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降低为60ug/L。血铅大于60ug/L就应该积极的排铅毒了。

孩子铅超标一定要排铅。排铅有很多办法,对于儿童最安全的还是营养素干预。

最好是用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唯一“促进排铅+增强免疫”功能的排铅口服液。

益童成长(力德希)排铅口服液就不错!是促进排铅,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无任何毒副作用。唯有排铅、强体相结合才是标本兼治,所以服用排铅口服液真的很有用。因为益童成长口服液在排铅的同时还可以补充锌等微量元素,长期服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帮助。

专家建议:血铅大于60ug/L就应该积极的排铅。

因为血铅升高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血铅值越小孩子越聪明。所以,血铅应控制的越低越少。

食疗作为预防,它可以阻断一些外界铅的吸收,并能部分地把血液中的铅排出体外。平时要注意饮食搭配,多喝牛奶,少喝饮料;多吃鱼虾、瘦肉、豆制品、蛋和贝壳类食品,少吃松花蛋、油炸和膨化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如海带、洋葱、大蒜、胡萝卜、西红柿、猕猴桃和沙棘等。

专家特别指出,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排铅,这是因为排铅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还会排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甚至会出现严重低钙,所以儿童铅中毒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

下面是一些对排铅有作用的食物,可以协助排铅。

牛奶:它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建议您每天喝上1~2杯牛奶。虾皮:每100克虾皮中含钙量高达2克。最新研究表明增加膳食钙的摄入量除了对儿童骨质发育有益外,还能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和骨铅的蓄积,可有效减少儿童对铅的吸收,降低铅的毒性。对于接触低浓度铅的儿童,膳食中增加钙的摄入量可有效降低铅的吸收。

海带:海带具有解毒排铅功效,可促进体内铅的排泄。

大蒜:大蒜中的某些有机成分能结合铅,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

蔬菜:油菜、卷心菜、苦瓜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与铅结合,会生成难溶于水且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的,且以根茎类的含铅量最高。

水果:猕猴桃、枣、柑等所含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从而减少机体对铅的吸收。

酸奶:可刺激肠蠕动减少铅吸收,并增加排泄。

食疗排铅:

胡萝卜牛奶

胡萝卜50克,煮熟后取出压烂,调入牛奶200毫升中服食。金菇虾皮饺金针菇100克(煮熟去汤),虾皮50克(温水略洗),瘦猪肉200克。将上述三物共剁成泥,加调味品制成馅,包成饺子(或馄饨)煮食,

可分数次食用。

蒜泥海带粥

大米50克,海带15克,切碎,大蒜两瓣捣烂。大米、海带加适量水先煮,待成粥后再加入蒜泥和调味品,稍煮片刻即成,可分数次食用。金梅饮金钱草10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煎汤去渣,约300毫升分3次饮服。

甘草绿豆汤

甘草10克,绿豆50克,煮汤,使绿豆酥烂,不加糖,喝汤吃绿豆。

上述食谱可交替服食,需持续较长时间才有效,通常是1-2个月或更长,有铅中毒症状的人不妨一试还要坚持每三个月去医院监测检查体内铅水平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2021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2021新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2021新版) 铅对儿童的损害 铅对儿童的危害,与血铅水平及接触铅时的年龄及持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孩子越小,对铅的毒性越敏感;接触铅时间越长,铅的毒性越大;血铅水平越高,危害越严重。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是对铅毒性的高度敏感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逐步增强。 严重的铅中毒,可造成儿童多系统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恶心和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因此,怀孕前、怀孕时及哺乳期接触铅的妇女,可造

成胎儿及小婴儿铅中毒。此时此刻,新生命对铅的抵抗力最差,最容易受到铅的毒害。 超标:超过100微克/升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医学界认为血铅浓度达600微克/升以上,孩子出现贫血、腹绞痛、惊厥等症状,才像成人一样可被诊断为铅中毒。80年代的研究表明:血铅在100微克/升左右时,虽然不至于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和听力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修订为:当儿童血铅大于或等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不管是否存在临床表现或血液生化改变)。 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公布了由国内专家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高铅血症、儿童铅中毒诊疗指南》。指南同样依据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儿童铅中毒分级:儿童血铅低于100微克/升,是目前可以接受的水平;100-199微克/升为高铅血症;200-24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5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微克/升以上为重度铅中毒。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尿铅≥0.34mmol/L(0.07mg/L、70mg/L)或0.48mmol/24h(0.1mg/24h、100mg/24h); b)血铅≥1.9/mmol/L(0.4mg/L、400mg/L,);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mol/L(0.3mg/L、300mg/L)而< 3.86/mmol/L(0.8mg/L)者。 5 诊断及分级标准 5.1 轻度中毒 5.1.1 血铅≥2.9mmol/L(0.6mg/L、600mg/L)或尿铅≥0.58mmol/L(0.12mg/L、120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mmol/L(8mg/L、8000m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mmol/L(2mg/L、2000m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mmol/L(13.0m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5.1.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mmol/L(0.8mg/L、800mg/L)或 4.82mmol/24h(1mg/24h、1000m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5.2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5.3 重度中毒

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

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评估 人 评估日期年月日 评估领域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 3 2 1 0 1.粗大运动1.1姿势控制 1.1.1头部控制:头部变换姿势时能随时保持平衡且能自由转动 1.1.2坐姿控制:能自己坐着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1.1.3站姿控制:能持续站着5分钟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1.1.4跪姿控制:双膝着地跪5秒 1.1.5蹲姿控制:半蹲着5秒 1.2移动能力 1.2.1翻身:—能左右侧翻 2 —能自己由俯卧翻成仰卧,或由仰卧翻成俯卧 —能自己连续翻身 1.2.2爬行:—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行 —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过障碍物 1.2.3跪行:以跪姿交换双膝向前行50㎝ 1.2.4行走:维持平衡自己行走3m 1.2.5跑步:以正确姿势跑5m米或以上 1.2.6跳:—在原地双脚连续跳10次 —连续向前跳过5cm高的障碍物 —在弹跳床上连续跳10下 1.2.7上下楼梯:自己左右脚交替上下10个阶梯 1.3运动与游戏技能 1.3.1球类运动:—有目标地抛球 —有目标地接球 —有目标地投球(投5次有2次准确) 1.3.2垫上运动:—能模仿做各种做翻滚的垫上运动 —能模仿做各种做爬行的垫上运动 —能模仿做各种做姿势模仿的垫上运动 1.3.3模仿运动:模仿做简单的体操动作 1.3.4游戏:玩有规则的游戏且遵守游戏规则 1.3.5循环体能:能自己在各种器材间循环前进 本领域合计分:2.1抓放能力 2.1.1捡取小物品:用拇指、食指捡取1个小物品 2.1.2释放物品:将手中物品释放在指定位置

2. 精细动作2.1.3腕部旋转:能连续旋转腕部 2.1.4双手协调:双手能协调操作且用力适当 2.2作业能力 2.2.1堆叠能力:将5个方块堆成高塔形 2.2.2嵌塞能力:将5个小物品塞入窄口容器内 2.2.3顺序工作能力:依上、下、左、右的顺序工作 2.2.4顺序套物能力:依顺序套叠3种大小的物品 2.3工具使用 2.3.1仿画线条:仿画直线、横线 2.3.2粘土类造型:—用器物切割橡皮泥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条形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圆球形 2.3.3折纸:模仿把纸张对折2次 2.3.4开关容器:拧开、关上常见的容器盖子 2.3.5使用文具:会使用2~4种文具(铅笔、橡皮、尺子、本子)2.3.6使用剪刀:自己剪断纸条 本领域合计分 3. 感官知觉3.1视觉的运用 3.1.1 视觉敏锐度:看到眼前约1m的小物体 3 3.1.2 视觉追视能力:—追视视野内一个方向移动的物体 3 —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移动的物体 3.1.3 视觉辨别能力:—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形状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颜色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大小 3.1.4 眼手协调能力:—依大小套杯5个或以上 —用绳子穿珠10粒或以上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3.1.5形象背景区分能力:在一堆物品中找出指定的物品 3.1.6视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看到的物品3种以上 3.1.7空间位置的知觉能力:—分辨上下空间位置的关系 —分辨左右空间位置的关系 —分辨里外空间位置的关系 3.1.8视动统整能力:—模仿画线段(如直线、左斜线、右斜线) —模仿画简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 —仿写简单的文字 3.2听觉的运用 3.2.1听觉敏锐度:能注意身边熟悉的或特定的声音 3 3.2.2听觉辨别能力: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铅中毒的诊断治疗

铅中毒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查房教案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毛云 教学查房计划书 教案正文: (一)依托病例: 病史简介:患者,男性,34岁,因“腹部胀痛5天”于2013-9-29 15:22收住我科。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无排便。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腹痛较前加重,遂来我院。予查全腹增强CT示:盆腔少量积液,腹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追问个人病史,在塑化剂厂上班一年,有可疑长期重金属接触史。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体格检查:T:37.1℃,P57次/分,R19次/分,BP163/84mmHg 神志清,精神稍软,心音适中,律尚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2013.9.28本院全腹增强CT(影像号:684785)示:盆腔少量积液,腹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2013.9.28本院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2013.9.28腹部X线(R1766967):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二)教学过程: 1.请对该病例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 答:1、青年男性2、有可疑长期重金属接触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无排便3、查体:BP163/84mmHg,神志清,精神稍软,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 2.根据上述病例特点,患者的腹痛、腹胀应考虑什么疾病? 答:首先考虑铅中毒。 3.下一步拟行什么检查? 答:血清重金属初筛检测、电子胃镜检查、血清淀粉酶检查 2013.9.28本院铅初筛检测:839ug/l,镉初筛检测5.40 ug/l(次日回报) 2013.9.28本院血清淀粉酶检查正常 2013.9.29本院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4.针对该患者,下一步如何治疗?血液净化驱铅治疗?予“EDTA类金属螯合剂、DMSA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铅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据称全球年产量超过800吨。但是,铅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的金属,尤其对于儿童,即使是低浓度铅的摄入,都有可能影响到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健全发展。 儿童铅中毒的首选指标是血铅,血铅水平是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的首选指标,根据中铅的含量能判断儿童是否有过量的铅吸收,是否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或治疗。血铅检测方法常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 检测流程 1.血样采集: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皮肤后抽静脉血,采集末梢血则要求先洗手,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中指或无名指指腹后采血(尽量使用激光采血),让血自然流出,放弃第一滴,采集足够平行样血量。 2.血样检测:预热稳定、制备标准曲线、、样本平行样分析、实验记录、结果报告。 检测要求 1.基本条件: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采血场所无污染源,条件和仪器、耗材、试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基本检测方法:血铅检测方法的主要参数如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应符合《血铅临床规范》要求。 3.:质量保证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分析步骤的每一个环节,样品的选择、采集、运输、实验记录、报告及评价等步骤都要有质量把关。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地降低检测空白值:分析过程使用的试剂(抗凝剂、清洁和消毒液等)以及实验器皿(注射器、采血量器、带盖试管、消毒棉棍等)的空白抽检尤为重要,要求所有空白铅含量低于6 g/L。 (2)采血场所必须远离铅污染源,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室内地面和墙壁应易于湿式清洗,采血前清洁采血场所、采血间不要使用风扇降温以防止污染。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课稿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智力障碍儿童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干预的相关内容以及早期干预的支持依据。此外,本文还概述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大纲,包括以父母为主和以家长--教师为主的两种形式,分别有有密尔瓦基大纲、波特奇计划、母子家庭大纲等。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家庭的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力障碍、早期干预 1、前言 “智力障碍”是一个伸缩性的描述性概念,自其提出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智力与发展协会(The America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简称AAIDD)2010年版《智力障碍定义、分类与支持体系》将智力障碍定义为: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之前[1]。一般而言,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力功能明显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很是重视,若能够及早的发现和鉴别智力障碍儿童并进行干预和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正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既是一种早期教育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早期干预的依据 2.1生理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发展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而大脑的发育决定着认知的发展。年幼儿童的脑部功能障碍虽然无法单独用药物予以改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脑细胞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表现出更多和更好的功能,这些训练越早进行,其效果越好。另外,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早期正常的诱发与刺激可以有效加强脑部功能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脑的可塑性不一样,在敏感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进行教育或干预的效果更佳[2]。 2.2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又被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或转变期,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3]。心理学家将关键期的研究运用到儿童早期发展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种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间段里,个体时刻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这时候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鉴定 早期干预的明确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在特殊教育中主要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迟缓或有发展迟缓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教育与支持的过程[4],其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早期发现与鉴别,二是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 [1]转引自:沈立.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5. [2]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10):35-38. [3] 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25.

铅中毒成危害儿童健康主要因素(2021年)

铅中毒成危害儿童健康主要因 素(2021年)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55

铅中毒成危害儿童健康主要因素(2021年) 陕西凤翔、湖南武冈铅超标事件尚未完全平息,昆明东川区又有200多名儿童被曝血铅超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铅中毒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昨日,本报记者请医学和营养专家支招,尽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隐患。 血铅没超标,并不代表安全 铅,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血铅含量超过100微克/升就是铅中毒。但是,即使体内血铅含量低于上述标准,仍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些不良影响是不可逆的。 中国公共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省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易国勤教授说,铅中毒会给儿童带来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影响孩子的

身体和智力发育。在神经系统上的表现是多动、攻击性或精神萎靡、昏迷等症状;在血液系统上的表现可能是贫血;在肠道上表现是腹泻、儿童便秘等。 吃住玩行,四方面减少铅摄入 如何减少儿童对铅的摄入呢?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蔡红琳提出四大注意: 吃:不要用报纸等印刷品装盛食物,少吃爆米花等含铅量高的食品; 住:油漆涂料的颜色越亮丽铅含量可能越高,因此,装修儿童房应首选无铅涂料,不要一味追求艳丽。此外,房间要注意通风; 玩:许多彩色玩具或文具中都含有铅。因此,家长应教会孩子不要撕咬玩具或文具,常洗手,少吮手指; 行:汽车尾气等废气中有大量铅。通常距地面1米处的空气铅含量最高,因此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或铅作业工厂附近玩耍。 粗粮蔬菜水果,有助于排铅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ll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尿铅指标由原 0.39μmol/L(0.08mg/L)调整至 0.34μmol/L(0.0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μmol/L(0.08mg/L)调整为0.58μmol/L (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预防铅中毒

一、婴幼儿铅中毒的危险 铅是一种多系统、多亲和性的毒物,铅及其化合物的蒸汽、烟和粉尘主要以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经消化道吸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和肾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潜能发展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保留终身。理想状态下,人体内的含铅量应为零。一般来说,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0.483 u mol/L,不管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血液生化变化。 血铅水平分五级 Ⅰ级:<0.483 u mol/L(10 ug/dl) Ⅱ-A级:0.483-0.1676 u mol/L(10-14 ug/dl) Ⅱ-B级:0.724-0.917 u mol/L(15-19 ug/dl) Ⅲ级:0.965-2.123 u mol/L(20-33 ug/dl) Ⅳ级:2.172-3.330 u mol/L(45-69 ug/dl) Ⅴ级:≥3.378 u mol/L(70 ug/dl) 目前认为,I级是相对安全的血铅水平,而Ⅱ一V级属于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二、铅的来源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婴幼儿铅中毒的根本原因。 1.大气中的铅的来源 (1)自然来源:自然环境中的铅可能经过地壳侵蚀、火山爆发、海啸和森林山火等自然现象而释放于大气环境中。 (2)非自然来源 非自然来源主要是指来自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 2.环境媒介中的铅 土壤是自然界中铅的最大储存库。土壤中的铅会在婴幼儿玩耍时被有意无意地摄入,造成婴幼儿的铅中毒。室内铅尘也是婴幼儿铅暴露的重要来源之一。室内铅尘的含量和婴幼儿血铅水平呈非常明显的相关,所以控制室内铅尘能有效降低婴幼儿的血铅水平。 3.水中的铅 一般情况下水中的铅不至于成为婴幼儿铅暴露的主要来源。清晨第一次打开水龙头放出的水往往含铅量较高。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含铅往往较冷水龙头为高。但其生物利用度往往较食物中的铅高。 4.食物中的铅 食物中的铅可能来自几个方面:大气中的铅直接沉积到谷物和蔬菜中;室内铅尘污染厨房中的食物;以含铅釉彩器皿储存食物造成污染;铅质焊锡制作的食品罐头对食物的污染等,其中,铅污染罐头食品的危害最大。 食品中的铅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 )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 ICF的定义: 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 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 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 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 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 6.68%0 6?中国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 7按ICF分类和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 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

儿童铅中毒

1. 什么是铅? 铅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重金属元素,质软呈银灰色,熔点低,耐腐蚀,其化合物可呈现出粉红色、黄色等色彩。在电池、电力电子、印刷、石油化工、油漆、颜料、塑料、橡胶、乃至食品行业均有广泛应用。铅对我们人体来说是一种毒素,一旦进入体内会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平均每年用掉的铅高达50万吨。因此,如果环境保护搞的不好,这些铅就会随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途径污染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危害我们每一个人。目前,铅中毒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发达国家的铅污染时期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已经过去)。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铅的毒性比成年人更敏感,因此铅中毒对儿童危害更大,其毒性损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应该重视。因此,许多行业离不开铅,可以说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必须的,在带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污染,给健康带来了危害。 2. 儿童铅中毒的发生和流行状况 根据国际通用的铅中毒标准,即血铅大于等于10 μg/dl。据2004年全国儿童铅中毒流调结果,目前我国儿童铅中毒的平均发病率为10 %左右,血铅均值为6 μg/dl上下,已经较10年前有明显下降。不同地区因环境污染程度不同而发病率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大。 目前美国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为4.4%。其实美国铅污染的问题也经历了一个很严重的时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5岁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为85-97%,非常之高,经过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努力干预,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和油漆,九十年代铅中毒问题已经得到了显著控制,降到了目前4.4%的水平。 3. 铅对儿童的危害及临床表现特点 铅一旦进入到体内以后,首先与红细胞结合,然后转移到骨骼当中而沉积下来,在体内80%-90%的铅储存在骨骼当中,而血液中的铅则随血流到达身体的每一个系统和器官,如大脑、肝脏、肾脏、免疫器官等等,从而造成损害,因此表现出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血铅水平与智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血铅水平每升高10 μg/dl 智商下降2-3分。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性情、行为问题,脾气暴躁、爱发脾气、啃手指、逃学、旷课等。有的孩子表现出体格生长发育受影响(不长个、瘦小),锌、钙、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有些表现出易患感冒、免疫力低下、腹痛、腿痛等。更严重的表现如肾脏损害、脑病(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在儿童比较罕见,这主要见于铅作业工人。 4.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在上面提到的一些症状和表现的基础上,进行血铅检测。一般血铅≥10 μg /dl,即为铅中毒,不管有无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生化改变。这是国际统一标准,这一标准同时适用于成人和儿童。铅中毒可以分为以下4级: -- 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10 -- 24.9 μg/dl。临床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钙和锌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等。 -- 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 -- 44.9 μg/dl。临床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爱发脾气、智商下降、钙和锌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贫血、不明原因腹痛、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 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45 -- 69.9 μg/dl。临床表现有脾气暴躁、易激惹、攻击行为、头痛、智力低下、腹绞痛、钙和锌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贫血、视力和听力损害、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 极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70 μg/dl。临床表现有肝、肾、心脏等多脏器损害、铅性脑病、甚至死亡。 如果血铅在10 --19 μg/dl之间,则1-3个月内复诊;如果血铅在20 -- 44.9 μg/dl之间,则需要在1周至1个月内复诊;如果血铅在45 μg/dl以上,则需要在48小时内或立即复诊,用静脉血。 平时家长应该留意观察孩子有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脾气性格改变、不长个、瘦小等上面说的一些表现,如果有就应带孩子去进行血铅检查。这里还要说一点的是,有些儿童血铅已经超标了,但表现往往不明显,或者家长观察不够而未能发现,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条件的话也应该定期给孩子进行血铅检测,通常每半年到一年检测一次。

卫生学实习六_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完整版)题目和答案解析

卫生学实习六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3、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1、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原则: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集体诊断,必须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防止漏诊、误诊、冒诊。 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 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资料,尤其是可疑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2)职业中毒的诊断(中毒事故性质的认定)(3)责任认定;(4)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5)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6)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案例一] 患者赵**,男性,42岁,近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 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 答: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史 2、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 答: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胃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 3、引起腹绞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 答:可引起腹绞痛:铅,有机磷毒物,毒蘑,毒扁豆碱,斑蝥,乌头碱,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性毒物等。常见致职业中毒的有铅:接触机会: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气;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铅中毒的诊断与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铅中毒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690-63 铅中毒的诊断与预防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诊断 根据患者的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接触环境或接触材料的调查检测,进行综合分析,作为诊断对长期在空气中铅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环境作业的工人,有临床症状而化验指标仍属正常范围者,可用诊断性驱铅试验,方法同驱铅治疗一日用量,结果按以下诊断标准判定。 (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小时(0.1mg/24小时);或血铅≥2.4μmol/L(50μg/100m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4μmol/L (0.3mg/L)而<3.84μmol /L(0.8mg/L)者。 (2)轻度中毒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关于“智力障碍”的有关用语相当多,如早期的“低能”、“呆子”、“白痴”、“笨瓜”、“傻瓜”、“蠢材”等。在特殊教育中,一般采用“弱”、“智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缺陷”、“智能低下”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在涵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被交互使用。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对智力障碍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有差异,如: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在1959年之前,以IQ分数为标准,即IQ 低于70为弱智。1959年(第五版)的智力障碍定义,除智商外,增加了适应行为,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低IQ和适应行为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自此,对智力障碍的判断均以智力发展的明显落后以及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作为两个重要的标准。 下述为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1992年和2002年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第八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2.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92年(第九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颁布的《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第十版草案)》(ICD - 10)中把智力障碍定义为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完全,以致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受损,如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受损,适应性行为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三)日本的定义 日本文部省将智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停滞,从而形成智慧能力的低劣,在处理自己身边事物及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有显著困难的人。 (四)我国的定义 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开始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修订了1987年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智力障碍的定义,将智力残疾界定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行为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在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和行为特征方面,智力障碍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如此,他们之间仍有很多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认知方面 (1)识别身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困难,重度者不能识别颜色与形状; (2)记忆缺乏明确的目的,记忆的组织能力较差,尤其是需要深入处理的记忆任务; (3)后设认知(认知执行任务时需要什么策略与使用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的能力有困难; (4)分类能力差,例如,无法将火车与汽车视为一类; (5)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低,智力发育低下、迟滞,智商指数(IQ)在70 以下。 (二)语言方面 (1)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育迟缓,始语迟; (2)轻度的弱智儿在日常会话方面接近普通孩子,但对于复杂、抽象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低下; (3)发音、构音迟缓、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