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任务依据 (1)

1.2设计标准 (1)

1.3工程概况 (1)

1.4项目研究过程 (2)

1.5工程施工期安排 (3)

第二章功能定位 (4)

2.1规划情况 (4)

2.2交通量预测 (5)

2.3建设必要性及功能定位 (5)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 (5)

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7)

3.2工程地质条件 (8)

3.3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8)

3.4沿线市政管线现状与规划 (9)

3.5筑路材料 (9)

第四章工程设计 (10)

4.1设计原则 (10)

4.2设计依据 (10)

4.3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0)

4.4道路工程 (11)

4.5桥涵工程 (15)

4.6管线综合 (15)

4.7给排水工程 (16)

4.8道路照明 (19)

4.9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 (20)

4.10道路绿化 (21)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技术 (22)

5.1环境保护 (22)

5.1节能技术 (23)

第六章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 (25)

6.1施工条件及技术特点 (25)

6.2建设工程安排 (25)

第七章招标方案 (26)

7.1项目招标与投标 (26)

第八章问题与建议 (28)

第九章工程概算 (29)

第一章概述

1.1任务依据

项目名称: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某某路等3条路建设工程

承办单位名称:某某县某某镇镇政府

1.2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设计速度:20km/h

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0年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N

5、桥涵设计荷载:城—B级

6、车道总宽度:2×(1×3.5)m

7、地震加速度值(g):0.05

1.3工程概况

1.3.1项目背景

某市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816.23平方公里,总人口577.7万人,外来人口475.0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461.76平方公里,人口226.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24.7亿元,财政收入1536.5亿元,2012年某市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53亿吨,比上年增长4.5%;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45亿吨,增长6.5%。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标箱,达1567.1万标箱,增长8.0%,稳居大陆港口第3位,世界港口第6位。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某市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某某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象山历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补充。春秋时,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立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开放以来,某某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

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

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1位、

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

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

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

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

201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3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

6.07%,人均GDP实现

10659.61美元,位居某市大

市第7,人均收入36872元,

位居某市大市第4,浙江省第

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971

某某镇位于某某县城的

最东北部,地处象山港口,东

濒大目洋,西接大徐镇,北邻贤庠镇,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1992年由涂茨、东港两乡合并而成,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人口2.3万。总面积6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8千米。耕地

图1-1 区域地理位置图

面积847.67公顷,海涂面积833.33公顷,山林面积2572公顷,岛礁98个。工、农、渔、牧、林特色鲜明,素有“地上花园、海上菜园”之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道人山和乱礁洋两景点已被列入某某县黄金海岸旅游带规划,深水良港外干门与舟山半岛一依带水开发前景广阔。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使得某某镇拥有农田、水源、湿地、滩涂、海岛、森林、人文等不同类别的生态板块,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以及道人山、乱礁洋、东屿岛等极具旅游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点,东岸绵长的海岸线,滩涂资源丰富,围垦用地使某某镇拥有较大的用地发展潜力。

2012年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建成通车,标志我市“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正式建成,全市进入“一小时交通圈”。长江三角洲的整体优势将进一步体现,其内部联系将更加紧密,象山也将随之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某市的南部经济副中心城市,从而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与地位;加之某某县的工业地域分布比较均匀,并且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总之,某某县开放开发的潜力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将得到极大地增强,全县将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把象山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兴滨海城市。

因此,受某某县某某镇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某某路等3

条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工作。

1.3.2工程范围及建设规模

本工程位于某某县某某镇南片区区域内,研究范围内共有3条道路,均为支路,分别为某某路(道路全长0.823km)、规划十二路(道路全长0.315km)、规划十三路(道路全长0.264km),道路红线宽度均为12m。

某某路起点与珠海路平交,路线向北行驶,分别与规划十三路、规划十二平交,终点接通校路。

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起点均接珠海路,终点接象山港辅路。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照明工程等。

图1-2 项目地理位置图

1.4项目研究过程

2012年7月,我公司受某某镇政府的委托,进行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内5条道路的方案研究,在此期间,先后多次对现场进行踏勘。根据设计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对项目背景作了分析,收集和了解某市市、某某县涉及有关本项目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项目沿线的村、镇状况、总体规划发展纲要,交通运输现状、开发区规划情况及水文情况。在内业工作过程中,设计组就交通量预测、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投资估算等进行

了分析研究,于2012年7月完成了《某某县某某镇珠海路等5条路建设工程》方案设计。

2013年4-5月期间,受业主委托,由我公司进行本项目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我公司认真研究了《某某县某某镇珠海路等5条路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并多次与业方对接,了解业主意图,并根据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本项目进行优化设计,于2013年7月完成《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某某路等3条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1.5工程施工期安排

初步拟定项目实施工期见下表:

第二章功能定位

2.1规划情况

根据《某某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将某某镇作为中心城区功能组团的一部分(中心城区还包含东陈、大徐、墙头、茅洋),定位为综合功能区,在开发时序上强调西部储备,墙头和茅洋属于土地储备区域,东陈、涂茨都属于优先展区域。某某镇所属的“爵溪——白岩山”片区,是以工业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组团,配套适量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区。

根据《某某县某某镇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某某镇镇区的定位为“高效有序、兼容并包、便捷舒适的宜居新市镇”。确定镇区向南发展,走精品化路线,发展镇南新区,形成新中心,为城东工业园区提供居信配套服务。根据其规划,预测2020年某某镇镇区人口规模9100人,镇区总用地面积116.49公顷。

本项目位于某某镇镇南片区,根据《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45.41公顷。镇南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城东工业园的服务配套集聚区以及某某镇区的综合生活配套区。规划构建“一轴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以珠海路为主要发展轴线,与城东工业园串联;一心以新镇区商务办公、商业聚集区为带动,形成镇南片区的发展中心,三组团以通校路和珠海路为分界线,通校路以北为组团一,珠海路以东为组团二,珠海路以西为组团三。

在规划范围的东侧正在建设环象山港一级公路,是象山北部和象山产业园联系的重要通道。北面为老镇区,东西两侧外围地域是农田与自然山体。向东南约1公里是在建的城东工业园。目前,规划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是金鸡路与曙光路,均为双向2车道,水泥路面,路况良好。其中金鸡路是某某镇与周边城镇联系的交通要道,曙光路是某某镇镇区南北向的生活性交通干道。

根据“规划”,规划区路网形成“两横一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两横是通校路、规划十四路,“一纵”是珠海路。规划区道路情况详见下表:表2-1 规划道路一览表

图2-1 路网规划图

2.2交通量预测

本次交通量预测根据区域外围主要公路(盛宁线、环港公路)的交通量预测数据进行分析。2.3建设必要性及功能定位

本项目从实施镇南片区道路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综合运输体系,提高宏观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

1、某某县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象山人民大力弘扬和实践“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针织名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和省文明县城、省建筑之乡、省教育强县、省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象山正面临着极难得的发展机遇。某市市委决定全面推进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全力建设生态经济型港湾。由“大桥效应”催生的大桥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象山特色产业、山海资源、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四大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象山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偏僻的状况将得到全面改观,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象山中心城区以丹城为核心,点状集聚,与周边乡镇联系较为松散的阶段即将结束,随着爵溪纳入中心城区、松兰山景区发展、大目湾新城建设,象山中心城区发展形成了丹城——爵溪——松兰山——大目湾的发展第一圈层;象山港大桥建成成,象山港桥头堡区域城镇崛起,对中心城区向北发展产生吸引力,爵溪片区发展空间逐渐饱和,工业向北拓展,中心城区自身发展向北扩张。涂茨作为连接象山港区域和爵溪片区的纽带成为象山中心城区向北拓展的重要支点。

现状涂茨老镇区的城镇面貌相对较差,以镇南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不仅在功能上满足某某镇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促进形成新的面貌,拓造高品质的新涂茨。本项目是某某镇南片区路网中的一条主干路,它的建成会快速成带动镇南片区的开发,成为拉动某某镇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配合某某镇镇南片区建设,完善某某镇镇南片区路网,保证地块开发发展的需要

某某镇镇南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城东工业园的服务配套集聚区以及某某镇区的综合生活配套区,也是某某镇发展的主要拓展区,将成为连接涂茨老镇区和城东工业园的纽带。本项

目建设是配合某某镇镇南片区建设,保证地块开发发展的需要。

3、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在某市市和某某县的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沿海产业不断的发展,带动沿海经济发展。而港口码头、疏港公路的建设又将刺激临港工业的布局,从而使得临港工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并为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作出贡献。

4、实现沿线雨污水出路及其它市政公用管线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也完善了区域的市政管网工程,实现沿线雨污水出路,为今后地块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

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1地理位置

某某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北部与某市的鄞州区、奉化隔海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六横岛,南以三门湾与三门县为邻,东濒东海,西与宁海县相邻,居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从某市市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某市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基本形成了以北仑港和某市市区为中心,以港口集疏运网络和某市对外辐射功能为重点的综合运输体系,最终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长江三角洲及其沿海地区的重化工基地。

本工程的路线走向即规划线位。某某路起点与珠海路平交,路线向北行驶,分别与规划十三路、规划十二平交,终点接通校路。

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起点均接珠海路,终点接象山港辅路。

某某路(道路全长0.823km)、规划十二路(道路全长0.315km)、规划十三路(道路全长0.264km),道路红线宽度均为15m。

3.1.1自然条件

1、现状概况

本工程处于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该片区地势较平坦。

某某路:该路段沿线现主要为耕地,里程号BK0+060.00至BK0+120.27之间分布有河流(河1)一条,河宽约17m;里程号BK0+120.27至BK0+160.00之间分布有河流(河2)一条,河宽约12m;里程号BK0+530.00 至BK0+560.00之间分布有河流(河3)一条,河宽约12m。河1~河3之间分布的河水地表水相互连通。

规划十三路:沿线主要为耕地,里程号DK0+140.00至 DK0+180.00之间分布有河流(河2)一条,河宽约12m。

规划十二路:沿线主要为耕地,里程CK0+180.00至 CK0+200.00之间分布有河流

(河2

)一条,河宽约2m。

拟建道路沿线整体较平整,局部河道附近起伏稍大,沿线大部分区域现均为耕地或水稻田,某某路北段(里程号BK0+580.00至BK0+800.00之间)分布有碎石路,宽约2~4m。

图3-1 现状某某路图3-2 现状河道

2、自然条件

(1)气候

象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年平均约248天,年平均气温为16-17℃,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遇雨季对基坑开挖、支护和施工将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象山的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平均每年2.8个,年平均风速5.2~5.4米/秒,年最大风速34.0~40.0米/秒,极大风速大于40.0米/秒。象山具有非常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即四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

3、地下水及其腐蚀性

本工程勘察范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浅部粘性土中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本次勘察在z11、z14、z16号孔取得地下水3件,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弱承压水的混合水水样,水样进行了水质简分析。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条及《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下表6所示。

4、场地地震效应

某市市地处我国华北地震带与东南沿海地震带之间的过渡带内,是相对稳定地块。据史料记载和地震台记录,以某市市政府为中心,半径300km范围内,自288年至1969年共发生4.75级以上地震54次,某市市及市郊近期地震主要集中在樟村皎口水库附近,以微震为主,最大震级是1994年9月7日发生的4.7级,总体来讲某市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是相对稳定地段。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某市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场地位于海积平原地带,地形相对平缓开阔,无大的活动性断裂通过,故总体上场地属基本稳定地区,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

3.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某市某某路、规划十三路、规划十二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露,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共5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1a)层:素填土(mlQ43),人工堆积,色杂,近期堆积,主要由块石、碎石组成,含少量砂及粘性土,块石最大粒径约为1000mm,土质不均。沿线该层局部分布,主要分布于里程号AK0+029.00、BK0+160.00、BK0+240.00附近及里程号BK0+320.00至BK0+560.00之间,局部河岸附近分布有大量的填土层,填土层主要呈松散状,一般需作压实处理。

第(①-1b)层:耕土(lhQ43),黄灰色,主要有粘性土组成,场区沿线现主要为耕地或稻田,该层含大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沿线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

第(①-2)层:粉质粘土(mQ43),海积,灰黄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灰色、软塑,高~中等压缩性,切面稍光滑,中等韧性,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土质不均,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河道附近该层缺失。

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mQ42),海积,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含贝壳碎屑及少量腐植物,高韧性,干强度高,切面稍光滑,摇振反应无,局部渐变为淤泥或淤泥质粘土,该层层厚局部差异较大,土质不均,该层沿线区域均有分布。

第(③)层:含粘性土砾砂(al-mQ32-4),冲海积,黄褐色为主,局部灰黄色,饱和,稍密,局部中密,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约占重质量20%~60%,颗粒最大粒径约为60mm,粘性土含量约占30%~40%,局部为含粘性土角砾或含砾砂粉质粘土,该层沿线具有分布。

以上各土层的分布及埋藏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下表地层分布统计表。

场地地层分布统计表表2

3.3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3.3.1交通设施现状

在区域范围的东侧正在建设环象山港一级公路,是象山北部和象山产业园联系的重要通道。北面为老镇区,东西两侧外围地域是农田与自然山体。向东南约1公里是在建的城东工

业园。目前,规划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是金鸡路与曙光路,均为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良好。其中金鸡路是某某镇与周边城镇联系的交通要道,曙光路是某某镇镇区南北向的生活性交通干道。

区域内,珠海路现状已建,为双向2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良好。

3.3.2交通设施规划

根据“规划”,区域内路网形成“两横一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两横是通校路、规划十四路,“一纵”是珠海路。

区域内规划社会停车场2外,分别位于规划十四路和规划十六路交叉口以及通校路以南,农贸市场西侧。

3.4沿线市政管线现状与规划

3.4.1市政管线现状

区域内现状无市政管线,雨水均为漫流。

3.4.1市政管线规划

根据“规划”,区域内规划有给水、雨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近期给水水源为里庵、红山庙水厂,中远期由某某县统一配给,管网与象区域性给水管网相接。区域内污水规划均排至城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雨水规划结合地形,就近排入自然河流水体,规划区内的雨水均排至某某路边上的现状河道,规划区的其余小河流均将填埋。

3.5筑路材料

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路面、桥涵及其他结构物材料。路基填筑材料主要有:宕渣、路面、桥涵及其他结构物材料主要有骨料(碎石、块片石)、黄砂、水泥、钢材、木材及沥青等。

1、石料

石料丰富,可就近购买

2、砂料

砂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需求量大, 沿线砂及砂砾实缺乏,需远运,高质量黄砂均由福建外购,通过海运解决本工程用砂问题。

3、石灰

本区域内没有石灰生产基地,石灰主要生产于诸暨市境。

4、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丰富,可就近购买。

5、工程用水及用电

沿线水系发育,其工程用水可就近在水库或河流中抽取,生活用水就近取各种各村镇自来水或在沿线河道中抽取。

沿线电力网线布设齐全,供电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6、四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沥青)

本区域缺少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的生产供应,均需从区域外购置。

省内钢厂规模较小,规格不全,供不应求,项目所需钢材主要需从就近的外省市购入。

本区域内木材生产量也很小,工程所需缺口宜以域外调入。

浙江省有较大的水泥生产能力,完全可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7、筑路材料的运输条件

本地区经济发达,交通发展有一定的水平,一般可使用汽车、拖拉机、水运进行运输,十分方便。

第四章工程设计

4.1设计原则

1、满足规划的功能要求,遵循规划中所确定的用地规划,该路的交通功能、线位、红线宽度、交叉口的设置、形式等要求,充分贯彻业主的思想,正确体现道路的定位和功能。

2、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4.2设计依据

1、某某县某某镇政府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某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3、《某某县中心城区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6.8);

4、《某某县城市河道规划》;

5、《某某县某某镇镇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

6、《某某县某某镇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2020)(成果稿)》;

7、某某镇地形图电子文件;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9、《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647-2011);

1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

1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2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3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57-97);

3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3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及城乡规划部分)》;

37、《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及其它国家及行业设计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38、浙江省及某市市相关规范、标准或规程;

39、坐标系统:某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设计速度:20km/h

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0年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N

5、桥涵设计荷载:城—B级

6、车道总宽度:2×(1×3.5)m

7、地震加速度值(g):0.05

8、路面横坡:2% ;人非混行道横坡:1.5%(反向)

9、主要线形指标表

4.4道路工程

4.4.1道路总体设计

平面设计原则遵循道路平面位置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平面线形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做到平面线形通畅顺捷;纵断面均衡、缓顺、起伏不频繁;横断面布置合理协调,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计交叉口、分隔带断口等。

4.4.2道路平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新建道路平面线位基本符合“规划”要求。

(2)平面线形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并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做到平、纵断面合理组合,保证车辆安全,舒适行驶。

(3)综合考虑道路的交通功能,景观功能和设施带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和组织道路交通。

2、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设计速度:20km/h

(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0年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N

(5)车道总宽度:2×(1×3.5)m

(6)地震加速度值(g):0.05

(7)路面横坡:2% ;人行道横坡:1.5%(反向)

3、平面设计

某某路在规划确定的线位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将交点一曲线半径由规划确定的30m调整为70m。起点与珠海路平交,路线向西向北行驶,分别与规划十三路、规划十二平交,终点接通校路,道路全长0.823km。

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采用规划确定的线位,起点均接珠海路,终点接象山港辅路,道路全长分别为0.315km、0.264km。

4-2 控制点坐标表

表4-3 平曲线要素表

环象山港辅道、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道路中心线基本按规划中心线布置,局部路段进行了线位的优化。环象山港辅道JD1处,原规划圆曲线半径为30m ,考虑原规划半径过小,需要在此处设置超高,对行车及今后周边地块的利用不利,在不影响地块使用的情况下,将该曲线半径调整为70m ,并考虑设置了缓和曲线。

根据规范要求,当圆曲线R ≤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所以本工程某某路JD1、JD3处均设置加宽,圆曲线每条车道加宽值分别为0.7m 、0.65m ,加宽缓和段长度均为20m 。

4.4.3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原则

(1)在满足“规划”的前提下,并且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顺适衔接; (2)平、纵线形组合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3)线形设计要突出街道设计以交叉口为结点的连接手法,要将自身作为几何线形设计对象;

(4)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5)综合考虑道路沿线地形,力求道路土石方平衡,节省工程投资;

(6)满足各种管线敷设要求,避免管线埋设时竖向冲突,做到预留管道标高适中,方便道路周围地块开发时合理利用市政管线。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控制要素如下:

1)沿线各交叉口控制点标高满足规划要求。

2)根据“规划”本次道路纵段设计标高不低于3.0m (含道路横坡)。

3)满足各规划管线地埋置要求,避免管线埋设时的高差冲突,做到预留管道管道标高适中,方便周围地块开发时合理利用市政管线。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表4-4 主要技术标准

4.4.4道路横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道路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 2、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确定的横断面型式进行断面布置: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道路横断面布置为:2.5米(人行道)+7米(机动车

道)+2.5米(人行道),总宽12米。

图4-1 支路标准横断面图

3、路拱横坡

机动车道与临时路面路拱横坡采用2%(坡向道路外侧),人非混行道采用1.5%坡向道路内侧。

4.4.5路基设计

1、技术标准

(1)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

路基顶面(宕渣顶面)回弹模量按30MPa 考虑。 (2)路基压实度检测标准

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对路基的压实质量,路基压实度标准如下:

表4-5 路基压实度标准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对全路段工程地质的评价和建议,并结合当地的经验,经计算全路段为下卧粉质粘土层,一般路段选择合适的路基填料即可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1)一般路基处理

针对本项目地下水位较高等特点,路基填料选择透水性强的粗粒土较为合适。路基填筑材料主要采用宕渣,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全线采用宕渣填筑,宕渣中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 ,在路床顶面以下30厘米范围内宕渣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0厘米,其余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

(2)路基施工前先要清除地表耕植土或腐植土,宕渣填筑要求均匀、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厘米(底层填筑厚度可以放宽,但不宜超过50cm,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厚度的2/3)。

(3)宕渣最小填筑厚度机动行道、非机动行道下为0.8米;人行道下为0.3米;对宕渣填高不足路段,不足部分采取超挖换填的措施,以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

(4)路槽底面宕渣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小于30MPa 。 2)特殊路基设计

(1)新旧路基搭茬处,路基应进行开蹬接茬处理,并于开蹬处铺设土工格栅以增强稳定性。

(2)对于鱼塘(河、塘)段拟采用先打坝抽水,对于淤泥较浅的采取全部清淤,淤泥较深则先用大片石进行挤淤,然后再填石料的处理方法。

(3)某某路局部占用河道段采用浆砌挡墙防护。 2)路基填土沉降控制标准

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 ,坡脚处水平位移<0.5cm/d 。若超过这一数值则立即停止填筑,直到沉降及位移速率小于控制标准方可继续施工。

4.4.6路面结构

(1)路面设计原则

参考象山周边已有的道路工程实例和建设成功的经验,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噪音低、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路面结构方案设计。

(2)路面结构选择

路面结构可供比选的有沥青混凝土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理论上使用寿命长,使用期间的养护维修费用低,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开放交通迟缓,修复困难,从全国各地市政项目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情况来看,使用效果不很理想,通车不久就有面板破损,而且噪音大;

水泥混凝土需工厂拌和,机械化施工,在本省尚缺乏大型机械化实践经验,不宜全线推广,如采用小型机械,则无法保证道路质量和工期。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噪音低、养护维修方便等优势。

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计算

①路面结构组合

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图》,本工程所在地区属Ⅳ1—长江下游平原湿润区。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要求,参照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路面设计使用经验,结合沿线气候、土质、水文和材料供应等情况,拟订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

②路面结构计算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容许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以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容许弯拉应力进行验算,采用电算程序进行辅助设计。路面结构层的基本参数见下表。

表4-6 路面结构层基本参数表

根据路基土工试验结果,按照土的颗粒成份及液、塑限等各项指标划分,并考虑路基填土高度,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沿线路基土属于低~高液限粘性土组,路基土的干湿类型为中湿,结构计算中考虑路基顶面(宕渣顶面)回弹模量值E0为30MPa。按以上参数,经计算拟订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本工程推荐的路面结构为:(1)支路路面结构形式:

机动车道:(总厚度40cm)

4cm 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乳化沥青下封层

15cm水泥稳定碎石(5%)

15cm水泥稳定碎石(4%)

人行道:(总厚度32cm)

6cm 素色荷兰砖

3cm 1:3干拌水泥黄砂

10cm C20水泥混凝土

15cm 级配碎石

4.5.7道路交叉口工程

1、规划相交道路情况

某某路城市支路16 CK0+314.61 T型交叉

2、道路交叉口设计原则

1、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连接点,也是交通转换的节点,也往往是路网的瓶颈点,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可提高交叉口车流运行的安全和通畅。

2、渠化车道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的在关规定,主干路进口道渠化渐变段长为20m,展宽段长度为50m,进口道展宽宽度取3.25m;出口道渠化渐变段长为20m,展宽段长度为30m,出口道展宽宽度取3.25m。

3、本工程支路均未考虑渠化设计。

4、交叉口拓宽渠化均利用道路退红来实现。

5、为保证行车安全,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必须清除。

4.5桥涵工程

4.5.1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2)桥涵型式、跨度大小和净空应满足桥涵处规划河道的防洪等要求;

(3)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交通功能及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合理,尽量采用定型化、工厂化构件;

(4)桥涵设计必须考虑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影响;

(5)便于后期维护,减少养护费用;

(6)减少施工作业期间对道路、环境及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保护环境。

4.5.2桥涵设计技术指标

1、设计标准

(1).荷载标准:城—B级,人群荷载:按相关规范计算采用。

(2).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3).设计基准期:100年。

(4).环境类别:I类。

2、技术规范

(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199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5.3工程建设规模

本项目包含的桥涵构筑物有,中心桩号BK0+085.00箱涵6×3.5m/1座,中心桩号BK0+545.57箱涵2-4×3.5m/1座。

桥涵构筑物的结构形式的采用,应遵循技术可行、施工快捷、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减少施工作业期间对道路、环境及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确定桥涵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桥涵结构在形式的选择上,考虑本项目所跨越河道为较小的河道,应从加快桥涵的建设周期,方便交通及居民出行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功能需要为主要原则。

4.5.4设计方案

1、桥涵结构形式的选择

结构:由于本项目所跨河道宽度不大,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涵。

4.6管线综合

4.6.1管线综合

在对市政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需求的市政管线进行综合布置,包括通信管、电力管、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照明、燃气管等,使各种管线系统合理有序的布置,与道路横断面形成和谐的整体,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周边用地的市政需求,避免了分别建设带来的额外投资和连续不断的填挖施工。同时,也为后期养护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维护费用。

根据规划,并结合本工程道路的具体特点,对各种管线进行综合设计。

1、管线平面布置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根据规划,所有管线均采用单侧布管,道路中心线以西布置通信管,燃气管、污水管;道路中心线以东布置雨水管、给水管、电力管。

图4-2 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

2、管线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只包括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和污水管。其余管线本次设计只考虑管位预留。4.7给排水工程

4.7.1给水工程

1、工程范围

本次给水工程范围同道路工程:某某路道路长度为823.11m;规划十二路道路长度为314.61m;规划十二路道路长度为263.92m。该地区的供水标准采用《城市供水标准》(CJ/T 206-2005)。

2、给水规划

依据《某某县某某镇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近期生活用水水源为里庵、红山庙水厂,中、远期由某某县城统一配给,管网与象山区域性给水管网相接。

规划区内用水由环象山港一级公路DN600干管引入,由珠海路DN300以及通校路DN200干管构成片区供水干管。

某某路规划给水管管径为DN150~DN200,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规划给水管管径均为DN150。

3、设计原则和标准

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优化设计,节省投资,同时又便于运行管理。

2)充分考虑工程投资效益和开发建设周期因素及今后维修方便,将给水系统干管尽量设在绿化带及人、非车道上。

3)严格执行国家的现行法规和规范。

4、给水工程设计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给水管道位于道路东侧或南侧人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5m。

消防采用生活、消防合一制,且按消防规范沿道路敷设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消防管道布置在道路南侧预留绿化带下,布置在距人行道边线0.6米处。

考虑到街坊支管、路面荷载、管线综合等因素、管道覆土深度最小为0.7m。

给水干管上按每100~150m为两侧街坊预留1处接户支管进行设计,接户支管管径为DN100~DN200mm。埋设至规划红线外2m处,设阀门井1座。

管道在最低点设置排泥阀,在最高点设置排气阀,并在适当位置增设检修切断阀。

给水管道上所设阀门井参照国标05S502-16,26地面操作阀门井,小于等于DN200的采用闸阀;大于DN200采用蝶阀,阀门前设伸缩节;阀门井基础下垫层同管道一致。

给水管道敷设完毕后必须试压,试压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不小于0.5m;试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其余部分,管道工作压力0.4MPa,管道试压标准采用0.8MPa。

给水管道试压合格后,必须进行消毒和冲洗。

给水井盖在机动车道上时,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并做好井盖标识,井盖标识符合当地习惯。窨井盖必须满足《检查井》(GB/T 23858-2009),井盖厚度按复合材料实际尺寸确定。在井盖下设置一层安全防落网。防护网由6个~8个不锈钢挂钩固定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壁内,地下井(井盖)防护网在安装后不会松动、脱落,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行人掉入造成伤亡。

弯头、三通、四通、堵头等管配件及截面变化处采用混凝土支墩,混凝土支墩具体做法参见国标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地基承载力80KPa,土内摩擦角15度)。

5、管材选择

给水管管材选用球墨铸铁管,胶圈接口,砂基础,所有过路管道均采用360°混凝土包封。过桥管、消火栓采用螺旋缝焊接钢管。

4.7.2排水工程

1、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本次排水工程(雨水、污水)范围同道路工程:某某路道路长度为823.11m;规划十二路道路长度为314.61m;规划十二路道路长度为263.92m。

2、排水规划

雨水系统

本工程雨水按就近排入河道的原则规划。区域范围内有一条河道,河道位于象山港辅路边上,现状河道宽约12m。

污水系统

依据《某某县某某镇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区域内污水排至城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区域内不再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内的污水由珠海路污水主干管收集,汇入城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

3、设计原则和标准

1)设计原则

(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优化设计,节省投资,同时又便于运行管理。

(2)排水制度采用雨、污分流制,以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3)雨水采用分段就近排放的原则,充分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

(4)充分考虑工程投资效益和开发建设周期因素及今后维修方便,将排水系统干管尽量设在绿化带及人、非车道上。

(5)严格执行国家的现行法规和规范,保护城市水资源和环境。

2)设计标准

(1)雨水量设计标准

雨量计算公式:Q=ψ×q×F

式中:Q:雨水量(L/s)

ψ:径流系数

q:暴雨强度

F:收水面积(ha)

(2)暴雨强度计算:

根据规划,其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为了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采用象山暴雨强度公式进行验算:

q=1611.53(1+1.038lgP)/(t+9.823)0.655(L/s·ha)

式中:

P:设计重现期,取P=2年

t:降雨历时(min)

t=t1+mt2

t1:地面集雨时间,取6~10min

t2:管内流行时间(min)

m:折减系数,取2

F:集雨面积(ha)

Ψ:径流系数,取0.85

5)雨水管道的流速控制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为避免雨水管道冲刷和淤积,需控制水流流速,雨水管道在满流时的最小流速采用0.75m/s,最大流速非金属管道5.0m/s、金属管道10.0m/s。

6)污水量计算

根据规划区域污水量根据用水量来确定,平均日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75%来计。

4、排水工程设计

1)雨水部分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给水管道位于道路东侧或南侧人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1.5m。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DN400~DN1000mm。考虑到街坊支管、路面荷载、管线综合等因素、管道覆土深度最小为0.7m。

雨水干管上每隔35米左右设一座检查井,考虑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按每100~150m为西侧街坊预留1处接户支管进行设计,接户支管管径为DN400mm。埋设至规划红线外2m处,设检查井1座。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双箅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管径DN315mm,坡度1%,坡向雨水检查井。

当管径为DN400~DN600mm时,采用800×800直线雨水检查井,;当管径为DN800mm 时,采用1000×1200直线雨水检查井;当管径为DN1000mm时,采用1000×1500直线雨水检查井。交汇雨水检查井,根据具体交汇管径进行确定。爬梯采用塑钢踏步;检查井基础下垫层同管道一致。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由不少于2节短管连接而成,每节短管长0.8m,然后再与整根管道连接。

雨水井盖在机动车道上时,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并做好井盖标识,井盖标识符合当地习惯。窨井盖必须满足《检查井》(GB/T 23858-2009),井盖厚度按复合材料实际尺寸确定。在井盖下设置一层安全防落网。防护网由6个~8个不锈钢挂钩固定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壁内,地下井(井盖)防护网在安装后不会松动、脱落,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行人掉入造成伤亡。

雨水排出口采用浆砌块石门字式出水口设计。

2)污水部分

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给水管道位于道路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1.5m。

污水管道的管径和坡降均根据规划图进行设计,珠海路管径为DN800mm;某某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管径为DN315~DN400mm。考虑到街坊支管、路面荷载、管线综合等因素、管道覆土深度最小为0.7m。

污水干管上每隔35米左右设置污水检查井,为了收集道路两侧的污水,在沿线干管上按每100~150m为两侧街坊预留1处接户支管进行设计。接户支管管径为DN315mm。埋设至规划红线外2m处,并设检查井1座。

当管径为DN315~DN600mm时,采用800×800直线污水检查井;当管径为DN800mm 时,采用1000×1200直线污水检查井,其做法详见图纸S-34;交汇污水检查井,根据具体交汇管径进行确定。爬梯采用塑钢踏步,详国标06M201—6—16,17;检查井基础下垫层同管道一致。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由不少于2节短管连接而成,每节短管长0.8m。然后再与整根管道连接。

污水井盖在机动车道上时,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并做好井盖标识,井盖标识符合当地习惯。窨井盖必须满足《检查井》(GB/T 23858-2009),井盖厚度按复合材料实际尺寸确定。在井盖下设置一层安全防落网。防护网由6个~8个不锈钢挂钩固定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壁内,地下井(井盖)防护网在安装后不会松动、脱落,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行人掉入造成伤亡。

5、管材选择

为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本工程对可选用的几种不同的管材形式进行了比较,以确定最经济和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管材。

1)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基础为砂石基础,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d≥500mm 采用异型胶圈;d<500mm的采用普通胶圈。由于管道采用柔性接口,加上异型胶圈防水性好,适应不均匀沉降性能强。施工易操作,可提高施工速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设计和施工工艺都较为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这种管材的使用情况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另外,钢筋混凝土管的刚性好,对回填要求不高,一般不会因为回填质量稍差而导致管道变形发生漏水现象。

2)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该管材适用于城市建筑、供水系统及排污系统的新型环保管材。它是以螺旋型态连续缠绕成型,组成立体中空双壁高强度的管材。该管材与传统的

铸铁管、砼管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结构独特、富有弹性,抗压耐冲击。

(2)耐磨损强、摩擦阻力小、输送能力高,能显著减少管道的沿程损失。 (3)重量轻、施工运输安装方便。 (4)耐腐蚀性好,不必做内外防腐。 (5)管道采用电热熔接口。

(6)寿命长、耐寒抗晒、埋地使用年限较长。

3)硬聚氯乙烯(PVC-U )管材,该管材采用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助剂,经挤塑、注塑制成管材,主要用于市政系统,与其它管材比较,该管材特点:

(1)具有重量轻、摩擦阻力小、内表面光滑、无水垢、无沉淀等优点。 (2)具有高抗磨强度,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3)施工安装方便,运输能力大。

4)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复合管,是在钢筋混凝土管内壁上,衬垫一层玻璃钢而成。钢筋混凝土管起骨架作用,承受外部各种压力,起到坚固耐久、保持整体性能;玻璃钢是保护层,它具有很好的密渗性和抗腐能力,该新型管材克服了钢筋混凝土管不耐腐蚀的缺点,也克服了玻璃钢夹砂管强度不好易变形的缺点,它具有很好的抗渗性、耐磨性、流动性(内表光滑,粗糙系数小,单位过流量大)和抗腐蚀性,是一种新型、排放有腐蚀性污水的节能环保管材,也可用于排水管道。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通过综合比较,本工程雨水、污水管道均采用HDPE 聚乙烯缠绕排水管(A 型结构壁管);污水倒虹管采用HDPE 聚乙烯缠绕实壁管。管道基础采用砂基础,基础下增加15cm 碎石垫层和30cm 宕渣垫层,所有给排水过路管道及埋深小于1.2米管均

采用360°混凝土包封。

6、管道开槽

所有管道采用开槽施工,采用放坡开挖。具体开挖断面详见《管道基础和回填设计图》,若实际操作有困难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

4.8道路照明

4.8.1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4.8.2设计原则

道路照明设计必段满足道路正常交通运行和安全需要求,减少夜间事故发生率。同时,为了减少或消除驾驶员因路面照明光线的明暗变化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感,路面照度必须满足一定的均匀度。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标准》(CJJ45-2006),确定本工程照明设计标准:

表4-8 照明设计标准表

4.8.2照明设计

1、路灯电源采用户外箱式变电站, 箱变容量30KV A, 供电半径最大为1000m 。设在珠海路道路人行道东侧距离人行道5m 用地内,箱变所在位置的标高应与相应桩号的路基标高一致,采用环网供电。

2、道路平均照度10LX ,照度均与度0.35,道路平均亮度0.75cd/m2设计,路灯设在人行道,距离车行道边线0.5m 。道路采用单臂路灯单侧布置,单侧间距为28m ,灯杆采用8m 高、外喷塑钢灯杆,臂长1.5m 。

3、灯具采用高压钠灯,为半截光型, 灯具功率150W 。路灯采用三相间隔配电。

4、路灯采用时控,光控和手控三种控制方式,通过转换开关予以选择。

5、照明干线采用全塑电力电缆VV-1kV-5X25mm2穿PVC φ60管埋地敷设。照明电缆过车行道时改为穿φ100玻璃钢管埋地敷设,过车行道管顶埋深不小于1.0m 。路灯干线至灯头采用BVV-500V-3x2.5mm2导线。

6、户外箱式变电站及路灯基础均作接地处理,箱式变电站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全面)

目录 第一篇工程概况 第二篇施工组织机构及现场管理第三篇施工总平面图 第四篇确保工程进度的技术措施第五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第六篇雨季施工措施 第七篇主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篇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九篇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附表: 主要机械设备表 劳动力计划表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工程概况二、工程设计标准: 第二篇施工组织机构一项目部组成人员:

第三篇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道路、桥梁、照明、排水等工程,总体布设原则如下: 1、合理安排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将施工对周边交通及周围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将现有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施工总平面布置总体上坚持阶段性、适用性、灵活性特点。 3、现场布置既要满足施工要求,方便施工管理,又要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环保的要求。 4、施工现场布置整洁、有序,同时做好施工废水净化排放、防尘、防噪措施,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5、场地布置遵循“三防”原则,防火、防水、防盗设施齐全,布置合理,消除不安定因素。 6、施工现场实行“三区”(作业区、材料区、生活区)隔离。三区设置符合安全标准,标识清楚醒目。根据施工工序及现场情况布置各工种作业加工棚,以便于施工操作。现场办公室设置在明显位置,设施符合施工条件要求,做到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上墙。 7、排水施工时采用围挡进行施工现场围蔽,围挡占地保证符合业主要求及规划占地要求,布设时,考虑尽可能地避免材料二次倒运,避免场道路进行多次迁改,电、水管线埋设符合标准规。 8、现场施工用电与用水情况执行国家及天津市标准规,做到安全用电,安全施工,节约水电资源。 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现场计划采用围挡进行封闭,并在道路南侧修建一条施工进出场道路,与周边现状道路连接贯通。在道路南侧空地上设置项目部及施工人员住宿,同时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及划分,在现场设置各类原材料存放区及加工区,确保施工区域与住宿区域相隔离。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5860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株洲市董家塅高科园航空大道望云路段新建工程 编制单位:湖南省株洲森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O一六年五月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6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6 第二篇工程概况6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7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7 第五篇施工部署8 一、施工准备8 二、项目管理机构9 三、施工力量组织10 四、施工作业班次10 五、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11 第六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1 一、施工准备11 二、道路施工测量 13 三、道路工程14 (一)、设计概况14 1。主要技术标准15 2. 道路横断面设计15 3。路面结构设计15 (1)机动车道部分16 (2)人行道部分16 (二)、施工要求17 (三)、施工方法 18 1. 路基土方工程19 (1) 施工准备 19 (2) 土方路堑开挖19 (3)填方路基施工 20 2.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21

(1) 准备工作21 (2)施工要点22 (3)操作方法 22 3. 混凝土路面23 4. 人行道29 5. 沿线设施施工30 三、给水管道工程31 (一)、设计概况31 (二)、施工方法 31 1.管沟开挖:31 2. 给水管道基础:31 3. 管道安装方法;32 4.管道试验34 5。管道回填 35 四、排水管道工程35 (一)、设计概况 35 (二)、施工要求 35 (三)、施工方法36 (四)、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37 (五)、工艺和安全要求 38 五、电缆沟工程40 (一)、设计概况40 (二)、施工要求 40 (三)、施工方法41 六、通信管理工程45 (一)、设计概况 45 (二)、施工要求46 (三)、施工方法46 七、道路照明工程 48

最新版市政道路改造翻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改造翻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编制说明 (1) 2编制依据 (2) 二、总体概述 (5) 1项目概况 (5) 1.1道路工程 (9) 1.2 路基工程 (13) 1.3路面结构 (14) 1.4排水工程改造 (17) 1.5桥梁工程改造 (18) 2施工条件 (18) 3工程总体目标 (19) 4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 (21) 4.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1) 4.2管理人员配备 (22) 4.3管理人员职责分工 (22) 5施工区段划分 (29) 6施工组织及施工流程 (29) 7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选择 (31)

8施工准备工作 (32) 9设备、人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36) 10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采用情况 (38) 10.1信息化施工技术应用 (38) 10.2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 (38) 10.3稀浆封层新技术应用 (38) 三、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及违约责任承诺 (40) 1施工进度计划 (40) 2节点工期控制 (40) 3工期保证措施 (40) 3.1保证工程进度的组织措施 (40) 3.2保证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 (42) 3.3保证工程进度的材料供应措施 (43) 3.4保证工程进度的资金措施 (46) 3.5工期检查保证措施 (47) 3.6保持良好工作循环 (49) 3.7交叉施工协调配合措施 (49) 3.8夜间、农忙、节假日施工安排 (50) 3.9冬雨季施工措施 (52) 3.10外部环境保障措施 (54)

3.11各施工阶段进度具体保证措施 (55) 4违约责任 (56) 四、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58) 1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58) 1.1劳动力投入计划 (58) 1.2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 (59) 2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62) 2.1材料投入计划 (62) 2.2材料采购、设备投入保证措施 (63) 五、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及检测设备 (70) 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 (70) 2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72) 3机械设备投入保证措施 (72)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77) 七、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79) 1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79) 1.1冬雨季施工 (79) 1.2沥青砼路面 (84) 1.3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87) 1.4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 (90)

某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书

xxx路市政工程 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xxx路位于机荷高速以南、水官高速以北、布澜路以东、广深铁路以西,隶属南湾街道办辖区。本次设计起于规划水背路,止于xxx市区粮食储备库配套市政工程二号路,全长1.914km。起点坐标X=30050.550,Y=122817.596;终点坐标小X=31895.424,Y=122521.309。 2.建设意义 2006年9月1日,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工作会议举行,会议通过《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xxx市家电产业集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投资9亿元,用10年至15年在布吉建设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到2015年建成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将成xxx市新的经济增长带。 现状布吉镇高速公路及干线主干道系统较完善,在区域有深惠公路、水官高速、机荷高速等。但镇联系各片区的主干道及次干道却较缺乏,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络。 为了配合家电产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周边市政配套设施,xxx路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将金融路、联东路等多条东西走向道路有效

的联系起来,加强了该区域的交通联系,方便了该基地的货物疏导。 受小星星委托,我院进行xxx路市政工程设计。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电气工程、交通监控工程。 二、设计依据 ●《xxx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 南设计研 究院2006); ● xxx路市政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沿线区域1:1000地形图及地质勘察报告; ●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规程、规。 三、道路工程 1、采用的规和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24T15:26:32.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作者:游正茂[导读]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事业虽得到了大力发展。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2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各项基础设施施工质量与效果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的扩容和改建离不开市政工程建设,市政工程就在市民的身边,方便与否一目了然。如果设计合理,则会使市民生活指数提高,反之则会造成城市的发展受阻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城市发展,车辆增多、人口增长等因素,各项设施已经严重落后,只有通过 科学严谨的市政施工,才能提升城市容量,保证城市良好形象,同时促进经济的增长。在众多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施工则是重中之重,道路关系到百姓的出行交通,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形成便利的交通环境,市政道路设计作为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1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事业虽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仍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与交通需求,由此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舒适感。想要改变目前市政道路的现状,就要从其基础方面开始改善,即通过优化市政道路设计来缓解交通压力,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市政道路设计理念2.1 基于舒适性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程度也越高,特别是人们由观念的转变,而引起的对自身需求的改变,导致人们已经不再是单纯性的个体追求,而是从纯粹物质需求上升到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对自身生活的区域情况自然也更加关心。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提升的。以往,人们对道路的要求标准不高,只要宽阔平坦就可以了,但现在却不同了,人们不但要求道路交通顺畅、路面干净,而且还需要舒适和美观,可见市政道路设计的理念也需要跟随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 2.2 体现城市的特色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集中区,不论城市大小均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要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就要在城市发展特色上下功夫。体现在道路设计上则需要个性化道路,也就是说,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能突出城市特点,展现出设计者对城市当地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诠释。道路设计可以根据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地形等,把城市独特的风貌展示出来,使道路和城市相融合,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得到人们了充分认可和全面接受。 2.3 体现功能特色 道路是具备功能性的,任何一条道路的开建都是有目的的,道路连接两端,沿线还要有自由的出入口,那么进行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在功能上得以体现。设计人员要全面了解城市的生活节奏,进行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就要对城市特色做出综合性的考量,不能为了满足道路的游览功能而损害交通功能,一定要避免出现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保证人们出行的方便快捷。 3 市政道路的设计要点3.1 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复杂,需要满足行车、行人、运输等多种通行方式,所以,进行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中央/机非隔离带和路缘带等细节,使市政道路横断面各个要素形成紧密配合,实现良好分配,这样,道路横断面设计则显得非常重要。要想设计好横断面,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考虑城市内行车速度和行车数量,要通过全面调研,合理考虑到各项标准,能在节约土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划分出有效的行车道。在保证行车速度的同时,确保断面合理有效,机动车道宽度是保证行车质量的关键。另外,道路改造升级时,需要对道路交通情况做预测性分析,对原有车道数量做出相应调整与拓宽。最后还要优化隔离带,保证对各类车辆进行分隔,使行车更加快速安全,全面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 3.2 线性设计中的人性化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线形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道路的线形设计理想,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予以美化,同时还能够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有效地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便于人们的出行。而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无需对短线与长线进行考虑,而是要注重曲线的设计,但排除交通干道与主干线。实际建设的时候,道路应存在适当的转折,这样才能够欣赏周边建筑与自然环境变化,尽可能降低审美疲劳,规避交通事故发生。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交通拥堵的几率,充分彰显道路建设的人性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应严格遵循环境美观以及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其中,规划市政道路的建设,要综合衡量以上两方面的内容,确保整体规划的合理性。特别是道路线条设计,因为线形的设计会在司机驾驶过程中展开相应的引导,尤其是转弯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道路纵断面的线形应与平面保持平衡。与此同时,曲线之间的半径设计同样要合理,进而增强平衡效果。在此基础上,实际建设的时候,还应高度重视市政工程排水的重要作用,并在整体规划中予以充分地考虑。 3.3 特殊人群道路设计特殊人群主要是指盲人等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出行,为了满足盲人出行交通需要,则需要在盲道设计上标准规范。城市中盲道设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常常会降低盲道的功能价值,体现不出特殊性交通的便利,使用后也没有达到效果等。那么为了照顾特殊群体,对盲道设计时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城市盲道有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两种,但却不能提示方向,造成走错路的问题时有发生,大型超市、商场、单位出入口、道路两端、居民点等地方的盲道突然出现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问题出现,则需要在盲道设计中使用盲道北向砖,对地理位置做出指引,道路节点及盲道两侧位置,设置导盲牌,方便盲人判断位置与环境,保证通行安全。 3.4 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经典版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经典版 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a、工程概况 (一)、总体概述 **一期市政配套**路南段工程是**的重点市政工程项目,位于**,是**市市政基础设施中干线道路之一。本次**路实施范围南起建武路交叉口K0+000桩号;北至人民渠桥K1+057桩号,新建道路全长1057m,道路规划红线是37m,道路范围内包括建武路T字交叉口和建文路十字交叉口,另外在K0+857.7~K0+946.4桩号间与园区开发大道形式十字相交。本次市政配套工程招标包括道路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雨污水管道工程、给水管道工程、通信线路工程、路灯照明管线工程、绿化工程、以及道路防护工程等等。道路建成后对地方的经济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编制依据 1、**发布的**一期市政配套工程**路南段(K0+000~ K1+057)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 2、**一期市政配套工程**路南段工程(K0+000~ K1+057)道路、管线施工图设计第一册和第二册(招标专用)。 3、业主对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的答疑纪要及我单位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踏勘和调查情况。 4、施工招标文件所列的本工程适用的标准及规范,以及**市、****市的相关法规等。

5、我单位可调入本工程的人员、设备等综合实力情况。 6、我单位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三)、编制原则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编制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可靠的施工工艺,以可靠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上编制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指导现场施工质量目标的具体实施与控制。 2、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要求工期编制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以足够的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采取分段组织施工,安排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 严格遵照合同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突出重点,均衡生产,力求施工方案优化。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9 第二篇工程概况 9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10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0 第五篇施工部署 12 一、施工准备 12 二、项目管理机构 13 三、施工力量组织 15 四、施工作业班次 15 五、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15 第六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6 一、道路施工测量 20 二、道路工程 21 (一)、设计概况 21 1. 主要技术标准 22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2 3. 路面结构设计 22 (1) 机动车道: 22 (2)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23 (二)、施工要求 23

(三)、施工方法 24 1. 路基土方工程 24 (1) 施工准备 24 (2) 土方路堑开挖 25 (3) 填方路基施工 26 2. 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 28 (1) 准备工作 28 (2) 施工要点 29 (3) 操作方法 30 3. 混凝土路面 31 4. 人行道 40 5. 沿线设施施工 41 三、给水管道工程 42 (一)、设计概况 42 (二)、施工方法 42 1. 管沟开挖: 43 2. 给水管道基础: 43 3. 管道安装方法; 43 4. 管道试验 47 5. 管道回填 48 四、排水管道工程 48 (一)、设计概况 48 (二)、施工要求 49 (三)、施工方法 50

(四)、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 52 (五)、工艺和安全要求 53 五、电缆沟工程 56 (一)、设计概况 56 (二)、施工要求 56 (三)、施工方法 57 1. 施工条件 57 2. 测量放线: 57 3. 沟槽开挖: 57 4. 基底处理: 58 5. 墙体砌筑: 58 (1) 施工准备: 58 (2) 拌制砂浆 59 (3) 操作工艺 59 6. 内外壁抹灰 60 (1) 基层处理 60 (2) 做灰饼(打墩): 60 (3) 基层施工 60 (4) 抹底灰 60 (5) 装饰面层 61 (6) 质量保证措施: 61 7. 盖板预制及安装 61 (1) 构件预制 61 (2) 构件安装 6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砼路面)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砼路面)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第一节工程简介 (4) 第二节工程设计概况 (4) 第二章施工部署 (6) 第一节项目管理 (6) 第二节施工准备 (9)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11) 第一节测量放线 (11) 第二节路基工程 (11) 第三节雨、污水工程 (22) 第四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5) 第五节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28) 第六节路灯工程 (31) 第七节路缘石及人行道地面铺砌 (33) 第八节交通工程 (35) 第九节绿化施工 (36) 第四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情况描述及进场

计 (41) 第五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43) 第六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45) 第七章施工总平面图及临时用地表 (47) 第八章确保工程施工的必要组织措施 (48) 第一节劳动力安排情况描述 (48) 第二节劳动力计划表 (49)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50) 第一节组织保证措施 (50) 第二节技术保证措施 (52)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55) 第一节组织保证措施 (55) 第二节技术保证措施 (56) 第三节防台防汛措施 (57)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59) 第一节组织保证措施 (59)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59)

第十二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63) 第一节确保工期的组织保证措施 (63) 第二节确保工期的技术保证措施 (63) 第三节雨季施工措施 (64)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表及其他附图 (67)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完整版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完整版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编制说明 (1)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工程场地条件 (7)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8) 第一节施工准备 (9) 第二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16) 第三节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及布置 (20) 第四节施工组织与管理措施 (22) 第五节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32) 第六节施工测量及监测 (34) 第七节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37) 第八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80) 第九节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91) 第十节电力工程施工方案 (95) 第十一节季节性施工措施 (96)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07)

第一节质量目标 (107) 第二节质量管理人员组织网络 (107) 第三节质量控制及保证体系 (108) 第四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ISO体系) (112) 第五节材料、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137)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48) 第一节施工总进度计划 (148) 第二节主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148)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49) 第四节劳动力及材料供应计划 (154)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57)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方针及原则 (157) 第二节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158) 第三节施工安全生产总体保证措施 (162) 第四节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74) 第五节民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178) 第六章文明施工体系与保证措施 (180) 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及管理体系 (180)

第二节文明施工总体保证措施 (180) 第三节文明施工方面的承诺 (192) 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93)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及管理体系 (193) 第二节环境保护总体保证措施 (193) 第三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环境管理措施 (204) 第四节施工现场噪音及振动控制管理措施 (206) 第八章附图表 (209)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20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12) 附表三主要材料计划表 (214) 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 (218) 附图五施工总平面图 (220)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建设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城市发展水平。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管道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下文将大致介绍建设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问题。 标签: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施工 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也给我们在城市的规划中对于市政管网的设计提出比较大的挑战。在进行相关的管网的设计、施工时,一定要对管网的质量进行控制,因为市政道路的管网质量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中设计与施工中的要点控制。 1、在市政道路中给排水管道的地位 在市政道路中的排水管道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城市处于雨季的时候,城市中会有大量的雨水,大量雨水的排出工作大多数是依靠市政道路的雨水管道。如果雨水管道不能够把降雨及时排出的话,就会给人们的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大量的降雨在城市当中,就会对于城市的交通道路产生影响,影响正常的道路通行,如果水量特别大,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路面的路基,甚至渗到道路的结构层中去,造成道路使用中出现路面塌陷等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还有在路基下面最近的是地面的水层,因为水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在地下的局部位置形成一个水坑,按照这种情况来说的话,路面基础由于受到水的作用,很容易失稳,使整个道路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由于路面的大量积水,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排出,水通过路面进入到地下的软土层,会使整个积水路面发生比较大的坍塌,使道路周围的建筑受到影响。 2、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路面排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市政管网给排水的路面排水设计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分别是人行道排水设计和非人行道的排水设计。在对人行道进行排水的设计时应该注意坡度朝向的设置,一般情况下人行道的横坡设置朝向与非人行道一致,这样的设计是想让人行道中的雨水通过设置的坡度流向非人行道上的排水口。当所设计的路段进行土方的工作时,一般的做法是在道路的两侧设置挡土的设施,在挡土设施的上部设置拦水设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于不让因为雨水流到人行道的一侧。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有时因为雨水过大,已经可以漫过挡水装置上方的泄洪孔的时候,可以在泄洪孔的下方设置排水装置,以免造成人行道上出现积水,影响人们的正常通行。在城市当中,道路有宽也有窄。在进行相对来说比较宽的道路进行道路给排水的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双坡的排水方法。因为在相对来说比较宽的道路只用单边坡进行排水的话,在离排水孔比较远的地方的水无法进行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 郁金香街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路,北起葵松路,南到雪松路,全长635.039米,红线宽度34米,是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一条重要道路,建成后将对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相关规划资料(道路平面规划、道路竖向规划、路基横断面规划) 2.《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1:1000)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11.《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12.《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 13.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5MR601) 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三、技术规范及标准: (一)道路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 四、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二)、平面设计内容 郁金香街起点与葵松路(原杜松路)相接,起点坐标:X= 4615030.390,Y= 41523802.945; 道路由北向南延伸,终点与雪松路相接。终点坐标:X= 4614395.350,Y= 41523802.951。道路全长635.039m。施工范围为K0+013~K0+580。道路路线范围内及周边地块征地基本完成,因此原有水田灌溉沟渠全部取消。主干渠做改渠处理,具体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 五、纵断面设计: (一)、纵断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施工设计方案模板(大全)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工程招标文件; 1.2答疑资料; 1.3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1.4工程参照的现行相关规、规程: 2、编制原则: 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等物资资源与不断优化的技术等信息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实现快速、优质、高效、有序地组织施工。 2.1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兼顾一致,周密部署,合理安排。2.2平行流水、均衡作业,网络技术控制,保证工期。 2.3规划创优,方案切实,措施到位,确保质量。 2.4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编制围: ****************工程施工图纸的道路、排水管线、照明工程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的工程施工。 4、编制容: 本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对工程施工条件、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机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施工承诺)等。 5、工期目标: 5.1招标工期:**个日历天完工并交付使用; 5.2工程计划开工日期:****; 5.3工程计划竣工日期:**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项目简介:路基工程7559m2;路面工程7559m2;道路排水工程;路灯安装。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搜集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场实际地质状况,为砂性土,含有粘性土和碎石。 3、工程施工条件: 3.1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好,但不排除其它干扰因素。 3.2地理环境: 路线所经地区场地不平,存在土方的挖填施工要求。 3.3气候条件: 该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3℃,历史最高气温37.4℃,高温季节在七、 八、九月份,历史最低气温-16.0℃。 3.4交通条件: 待建工程场地平整;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 3.5水、电、通讯条件: 就近接入供电单位提供的供电点电源。另自备1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 当地通讯发达,就近接入当地通讯网络。另单位管理人员各配备对讲机一台作为补充通讯网络。 4、工程特点: 工程量较大,且为汛期,多雨季节,工期较紧。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一、路线设计 1.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1.2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问题。在老路改造工程中,过分强调 6v 的最小直线长度将浪费大段老路,造成新的拆迁量,使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1.3 市政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偏低造成的。 1.4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现有道路标高、两侧建成区地坪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及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桥梁控制标高、相交道路及铁路标高、立交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经过该市规划建设局主要职能科室的论证,并结合道路实际确定了横断面设计方案。道路规划红线宽 40 m。横断面机动车道横坡为 2. 0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横坡为 1. 5%。 1.5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平曲线半径超过 8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 1~3km。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②降低 6v 要求,最小可至 3v(实践检验可取)。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性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不超过 0.15 即可。老路改造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条件受限时可以不“平包纵”。 二、路基路面的设计 2.1 路基拼接。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河塘路段,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 2.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2.3 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处理桥头跳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地基(软基)处理、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设置过渡路面结构等,本文同时建议设计时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 2.4 路基路面设计。当存在路基拼宽情况时,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 0.5%。②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③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应用时,为了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 20cm 处铺设的格栅,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压实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只能另找场地拌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