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构成了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代文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却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一种感性的快乐,宗教改革则弘扬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两场运动的推动者们对于理性都不感兴趣。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从17世纪开始茁壮成长的,17、18世纪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才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两个世纪,而启蒙运动则构成了这两个世纪的重要标志。正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我们先从英国讲起,经过法国,最后到德国结束。

一、英国的启蒙运动

所谓启蒙运动,说到底就是理性精神的崛起,这是从17世纪开始的。现代理性精神最初崛起的地方,既不是发起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也不是开创宗教改革的德国,而是孤悬海外的英国。大家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在中世纪甚至连凌驾于欧洲世俗王权之上的罗马天主教皇也对英国有鞭长莫及之感。16世纪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由于一桩离婚案而与罗马教皇闹翻,从而在英国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既不是出于对罗马教会的道德义愤,也不是为了捍卫什么纯正信仰,而是为了维护英格兰人的独立权利。英国的宗教改革一开始便带有很清醒的实用色彩,它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加强了英国国王的宗教权力,建立了英格兰的独立教会即安立甘宗或圣公会;第二是没收天主教修道院的教产并廉价地卖给乡村贵族,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两项成果表现出一种审时度势的实用理性精神,有力地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壮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

英国宗教改革开创了一种相对独立和宽松的文化氛围,使理性精神得以崛起。因此,最初的启蒙思想产生于英国,而不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启蒙思想的推动者是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牛顿和洛克。牛顿最大的功劳并不在于他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而在于他第一次把自然世界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按照既定规律而运转的机械世界。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过去的世界是由上帝控制的,在那个世界里充满了奇迹。什么是奇迹呢?奇迹就是自然规律的破坏和中断,上帝可以任意破坏和中止自然规律。比如说,一个人从楼上跳下来,摔在地上,摔断了腿或者摔死了,这是自然规律,是重力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楼上跳下来,掉到一半,却飞到

浅谈钢琴启蒙教育)

浅谈钢琴启蒙教育 摘要:在目前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中国,形成了一个十分广泛的钢琴学习的热潮,以此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钢琴已经是孩子学龄前音乐教育首选的乐器。学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培养孩子,对于学前年龄的学生还说,这不仅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帮助,这是其在学琴过程中逐步的锻炼孩子意志,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训练注意力和准确性等。课堂钢琴教学的启蒙教育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以及学习方法、技巧也是相当重要。同样在学习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积极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还针对孩子有抓感觉和知觉的训练、培养记忆力同时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家长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钢琴的环境,能掌握正确的辅导方法,那么,这对于孩子学习好钢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使孩子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跨世纪人才。 关键词:启蒙教育;启蒙钢琴教学;重要性

音乐能使人变得愉快、健康,它始终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音乐作为少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钢琴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虽然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教育者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角色不同与家长,他在心目中一直是崇高而又神秘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其特殊的心理来分析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千差万别,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分寸也应当各式各样,没有一定之规[1]。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对学生应给予信任、关心、激励。师生之间相互关联的心理交融非常重要。教师应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知识,保持健康人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师德,树立良好的教室教学威信。教师的心里期待能引导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中,大量的思想家不断涌现,产生和发展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本文分析了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探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整理了启蒙运动中的几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一)财政吃紧,国库空虚,但支出十分庞大 18世纪的法国,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国家权力,军权高度集中。自路易十四执政开始,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宗教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反而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路易十四在位的41年里,他虽然将法国发展为欧洲的一大霸主,但与此同时多年持续的战争也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国家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来支撑国家开支。此外,在战争不断的同时,王室、贵族生活奢侈无度,肆意挥霍,贵族空享高额的俸禄,都增加了财政的压力。再加上,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连续战败,使得法国一直深陷在国内国债增加、货币贬值的民苦财尽的地步。 (二)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尖锐对立 18世纪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贵族、僧侣和平民(第三等级),其中贵族和僧侣作为特权阶级,享有不纳人任何捐税的特权,同时还享受着国王赐予的高额俸禄,以及对自己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管辖权。而最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第三阶级不但没有权力,而且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捐税和义务。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日益加剧,第三等级迫切需要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工人抗议、罢工事件频发 工人作为小资产阶级,没有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财富,没有富裕的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同时小资产阶级作为各个阶层中最有思想、最具革命精神的一个群体,在18世纪的法国,面对国王、贵族、教会、资本家的剥削,面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付出,却只能到达少量的回报,并且受特权等级的剥削和歧视,经常组织和进行工人抗议罢工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更好的权利。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听了吴老师的专题讲座,结合在教学中了解的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的思想主张,认识到作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主张对当时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世界。 一、欧洲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斯宾诺莎(1632—1677),伟大的荷兰思想家,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勇的无神论者。 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以“自我保存”为基础,斯宾诺莎认为“自我保存”是人类的本性,这是自然存在的公理。“自我保存”是他全部思想的基础,他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阐述其思想主张的。(1)自然权利——生存权、自由权,根据“自我保存”的原则,斯宾诺莎继承了霍布斯的思想,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存在着一种自然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中拥有自然权利。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首先是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和财产权。其次,由于人在自然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力量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又肯定了人的自由权。(2)社会契约,斯宾诺莎认为,由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顾一切,难免造成相互之间的伤害,为了克服这种现象,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将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国家掌握,由国家执行,也就是人们将行动的权利让渡出来。这种主张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3)思想自由,行动守法,斯宾诺莎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个人只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由社会统一行使。同时,个人永远保留财产权,以及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他指

出,这也就是个人放弃自由行动之权,而保留自由思考之权,人在国家状态中思想应该是自由的。(4)民主政体最优论。斯宾诺莎认为在所有的政体中,民主政体最好,因为人在这种政体下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政体最能保证人的自由。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他占有重要地位。他代表资产阶级,是自由主义的法律思想家,最重视财产权。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的鼻祖,主要著作《政府论》。他认为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都可用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多余其他的权利,一切权利和管辖都是相互的,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而和财产。 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转移到法国,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反对君主制,提倡三权分立自由主义,强调政治自由。他认为自然法是永恒存在的,先于人定法,强调三权分立与制衡。权利不能再少数人手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乱用权利主张不分权就不自由。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

简析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18世纪初期到中叶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启蒙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他们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代表了自由派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且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是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于贵族家庭,当过法院院长,喜欢钻研科学。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统治,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并以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闻名于世。其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罗马盛衰原因考》(1734)和《法的精神》(又译《法意》1748)。 《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它是由160封信组成的一部书信体的哲理小说。作品通过郁斯贝克和黎加两个波斯贵族青年旅居巴黎时与家人、朋友的通信,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品大胆地否定了上帝,讽刺了教皇。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闭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波斯人信札》既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一些零星的故事、寓言和杂感,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伏尔泰(1694一1778)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时期因写诗讽刺封建贵族,曾两次被捕入狱。后被驱逐出法国,侨居英国,从事英国社会政治、牛顿的科学思想、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英国的文学与戏剧的研究工作,最后定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伏尔泰的创作极为丰富,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兼诗人。他的全集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50多出剧本和26部哲理小说,一万多封信。主要著作有《英国通信录》(1732)、《哲学辞典》(1764),悲剧《俄狄浦斯》(1718)、《布鲁图斯》(1730)、《穆罕默德》(1742)和《中国孤儿》(1755),小说《查第格》(1748)、《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67)等。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描写一个天真纯朴老实人的曲折遭遇。他非常信奉其老师、“哲学家”邦葛罗斯所鼓吹的“一切皆善”的说教,可是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这一信条。他是一个男爵的养子,因与养父的女儿相爱而被逐出家门,在流浪中又吃尽了苦头。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也历尽了灾难,险些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他的情人居内贡的遭遇也同样极为悲惨。面对这样的世界,老实人觉醒了。他对那个可恶的“哲学家”叫嚷道:“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乐观主义了。”老实人认识到现实的丑恶,最后发出感慨说:“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又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老实人》叙事流畅生动,繁简得当,开朗、乐观,富有传奇色彩。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是法国启蒙文学的全盛期。代表作家是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他们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更为激烈,并明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激进派”。

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之所以首先发生在法国,而且法国的启蒙思想以激进而闻名,是与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分不开的。在宗教信仰领域,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一样,对基督教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法国人从来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去思考深邃、玄妙的神学问题,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的形式如繁琐、奢华的宗教仪式。在法国,基督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的政治服务。在法国王权兴起后,基督教就成为维护国王权威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与法国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法国人对基督教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法国始终保持在罗马天主教阵营中,没有倒向新教。同时,也由于法国人对基督教的形式主义态度,也使得他们不像德国人那样为宗教问题而大动干戈(胡格诺战争更多的是一场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战争),当德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为宗教信仰而斗得不可开交时,法国国王则默默地励精图治,终于使法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法国的政教关系中,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依附于王权,教会用基督教君权神授理论来为法国王权提供依据。同时法国国王也赐予教会大量财富,任用教士担任高级官职,并将高级教士列为法国社会三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因此,尽管在法国教会依附于国王,但由于是王权的精神支柱,法国教会仍然权势熏天,教会主宰着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反对国王专制和教会神学的新思想都受到教会的迫害。教会还利用自己与王权的关系压制、损害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王权逐渐丧失了早期促进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法国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而天主教会则是法国专制王权的护身符和帮凶,必然成为进步思想批判和攻击的首要对象。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几乎都对天主教会和它所维护的那个专制王权做过尖锐的揭露、抨击。而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天主教会更是遭到沉重打击。而且由于法国没有发生宗教改革,天主教会所欠的历史旧账和积累的矛盾太多,这些矛盾最终就以极端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大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天主教甚至一度被取缔。大革命结束后,尽管天主教信仰得到恢复,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逐渐也成为一种个人的信仰,就这一点来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补上了宗教改革这一课。 启蒙运动是一个庞杂的思想阵营,在它里面包含着形形色色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有的是自然神论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有的是无神论者(如狄德罗、霍尔巴赫),有的则是摇摆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执着地寻觅惟一真实的上帝的有神论者(如卢梭),甚至还有身为天主教神父,同时却在悄悄地从事宗教批判的梅叶。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各不相同,对改革社会的主张也相去甚远,但他们都对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愚昧现象和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进行了批判,揭露和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赖以生存的宗教神学基础。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检测试卷语文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检测试卷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话。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时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一些 B.城市属于国家,由国王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C.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的剥削 D.城市居民通过斗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里的居民不包括() A.领主 B.农民 C.农奴 D.商人 3.下列关于中古世纪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②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奴隶③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④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右面是西欧中古时期庄园示意图,庄园里有农田、 牧场、森林和水源,还有教堂、磨坊及法庭等。其中 庄园的土地分为( ) ①直领地②农奴责任田③份地④国王的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过程中,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的是() A.“特许状” B.城市立法 C.市议会法令 D.罗马法 6.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7.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 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8.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大学兴起无关的是()A.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B.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 C.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D.欧洲封建庄园广泛出现 9.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

启蒙课程

启蒙课程 课程简介 启蒙课程涵盖了宝宝发展的各个方面,帮助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的全面提高,对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有很大的帮助,是宝宝早期教育关键期内的必修课。 课程目标 启蒙课程通过线上活动、教师的展示工作、宝宝的自由操作、唱名、体操和游戏等活动,帮助7-30个月的宝宝学会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技巧,建立初步的秩序感和专注力,培养其观察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激发宝宝愉悦情绪。同时让家长学会尊重和观察宝宝,了解其心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配合宝宝成长的需求。 音乐课程 课程简介 音乐课程Ⅰ是东方爱婴经由MUSIKGARTEN(音乐花园)授权,在源自欧美的音乐花园蒙氏幼儿音乐教程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套适合1岁半到2岁3个月宝宝的音乐教程。 音乐课程Ⅰ借鉴戈登幼儿音乐教学法和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遵循幼儿的自然学习模式,以听、唱、动、看、摸的形式进行歌唱、律动、音程及节奏练习的音乐活动和游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适合较小宝宝的音乐课程。 课程目标 加强宝宝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音调、曲式、音色、高低强弱等基本特性的吸收和渗透,加强听力的练习,为宝宝今后创造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宝宝的发展需要与音乐发展巧妙地结合,提高了宝宝的学习兴趣。 音乐之声课程在开发宝宝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宝宝肢体、情感、感官、语言、人际、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 科学课程

课程简介 科学课程以“主题教育”为主要形式,通过丰富、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使宝宝获得智力的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程对开发宝宝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宝宝发现规律,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课程目标 科学教育建立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通过操作各种感官教具,通过参加各种实验活动,宝宝的感觉经验得到积累,感觉器官得到全面发展,以此作为智力发展的基础与预备。 通过自由选取教具、反复操作教具,宝宝间接、具体的经验逐步发展为对有关概念或特性的更抽象的意识,宝宝的专注力、探索能力、建构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为学习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并参加游戏活动,培养了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宝宝的认知水平,发展了宝宝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准备者、观察者与辅导者,使家长在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宝宝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数学课程 课程简介 在科学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前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孩子熟悉数量,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并有系统的进行学习。潜意识培养孩子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的抽象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使孩子最终形成完美的人格。 课程目标 数学教育以科学教育为基础,根据先前的感觉经验,让宝宝了解数量,培养宝宝的逻辑思考能力,发展数学智力,帮助家长掌握符合宝宝认知发展需要的数学教育方法。 通过数量学习,让宝宝了解数量、数字与数名的关系,培养宝宝对数学的感受力,让宝宝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由对具体事物数量的学习系统性地发展为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性,并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宝宝数学智力的发展特点,指导家长逐步引导宝宝走向数学之路,使宝宝的智力得到完美的发展。

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3)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取得长足发展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 (1)内容: ①力主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 ②君主保留行政权,立法权由贵族和人民共同享有,司法权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选举产生的常任法官掌握 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④强调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应当是人的理性的体现 (2)意义: ①不仅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提供了锐利武器,也为资产阶级设计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完整方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吸取了它关于分权和法治的一些政治主张。 2、伏尔泰 (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3)主张: 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卢梭 (1)阶级立场:代表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 ①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②属于人民的主权不可以转让、也不可分割 ③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主权在民的国家的最好组织形式,是民主共和制 (3)影响: ①他的一系列主张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革命的锐利武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②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于1789年被庄严地写进《人权宣言》,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一面旗帜。 三、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康德 1、代表作:《纯理性的批判》 2、主张:

2019北师大版(新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案语文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课程标准】 1.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2.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米兰,古罗马时期被称为米迪欧兰尼恩,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足球、旅游等闻名于世。米兰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会区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

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剧圣地,世界艺术之都。提到米兰,也会想到欧洲著名足球队AC米兰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在中世纪时,米兰的名字被写为Mailand,它是中世纪城市的代表。你还知道中世纪有哪些城市吗?它们是怎样兴起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答案。 【新课探究】 一、领主与庄园 西欧庄园: (1)含义。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是封建领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基本特征是大土地所有制与小生产相结合。 (2)典型分布。 典型的庄园主要分布在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和英格兰,法国南部、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情况则不同,有的领主自营地主要由奴隶耕作没有农民的份地;有的是由远离庄园中心的依附农民耕种小块土地,向领主缴纳实物租;也有的是自由身份的农民佃种封建主的土地,缴纳实物或货币租。 (3)图片材料。 (4)具体解读。 庄园经济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池塘、森林等公共土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庄园设总管、管家等,监督依附农民和奴仆的劳役,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各庄园统由总管负责,各管家须定期向总管报告经营情况。庄园中的劳动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本学期学习《国学启蒙》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材简析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

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目的 1、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 2、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措施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时候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 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开启民智。 启蒙运动就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当时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蒙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 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伏尔泰(1694-1778年),多产的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孟德斯鸠(1689-1755年),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 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卫韦 [提要]法国的启蒙运动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关键词 ]法国理性启蒙运动哲学自然科学法国大革命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使西方处于世界的焦点。各国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一启蒙运动留给了西方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科学以及理性,这是当代许多非西方国家无法渴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埋没了曾将科学和理性推崇为人的最高官能的时代。18世纪身为启蒙运动主要战场的法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正是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法国于18世纪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 一、18世纪法国的哲学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已不再追求系统化,哲学家们让哲学自由的运动并在这内在的形式中发现现实的基本形式————整个自然和精神存在的形式。哲学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两种变化: 11哲学不再采用由于一般的、不变的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东西,而是主张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这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整个18世纪法国就是不断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思维方式。21“哲学不再是位于自然科学、法和政治等学科的原理一旁或之上的特殊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贯穿一切的媒介,用这个媒介便可以归纳、发展和建立这些原理。”[2]哲学不仅能与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宗教相分离,反而成为这些学科可以存在和在法国发挥作用的大气候。18世纪法国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3]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典型代表。他一方面热衷于科学的普及,另一方面又是一位桀骜不驯的批评天主教者。在伏尔泰看来: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牛顿的方法决不只限于物理学,还适用所有一般的知识,它逐渐代替了笛卡尔的传统(全部知识都是以第一原理为根基————分析的策源地)。启蒙时期的哲学采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模式,立即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比较朴素的眼光看待理性。理性不再是限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他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金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力量。经过这样确定真理,是一切真实的确定性的种子和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18世纪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理性的,即不是把它看作知识、原理和真理的容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所以法国人毫不迟疑地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运用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折回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中。经过法国启蒙思想的洗礼,又经过以宗教革命为外表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以不同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和革命结果将彻底的完成了宗教改革。但是,法国又建立了理性宗教。然而法国人就是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仰,真正发挥了理性这一媒介积极作用。《社会契约论》开宗明义的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也写到:“由一种原始的理性存在着;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法律。” 二、18世纪法国的科学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由分门别类的收集材料,经历了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理论概括阶段

第4课欧洲启蒙思想

第4课欧洲启蒙思想 学习目标知道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性质和作用;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基 本主张,认识思想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疑难点拨18世纪的法国为何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首先,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盛行。其次, 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构成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重要条件。第三,渊源于英、法两国的 先进思想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食粮。 学习范围课本p20 —p24(12分钟左右) 自主学习 1、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称之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了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2、___________ 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倡导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 张________________ 。其思想主张对法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 主张“______________ ”学说。代表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 以思想激进著称。倡导“ _________________ ”,宣称人生而自由,人民的主权高 于一切,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完成表格)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比较 一.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2.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二.不同点 1.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 2?内容不同: 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提倡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2018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第6章 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6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6.1复习目标 1.熟悉黄宗羲、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2.掌握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6.2考点归纳 一、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1.“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 (1)提出背景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他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动的时代,政治上发生改朝换代,经济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在酝酿,社会动荡不安。这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黄宗羲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民主开放的思想。 (2)内容 “公其非是于学校”是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中最鲜明的体现。黄宗羲认为,学校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更在于议论国家政事,这是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公其非是于学校”要求在学校中,由大家共同来讨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议论国家政策的是非标准。学校议政,可以引导社会上不同的阶级进行议政,逐渐形成社会共同议政的良好风气,这样君主就不敢独断专行。 (3)意义

“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开创了学校新的职能,反映了黄宗羲要求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对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2.“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学思关系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卓越见解。 (1)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 人性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生日成”以至于善的。 (2)教育的作用 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良教育会使人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时就注意教育。教育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①影响人的“先天之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增强和发展; ②使人获取知识和才能,形成道德观念; ③割除因“失教”或教育不当而成的恶习。 3.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1)内容 在伦理道德教育上,传统教育将“义”和“利”、“理”和“欲”对立起来。颜元针对传统教育的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认为“义”和“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利”是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欢迎阅读。 ?法国启蒙运动特点综述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总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着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_张国庭

自清兵入关后,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满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此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东西方的差异愈来愈大。西方列强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从而开展鸦片贸易,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一步一步的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近代中国思想的启蒙历程开始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清政府实行了自卫政策,然而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南京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的失败和满清政府的腐败,刺激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放眼看世界,魏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主张向外国学习,开始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然而魏源的思想主张并没有引起当时清政府的重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才敲响了人们思想的警钟。清政府中的一些有志官员如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掀起了一场从“自强”到“自富”的“师夷长技”洋务运动,此后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出现了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工业企业。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严复率先通过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且竭力鼓吹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也纷纷发表文章,宣传变法,并在光绪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尽管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却深入人心,思想的启蒙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继续去探寻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政治团体诞生了,思想的启蒙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为了瓜分中国,镇压正在觉醒中的中国人民,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战败的满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于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成为当时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具体表现为三民主义。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指导下,发动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武装起义。为了积聚更大的革命力量,孙中山成立了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通过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在思想界又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帷幕。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正因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拒绝时,才有了前期以青年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为主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从此中国社会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此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群众当中,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启蒙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以“师夷长技”为核心的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二次是以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运动,第三次是以“民主”和“科学”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 张国庭 (扬州市邗江区泰安学校,江苏省225113) 摘要: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启蒙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8-077-001 总第591期课堂经纬 77 --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 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18世纪的法国,“教士是无恶不作的伪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们按习惯向他“焚香”,可他只是一名大魔术师。法国国王是仅次于教皇的大魔术师,用严刑峻法压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钱人的虚荣心卖官胃爵,肆意挥霍和挑动战争。”①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西欧封建专制的典型。君王乃绝对权威,神学乃绝对真理,任何对现实稍具改变的念头都不允许存在。波旁王朝的专治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牢笼,因而也成为正在成长着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统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国统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封建君主,也是法国有名的暴君。漫长的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路易十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王权,强化国家机器,使中央王权空前强大。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称“联即国家”,从而使高等法院丧失了对国 ①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