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

管理学案例
管理学案例

第八章 工作任务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

教材案例分析思路与要点

公开招聘与职业经理市场 1

根据国家“全面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 2 的 精神,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经济委员会、广州市人事局于 2002 年上半年联合举行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广州市工业系统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活动。包括广州本田、 珠江 啤酒、珠江钢琴、广州钢铁集团在内的 27 家知名企业拿出了包括集团副总、三总师(总工 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及集团二级企业老总、、副总共 61个核心领导职位参与招聘。

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部副部长梁美莲表示: 我们要求应聘的人年轻一点,最好是 在大中型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5年以上。 当然, 如果是武钢、 宝钢的人过来, 我们更欢迎。梁美莲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参加招聘企业的期望,广州轻工集团、浪奇等 企业为这次招聘的职位设置了年薪 20 万的薪酬标准。

此次公开招聘有现场报名和网上报名两种方式,在公开报名的一个月中,点击招聘网页 的人数超过 3.5 万人,来自全国 29 个城市和海外共 444 位报名者中,来自国有企业的占 47.8%,理工人才超过报名总人数的 40%,管理及金融人才分别占 20%强。

3 月 23 日,44

4 位报名者全部参加了精心准备的笔试。负责本次公开招聘命题工作的浙 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重鸣博士介绍说:命题组 13 位成员全部是博士,其中一半以上是 副教授。我们在命题前走访了 19 家广州企业集团的负责人,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要求, 然后从题库中针对这次考试的要求量体裁衣地选择试题。 我们希望能选拔出具有国际视野和 优秀管理素质的人才。

20 天后,有 221 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面试,这些人的平均年龄只有 36.6 岁,其中最年 轻的才 27 岁。面试共有 5 个问题,从应试者的项目运作、风险决策、团队协调、开拓创新、 业务管理、综合素质、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选拔的规则是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占 50%,每个职位的前两名应聘者入围,入围者在接受用人企业和人事部门的组织考察后,最 终确定一名正式人选。

到 7 月 28 日,人才中心分两批公布了共 37 名入选者的名单,包括 2 名女士、2名“海 归派”的入选者平均年龄不到 38 岁,入选人员中年龄最大的 49 岁,年龄最小的仅31 岁。 从地域分布看,广东省外的人士有 13 个,占了三分之一强。

经公开招聘入选的人员将由各企业的董事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聘任, 上任后还将试用一 年,试用期期间享受该企业相应职位的待遇。具体的聘任方式、聘任期限、工资、福利待遇 由企业自主决定。同时,人才中心将参与相关国有企业的跟踪管理考核,如果在任期内考核 不合格,这批公开招聘的经营管理人员有三个去向:由原聘任的企业安排合适的工作、人才 中心另外推荐其他企业、自谋职业。

然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择和配置并非只有公开招聘一种途径。事实上,目 前跨国公司的 CEO90%以上是通过专业的人才开发公司获得的,有些跨国公司即使是在企 业内部选拔和调整高层管理人员,也是通过人才公司来考察和协调的。人才公司专业规范的

能够全面评价考察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运作模式、 对经过筛选的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考察、

长期积累了大量人才资源数据等长处相对于时间过程较短、 基本上一次敲定的公开招聘有明 显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实行由各级政府和组织部门直接任命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用考察和选拔政府官员的方式配备国有企业经理的制度。 但真正 的企业家是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是在市场的风雨和摔打中提高、强化

1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2.8.26日,记者孙莹、于保平的相关报道编写。

2 引自《国家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的。实践证明,不论个人的能力特点还是人生的职业目标,企业家与政府官员都存在明显差 异,用选拔政府官员的方式培养企业家效果不理想。随着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成长壮大,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实现市场化配置是 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人才交流学会秘书长陈军说,今后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配备将有几种方式: 组织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企业董事会依法选择招聘经营者、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公司 招聘等。与之相应,建立起规范、高效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人才市场,并不断完善就是必 要的前提条件,实行“年薪+股权+期权”的报酬机制,把企业的利益和经营绩效与管理人 员的个人收入联系在一起将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讨论题:

1.根据案例材料说明广州市为什么要公开招聘国有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此次 招聘有何特点?你是否赞成广州市的做法?

2.你从本案例材料中获取了什么信息?它对你的人生道路将会有何影响?

3.你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配备才最为有效?在实践中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外 来的和尚好念经”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偏差?

新增案例材料

案例一:

这个经理该由谁当?

四达发展公司是一个跨省经营,技、工、贸合一的集团公司,张兵是主管人事的副总经 理。此刻,张兵的桌上正放着江苏分公司经理李玉的辞职报告。李玉在江苏公司是一个深受 员工爱戴的好经理,凡事身先士卒。但是,虽然江苏公司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但由于李玉 常常显得缺乏魄力,使得江苏公司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公司的平均水平。

通过了解,张兵知道李玉的辞职是另一个公司——环球公司挖墙角的直接结果,对方 许诺李玉的月薪将较四达公司增加 1/3,即由 4500 元增至 6000 元。

张兵手上有一个需要调动岗位的人物——王卫, 他是浙江分公司的经理, 此人敢于开拓, 先后搞成了几个大项目。可是,王卫脾气暴躁,在浙江公司搞得上下左右关系极度紧张。如 果挪一个地方,说不定能“温柔”一些,但调动他的职务必须加薪,至少要加到月薪 7000 元。

另外,张兵还想提拔另一个干部——江苏苏州分公司的经理许玲,这是一个十分能干 的女将,在江苏公司内已小有名气,但是她缺乏掌管一个省公司的全面工作经验,估计她在 新的岗位上能得心应手的工作大约需要培训半年,若不脱产培训,采用在职方式,估计要一 年才能达到李玉的工作效率。当然,由于提升,许玲的工资倒可以低一些,月薪 4400 元就 可以了。

张兵还想到了登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招聘人才,可是,四达公司是一个内部文化建设 非常成功的公司,员工有团结奋斗的传统,新招聘来的人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平衡吗?

按四达公司的惯例,辞职报告10 天未有批复即自动生效。张兵此刻陷入了沉思。

问题:

1.此案例反映了四达发展公司存在的什么问题?张兵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2.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说明各自的利弊。

案例二

野口音光的培训观念

音光公司新任的管理者刚上任几天,就对中层干部以及工作环境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 就有重新给予中层干部新的教育、改善工作环境等的构想出现。由于对部属的工作态度不满 意,就会产生重新教育部属的动机,这也是管理者想要“重新塑造中层干部”的意愿,简单 地说,就是塑造管理者能使用的中层干部。

这样一来,这些中层干部常会和企业界所要求的人才完全脱节,而只是单纯凭管理者的 意思塑造出一个“很听话和什么事都肯做的中层干部”。 这种想法如果扩展到整个企业界的 人事管理上,就会使组织里的每个成员,只是墨守成规地完成上司的命令而毫无变化。虽然 领导效率会提高,然而其缺乏判断及思考的能力,也将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人才的培育是因为公司的需要。然而如何培育,却不能仅靠管理者的意愿,想怎样就 怎样。必须让中层干部能表现他的才华,并借此增加他的工作能力,以完成公司所指定的工 作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企业界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以更具效率的方式来培育人才, 才是管理者网罗人才的重点。

在野口音光的培训观念中,中层干部训练的目的有三:

(1)训练中层干部成为办事能力很强的人,因此必须给予中层干部实际学习的机会, 同 时也要训练中层干部成为一个行事小心的人。

工作认真并不代表中层干部对整个工作状况非常了解。 然而有的管理者往往以为认真就 代表对工作了解,于是一心栽培工作认真的中层干部,殊不知认真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实 际上,他对整个工作概况全然不知。

因此为了了解中层干部对工作的认识有多少,就必须经常询问中层干部工作的目的为 何? 以及基本知识是否明了? 因为就算有长时间的工作经验, 谁也无法完全了解真正的工作 内容,况且人人都有惰性,很少提出工作上的疑问。

(2)形成工作单位的文化,也就是小集团的活性化。 借此增进中层干部们的转化团结精 神以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并且实现为人处世的教育。

然而,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很难实行的。所以不少管理者经常利用别的单位 做集合教育, 却反而造成管理者的能力丧失以及不良的后果,因为这种教育多半是依赖人事 部门的力量在进行,所以管理者应该发挥本身的力量,使得自己领导的单位,形成单位文化 才对。对刚上任或对这种教育方式不太了解的管理者而言,如果进行单位教育,就必须充实 内在涵养,这才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条件。

(3)训练中层干部成为企业界的中流砥柱。尽管企业界不断地高喊教育人才的口号,然 而真正负责任,肯为训练中层干部而做长期计划的管理者,却不多见。

训练中层干部成为优秀人才已是企业的重要方针, 然而许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去实行。 至于要培育优秀人才,从上任的第一天,就应该开始实行。

讨论问题:

1.野口音光对于培养中层干部这一问题持有何种观念?你的观点如何?

2.有人认为培训中层干部,使之成为具有高级管理者的素质,会影响高层管理的权力, 你怎样认为?

3.倘若你是一个刚上任的高级管理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中层干部?

(案例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案例三:

欧莱雅的战略性招聘

欧莱雅是在 1907 年由 Eugene Schueller 创立的,1996 年全面落户中国大陆。2004 年 年初,欧莱雅继收购小护士之后,又闪电般地虎口夺食,从宝洁手中“抢”走知名化妆品牌 ——羽西,震惊了整个化妆品业界。

欧莱雅显然是有备而来,因为它在企业管理,特别是人才管理上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管 理方法。它的战略性人才招聘的策略更是为人所称道。正是因为它的战略性招聘,不仅使自 己的品牌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更是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思路:人力资源的提前开发

2003 年的 9月,虽然 2004届毕业生距离毕业还有近一年的时间,但欧莱雅已经把目光 投向了南京的“准”毕业生们, 其主办的一场“工业设计大赛”已经让学生们真实了解到欧 莱雅的文化。这场大赛主题是请大学生选择一种做一套环保化妆的方案,获奖者分别有 10000 元,5000 元和 2000 元的奖励。除了高额奖金以外,冠军每人可获得在欧莱雅 6 个月 的实习期。

很多企业都曾作过这样的活动, 但是它们收到的效果却非常有限, 因为一般企业并没有 把活动放进企业的人才管理体系中,重点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 欧莱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把校园活动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吸引人才的热身运动。

“提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大学生们在大二、 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了 解欧莱雅,了解欧莱雅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市场策略,了解欧莱雅的产品和管理。欧莱雅 希望这些大学生在将来入职的那一刻就能起飞。加快他们迈向成功的步伐, 也可减少企业后 期培训的投入。欧莱雅认为,这样的人力资源开发是相对稳定的。

操作:打造品牌赛事

“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于 2000 年起,由欧莱雅和《商业周刊》及欧洲著名职业培 训软件开发公司 Strat X 联合举办,成为目前世界上惟— —项向全球所有大学生包括 MBA 学生开放的商业模拟竞赛。

那么欧莱雅是如何运作这项赛事,如何在这样的大赛中发掘人才的呢?

竞赛模拟新经济环境下国际化妆品市场的现状,结合商业竞争的各主要要素,让每一位 渴望成为未来企业家的大学生有机会在虚拟但又近乎现实的网络空间里, 通过运用他们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管理和运行一个企业,并根据竞争状况对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在研发、预算、 生产、定价、销售、品牌定位和广告投入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战略性决策。这项赛事主要考 察各参赛队伍对公司运作、战略制定与实施、市场开拓和培育,财务数值分析,及市场变化 的综合分析和随机应变能力。

效果:一箭双雕

“商业策略大赛”给欧莱雅提供了一个与全球各地学生交流的绝佳机会,欧莱雅因此 与这个年轻和富有活力的群体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期望。欧莱雅还因此发现了人才,通过 运用这种国际化的招聘工具,吸引来自全球的精英。

欧莱雅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招收最好的人才,是欧莱雅公司的生命和活力之源。经过几 年的比赛, “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已成为检测参赛学生战略性思考能力的一项重要而有 效的工具,招聘经理也因此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参赛选手的表现。与此同时,欧莱雅“全球 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也体现了它们作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所倡导的全球化经营与团队精神 等商业理念。事实上, 全球的参赛学生大多来自世界顶级院校,其中包括美国的哈佛、耶鲁、 西北大学和纽约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西班牙的 ESADE 和法国的 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

院)等。

欧莱雅明确表示,也许他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次比赛就决定是否录用一位参赛者,但比赛 确实为他们与潜在的雇员之间建立了一座互相发现、 增进了解的桥梁。欧莱雅对优秀的选手 很感兴趣,比赛结束后,欧莱雅会主动和他们联系,共同探讨他们在欧莱雅可能的职业发展 机会,但欧莱雅并没有硬性的数量指标。通过几轮比赛后,人力资源部门就能对选手的表现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欧莱雅一般都会给在商业策略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优先面试机会。 当然,欧莱雅通过商业策略大赛招募的人也不局限于在当年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欧莱雅 人力资源部保留了所有曾经参加竞赛学生的资料, 一旦有人来欧莱雅应聘, 公司发现他曾经 在往年的比赛中有出色表现,这对公司与人才的沟通来说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通过商业策略大赛这种形式,欧莱雅建立了一个丰富的人才资源库,以保证欧莱雅能持 续地招募到全球的优秀人才。

多数跨国公司的全球人力资源架构基本遵循“总部-区域(如亚太)-单一国家(如中 国)”的路径,由于业务范围广,人力供给链条太长,利弊同时都被放大:用人得当则“海 纳百川”,用人不当则“危机四伏”。欧莱雅的人力资源架构显然胜一筹。欧莱雅实行垂直 管理的线性体系,从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到亚太区HR 总监,再到中国区 HR总监是欧莱雅 人力资源战略典型的三级传递路径,其目标都是基于公司战略的人才接触、招聘与储备。这 个体系的实质就是,总部为地区提供战略方向、政策及培训支持,地区总部和地区分公司则 把接触和招聘到的人才,用某种程序往“金字塔顶端”输送。

(本案例改编自中国管理传播网的《人力资源经典案例系列 欧莱雅战略性招聘》) 讨论问题:

1.与其他企业相比,欧莱雅的人才招聘有何特点?

2.你认为欧莱雅的招聘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3.欧莱雅招聘人才的方式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四、教材案例分析思路与要点

公开招聘与职业经理市场 3

分析思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 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事实证明,中国国有企业传统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主要经营管 理者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聘任配置市 场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广州市委组织部首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 理者的先河,既是国有企业用人制度的重大变革,又标志着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真 正开始启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次招聘的方式、过程与具体操作中的利弊得失 为今后公开招聘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

答案要点:

1.在中国加入 WTO、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际市场之际,广州市主动将本 市知名企业的管理岗位拿出来公开招聘,不是因为经营不善难以为继,而是希望借

此机会推动广州企业更上一层楼、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面向全国、公开信息和

程序规范是这次招聘的主要特点,广州市的做法代表着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理

念,值得肯定。

2.第一个信息是公开招聘将成为常用的选拔人才途径, 为立志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年轻 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入选者平均年龄不到 38 岁,最小的仅 31 岁);第二个

信息是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是极为缺乏的(61 个领导职位只有 37人

入选、一年的试用考核期后还会有一定淘汰);第三个信息是在市场化的聘任机制

中是以能力取胜的,在学习与工作中全面发展、下苦功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才有 3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2.8.26日,记者孙莹、于保平的相关报道编写。

竞争优势。

3.外部招聘、内部提拔、中介推荐等方式各有利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配备要坚持 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合理搭配、根据职位要求和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状况选择才 会有效。

4.为避免埋没人才挫伤本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或者“空降兵”不了解企业实际难以 获得下级支持影响工作等问题,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完善业绩成果 的记录档案,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让企业内部能力卓越的优秀人才有 脱颖而出的机会有助于减少偏差的发生。

新增案例材料点评

案例一:

这个经理该由谁当?

分析思路:这是一个典型的主要管理人员配置问题, 但是却不能简单地用外部聘任或者内部 提拔的框框套用,因为是主要管理岗位的人选,因而既要考虑个人能力是否胜任经理的工作 又要考虑员工是否能够接受和支持其工作的开展, 既要考虑对当前业绩的影响又要考虑公司 今后发展的需要,应该综合衡量斟酌,薪资的差异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答案要点:

1.从案例材料看,四达发展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比较落后的“人治”状态,缺乏长远 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主要依赖于人事主管的个人印象和偏好决定重要 岗位的人选。

2.张兵在此情况下首先应该找当事人李玉诚恳认真地沟通,了解他要求辞职的真实原因和 想法,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李玉的群众基础很好有威信,突然离职很可能引起江苏分 公司内部的议论和惊慌心理,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如果仅仅是薪资问题,可考虑适当 满足其要求而留住这个人才。

3.将王卫调到江苏任经理或者与李玉对调虽然可行但不是好办法,因为王卫“如果挪一个 地方,说不定能‘温柔’一些,”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没有证据说明王卫有愿意改掉 坏脾气的意愿和能力却有证据说明他不适合担任需要协调多方面关系的分公司经理职 位,如果在原单位关系紧张就调换岗位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导向作用。王卫在一个人生 地不熟的新环境中任职如果得不到下属的支持很可能连他勇于开拓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如果业绩下降员工不满增长,局面将更难以收拾。

4.提拔许玲任江苏公司的经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既有群众基础有利于开展工作又有 胜任职责的潜力,配备一个有经验的副手将有助于许玲尽快进入角色,在实践中提升统 管全局的能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但短期内可能会有些工作失误。

5.比较理想的方案是说服李玉留任并提拔许玲任其副手,两人共同努力提升公司业绩。对 于王卫,在总公司里量体裁衣为他设计一个能够扬长避短的特殊职位或许更为实际和有 效。

案例二

野口音光的培训观念

分析思路:本案例看似是关于中层干部培训的问题, 但实质却是高级管理者的经营管理 理念问题。分析可从如何认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他们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与培养全局观念的关系、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目的及高级管理者自身的 价值观念与言传身教等方面展开。

问题要点:

1. 野口音光很重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将其视为连接上下级之间的 中坚力量,但是他把中层管理者只当作单纯的执行者,培训重点在认真执行上

级指示和贯彻上级意图、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忽略全局观念、决策能力

,没有给他们留 和独挡一面能力的培养。野口音光要求中层管理者“行事小心”

下独立自主的空间必然压抑中层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新领域的积极性,

长久以往必然使组织失去活力。野口音光的观念仍停留在“我决策你执行”的

传统集权管理模式中,这样的企业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2. 拥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能够胜任高层管理职位工作的优秀中层管理者是企业 之幸,这不仅使企业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而且使企业的

日常运作也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具有全局观念的中层会主动把自己所在部门

更主动地提升业绩而不满足于只是 “执 的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思考,

行” 。 对影响高层权力的担忧只能说明高层经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或者企业

的权责关系不明确造成的混乱。

3. 野口音光增进中层管理者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其相互依赖和谐相处关系的观念

“洗脑”

、讲道理等途径实 是正确的,但在方法上这类问题往往不能通过授课、

现,重要的是建立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和沟通联系的渠道,鼓励直接协商解决

问题而不是事事请示,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效率提高从而培养主动

合作的积极性,建立合作产生效益的“双赢”型企业文化。

4. 如果我是刚上任的高级管理者,我将首先充分了解中层管理者现有的素质与能 力状况、给出正式的评估,然后根据能力大小和职位要求适当授权,在工作中

追踪考察,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唯上级主管马首是瞻的心态,鼓励和

提倡不墨守成规、主动开拓的工作作风。

5. 对那些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的优秀人才授予更大的权限范围并让其承担更重要的 管理工作,为其成长为高级管理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中层真正成为中

坚力量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成功。

案例三:

欧莱雅的战略性招聘

分析思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不断扩张业务领域的全球 化公司,欧莱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储备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招聘则 是战略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和支撑措施。分析可从欧莱雅人才招聘的特点、效果,适用性 和对其他企业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最好既能从事实出发总结归纳又能举一反三,提炼一 般规律。

分析要点:

1.欧莱雅人才招聘的特点是具有战略性、超前性、新颖性、长远性,针对性强。 积极 开辟吸引人才的渠道, 对于人才引进的渠道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候选人群体设计不 同的策略。

2. 引进新的人才选拔方法。从对学历、技能和经验的审核,发展到有针对性地测评本 企业需要的特定素质。 同时把人才招聘作为常规性工作,不断积累相关人员的信息资料和数 据,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筛选合适的人才。

3.欧莱雅的招聘方法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及策划能力,对于需要 大量各种各类人才的跨国公司既有必要也有实力, 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则难以承受,故并非普 遍适用。但是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将人才招聘作为战略措施的理念却值得所有 企业学习借鉴。

4. 欧莱雅通过全球大赛发现人才的方式一箭三雕,在选拔人才、推动企业文化认同和推广 产品的同时又培育了雇主品牌。在毕业生、求职者和潜在的候选人中树立良好雇主形象,为 未来的人才争夺战建立优势。

(完整word版)《管理学》经典案例、实例资料分析

《管理学》经典案例、实例资料分析 焦强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

目录 1、管理前智:企业管理新思考 (1) 是什么在决定创新能力 (5)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欧美市场 (9) 2、人本管理:世界顶级企业是怎样“打造”员工的 (10) 通用电气如何挑选接班人 (15) 诺基亚“人才管理”文化的启示 (19) 3、管理论谈:管理的圆融大智:中国式管理 (24) 管理的善恶 (27) 量化未必能管理好 (31) 4、管理实务:化繁为简 (35) 企业有效管理者的十大策略 (37) 简单管理是一种智慧 (40) 5、管理艺术:如何做成功的领导者 (43) 6、管理专题:华尔街缺的是道德 (45) 7、人才管理:销售经理与鱼缸 (49) 8、管理新智:将制度贯彻到底 (53)

企业管理新思考 ——取长补短式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式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建立这种新的管理方法考虑的主要因素:(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二)文化基础。(三)国情基础。(四)先进性和前瞻性。(五)广泛推广性。新管理的特点: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2、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法是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吸取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完善中国式管理思想、文化传统。在这个发展年代,变是永恒的,任何已有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的主旋律必然是创新。 一、建立取长补短式管理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管理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讲,生产力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产品的终了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层面和企业制度层面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 (二)文化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管理是与该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管理的文化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管理都植根于一种文化之上,社会文化背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上如果能与之相适应,符合它的特征及要求,则管理效果就好,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如果管理不适应文化、则管理效果差、甚至导致管理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发展,把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文化内容借用来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段,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内涵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兴趣越来越趋向于管理文化研究,借用文化作为管理不失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一。 (三)国情基础。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完整版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美国商业电脑和设备公司的分权制 由于拥有最优的新产品、有创造性的营销办法和对顾客的良好服务态度,美国商业电脑和设备公司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第一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高额利润,同时公司股票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它成为投资者最喜爱的公司之一,投资者欣赏它的高速发展和高效益。可是总经理很快就发现,曾经一度适用于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合需要了。 多年来,公司一直是按照职能原则组织起来的,设有主管财务、销售、生产、人事、采购、工程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的产品系列已不只是商业电脑,而扩大到包括电子打字机、复印机、电影摄影和放映机、电脑自控机床和电子记帐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经理已开始关心这样一些问题: (1)现行的组织结构没有规定总经理办公室之下各部门应负的利润责任。这不适合于目前在国外经营上处事应极为机动的特点;(2)似乎各部门强调小团体垒“墙”相隔,因而不利于销售、生产和工程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3)在总经理办公室之下的各级似乎无权作出很多决策。 因此,总经理把公司分散成15个自主的国内和国外分公司,各分公司都负有利 润责任。然而,当改组方案实施后,他开始感到对这些分公司不能恰当地加以控制,采购和人事管理职能大量重叠;各分公司经理不顾总公司的政策和战略而自己作主经营业务。总经理显然已感到,公司正在分解成若干独立部分。 在分析了因分公司建立犯错误和造成损失而陷入困境的一些大公司的情况后,总经理认为,自己在分权制方面走得太远了。因此,他收回了委派给分公司经理的一些职权,要求他们在下述重要事情的决策上要得到最高管理部门的批. 准:(1)超过1万元的基本建设投资;(2)新产品的引进;(3)销售与价格战略和政策的变动;(4)工厂扩建;(5)人事政策的变动。 当看出他们的一些自主权被取消时,分公司经理感到的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公开抱怨,公司是在忽上忽下的过程中,先是分散后又集中,弄得下面无法工作。总经理对此非常担忧,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请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总经理将公司划分成15个分公司的做法是对的吗? 2、总经理现在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答: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升级换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要不断地开辟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学案例分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管理学案例分析 ——国美苏宁撑起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一片天 小组成员:蒋梅芳,尚瑨,田申,朱江 资料收集:尚瑨,蒋梅芳,田申,朱江案例整理:蒋梅芳,尚瑨 案例修改:田申,朱江 实地调研:蒋梅芳,尚瑨,田申,朱江 案例分析整理和总结:尚瑨,蒋梅芳 幻灯片制作:田申,朱江 照片拍摄:田申,朱江 社会实践:蒋梅芳(苏宁),尚瑨(国美) 06级会计(2)班 2007年12月31日 案例 哪里有国美,哪里就有苏宁.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了蓝色的国美,那就意味着,你会在不远的地方看到黄色的苏宁. 一个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霸气十足;一个无论在商业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上左右逢源.究竟谁是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老大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元旦,在今后的21年中由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店发展成一个资金雄厚,管理体制完善,产品种类齐全的全国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在全国24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将近1000家,年销售总额达800亿元以上。2007年1月,国美电器合并了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 同

年12月国美电器以亿元,高于苏宁出价的20%并购大中,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薄利多销,服务当先,商者无域,相融共生。”一直是国美电器所坚持的经营发展理念.。 国美电器非常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例如“蓄水池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使得80%新进公司的大学生成为公司骨干。他们始终坚持“以德为本,立德立人”的用人观和“重诺守信,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在招聘员工时本着先挑老实人,再挑聪明人的原则。员工上岗后,企业为他们开设了《提高执行力,塑造竞争力》的培训课程,并自2001年至今连续开展了四期的“标杆店长培训”,还主张把办公室与教室联系在一起,鼓励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如员工俱乐部,员工沙龙。但是一些连锁店面对这些理念的实施还不彻底,一个员工坦诚的告诉我们:“国美对新招员工只进行一到三个月的培训,企业文化并不浓,导致了一系列的跳槽事件。” 鉴于近年来销售利润的下滑,国美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卖场的购物环境上。位于北大街的东方旗舰店在装修后呈现给顾客一副崭新的面貌:整齐的布局,宽阔的过道,明亮的灯光。此外国美也致力于与供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国美与海尔签订了战略协议国美将不再向海尔收取合同外的费用和进场费。但是,国美并不是与所有的供应商的关系都很好。在他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展开空调促销。与苏宁相比国美在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方面有些强硬。不允许厂商悬挂自己的横幅,促销员说欢迎词时不允许带自己厂商的名字。强控卖场使得双方关系紧张。进入苏宁,厂商在此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少了,大大小小的厂家横幅满目皆是。 那么在国内一直与国美并驾齐驱的苏宁又是怎样的具体境况呢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docx

管理学经典案例 20 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 个省市,拥有 20 亿资产, 8 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 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 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 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 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 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 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 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升级换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要不断地开辟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

一、管理与管理者 案例1 甜美的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虽然公司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优良传统,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却毫不迟疑地推动公司朝向新的方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始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每件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吉他。低端市场在整个吉他产业的销售额中占65%。公司DXM型吉他是1998年引入市场的,虽然这款产品无论外观、品位和感觉都不及公司的高档产品,但顾客认为它比其他同类价格的绝大多数吉他产品的音色都要好。马丁为他的决策解释道:“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物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 马丁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的管理表现出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2000年接近6亿美元。位于拿撤勒市的制造设施得到扩展,新的吉他品种不断推出。雇员们描述他的管理风格是友好的、事必躬亲的,但又是严格的和直截了当的。虽然马丁吉他公司不断将其触角伸向新的方向,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尽其所能制作顶尖产品的承诺。在马丁的管理下,这种承诺决不会动摇。 【教学功能】 本案例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者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又如何扮演好其管理角色?通过本案例,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管理者的管理风采及角色定位。 案例分析关键词:管理技能、管理者角色 【问题】 1. 根据卡特兹的三大技能理论,你认为哪种管理技能对马丁四世最重要?解释你的理由。 2. 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说明马丁在分别扮演什么管理角色?解释你的选择。

管理学案例分析

凯迪公司是上海市一家中型企业,主要业务是为企业用户设计和制作商品目录手册,公司在浦东开发区和市区内各设有一个业务中心,这里简称为A中心、B中心。A中心内设有采购部和目录部。采购部的职责是接受用户的订单并选择和订购制作商品目录所需要的材料,目录部则负责设计用户定制的商品目录。凯迪公司要求每个采购员都独立开展工作,二目录部的设计人员则须服从采购员提出的要求。 凯迪公司的总部和B中心都设在市区。B中心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商品目录的制作。刘利是凯迪公司负责业务经营的主管,他经常听到设计人员抱怨自己受到的约束过大,从而无法实现艺术上的创新与完美。最近,刘利在听取有关人员的建议厚,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在B中心成立一个市场部,专门负责分析市场需求和挖掘市场潜力,并向采购员提出建议。市场部成立不久,刘利听到了各种不同意见。比如,采购员和设计员强烈反映说,公司成立市场部不但多余,而且干涉了他们的工作。关于此,市场部人员则认为,采购部和设计员太过墨守成规、缺乏远见。刘利作为公司的业务经营主管,虽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先后调换了有关人员,但效果仍不理想。他很纳闷:公司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能否详细的用组织一节说明下`? 1.采购与销售混淆,没有进行有效的职能划分.目前凯迪公司的采购部是负责接受用户的订单并进行采购,这从管理上就使销售与采购混在一起了,使销售工作无法成为工作的主体. 2.专门负责分析市场需求和挖掘市场潜力,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但其不可以指导其他部门的业务. 3.成立销售部,重新划分采购与销售的职责. 业务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市场部进行市场调查==>市场信息和市场开发==>目录 部进行产品设计==>客户签订合同后==>销售部接手订单==>采购部采购 企业管理案例---选拔谁最合适?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9-10-15 谢丁是一家设在北京中关村的某电脑公司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总经理。公司董事会日前做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并据此将公司经营业务的重点从组装“杂牌”电脑转到创立自己“品牌”的方向来。谢丁必须在这周内作出一项人事决定,挑选一个人担任公司新设业务部门的领导。他有三个候选人,他们都在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位是李非。这小伙千年纪不大,但领导手下人挺有二套办法,所以谢丁平时就比较注意他。另一个原因是,李非白领导风格很像谢丁自己。谢本人是曾在部队从事过通讯系统维护工作的退役军人,多年军队生活的训练使他养成了目前这种因为习惯而很难改变的领导方式。但谢自己心里也明白,公司茅设立的业务部门更需要能激发创造性的人。李非是从外埠某大专院校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专科与业生,4年前独自到北京“闯世界”时,经过面试来到了本公司工作。他的性格与言行让人拒到,他是一个固执地坚持自己主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管理学经典案例计划篇

第三篇计划 [案例一] 快餐店的计划 [案例二] 目标管理? 案例一 快餐店的计划 约瑟夫?斯卡格斯先生在美国公共卫生局工作二十年后退休不干了。她把她的储蓄存款投资到五家快餐馆。这五家快餐馆就是依照获得很大成就的肯塔基油煎鸡全国联营公司的情况经营的。以前的老板就是一个小城市的银行家,她一度想重新创新肯塔基油煎鸡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当事实证明不能如愿以偿时,她把商店卖给了斯卡格斯。 斯卡格斯在投资前事先进行了研究,这使她深信,只要运用基本的管理原则与技术,这五家商店的利润就能比以前增加。首先,她以为,以前的商店所有者听任这五家商店的经理各自经营,而没有给予集中的指导,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错误。她认为,即使这些商店遍及整个州,因而无法对她们进行日常的监督,但就是仍应设法作出努力。同时,她也不想用呆板的章程与程序约束商店经理的手脚,从而挫伤她们的主动性。她认为,把“良好的管理”引进到这个系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执行主要的管理职能----计划。 斯卡格斯在同五家商店的经理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计划的概念就是以她在公共卫生局的经验为基础的。对这个被称之为POAR的计划可做如下解释:POAR就是由组成计划的四个要素----问题(Problem)、目标(Objectives)、活动(Activities)与资源(Resources)这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的。因此,计划人员(在这个实例中就是五家商店的经理)奉命为她们的各自的商店所确定的每一个问题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因而此后分配资金以及报告进展情况都将以这些计划为依据。 商店的经理同意斯卡格斯的以下瞧法,对计划予以更多的强调,应该使人们更明白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使所有五家商店获得更多的利润。她们也同意斯卡格斯有权期望她们按她的指示办事,但就是她们对POAR能否适用于企业的计划,多少有点怀疑。她们要求斯卡格斯用例子来说明她的主张。于就是她把她在公共卫生局工作时制定的关于家庭计划的规划拿出来给她们瞧。这个计划如下: 1.问题的确定 甲、预期的情况 应向居住在该县的所有2,500名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乙、目前的情况 500名妇女在公立或私立医院、或医生事务所接受计划生育指导。 丙、具体的问题 现在问题就是预期的情况与目前的情况有差距,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2,000名妇女提供计划生育的指导。 2.目标 到本财政年度结束时,将有1,500名妇女接受公立或私立医疗单位对计划生育的指导。 3.活动

一个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一个MBA,对一碗牛肉面的思考 引导语:牛肉面老板一开始请个大师傅,按照销售额5%给他提成。结果大师傅就放很多牛肉,客人多,他提成多,老板亏钱;后来老板给了他固定工资,大师傅就牛肉放的少,这样客人不来,生意清淡,他也舒服。非常耐读的文章!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 “这是为什么?”现在开始轮到我们激动了。

“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啊!结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场,尽管被管理者只有一个。 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告诉给其他的朋友并讨论的时候,他们先是拍案叫绝,继而沉思,时而 悲愤,时而慷慨陈辞。 下面是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这个问题的激辩,请大家先谈自己的想法, 这可是第一手的实战啊! 1、首先我们考虑将小老板所用两种方案进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据每碗 的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疯狂地多放牛肉。 2、后来又想到这一条是有条件的。问题是每碗的利润界定后怎么个分配法?一碗面能挣多少是瞒不过大师傅的,如果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在某个点达到平衡,一切又会回复原样。而要达到所说的那种平衡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相关函数问题,说不定还要用到博弈论。 3、把面馆承包给大师傅,老板拿了提成后回家养花弄鸟去。当然,提出这个方案后大家都 有过短暂的脸红,再否定! 4、然后我们谈到了企业文化、正义、道德、人性,并一致认为:管理学博大精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非得经过百般磨练方能修得正果,再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不适用的时候。

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及案例分析要点 《管理学》专升本 (一)案例 案例1:管理者干什么 案例2:该由谁骑这头驴 案例3:美而雅纺织品公司 案例4:成本为什么会大幅度超支 案例5:实施有效领导 案例6:上岗后的第一招棋 案例7:提拔错了吗 (二)案例及案例分析要点 案例1:管理者干什么? 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问题:他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 分析要点:华应做好协调控制工作 1、前馈控制。制定纠偏的措施,设立监督员。 ①华应负责召集业务员,共同找出失误的原因,制定纠偏的措施, 并设立监督员。

②对业务员进行培训,由业务员处理邮购业务,监督员进行过程控 制,以免出现差错。 2、现场控制。华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指导: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制定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便 使工作人员能正确的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案例2:该由谁骑这头驴 一位农民和他的子到离村12里地的城镇去赶集。开始时老农骑着驴,子跟在驴后面走。没走多远,就碰到一位年青的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他的子。农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驴,让给子骑。走了一公里,他们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年青人骑着驴,而让老者走路,就骂年青人不孝顺。子马上跳下驴,看着他爷爷。两人决定谁也不骑。两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学者,学者见两人放着驴不骑,走得气喘吁吁的,就笑话他们放着驴不骑,自找苦吃。农夫听学者这么说,就把子托上驴,自己也翻身上驴。两人一起骑着驴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了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两人合骑一头驴,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问题:你若是那位老农,你会怎么做? 分析要点: 资源---驴;目的---赶集;决策者---爷爷子 1、科学决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领导者,要有主见。作为决策者的农夫,以上四人的观点对他来说都是外部信息,仅供参考,他应根据老农自家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实施决策。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精品课Management 案例1 前进中的海尔 1985年,人们知道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现在,许多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把工厂办到了美国! 海尔20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710亿元,2003年实现全球营业额802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这就是海尔。20年的创业之路浓缩了一个世界名牌的发展历史: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每一步,都透着战略的超前,每一步,都写着拼搏的艰难;但是在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与创新的海尔文化激励下,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 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在海尔,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在海尔,成绩只属于过去,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时时创新。 一、企业管理 海尔定律(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

最全管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doc

小组组员:郭晓彤,何冬文,黄美玲,徐梦释,钟雪敏管理学案例分析——杨总经理的一天 管理者的角色: 1.信息型: 1.1监听者(监督者):杨总经理负责辞呈的检阅,很好地化解了张平合张副总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公司里的人际关系这是监听者中保持人际关系的体现。同时,杨总经理需要翻阅秘书递交的报告和报表,和各种信息打交道,这是寻找和接受信息的体现。 1.2 传播者:杨经理主持了公司领导和各部门主管的年终这总结会,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这是传播者的体现。 2.人际型 2.1名义首脑(领袖):杨总经理巡视车间,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问候员工,完成了仪式和象征性的职责。 2.2领导者:杨总经理作为领导者平息“火情”、消除了张平内心的委屈,安抚鼓励了技术大拿刘工,纠正小王的技术不规范以及对员工进行鼓励,这都是领导者的体现。 2.3联络者:第六段杨总经理作为联络者主持年终总结会,作为首脑与重要客户共进午餐,促成公司的业务。 3、决策型角色: 3.1企业家: 杨总的企业家角色体现在对员工的奖励不合理方面,作出反省,

并提出新的决策,鼓舞员工。 3.2混乱处理者: 杨总在员工张平递交辞职信后,深入了解张平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张平和张副总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大家的关系。在处理奖金分配的问题上,最为积极的刘工不满平均分配,他安抚了刘工,并向刘工明确会进一步完善该方案,使刘工能保持工作积极性。 3.3资源分配者:刘总安抚杨工并告诉他公司会进一步完善管理目标,解决大锅饭的分配问题,决定谁得到资源,计划安排、预算和重点; 3.4 谈判者:杨总在年终散会以后,和外商进行了谈判,代表着本公司的利益,签下了一份利润颇丰的订单,由于公司内部没有生产能力,杨总知道外部有一家企业能生产该订单的产品,这份订单,既能让其他公司愁眉轻展,又能维护本公司的利益。 管理职能的体现: 1、职工张平想要辞职,经过杨总说服后,张平解开了疙瘩,撤回了辞呈——杨总经理履行了“领导职能”,实现了“沟通”这一领导职能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领导职能中“协调性”这一特点,解决了张平与张副总间的矛盾。 2、刘工因不满技术科的奖金分配方案向杨总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实行平均分配,使得刘工与刚出校门的小李、小马等人所得一样,因此刘工却感到受到了冷落。杨总对刘工作了安抚。年初定计划时,目标制定得比较模糊和笼统,但承诺刘工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目标管理活动——杨总经理履行了“领导职能”,实现了“沟通”“协调”这一领导职能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领导职能中“协调性”特点,解决了刘工与其他员工间“不公平”的矛盾;并履行了“组织职能”,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目标管理活动体现了组织职能中随着管理条件和环境变化,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必须相应进行改革和调整的特点。 3、杨总经理翻阅秘书送来的报告和报表,准备在第二天的生产质量例会上重点解决不合格品率上升的问题。此外,用户的几起投诉也需要格外重视——查阅报告以及开会解决问题是体现了“控制职能”的表现;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 案例王鸣的困惑 王鸣原在上海某研究院工作,后与几个志同道者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几个个人股东:王鸣、他在研究院的副手老黄,以及他原来的下属小秦和小刘。他们几个人都在新公司任职,老黄在研究院的职务还没辞掉,其他几个人则彻底割断了与研究院的联系。新公司还有其他几位股东,但都不在公司任职。王鸣任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小秦负责市场销售;小刘负责技术开发;老黄负责采购配件、生产调度等。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使王鸣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公司的主要市场上,王鸣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 其次,老黄由于要等研究院的部分福利而未辞掉原来的工作,尽管他工作抓的挺紧,但王鸣仍认为他精力投入不够。 第三,有两个外部股东建议王鸣做些为外国公司做国内市场代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回报很高所以王鸣(包括其他几位核心成员)颇为心动,但仍举棋不定。 第四,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迅速,股东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初创业时的那种激情正在消退。例如,王鸣要求大家每天工作满12小时,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勉强应付或根本不听。 公司的业绩正在增长,规模在扩大,王鸣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感到应付工作很累,而且对目前的公司状况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解决什么问题,该从何下手,公司的某些核心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 为使王鸣的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并进入良性循环,你有何建议? 王鸣公司遇到的问题,在不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遇到,为步入良性循环,我建议: 1)、制订公司战略。分析环境、组织现状、竞争对手情况、供应和销售情况、替代品和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以进行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正确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在不影响专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考虑多种经营;确定公司近期,尤其是长远期反展规划,确定市场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明确组织目标。 2)、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令行禁止,解决好公司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等问题,奖勤罚懒。组织纪律作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贡献与分配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创新。将资金分配与技术、质量、绩效分配合理布局。 3)、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利用股东会议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同时也要有进有退,必要时进行公司股东改组。 4)、切实解决公司员工的实际问题,把公司发展的大目标与个人在公司中的实际绩效,公司绩效与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成果和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比如,公司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为员工买更好的房,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建立完善的与公司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相一致的组织,以便于扩大经营规模,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明确目标。 对策略述:明确组织目标;制订公司战略决策;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形成股东共识,充分沟通;切实考虑员工利益,形成凝聚力;科学,民主集中。

管理学案例65613

管理学案例 【计划篇】 1、成功的秘诀:贝尔纳的最佳回答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戏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急之下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种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问题:(1)请简单评价贝尔纳的回答;(2)由此案例,你觉得管理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答:(1)贝尔纳做事目标清晰且专注,这样才更容易获得成功。(2)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重点阐述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目标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体现在:目标提供了计划和决策准;目标是协调岗位、部门之间关系的基础;好的目标能够激励人的内在工作热情;目标达成度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2、“困难”的选择:把最胖的推下去 学生会举办有奖征答,赛题是:五个名人搭乘一个气球,五个人分别代表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平: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化学家,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医学家,一个是气象学家。气球突然遇到风暴,要把其中两个人推下去,才能保证气球的安全,问题是,究竟把哪两个人推下去? 不久,接到了许多答案,其中大多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分析论证各人的功过轻重,然后拿出自己的看法。但最后评审委员会却把头奖给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两个推下去!” 问题:(1)你同意那个学生的观点吗?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2)什么是决策?(3)你觉得决策在管理过程中地位如何? 答:(1)略。

(2)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适当论述)。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体现在: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生存与发展;决策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组织篇】 3、A公司的组织架构 A公司是一个新成立的私人企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企业主要工作流程为: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管理——项目销售——售后服务。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其产品市场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供求情况随地域不同而不同,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目前A企业总人数为28人,期望发展到50人,建成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A企业是私人企业,因此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在满足职能需要的前提下,应与国有企业有所区别,合理设置层级与部门岗位,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A公司组织架构图 问题:(1)A公司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组织架构?(2)简单评价这个组织架构的优劣势。 答:(1)直线职能制。 (2)优点:统一指挥,决策迅速;分工细密,职责分明;容易维持组织纪律,确保内部秩序。缺点:各只能部门目标不统一,易产生矛盾,增加高管人员的协调工作量;职

管理学案例题

案例: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 Y市建筑卫生陶瓷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2005年停产近一年,亏损250万元,濒临倒闭。2006年初,郑先生出任厂长。面对停水、停电、停工资的严重局面,郑先生认真、、、 问题: (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8分) 决策过程:识别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可行方案——分析评价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 关键步骤是选择方案。 (2)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什么?(6分) 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两家企业的发展形成发差的原因。 (3)科学决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 科学性的决策,要求决策者准确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并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 案例:文化到位找到新感觉 四川华诚银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华公司)坚持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互为促进,企业保持连续八年盈利,去年又创利润1 680万元,居省纺织行业第二位,保持了省优秀企业、省文明单位称号的本色。 (1)银华公司是怎样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6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困难。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企业文化。 (2)银华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6分) ①从机制方面,银华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分配制度、人才选拔机制等。②从教育方面,银华公司注重引导和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等等。 ③加强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投入。 (3)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作用?(8分)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三个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外可以促进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定位,产生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内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学习、维系和激励的功能,引导、协调并约束员工行为,在较高程度上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案例:王立峰的授权计划 王立峰是立峰肥料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单枪匹马闯下了今天的事业,控制公司达30年之久。即使在公司日益扩大的今天,他仍然事必躬亲,下属只是他可以随意支配的助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