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及其热加工

金属材料及其热加工
金属材料及其热加工

第1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的性能决定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其内部的组织结构。

1.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1.2金属材料的性能

1.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固态物质按其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聚集状态可分为两大类:晶体与非晶体。

一、晶体概念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有对称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其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有规则的外形;

–均匀性;

–解离性;

–固定的熔点;

–各向异性。

典型晶体:水晶、食盐、金属等。

非晶体:不具备晶体特征的物质。即,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无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典型非晶体:普通玻璃、松香、塑料等。

2、晶胞—晶体的最小单元

?结点:原子中心联线的交点。

?晶格:原子排列的空间格子。

?晶格常数:各边长及其夹角。

?简单立方晶格:a=b=c, α=β=γ=90°

?(简单立方晶格只见于非金属晶体,在金属晶体中看不到)

3、因果关系:

原子构造、原子间结合力性质→晶格形式和晶格常数→不同晶体类型(→不同物质) →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见1.3.2)

三,三种典型晶格的致密度及晶面和晶向分析

1、晶格致密度(三种计算方法)

(1)体积法(体积密度)

(2)面积密度(晶面上)――晶面密度

(3)线密度(晶向上)――晶向密度

2、晶面及晶向指数――表示符号

晶面:晶体中各个方位上的原子面

晶向:各种方向上的原子列

确定晶面指数的方法:(三步)(hkl)、{hkl}

确定晶向指数的方法:(三步)[uvw]、〈uvw〉

3、晶面及晶向的原子密度

密排面、密排方向---影响晶体的力学性能

四、晶体的各向异性

成因: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晶体的这种各向异性的特点是区别于非晶体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1、点缺陷

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

2、线缺陷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

金属的强度与位错密度的关系。

位错概念的提出用于解释晶体的塑性变形。

3、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晶界在空中呈网状;晶界上原子的排列规则性较差。晶粒也不是完全理想的晶体,而是由许多位向相差很小的所谓亚晶粒组成的。

晶粒内的亚晶粒又叫晶块,(或嵌镶块)

亚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只有几秒、几分,最多达1--2度。

亚晶粒之间的边界叫亚晶界。

亚晶界是位错规则排列的结构。

例如,亚晶界可由位错垂直排列成位错墙而构成。

亚晶界是晶粒内的一种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均可提高金属

的强度。晶界越多, 晶粒越细, 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塑性越好。

六、合金的晶体结构

1、合金: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可以是金属、非金属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

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力学性能比纯金属高许多,某些合金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电、磁、耐热、耐蚀等物理、化学性能。

3、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4、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5、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也称中间相。

金属化合物一般熔点高,脆性大。金属化合物是许多合金的重要组成相。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特点不同,金属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正常价化合物,严格遵守化合价规律,如Mg2Si、AlP等。

(2)电子化合物:不遵守化合价规律,如CuZn、Cu3Al等。

(3)间隙化合物:由过渡族金属元素与碳、氮、氢、硼等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之比小于0.59时,形成具有简单晶格的间隙化合物,称为间隙相。间隙相具有金属特性,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非常稳定。如M4X、M2X、MX、MX2等。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之比大于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如Fe3C、Cr12C6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也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但比间隙相稍低些。

七、金属材料的组织

1、显微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看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是由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各种相组成的。

2、组织和决定因素:金属材料的组织取决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工艺过程。

3、组织与性能的关系:金属材料的性能由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所决定。举例说明。

?在有些情况下,金属的组织名称相同,组成相也相同,但晶粒形状、大小不同,则它们的性能也不相同;?在某些合金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组织相同,组成相也相同,且形状、大小无明显差异,只是其成分有所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性能也不相同(如铁碳合金)。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1工艺性能:制造工艺过程中,材料适应加工的性能。

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

§1.2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型条件下,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1、铸造性能

(1)流动性在一定温度和铸型条件下,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2)收缩性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

铸件收缩不仅会影响尺寸大小,还会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内应力、变形和开裂等缺陷。

(3)偏析金属凝固后,铸锭或铸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现象。

2、锻造性能

金属材料对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的适应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锻造性。

锻造性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变形抗力。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锻造性能越好。(铸铁碳钢铝、铜合金)

3、焊接性能

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也就是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在机械工业中,焊接的主要对象是钢材。碳质量分数是焊接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举例说明,碳钢、铜铝合金、灰口铸铁等的焊接性能。)

4、切削加工性能

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切削后的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来表示。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硬度、韧性、导热性和形变强化等。

5、热处理工艺性能

主要指淬透性,即钢接受淬火的能力。这主要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种类和多少有关。含Mn、Cr、Ni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淬透性比碳钢的淬透性好。

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主要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的性能,

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耐磨性等。

1.强度;1)静载时的强度2)变载时的强度3)高温强度

2、疲劳极限

材料在低于其屈服点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长时间工作后也会产生裂纹或突然完全断裂,这个过程称为金属的疲劳。

金属承受的交变应力越大,则断裂时应力循环次数越少,工程上规定,对于某类金属材料,经历规定应力循环周次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金属的疲劳强度或称疲劳极限。

3、塑性

断裂前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①伸长率(δ)在拉伸试验中, 试样拉断后, 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

②断面收缩率(ψ)试样拉断后, 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横断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

4、硬度

材料抵抗另一硬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叫硬度,即受压时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5、冲击韧度(a k)

许多机械零件和工具在工作中, 往往要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 如活塞销、锤杆、冲模和锻模等,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常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来测定。测得试样冲击吸收功,用符号A k 表示。用冲击吸收功除以试样缺口处截面积S0 , 即得到材料的冲击韧度a k。

6、断裂韧性

材料内部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裂纹和类似裂纹的缺陷。

裂纹在应力场作用下失稳而扩展,导致机件破断。材料抵抗失稳扩展断裂的能力称为断裂韧性。

用裂纹扩展的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即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来代表材料的断裂韧性。

7、耐磨性

三、金属材料的理化性能

1、物理性能

(1)密度:轻金属(密度小于5);重金属。二者各有不同的用途。

(2)熔点:难熔金属(W、Mo、V);

易熔金属(Su、Pb)

(3)导电性:金、银、铜、铝;钨、钼、铁、铬。超导材料

(4)导热性:金、银、铜、铝;

(5)热膨胀性:

(6)磁性:铁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抗磁性材料

2、化学性能

(1)耐腐蚀性:常温下,抵抗氧、水蒸气及其它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

(2)抗氧化性:在加热时,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统称为化学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又称为高分子聚合物(简称高聚物), 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有机材料。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50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

高分子化合物由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获得。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作单体

1.3.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一.大分子链的结构

1.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

组成大分子链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

另外,还有N、Cl、F、B、Si、S等元素,

其中,C是形成大分子链的主要元素。

1.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

大分子链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可分为三类:

碳链大分子:;主链全部由碳原子以共价链相连接,即-C-C-C-。

杂链大分子:大分子主链除有C原子外,还有O、N、S、P等原子,它们以共价链相连

元素链大分子:大分子主链不含C原子,而是由Si、O、B、S、P等元素组成,

2.大分子链的形态---呈现不同的几何形状

(1) 线型分子链

各链节以共价链连接成线型长链分子,其直径小于1纳米,而长度可达几百甚至几千纳米,像一根长线,呈卷曲状或线团状。

(2)支化型分子链

在主链的两侧以共价链连接相当数量的长短不一的支链, 其形状有树枝形、梳形、线团形。

(3)体型(网型或交联型)分子链

分子链在线型或支化型分子链之间, 沿横向通过链节以共价链连接起来, 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状大分子。

3.大分子链空间的构型---链结构

乙烯聚合物常见的三种空间构型

全同立构::取代基R有规律地位于碳链平面同一侧

乙烯聚合物常见的三种空间构型

间同立构::取代基R交替地排列在碳链平面两则

二.大分子链的构象及柔性

大分子链的构象----

由单链内旋转所产生的大分子链的空间形象。

正是这种极高频率的单键内旋转随时改变着大分子链的构象,使线型大分子链在空间很容易呈卷曲状或线团状。

大分子链的柔性----聚合物具有弹性的原因

在拉力作用下,呈卷曲状或线团状的线型大分子链可以伸展拉直,外力去除后,又缩回到原来的卷曲状和线团状。

三.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

晶态(分子链在空间规则排列)、

部分晶态(分子链在空间部分规则排列)

非晶态(分子链在空间无规则排列,亦称玻璃态)。

线型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晶态或部分晶态,

体型聚合物为非晶态(或玻璃态)。

获得完全晶态的聚合物很困难,

大多数聚合物都是部分晶态或完全非晶态

(下页右图是氧化物硬度见后)

1.3.2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一.力学性能

1.高聚物的物理、力学状态

(1)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

①玻璃态在Tg 温度以下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的, 变形量小, 而弹性模量较高, 高聚物较刚硬, 处于所谓玻璃态。此时,物体受力的变形符合于虎克定律,应变与应力成直线比,并在瞬时达到平衡。

②高弹态Tg温度之后曲线急剧变化,但很快即稳定而趋于水平。

在这个阶段,变形量很大,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外力去除后变形可以回复,弹性是可逆的。

高聚物表现为柔软而富弹性,具有橡胶的特性,处于所谓高弹态或橡胶态。

③粘流态温度高于Tf后,变形迅速发展,弹性模量再次很快下降,高聚物开始产生粘性流动,处于所谓粘流态,此时变形已变为不可逆。

(2)晶态高聚物和体型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完全晶态的线型高聚物,和低分子晶体材料一样,没有高弹态;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部分晶态的线型高聚物,非晶态区在Tg温度以上和晶态区在熔点Tm温度以下存在一种即韧又硬的皮革态。

此时,非晶态区处于高弹态, 具有柔韧性

晶态和非晶态可以复合成皮革态

2.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特点

(1)强度低---平均为100MPa, 比金属低得多,

由于其重量轻、密度小,许多高聚物的比强度还是很高的, 某些工程塑料的比强度比钢铁和其他金属还高。(2)弹性高、弹性模量低

高聚物的弹性变形量大,可达到100%~1000%,

一般金属材料只有0.1%~1.0%。

高聚物的弹性模量低,约为2MPa~20MPa,

一般金属材料为103MPa~2×105MPa。

(3)粘弹性

大多数高聚物的高弹性大体是"平衡高弹性",即应变与应力同步发生,或应变与应力即时达于平衡。

有一些高聚物,例如橡胶, 特别是在低温和老化状态时, 高弹性表现出强烈的时间依赖性。

应变不仅决定于应力, 而且决定于应力作用的速率。即应变不随作用力即时建立平衡, 而有所滞后。这就是粘弹性.

粘弹性, 它是高聚物的又一重要特性。

粘弹性的主要表现有蠕变、应力松驰和内耗等。

蠕变是在应力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的现象。高聚物在室温下受力的长期作用时,发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变形,

例如,架空的聚氯乙稀电线套管,在电线和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挠曲变形,就属于蠕变。

应力松弛:高聚物受力变形后所产生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例如,连接管道的法兰盘中的密封垫圈,经过长时间工作后发生渗漏现象,

高聚物受周期载荷时,产生伸-缩的循环应变。由于应变对应力的滞后,在重复加载时,就会出现上一次变形还未来得及回复时,或分子链的构象跟不上改变时,又施加了下一次载荷,于是造成分子间的内摩擦,产生所谓内耗。

一次循环所储存的能量等于滞后回线ACBDA所包围的面积。

(4)塑性

高聚物由许多很长的分子组成, 加热时分子链的一部分受热,其它部分不会受热或少受热,因此材料不会立即熔化,而先有一软化过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塑性。

(5)韧性

高聚物的内在韧性较好,即在断裂前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但是由于强度低,高聚物的冲击韧性比金属小得多,仅为其百分之一的数量级。

(6)减摩、耐磨性

塑料的另一优点是磨损率低。

大多数塑料对金属和对塑料的摩擦系数值一般在0.2~0.4范围内。

聚四氟乙烯对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只有0.04,几乎是所有固体中最低的。

二. 物理和化学性能

1.绝缘性

高聚物分子是良好的绝缘体,绝缘性能与陶瓷相当。对热、声也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2.耐热性

热固性塑料的耐热性比热塑性塑料高。

常用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等,长期使用温度一般在100℃以下;

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的为130℃~150℃;

耐高温塑料如有机硅塑料等,可在200℃~300℃使用。

3.耐蚀性

高聚物的化学稳定性很高。它们耐水和无机试剂、耐酸和碱的腐蚀。尤其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不仅耐强酸、强碱等强腐蚀剂,甚至在沸腾的王水中也很稳定。

耐蚀性好是塑料的优点之一。

4.老化

指高聚物在长期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作用,性能随时间不断恶化,逐渐丧失使用价值的过程。

其主要表现:对于橡胶为变脆,龟裂或变软,发粘;对于塑料是退色,失去光泽和开裂。

这些现象是不可逆的,所以老化是高聚物的一个主要缺点。

§1.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4.1陶瓷材料的结构

何为陶瓷材料?

以天然硅酸盐或人工合成无机化合物为原料,用粉末冶金法生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人工合成的陶瓷材料主要是由一些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组成的。

陶瓷材料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按照组织形态陶瓷材料分为三类:

无机玻璃:硅酸盐玻璃,是室温下具有确定形状,但其粒子在空间成不规则排列的非晶结构类陶瓷材料;

微晶玻璃:玻璃陶瓷,是单个晶体分布在非晶态的玻璃基体上的一类陶瓷材料;

晶体陶瓷如具有单相晶体结构的氧化铝特种陶瓷,具有复杂结构的普通陶瓷。

晶体陶瓷是最常用的结构材料和工具材料。

陶瓷材料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按照组织形态陶瓷材料分为三类:

微晶玻璃特点:

1、丰富的色泽和良好的质感

2、色调均匀

3、永不浸湿、抗污染

4、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5、高度的破裂安全性

6、高度环保性能

7、易加工成型

微晶玻璃研制成功,―是20世纪在材料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甚至称其为万能性―将不亚于20世纪的钢铁‖。

陶瓷的典型组织结构:

晶体相(莫来石和石英)

玻璃相

气相

一、晶体相(莫来石和石英)

---陶瓷的主要组成相:

主要有硅酸盐、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等。它们的结构、数量、形态和分布,决定陶瓷的主要性能和应用。(1)硅酸盐

普通陶瓷的主要原料,陶瓷组织中重要的晶体相,结合键为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混合键。

构成硅酸盐的基本单元:

硅氧四面体

硼化物硬度(后)

(2)氧化物

多数陶瓷特别是特种陶瓷的主要组成和晶体相;离子键结合,也有共价键;

最重要的氧化物晶体相:AO、AO2、A2O3、ABO3和AB2O4等(A、B表示阳离子)。(3)非氧化合物

不含氧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硅化物;

---特种陶瓷特别是金属陶瓷的主要组成和晶体相。

金属碳化物:共价键和金属键之间的过渡键,

以共价键为主。如TiC、Fe3C等

氮化物:与碳化物相似

金属性弱些, 有一定的离子键。

如六方晶格BN,六方晶系的Si3N4和AlN。

硼化物和硅化物:

较强的共价健,

连成链、网和骨架,构成独立结构单元。陶瓷的典型组织结构:

二、玻璃相(作用)

①粘连晶体相,填充晶体相间空隙,提高材料致密度;

②降低烧成温度,加快烧结;

③阻止晶体转变,抑制其长大;

④获得透光性等玻璃特性;

⑤不能成为陶瓷的主导相:对陶瓷的强度、介电性能、耐热耐火性等不利。

陶瓷的典型组织结构:

二、玻璃相(产生过程:)

熔融液相冷却时在玻璃转变温度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熔体硬化,转变为玻璃。

二、玻璃相(结构特点:)

硅氧四面体组成不规则的空间网, 形成玻璃的骨架。

玻璃相成分: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

三、气相:

气相是陶瓷内部残留的孔洞;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

陶瓷根据气孔率分致密陶瓷、无开孔陶瓷和多孔陶瓷。

气孔对陶瓷的性能不利(多孔陶瓷除外)

气孔率:

普通陶瓷5%~10%

特种陶瓷5%以下

金属陶瓷低于0.5%。

1.4.2陶瓷材料的性能

一.陶瓷的力学性能

(1)刚度

陶瓷刚度(由弹性模量衡量)各类材料中最高(金刚石除外),

(2)硬度

陶瓷硬度是各类材料中最高的(金刚石除外)。

陶瓷硬度为1000HV~5000HV,

淬火钢为500HV~800HV,

高聚物最硬不超过20HV。

陶瓷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但在高温下仍有较高的数值。

(3)强度

晶界使陶瓷实际强度比理论值低得多(1/1000~1/100)。因为:

*晶界上有晶粒间的局部分离或空隙;

*晶界上原子间键被拉长, 键强度被削弱;

*相同电荷离子的靠近产生斥力, 会造成裂缝。

*致密度、杂质和各种缺陷影响陶瓷的实际强度。

刚玉(Al2O3)陶瓷块抗拉强度280 ,

刚玉陶瓷纤维(缺陷少),抗拉强度为2100 ,

提高1~2个数量级。

陶瓷强度对应力状态特别敏感,抗拉强度很低,抗弯强度较高,抗压强度很高。

(4)塑性

陶瓷在室温下几乎没有塑性。

陶瓷晶体滑移系很少,位错运动所需切应力很大;共价键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键的同号离子接近时斥力很大;

在高温慢速加载,特别是组织中存在玻璃相时,陶瓷也表现出一定的塑性。

(5)韧性

非常典型的脆性材料:冲击韧性10kJ/m2以下, 断裂韧性值很低。

对表面状态特别敏感:由于表面划伤、化学侵蚀、冷热胀缩不均等,很易产生细微裂纹;受载时,裂纹尖端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由于不能由塑性变形使高的应力松弛,所以裂纹很快扩展,表现出很高的脆性。

改善陶瓷韧性的方法:

预防陶瓷中特别是表面上产生缺陷;

在陶瓷表面形成压应力(如加预压应力可做成―不碎‖陶瓷);

消除陶瓷表面的微裂纹。

二.陶瓷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1)热膨胀性能

陶瓷的线膨胀系数很低,比高聚物低,比金属更低。

(2)导热性

由于陶瓷无自由电子传热,导热性很低,较好绝热材料。

(3)热稳定性—不同温度范围内波动时的寿命

热稳定性很低(比金属低得多):导热性低。

(4)化学稳定性

结构非常稳定,很好的耐火材料和坩埚材料。金属原子被屏蔽在紧密排列的间隙中,很难再同介质中的氧发生作用;

对酸、碱、盐等腐蚀性很强的介质均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与许多金属的熔体也不发生作用。

(5)导电性

变化范围很广:

*由于缺乏电子导电机制, 多数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

*不少陶瓷既是离子导体, 又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许多氧化物(ZnO、NiO、Fe3O4)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

具有不可燃烧性、

高耐热性、

高化学稳定性、

不老化性、

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但脆性很高,温度急变抗力很低,抗拉、抗弯性能差。

碳化物硬度总体硬度比较Fe2b结构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应用(一)---基本常识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着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技术

绪论 材料的发展: 公元前1200年左右,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开始使用的是铸铁,以后制钢工业迅速发展,称为18世纪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的粮食”的新材料研制更是异常活跃,出现了称之为“高分子时代”、“半导体时代”、“先进陶瓷时代”和“复合材料时代”等种种提法。在当今新技术革命波及整个国际社会的浪潮冲击下,人类进入了一个“材料革命”的新时代。 1.金属材料 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通常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的密度和高的光泽。包括纯金属和以金属元素为主的合金。在工程领域有把金属及其合金分为两类:(1)黑色金属,即铁和铁基合金(钢铁及合金钢);(2)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常见有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 金属材料一般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是工程领域应用最广的材料。金属材料是当今工程领域应用最广的材料材料的发展 2.高分子材料 又称聚合物,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木材、棉、麻等)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等)。其主要组分高分子化合物是有许多结构相同的结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较强的耐腐蚀性、绝缘性和低密度等优良性能。高分子材料发明虽晚,但异军突起,因其物美价廉,在工程材料中应用越来越广。 3.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其性能是它的组成材料所不具备的。复合材料可以有非同寻常的刚度、强度、高温性能和耐蚀性。按基本材料分类,它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复合材料具有极其优异性能,质轻,强度高,韧性好,可制作运动器材,而在航空航天领域更是无可替代。 第一章金属的主要性能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 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 性能及其测试原理; 2.强调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生产实际意义; 3.了解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第一节强度和塑性 一、拉伸实验与拉伸曲线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绪论 引入: 材料金属材料 机械行业本课程得重要性 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得基本知识(晶格结构及变性) 金属得性能(力学及工艺性能) 金属学基础知识(铁碳相图、组织) 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学习方法:三个主线 重要概念 ①掌握 基本理论 ②成分 组织性能用途热处理 ③理论联系实际 引入:内部结构决定金属性能 内部结构? 第一章:金属得结构与结晶 §1-1金属得晶体结构 ★学习目得:了解金属得晶体结构 ★重点:有关金属结构得基本概念:晶面、晶向、晶体、晶格、单晶

体、晶体,金属晶格得三种常见类型. ★难点:金属得晶体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得影响.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得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内得原子之所以在空间就是规则排列,主要就是由于各原子之间得相互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平衡得结晶。) 规则几何形状 性能特点: 熔点一定 各向异性 2、非晶体:非晶体得原子则就是无规则、无次序得堆积在一起得(如普通玻璃、松香、树脂等)。 二、金属晶格得类型 1、晶格与晶胞 晶格:把点阵中得结点假象用一序列平行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子称为晶格. 晶胞:构成晶格得最基本单元 2、晶面与晶向 晶面:点阵中得结点所构成得平面。 晶向:点阵中得结点所组成得直线 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列得规律性,可以用晶胞来描述其排列特征。(阵点(结点):把原子(离子或分子)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得几何点,称为阵点或结点。点阵:阵点(或结点)在空间得排列方式称

晶体。) 晶胞晶面晶向 3、金属晶格得类型就是指金属中原子排列得规律。 7个晶系 14种类型 最常见: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1)、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得晶胞就是由八个原子构成得立方体,并且在立方体得体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铬Cr、钒V、钨W、钼Mo、及α—铁α-Fe 所含原子数 1/8×8+1=2(个) (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得晶胞也就是由八个原子构成得立方体,但在立方体得每个面上还各有一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Al、Cu、Ni、Pb(γ-Fe)等 所含原子数1/8×8+6×1/2=4(个) (3)、密排六方晶格:由12个原子构成得简单六方晶体,且在上下两个六方面心还各有一个原子,而且简单六方体中心还有3个原子。 属于这种晶格得金属有铍(Be)、Mg、Zn、镉(Cd)等。 所含原子数 1/6×6×2+1/2×2+3=6(个) 三、单晶体与多晶体 金属就是由很多大小、外形与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得小晶体组成得,

(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及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判断题 1、非晶体具有各同性的特点。( √) 2、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3、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4、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 5、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7、组成元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各金属晶体,就是同素异构体。( √) 8、同素异构转变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 10、非晶体具有各异性的特点。( ×) 11、晶体的原子是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 12、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14、金属是指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 15、金银铜铁锌铝等都属于金属而不是合金。( √)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 17、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 √) 18、金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19、银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0、铜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1、单晶体是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 22、晶粒间交接的地方称为晶界。( √) 23、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性能越好。( √) 24、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 √) 25、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26、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27、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 28、晶体缺陷有点、线、面缺陷。( √) 29、面缺陷分为晶界和亚晶界两种。( √) 30、纯铁是有许多不规则的晶粒组成。( √) 3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含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班级数控班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金属的、金属学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3.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金属的及的相关知识。 4.金属的性能主要介绍金属的和。 5.金属学基础知识讲述了铁碳合金的和。 6.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的和。 7.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 8.固态物质根据其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和。 9.常见的三种金属晶格类型有、、密排六方晶格。 10.常见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 11.常见的点缺陷有间隙原子、、。 12.常见的面缺陷有金属晶体中的、。 13.晶粒的大小与和有关。 14.机械零件在使用中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变形、及。 15.因摩擦而使零件尺寸、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 二、判断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金属性能的差异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2.玻璃是晶体。() 3.石英是晶体。() 4.食盐是非晶体。()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异性。()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7.一般取晶胞来研究金属的晶体结构。() 8.晶体缺陷在金属的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9.金属结晶时,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 10.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就越小。() 三、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石英 B.食盐 C.玻璃 D.水晶 2.机械零件常见的损坏形式有() A.变形 B.断裂 C.磨损 D.以上答案都对 3.常见的载荷形式有() A.静载荷 B.冲击载荷 C.交变载荷 D.以上答案都对 4.拉伸试样的形状有() A.圆形 B.矩形 C.六方 D.以上答案都对 5.通常以()代表材料的强度指标。 A.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 C.抗扭强度 D.抗弯强度 6.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考试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考试题 部门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工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弹性极限 B、抗拉强度 C、屈服点 2、用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性能指标。 A、强度 B、韧性 C、硬度 3、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先浸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然后迅速浸入另一种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使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淬火方法称()。 A、分级淬火 B、等温淬火 C、水冷淬火 D、双介质淬火 4、制造小弹簧宜选用(),制造冷压件宜选用()钢。 A、08F B、45 C、65Mn D、T12A 5、滚动轴承钢GCrl5中的平均含铬量为()。 A、% B、% C、15% D、% 6、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使用。 A、淬火加高温回火 B、淬火加中温回火 C、淬火加低温回火 D、高温回火 7、工业纯铝的特点的是()。 A、密度小 B、导电性好 C、强度高 D、抗腐蚀能力高 二、判断题 1、材料的屈服点越低,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2、对钢进行热处理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3、退火与正火的目的大致相同,它们主要的区别是保温时间长短。() 4、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

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所使用的电流频率越高,则工件表面的淬硬层深度 越深。() 6、渗碳的零件可以是低碳钢也可以是高碳钢。() 7、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不发生变化。() 8、合金钢只有经过热处理,才能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 9、工业纯铝具有较高的强度,常用作工程结构材料。() 三、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和等;工艺性能包括、、、和 ` 等。 2、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和等。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作用下,抵抗和的能力。 4、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和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5、生产中常用的冷却介质有、和等。 6、生产中在钢淬火后进行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后的组织 为。 7、Q235—A 表示为235MPa,质量为级的钢。 8、T10A表示含碳量为的钢。 9、常用来制造高速切削的车刀、刨刀的高速工具钢有和。 10、不锈钢是指在介质或大气中具有抗腐蚀性能的钢,其成分特点是 含量较高,含量较低。 11、表面要求具有高的,而心部需要足够的的零件应进行表面热处理。 12、滚动轴承钢的热处理首先采用,以降低锻造后钢的硬度, 便于切削加工,然后采用,以提高轴承的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模块一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项目二钢的热处理任务一:钢的普通热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2、研究冷却条件对碳钢性能的影响。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钢的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1)淬火温度的选择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图确定(如图4所示)。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

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2)保温时间的确定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表1碳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时间的确定加热圆柱形工件形状方形板形温度(℃)分钟/每毫米直径70080090010001.51.00.80.4保温时间分钟/每毫米厚度2.21.51.20.6分钟/每毫米厚度321.60.8(3)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为此,可根据c曲线图(如图2所示),使淬火工作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650~550℃)进行快冷(即与c曲线的“鼻尖”相切),而在较低温度(300~100℃)时冷却速度则尽可能小些。为了保证淬火效果,应选用合适的冷却方法(如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不同的冷却介质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有所差别。各种冷却介质的特性见表2.表2几种常用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在下列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秒)冷却介质650~550℃18℃的水50℃的水10%nacl 水溶液(18℃)10%naoh水溶液(18℃)10%naoh水溶液(18℃)蒸馏水(50℃)硝酸盐(200℃)菜籽油(50℃)矿务机油(50℃)6001001100120XX0025035020XX50300~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试题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试题 (一部分)填空题; 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哪三种;1、体心立方晶格 2、面心立方晶格 3、密排立方晶格金属有铬、钨、钼、钒、及&铁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金属有铜、铝、银、金、镍、y铁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金属有铍、镁、锌、钛等属于(密排立方晶格) 金属的晶体缺陷:按照缺陷的几何特征,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1.空位和间隙原子(点缺陷) 2.位错(线缺陷) 3.晶界和亚晶界(面缺陷) 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一般来说,在常温下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工业中常用以下方法细化晶粒: 1.增加过 2.变质处理 3.附加振动 4.降低浇注速度 二元合金的结晶过程 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共析相图等。

铁碳合金在固态下的基本相分为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两类。属于固溶体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和奥氏体,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渗碳体。 1.铁素体 (F) 碳溶入&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2.奥氏体(A) 碳溶入y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3.渗碳体(Fe3C) 铁与碳组成的金属化合物称为.渗碳体, 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 根据相图中S点碳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共析钢(含碳量小于%)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铁素体。 2亚共析钢(含碳量等于%到%)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 3过共析钢(含碳量等于%到%)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体。

第三节碳素钢 按用途分类:(1)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件(如桥梁、船舶、建筑构件等)和机器零件(齿轮、轴、、螺钉、螺栓、连杆等)。这类钢属于低碳钢和中碳钢 (2)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刃具、量具、模具等。这一类钢一般属于高碳钢。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一般加热时的临界点用Ac1、Ac3、Accm来表示;冷却时的临界点用Ar1、Ar3、Arcm来表示。 共析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三个不同的温度转变,可发生三种不同的转变:珠光体型转变、贝氏体型转变、马氏体型转变。 珠光体型转变有区别起见,又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三种。 第十章铸造 合金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合金在铸造生产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出来,通常用合金的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倾向等来衡量。 流动性最好的是HT200、其次是黄铜。流动性最差的是铸钢。 第十一章锻压 第二节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的方式有两种:滑移和孪生(孪晶),而滑移是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的方式有两种: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doc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 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5)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的为选学内容。 (3)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4)有条件的可辅以电化教学,是教学直观而生动。 二、教学要求、内容、建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80课时,开课时间为:高 一上期) 绪论总学时1 教学要求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木内容。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 4、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生产授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展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总学时2 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 §1-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结构的概念 三、金属晶格的类型 § 1-2纯金属的结晶 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四、金属晶体缺陷 § 1-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建议 1、晶体结构较抽象,可使用模型配合讲课。 2、讲透同素异构转变与结晶过程之间的异同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 绪论 填空题 1.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 2.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合金 3.成分热处理性能性能 思考题 答:机械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刀、夹、量具以及加工的零件大都是金属材料,所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对我们工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根据材料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刃磨刀具几何参数;选择适当的切削用量;正确选择改善零件工艺性能的方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填空题 1.非晶体晶体晶体 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3.晶体缺陷间隙空位置代刃位错晶界亚晶界 4.无序液态有序固态 5.过冷度 6.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低 7.形核长大 8.强度硬度塑性 9.固一种晶格另一种晶格 10.静冲击交变 11.弹性塑性塑性 12.材料内部与外力相对抗 13.内力不同 14.外部形状内部的结构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择题 1.A 2.C B A 3.B 名词解释 1.答:晶格是假想的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2.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由很多的小晶体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3.答:弹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无法恢复的永久性的变形。 4.答:材料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就称为应力 思考与练习 1.冷却曲线上有一段水平线,是说明在这一时间段中温度是恒定的。结晶实际上是原子由一个高能量级向一个较低的能量级转化的过程,所以在结晶时会放出一定的结晶潜热,结晶潜热使正在结晶的金属处于一种动态的热平衡,所以纯金属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生产中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采用变质处理和采用变质处理等。金属结晶后,一般是晶粒愈细,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也愈好,所以控制材料的晶粒大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1)金属模浇铸的晶粒小于砂型浇铸的晶粒 (2)铸成薄件的晶粒小于铸成厚件的晶粒 (3)浇铸时采用振动的晶粒小于不采用振动的晶粒 4.味精、冰糖、云母、食盐及各类金属均是晶体。 5.(略) 6.反复弯折处逐渐变硬,弯折越来越困难直至断裂。原因是反复弯折使铁丝局部塑性变形量增大,产生了变形强化的现象。 7.有。因为切削加工中切屑分离的过程,实际上是刀具与被切削工件之间发生强烈挤压和摩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已加工表面和切屑都会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切屑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会变得难以排出,已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会使后续加工变得困难。 第二章金属的性能 填空题 1.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2.静塑性变形断裂 3.屈服强度抗拉强度R eL R m 4.屈服强度(R eL)条件屈服强度(R p0.2) 5.31400N 53000N 6.永久性变形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 7.58% 76%

第四章 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本知识(答案)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1、钢的分类:|(1)-碳钢: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合金钢:在钢中特意加入一种或几种其它合金元素组成的钢;-生铁:含碳量高于2%的铁碳合金.,可通过铸造方法制造零件,所以又称铸铁. (2)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钢-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55%;-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55%.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3.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 2、洛氏硬度与布氏硬度值近似关系: HRC≈1/10HB 3、热处理及其常用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定义-利用钢在固态下的组织转变,通过加热和冷却获得不同组织结构,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统称热处理. 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一起缓慢冷却下来,以期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用于消除钢的某些组织缺陷和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等温退火:加热到AC3,以上30~50℃,较快的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等温到奥氏体全部分解为止,然后出炉空冷.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尤其广泛用于合金钢的退火。优点是周期短,组织和硬度均匀。 5、正火-正火和退火加热方法相似,只是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空冷),得到的是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强度、硬度比退火的高,与退火相比,工艺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主要用于低碳钢获得满意的机械性能和切削性能、过共析工具钢消除网状渗碳体、中碳钢代替退火或作为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6、淬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共析钢、过共析钢)或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用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 7、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炉冷、空冷、油冷、水冷等) -目的:1)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消除内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淬火组织趋于稳定,同时也使工件尺寸趋于稳定;2)获得所需的硬度和综合机械性能。 8、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PWHT、ISR):目的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组织、稳定尺寸,避免制造和使用过程产生裂纹; 9、试述T8A的含义:含碳量为8‰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10、怎样区别无螺纹的黑铁管与直径相似的无缝钢管? 答:无缝钢管是用优质碳钢、普通低合金钢、高强耐热钢、不锈钢等制成。不镀锌的瓦斯管习惯上称为黑铁管,从管子内壁有无焊缝和管子直径来判断。 11、何谓钢的热处理? 答: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在规定范围内将钢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这个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速度和方法冷下来的一种生产工艺。 12、试述T7的含义。 答:T7的含义为:含碳量为7‰的碳素工具钢。 13,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由炉中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应用:高碳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选择题) 1.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弹性与刚度、硬度(布氏 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 3.化学性能:耐蚀性、抗氧化性 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体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钨(W),钼(M),铬(Cr),钒(V), α-铁(α-Fe)等 2.面心立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金(Au),银(Ag),铝(Al),铜(Cu),镍 (Ni),γ-铁(γ-Fe)等 3.密排六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镁(Mg),锌(Zn),铍(Be),α- 钛(α-Ti) 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点,可分为 1.点缺陷点缺陷是指在晶体中长,宽,高尺寸都很小的一种缺陷,常见的有 晶格空位和间隙原子 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呈线状分布(在一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别 的方向则很小)原子排列不均衡的晶体缺陷,主要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3.面缺陷面缺陷是指在二维方向上吃醋很大,在第三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呈面状分布的缺陷 位错:位错是指晶格中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画图啊亲,三个学期的铁碳相图啊有木有,都是泪啊有木有!!!书P9 共析钢由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愈粗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1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和密排立方晶格。 2、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指标,其中衡量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机械性能的指标有强度硬度塑性疲劳强度_。衡量金属材料在交变载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指标有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_。 3、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不锈钢、耐磨钢、耐热钢。 5、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吕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6、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沸腾刚、镇静钢、连铸坯和半镇静钢。 7、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透层通常以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层的深度来表示。 8、冷塑性变形的内应力,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宏观(第一类)内应力、晶间(第二类)内应力晶格畸变(第三类)内应力。 9、铸铁中碳以石墨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石墨化,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冷却速度和化学成分。 10、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等

温转变的组织产物可分为三大类,即珠光体型组织、贝氏体型组织和马氏体型组织等。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拉应力称为材料的(B)。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 刚度 2、金属的(D )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 硬度 B 塑性 C 弹性 D 强度 3、根据金属铝的密度,它属于(C)。 A 贵金属 B 重金属 C 轻金属 D 稀有金属 4、位错是一种(A)。 A 线缺陷 B 点缺陷 C 面缺陷 D 不确定 5、晶体中原子一定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称(B)。 A 晶粒 B 晶格 C 晶界 D 晶相 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C)。 A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 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A)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 B 正火 C 调质 D 淬火+高温回火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回火脆性 2、过冷度 3、调质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2、二元合金在发生共晶转变时,其相组成是() A、单一液相 B、单一固相 C、两相共存 D、三相共存

3、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弹性 B、硬度 C、塑性 D、强度 4、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A、上贝氏体 B、全部马氏体 C、下贝氏体 D、一定深度的马氏体 5、()主要用于各种弹簧淬火后的处理。 A、低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调质 6、常温铁素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 B、γ-Fe C、δ-Fe D、β-Fe 7、铸铁的含碳量一般为() A、0.008~4.3% B、0.008~6.69% C、2.11~6.69% D、4.3~6.69% 8、钢淬火后需进行(): A、回火 B、正火 C、退火 D、直接使用 三、多项选择题 1、铁碳合金中的固溶体有()。 A、铁素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D、珠光体 2、在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有()。 A、间隙原子 B、位错 C、晶界 D、相界 3、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机械性能() A、强度比正火低 B、强度比正火高 C、塑性比正火更好 D、韧性比正火更好

4、经冷变形后,金属()。 A. 形成柱状晶 B. 形成纤维组织 C. 强度升高 D. 塑性升高 5、提高液体金属的冷却速度,可使金属结晶()。 A、过冷度增加 B、N/G增加 C、N/G减小 D、晶粒细化 四、判断题(正确填“T”,错误填“F”) 1、单晶体、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20钢比T12钢的含碳量高,因此塑性差。() 3、表面渗碳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和组织。() 4、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5、Fe3C I与Fe3CⅡ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均相同。() 6、可通过冶金、冷变形和热处理等方式来降低材料的弹性模量E。() 7、低温回火脆性是一种不可逆的回火脆性,其主要原因是P等杂质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偏聚。() 8、当金属进行冷塑性变形加工后,强度将会降低。() 五、问答题: 1.轴承合金的组织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 请分析高速钢工具的最终热处理中需回火三次的原因及使用态组织。 3 有两块退火钢样经组织分析发现其中珠光体占80%,但硬度差别较大,请分别计算它们的含碳量。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知识巩固与能力训练题附答案第4章

第四章知识巩固与能力训练题 一、填空题 1.碳素钢中除铁,碳外,还常含有硅、锰,硫、磷等元素,其中硅、锰是有益元素,硫、磷是有害元素。 2.含碳量小于 0.25% 的钢为低碳钢,含碳量为0.25%~0.6%的钢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的钢为高碳钢。 3.合金元素在钢中主要有形成合金铁素体、形成合金碳化物、阻碍奥氏体的晶粒长大、提高淬透性、提高回火稳定性五大作用。 4.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其中,合金结构钢按用途及热处理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低合金高强度钢、低合金耐候钢、低合金专用钢等。 5.合金渗碳钢经渗碳处理后,便具有外硬内韧的性能,用来制造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又能承受冲击作用的零件。 6.高速工具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合金工具钢,常用于制造各种高速切削的刀具和制造工作温度高,载荷较大的成形刀具。 7.根据工作条件不同,合金模具钢又可分为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 8.耐磨钢是指在巨大摩擦和强烈冲击载荷作用下能发生加工硬化的高锰钢。 9.根据灰口铸铁中石墨形态的不同,还可将灰口铸铁分为灰铸铁,其石墨呈片状;可锻铸铁,其石墨呈团絮状;球墨铸铁,其石墨呈球状;蠕墨铸铁,其石墨呈蠕虫状。 10.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高温石墨化退火而获得的。 11.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其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两大类。 12.ZL102是铸造铝合金,其组成元素为铝、硅。 13.H68表示材料为黄铜,68表示的铜平均质量分数为68%。 14.黄铜是铜锌合金,白铜是铜镍合金。 15硬质合金按成分性能特点可分为钨钴类、钨钴钛类和通用硬质合金。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有 B 。 A.T8A B.08F C.Q235AF 2.下列牌号中,最适合制造车床主轴的是 C 。 A.T8 B.Q195 C,45 3. 20CrMnTi的T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A 。 A.细化晶粒 B.提高淬透性 C.强化铁素体 4.合金调质钢的含碳量一般是 B 。 A.小于0.25% B.0.25%~0.5% C.大于0.5% 5.高速钢按合金元素总含量分类属于 C 。 A.低合金钢 B.中合金钢 C.高合金钢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计划

金属热处理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总体目标 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及金属材料等部分。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基础知 识,为学习各门专业工艺学课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①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②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以及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③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般原理。 ④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①会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②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 ③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 ④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教学要求 2.1理论知识要求

2.1.1职业道德 2.1.2会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2.1.3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 2.1.4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 2.1.5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1.6热处理工艺管理知识。 2.1.7热处理各种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知识。 2.1.8热处理辅助设备、控温仪表知识。 2.1.9.热处理质量检验及校正知识。 2.2操作技能要求工装制作基础知识 (1)识图及绘图。 (2)钳工操作一般知识。 电工知识 (1)通用设备常用电器的种类及用途。 (2)电气传动及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3)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 (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5)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容。 教学容: 1、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容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 4、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生产授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展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金属的性能 教学要求: 1、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等概念及各力学性能的衡量指标。 2、了解金属的工艺性能。 教学容: §1—1 金属的力学性能 一、强度 二、塑性 三、硬度

四、冲击韧性 五、疲劳强度 §1-2金属的工艺性能 一、铸造性能 二、锻造性能 三、焊接性能 四、切削加工性能 第二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容: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结构的概念 三、金属晶格的类型 §2—2纯金属的结晶 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四、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 §2—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建议: 1、晶体结构较抽象,可使用模型配合讲课。 2、讲透同素异构转变与结晶过程之间的异同点。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 2、掌握冷塑性变形和热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教学容: §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2 冷性变形对金属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