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二章题库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二章题库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二章题库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6.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1.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2.真理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6.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9.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B.主观性

C.摹写性D.抽象性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2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23.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2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2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2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3.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

A.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7.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5.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论述题

1.试述认识过程反复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3.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当前改革是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5.如何理解“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段话。

五、辨析题

1.有用即是真理。

错误。此命题直接违反了真理客观性的原理,用价值判断代替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表现。

2.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是来自客观存在。正确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错误认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一个人不与客观外界接触就决不会产生任何认识。

3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构成鬼神观念的一切素材也都是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也不是凭空虚构的。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CCA 6-10 CACCD 11-15 DCCDB

16-20 BABBD 21-25 AAACD 26-28 AD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

3 ABC

4 AC

5 BC

6 ABCD

7 ABCD

三、简答题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

3.真理的绝对性是说:

(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4.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具体性;表现性.片面性。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

识的秩序决定的。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完善。(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和证实认识正确与否。

四、论述题

1.(1)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从客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事物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主体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的制约。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只能实现计划经济。这种思想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

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第二,人们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从事实践活动,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从而检验出这一理论

是不是真理。

第三,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略)

(2)根据这个原理,改革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认识规律,勇于探索,不断总结,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总结出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3)根据这个原理,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关系。借口没有先例,缺乏经验或者在马克思原著中找不到现成的依据,就不进行改革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在改革的实践中,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改革中,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改革不会顺利进行,反而会葬送改革的成果。

我们只有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地做到发展.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

5.(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规律的歪曲反映,二者是对立的,有着严格的界限。

(2)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不断打破原有条件的局限向前发展的。

(3)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受原有条件的限制和制约的。所以,对真理任何主观随意的改变,不论是超越还是落后于客观事物的改变,哪怕仅是一小步,都会使真理由与客观存在的符合而变为不符合,也就是变为错误。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三章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6.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8.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3.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石家庄经济学院中级财务管理试卷

石家庄经济学院试卷(G 卷) 2008/2009 学年第2 学期 一、思考题(共18分,2题,每题9分) 1.邯钢公司在1996 年发行3 年期14%信用债券。不久国家 7 7 次下调利率,发行3 年期债券只需8%即可。试问邯钢 公在发行公司债券时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避免利率风险? 2.为什么NPV优于IRR法 二、计算题(共2题,24分,每题12分) 1.试举例说明(画表)燃油的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 2 .某公司权益账户如下: 普通股(每股面值 5 元)400000 资本溢价300000 留存收益1800000 权益总额2500000 该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50 元,试计算: (1)发放10%的股票股利后,按照市价结转,该公司的权益账户有何变化? (2)发放10%的股票股利后,按照面值结转,该公司的权益账户有何变化? 三、概念区别题(共3题,18分,每题6分) 1.股票选择权和绩效股形式 2.外盘和内盘 3.会计核算型、会计与财务管理并存型和财务公司型三 种财务机构 四、计算分析题(共2题,40分,每题20分) 1.ABC 公司计划获得5 年期设备,购买价值1000 万元,如借款1000 万元,利 率10%,5 年等额偿还,估计残值100 万元,5 年后卖掉。如租赁该设备 5 年,每年租金275 万元,年末支付。但租赁期满出租人拥有设备,租赁期间维修费 用出租人支付,若购买由ABC 公司自付,每年维修费50 万元,年初支付,设 备每年折旧率依次为20%、32%、20%、14%、14%,ABC 公司所得税为25%,试决定ABC 公司是购买还是租赁好。 (P/A,10%,5=3.791,P/A,7.5%,5=4.046,P/F,7.5%,1-5 分别为0.9302 、 0.8653、0.805、0.7488、0.6966) 2. 某公司考虑赎回5 年前销售的7500 万元,10%年利率,30年期的债券。该债券在30年里要摊销450 万元的发行成本。公司的投资银行认为可以销售一批新的8%利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旧历史观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不了解超自然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B不了解自然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C不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不了解人的意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神定的一种秩序B绝对理性在时间上的展开 C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D实践 4.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 A人与人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5.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 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8.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 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与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消费关系 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 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 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程度 11.阶级的实质是( ) A不同的社会分工B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 C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某种特权的社会集团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B[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确答案】D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A 3.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正确答案】D 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A 5.价值的客观性在于(BCD)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6.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9.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10.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1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二、单选题 12.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关于河北地质大学 土力学试卷

石家庄经济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综合测试卷A 专业班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颗粒级配曲线越,不均匀系数越,颗粒级配越。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的土粒作为填方。 2.渗透力(即动水压力)是对的压力,渗透力的表达式是, 产生流砂大条件是。 3.饱和粘土的沉降由、、沉降组成,计算这几部分沉降时,其压缩性指标要分别采用、、。 4.压缩系数a=,a1-2表示压力范围p1=,p2=的压缩系数,工程上常用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的高低。当属低压缩性土,当时属中等压缩性土,当时属高压缩性土。5.粘性土抗剪强度库仑定律的总应力的表达式τf=,有效应力的表达式τf=。6.地基为厚粘土层,施工速度快,应选择抗剪强度指标。 7.挡土墙常见的形式有、、、等,采用的材料有、、等。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何谓土的不均匀系数?写出其表达式并加以解释。其工程意义如何? 2、简述地基中竖向应力的分布规律? 3、为什么可以说土的压缩变形实际上是土的孔隙体积大减小? 4、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的优缺点? 5、影响土压力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某构筑物基础如图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出作用有偏心荷载680KN,偏心距1.31m,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为4m*2m,试求基底平均压力p和边缘最大压力P max,并绘制沿偏心方向的基底压力分布图。

2、某地基中一饱和粘土层厚4m,顶底面均为粗砂层,粘土层的平均竖向固结系 数C v=9.64*103cm2/年,压缩系数Es=4.82Mpa,若在地面上作用大面积均布荷载p0=200kpa, 双面排水,已知Tv=0.1952,试求: (1)粘土层的最终沉降量 (2)达到最终沉降量之半所需的时间 (3)若该粘土层下卧不透水层,则最终沉降量之半所需的时间又是多少?3、某一施工现场需要填土,基坑的体积为2000m3,土方来源是从附近土丘开挖, 经勘察,土的比重为2.70,含水量为15%,孔隙比为0.60,要求填土的含水量为17%,干密度为17.6KN/m3,问: ⑴取土场土的重度、干重度和饱和度是多少? ⑵应从取土场开采多少方土? ⑶碾压时应洒多少水?填土的孔隙比是多少? 4、设砂土地基中一点的大小主应力分别为500kpa和180kpa,其内摩擦角ψ=36 度,求: (1)该点最大剪应力是多少?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法向应力又为多少? (2)此点是否已达到极限平衡状态?为什么? (3)如果此点未达到极限平衡,令大主应力不变,而改变小主应力,使该点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时小主应力应为多少? 石家庄经济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综合测试卷A 试题B卷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河北地质大学201.年高等数学试题第10

石家庄经济学院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高等数学上(经济类)》试题 共 5 页 序号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2 1 lim()x x x e x →-= 。 2.若2 (cos ) 1 arctan f x y e x =+,其中f 可导,则 dy dx = 。 3.设1sin , 0()0 a x x f x x x ?≠?=??=?,若导函数()f x '在0x =处连续,则a 的取 值范围是 。 4.若2 3 4 ()2 x t f x dt t -=+?,则()f x 的单增区间为 ,单减区间为 。 5.曲线x y xe -=的拐点是 。 6.微分方程440y y y ''''''++=的通解为y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设函数()y y x =由方程2 1x y t e dt x +-=?确定,则 x dy dx == [ ] (A )1e + (B )1e - (C )1e - (D )2e

2.曲线ln 241 x y x x =+ +-的渐近线的条数为 [ ] (A )1 (B )2 (C )3 (D )0 3.设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y f x =的图形如右图所示,则导函 数 (A )(B ) (C (D 4.微分方程43cos2y y x ''+=的特解形式为 [ ] (A )cos2y A x *=; (B )cos2y Ax x *=; (C )cos2sin 2y Ax x Bx x *=+; (D )sin 2y A x ''= 三.计算(每小题6分,共36分): 1.计算积分5sin cos x x dx x ?。 2.计算积分23/2 arctan (1) x dx x +?。

马原习题2015版第二章习题-(2)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B)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8.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B)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9.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1.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B)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得活动机制瞧,实践就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得中介发生相互作用得过程 B、道德行为与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得主体就是(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得人 C、人 D、人得意识 3、实践得客体就是( D ) A、绝对精神得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得意识得创造物 D、实践与认识活动所指向得对象 4、实践得中介就是( A ) A、各种形式得工具、手段及其运用得程序与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与发展有联系得各种要素得总与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得总与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得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得价值关系就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得物质欲望与要求 B、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得改造与变革得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得有用性与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得发展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科学进步就是实践得目得 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得最好办法就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得关系瞧,这句话对我们得启示就是( C ) A、认识总就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与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得)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得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得品格 D、实践与认识就是合一得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就是( C ) A、感性认识就是可靠得,理性认识就是不可靠得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就是对现象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本质得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与谬误得对立,只就是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意义”就是( B ) A、形而上学得观点 B、唯物辩证法得观点 C、诡辩论得观点 D、相对主义得观点 10、真理与谬误之间得相互关系就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绝对对立得 B、没有相互转化得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就是( B ) A、强调认识对实践得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得检验作用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会计学选修练习(河北地质大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会计得基本职能就是( )? A 、反映与考核 B 、核算与监督 C 、预测与决策 D 、分析与管理 2、 会计利用货币计价,主要从( )方面反映经济活动。 A 、生产经营活动 B 、实物 C 、数量 D 、价值量 3、 会计主体就是( ). A 、企业单位 B 、法律主体 C 、企业法人 D 、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得特定单位 4、 确建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得前提条件就是( )。 A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nD.货币计量 5、 债权人与投资人对企业资产都拥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总称为( )。 A 、负债° ,B 、所有者权益 C 、权益 D 、债权 6、 某企业期初负债总额为80 0 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0 000 0元。现收回外单位前欠货 款2000 0元,则此时企业得资产总额为( )元. 7. 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得就是( )o 8、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会引起()。 A 、负债总额不变 B 、费用增加 C 、资产总额不变D.所有者权益总额不 变 9、 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必须就是企业()。 A 、拥有 B 、控制 C 、拥有或控制。 D 、拥有与控制 10、 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3 00万元,本期取得短期借款5万元,收回应收账款6万元, 用银行存款7万元偿还应付账款?该企业期末资产总额为( )万元。 第一章总论 A 、2 0 0 0 0 0 0 B 、4000 0 C. 18 0 000 D 、16 0 0 00 元 A 、应付利息 预收账款 C 、预付账款 D 、短期借款 B 、298 C 、3 04 D 、311 二.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经济事项有( )? A 、收入得实现 迟、费用得发生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D 、提取盈余公积 E 、投资人追加投资 2、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导致资产减少得就是( )? A 、预付购货款 B 、从银行取得借款 D 、 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E 、 用现金发放工资 3、资产就是( )得经济资源。 A 、企业拥有或控制 B 、具有实物形态 C 、 能以货币计量 D 、 能够在生产经营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E 、 C 、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必须就是投资人投入得 4、 下列经济业务中,不影响资产与权益总额得就是( )o A 、赊购原材料 B 、将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 C 、预付保险费D 、预提银行借款利息 E 、对外进行长期投资 5、 某企业上月预收了甲单位得购货款,本月发出商品时,该企业(

马原题库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 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 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实事求是 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三、辨析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马原思考题附答案(2)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第一章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哲学: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二者有无同一性(认识论上:可知论vs不可知论)。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会计学选修练习(河北地质大学)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和考核 B.核算和监督 C.预测和决策 D.分析和管理 2.会计利用货币计价,主要从()方面反映经济活动。 A.生产经营活动 B.实物 C.数量 D.价值量 3.会计主体是()。 A.企业单位 B.法律主体 C.企业法人 D.对其进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 4.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都拥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总称为()。 A.负债 B.所有者权益 C.权益 D.债权 6.某企业期初负债总额为8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00元。现收回外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则此时企业的资产总额为()元。 A.2000000 B.40000 C.180000 D.160000元 7.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应付利息 B.预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短期借款 8.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会引起()。 A.负债总额不变 B.费用增加 C.资产总额不变 D.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9.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必须是企业()。 A.拥有 B.控制 C.拥有或控制 D.拥有和控制 10.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300万元,本期取得短期借款5万元,收回应收账款6万元,用银行存款7万元偿还应付账款。该企业期末资产总额为()万元。 A.296 B.298 C.304 D.311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事项有()。 A.收入的实现 B.费用的发生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D.提取盈余公积 E.投资人追加投资 2.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导致资产减少的是()。 A.预付购货款 B.从银行取得借款 C.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D.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E.用现金发放工资 3.资产是( )的经济资源。 A.企业拥有或控制 B.具有实物形态 C.能以货币计量 D.能够在生产经营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E.必须是投资人投入的 4.下列经济业务中,不影响资产和权益总额的是( )。 A.赊购原材料 B.将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 C.预付保险费 D.预提银行借款利息 E.对外进行长期投资 5.某企业上月预收了甲单位的购货款,本月发出商品时,该企业( )。 A.资产增加 B.负债减少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绪论和唯物论 1.哲学是……。(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B)A.整体和部分 B.普遍和特殊C.对立和统一 D.互不相关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 5.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B)A.抽象和具体 B.一般和个别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

6.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C)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7.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主体与客体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D.思维和存在 8.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D)A.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9.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精神 B.自在之物 C.上帝的创造物 D.物质 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1.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是……的。(C) A.正确 B.唯心主义 C.不确切 D.唯物主义 12.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13.“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的观点。(D)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运动观。(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