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公园运动..

(完整版)城市公园运动..
(完整版)城市公园运动..

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

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17

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

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1843

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城市公园的另

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早在1643

18.225km2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自从1858

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带形城市:

(linear city)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最理想的方案是沿着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

形成过程

较有系统的带形城市构想,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的。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这样的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把

文明设施带到乡村。1892年,索里亚为了实现他的理想,

交通线路,把两个原有的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弧状的带形城市,离马德里市中心约5公里。1901年铁路建成,1909年改为电车。经过多年经营,到1912年约有居民4000人。虽然索里亚规划建设的带形城市,实质上只是一个城郊的居住区,后来由于土地使用等原因,这座带形城市向横向发展,面貌失真。但是,带形城市理论影响却深远。苏联在20年代建设

是工业区。工业区的另一侧是绿地,然后是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外侧则为农业地带。

带形城市理论可以同其他布局结构形式结合应用,取长补短。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不少城市汲取带形城市的优点,在城市规划中部分地或加以修正地运用。

历史意义

20世纪40年代希尔勃赛玛(Hilberseimer)等人提出的带形工业城市理论也是这个理论的发展。由现代建筑研究会(MARS)的一组建筑师所制的著名的伦敦规划(1943)采取了这种形式。

1948)1961)、巴黎(1965)

1966)的规划中都出现过。从华盛顿与巴黎都证明,在面临私有企业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式布局的中间空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这种规划是很难保持住的。

田园城市

定义: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田园城市的设想

“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

近乡村自然空间。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 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著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

田园城市示意图

田园城市之间关系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田园城市的试验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翁温于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即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聚集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翁温的助手帕克,于1930年在英国建设了第三个田园城市——威顿肖维,位于曼彻斯特的南面,人口10万人。它具有莱奇华斯和韦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特征即围绕着城市的绿化带、工业和居住区有机组合并精心设计了独户住宅。帕克在威顿肖维实行了他从美国获得的把城市明确划分成相互结合的邻里单位的思想。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田园城市的影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

田园城市的历史

建立了两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列曲沃斯花园城市和威尔温花园城市。两个城市虽然没有完全体现埃比尼泽·霍华德爵士的设计思想,但是直到今天两个城市都仍然是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社区。埃比尼泽·霍华德爵士的继任者弗列德瑞克·欧斯朋爵士将这种设计延伸到

区域规划领域。

的序幕。花园城市思想被英国规划师派崔克·

设,当代很多城市规划思想都来源于花园城市思想。今天,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花园城市,但是他们仅仅作为居民区来设计,这于埃比尼泽·霍华德爵士平衡住宅,工业和农业的思想是不同的。

卫星城镇

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分类

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卫星城市按主

3

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通常,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

围,与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但实际上两者间常因发生膨胀而连成一体(称为“集合城市”)。

起源

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E·霍华德提出的,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

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这

是卫星城

卫星城地图规划

镇的思想萌芽。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用,有时还被用于称呼大城市边缘那些规划良好的工业郊区。20世纪30年代前后,伦敦郡议会又用过“准卫星城”一词,指的是伦敦郊区仅具有“卧城”性质(即只作为生活居住之用)的居住区。在P·艾伯克龙比1944年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中,为疏散人口,计划在伦敦外围建设8个城镇,最初也称为卫星城镇,以后通称为“新城”。

发展阶段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建设

自192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市以来,得到各国响应。英国政府于1946年制订“新城市法”,把在特大城市外围建设新城的设想,作为政府计划予以实施。日本在1956年公布“首都圈建设法”,强调在东京100公里范围大规模发展卫星城。苏联于50年代中期提出要大力发展卫星城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是英国﹑瑞典﹑苏联﹑芬兰,后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规划建设了许多卫星城镇。近30年来发达国家在大城市外围建设的卫星城镇,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魏林比﹐巴黎外围的赛尔基-蓬杜瓦兹等5个新城﹐华盛顿的卫星城雷斯登,东京的卫星城多摩等。苏联在30年代提出在莫斯科外围建设小城镇,以控制城市人口。1971年的莫斯科规划中,计划在外围布置11个卫星城镇﹐其中泽列诺格勒等已经建成。中国在40年代末,在上海城市规划中已提出在市区周围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50年代末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考虑了卫星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上海城市规划中建设的第一批卫星城镇有闵行﹑吴泾﹑松江﹑嘉定﹑安亭和吴淞。70年代上海市由于建设石油化工总厂而发展起来的金山卫

卫星城,住宅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设效果较好。

作用和趋向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一般认为,卫星城镇对于自由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而疏散大城市人口的效果相对较弱。世界各国实践证明,建设城市职能比较单一的卫星城镇较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各国在卫星城镇规划建设方面的趋向是: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就地达到平衡;采用先进的交

通系统与母城取得便捷联系。

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这对发展生产协作,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

入住状况

2010年07月3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称北京数个卫星城入住率低,房主

2004“两轴—两带—多中心”

的口号之下,这些地方

大量空置房。其中一个单元一共18层,1-17层每层4户,18层3户,进楼后记者发现,这里的确有很多房子都处于空置状态,住户电表显示的电量为零,而且门上连猫眼都没有安装,

通过门上的洞就可以看见室内的情况。

发展不配套,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前期楼市投机炒作其实存在不少泡沫,高涨的楼价并没有反映出真实的住房需求。不过目前来看,燕郊的入住率的确提高许多,将会发展成一个中等城市,规划人口60-80万,目前常住人口已能达到35万。

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论理。

“有机疏散”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历史

沙里宁在他1934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

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腾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基本原则

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

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 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

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他的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是:希望保持他自己所熟悉的,19世纪90年代左右在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移民们的庄园生活。在他所描述的“广亩城市”里,每个独户家庭的四周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用汽车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这种主张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同勒·柯布西耶主张集中布局的“现代城市”设

想是对立的。50~6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出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犬齿劳动态度册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4050平方米)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思想的体现。

绿色城市

走进绿色,拥抱森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绿色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城市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环境质量。欧盟环境经济项目顾问刘阿英博士强调,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时,绿色城市的建设需要市民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活环境。拥有绿色城市,就是拥有健康生活。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森林是人们理想的家园。发展城市森林提升到城市品牌战略层面来考量,以世界眼光和科学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的绿色未来。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城市,让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就要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就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自然生态良好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世界十大著名绿色城市

1.阿姆斯特丹。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财政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厅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厅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

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厅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特点:太阳能发电,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在这里建H电站否决,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厅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厅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7.雷克雅未克。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8.波特兰。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波特兰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9.新加坡。特点:“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10.多伦多。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城市公园的设计.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国外城市公园

●国外城市公园 ●美国城市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被人们誉为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1872年,当他忙于在市中心建造曼哈顿公园时,他预言,这座公园将成为纽约城的“城市绿肺”。而今天,人们已经看到:城市公园不仅是人们游憩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它还有如清除各种污染物的有机海绵,同时又是吸收城市过量的二氧化碳和防止全球变暖的仓库。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城市绿肺”的说法不仅仅是一种比喻,它更能非常准确地表达城市公园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 纽约城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是城市范围内一道重要的自然景观。这里原是一片偏僻的垃圾场,1857年,一位农场主和一位建筑师将它改造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避风港。有文字如此描述:“这片田园般的游憩地外围紧邻纽约城的喧嚣,它用草坪、游戏场和树木葱茏的小溪缓释着每位参观者的心灵。”事实上,中央公园也是纽约城一项重要的活力元。 中央公园位于纽约城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区。公园跨51×3个街区,面积约340公顷。园内的活动项目很多,从平时的垒球比赛、到公园节庆活动举办的莎士比亚音乐会,应有尽有。总体而言,在这个极度城市化的环境中,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赏心悦目的、乡村风貌的逃遁地。园内有蜿蜒的林间小径、跳跃的喷泉、各式的雕塑、热闹的酒会,甚至还有一个动物园,动物园中的动物包括极地动物、温带和热带动物。步入中央公园,你可以看到纽约市民们在园中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散步、溜直排轮、下棋等,在草坪上,你还可看到草莓地和酒馆等标志设施。 在中央公园中,简洁的草坪也许就是其最具价值的景观特征。人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草坪和这样的公园,这个城市会是何景象。与僵硬的混凝土或沥青地面相比,草坪是公园社区内更富活力的要素。它突显了公园的自然面貌,为身处闹市中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

新版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模板

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一、市区适用区域划分 ( 一) 0类标准区 陕西宾馆。 ( 二) 一类标准区 1.纺织城福利区 范围: 枣园刘村西界以西, 纺南路以北, 纺织城西街南段, 纺织城正街以东, 纺北路以南。 2.四医大唐都医院小区 范围: 纺渭路以西, 纺北路以北, 新医路以东, 西临高速公路以南。 3.北牛寺小区 范围: 灞桥以西, 陇海铁路以北, 酒十路以东, 北二环路以南。 4.阎家滩小区 范围: 电厂西坊、梁家街以西, 浐河东路以北, 浐河以东, 西临高速公路以南。 5.半坡度假村小区 范围: 半坡路以西, 咸宁东路、纺南路以北, 东郊工业区铁路专线以东, 长乐东路、浐河东路以南。 6.韩森寨小区 范围: 万寿路以西, 建工路以北, 兴庆路以东, 长乐路以南。 7.交大小区 范围: 金花南路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兴庆西路、安西街、太乙路南段以东, 环城南路东段、咸宁路以南。 8.建大小区 范围: 太乙路以西, 南二环以北, 文艺南路以东, 友谊东路以南。 9.西影小区 范围: 陕西第二汽车制造厂西墙以西, 西影路以北, 雁塔路南段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0.大雁塔、曲江风景区 范围: 曲江大道以西, 南三环路以北, 翠华路以东, 小寨东路、西影路以南( 不包括大雁塔周边区) 。 11.西安医科大学小区 范围: 雁塔路南段、翠华路南段以西, 南三环路以北, 含光路南段、东仪路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2.电子城生活小区 范围: 含光路南段、东仪路以西, 南绕城高速以北, 电子正街、电子西街、山门路北段以东, 电子一路、电子四路、丈八东路以南。 13.小雁塔小区 范围: 长安路北段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含光路以东, 环南路西段以南。 14.边家村小区 范围: 含光路以西, 南二环路以北, 劳动南路以东, 环城南路、丰庆路以南。 15.西电公司家属区 范围: 劳动路北段以西, 沣镐路以北, 西二环路以东, 大庆路以南。 16.徐家庄小区 范围: 太白南路以西, 光华路以北, 高新路以东, 南二环路以南。 17.土门小区 范围: 西二环路以西, 昆明路以北, 汉城南路、团结南路以东, 沣镐路、团结中路以南。 18.新西北福利区 范围: 轻工业机械厂、陕棉十厂等家属区东界以西, 阿房一路以北, 氵皂河以东, 三桥路以南。 19, 阿房小区 范围: 西郊铁路专用线以西, 昆明路西延线以北, 西户路以东, 三桥路以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专题提纲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 一、城市公园简介 (1)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1) 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 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 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 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 一、城市公园简介 1.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2.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 1)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 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 2)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 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 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调研分析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调研分析通过对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经行调研后针对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从公园,建设外部环布置个人群需求基础设施以及气氛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最终得出要重视个人群活动规律重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重视在公共空间的细节设置给人带来的微妙感受并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的结论,并通过仔细和深入的调研得出城市公园建设发展方向的结论。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位于西安北城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占地约800亩含运动主副馆亚洲首屈一指的主题公园。结合城运村得天独厚的运动与景观资源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研究邀国际著名的景观规划公司泛亚国际景观绿化公司执掌擎画。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开放、自由的运动型主题公园。 在分析了城运村的资源优势和西安的地域特点的基础上经发地产提出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的定位它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以群众性休闲体育运动为辅的充满动感与活力的全新主题公园。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兼具很强的休闲、游戏功能。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生态、自然因素。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兼顾各层次和年龄人群的休闲和娱乐需求使运动公园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在功能区域的规划上采取人性化的设计与布局形成人的活动合理流线组织符合人运动活动链并且能够满足运动间隙休息需求以及运动后休闲、餐饮、购物需求。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生趣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于绿海之中在绿树中运动在运动中呼吸草木的气息。同时一些草坪和绿地还可以为运动公园将来的发展留下弹性空间。 具体调研分析有: 1.视觉美感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对设计的多与少把握得很好,该公园景观艺 术运用了多个设计元素构成了内含丰富的层次,以“多”的手 段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彩。 与环境和谐,协调是运动公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景观环 境的和谐与协调更在于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 2. 艺术视野 城市运动公园不仅采用了直接引入艺术品,而且展现了艺术的 再现,引入艺术具有公共性及参与性,能与人们建立共同的认 识。 艺术的再现采用了一些雕塑来表现,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 力作为理论指导,力求艺术再现。 3.价值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生趣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

浅谈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建设

浅谈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建设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place in city park 摘要:引入休闲体育的概念,分析了休闲体育场所的类型;对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特点及现状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其建设的必要性;提出 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系统化建设的建议,并探讨了城市公园中休 闲体育场所的具体设计问题。 关键词:休闲体育;休闲体育场所;城市公园;系统化建设;具体设计Abstract: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leisure sports, and analyze the type of leisure sports place; Analyze the feature of leisure sports place and its present construction in city park, and point out the necessity of its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place in city park, and discuss the problems about concrete design of leisure sports place in city park. Keywords: leisure sports; leisure sports place; city park;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concrete design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休闲体育设施建设的热潮,“以人为本”成了设计师们坚决奉行的宗旨之一。但是,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最愿意去的开放场所往往被设计师们所忽视。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活动场所缺乏、设施单一等等。 面对这样的建设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城市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以期对推动城市公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休闲体育场所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1 概念引入 1.1休闲体育的含义 对于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叫法,与之相类似的有:休闲运动、余暇体育、体育休闲等。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活动。体育活动具有健身、竞技、游戏、娱乐等属性,同时也具有改善与发展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体机能水平的作用,这些属性和作用恰恰是休闲活动所需要的,因而,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 1.2关于“休闲体育场所” 休闲体育场所即人们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专设的休闲体育场所和自发的休闲体育场所两种类型: ①专设的休闲体育场所 指专门为人们建立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地各种场馆和场地。分为室内场馆和户外场地两种类型。其中室内场馆一般较多开设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台球馆等。户外场地,场地较小的一般有篮球场、网球场等,场地较大的一般有旱冰场、滑草场、滑雪场、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等。

城市公园的发展起源与本质

1.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真正出现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土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土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之为公园(Public Park)。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城市公共园林。近代美国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可谓是城市公园发展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建成与开放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公园运动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大量城市公园的建设高潮,同时园林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开拓了一片现代崭新的公园新天地。 在我国,城市公园是通过外来文化打开国门的。1868年在上海建造的黄埔公园是最早的一个,其造园思想直接来源于欧洲的造园实践和理论,有大片的草地和占地极少的建筑。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新建了大量的公园。(1)应对“城市病”的出现 英国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病”等问题开始蔓延。出现城市环境不佳,需要大规模公共空间建设。1844年英国市政当局提出“建立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公共园林的要求。工人集会要求“为保障市民的健康,为市民提供休息娱乐场所,交流感情而建设公园。城市公园系统具有提供活动空间、遏制城市蔓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功能。 (2)对生态、自然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 从“英国公园运动”到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是人类不满于工业污染,对公共活动场所和宜人的城区环境的追求。 因此,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应该是:没有围墙,使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现代生活相结合;阻止城市蔓延(从公共利益和使用的角度减少或削弱城市土地全盘为土地投机者所控制的局面)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避免沦为“商业性”设施(中央公园与迪斯尼乐园的严格区分)。概括来说,即: 1)生态性; 2)开放性、公共性、社会性。 (3)与城市化发展联系紧密 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历程看,一般来说,当城市化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病最多且最严重,社会健康问题常常爆发于加速城市化阶段转变为城市化基本完成的阶段。如果说社会健康问题的激化是城市公园出现的直接原因,那么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恶化。在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前,全社会目标都已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甚至牺牲生态与社会综合效益。 至2013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到53.73%。部分学者认为在今后的10年间,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绿地系统将会是中国城市建设的重点。 2.公园功能 (1)社会文化功能 ①休闲游憩的场所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体闲游憩场所。其空间环境和相关设施

西安白桦林间调研报告

西安白桦林间调研报告 规划设计部 2010年11月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白桦林间物业类型高层住宅 所属区域城北片区项目位置 明光路与凤城九路交汇处西 南角 区位图 投资商西安经发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商西安经发地产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西北设计研究院建筑风格ArtDeco 全程运营 西安世联投资咨询有限 公司 建筑密度28% 占地面积327亩建筑面积47万㎡ 容积率 2.88 总户数4477户 绿化率40% 销售均价7800元/㎡ 开盘时间2010年4月交房时间2012年1月15日 楼数31栋车位配比户车比3 :2 图1:项目位置图

规 划 建 筑 白桦林间位于明光路与凤城九路 交汇处西南角,与白桦林居一路之隔, 西靠朱宏路,南面凤城八路,东越白 桦林居即可见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白桦林间由高层与叠拼住宅组成, 分为佳园、和园、万泰园、世泽园、 兴茂园五个不同的组团,占地218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00平方米。 整体均为ART DECO建筑,采用石 材、真石漆进行装饰,小区运用坡地 造景,大堂值守,配置商业街、社区 会所、幼儿园等。

户 型 设 计 位置:一号楼 建筑面积:95.26㎡ 户型:两室两厅一卫一厨 分析:户型方正,动静生活功能分区明确,转角阳台与生活阳台划分明确,明厨明卫,整体户型西北向采光,主卧西向采光,次卧开间2.6米的尺度,不够舒适。起居室餐厅南向开窗面积太小,采光受到外立面造型影响。

位置:五号楼 建筑面积:193.74㎡ 户型:三室两厅两卫一厨 分析:户型方正,复式结构,动静生活功能分区明确,次卧有转角飘窗,但3米开间作为老人间略显紧凑。上层纯私密空间,主卧、次卧尺度适宜。整体户型全南采光,但上下两层卫生间均无采光,品质感不够。

十九世纪城市公园

十九世纪城市公园 一.十九世纪欧洲艺术运动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 2.启蒙运动(法国) 3.欧洲艺术运动(法国)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偏爱古代景物,强调复兴古代趣味,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新古典主义极力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遵循唯理主义哲学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主观情感。 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恰好相反,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情感,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其次浪漫主义追求新奇的思想态度,一切能激发艺术家热情的和想象的事物都成为创作的对象。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疫苗会现实生活为最高准则,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和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现实主义有以下特征:客观性,它强调要客观冷静真实的去观察和描绘生活。典型性,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对典型的事件和品格进行集中概括和提炼,使之更集中更感人更具有艺术真实感,同时对生活中的丑恶加以无情地抨击和揭露。 印象主义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而印象派却根据光在物体上造成的的丰富色彩效果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并再现对象。 后来在印象画派的基础上,发展出运用色点来作画的独特画法,被称为点彩派或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派艺术家不满与印象派过分客观地描绘世界,并将兴趣停留在对物体表面光与色的表现上,他们认为艺术应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和客观的事实完全一致,他们主张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要表现经过艺术家主观化了的客观。二.城市公园的兴起 1.英国城市公园 概括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纷纷涌现城市,由于城市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环境每况愈下,脏乱不堪,极易导致疾病传播。残酷的现实然人们不断的反思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政府提议,经过专家的思考和讨论后拟定了相应的解决方式,英国开始建设水道,环卫,园林绿地等基础设施。 1837年到1901年的维多利亚时代式英国的全盛时代,经济发展,文化昌盛。英国涌现出了一场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 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约瑟夫·帕克顿斯)是世界造园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伦敦动物园是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动物园。 这一时期的城市公园多以自然风景式造园样式为主。 英国城市公园实例: 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 伦敦海德公园 伦敦肯辛顿园 伦敦圣·詹姆斯公园 伦敦绿园 伦敦摄政王公园 伦敦格林尼治公园 英国皇家植物园 利物浦塞弗顿公园 2.法国城市公园 工业革命虽然使法国城市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因为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导致环境污

西安地铁二号线基础设施报告

西安地铁二号线基础设施 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6月 二〇一四年六月

(充实一下简介的内容,帮忙把进站前两个问题写完整,看一下整体是否需改动,有错误的地方改一下,还有麻烦做个总结) 一、西安地铁简介 西安地铁的标志采用了建筑城墙的造型,充分的代表了西安的古文化,而方形的地铁标识在中国还是第一例,我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多是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之所以采用方形的设计,是渗入了中国古代印章的涵义,代表着地铁对市民的一种承诺。同时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标识也采用了最具有代表的中国红。 首先是它的红色底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在交通设施中也是引人注目的警示色,能够起到突出的作用;其次,它采用城墙作为基本形状,白色和红色也是色彩上反差对比突出的搭配,同时也象征着地铁是一种公共设施,是纯洁的,没有杂质的,外面采用了城墙垛口的形状,内侧的椭圆既代表城墙的城门,也是地铁隧道的造型,二者公共构成了一个M型,也是地铁metro在国际上的公认的标识,线条流畅,也象征着地铁运行的通畅。 2011年9月16日通车试运营。西安地铁2号线,为西安地铁首条开工线路,也是首条运营线路,一期工程主线于200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全长20.50公里,设17座地下车站。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西安火车北站、西安市行政中心、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西安电视塔、韦曲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西安地铁的开通,标志着西安从此走上了地铁的时代,更加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为广大乘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 全线共设17站,分别是:北客站-北苑-运动公园-行政中心-凤城五路-市图书馆-大明宫西-龙首原-安远门-北大街(换乘①号线)-钟楼-永宁门-南稍门-体育场-小寨-纬一街-会展中心。 二、乘车中存在的问题 乘客乘车流程:进站→购票→进闸→候车→乘车→下车→出闸→出站 1.进站 ①.入口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当代景观绍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从中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减少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获得心理上的舒畅。 入口广场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形象标志,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作日益受到重视。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对公园人口空间系统性的研究是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都是城满足人们对公园期望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规划布局的开始。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利用植物作为高潮的要素有几点好处:

①可以弱化了硬质景观的僵硬感;由于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季节性,可做到季季。 ②还有景可观的自然景象; ③植物景观的塑造可以体现地域性和主题性。希望创造出在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交往与活动的发生,创造出好的城市总环境和人们交往的场所。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广场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通廊、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

美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及其借鉴——以旧金山金门公园为例

公众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除了政府大力主导、积极推动之外,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政府要加强对市民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以在常州市民喜闻乐见的“梅花节”、“牡丹节”、“月季节”等十大花节为代表的公园花事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加强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宣传,让“花事”从公园走向社区、街头、家庭,形成全民动手美化家园、保持生态的浓厚氛围,提高公众生态素质。另外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讲座,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进每一位学生心中,形成终身素质。 4 小结与探讨 生态园林城市能否建设成功,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是重中之重,规划应科学、突出生态保护、具有前瞻性、并能最大程度结合常州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现状。常州公交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喜人成绩,尤其是BRT (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是全国的楷模,许多兄弟城市来参观学习,在常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坚持绿色出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这一特色,则能较好解决城市扩张过程中交通拥堵和大气 污染问题。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常州城市建设在重要历史阶段的重大机遇,通过创建设活动可实现城市可 持 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市民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美丽常州”实至名归。(收稿:2018-12-03) [1]袁小松,徐丽丹.重塑生态文化:中国重要他生态城市建设的困境与突围[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1):70-73. [2]梁振威. 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产业观察,2018,1(下):10. [3]杨金凤.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17(02). [4]于世梁,廖清成.借鉴国外经验推动生态城市建设[J].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11(1):126-132. [5]王春艳,孔永波.国内外生态城市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0(14). [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23(001).[7]林培.首批7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单公布[N].中国建设报,2016-02-01(01). [8]刘举科,孙伟平,胡文臻.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9]杜尚泽,丁伟,黄文帝.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01). [10]杨晓雅,芮超仁.生态城市视角下城市规划管理思想[J].住宅与房地产,2017,11(下)65. 美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及其借鉴 —— —以旧金山金门公园为例王竞尧,傅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金门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产物,其规划设计理念,手法 与我国的城市公园截然不同。分析了金门公园的整体规划布局,最后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建议。 旧金山;金门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围的居民或游人进入。几大功能分区结合道路共同形 成了金门公园的空间序列组合。 2.2空间的营造 道路划分空间,各空间中通过植物、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自然高差创造开敞、半开敞和私密空间。2.3道路的划分 道路是整个公园的脉络,将偌大的公园各个部分联系起来。金门公园内的道路分为3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园区内部道路。主干道从内 到外依次为车行道、停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次干道较主干道窄,也可通行车辆,不能停放车辆;园区内部道路主要指各个小园林里的道路,也分为可供车行或只供步行的道路。金门公园的主干道连接城市道路以及园内的主要景点,次干道穿插于被主干道划分的每个区域,使得交通更为方便,可达性更高,园区内部道路则引导小花园的观赏游线。道路将公园内部具有不同规模和功能的空1 金门公园概况 金门公园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始建于1870年,从斯塔尼安大街(STANYAN ST.)向西延申至大洋海滩(Ocean Beach ),东西长4.8km ,横跨53个街区,南北宽0.8km ,占地4.12km 2。金门公园是美国仅次于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芝加哥林肯公园(Lincoln Park )、圣地亚哥巴尔博亚公园(Balboa Park )与任务湾公园(Mission Bay Park )的第五大游览人数最多的公园,但是金门公园的面积比纽约中央公园还要大20%左右,与中央公园并立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绿地。 2理论视角下的金门公园规划设计2.1平面结构 金门公园有明显的边界,东南西北四边均是城市干道,东西横跨53个街区,可供开车进入的入口有16个,可步行进入的入口每隔2~5个街区有1个,方便周 现代园艺2019年9期 1 70〇

西安城市综合调研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The Cognitive Practice Of City ——以西安市为例 姓名:种威 专业:城乡规划 学号:201341020109 指导教师:周华 前言:

暑假期间我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 目录: 1实习计划与安排 2内容 2.1西安城市概况 2.2公共建筑群体设计 2.2.1商业中心 2.2.2文体中心 2.2.3会展中心 2.3居住区布局及处理手法 2.4城市景观系统 2.4.1绿化 2.4.2树种 2.4.2建筑小品、雕塑 2.5广场、街区 2.5.1空间组织 2.5.2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 2.6交通概况 2.6.1道路系统、交通枢纽 2.6.2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 3实习体会与总结 1.实习计划与安排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0.引言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 (1)生态化设计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 2.1选址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

城市公园运动

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17世纪中叶, 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 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1843 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城市公 园的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早在1643 在波士顿购买了18.225km2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自从1858 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带形城市: (linear city) 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最理想的方案是沿着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 形成过程 较有系统的带形城市构想,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的。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这样的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把文明设施带到乡村。 1892 来,构成一个弧状的带形城市,离马德里市中心约5公里。1901年铁路建成,1909年改为电车。经过多年经营,到1912年约有居民4000人。虽然索里亚规划建设的带形城市,实质上只是一个城郊的居住区,后来由于土地使用等原因,这座带形城市向横向发展,面貌失真。但是,带形城市理论影响却 深远。苏联在20 铁路两侧,靠近铁路的是工业区。工业区的另一侧是绿地,然后是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外侧则为农业地带。带形城市理论可以同其他布局结构形式结合应用,取长补短。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不少城市汲取带形城市的优点,在城市规划中部分地或加以修正地运用。 历史意义 苏联进行过带形城市的探讨。20世纪4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