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_黄永坤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_黄永坤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_黄永坤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31期(总第183期)2012年11月resonance images of asymptomatic shoulder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6):10-15.

[20] Alvarez D J,Rockwell P G.Trigger poin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Fam Physician,2002,65(4):653-660.

[21] Kamauli A,Kaya A,Ardicoglu O,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215811.html,parison of lidocaine injection,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and dry needling to trigger points 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J].Rheumatol Int,2005,25(8):604-611.[22]王建国,耿葆梁,闫洪涛,等.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456-458.

[23]费骏,石仕元,魏威余,等.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机理初

探[J].中医正骨,2008,20(7):49-50.

[24]张苏杰,吕发明.小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3):48-49.

[25]张飞雄,李义凯,任海滨,等.中药熏蒸结合药物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痛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5-6.

[26] Ceylan Y ,Hizmetli S,Silig Y.The effects of infrared laser and medical treatments on pain and serotoni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A controlled trial[J].Rheumatol Int,2004,24(3):260-263.

(收稿日期:2012-09-16) (编辑:程旭然)

①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中心卫生院 广西 防城港 538021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黄永坤①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情况。方法:分析近年来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结肠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均是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方法。结论:通过手术在保证根除病灶的前提下,辅助治疗尽可能减少或杜绝转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 结肠癌; 手术; 腹腔镜; 化疗; 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50-02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生率的逐渐增高,结肠癌的发生率也明

显增高,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结肠癌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同时有目的的结合放疗和化疗[1]。结肠癌5年生存率为74%,根治手术率为85%[2]。探讨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成为笔者所在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结肠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1 结肠癌的概述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仍然呈明显增高的趋势[3]。结肠癌临床早期症状主要以肠炎、痢疾等症状为主,当患者出现中毒[4]、肠梗阻、

腹部触及包块已经进入结肠癌晚期[5]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及大便潜血等临床症状。临床辅助检查主要有X 线检查,如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临床还会结合结肠镜检查,在直视的条件下,直接对病灶进行观察。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弯曲对全结肠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电切、电凝及活检,更早的发现结肠病变[6]。2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

2.1 开腹手术

目前结肠癌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作为最为有效的手段。术前对结肠癌病史、癌肿的位置、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灶个数选择相应的根治性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对整块的癌灶病变肠段和淋巴引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切除,在支配切除肠段血管的根部进行结扎,注意廓清根部血管周围的淋巴结。有研究表明,日本大肠癌的手术规则是将结肠癌所在肠壁和沿

着边缘动脉弓排列的结肠旁淋巴结,距离癌灶上下各5.0 cm 的边缘淋巴结划定为首站,在距离癌灶上下各5.0~10.0 cm 的边缘淋巴结和沿着回结肠、右结肠、结肠中、左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主干血管分布的中间淋巴结作为次站[7],主干血管向肠系膜注入的上动脉根部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淋巴结作为第三站,根据上述不同淋巴结,决定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根据临床需要对其相应肠段进行切除,注意对于支配肿瘤血管根部淋巴结的廓清[8]。注入显影剂手术法:通过将1%奴佛卡因显影剂和亚甲蓝混合从肿瘤病灶的近端、远端5.0 cm 处肠壁浆膜向下注入,数秒后可见到蓝色细小的淋巴管,从肠壁向着肠系膜中间淋巴结逐步的扩散,在显示蓝色后,向下达到系膜根部和肠系膜上部淋巴结。如果显影,在再进行追踪注射,对腹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进行显影。如果显影表示没有远处转移,手术可对肠系膜根部的中央淋巴结进行清扫,如果不显影表示有远处转移,要行扩大根治术。注入显影剂手术法可以通过显影为手术操作区域的选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避免手术范围盲目扩大带来的不必要的创伤。2.2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其术野清晰、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止血迅速、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小、美观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明显的体现。(1)回盲部和右半结肠切除术:首先对脐部、左侧上腹部、左侧下腹部和右侧上腹部做4个穿刺孔,将30°斜面镜头放置到其中,保持身体左侧倾斜15°左右,头高脚低,通过超声刀沿着右侧结肠旁沟将腹膜剪开,沿着腰大肌表面进行分离,充分的暴露后,注意对右侧输尿管走行的保护,沿着肝脏下缘肾脏包膜表面将肝结肠韧带切断,对结肠肝区和横结肠右半部分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215811.html,ki.cfmr.2012.31.110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31期(总第183期)2012年11月 综 述 Zongshu

进行游离,通过钛夹将回结肠血管、右侧结肠血管或者结肠中动脉右侧支根部进行结扎和切断[9]。注意根据肿瘤部位进行回盲部或者右侧半结肠切除术,注意对末端回肠和横结肠残端进行吻合,完成后在左上腹部穿刺孔扩大,将切除的结肠段通过无菌塑料袋取出。横结肠切除术:分别对脐部、左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作穿刺孔,根据肿瘤在横结肠的位置,在左侧中腹部或者右侧中腹部做一个0.5 cm的穿刺孔,通过超声刀对结肠肝区、脾区及胃结肠韧带进行游离,对结肠中血管进行评估性的切断,在腹腔内行横结肠的端端吻合,将横结肠系膜间断性的缝合后关闭。左袢结肠和乙状结肠切除术:分别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脐部及左上腹部做4个穿刺孔,根据患者癌灶部位决定术式,通过超声刀沿着患者的左结肠旁沟将腹膜剪开,对结肠脾区和左侧横结肠进行游离,显露并对左侧输尿管进行保护,腹壁和盆腔内的淋巴结组织注意清扫,直到直肠上段,切除后,对横结肠、直肠端端吻合[10]。

3 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3.1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是治疗结肠癌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转移发生率,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及延长生命时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希罗达、依立替康。5-氟尿嘧啶:其主要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胸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术后应用5-氟尿嘧啶可以降低结肠癌复发率[11]。目前认为5-氟尿嘧啶治疗6个月的疗程成为广泛接受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抗肿瘤的作用属于金属铂类络合物,其作用机理和顺铂相似,主要是先将氯解离成双叉矛状,与DNA双键上的核酸形成交叉连接,从而达到影响肿瘤DNA 模板功能,进而达到抑制肿瘤DNA和RNA的合成。希罗达:又名卡培他滨,希罗达属于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其服用后容易被小肠黏膜以原形吸收,随着其在肝脏内经过羟酸酯酶转化为5-DFCR,其存在于肝脏和肿瘤组织内的胸苷脱氨酶转化为5-DFCR,最后在肿瘤组织内被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抗肿瘤活性氟尿嘧啶,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另外胸苷磷酸化酶活性在正常组织中相对较低,可以明显降低正常组织中药物浓度,不仅有效的提高其抗肿瘤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全身毒性作用。依立替康: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拓扑异构酶Ⅰ,从而使拓扑异构酶Ⅰ失去活力,促使DNA单链断裂,阻碍DNA复制和R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分裂。

3.2 结肠癌靶向药物治疗

结肠癌细胞有80%表达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其表达会严重影响结肠癌的预后。贝伐珠单抗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抑制血管生长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碍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的结合,阻断其活化,进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破坏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网结构,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靶向药物治疗和化疗的联合使用是否有利于提供抗肿瘤效果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12]。

4 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

普通型结肠癌中含有内分泌型细胞,其在组织起源和其他的癌细胞相似,共同起源于内胚层干细胞,然而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以神经内分泌细胞为主的神经脊,胃肠道的肿瘤可能部分受到胃肠激素刺激,以促进肿瘤细胞生殖分化[13]。结肠癌免疫治疗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又可以分为主动性免疫和被动性免疫两种。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免疫调节的药物,诱导机体活化体内固有的可以调节生物反应调节系统的功能细胞活性因子,增强或者启动机体免疫机制[14-15]。

综上所述,结肠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均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在保证根除病灶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或者杜绝转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张信平.转移性结肠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26(11):868-872.

[2]狄彩虹,李响,郎刚,等.红细胞在结肠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32-233.

[3]崔国平,蔺建章,郭强,等.D3手术治疗进展期右半结肠癌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2010,32(6):697-698.

[4]袁琮,李俊生,嵇振岭.结肠癌、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2009,13(6):14-17.

[5]雷友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15):

2294-2295.

[6]张宝明,黎成金.结肠癌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福州总医院

学报,2009,16(4):316-317.

[7]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

2010,50(9):99-102.

[8] Bekaii-Saab T,Bendell J C,Cohn A L,et al.Bevacizumab(BV) plus

chemotherapy (CT) in second-lin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Initial results from ARIES,a second BV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CS)[J].

J Clin Oncol,2010,28(suppl 15):3595.

[9] Guan Z,Xu J,Luo R,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vacizumab(BEV)

plus chem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p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Results from the ARTIST study[J].J Clin Oncol,2010,28(suppl 15):14002.

[10] Allegra C J,Yothers G,O’Connell M J,et al.Phase III trial assessing

bevacizumab in stages II and III carcinoma of the colon:Results of NSABP Protocol C-08[J].J Clin Oncol,2011,29(1):11-16.

[11] Van Cutsem E,Rivera F,Berry S,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rst-line

bevacizumab with FOLFOX,XELOX,FOLFIRIand fluoropyrimidine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BEAT study[J].Ann Oncol,2009,20(11):1842-1847.

[12]李泓,刘天舒.结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

2011,32(4):170-174.

[13] Kreisl T N,Kim L,Moore K,et al.Phase II trial of single-agent

bevacizumab followed by bevacizumab plus irinotecan at tumor progression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J].J Clin Oncol,2009,27(5):740-745. [14]张宏宇,张才全.大肠癌的内分泌治疗[J].中国肛肠杂志,2001,

21(6):38-39.

[15]高桥虹.大肠癌的免疫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1997,18(9):410-

413.

(收稿日期:2012-08-22) (编辑:程旭然)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 进展 [摘要]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结肠癌;病因学;肿瘤 [abstract] colon cancer is a common m alignancy,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olon canc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life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changes.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lon cance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dvances in etiology research of colon cancer. [keywords] colon cancer; etiology; tumor 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因此,我们必须对其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因预防措施,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结肠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性结肠癌史是结

结肠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7-13 基金项目:973计划前期预研专项(2008CB517304)作者简介:陈志刚(1984-),男,湖北仙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硕士生,从事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 结肠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陈志刚 综述,黄 建 审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 m ce l, l CSC )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包括结肠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虽然CSC 在肿瘤细胞总数中只占很小比例,但是在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以及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为此就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干细胞;肿瘤标记,生物学;信号传导;肿瘤转移;复发 中图分类号:R 735.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692(2010)01-0103-03 自1997年Bonnet 等 [1] 首次通过细胞表面标志CD34+ CD38- 分离出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来,人们又相继在乳腺癌 [2] 、脑瘤 [3] 、结肠癌 [4-5] 等实体肿瘤中证实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 m cel,l CSC )的存在。CSC 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虽然在肿瘤细胞总数中只占很小比例,但与肿瘤复发、转移和治疗失败等密切相关。由于CSC 多处于休眠状态,且存在ABCG2等天然的耐药机制,所以传统抗癌药物难有效杀灭。 结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肿瘤,占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位。我国结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排第三或第四位。如能从研究CSC 角度深入分析结肠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则为结肠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线索和思路,为此本文就结肠癌干细胞相关进展作一综述。1 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干细胞起源 结肠癌干细胞和正常干细胞都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否表示结肠癌干细胞起源于正常干细胞?事实上多数结肠上皮细胞存活时间很短,而结肠癌发生、发展则需要累积数年的突变,结肠干细胞寿命较长,其突变可导致肠上皮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和内环境稳定失调,进而促使肿瘤的发生。 关于正常干细胞发展为结肠癌的潜能,Odoux 等[6] 提供了证据。最近Ver m eulen 等 [7] 又提出结肠癌是 单细胞起源,他们证实起源于单个干细胞克隆球的结肠癌具有相似的异质性。 此外,Bo m an 等 [8] 证明结肠癌干细胞主要通过 对称分裂来进行过度扩增,这种扩增在肿瘤起始与进展中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结肠癌干细胞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B rabletz 等 [9] 提出了/迁移的 CSC 0的概念。他们认为静止的CSC 可经过上皮-间质(epithe li a -l m esenchy m al transition ,E MT )转化为 /迁移的CSC 0,从而可以导致肿瘤播散。一旦肿瘤干细胞到达新的部位,可通过间质-上皮转化形成转移灶。但是Odoux 等 [6] 认为并不是每一个CSC 都 能转移,他们提出了一种随机模型,即每一个干细胞获得随机突变,但只有那些适于生存、增殖、侵袭的CSC 才能转移。 2 结肠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 E MT 过程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包括W n t 信号途径、PI3K /AKT 途径、受体酪氨酸激酶Ras -MAPK 途径等 [11] ,同时这些通路还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 关。W nt 信号通路(APC /B -caten i n /Tcf4)异常是结肠癌进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事件之一[10] 。Bo m an 等 [8] 认为:APC 基因突变后,W nt 蛋白与细胞膜表 面的受体结合,APC 蛋白不能与Ax in 形成支架蛋白,导致B -ca ten i n 在胞内大量累积并进入核内,作为转录因子TCF -4的辅助因子,共同激活Survivi n 基因。Survivin 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维护细胞活性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功能。Survivin 高表达导致增殖性细胞数量增多和细胞S 期的调控机制失控,破坏细胞增殖分化之间的平衡,CSC 也因之过度增殖,进而起始结肠癌。且已有证据表明Survi v in 仅在腺泡基底部有表达 [12] 。Chu 等 [13] 也证实结肠癌中 CD44high 细胞核B -caten i n 高表达。此外还有研究 表明,No tch 信号通路与W nt 信号通路有交通,对维持细胞的未分化和增殖状态有重要作用 [14] 。 S MAD /B MP 信号通路可抑制干细胞生长,可与W nt # 103#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 第25卷 第1期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二、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 癌前病变:肠道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饮食结构: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关。 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 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 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型态分型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组织学分型 腺癌(最常见) 腺鳞癌 粘液癌 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Duckes分期 A期:癌肿限于肠壁内,且无淋巴结转移。

B期:癌肿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 D期:已有淋巴广泛转移或肝、肺、骨等远处器官转移。 扩散和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常见) 血行转移 直接蔓延 种植转移 结肠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癌肿造成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癌肿表面破溃、感染等,会出现脓、血、黏液便。 (2)腹痛早期症状,疼痛部位不明确,为持续隐痛。出现肠梗阻时,痛感剧烈。 (3)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也可为粪块。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属晚期症状,属低位、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有肠梗阻表现。 (5)全身症状因长期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出现恶病质。 左、右半结肠癌的比较 右半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肿块等为主要表现。 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一、疾病概述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100万人,年死亡约50万人。结直肠癌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发病率为29/10万,死亡率居第五位,死亡率为14/10万。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和肠曲、升结肠和降结肠。结直肠的发病与饮食习惯相关。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在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结肠息肉、遗传性腺瘤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增高。结直肠癌的治疗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细胞类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二、临床线索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线索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高危因素等方面1、临床表现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包括:大便带血、大便变细或变形、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穿孔、肠传孔、消瘦、乏力、贫血,以及局部浸润、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引起的表现其中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以及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而左半结直肠癌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为多见。2、高危因素病史中应特别关注饮食习惯、

肠道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方法。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形态学诊断,并进行活检。钡剂灌肠是诊断结直肠癌诊断的传统方法,目前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镜检查所取代,但仍是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其在病灶定位上具有优势,但易漏诊较小的肿瘤。CT仿真结肠镜检查无创伤性,相对简单安全,适用于无法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引起肠腔狭窄的患者,具有优势,但无法取得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腔内B超、CT、MRI 适用于明确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完善结直肠癌的分期。诊断结直肠癌的病理标本主要包括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和手术患者的术后标本。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早期病变,或狭窄部位活检有困难时。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见后述。四、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CEA。由于CEA在结直肠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并且结直肠癌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因此目前不推荐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1)预后判断多项研究表明,手术前的CEA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是独立于分期的预后因素。包括14项研究的系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结直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在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对结直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就结直肠癌在2020年的研究新进展作简要回顾。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新发现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复杂过程。 (一)饮食与结直肠癌 2020年3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研究在动物水平上探讨了西式饮食与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关联。芝加哥的学者将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西式饮食(高脂、低纤维素、低矿物质和维生素)或者标准饮食持续4周,行结直肠切除术和吻合术。术后

第1天给予含有鼠源性肠球菌(e2株)灌肠,第2天给予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灌肠。第21天后发现,接受西式饮食干预组中,88%的小鼠发生了结直肠肿瘤,接受标准饮食组中仅30%的小鼠发生结直肠肿瘤。因此提出西式高脂饮食方式是促进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密不可分。2020年12月,来自剑桥的?mer H. Yilmaz团队在Trendsin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发表的综述中提出高糖高脂肪的西式饮食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及酮体代谢信号通路影响肠道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高脂肪的西式饮食习惯、吸烟、体重增加和肥胖、糖尿病和大量饮酒,都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鼓励居民调整饮食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谷类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 (二)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 除了饮食、遗传等因素外,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联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失调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结肠癌治疗现状

结肠癌治疗现状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的趋势,达到或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高发年龄普遍在50~60岁,比西方国家平均提早10岁。本病与高脂肪少纤维素膳食有关,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后期产生的症状则视病变部位、类型、范围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右侧结肠癌常表现为贫血、乏力、疲劳、发热、消化不良、腹部持续隐痛不适等症状;左侧结肠癌则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间歇性便秘和便频,可有黏液血便或血便,如发生梗阻可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肠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与其它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现就几种主要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对肿瘤进行外科的手术切除,这是癌症治疗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多应用于早、中期病人,对某些早期实体瘤是首选的方法。结肠癌对放射治疗和抗癌药物都不敏感,应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症为早期癌,局部浸润范围小,未波及重要器官,无远处转移,健康情况良好者,适于做根治手术。所谓根治性手术,是指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全部,及其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必要时还需将该部位周围的淋巴结转移区整块切除,即所谓根治术。对于结肠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王正康从原发癌的彻底切除、所属淋巴系统的清扫、中间淋巴结的清扫、主淋巴结的清扫、扩大的淋巴结清扫等几个方面做了专门研究。王文跃还介绍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王文跃认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以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为手术的解剖基础,沿胚胎发育的先天层面锐性分离,精细解剖,保证包裹肿瘤系膜的完整性,防止结肠系膜破裂造成的肿瘤播散,更加符合肿瘤手术中的无瘤操作原则,从而通过手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晚期癌局部浸润广泛,固定不能切除,又有梗阻者,可作姑息性减压手术。姑息性手术是不能完全彻底地切除癌症病灶的手术。其目的在于:切除部分肿瘤包块和区域淋巴结,以解除梗阻、减症状、缓解疼痛。临床实验显示,部分晚期癌症经手术姑息性治疗,也可获得较长时间的控制和稳定。临床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处理非常棘手,但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做好围术期的处理,临床研究发现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

结肠癌辅助治疗突破进展,轰动全球!

结肠癌辅助治疗突破进展,轰动全球! 这研究结果,还真是结肠癌辅助治疗的重磅炸弹啊……记者丨Joy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如果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一年一度的学术大会是全球肿瘤学界的“两会”,那么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ASCO共同举办的Best of ASCO(BOA)event in China绝对是我国临床肿瘤学者自己的饕餮盛会,也是每年盛夏里的一块学术绿荫。今儿会议第一天,《医学界》记者就在现场感受到了极其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在胃肠肿瘤专场的报告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功教授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主要围绕今年ASCO上万众瞩目的焦点——IDEA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述。 随后的讨论环节,更有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发表精彩观点,内容绝对有料! IDEA研究为啥这么火? 首先,IDEA研究坐拥全球12个国家1w+例超大样本量,成为迄今为止肿瘤学领域最大样本数的前瞻性荟萃分析,在胃肠肿瘤领域几乎是空前绝后。 其次,IDEA研究对结肠癌现行标准辅助治疗发起了挑战,

旨在评估III期结直肠癌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CAP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3个月的疗效是否非劣效于6个月术后标准辅助治疗。 虽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其主要研究终点(DFS)3个月非劣效于6个月为阴性结果,但3个月组患者与6个月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仅相差0.9%。 所以,IDEA研究结果一发布就引起全场轰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近10年来,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领域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再基于当前方案神经毒性较明显、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IDEA研究必将对今后的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IDEA研究基本情况 研究背景:对于III期或高危II期的结肠癌患者,6个月的含奥沙利铂方案是当前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但由于奥沙利铂累积性的外周神经毒性,临床实践中的完成度不佳,所以疗效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缩短疗程可减轻毒性,降低治疗费用,更好的节约资源。 研究方法:该研究为开放的多中心III期研究。自2007年6月~2015年12月共纳入12834例III期结肠癌患者,1:1随机分配至3个月或6个月组,研究者自行选择FOLFOX或CAPOX方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年无病生存时间(DFS),预设的分层因素包括治疗方案和T/N分期,非劣效设计边界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215811.html,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 作者:陈慰慰李增军徐忠法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5期 [摘要]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习惯原因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保肛率低,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新辅助放化疗的优点及适应证、新辅助放化疗常用药物、新辅助放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及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时机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040-03 结直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年均4.2%的速度递增[1]。虽然外科手术长期以来都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单纯手术效果不 尽人意。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的理念提出之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概率高达50%[2]。近年,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新辅助治疗包 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py,NR)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随着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其在降低直肠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已成为公认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首选方案。 1 新辅助放化疗的优点及适应证 1.1 新辅助放化疗的优点 NCR与传统术后辅助治疗相比较,有如下优点:①患者对术前放化疗耐受性好,毒副作 用均小于术后放化疗;②控制微小转移灶,抑制因手术诱发的肿瘤增殖刺激,从而降低术后转移发生率[3];③术前肿瘤的血液供应及淋巴系统未受损伤,化疗药物因在肿瘤局部浓度较高 而可起到对肿瘤细胞更强的杀伤作用;④可实现术前肿瘤“降期”、“降体积”,部分肿瘤可达完全病理学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保肛率;⑤术后肿瘤被纤维瘢痕包裹,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放疗敏感性下降,而术前的新辅助放疗可提高肿瘤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⑥术后部分小肠降入盆腔发生粘连固定,术后放疗过程中受到反复照射而发生损伤,且易出现放射性肠炎。而术前小肠未降至盆底,可明显较少盆底粘连及放射性小肠损伤的发生率[4]。 1.2 新辅助放化疗的适应证

硒与结肠癌研究进展

第4卷第5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No.52003年10月JOU RN AL O F BEIHU A U N IV ERSIT Y (N atural Science)Oct.2003 文章编号:1009-4822(2003)05-0405-03 硒与结肠癌研究进展 邵世和,谢立苹,霍 龙 (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01) 摘要:研究表明,硒与结肠癌的发生呈明显的负相关,其机制与硒能提高抗氧化损伤能力,调节DNA 甲基化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关键词:硒;结肠癌;谷胱甘肽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05-20 作者简介:邵世和(1961-),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微量元素基础研究. 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可引起各种疾病,如人类癌症、克山病、细菌感染、HIV 感染等,均与硒摄入不足有关.补硒能有效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1~3].研究表明,硒摄入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硒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不仅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而且有治疗肿瘤的作用,因此,硒的抗癌作用研究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下面就硒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1 硒的生物学作用及存在形式 硒是谷胱甘肽(GPX)的必需组成部分,后者将有害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硒化合物又是与癌变和衰老有关的过多自由基的捕获剂.另外,辅酶Q 的合成也需要硒,辅酶Q 不仅是过多自由基的捕获剂,且能维持正常的细胞呼吸和促进免疫.食物和补剂中的硒大多以有机的和无机的形式存在,包括硒蛋氨酸(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补剂)、硒半胱氨酸(主要来源于动物)、硒酸盐和亚硒酸盐(主要来源于补剂)等形式.与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相比,硒氨酸是一种利用度较低的硒代谢源,因为前者只需被还原为硒化物就可能提供硒半胱氨酸的前体)))硒磷酸盐,这是硒蛋白中硒的活性形式.尽管如此,有机形式(如硒酵母)还是常被优先用于治疗中,部分原因是其毒性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硒化合物的形式及剂量与其抗肿瘤作用密切相关.朱茂祥等 [4] 研究了纳米硒、低价硒和亚硒酸钠 对人白血病细胞H L -60,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C 的细胞毒作用,发现亚硒酸钠对三种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但对体外产生的活性氧无抑制作用,纳米硒和低价硒,特别是低价硒对HL -60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并能有效消除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纳米硒和低价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与亚硒酸钠有不同的机制. 2 硒与结肠癌的相关性 一些生态学研究表明硒摄入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危险性呈负相关,结直肠癌的血清硒水平要比那些同地区普通人群低得多[5].Clark 等发现缺硒地区人类结肠癌发病率很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补充硒可降低包括结肠癌在内的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6,7].赵任[8]等研究了硒作用后淋巴细胞对实验性裸鼠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机制,发现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升高.经硒作用后,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Fas/FasL 途径起作用.汪承亚[9]的研究表明亚硒酸钠对人结肠癌细胞遗传不稳定起保护作用.文献报道,肿瘤病人血硒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肿瘤组织中的硒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的周围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Shamberger 等在肿瘤患者血硒降低机制方面提出硒在体内常以二硫键的形式与含巯基的氨基酸结合,在肿瘤摄取大量氨基酸的同时使得硒在肿瘤组织中累积,血硒降低可能与肿瘤代谢水平增快以及摄取硒的能力有关.

大肠癌研究进展 (综述)

大肠癌研究进展 (综述) 1国内外对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1.1关于发病率: 结直肠癌在我国是常见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明显上升。根据全国12 个县市登记结直肠癌死亡率已居第4~5 位。从发病率看,20 世纪90 年代与70 年代相比,城市上升了31.95 %.[1] 根据美国近30 年的统计, 20 世纪70 年代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为28/10万, 2000 年为20/10万, 下降了29%, 其主要原因为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大力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 检出了大量“早期癌”并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治疗。[2] 每年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接近148,300(72,600男性,75,700女性)名患者,占中人口的5-6%.患者具有家族性危险,也就是说其地带与第二代亲属中有两个或以上的患有结肠癌的患者。20%的患者具有此类情况,反之近5-10%的每年患有结肠癌的在自然界遵从孟德尔遗传- 他们以常染色体显性的表现形式遗传。[8] 1.2发病机理研究[3] 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所致的病理过程和结果. 结肠癌的发生机制 (参考:[3]于旨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2007年1月第二版 p50)

结肠癌是人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该病发生的传统模型为良性腺瘤息肉引起的肿瘤,然后通过多步突变发展成腺癌.亦有少部分病例(8%)对结肠癌的易感性是明显遗传的,称之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2目前临床对结肠癌的认知情况? 2.1人群普查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 结直肠癌死亡率相对较低。 2.1.1 大规模人群普查资料表明, 35 岁以上的人群中,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10 万( 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 [1~3]。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 患者5 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 而晚期癌5 年存活率不足10%。[2] 2.1.2 美国明尼苏达州1993 年公布了该地区46 551 名自然人群的13 年普查结果, 每年普查者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33%; 1999 年公布了18 年普查结果, 每两年普查一次者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21%。Towler 等[9]对4 项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 每两年普查一次, 明尼苏达州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6%, 英国诺丁汉下降15%, 丹麦下降18%, 瑞典下降12%, 综合各研究结果, 人群普查使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16%, 按实际参与普查人数计算, 死亡率下降23%。 2.2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美国国家息肉研究工作组提示, 切除普查发现的息肉可明显减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日本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FOBT) 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提示, 普查可使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81%。 以上结果说明, 普查不但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还可降低其发病率。 2.3将高危人群视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 北京市15 家医疗机构的普查结果显示, SFOBT 的阳性率为5.6%; 北京地区普通人群的结直肠癌患病率为36.57/10万, 共检出结直肠癌14 例( 2 例为非本地常住人口, 统计时予以排除) , 其中Dukes A 期4 例, B 期7 例, C 期1 例, Dukes A、B期患者占91.66%; 40 岁以下人群未检出结直肠癌, 50 岁以上人群检出结直肠癌的比例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 高危人群: 包括本人患过结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患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0 年以上未愈、胆囊切除10 年以上、曾有妇科肿瘤并接受过下腹部放疗、不明原因反复便血、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 2.4自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李世荣等[17]拟应用SFOBT 对3002 名51~92 岁的自然人群进行连续16 年( 1987~2002 年, 1 次/年) 的结直肠癌普查。共2251 人接受了普查(A 组) , 751 人未能接受普查(B 组) , 普查率为74.98%。16 年共发现结直肠癌44 例, 年平均结直肠癌发生率为91.61/10万。 A 组检出结直肠癌21 例, 漏诊6 例, 结直肠癌发生率为74.97/10万, 检出率为91.61/10万; B组检出结直肠癌17 例, 发生率为141.48/10万。

结直肠癌治疗最新进展

结直肠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环境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已然成为威胁我国人... 结直肠癌治疗最新进展 错配修复(MMR)基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基因,主要功能是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降低自发性突变等。错配修复(MMR)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研究发现大约15%的结肠癌患者被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携带有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的个体一生中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可达30%~70%。 PD-1/PD-L1免疫疗法是当前热门的新一类抗癌免疫疗法,如默沙东的Keytruda (pembrolizumab)可阻止PD-1和它的配体PD-L1、PD-L2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目前该药针对结肠癌、肺癌、肾癌、胃癌、卵巢癌等35类癌症的临床试验已经在全球大规模展开。 2016年第5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PD-1免疫疗法Keytruda (pembrolizumab)治疗存在DNA错配修复(MMR)的晚期结直肠癌临床II期试验结果。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7%(n=16/28)(具体数据可参考文献链接)。该实验由约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肿瘤学副教授Dung T. Le主导[4]。 该系列临床研究确认了第一个基因标记物——错配修复(MMR)缺陷——可以用来预测对PD-1抗体pembrolizumab的响应,这一标记物可在一系列癌症中预测PD-1抗体药物的响应情况。未来,MMR缺陷检查可被广泛应用,让更多患者从pembrolizumab和其他PD-1药物中获益。 临床试验有可能在现有标准治疗基础上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鉴于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仍存在不少局限,建议鼓励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与其病情相符的临床试验。 在最新的PD-1免疫疗法治疗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晚期结直肠癌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MORE Health现对中国患者开放PD-1抗体药物Pembrolizumab治疗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的晚期结直肠癌三期临床试验项目,详情见下: 项目名称:比较Pembrolizumab(MK-3475)与标准化疗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项目介绍:这项研究的初步研究假设是,与当前标准化疗相比,Pembrolizumab将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关注这种疾病的必要性刻不容缓:幸运的是,免疫疗法能够改变现状。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宣布,其重磅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得到了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好消息,在结直肠癌的方面有更重要的突破。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综述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 引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 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人工肛门 手术或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个开 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外并将肠管开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 排泄粪便,粪便可收集于贴于开口处的特制塑料袋内,因此, 人工肛门是重新构建的一个排出粪便的人为肠道开口。 一、病史介绍: 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 现病史:患者,刘桂英,女,78岁,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时测T:36.5℃,P:72次/分,Bp:115/65mmHg,体重:43kg。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约10~30ml,无里急后重感,无腹痛腹胀,便血间歇性发作,无呕血黑便。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直肠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肠镜示:直肠占位。病理示:直肠腺癌。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增强CT示: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病灶,直肠占位。血常规、凝血四项、大生化、肺功能测定、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 二、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 直肠癌发病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直肠慢性炎症;饮食与致癌

物质;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常会出现:1、排便异常,即直肠刺激症状;2、粪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粪形变细等;3、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等。大体分型可分为:肿块型,也称菜花型,向肠腔内生长,预后相对较好。溃疡型,多见,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易发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转移较早。浸润型,癌肿沿肠壁周围浸润,使肠腔狭窄,预后较差。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2、肠镜,是诊断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组织做病检;3、大便隐血试验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肠癌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方式:肿瘤距肛缘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当肿瘤距肛缘5cm 以内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当肿瘤有远期转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时,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即Hartmann术。 三、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直肠镜、病理检查、B超、腹部增强CT 治疗方案:直肠癌根治术,但因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肠壁全层及骶前筋膜,如果分离肿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故 实施姑息性结肠造瘘术,给予止血、抗炎、营养等补液治 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护理诊断: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_黄永坤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31期(总第183期)2012年11月resonance images of asymptomatic shoulder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6):10-15. [20] Alvarez D J,Rockwell P G.Trigger poin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Fam Physician,2002,65(4):653-660. [21] Kamauli A,Kaya A,Ardicoglu O,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215811.html,parison of lidocaine injection,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and dry needling to trigger points 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J].Rheumatol Int,2005,25(8):604-611.[22]王建国,耿葆梁,闫洪涛,等.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456-458. [23]费骏,石仕元,魏威余,等.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机理初 探[J].中医正骨,2008,20(7):49-50. [24]张苏杰,吕发明.小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3):48-49. [25]张飞雄,李义凯,任海滨,等.中药熏蒸结合药物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痛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5-6. [26] Ceylan Y ,Hizmetli S,Silig Y.The effects of infrared laser and medical treatments on pain and serotoni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A controlled trial[J].Rheumatol Int,2004,24(3):260-263. (收稿日期:2012-09-16) (编辑:程旭然) ①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中心卫生院 广西 防城港 538021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黄永坤①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情况。方法:分析近年来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结肠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均是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方法。结论:通过手术在保证根除病灶的前提下,辅助治疗尽可能减少或杜绝转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 结肠癌; 手术; 腹腔镜; 化疗; 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50-02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生率的逐渐增高,结肠癌的发生率也明 显增高,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结肠癌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同时有目的的结合放疗和化疗[1]。结肠癌5年生存率为74%,根治手术率为85%[2]。探讨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成为笔者所在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结肠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1 结肠癌的概述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仍然呈明显增高的趋势[3]。结肠癌临床早期症状主要以肠炎、痢疾等症状为主,当患者出现中毒[4]、肠梗阻、 腹部触及包块已经进入结肠癌晚期[5]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及大便潜血等临床症状。临床辅助检查主要有X 线检查,如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临床还会结合结肠镜检查,在直视的条件下,直接对病灶进行观察。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弯曲对全结肠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电切、电凝及活检,更早的发现结肠病变[6]。2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 2.1 开腹手术 目前结肠癌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作为最为有效的手段。术前对结肠癌病史、癌肿的位置、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灶个数选择相应的根治性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对整块的癌灶病变肠段和淋巴引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切除,在支配切除肠段血管的根部进行结扎,注意廓清根部血管周围的淋巴结。有研究表明,日本大肠癌的手术规则是将结肠癌所在肠壁和沿 着边缘动脉弓排列的结肠旁淋巴结,距离癌灶上下各5.0 cm 的边缘淋巴结划定为首站,在距离癌灶上下各5.0~10.0 cm 的边缘淋巴结和沿着回结肠、右结肠、结肠中、左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主干血管分布的中间淋巴结作为次站[7],主干血管向肠系膜注入的上动脉根部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淋巴结作为第三站,根据上述不同淋巴结,决定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根据临床需要对其相应肠段进行切除,注意对于支配肿瘤血管根部淋巴结的廓清[8]。注入显影剂手术法:通过将1%奴佛卡因显影剂和亚甲蓝混合从肿瘤病灶的近端、远端5.0 cm 处肠壁浆膜向下注入,数秒后可见到蓝色细小的淋巴管,从肠壁向着肠系膜中间淋巴结逐步的扩散,在显示蓝色后,向下达到系膜根部和肠系膜上部淋巴结。如果显影,在再进行追踪注射,对腹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进行显影。如果显影表示没有远处转移,手术可对肠系膜根部的中央淋巴结进行清扫,如果不显影表示有远处转移,要行扩大根治术。注入显影剂手术法可以通过显影为手术操作区域的选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避免手术范围盲目扩大带来的不必要的创伤。2.2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其术野清晰、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止血迅速、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小、美观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明显的体现。(1)回盲部和右半结肠切除术:首先对脐部、左侧上腹部、左侧下腹部和右侧上腹部做4个穿刺孔,将30°斜面镜头放置到其中,保持身体左侧倾斜15°左右,头高脚低,通过超声刀沿着右侧结肠旁沟将腹膜剪开,沿着腰大肌表面进行分离,充分的暴露后,注意对右侧输尿管走行的保护,沿着肝脏下缘肾脏包膜表面将肝结肠韧带切断,对结肠肝区和横结肠右半部分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215811.html,ki.cfmr.2012.31.110

大肠癌护理常规

肠癌专科护理常规 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结肠癌以4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1.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 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初期表现,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晚期肠癌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病质。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 治疗措施 结肠癌: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根据癌肿所在部位有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 (2)、姑息性手术:适用于晚期癌肿,有远处转移,但局部癌肿尚能切除者,可做癌肿所在肠段局部切除及肠吻合术。 (3)、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处理:在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后,手术处理。 2、非手术治疗 (1)、化疗配合根治性切除手术,可提供5年生存率。 (2)、中医药治疗 直肠癌: 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 1、手术治疗 (1)、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癌肿,足够的两端肠段、已侵犯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四周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及全直肠系膜和淋巴结。 (2)、姑息性手术:晚期癌肿患者发生排便困难或肠梗阻时,可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 2、非手术治疗 (1)、放疗和化疗:较晚期的直肠癌可先在手术前放疗,使部分不能手术的病人能因此而有望行根治性切除术。 (2)、局部治疗 (3)、其他: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

大肠癌护理目标与措施

大肠癌护理目标与措施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发生在齿状线至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 处之间的癌称直肠癌,发生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称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过去病史时注意有无大肠息肉、溃疡性结等;了解病人习惯是否与癌的发生有关等。 2、身体状况病人早期仅有排便习惯的改变、腹部隐痛,以后可出现粘液脓血便、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如腹部有明显压痛,多由于癌肿穿透于肠壁外,已形成伴有炎症的肿块,若出现肝肿大、腹水和低位性肠梗阻者,则为大肠癌晚期症状。大肠癌dukes分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内为a期;已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既穿透肠壁,又有淋巴转移为c期;已有远处转移为d期。不同的分期阶段,其治疗效果与预后不同。 3、心理状况大肠癌病人除了焦虑和恐惧外,也常常会对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沮丧和内疚等情绪体验,有些病人还可能产生愤怒、忿恨和敌意。尤其是永久性使用人工肛门的病人会产生"不完

全感"或失落感,可将自己当作"废人"感到悲观和绝望。也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及交际活动。 4、辅助检查①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癌的肿块,并能判断其部位、范围、活动度以及有无肠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②癌胚抗原(cea)检查:对直肠癌预后与复发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测定值增高者预后相对较差。 [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癌症威胁、个人意志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依据:心烦、、忧郁、无助感。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癌症消耗、饮食控制、手术创伤或化疗反应有关。依据:消瘦、贫血、甚至恶病质表现。 3、自我形象紊乱与人工肛门病人对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能接受有关。依据:自卑、孤独、失落感。 4、潜在并发症排尿异常,与手术损伤盆腔神经丛有关。依据:尿潴留。 5、潜在并发症排便异常,与排便方式改变(人工肛门)有关。依据:排便失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