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鉴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鉴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鉴频器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 车辆1104班 吴昊宇 2019年7月11日

目录 1.0实验目的 (3) 1.1实验原理 (4)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 1.1.2电路装配图 (7) 1.1.3连线图 (7) 1.2实验内容 (8) 1.2.1实训过程 (8) 1.2.2元件清单 (8) 1.2.3作品展示 (22) 1.2.4实验数据分析 (23) 1.3总结 (23)

1.0实验目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 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 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而LED3绿灯和喇叭都一直接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过程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3月23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电工学实验报告A2

请在左侧装订成册 大连理工大学Array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学实验A(二)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2015 年~ 2016 年第2 学期

实验项目列表 姓名:学号: 注意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的上课时间(3学时):第一节:(1.2节课)7:30 第二节:(3.4节课)10:05 第三节:(5.6节课)13:00 第四节:(7.8节课)15:30 第五节:(9.10节课)18:00

电工学实验须知 一. 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已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请按选课时间上课,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无故选课不上者按旷课处理,不给补做,缺实验者不给成绩。 二.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严禁带他人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请按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实验完毕需各班统一提交实验报告,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抄袭实验 报告记0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任永胜学号:1995738000111年级专业层次:年级:1903 层次:高起专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习中心:府谷奥鹏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9年11月1日

二、实验原理 答: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2月 19日 实验名称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实验器材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放大镜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 .球形透明器皿 .铁丝 .水 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 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正用及用途 .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大镜观察的不同 . 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 . 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 .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2月 26日 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1/21

实验分析实验目标实验器材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放大镜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 .球形透明器皿 .铁丝 .水 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 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正用及用途 .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大镜观察的不同 . 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 . 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 .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3月5日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分析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实验目标观察细胞的结构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兴趣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磺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 注意事项不要伤手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I=O;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U=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电流或闭合回路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图如下,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中的I1, I2, I3的方向己设定。 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 U2=12V。 3、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 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2、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板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 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不偏,但读得电压或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六、思考题 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3、误差原因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 我的猜测: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步骤:1、 2、 3、 4、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我的猜测: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周围较,而平板玻璃,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动物的标本1套 我的猜测: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2、苍蝇的眼: 3、蝴蝶的鳞片: 4、蟋蟀的外壳: 5、苍蝇的脚: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结论:我认为 指导教师:蒋先红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实验器材:蚜虫标本1片、草蛉标本1片、 放大镜2只 我的猜测:肉眼看不清的蚜虫,身体构造也是完整的,草蛉像螳螂 步骤: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蚜虫、草蛉结构和大的昆虫 . 结论:我认为 指导教师:蒋先红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19日实验名称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26日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化石模型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了解化石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关工具、黏土、贝壳、骨头或树叶。 实验步骤: 1、将黏土擀平。 2、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论: 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实验报告单(二)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小组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3、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儿塑料布 实验步骤: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是,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结论是,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纸筒 实验步骤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六年级下实验报告单答案2015

班级小组长报告日期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所需器材: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 实验步骤、过程及分析: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 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 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 许多细节。

班级小组长报告日期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目的:认识到昆虫有它独特的特征 所需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实验步骤、过程及分析: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我认为用放大镜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小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2.9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 我的猜测: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02.14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 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预习思考题 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 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 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 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

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7、在测试AV,Ri和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 答:应该选Ui=10mv作用f=1KHZ左右,因为,试验电路为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单管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fL越小电路的低频响应越好,所以采用1KHZ而不用更高的 8.单管共射级放大电路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对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果有波形输出,例如正弦波,则在示波器端的显示是反相。 交流毫伏表:正电流显示为负电流,负电流显示为正电流,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示波器:只是显示的通道不同了而已,没影响。 三、原理说明 图9-1为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它由Rb1和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 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vi后,在放大电 路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v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vo,从而实现电压放 大。 图9-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 一、实验教学总目标: 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 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

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电工学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学实验报告 物教101 实验一电路基本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常用直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直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如图所示,设定三条支路电流i1,i2,i3的参考方向。 2.分别将两个直流电压源接入电路中us1和us2的位置。 3.按表格中的参数调节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表格中的各个电压,然后与计算值作比较。 4.对所得结果做小结。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参数表格与实验测出的数据 us1=12v us2=10v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掌握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以及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i =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u =0,一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可调压源(ⅰ、ⅱ均含在主控制屏上,根据用户的要求,可能有两个配置0~30v可调。)3.实验组件(含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可调电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压+10v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 2.测量支路电流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然后根据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中。 3.测量元件电压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接线端应被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黑接线端插下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五、实验数据处理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篇二:电工学实验答案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 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上册)

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实验目的: 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材料: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小刀实验步骤: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和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 2、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现象 小草的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易折断。 大树的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 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硬纸剪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 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 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实验步骤: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把所要观察的细菌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实验现象: 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食物发霉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材料 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步骤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实验现象 食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气球皮、鼓槌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把气球皮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3、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风车在风能的作用下 转动起来,风车转动时带动金属片拨动鼓槌敲击小鼓,使小鼓发出声音。 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