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易经详解-夬卦

43易经详解-夬卦
43易经详解-夬卦

泽天夬

【原文】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译文】夬卦。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适宜有所前往。

【解读】

1、夬卦是下乾上兑,亦即“泽天夬”。《序卦》说:“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一直增益下去,最后一定会溃决。“夬”音怪。

2、夬卦是五阳一阴的格局,是由大壮卦(雷天大壮,第三十四卦)再往上增加一阳所形成。其覆卦为垢卦(天风垢,第四十四卦)。全卦由上六取象。上六位居九五之上,九五为王者,所以说“扬于王庭”。上六受到九五信赖,但已知处境危险而呼号,它在上卦兑的上部,兑为口,所以说“孚号有厉”。

3、夬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是由复卦(地雷复,第二十四卦)往上到泰卦(地天泰,第十一卦),再陆续发展而成。泰卦上坤,坤为邑,现在只剩上六一个阴爻,所以说“告自邑”。此时“不利即戎”, “即”为从、就,“戎”为武力、作战。上六已无凭借,眼见大势已去,不如顺势前往,也就是“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彖传》说:夬卦,是决断的意思,刚强者要决断柔顺者。刚健而喜悦,决断而温和。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是因为柔顺者凌驾在五个刚强者之上。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它的危险才会广传出去。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是因为往上走没有去路。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刚强者成长到最后就会终止。

【解读】

1、夬卦五个阳爻在下,上行趋势很明显,是为“刚决柔也”。下乾上兑,乾为健,兑为悦,是为“健而说”,如此决断才不会太过刚猛,所以说“决而和”。一个阴爻处在五个阳爻之上,正是“扬于王庭”。但是上六必须居安思危,认清形势,“其危乃光”, “光”是广的意思。

2、上六的宿命是“所尚乃穷”,高处不胜寒。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只要放开这一步,全部让给阳爻,阳爻也将盛极而衰,然后阴爻得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3、在解释本卦各爻时,仍以上六为主。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

【原文】《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象传》说:沼泽到了天的上方,这就是夬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配利禄给下属,并以自居有德为忌讳。

【解读】

1、卦下乾上兑,兑为泽,乾为天,亦即“泽上于天”。沼泽到了天之上,水将循决口而下注。这是夬卦的取象。

2、君子见到泽水润下以及泽高必决,所领悟的是“施禄及下”以及“居德则忌”。由此可知,修养必须兼顾客观行动与主观心态。若是自居有德,则施禄成了猎取声名的手段,还谈得上什么修养呢?【原文】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

初九:前进的脚趾壮健,前往而不能胜任,就是灾难。

《象传》说:不能胜任而前往,这就是灾难。

【解读】

1、夬卦由大壮卦(雷天大壮)变来,大壮卦的初九是“壮于趾,征凶有孚”,到了夬卦初九则是“壮于前趾”,因为已经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2、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动向较强,但是上临四个阳爻,实在无力可施;并且初九与九四无应,表示无功而返。“往不胜”的结果是注定的,而这就是“咎”了。“咎”为灾难或过失,轻者为过失,重者为灾难。

【原文】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莫夜有戎,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戒惕而有呼号,夜晚会出现兵寇,不必担忧。

《象传》说:出现兵寇而不必担忧,是因为取得居中的路。【解读】

1、九二居下卦乾的中位,并且顺着初九的上进动向,所以取义牵涉到乾卦(乾为天,第一卦)的九三。乾卦九三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莫夜”的“莫”同“暮”,其意同“夕”。至于“号”与“有戎”,则取自夬卦卦辞,涉及五阳与上六紧张关系。

2、九二以阳爻居柔位,阳刚之气稍减,并且居中而行,不致过分,“有戎勿恤”。

【原文】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颧骨壮健,会出现凶祸。君子果敢决断而独自前行,遇雨打湿衣服,有怒气,但没有灾难。

《象传》说:君子果敢决断,最终没有灾难。

【解读】

1、“頄”为脸颊上的颧骨。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可以单就下卦取象而说“壮于頄”。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刚猛的相貌可以想见,但是九三往上也是互乾(九三、九四、九五),未必可以施展得开,反

而可能“有凶”。

2、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是夬卦中必须决断的位置,所以说“君子夬夬”。“独行”是说它在上下五个阳爻之中,独自与上六阴阳正应,离群而往。阴阳二气相感则可说“雨”,并且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泽,泽在上则成雨。“遇雨若濡(ru,沾湿)”, “若”为“而”。“有愠(yun,怨恨)”是因为既要“夬夬”,又会受牵连“若濡”,两相权衡,不可莽撞而行,所以’“终无咎也”。

【原文】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

九四:臀部没有皮肤,行走十分艰难。牵羊而进,懊恼就会消失,但是听到这话却不相信。

《象传》说:行走十分艰难,是因为位置不恰当。听到这话却不相信,是因为耳朵听不清楚。

【解读】

1、以九四为臀,是又恢复了由全卦取象;九四以阳爻居柔位,不得安坐,所以说“臀无肤”。“次且”为“趑趄(zi,ju(qie)行走困难)”,行走困难的样子。这些都是因为九四下无正应,所处的位置又不恰当。

2、九四已至上卦兑,兑为羊,九四只要像羊一样被牵着走,就可以“悔亡”。但是它却“闻言不信”,原因是“聪不明也”。上卦兑的关键是上六,九三与上六正应,九五与上六相比,只有九四夹在中

间却无所攀缘,所以变成“聪不明”。

【原文】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译文】

九五:山羊(苋陆)果敢决断的样子,居中而行没有灾难。

《象传》说:居中而行没有灾难,是因为中道尚未光大。

【解读】

1、苋(xian,一种植物)陆为细角山羊,这是取自上卦兑为羊。夬夬,一词在九三也曾出现,亦即九三与上六相应,而九五与上六相比,可见本卦中凡与上六有关者,都需要“夬夬”这代表阳爻对阴爻的最后决断所应采取的态度。不过,由于卦辞的原则是“决而和”,所以九三悬崖勒马,“终无咎也”;而九五则居中而行,也可以“无咎”。

2、九五“中行”,为何只能做到“无咎”’原因是夬卦的方向是“刚决柔”,九五居尊位而不能达成此一任务,所以说它“中未光也”。。【原文】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译文】

上六:不用呼号,最终会有凶祸。

《象传》说:不用呼号而有凶祸,是因为最终的结束不会长久。【解读】

1、上六处在全卦终位,是“刚决柔”的“柔”,其命运早已注定,此时呼号亦无用。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口,所以说“号”。

2、被决而去,当然是“凶”,这是处在终位所不可避免的,亦即“终不可长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