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面对企业内部外部的新形势,主张企业的全体职工都要进行五项修炼。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企业组织就像一个完整的人,其内部结构、总体思维方式和自身的素质都将影响到企业对外在变化的反应,企业组织对外在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各项技能的提高一样,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同时企业组织又是一个有机体,必须强调总体的能力--企业自己的智慧和判断,自我学习和适应。

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这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是:

锻炼系统思考能力。彼得·圣吉认为,系统思考是一种"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因此,强调要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并把它融入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考虑问题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他举例说:企业"成长最快的时候,也正是为应付困境未雨绸缪的最佳时机;

最有效的政策,可能正是消耗资源最快的政策。要把这样的系统原则融入行为之中,必须能从广角镜观察世界。

系统思考的道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系统思考不仅仅应该是一种理论的学习,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应用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修炼。系统思考修炼的精义在于心灵的转换,即:

●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

●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个别事件。

追求自我超越。就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热望。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自我超越"修炼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个人愿景。而建立个人愿景则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愿景推动,也就是"创造力张力"。

改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的各种图像、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项修炼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见挡在眼前的玻璃,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新心智模式。"

开放和实质贡献是改善心智模式的关键。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应做到的是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建立共同远景目标。进行这一项修炼的目的是建立生命共同体。它包括远景(企业将来要实现的蓝图)、价值观(实现蓝图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和使命(组织存在的理由)、目标(在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等内容。

共同愿景要求全体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或投入,奉献的人将做一切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情,愿景的驱动使他们展开行动,而服从或投入确使效果大打折扣。要使员工能奉献于共同愿景,必须使愿景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必须和每个人信守的价值观相一致;否则,不可能激发这种热情。开展团队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激发群体的智慧。彼得·圣吉认为,形成"整体配和"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也就是说,开展团队学习后,由于团队成员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因此能凭借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发挥出综合效率。有些学者认为,在这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开展团队学习和锻炼系统思考能力是为了提高

应变能力;超越自我和建立共同远景目标是为了提高向心力和创造力。总体而言,五项修炼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是一种信念的改变,一种思维方法的改变,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的改变。

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员工培训

人们对于培训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例如从培训课程内容的角度有人把培训看成是对员工的一般技能开发;从培训课程内容的角度,则认为培训是从事或者说保持员工职业能力所必需的;从受训者的角度,则可能实视其为获得升职和调动机会的铺垫和准备。我们认为,企业组织中的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旨在为组织成员创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培训学习过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组织及其人内部的成员的效率和绩效。

员工培训对于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因为: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是绝大多数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量,而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高手如林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帮助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

2、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不断更新。应用技术的人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科技的发展。这是企业中每个员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3、21世纪的企业将戊烷学习性组织。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将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

4、团队工作方式将日益普遍。同一工作小组的成员必须交叉培训,以便每个人能承担其他人的工作。

5、员工将更多地参与管理,很多的管理职能已经被下放到普通员工包括工人,因此应该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

目前与未来企业员工培训类别和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总经理技能培训。领导艺术培训,高级总经理学历课程(MBA),如何指导下层和在不同部门就职,如何完成特殊委派;还包括培养最高层的管理领导技能,如何转变管理方式制定战略决策等。培训对象一般为公司最高层管理人员。

2、经理技能培训。决策计划技能,领导艺术,以及与其他经理交流的技能,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辅导雇员制定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计划。

3、职业技能培训。广泛的培训内容,如人际交流技能,计算机技能,其他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财务、采购、工程等),以及各种基本技能培训和复习进修。

4、技术培训。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也是完成各项工作所必须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计算机,生产工艺,使用特殊系统和设备,执行有关政策和规程。

5、安全和健康培训。在降低劳动保护相关成本的同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人员健康。内容越来越多涉及如何处理工作压力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6、新员工上岗培训。确保新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迅速与组织融为一体。所涉内容可以小到工作场所的基本介绍,也可以大到介绍公司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7、组织发展培训。有关组织变动管理的培训,诸如全面质量管理计划,顾客服务和团队建设。

任何一种培训计划都应四个方面的内容。

A、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培训需求,应该确定员工或工作所需的培训类型内容。

B、设定培训目标。在确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必须设定具体的可评估的培训目标。

C、开展培训活动。培训的职能是促进受训者学习,它通过精心的安排和多种技术来帮助受训者个人发现不足并获得某些重要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通常较多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有,在职培训,脱岗培训,视听技术,模拟情景培训等等。

D、评估。在受训者完成培训计划后,必须进行评估,确定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对培训的效果的评估,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式:

1)、首先,了解受训者对培训方案的反映。

2)、其次,检测受训者是否已经掌握了他们预定要学习的技能、知识。

3)、再次观察受训者的工作方式有无改变。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看预先设定的目标实际取得了什么样的最终结果。

你对培训知多少?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企业高级经理的聚会。在与高级经理们的闲聊中,笔者发现,这些经理们才华横溢,能力超人,许多观念很有前瞻性,但是很遗憾,他们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认识与实践却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许多经理对员工培训甚至持有消极的态度,笔者认为,中国企业的经理们如果不转变这种消极态度,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企业要持久发展将会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转变对培训的错误观点是当前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变"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几年企业一直未搞培训,企业还是一样照常运作"。这种观念实在可怕,当前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其积极的态度、卓越的技能和广博的知识。由于知识爆炸和科技高速发展,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快速老化,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中的员工素质提高也就尤为重要。目前,管理理论家和实践家一致认为培训是一种投资,高质量的培训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因此,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变"目前经营状良好,不需要培训"为"为了企业持续发展,更需要培训。"

据统计,国际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左右,美国新企业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中国的企业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感到市场经济竞争的严酷性。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并不意味着未来经营将更好,而且由于缺乏员工培训,目前经营状况原本可以更好的,成功企业的经验反复证明了一点。

变"目前经营不好,无钱参加培训"为"培训是转亏为赢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确有些企业经营不好,可以讲少数企业已濒临破产也不为过,但探究其失败的原因时,不重视培训往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因果链往往是:"不培训?经营不好?更不培训?经营更不好",更打破这条因果链,一定要从重视培训入手,因为培训是转亏为赢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过培训,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不提高,企业转亏为赢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不少总经理已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有时他们会说:"我们已搞了不少培训,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民政部的关键是不少管理者不了解培训内容与形式,相当数量的管理者对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了解甚少,因此,培训效果不良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了解培训内容与形式是当前企业管理者的迫切任务。

目前企业中培训的内容很多,但企业界一致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培训,第一层次是知识培训,第二层次是技能培训,第三层次是素质培训。

知识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是知识。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主要缺点是容易忘记,因此,企业培训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那么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层次。"知识就是力量"应该在这个层次上体现,也就是说被运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例如:骑车,打球,游泳,操作电脑,演讲,写文章等等,都是一种技能。企业中目前在这个层次上的培训很多,也就是通过做来学会某种技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三层次,素质有种种解释,这里素质的涵义是指:个体是否能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以不用。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提高。这是一种少、见效快、作用持久的高层次的培训。

有不少管理者不是很清楚培训有哪些形式,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哪些培训适用于本企业?

在职培训,又称带徒培训,这种培训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实用,要使这种培训卓有成效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合格的师傅,这些师傅必须敬业,态度积极,有技能,有知识,懂得如何传授,如何激励徒弟等。

组织员工参加学校培训,又称参加学习,这种培训的目的是可以获得较系统的知识,成本也较低,但可能实用性不强,而且效果不一定最好。这种培训的成功关键在于了解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教学水平。

聘请培训师在企业内部培训,又称企业内训,其效果往往较理想,要使这种培训卓有成效的关键在于聘请到一位高质量的培训师,一位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人格魅力。目前中国这批一流培训师正在成长,但数量还不很多,还处在卖方市场。因此,企业应该有这样一个培训师网。当然可以自己培养培训师,但往往成本太高,除非企业需求量很大才采用。

参加公开招生的培训,又称外派培训。这种成本最高,但效果相对较好,因为这种培训往往是有一定标准的培训。参加这类培训往往是有一定标准的培训。参加这类培训的关键是选择信誉较好的咨询公司,其途径是从已参加过培训的人那里获得信息。

一些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却不懂科学培训的正常程序与有效的技巧。因此,掌握培训程序与技巧是当前管理者的关键任务。

培训是一门科学,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优秀员工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是可能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培训的技巧有许多种,但主要有以下一些技巧:

1、了解受训者需求的技巧

2、传递相关信息的技巧

3、组织受训者活动或练习的技巧

4、总结、归纳要点的技巧

5、激励受训者的技巧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重视培训,真正使培训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培训这种有效的投资手段得到足够的回报,这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精心策划的重大事情。

组织学习的有效手段:读书会

团队学习带动个人学习,个人不断的学习从而促进组织的学习。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环境下,组织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与进步,才能维持市场地位的不坠。

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练》中指出,"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使自己能力的上限不断得以突破,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出全新的、前瞻性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使共同学习更有效。"台湾学者孙本初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体动员的学习,其学习的层次从个人、团队、扩及至组织全体,而学习的过程是动态、持续和无终止的。学者吴清山也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组织能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够运用系统性的思考从事各种不同的实践来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个人知识与经验,从而改变整个组织的行为,以强化组织变革和创新的能力。

综合以上的看法,学习型组织应追求新知,以顺应变革;重视团队工作的方式;重视系统性思考,以整体上解决组织问题。学习型组织具有两项特性:一是组织文化必须对学习持正面且鼓励的态度,组织内部的成员都抱着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断追求自身的成长;其二则是组织的持续转型,即组织的不断变革并不单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已。

如何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燃起持续学习的热情呢?读书会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定期于某段时间,利用不拘一格的教材(可为故事、一本书、案例、录影带等),通过读书会领头人的聚焦式讲座,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创意,使组织中充满学习的气氛。以下提供读书会一些运作办法以供参考:

1.参加人员资格:由各公司自行决定。

2.频率:每月两次,举行日期由各公司先行规定。

3.时间:于星期六较佳。

4.地点:公司内适当场地。

5.分组:不限定依级别方式来分组,可依实际需要决定适当分组方式,小组人数须介于7至15人之间。6.充电内容:可于每年6月及12月先行公告下半年度的读书会主题、方向及范围。

7.教材:自行选择符合规定的充电教材(可为录音、影带或书籍、文章、案例等)。

8.进行项目:可参考下述项目,自行选择搭配实施:1.领头人引言或导读;2.综合讨论;3.心得、经验的发表和分享;4.模拟(实例)演练;5.角色扮演;6.教材研读、观赏;7.其他合适项目。

9.组织:小组长:各组读书会均设小组长1名,由组员相互推选产生,任期由各小组自行决定,负责联络、统筹、记录出缺勤状况等。

领头人:由该组所有人员轮流担任,负责主持、引导该次读书会的进行、教材准备及分发等事宜。

10.注意事项:在导入读书会之前,先训练好小组长及领头人,说明读书会的精神、意义及读书会教材准备方向、领头人应有的态度、读书会进行方式及读书会气氛营造等,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汇集各组读书会众人的心得及智慧,适时在企业内部网上公布,以促进交流及学习。各个小组长应成为公司内学习的有心人,主动将自己组的过程成果公布于网络上,让各组互动起来,让读书会带领大家共同学习。

培训与经营目标的统一 , 新的挑战

"中国员工"最近组织了7个培训专家在上海召开研讨会,讨论当今中国培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议题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培训与经营战略的统一,突破文化障碍,找到高素质的培训人才。

"中国员工": 当今中国培训工作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LC甲: 许多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培训工作?如果我们花钱在培训上,我们能物有所值的收回吗?当五年前,培训刚刚触岸时,企业几乎抢占每一个其所能触及的地方。但是,现在企业不得不更加集中于按照"培训与经营目标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BT乙: 我们目前使用的培训方法与世界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中国自身的条件下,使得培训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比如说,地区化和人员的稳定。许多跨国公司在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但是问题是培训后如何留住人才,这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另外所面临的挑战是缺乏培训资源。在美国,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自学的教程,但是很难找到。在美国,你可以找到大量的CD和计算机软件以作为培训教程,但是全是英文的。而在中国,你根本找不到。

DM丙: 几年前,很难找到培训课程。并且,一旦有任何培训,人们都乐意参加而且没有那么挑剔。现在则不同,有许多培训,因此怎么选择,选择什么,什么是最好的等成为了问题

GD丁: 在一定的人事结构中进行培训与人力资源结构本身存在着大的矛盾。你可以任意讨论你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但是假如这样的培训不符合人力发展战略,也是没有意义的。地区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地区化其中一个首要地方是人力资源的区域,但是处于该岗位人员经常会以人事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因此他们只看到正在填补这样和那样的岗位。然而,根据人类资源发展的观点来看,则没有任何理念将走向何方。

RG赵: 在招募人员的企业中,我们听说在谈论培训来中国的外国人,据说是取两边的中间点。先不说本地职员是否拥有这一点,此人英文如何如何等等,最重要的是看看这个外国人是否完全做好了准备。就算他们或许是中国血统,讲普通话,但他们能真正准备与本地雇员彼此相接吗?

培训作为岗位招募的手段

"中国员工":培训是吸引新人才的一个因素吗?

RG赵: 培训是任何应聘者所首先关心的三件事情。首先,他们一般最关心的是老板,老板是什么样的人,来自于何处,具有多么深厚的本领,是否会尊重他们。第二,他们关心的通常是培训,包括当职培训和业余培训。他们具体看中得到的培训要适应其特别的领域,而无论功能是什么。高级管理的应聘者,寻求广泛的方向,一般他们要求在总部一个月以体回一下公司情况和感受公司文化。

LC甲: 留住人才的头号因素是职业发展前景。我们与本地中高层管理者谈论此事时,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工作手段,因为他们看到,在他们身后有大批的很有主动性的年轻人正在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博士。尽管这些年轻人还没有经验,但有学历与素质。几年后,这些后起之秀将对他们目前的岗位产生竞争。因而,现在人们要努力积累储存技能与经验,保障自己的未来。

"中国员工":雇主看重应聘者以前工作中受到的培训吗?

RG赵: 企业不太看重当地应聘者已经受到的培训,甚至一点分量都没有。他们会关注应聘者的一般学历,如工商管理硕士,但很少问及以前受到的培训。他们会反复的对自己的内部培训进行估评,他们如果有提供培训的

机构的话,只认为它的培训才是正道的。企业不大注重雇员过去在竞争对手那里学到了什么,但是,他们非常注意对雇员的培训投资,这是一揽子框架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些雇员如果一年或两年后就离职,这些培训成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返回吗?

LC甲: 一个在北京的通讯公司不希望要经过培训的人员,因为这些人员就象干净的白纸一样,可以被任意书写。RL钱: "统一杠杆"(即:规范化,统一化)论者不相信工商管理硕士,我们认为把新毕业生进行"统一杠杆化"的培训,他们会成长为一名"统一杠杆化"的管理者。

培训预算的管理

"中国员工":对一个合资企业来说,外方说服中方伙伴对于员工进行培训,到底有多难呢?

GD丁: 问题的关键不是培训内容,而是培训的概念。他们只看到了要签字批钱,然后发问:为什么你要花那么多的钱?我们曾给了一个公司非常好的报价,外方对价格,培训内容都很满意。但是,中方说:为什么你要花这种钱?

LC甲: 对于很多人来说,培训还被看作是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投资

GD丁: 说得对,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发展人力资源个体的概念。

LC甲:为了显示其彻头彻尾的正确,你不仅要培训那些人员,而且还要启发他们去应用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GD丁: 如你正在进行一种类型的培训试验,是有关行为改变和自省自知的课题,一个目的是为加强团队精神的课程,该培训的影响是长期的。我们的目标是长期的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是一种对人力资源领域的持续性辅助。BT乙: 对于培训专家来讲,还有一个挑战,通常的概念是:总经理批钱,然后说,"轮到你了,给我培训的成果"。最后,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认为,培训的成果不仅仅是培训专家的工作,也是总经理,生产线主任,和参加者的工作。

RL钱: "单一杠杆"论认为,行业主任的责任是作为教练。我们把表现发展体系与指定程序结合起来。因此如果他们指定人员进行培训,就要把它放入雇员发展计划中,而这将要在年中和年末进行回顾的。这是十分紧迫的。许多行业主任会说,培训人员是培训部的职责,但我们说,不,这是你的职责。

"中国员工":外部来源的培训的价值如何呢?

GD丁:对于象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要和摩托摩拉大学和如此类型的组织进行竞争。当然,一定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其创建这样一些巨大的内部的培训机构。我们的回答是,"我们的工作是培训,你们的工作是生产产品或者是销售某种服务"。培训公司或发展公司的底牌是,我们是专业的,那就是我们所做的职业。我主张百分之百的都应当从外部聘请。

LC甲:培训顾问所带来的,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因素。首先,他们带来了新鲜的透视观点。企业内部的培训内容,经过一定时期或许会过时,丧失时效性。因此,带入外界的观点可以为工作注入新的方法。我人为,根据培训方法学,培训顾问可带来技术专门知识。

GD丁: 这一领域是位于公司文化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事实上,公司都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也需要进行转换。外界培训顾问要寻求必须的估评过程,否则,为达到成功所必须的协同作用将丧失。

"中国员工":如何衡量培训工作?

LC甲: 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就是在决定着企业的成果。那么让我们逐步从头解析经营的战略是什么?制定什么样的经营战略以求达到这些成果?然后,我们考虑一下人员的要求。为了履行这些经营战略,你需要什么样的人员?你目前所拥有的人员需要什么。由这里,我们决定我们的人力资源战略。由人力资源战略,我们制定计划,包括培训和发展,补偿和福利,录用,表现管理。然而,当我们考虑对人员要求的时候,为了决定人力资源战略,使雇员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决定雇员应具有什么样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AD孙: 你的客户有没有问过,对于人力资源战略,雇员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究竟如何衡量?,有什么样的度?

LC甲: 当我们涉及到经营成果的时候,通过分数平衡卡的方法,这是一种衡量手段。在其中,你可以看到一系列重要的领域,诸如财务,顾客满意度。其中,我们定出想要得到的经营成果。到了一定的期限,由于衡量手段被建立了,我们就可以评价出是否是成功的。

GD丁: 真正的矛盾经常是,当你正实现一个改变管理的项目时,初始的结果是下降。实际上,由于实施过程还要磨合,下降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如你进入其中,比如说你要制定一个能被衡量的结果,在你帮助建立了一个改变管理计划的两个月后,情况还是每况愈下,很有可能人们将对这一计划临阵畏缩并力图脱身,这会使其更糟糕。因此,可衡量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困难与之周旋的现象。想知道"可衡量的结果",是某些人们的一种性格类型,对于"改变管理"是最有害的。

西方式培训在中国水土不服?

按中国的传统,培训意味一种应用技能或专业技巧的学习,往往由讲师给出指令,学员按指令行事。所传授的技巧通常是高度专业化的,追求的是某单项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完整的过程或更高的成就。由此,中国的雇员习惯于将培训视作一个被动的过程,他们只感兴趣于讲师所教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导致了中国企业内部中个人权力"小王国"现象,员工被要求不能偏离其限定的权限,从而产生了畏避风险、依赖上级等特殊文化现象。80年代早期,西方投资者开始涌入中国市场。他们认识到需转变这种文化现象,但不久发现,这种文化是如此根深蒂固,实在难以改变。他们试图推销西方的一些社会价值系统,但是没有获得成功。而只有在培训过程中,平衡了中西方团队价值观的方法才获得了成功。许多西方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为使培训更有效,必须对其文化因素加以重视。

中国教育体制阻碍了西方式培训?

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给一些外商独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特别是那些试图推行缺乏整体文化的课程,或创建挑战现有权力结构的培训计划的企业。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中,任何涉及下属对抗上司或批评上司的行为,即使有充分的理由,都很难获得成功。在中国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必须要用这种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设想一下:一个员工会主动报告他的同事的工作缺陷吗?无论何时,当培训的课程对当地的权威构成威胁,或让员工在公司和个人关系间进行选择时,就会产生阻力。如果冲突、直接批评或决策不是至上而下进行,这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都是忌讳的,因此将任何培训引入这样的系统都是难以扎根的。

削弱关系网的影响很困难,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而且管理人员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如果能把雇员对当地权威的忠诚转变为对公司本身的忠诚,同时使雇员们具备强大的使命感,这样企业就可降低冲突派系的影响从而服从投资人的利益。培训课程的设计和推行必须与该使命感紧密联系,并将员工的价值与之联系在一起。

国语、英语,哪个更有效?

当培训资料直接由国外引进时,通常会以英语为默认的教学语言。有时一些培训也使用组合语言进行,例如用中文说,而用英文写,相反也行。在大多数情况下,外方管理人员会假定中方员工都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完全可以理解以英语表达的抽象概念。然而,在很多时候,这种假定往往是错的。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国语在表达抽象概念及新观念方面比使用非本地语言的教师加一个翻译要有效的多。

因此,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对于培训中国雇员,当不能确定该用什么语言时,应首先选择中文。虽然大多数的跨国公司都要求管理人员能用英语进行沟通,但在中国,其工作语言仍然是中文,因而在培训中,尽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清晰地表达概念。最好能这样假定:新的概念需明确地以中文形式表达,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成功传授。大多数中方人员更倾向于用中文培训,尽管他们的英文水平通常都较高。

培训需要有本地化的内容

许多跨国公司认为,由于他们在其他国家使用过这些培训材料,所以把这些材料引入到中国,所要做的只是将这些材料翻译成中文就可以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往往使一些课程的韵味尽失。那些为西方管理人员设计开发的课程一旦用于培训中方管理人员时,通常会丢失一些重要的要素。而即使在其他亚洲市场(新加坡、台湾、韩国、日本和香港)使用过的材料,也可能含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一些中方管理人员无需掌握的西方概念。如果公司请来的讲师从未来过中国,难于同中国学员沟通,培训效率肯定很差,而要是该讲师在培训中不努力结合中国的准则和价值时,效果就更差了。

克服这一障碍的最佳方式是重视外资企业文化的特定模式。培训材料和方法必须考虑中国的学习风格,并在中西方文化间达成平衡。但也不必重起炉灶,重要的是使材料和方法反映当地的准则。

了解学员的要求和期望

中国人往往将培训看作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特别待遇。因此各跨国公司可以分配少量课时用于全体中国员工,同时考虑如何对员工进行分组。西方管理人员需强化这种观念,即培训是对雇员将来潜能的一种投资,只有那些被证明能运用所学新技能的员工,才有可能在将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中国人对获取证书特别重视,因为这表明他们成功地完成了某一课程。他们对培训的理解是:培训将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及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而,有时他们太注重收集证书以致忽视了培训本身目的。

在选派受训人员时,建立清楚而有选择的条件是重要的。如果缺乏具体的有目的的选择条件,培训的效率会由于参加者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而受到影响。另外,管理人员可能坚持选派他们最好的员工,然而他们可能事先并不清楚此次培训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因此受训人员要明确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培训并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获取证书,这点非常重要。

培训是一种投资

有些公司发现,他们的中方投资伙伴坚持认为软技能培训看不到最终的"产出"。有时购买新计算机可明显促进生产率的的提高,而一些无形利益,诸如软技能的培训对公司效率的影响则非常难以定量。中方投资伙伴经常将培训视作纯粹花钱的买卖。他们可能宁愿从省经济管理学院引进一个教师,而不愿意支付传授该课程的顶级培训师的酬金。

因而,应使投资伙伴确信培训师的资格和价值。通过与投资伙伴共同了解不同的提议和问题,使其相信你是通过比较了多种方案,才选择了成本与效率最好的一种意见。重要在于强调:培训是一种投资,是需要时间付出的。

中国的学习风格、组织上的动态和其他的文化准则,对于要为中国员工建立有效培训程序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该过程需要包括高级执行官、管理人员和雇员的共同努力,以使公司的培训计划在所有方面达成一致。在中国成功培训的关键是理解中方和西方公司如何看待培训的差异,并建立共同的基础,共同努力。一旦做到这一点,外商投资企业就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并结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因素的学习文化。

有效培训有秘诀

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要使你的雇员们愿意学习,向他们表明,培训将使他们在掌握更多技术和提高收入方面,在晋升机会或工作保障方面,得到应有报偿。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做某件事。只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雇员只了解事情的一部分,如果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按规定的方式去做,那他们就能更好地被激励起来。如果你正在培训新雇员,不要指望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多数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某种困难;有些人对问题理解得快,有些人则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雇员们学得快时要给予表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反复向他们讲解应如何去做。告诉他们,别人在学习这一部分工作时也遇到了困难,但不久之后他们都能找到窍门。如果工作很复杂,就带领雇员做一遍,你做复杂的部分,让他们做容易的部分。然后逐渐让雇员去从事更困难的工作。记住告诉他们去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培训雇员们时,要警惕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

(1)不要把培训当作装满窃门和秘诀的锦囊妙袋。你要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某种培训,都会给组织带来损失,破坏雇员对公司及其培训方案的看法。

(2)不要强调提高雇员的绩效或生产率。这是以后的事,过早强调这个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妨碍学习能力。(3)不要让某位最高领导人负责培训。这会使用权受训者缄口不语;会使他们感到紧张,延长培训时间。(4)一次不要灌输太多。一次只给学生"一口"。不要过快地灌输内容,使他们不能吸收。放慢速度,与雇员接受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保持一致。

(5)不要只说不示范。一个图示或一次示范抵得上千言万语。你是否曾打算告诉某人如何系活结领带?试试看!然后再向这个人示范如何系。哪一个更好?更容易?更快?在培训雇员时也要遵循同样的例子。当你向他们解释如何做和为什么的同时,要向他们示范。

(6)要有耐心。并非人人都学得像你一样快。因此,你必须给初学者消化吸收的时间。破坏一个人的信心的动力--以及延缓学习过程,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去做一名没有耐心的指导人员。要有耐心。解释、解释、再解释,直到每个人都理解了。

(7)不要使雇员紧张。这是要有耐心的另一方面。紧张会造成慌乱,妨碍清醒地思考,实际上终止了学习进程。记住,新雇员无需你施加压力就已经相当紧张了。人事部门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就已经使他们的头脑混乱不堪了,他们需要放松和清醒头脑,这样才能吸收工作内容。因此,你应该使他们放松下来。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试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什么?(要求有简单阐述) 答: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二、自我超越。三、改善心智模式。 四、建立共同愿景。五、团队学习。 一、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整体与动态思考。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十分严密。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到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因此系统思考绝非忽视复杂性,而是要把许多杂乱的片段结合成前后一贯的故事。系统思考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系统的观点与动态的观点。二是相互联系的观点。系统思考理论强调认识系统主要在于认识系统的结构,不应被表象所迷惑,即应处理问题动态性复杂。 二、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胜过自己的意思,是指自我极度实现,达到自我高峰。目标确立后,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目标与实现可能有差距,甚至差距还很大,如何利用这种差距激励就成为自我超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甚或是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发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及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

四、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个期望的未来景象和意象,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上真正内心所向往的能力。作为一个组织,以一个人为单元的组织,建立一个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以这个共同的愿景感召全体组织成员,使之为这一愿景而奋斗,则是第四项修炼。 五、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要求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企业职工的合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整体合作,取长补短融汇成强劲的组织力量,个人卓越的集合,如何成为组织的卓越,如何使组织的智商高于个人的智商,这是团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合作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通过开放型的交流,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目的的过程。 深度汇谈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悬挂假设;第二是视彼此为工作伙伴;第三是深度汇谈精义与架构的制定。 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群体的智慧。这种团队最能体现团队工作方式的特点,它为实现企业管理机构的扁平化,为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

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 一、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秩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①系统是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②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单个要素不能成为系统。 ③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系统诸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系统与环境有互动关系,即环境影响着系统,同时系统也影响着环境。 二、什么是系统思考 就是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元素或子系统),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财、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在实践中,用系统思考求解实际问题时,应该兼顾好三个方面即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三、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的地位和作用 五项修炼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 ①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②其他四项修炼都离不开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若不进行系统思考就不能打好基础;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若不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向上的张力。 ③一个人或组织的成败,都与平常能否系统思考有关。 四、系统思考的障碍 ①局限思考 长久以来,人们被灌输了太多的固守本职的观念,多数人还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因此,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而只

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围之内,“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让我们看看下面 中国历史典故: 诸葛亮守荆州与关公走麦城 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与…… 系统思考训练案例: 关上你的窗帘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了裂纹。为了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的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辟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鸟粪?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的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得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得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疑难问题,若能透过重重迷雾,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本溯源,抓住问题发生的根源,找到“根本解”,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②归罪于外 当事情出了差错,往往习惯找自己以外的原因,归罪于外其实是局限思考的副产品,是以片断的方式来看外在世界的结果。 ③专注于个别事件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养成了以片段的、专注于个别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然而,在现代企业或社会中,生存的主要威胁并不

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被全球管理界视为走向21世纪的锦囊妙计,有的公司一学之后才发现,第五项修炼是一剂猛药,企业如果没有相关的体制配套,有可能会中毒而死。纵观当今推行第五项修炼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实验成功的非常少。有些企业的组织管理已经四处疮痍,却指望用第五项修炼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实际上五项修炼基本上是一种保健,五项修炼都不是短期策略,需要长期的修炼,如果企业现在有急病,那么就不能指望五项修炼能够医治。如果企业准备不足,试验了一段,反而暴露了企业更多的问题,进行不下去,给企业造成损失。大多数企业在现阶段推行第五项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并不太现实,因为目前企业大多还不具备学习型组织的条件。第五项修炼虽是好药方,也要对症下药。在推行之前,先要进行测试,了解第五项修炼有多少适用于本公司,适合什么部门,然后才能有选择、有步骤地展开五项修炼的推行。 学习成为唯一的竞争优势 自人类有文明之后,人类进步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从人类百万年进化、三百年工业化及近四十年新技术革命的演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不相信,人类进步的速度是不会减缓下来。我们的工作岗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过去具有一项技能可以世代相传,工业时代的技能也能使用几十年,但在当今时代,各种技能在几年内就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适用。过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依靠经验的累积,但对于未来,科技不断进步,没有人有经验。我们依靠经验去工作和生活,而经验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企业如何成为一个有机体 这个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高度竞争和高风险的环境。为了竞争的胜利,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时候面临两难选择,是大还是小。就好象舞狮与舞龙,舞狮只要两个人,可以很灵活地跳跃和翻滚,而舞龙就困难得多,弄不好就会自己打结。 企业经营管理有这样一个公式:经营绩效=外部行销? 内部行销 企业在比较小的时候,沟通协调非常容易,大家的感情和合作精神也非常好,大家都全心全意地拓展市场,为客户服务,组织内部行销所花时间和精力非常少,效率非常高。随着企业不断成功,变得越来越大,组织机构也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上,而用于外部行销的时间越来越少,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对于客户的反应越来越慢。如何使企业象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使公司员工和部门能够灵活地做决策,针对客户需求最灵敏地进行反应,并能象有机体一样灵活地根据环境进行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建设这种有机体型的组织已经成为公司能否发展的关键。 五项修炼就是研究人的本质,探索如何建立这种象有机体一样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是互相关联的,共同起作用的。 自我超越:只有总经理一个人超越是没有用的,只有企业的每个人都要求进步,共同要求进步,才能协同进步,不要等待。企业要想有最好的战斗力就是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想要更好的愿望。 改善心智模式: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智模式,束缚了自己的超越。多年来,我们处理事物的经验已经变

最新-《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书籍在线阅 精品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书籍在线阅 篇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读书心得摘要当今的西方管理世界如同刚刚从雨水里淋浴过的花丛一样,嫩绿的格外嫩绿,金黄的格外金黄,五光十色,耀人眼目,被美国《商业周刊》雀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的彼得.圣吉就是这花丛中一朵耀眼的花朵,他在九十年代写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成为新的管理学的一部名著。 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提升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 因此,《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不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研读,只要是从事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创造财富的人都应该了解和深入研读。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关键词】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学习型的组织;管理目录1书目??????????????????????????????12全书提要????????????????????????????221该书的作者??????????????????????????222著书的时代背景??????????????????????323该书的结构??????????????????????????424书的主要内容??????????????????????????53心得评论??????????????????????????631论述??????????????????????????632批判??????????????????????????84感想??????????????????????????1041感想一?????????????????????????1042感想二?????????????????????????121书目《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 《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博士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榜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阵学习管理的热潮,并于1992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大战略步骤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大 战略步骤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出版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终身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通谊先生就开始积极向国内各界推荐。“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个很大的话题,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探讨,要以如何把最好的学习型工作或方法引入中国,如何将中国最好的学习型组织和他们的经验带到国外为切入点。 中国是个有很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将其与国家的战略设定结合起来,怎样将学习型组织变得更加系统化,怎样使学习型领导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成长、发展以至推进整个组织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组建学习型组织之前反复思考、深入分析。 重新定义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能够正确地思考、感知和行动。彼得·圣吉先生是本世纪最成功的思想家之一,他所认为的学习型组织是

指相互合作的一个团队,大家能够不断自发地加强个体和团体的能力,来创造他们最渴望的绩效。 首先要在应对挑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当挑战或变化出现时,要在第一时间预测出这些挑战或变化将会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产生何种影响,判断其将会对企业的哪个部门、哪个关键点发生作用。同时,要想方设法争取让组织内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获得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通过运用管理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持续学习,获得感悟,因此组织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团队。如果将这些知识感悟传达并移植到其他部门或者其他团队当中,那么其他团队或者部门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感悟,这样一层层推展开来,使得整个组织或者企业成为很好的学习型组织,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会获得提高和发展。

系统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系统思考 讲师:邱昭良 一、《第五项修炼》与系统思考 掌握系统思考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提高应对复杂系统的能力,提高组织和社会管理的效能。 邱昭良老师从《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开始真正接触系统思考。在这本书中,彼得·圣吉曾说“有的时候,对策比问题更糟糕”,在生活中,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一个对策,反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或者副作用,使问题越来越糟。《第五项修炼》一书因为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而受到了欢迎,成为全球管理类的畅销书 二、系统思考意义和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系统的世界里面,与系统 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系统思考 的技能。” 一个小小的演播厅中包含着很多系统:被分配到同一张桌子的学员发生连接与交互,形成一个系统;讲师与学员发生信息交流,这是一个系统;除此之外还有照明系统、供暖系统、摄像系统等。人体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系统,如听觉系统、思维系统、消化系

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系统,人们与系统密不可分,掌握了系统思考的技能,就能“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系统思考在西方被讽刺地称为“忧郁的科学”,因为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的人不一定会把复杂的系统全部看透,只是会比普通人明白一些,但有时又无法驾驭、控制事实,最后就会非常受挫,越是具有系统洞察力的人挫折感就越强。 总而言之,如果可以“与系统共舞”,顺势而为,就可以把世界看得更加清楚,与系统和谐相处,这对工作和生活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逆势而为,就会遭受到系统的惩罚。 1.系统思考的两种回路 《周易·系辞上》讲到:“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非常精妙。对于企业来说,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推动成长,让事情朝着目标发展,这是“阳”;二是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永续发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这就是“阴”。 系统思考有两种回路: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推动成长是增强回路,解决问题是调节回路。由此可见,系统思考这种现代科学符合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对世界规律的认识,既能推动成长,又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所以,系统思考是在系统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要具备的基本思维技能。 增强回路 案例 ——“莲雾大王”背后的成长引擎——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上) 大纲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二、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三、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二、愿景的层次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自我超越 T02:改善心智模式 T03:建立共同愿景 T04:愿景的层次 正文 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企业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即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企业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

为圣吉模型。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本章主要介绍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等三项修炼。“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修炼为以后的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我超越”使我们认清个人愿景,并努力实现它;“改善心智模式”则使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学会把问题摊开,与别人共同检视并加以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五项修炼中的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一项关注个人成长的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愿望。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不断“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稻盛和夫倡导“敬天爱人”,强调不断追求完美,并且反省自我。美国Hanover 保险公司总裁Bill Brien认为,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福特(Henry Ford)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隔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二)自我超越的两个前提 自我超越有两个前提: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愿景是发自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将你朝愿景推动的力量,也就是“创造性张力”。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因此要强调自我即个人的超越。如果一个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发挥自我才能、创造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事业,那么他就一定有发挥创造力的潜能。 (三)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1、组织中个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下)大纲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四: 团队学习一、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二、团队智障三、团队学习的关键深度汇谈四、善于找到赞赏和质疑间的平衡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五: 系统思考一、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二、怎样做到系统思考三、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第三节学习型组织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联想集团: 倡导学习贯穿始终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 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 T02: 团队智障 T03: 团队学习的关键深度汇谈 T04: 善于找到赞赏和质疑间的平衡 T05: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T06: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 T07: 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 T08: [典型案例]联想集团: 倡导学习贯穿始终正文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圣吉模型。 1 / 18

它包括: 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本章主要介绍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两项修炼。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四: 团队学习彼得圣吉: 在某种程度上,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因为工作永远是团队机能的结果。 团队可以是正式的团队,也可以不是。 对团队最简单的定义是一群互相帮助去完成一项工作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团队永远是一起工作,而最终,组织的成长必然来自团队工作的成长能力。 一、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其目的是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个人成长的速度更快,从而激发群体的智慧。 团队学习的关键是要克服个人的心理障碍,使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谈出自己心中的设想,真正做到一起学习和思考。 团队学习同时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彼得圣吉认为,形成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 也就是说,开展团队学习后,由于团队成员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因此能凭借完善的协调,发挥出综合效率。 过去人类主要靠开发廉价的物质资源来取胜,所以,只要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可编辑版】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以下简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当八月份我们女工主任刘主任把它给我们的时候,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也就“里所当然”地将这本书束之高阁了。九月份当我想起再将这本书拿出来翻看的时候,真的有点爱不释手了,又里所当然的加班加点将这本书读完,好久没有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了。深夜,我静静地将这本书合上: 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知不觉中,它净化了我的心灵,把我从心浮气躁的环境中拉出来,让我懂得了工作原来可以如此快乐。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 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新思考、新视野》中的第七章“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下面我就个人理解谈谈它给我带来的启发。“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举了两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是6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家电子公司——神奇科技公司的兴衰;一个是最引人注目、但同时也最令人遗憾的美国人民航空公司的

兴起与衰亡。举这两个例子,该书作者运用了系统思考的九项基础模型中三项: 成长上限、舍本逐末、成长与投资不足。虽然人民航空和神奇科技两家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完全不同,前者的人员服务能量和服务品质逐渐恶化的问题,跟后者的生产能量不足与交货服务逐渐恶化的问题,却有微妙的类似之处: 那就是为客户服务的症结上出了问题。尽一切可能地坚持某些最关键的标准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重要的标准都是客户最关切的事情,例如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交货准时、信誉以及服务人员的友善与关心。但以上两家公司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那就是舍本逐末,通俗地说就是放弃了关键的东西,而抓住次要的东西不放,掉进自己造成的“市场限制”中。其实,他们的命运是应当可以扭转的,他们拥有竞争者难以匹敌的产品和价位优势,如果公司能维持高服务品质,竞争者很难打击他。但他们忽略了服务这一点,使其它的优势在面临竞争攻击时就显得非常脆弱,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的失败。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电信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中国电信来说,早已从最初的垄断地位走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虽然存在恶性竞争,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遇到挫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这就用到“第五项修炼”的十一项微妙法则之一: 没有绝对的内外。对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倾向于外,是“别人”(竞争者、市场的改变、政府)所造成的。然而系统没有绝对的内外之分;造成问题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短期来看,“价格”战策略占一定的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维

对“系统”的敬畏 身处系统化的环境中,要想了解环境的真相并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对这个系统有充分的意识和敬畏,并以相应的规则和技能来思考问题,对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症状解”)保持警醒,而是寻找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杠杆解”或“根本解”)。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2007 作者:吴伯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人类为实现飞行的梦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莱特兄弟能终结这场漫长的失败史,首先是由于他们破除了一个由来已久的对于“翅膀”的迷思。 要飞就必须有翅膀,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让人们把“如何飞起来”的问题归结为“如何造一对强有力的翅膀”。鸟在飞行的时候抖动翅膀的事实,让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翅膀的功能相当于是船在行驶时划动的双桨或人在游泳时划动的双臂,飞行的动力来自翅膀舞动时受到的反作用力。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想尽办法造出能快速舞动的翅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人怀疑这个对于翅膀功能的基本假定,而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翅膀还不足够大,舞动起来还不足够有力、足够快。 直到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作为一门科学出现,才有人对关于翅膀功能的假设产生质疑,从新的角度寻找飞行的动力。莱特兄弟意识到,飞机不能通过抖动翅膀飞上天,而只能通过空气的压力差被自下而上的压力“顶”上天,或者说被来自上面的力量“吸”上天。飞机翅膀的功能不同于“桨”,而是相当于“帆”。鸟的身体构造和机能决定了鸟的翅膀同时担当了上下压力差的制造者、压力的承受者和水平移动的推动者三种角色。但飞机的翅膀很难同时担当这三个角色(尤其是第一种角色)。有了这种认识,人们才想到用飞机发动机和机翼来承担不同的功能,而不是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机翼上,不遗余力地让机翼去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在飞机的翅膀相当于帆而不是桨这种认识出现之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学习制造飞机方面不可谓不勤,但殚精竭虑的努力都归于徒劳,原因就在于人类被一个“不言而喻”的假设套牢了。 神话和童话故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王子或公主被某个邪恶的巫师施了魔咒,承受着痛苦的煎熬,直到某个人来为他或她解除魔咒。事实上,个人、组织、甚至某个行业,都有可能遭遇“魔咒”。不过,就像我们上面看到的,这种魔咒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人的内

第21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21讲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本讲重点】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 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彼得·圣吉的书是讲五项修炼的,而书名却叫《第五项修炼》,为什么?——这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人往往都会提的问题。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对于五项修炼的定位如下图所示。 图21-1 五项修炼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和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是一个人成为学习型的人,一个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和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它们形成向上的张力。如果一个企业当中每个员工、每个团队都能不断自我超越,就有向上的力量。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大家都奔着这个共同愿景努力,就可以向上发展。 彼得·圣吉认为第五项修炼最为重要。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事业成败都与能否系统思考有关。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核心,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如果不进行系统思考就不能打好基础。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如果不放在一个系统中来进行系统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向上的张力。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 考。系统思考不仅是哲学家的事,也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修炼的核心问题。

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天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他多次用12个方程组成的一个方程组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空气流蝴蝶状的计算机模型(见图21-2)。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可以预见,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来飓风。” 图21-2 空气流蝴蝶状计算机模型 最终亡国的故事。 国家为什么被灭亡了?追究根本是因为一个钉子掉了。看来好像是个笑话,但你不能不承认其中的一些道理。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性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过系统会被放大,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会带来重大影响,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实验。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的几个教授把一只青蛙扔进沸腾的油锅里,青蛙非常敏捷地一下跳出来,没有被煮死。随后,教授们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装了温水的大铁锅里,下面点着小火。这只青蛙感觉暖洋洋的,很舒服。温度在逐渐升高,它毫无感觉,仍然悠然自得。直到温度已经升得很高了,青蛙才开始感到有点烫,但是它体内能量已经耗尽,肌肉已经僵硬,所以它跳不出来,被煮死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地察觉,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当感觉危机临头了,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企业就是这么被煮死的,有的企业在临阵处死以前,自我感觉还那么好。 下面有两个关于宝钢的案例。 【案例1】 宝钢有一个长达1.6公里的原料码头,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应用计算机控制通过两条输送带给高炉进料。突然一天有个巴拿马的轮船由于一时疏忽把码头撞断了。高炉不能进料,后面的工序就断了。宝钢一天的产值有一个亿,因此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经过调查发现

第16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

第16讲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一) 【本讲重点】 为什么强调自我 自我超越“三要” 通过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组织 人们容易产生误会,以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只能经过五项修炼。其实不然,“学习型组织”可以参照多种模型、成功企业的经验、管理理念等来创建。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提出的,他的理论中有一些地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有相似之处。从这一点理解,他的理论可能较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者学习和运用。 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它包括: 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心智模式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 自我超越和超越自我 为什么强调自我 自我超越指的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强调的是自我的进步、发展。 它有两个前提: 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 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 图16-1 愿景与当前状况的差距 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愿景是发乎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三要” ●开展思想教育 ●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向极限挑战 开展思想教育 有些人以为当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思想教育已是过去时,是属于革命时代的产物。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思想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注重思想教育。 【案例】 日本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其“星火”二字即是取意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告诫员工“只要我们有志气,就一定能够成功。”公司还曾多次组织员工追寻当年红军长征之路。 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就是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在员工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员工敢于向自己心中的“愿景”不断前进。 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传统上,员工与企业结成的是契约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工作是为了赚取收入,而赚取收入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工作是员工实现自己愿望的一种工具。 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摆脱“工具性”的工作观,把工作视为美好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正如在松下公司,“工作本身好像被看做某种神圣的事情。” 向极限挑战 关于成功,有些人是这样抱怨的:“我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领导,他们不重视我。”或“我最大的障碍是环境,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我怎样努力都没有用。” 对于这些人,现代成功学有句名言: “妨碍你成功的最大障碍,既不是你的对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自己。” 人们往往在心中给自己设置障碍,这是自我超越的人所要极力避免的。 【自检】 你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请描述一下,并与你的当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你需要提高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介绍五项修炼的第一项,自我超越。五项修炼的目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之修炼就是提倡个人要不断学习,通过个人的学习,达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自我超越的修炼要诀主要有三个方面:开展思想教育;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向极限挑战。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型组织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浅谈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云铜集团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这个并不陌生的词语,经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彼得.圣吉在其巨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学习型组织,是总结来源于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法,一经提出,不仅得到众多企业的深入应用和研究,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热捧和专研,立刻将这种管理方法上升为一种管理理念。这一理念传到中国之后,不仅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使用和钻研,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也纷纷学习并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工会等等。 学习型组织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更不是一个学术热潮,而是要一个企业长期孜孜不倦学习、积累和专研的管理模式。世界著名的企业微软、IBM、GE、壳牌以及中国著名的企业联想、海尔和华为都已经在专研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已经取得深远的成果。 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于全球企业,特别是中国非经济发达区域的企业,有更加迫切的需要,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997年7月,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和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联合在上海召开的“97世界管理大会”上,专家们将“学习型组织”定为未来企业的成功组织模式,将“创新”定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作为资源依赖型企业,我们与全世界的企业共同争取资源,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获取资源的成本必将逐步增加。资源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资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将成为致命武器。这种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实力的强弱,一个企业长期的强大,只能来源于企业自身强大的、持续的获利能力。这种持续的获利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生产销售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获得,如果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即便取得了资源,也只能是成为资源的简单加工者。而持续不断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只能通过持续的创新能力取得。 创新可以拯救一个企业的命运,但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一次两次的创新无

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与第五项修炼 面对企业内部外部的新形势,主张企业的全体职工都要进行五项修炼。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企业组织就像一个完整的人,其内部结构、总体思维方式和自身的素质都将影响到企业对外在变化的反应,企业组织对外在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各项技能的提高一样,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同时企业组织又是一个有机体,必须强调总体的能力--企业自己的智慧和判断,自我学习和适应。 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这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是: 锻炼系统思考能力。彼得·圣吉认为,系统思考是一种"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因此,强调要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并把它融入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考虑问题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他举例说:企业"成长最快的时候,也正是为应付困境未雨绸缪的最佳时机; 最有效的政策,可能正是消耗资源最快的政策。要把这样的系统原则融入行为之中,必须能从广角镜观察世界。 系统思考的道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系统思考不仅仅应该是一种理论的学习,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应用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修炼。系统思考修炼的精义在于心灵的转换,即: ●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 ●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个别事件。 追求自我超越。就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热望。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自我超越"修炼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个人愿景。而建立个人愿景则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愿景推动,也就是"创造力张力"。 改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的各种图像、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项修炼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见挡在眼前的玻璃,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新心智模式。" 开放和实质贡献是改善心智模式的关键。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应做到的是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建立共同远景目标。进行这一项修炼的目的是建立生命共同体。它包括远景(企业将来要实现的蓝图)、价值观(实现蓝图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和使命(组织存在的理由)、目标(在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等内容。 共同愿景要求全体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或投入,奉献的人将做一切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情,愿景的驱动使他们展开行动,而服从或投入确使效果大打折扣。要使员工能奉献于共同愿景,必须使愿景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必须和每个人信守的价值观相一致;否则,不可能激发这种热情。开展团队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激发群体的智慧。彼得·圣吉认为,形成"整体配和"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也就是说,开展团队学习后,由于团队成员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因此能凭借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发挥出综合效率。有些学者认为,在这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开展团队学习和锻炼系统思考能力是为了提高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作者:(美)彼得-圣吉 译者:郭进隆 推荐版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导读领航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值得有心改变自己并进而改善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 书中指出,人类出现群体危机最根本的症结在于:人们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由其所产生的行动,最终造成了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为此,作者提出了整体互动思考方式及五项修炼方法,为人类的未来指出了一条新路。其中第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始终专注于探究复杂问题更整体而持久的根本解决之道。 这是一本探讨个人及组织生命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能成为一个全神

贯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兼顾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学习者”,组织也因此脱胎换骨成为“学习组织”。 书中的五项修炼方法容纳了企业和组织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基本的几项内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一套没有固定指导模式的管理模式,任何企业都可以借鉴应用五项修炼的方法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和管理模式。如果中国有20%的企业接触这种方法并有2%的企业借鉴应用这套方法,中国经济将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它不只是一本管理新论,更是古老智慧和最新管理科学的融合。它让我们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点,重新建立自省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变局中泰然处之。 书中所探讨的问题不限于企业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全球的问题,都具有类似的组织学习障碍。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等基本修炼,对教师、公共行政人员、学生及为人父母者都有用。本书是为所有的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对共同学习的艺术与实务感兴趣的人而写的。 2.作者背景及该书影响 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航空及太空工程

学习型组织机构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产生 等级权力控制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目的。权力控制型企业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前期发挥了有效作用,它对生产、工作的运行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以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杂的方法。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指出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因为缺乏它而使得许多组织无法有效学习。 《第五项修炼》提供了一套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使企业通过学习提升整体运作“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从而避免了企业“夭折”和“短寿”。该书一出版即在西方产生极大反响,彼得·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大师,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一套完整的修练的确立,实际上宣告整个管理学的范式在彼得·圣吉这里发生了转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学者认为,《第五项修炼》以及随后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的问世,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学习型企业。 (一)学习型组织主要内容 1、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自我超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建立愿景;二是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