工艺方法生产的。传统法技术成熟,较完善可靠,其不足之处在于脱硫造块的烧结过程中,烧结烟气的SO2浓度较低,硫的回收利用尚有一定难度,鼓风炉熔炼需要较昂贵的冶金焦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冶金工作者进行了炼铅新工艺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QSL法、闪速熔炼法、TBRC转炉顶吹法、基夫赛特汉和艾萨熔炼法等新的炼铅方法。其中,QSL法是德国鲁奇公司七十年代开发的直接炼铅新工艺,加拿大、韩国和我国虽然先后购买了此专利建厂,但生产效果不甚理想;闪速熔炼法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TBRC法是瑞典波里顿公司所创,但此法作业为间断性的,且炉衬腐蚀严重;基夫赛特法由原苏联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成功,现已有多个厂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各项指标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炼铅新工艺,但采用该法单位投资大,只有用于较大生产规模的工厂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粗铅精炼工艺有火法和电解法两种。一般来说,电解法对银、金、铋和锑的分离效果好,铅、银等金属的回收率高,劳动条件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电解法的缺点是基建投资较火法高。采用火法需要处理大量中间产物,能耗较高,致使其生产成本较电解法高。鉴于本项目粗铅含银、铋等金属较多。 常规方法处理铅阳极泥是采用火法——电解法流程获得金、银,渣进行还原熔炼,精炼得精铋等,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工人易操作,但有价金属回收率不高,锑、铅呈氧化物形态挥发进入烟尘,不但不便于综合回收,而且造成第二次污染。 【还原铅、再生铅和铅精矿区别】 还原铅 以废铅做原料,重新回炉冶炼而得,PB含量通常在96%~98%左右,也可做为生产电解铅的原料。 再生铅 蓄电池用铅量在铅的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废旧蓄电池是再生铅的主要原料。有的国家再生铅量占总产铅量的一半以上。再生铅主要用火法生产。例如,处理废蓄电池时,通常配以8~15%的碎焦,5~10%的铁屑和适量的石灰、苏打等熔剂,在反射炉或其他炉中熔炼成粗铅。 铅精矿 矿石经过经济合理的选矿流程选别后,其主要有用组分富集,成为精矿,它是选矿厂的最终产品。精矿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称精矿品位。精矿品位有的以重量百分比(如铜、铜、锌等)表示,有的以重量比(如金矿以克/吨)表示。它是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也是制定选矿工艺流程的一项参数。 【铅合金基本知识】 铅合金,以铅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按照性能和用途,铅合金可分为耐蚀合金、电池合金、焊料合金、印刷合金、轴承合金和模具合金等。铅合金主要用于化工防蚀、射线防护,制作电池板和电缆套。 铅合金表面在腐蚀过程中产生氧化物、硫化物或其他复盐化合物覆膜,有阻止氧化、硫化、溶解或挥发等作用,所以在空气、硫酸、淡水和海水中都有很好的耐蚀性。铅合金如含有不固溶于铅或形成第二相的铋、镁、锌等杂质,则耐蚀性会降低;加入碲、硒可消除杂质铋对耐蚀性的有害影响。在含铋的铅合金中加入锑和碲,可细化晶粒组织,增加强度,抑制铋的有害作用,改善耐蚀性。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一、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极反应 铅电解精炼时属于下列的电化学系统 阴极电解液阳极 Pb(纯) PbSiF6.H2SiF6.H2o Pb(含杂质) 由于电解液的电离作用,形成Pb2+、H+阳离子和SiF62-、OH-阴离子: PbSiF6= Pb2++ SiF62- H2SiF6= 2H++ SiF62- H2o=H++ OH- 由电化学系统分析,当通入直流电后,各种离子将作定向运动,阳离子奔向阴极,阴离子奔向阳极,电解液中的阴离子SiF62-、OH-向阳极移动,阳离子Pb2+和H+向阴极移动,与此同时,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发生相应的电化学反应(即电极反应),在阳极上可以进行下列反应: Pb-2e= Pb2+ 2 OH—2e= H2O+1/2O2 SiF62-—2e= SiF6 同时,SiF6+H2o= H2SiF6+1/2O2 实际上,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2e= Pb2+反应,而不发生OH-和SiF62-离子的放电。 在阴极上,有可能发生Pb2+和H+的放电反应: Pb2++2e= Pb

2 H++2e= H2 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2++2e= Pb反应,而不发生2 H++2e= H2反应。 综上所述,铅的电解精炼主要电极反应为: 在阳极上:Pb-2e= Pb2+(氧化,进入电解液) 在阴极上:Pb2++2e= Pb(还原在电极上析出) 显然,在电解过程的进行中,阳极会逐渐溶解变薄,阴极则会因金属Pb的析出而逐渐变厚,阳极泥层的增厚会使槽电压变高,过高的槽电压会导致电化序在铅以下的杂质金属溶解,并在阴极上析出,因此阳极泥的厚度必须加以控制。 正常的阴极是平滑致密的,沿阴极长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宽约1-1.5mm的纹路,呈铅灰间白色,并有金属光泽。 不正常的阴极结晶呈海绵状,疏松粗糙且发黑色,有时长树枝毛刺,或圆头粒状、瘤状的疙瘩。阴极的异常结晶不仅影响到它的质量,而是导致电流效率的下降。 阴极的结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电解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铅离子的浓度过高会使阴极结晶粗糙,过低则又会使海绵状结晶产生,而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海绵状结晶疏松多孔,极易脱落,一般生产中Pb2+浓度控制在80-120g/L为宜。 2、电解液含酸 当电解液中游离硅氟酸太低时,也会恶化阴极结晶条件,甚至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粗铅精炼

第六章 粗铅精炼 1、粗铅精炼方法有 法和 法两种。目前世界上采用 的厂家较多,我国多采用 。 答案:火法 电解 火法 电解精炼 2、火法精炼:火法精炼是利用杂质金属与主金属(铅)在高温熔体中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形成与熔融主金属不同的新相(如精炼渣),并将杂质富集其中,从而达到精炼的目的。 3、熔析除铜:根据铜在粗铅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原理,当含铜高的铅液冷却时,铜以固溶体的状态析出,由于其密度较铅液小,便以浮渣形式浮在铅液表面而被除去。 4、加硫除铜:根据铜对硫的亲和力比铅大,所以可向铅液中加入硫化剂,硫首先与铅作用生成硫化铅:Pb S PbS +=,由于铜对硫的亲和力大于铅对硫的亲和力,所以硫化铅中的铅很快被铜置换,生成硫化亚铜:22PbS Cu Pb Cu S +=+。生成的2Cu S 在作业温度 下不溶于铅,且密度较小,呈固溶体浮在铅液表面形成硫化渣而被除去。 5、加锌除银、加钙镁除铋的原理:在含杂质金属的粗铅中添加第三种甚至更多种金属,它们与杂质金属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亲和力大于铅,这些化合物密度比铅小,且不溶于铅,呈固溶体浮在铅液表面而被除去。 6、粗铅火法精炼初步除铜用 法,深度除铜用 法。 答案:熔析除铜 加硫除铜 7、粗铅火法精炼除杂的顺序为先除 ,其方法有

和 ,再除砷锑锡,方法有 和 ;接着除银,主要方法有 ,然后除锌,现普遍采用 ;最后除铋,除铋后进行最终精炼,得到精铅。 答案:铜 熔析除铜 加硫除铜 炼化精炼 碱性精炼 加锌 真空蒸馏法 8、碱性精炼:所谓碱性精炼是加碱于熔融粗金属中,使氧化后的杂质与碱给合成盐而除去的火法精炼方法。 9、请指出粗铅电解精炼前都有哪些杂质元素,铅阳极中杂质元素在电解过程中的行为? 答案: 根据金属的标准电位可把铅中的杂质金属分为三类: 1)电位比铅负的金属Zn 、Fe 、Cd 、Co 和Ni 等; 2)电位比铅正的Sb 、Bi 、As 、Cu 、Ag 、Au 等; 3)电位与铅很相近的Sn ; 第一类杂质金属由于它们具有比铅高的析出电位,且浓度极小,因此在阴极不致放电析出。 第二类杂质金属由于它们具有比铅更低的析出电位,电解时一般不溶解,而留于阳极泥中。 第三类杂质金属Sn ,部分与铅一起溶解并一起在阴极析出,部分留在阳极泥中。 10、写出铅电积过程的主要电极反应,并解释为什么氢离子没有在阴极析出。 答案: 阳极主要反应:22Pb e Pb +- (铅阳极溶解)

河南豫光金铅铅电解大极板生产线试生产综述

河南豫光金铅铅电解大极板生产线试生产综述 方帅领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济源 454650) 摘要:本文简述了铅大极板生产线试生产情况,分析了试生产期间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铅电解;大极板;试生产 1、概述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电解铅生产基地,年生产电铅40万吨,拥有了4条传统电解生产线和1条大极板生产线。大极板生产线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年产量10万吨。从日本群马友好贸易株式会社引进了阳极板铸造机、阴极片制造机、DM机、阴阳极自动排距机四套设备。大极板生产线是2010年7月开始试产运行,一次性通电生产成功。进入2012年以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跨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2、铅电解大极板工艺试生产情况 铅电解大极板生产线电解工序共有344台电解槽(均为钢筋砼衬PE内胆),二台电解液高位槽、二台电解液循环槽、8台储液槽(均为钢筋砼衬PVC板),二套整流系统。采用了传统的卧式洗涤机及传统的铜棒收拢装置。成品工序2台熔铅锅,采用直线铸锭机进行铸锭。除铜工序3台熔铅锅,采用通过渣包从熔炼工序转运来的液态铅进行除铜。试产初期,设备故障较多,制约生产。另大极板与小极板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又无经验借鉴,针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摸索工艺条件的控制,寻求最佳的工艺参数,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成效显著。 3、试产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3.1设备问题 3.1.1阳极立模铸造机 ①泡沫铅问题 在试产初期,铸出的阳极板经常出现泡沫铅现象,阳极板底部出现高低不平的氧化渣,此种板

如果进入电解槽,将会造成连电,电解后期阳极板底部泡沫铅落槽等问题,针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案: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粗铅熔化温度≤500℃,加硫磺除铜温度≤350℃,浇铸锅铅液温度≤420℃,立模保持炉温度≤400℃,冷却水温度≤27℃,粗铅成分:Pb≧96%; Sb+Bi+As≦2.2±0.5%;Cu≦0.045%,表面渣不能超过20mm。 制做了二段浇铸箱,将铅泵通过溜槽打过的铅液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渣进行阻挡,以保证阳极板浇铸过程中不进入氧化铅。 ②掉板现象 阳极板浇铸完成后,经由移载小车运至提升位置后,由起重提升机提起,而后由推出机推至齐排输送机上,在此过程中出现掉片现象,经研究发现,由于设备长期运转,提升机的二个提升臂不平衡,提升过程中片不稳,有时会出现掉片现象。针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案; 经常校验提升臂的高度,保证一致。 对推出机进行加固,在推出过种中,由于摩擦将会造成设备的晃动,影响稳定性。 ③残片处理 在铸板过程中,每次开机时,由于铸模不能充分进行预热,第一片易出现残片,此时就要用行车将残片移走,由于空隙小,行车工作十分不便,操作难度大,经现场实际测量,我们新建了一个电动葫芦,操作方便,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④节约人工成本 阳极铸板工序共有三个操作盘,二个在上方平台,一个在下方平台,上方平台的二个操作盘负责二个铸模的操作,下方平台上的一个操作盘主要是阳极板的移载、提升、推出、排距操作,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下方平台上的操作盘移至上方平台,使三个操作盘布置在一起,由二个人操作,成功减员1人。 3.1.2阴阳制造机 ①铅卷卡片 铅卷在卷绕过程中,经由橡胶辊的整形,及导向辊的折边后,经由裁刀裁切,再穿上铜棒进行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极反应 铅电解精炼时属于下列的电化学系统 阴极电解液阳极 Pb(纯)PbSiF 6.H 2SiF 6.H 2oPb(含杂质) 由于电解液的电离作用,形成Pb 2+、H +阳离子和SiF62-、OH -阴离子: PbSiF 6=Pb 2++SiF 62- H 2SiF 6=2H ++SiF 62- H 2o=H ++OH - 由电化学系统分析,当通入直流电后,各种离子将作定向运动,阳离子奔向阴极,阴离子奔向阳极,电解液中的阴离子SiF62-、OH -向阳极移动,阳离子Pb 2+和H +向阴极移动,与此同时,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发生相应的电化学反应(即电极反应),在阳极上可以进行下列反应: Pb -2e =Pb 2+ 2OH —2e=H 2O+1/2O 2 SiF 62-—2e=SiF 6 同时,SiF 6+H 2o=H 2SiF 6+1/2O 2 实际上,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 —2e=Pb 2+反应,而不发生OH -和SiF 62-离子的 放电。 在阴极上,有可能发生Pb 2+和H +的放电反应: Pb 2++2e=Pb 2H ++2e=H 2 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 2++2e=Pb 反应,而不发生2H ++2e=H 2反应。

综上所述,铅的电解精炼主要电极反应为: 在阳极上:Pb-2e=Pb2+(氧化,进入电解液) 在阴极上:Pb2++2e=Pb(还原在电极上析出) 显然,在电解过程的进行中,阳极会逐渐溶解变薄,阴极则会因金属Pb的析出而逐渐变厚,阳极泥层的增厚会使槽电压变高,过高的槽电压会导致电化序在铅以下的杂质金属溶解,并在阴极上析出,因此阳极泥的厚度必须加以控制。 正常的阴极是平滑致密的,沿阴极长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宽约1-1.5mm的纹路,呈铅灰间白色,并有金属光泽。 不正常的阴极结晶呈海绵状,疏松粗糙且发黑色,有时长树枝毛刺,或圆头粒状、瘤状的疙瘩。阴极的异常结晶不仅影响到它的质量,而是导致电流效率的下降。 阴极的结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电解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铅离子的浓度过高会使阴极结晶粗糙,过低则又会使海绵状结晶产生,而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海绵状结晶疏松多孔,极易脱落,一般生产中Pb2+浓度控制在80- 120g/L为宜。 2、电解液含酸 当电解液中游离硅氟酸太低时,也会恶化阴极结晶条件,甚至产生海绵状结晶。 3、添加剂 加入添加剂,在电极上吸附时,使得界面反应的不可递性增大。结晶过电位增大,为形成数目众多且尺寸小的晶核创造条件,添加剂是使铅电解精炼得以正常进行的极重要因素。加入胶质添加剂大大地改善了阴极的结晶状态,能对任何原因造成的阴极不规则结晶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析出铅的强度也与电解液含胶量有关,胶多则硬少则软。为了使添加剂获得最好效果,一般采用胶合添加剂,其种类和配比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电解铅工艺介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电解铅工艺介绍 电解铅的冶炼工艺流程 铅冶金是白银生产的最佳载体:一般铅对金银的捕集回收率都在95%以上,因此金银的回收是与铅的生产状况直接相关的。现在世界上约有80%的原生粗铅是采用传统的烧结一鼓风炉熔炼工艺方法生产的。传统法技术成熟,较完善可靠,其不足之处在于脱硫造块的烧结过程中,烧结烟气的SO2 浓度较低,硫的回收利用尚有一定难度,鼓风炉熔炼需要较昂贵的冶金焦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冶金工作者进行了炼铅新工艺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QSL 法、闪速熔炼法、TBRC 转炉顶吹法、基夫赛特汉和艾萨熔炼法等新的炼铅方法。其中,QSL 法是德国鲁奇公司七十年代开发的直接炼铅新工艺,加拿大、韩国和我国虽然先后购买了此专利建厂,但生产效果不甚理想;闪速熔炼法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TBRC 法是瑞典波里顿公司所创,但此法作业为间断性的,且炉衬腐蚀严重;基夫赛特法由原苏联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成功,现已有多个厂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各项指标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炼铅新工艺,但采用该法单位投资大,只有用于较大生产规模的工厂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艾萨炼铅技术基于由上方插入的赛罗浸没喷枪将氧气喷射入熔体。产生涡动熔池,让强烈的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迅速发生。在第一段,熔炼炉产出的高铅渣经过流槽送还原炉,氧化脱硫所产的烟气经除尘后送制酸系统。在第二段还原炉中,所产粗铅和弃渣从排放口连续放出,并在传统的前床中分离,所产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后经烟囱排放。 艾萨法熔炼流程。该工艺流程先进,对原料适应性广、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比较灵活、指标先进、SO2 烟气浓度高,可解决生产过程中烟气污染问题;同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铅电解精炼的基本原理

一、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极反应 铅电解精炼时属于下列的电化学系统 阴极电解液阳极 Pb(纯) PbSiF6.H2SiF6.H2o Pb(含杂质) 由于电解液的电离作用,形成Pb2+、H+阳离子和SiF62-、OH-阴离子: PbSiF6= Pb2++ SiF62- H2SiF6= 2H++ SiF62- H2o=H++ OH- 由电化学系统分析,当通入直流电后,各种离子将作定向运动,阳离子奔向阴极,阴离子奔向阳极,电解液中的阴离子SiF62-、OH-向阳极移动,阳离子Pb2+和H+向阴极移动,与此同时,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发生相应的电化学反应(即电极反应),在阳极上可以进行下列反应: Pb-2e= Pb2+ 2 OH—2e= H2O+1/2O2 SiF62-—2e= SiF6 同时,SiF6+H2o= H2SiF6+1/2O2 实际上,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2e= Pb2+反应,而不发生OH-和SiF62-离子的放电。 在阴极上,有可能发生Pb2+和H+的放电反应: Pb2++2e= Pb

2 H++2e= H2 在正常的电解条件下,只发生Pb2++2e= Pb反应,而不发生2 H++2e= H2反应。 综上所述,铅的电解精炼主要电极反应为: 在阳极上:Pb-2e= Pb2+(氧化,进入电解液) 在阴极上:Pb2++2e= Pb(还原在电极上析出) 显然,在电解过程的进行中,阳极会逐渐溶解变薄,阴极则会因金属Pb的析出而逐渐变厚,阳极泥层的增厚会使槽电压变高,过高的槽电压会导致电化序在铅以下的杂质金属溶解,并在阴极上析出,因此阳极泥的厚度必须加以控制。 正常的阴极是平滑致密的,沿阴极长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宽约1-1.5mm的纹路,呈铅灰间白色,并有金属光泽。 不正常的阴极结晶呈海绵状,疏松粗糙且发黑色,有时长树枝毛刺,或圆头粒状、瘤状的疙瘩。阴极的异常结晶不仅影响到它的质量,而是导致电流效率的下降。 阴极的结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电解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铅离子的浓度过高会使阴极结晶粗糙,过低则又会使海绵状结晶产生,而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海绵状结晶疏松多孔,极易脱落,一般生产中Pb2+浓度控制在80-120g/L为宜。 2、电解液含酸 当电解液中游离硅氟酸太低时,也会恶化阴极结晶条件,甚至产

粗铅的火法精炼

第十一章粗铅的火法精炼 11.1 概述 生产的粗铅中一般含有1-4%的杂质成份,如金、银、铜、铋、砷、铁、锡、锑、硫等,见表11-1: 表11-1 粗铅的化学成份(%) 粗铅需经过精炼才能广泛使用。精炼目的:一是除去杂质。由于铅含有上述杂质,影响了铅的性质,使铅的硬度增加,韧性降低,对某些试剂的抗蚀性能减弱,使之不适于工业应用。用这样的粗铅去制造铅白、铅丹时,也不能得到纯净的产品,因而降低了铅的使用价值。所以,要通过精炼,提高铅的纯度。二是回收贵金属,尤其是银。粗铅中所含贵金属价值有时会超过铅的价值,在电解过程中金银等贵金属富集于阳极泥中。 粗铅精炼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为火法精炼,第二类为先用火法除去铜与锡后,再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精炼。目前世界上火法精炼的生产能力约占80%。采用电解精炼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我国大多数企业粗铅的处理均采用电解法精炼。 粗铅火法精炼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较低。含铋和贵金属少的粗铅易于采用火法精炼。火法精炼的缺点是:铅直收率低、劳动条件差、工序繁杂,中间产品处理量大。 电解精炼的优点是能使铋及贵金属富集于阳极泥中,有利于综合回收,因此金属回收率高、劳动条件好,并产出纯度很高的精铅。其缺点是基建投资大,且电解精炼仍需要火法精炼除去铜锡等杂质。 我分厂采用的火法精炼只是初步精炼,其任务是将粗铅中的铜和砷、锑、锡除至一定程度,并调整锑含量,浇注成化学质量和物理规格均满足要求的阳极板,为电解精炼做好准备。 11.2 粗铅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

11.2.1 粗铅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 基夫赛特炉产出的粗铅经排铅口排出,以熔融状态加入连续脱铜炉进行脱铜,脱铜后粗铅含铜0.07~0.08%,然后加入熔铅锅进一步脱铜精炼,除去粗铅中对电解有害的铜、锡等杂质,调整锑含量,达到符合电解精炼要求的合格粗铅。工艺流程图见图11-1 图11-1 粗铅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图\ 11.2.2 火法精炼的基本原理 11.2.2.1 熔析除铜 熔析除铜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铜在铅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少,当含铜高的铅液冷却时,铜便成固体结晶析出,由于其比重较铅小(约为9),因而浮至铅液表面,以铜浮渣的形式除去。又铜在铅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动,温度下降时,液体合金中的含铜量相应地减少,当温度降至共晶点(326℃)时,铜在铅中的含量为0.06%,这是熔析除铜的理论极限。 当粗铅中含砷锑较高时,由于铜对砷、锑的亲合力大,能生成难溶于铅的砷化铜和锑化铜,而与铜浮渣一道浮于铅液表面而与铅分离。实践证明,含砷、锑高的粗铅,经熔析除铜后,其含铜量可降至0.02~0.03%。粗铅中含砷、锑低时,用熔析除铜很难使铅液含铜降至0.06%。这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