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

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李白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内容】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

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原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⑴,笑而不答心自闲⑵。 桃花流水窅然去⑶,别有天地非人间⑷。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考核重点 教材各章节概述 先秦诗歌概述 《诗经》概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诗经》分类 ?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作品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即土风,指带有诸候各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 篇。艺术性比较高,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正的意思,即正声。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 ?颂,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鲁、商三颂。 《诗经》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根据《诗经》作品概括出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和风、雅、颂一起,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阵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是触物兴词。赋、比、兴三种手法,往往交相使用。 《诗经》的语言形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而迫促。通篇如是,会有呆板单调的感觉。 ?重章叠句、叠字。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能使节奏舒卷徐缓,读来回环往复,利于抒情和增强音乐性,并补四言节奏迫促之局限。 《诗经》代表作品 ?《关雎》 ?《蒹葭》 ?《氓》 楚辞概况 ?战国后期,楚国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屈原,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就是后世所说的“楚辞”。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句子长短不一,句式灵活,多用兮字。 屈原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青壮年时很受楚怀王的信任。但他后来被谗见疏,不被怀王信任了,以后又被流放,虽后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直到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 ?“风”“骚”并举:国风;离骚。 《古诗十九首》 ?情感类型: ?宦游失意士子的悲哀; ?与士子远游相对应地是妻子困守家园,思妇的伤别念远; ?对年命短暂的悲哀,忧生惧死的情绪。 建安文学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唐诗赏析-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三首七言乐府诗,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清平调·其一》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 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 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 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李白唐诗赏析

李白唐诗赏析 (李白)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 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之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 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 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在你随便找路人甲问问:“你会哪首诗啊,念首诗来听听啊”答案就是这首啊。世界上有唐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读这首诗,这首诗从传诵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诗。这首诗排名略后,原因是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改,即为现在人们熟知的版本,且短短20个字不足以表达中华文化的深和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大全

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大全 【篇一】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

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篇二】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9)

2019届人教版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作者用“葛洪”的典故对李白提出勉励,希望他能隐居求道、忘怀世事得失。 E.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②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注:①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即喝醉了。②耆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 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 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C.从体裁来看,两首诗分别是律诗和绝句:从情感来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D.两位伟大诗人不约而同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一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 4.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悼师芳 王闿运① 初月无端入玉棂,露痕如白又如青。 不成眉样②依明镜,遥想啼痕染素馨③。 自是长愁甘解脱,未应多慧语娉婷。 文姬死后知音少,吟尽伤心只自听。 【注释】①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师芳:作者四女,婚姻不幸,嫁后早亡。②不成眉样:指年龄尚小。③馨:此处指作为饰物的花。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内容】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乐观自信却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潇洒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对现实 的哀愁:流水不复,青丝难再,建功无望,抱负难酬。虽则天生我才必有,但我的才用难道仅仅是赋诗饮酒?豪放的语言,奔涌的气势,不同凡响。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这是一首“清水出芙蓉“的赠别诗。诗仙以“桃花潭水 深千尺”,来反衬汪伦相送之情有过而夫不及;从而使本诗 具有质朴清新这巧,有出神入化之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大诗人自然很舍不得与 孟夫子分手;孟浩然前往广陵,李太白依依惜别之情在心头。江水滔滔不舍昼夜,友情如水浩荡东流。 李白——《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诗仙流放夜郎,来到白帝城忽闻得赦被释放,于是乘舟顺流东下,欣喜欲狂。江如奔马,舟若飞箭,欢愉之情,何其豪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离别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给远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表现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最能体现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说说你对“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爱的一组对偶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巧妙地写出了送别地点的景致特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飘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难舍之情。 尾联赏析: “斑马”是指离群分别的马,诗的末尾不写诗人与友人的告别话,而只写“萧萧班马鸣”,连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老朋友之间的分别呢!更衬托了与友人分手的难舍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赏析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在江夏时所作。诗中表现思念友人的一片真情厚意。《李诗辨疑》谓此诗是王汉阳寄李白诗,是答李白《望汉阳柳色等王宰》诗。可参考。 译文: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 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注释: 王汉阳:其人姓王,官职汉阳县令。生平不详。 走傍:走近。 武阳:此指江夏。 陌(m):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陌头:街头。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预先拂拭。 壶觞(shng):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晋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白居易《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金马定国《送图南》诗:壶觞送客柳亭东,回首三齐落照中。清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觞之属,历历可数。 鉴赏: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细吟味,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 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 早发白帝城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⑵,千里江陵一日还⑶。 两岸猿声啼不住⑷,轻舟已过万重山⑸。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

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教材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高考题例】 ㈠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㈢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㈣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