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标准编号)

广东电网公司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Criterion for Acknowledgement of Substation-Automation System for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

2005 发布 2005 实施

广东电网公司发布目录

前言 2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验收组织管理 5

4.1 验收的阶段 5

4.2 验收职责 5

4.3 验收组织 7

5 验收原则及依据 7 5.1 验收原则 7

5.2 验收依据 7

6 验收后续工作 7

7 工厂验收 8

7.1 工厂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8 7.2 工厂验收大纲 8

7.3 工厂验收规则 9

7.4 工厂验收报告 9

7.5 工厂验收流程 9

8 现场验收 10

8.1 现场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0 8.2 现场验收的准备工作 10 8.3 现场验收大纲 11

8.4 现场验收规则 11

8.5 现场验收报告 11

8.6 现场验收流程 12

9 整体考核验收 12

9.1 整体考核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2

9.2 整体考核验收大纲 12 9.3 整体考核验收规则 13 9.4 整体考核验收报告13 9.5 整体考核验收流程 13 10 验收内容及要求 14 10.1 硬件检查 14

10.2 系统功能测试 15

10.3 系统性能测试 18

10.4 系统稳定性测试21

10.5 现场其他验收2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验收流程图23

附录B(规范性附录)偏差、缺陷索引表及偏差、缺陷记录报告

26

附录C(示例性附录)验收测试记录纸格式 30

前言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变电

站的二次设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微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经过功能的

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组成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对变电站执行控制、

保护、测量、运行操作管理、信息远传及协调的自动化系统。

新建或改造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只有经过认真、严格、规范的标

准化验收,才能保证投运后的系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为使广东电网公司所属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更具专业

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

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有3个附录,其中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示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由下列人员起草:

审核:

审定:

批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的基本原则、组织

管理、验收内容、验收评估标准、验收流程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的验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

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887-19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3850-1998《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

变送器》

GB/T15153-94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

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13730-199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

验收规范》

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5002-1991《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5003-19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634-1997《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67-199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5149-2001《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测系统设计技术规

程》

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定》

DL/Z 713-2000《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IEC 60870《远动设备及系统》

电安生[1994]191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

措施要点》

Q/GD001.1119.1-2005《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电网与电厂自动化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经

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2002年5月)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

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预验收

预验收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工厂验收前,由设备制造单位质

量检验部门组织进行的内部验收测试,所有项目经检验合格后,由质

量检验部门出具预验收测试报告。

3.2 工厂验收

工厂验收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完成系统集成工作后,由设备制

造单位组织,用户及广东电网公司有关部门共同进行的系统设备出厂

验收试验。

3.3 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是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后,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每

一个数据、每个控制点、功能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还包括对变电站自

动化系统与其周围运行环境条件的测试。

3.4 整体考核验收

整体考核验收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投运后,由建设单位运行部门

组织相关单位对系统功能、性能、现场验收遗留问题等进行的考核验

收。

3.5 连续通电测试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完成系统功能测试、系统性能测试项目后,

进行的不少于72小时的系统连续通电测试。

3.6 雪崩处理能力

雪崩处理能力是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等设

备同时产生大量状态变位时的处理能力。

3.7 缺陷

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技术文件或相关规范要求

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

3.8 偏差

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技术文件或相关规范要求

的具体功能和性能指标、但不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可通过简易修改补充得以纠正的问题。

4 验收组织管理

4.1 验收的阶段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厂验收、现场验

收和整体考核验收。

工厂验收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软件集成、调试、预验收工作

完成后,由设备制造单位组织的系统出厂前的验收工作。工厂验收的时间应根据测试大纲的工作量自行决定,原则上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的时间应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现场验收是系统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后,由用户负责组织进行的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启动投运前的验收。现场验收的时间由用户根据测试大纲的工作量决定,原则上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验收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验收的时间

不少于30个工作日。

整体考核验收是系统整体投运三个月后,由建设单位运行部门组

织相关单位进行的系统功能、性能及现场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的验

收。整体考核验收的时间由运行单位根据验收大纲的工作量决定。

4.2 验收职责

4.2.1 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项

目的主管部门,职责如下:

4.2.1.1 监督11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改项目验收工

作;

4.2.1.2 参与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场验收及整体考核验

收工作。

4.2.2 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建/扩建项目的主管部门,职责如下:

4.2.2.1 组织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建/扩建项目的现场验收工作;

4.2.2.2 参与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建/扩建项目的整体考核验收工作。

4.2.3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专业技术监督

部门,职责如下:

4.2.3.1 负责组织完成省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省网调度自动化

系统的信息核对、联调工作;

4.2.3.2 参与省调管辖范围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大纲(或验

收方案)的审核工作;

4.2.3.3 参与省调管辖范围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

4.2.4 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支持部

门,职责如下:

4.2.4.1 参与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工作;

4.2.4.2 协助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测试工

作;

4.2.4.3 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缺陷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并

提出相关的分析报告。

4.2.5 各供电局是负责所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建设单位和

运行单位,职责如下:

4.2.

5.1 负责组织完成项目各阶段验收大纲的编制、审核等工作;

4.2.

5.2 参与项目的工厂验收工作;

4.2.

5.3 参与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建/扩建项目的现场验收工作,并负责组织其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场验收工作;

4.2.

5.4 负责编写项目工厂验收报告、现场验收报告和项目验收

质量文件;

4.2.

5.5 各供电局运行部门负责组织完成项目整体考核验收大纲

的编制、审核等工作;

4.2.

5.6 各供电局运行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整体考核验收工作,

并负责完成整体考核验收报告的编制工作。

4.2.6 设备供应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制造单位,职责如下:

4.2.6.1 负责进行项目的预验收测试;

4.2.6.2 负责编写项目的工厂验收大纲;

4.2.6.3 负责组织项目的工厂验收工作;

4.2.6.4 参加编写项目现场验收大纲的工作;

4.2.6.5 配合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现场验收工作;

4.2.6.6 参加项目整体考核验收大纲的编制工作;

4.2.6.7 配合建设单位运行部门完成项目的整体考核验收工作。

4.2.7 安装/调试单位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施工单位,职责如

下:

4.2.7.1 负责编写项目现场验收大纲;

4.2.7.2 配合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现场验收工作;

4.2.7.3 参加项目整体考核验收测试大纲的编制工作;

4.2.7.4 配合建设单位运行部门完成项目的整体考核验收工作。

4.3 验收组织

4.3.1 负责项目各阶段验收组织工作的单位在验收条件具备后,

应立即启动该阶段验收流程,及时组织成立相应的验收工作组。

4.3.2 验收工作组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设测试组

和资料审查组,其成员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由建设单位指定。

4.3.3 验收工作组在验收开始前必须严格审查验收大纲,验收大

纲经审批通过后,进入验收过程。在验收过程中,验收工作组必须严格按照验收大纲和验收流程进行该阶段的验收工作,并在验收测试工作结束后完成验收报告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

5 验收原则及依据

5.1 验收原则

5.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参与验收测试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验收测试应尽量使用专用的测试仪器和专业测试软件。

5.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遵循工厂验收、现场验收、

整体考核验收的顺序进行,只有在前一阶段验收合格通过后,系统方

可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5.2 验收依据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各个阶段的验收都应严格遵循《广东电网

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和即将颁布的《广东电网

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

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和《广东电网变电站五防系统验收管理规范》以

及项目合同技术条件书和本规范第10节所作的规定,不足部分应执行当前最新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6 验收后续工作

6.1 工厂验收报告经验收测试小组和领导小组确认合格后,设备

方可出厂,此验收报告将作为项目相关合同款项(技改项目设备到达

现场应支付的款项;基建或扩建项目设备到达现场应支付的款项)的

一个必要条件。

6.2 现场验收完毕后,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限期解决。

遗留问题解决后,需申请验收测试小组针对遗留问题进行重新检测。

测试合格并经测试小组签字确认后的文件,将作为支付项目相关款项

(技改项目投运后应支付的款项)的一个必要条件(注:由于基建或

扩建项目的合同支付分三个阶段,没有系统投运后应支付相关款项的

阶段)。

6.3 项目整体考核验收合格通过后,运行部门负责编写整体考核

验收报告,并将此整体考核验收报告作为支付项目相关款项(项目的

质保金)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建设单位负责编写项目验收质量文

件,作为项目管理文件归档保存。验收质量文件编排内容为:

第一部分整体考核验收报告

第二部分现场验收报告

第三部分工厂验收报告

第四部分其他项目管理文件(附录,单独成册,备查)

w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w 项目总体设计书;

w 项目概预算书;

w 项目招标书;

w 各厂家投标书;

w 项目管理的其他文件。

7 工厂验收

7.1 工厂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7.1.1制造单位已按照系统的配置要求在工厂环境下完成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调试工作。

7.1.2 制造单位已搭建了模拟测试环境,提供了测试设备,并完成了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

7.1.3 制造单位已完成预验收测试,并达到合同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7.1.4 制造单位已经将预验收测试报告和工厂验收申请报告提交建设单位。

7.1.5 制造单位已编写工厂验收大纲,并经工厂验收工作组审核确认后,形成正式文本。

7.2 工厂验收大纲

7.2.1 工厂验收大纲的编制

制造单位必须根据项目招标技术文件、项目投标技术应答书、项

目合同技术协议书及技术联络会形成的技术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

范,编制项目工厂验收大纲,并提交工厂验收工作组审核确认。

7.2.2 工厂验收大纲的内容

制造单位编制的工厂验收大纲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7.2.2.1 系统文件及资料

包括以下内容:

系统硬件清单及系统配置情况

出厂合格证书;

设备型式试验报告;

工厂预验收测试报告;

项目招标技术文件;

项目投标技术应答书;

合同技术协议书;

技术联络会纪要及备忘录(技术部分);

设计变更说明文件(系统设计有变动的情况下有效);

工厂验收申请报告;

7.2.2.2 工厂验收测试项目

工厂验收测试项目由制造单位参照本规范第10节所列内容选取并报请验收工作组审批,至少应包括硬件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连续通电测试等内容以及工厂验收工作组提出的其他测试内容。

工厂验收测试中,如某项测试内容涉及到被测点数较多时,可采

取抽测方式进行。当采用抽测方式进行测试时,每项抽测点数不得少

于被测项目点数总量的三分之一。被抽测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否则

应改为全部测试。

7.3 工厂验收规则

工厂验收达到以下要求时,可认为工厂验收通过:

7.3.1 系统文件及资料齐全;

7.3.2 所有软、硬件设备型号、数量、配置均符合项目合同技术

规范书要求;

7.3.3 工厂验收结果基本满足本规范要求;无缺陷项目;偏差项

目总数不得超过5项。

7.4 工厂验收报告

工厂验收结束后,由工厂验收工作组和制造单位共同签署工厂验

收报告,对出厂验收的结果作出评价。若产品还存在缺陷和偏差时,应在工厂验收报告中提出要求及完成期限,由制造单位负责处理。工厂验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W 工厂验收缺陷和偏差记录;

W 工厂验收测试记录及分析报告;

w 工厂验收结论;

w 工厂验收遗留问题备忘录(应包含现象描述、解决方案

和预计解决时间)。

7.5 工厂验收流程

工厂验收流程主要步骤如下,详细流程见附录一(附图一:工

厂验收流程)。

7.5.1 工厂验收条件具备后,验收工作组开始进行工厂验收;

7.5.2 严格按审核确认后的验收大纲所列测试内容进行逐项测

试、逐项记录;

7.5.3 在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和偏差,允许制造单位进行修改完

善,但修改后必须对所有相关项目重新测试;

7.5.4 连续通电测试中如果发现缺陷和偏差,允许制造单位进行

修改完善,但修改后必须重新进行连续通电测试;

7.5.5 测试完成后,由验收工作组编写验收报告,并报领导小组

讨论确定工厂验收结论。

8 现场验收

8.1 现场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8.1.1 系统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已在现场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8.1.2 施工单位完成二次回路接线,完成安装图纸和资料的编制

以及安装设备的调试,相关图纸及资料正确,并已提交建设单位;

8.1.3 与各级调度主站的远动通道已经开通,并已调试完毕;

8.1.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已全部接入相关系统,且已完成

与各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信息联调工作(项目施工单位提交站内四遥测试报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四遥联调测试报告);

8.1.5 与系统相关的辅助设备(电源、接地、防雷等)已安装调

试完毕;

8.1.6 项目施工单位已经将现场验收申请报告提交项目建设单

位;

8.1.7 项目施工单位已会同制造单位共同完成现场验收大纲的编

写工作,项目现场验收大纲已由现场验收组织部门审核并确认。

8.2 现场验收的准备工作

8.2.1 项目现场验收组织部门在验收前批准现场验收申请报告,

并组建现场验收工作组。

8.2.2 变电站施工现场已清理,场内无杂物,符合文明生产条件,新设备名称及双重编号标志清楚,经调度核对无误,模拟图板与站内设备相符。

8.2.3 运行中设备和待验收设备应做好安全遮栏和悬挂标志牌。

8.2.4 现场验收工作组在验收前组织有关人员审查验收大纲,竣

工图纸和安装/调试报告。

8.2.5 验收前一天,项目施工单位应把设备的安装情况向建设单

位值班人员交底,并按工作票要求写好操作票,在模拟图板上进行一次预演习以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8.2.6 现场验收工作组在验收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及场地进

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项目如下:

(1)新设备金属外壳接地良好。

(2)新安装或已更换的电气设备用途标志清楚。

8.3 现场验收大纲

8.3.1 现场验收大纲的编制

项目施工单位、制造单位负责根据工厂验收大纲以及变电站相关

设备、环境的配置情况编制现场验收大纲,并由项目现场验收组织部门批准认可并形成现场验收大纲正式文本。

8.3.2 现场验收大纲的内容

现场验收大纲应至少包括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文件及资料

在工厂验收大纲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W 系统建设报告;

W 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报告;

W 系统设计及施工图;

W 系统备品、备件清单;

W 专用测试仪器及工具清单;

W 现场验收申请报告。

(2)现场验收测试内容

现场验收测试内容必须包含本规范第10节所列全部内容(实际情况下不必进行的测试项目需经验收工作组同意)及验收工作组提出

的其他测试内容。现场测试过程不允许采取抽测方式,必须采用逐点

全部测试方式,测试过程应包含到一次设备的二次回路电缆。

8.4 现场验收规则

现场验收达到以下要求时,可认为现场验收通过:

8.4.1 系统文件及资料完整、齐全。

8.4.2 所有软、硬件设备型号、数量、配置等与工厂验收结果一

致;

8.4.3系统所采集的信息满足各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要求;

8.4.4现场验收各项结果基本满足本规范要求;无缺陷项目;偏

差项目总数不得超过3项。

8.5 现场验收报告

现场验收结束后,由验收工作组和施工单位共同签署现场验收测

试报告,现场验收工作组开始编写现场验收报告。现场遗留问题应在

现场验收报告中提出要求及完成期限,由施工单位会同制造单位负责

处理。

现场验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W 现场验收缺陷和偏差记录;

W 现场验收测试统计及分析报告;

w 现场验收结论;

w 现场验收遗留问题备忘录(应包含现象描述、解决方案和

预计解决时间)。

8.6 现场验收流程

现场验收的一般流程如下,详见附录一(附图二:现场验收流程)8.6.1 现场验收条件具备后,安装/调试单位启动现场验收程序;

8.6.2 验收组织部门成立现场验收工作组;

8.6.3 施工单位将工程竣工报告、设备资料、试验报告、现场验收大纲及现场验收申请报告等提交现场验收工作组审核。

8.6.4 现场验收工作组召集施工单位、制造单位按照验收大纲内容组织验收。

8.6.5 现场验收工作组按照验收大纲所列测试内容进行逐项测试、逐项记录。

8.6.6 施工单位在处理验收提出的问题后,验收工作组重新验收,并确认无遗留问题后填写验收报告。

8.6.7 测试完成后,由验收工作组编写验收报告,并报领导小组讨论审核现场验收报告。

9 整体考核验收

9.1 整体考核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9.1.1 系统现场验收合格,现场验收的遗留问题已经处理并经验收测试小组重新测试通过;

9.1.2 系统现场验收后三个月内运行正常,运行单位提交试运行报告;

9.1.3 现场验收报告和整体考核验收申请报告已报主管部门审查

批复;

9.1.4 整体考核验收大纲已形成正式文本。

9.2 整体考核验收大纲

9.2.1 整体考核验收大纲的编制

依照本规范所列验收内容及要求的规定,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及

在现场验收中遗留的问题,由运行部门负责组织生产厂家、施工单位共同编制整体考核验收大纲草案。整体考核验收大纲草案必须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后,形成整体考核验收大纲文本,并报主管部门核准。

9.2.2 整体考核验收内容

整体考核验收内容包括现场验收大纲所列的系统性能测试内

容、现场验收遗留问题、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等内容。

如有某些测试项目存在缺陷或偏差,测试小组应做好缺陷或偏差

记录报告,并明确解决措施;在缺陷或偏差未处理和未重新测试通过以前,参与整体考核验收的单位可拒绝在整体验收测试结论上签字。

9.3 整体考核验收规则

9.3.1 系统在三个月的试运行期间运行稳定可靠,未出现崩溃、

非人工切换、死机等稳定性问题;

9.3.2 综合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满足测试大纲各项参照指标和本

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

9.3.3 在整体考核验收测试中,测试结果无缺陷,偏差测试项汇

总数不得超过测试项目总数的2%;

9.4 整体考核验收报告

整体考核验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编写系统整体考核验收报告,

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W 整体考核验收结论(需由验收参与各方签字确认);

w 整体考核验收遗留问题备忘录(附遗留问题的现象描述、

对系统运行影响评估及处理解决的方案和预定时间,仅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有效);

w 整体考核验收测试报告(需由测试单位签字确认);

w 整体考核验收测试统计及分析报告;

w 项目文件审查报告(包括各阶段项目建设文件和技术资

料);

w 系统设备核查报告;

w 整体考核验收大纲。

w 三个月试运行报告;

9.5 整体考核验收流程

整体考核验收的一般流程如下,详见附录一(附图三:整体考核

验收流程):

9.5.1 建设单位的运行部门在系统满足整体考核验收条件后,向

主管部门提交三个月试运行报告、整体考核验收申请和整体考核验收大纲;

9.5.2 整体考核验收申请及整体考核大纲经批准后,由主管部门

组织成立整体考核验收工作组;

9.5.3 整体考核验收工作组会同相关单位进行整体考核验收;

9.5.4 验收需按照整体考核验收大纲所列各项测试内容,进行逐

项测试、逐项记录、逐项签字通过;

9.5.5 测试完成后,由验收工作组编写整体考核验收测试报告,

建设单位编写整体考核验收报告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9.5.6 整体考核验收通过,项目结束。

10 验收内容及要求

本节所列验收内容及要求主要针对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其他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参照本节内容进行选取或修订。

10.1 硬件检查

硬件检查的对象包括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网络设备及辅助

设备。内容及要求如下:

10.1.1 机柜、计算机设备的外观检查。

10.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有设备的铭牌检查。

10.1.3 现场与机柜的接口检查,包括:

检查电缆屏蔽线接地良好。

检查接线正确。

检查端子编号正确。

检查电压互感器端子熔丝接通良好。检查电流互感器回路负载符合要求。检查各小开关、电源小刀闸电气接触良好。 10.1.4 遥信正确性检查,包括:检查断路器、隔离开关变位正确。

检查设备内部状态变位正确

10.1.5 遥测正确性检查,包括:

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和角差的测量。电压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电流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有功功率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无功功率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频率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功角100%、50%、0量程和精度检查(视实际情况而定)

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

变电站验收规范

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 1.端子箱、机构箱: 1)箱体整齐无锈蚀。 2)电缆排列整齐,端子压接规范无受力。 3)端子箱封堵符合要求。 4)箱内元件齐全。 5)端子箱有明显接地与主接地网可靠相连,可开启门与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 6)电缆牌齐全,填写符合要求(包括电缆名称,起止地点,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 7)至微机保护屏去的电缆应采取屏蔽措施,并接地良好。 2.电缆沟: 1)预埋件符合设计,安装牢固。 2)电缆沟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3)电缆沟清理干净,盖板齐全。 3.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要求: 1)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作成喇叭状,且上管口应封堵。 2)电缆管应安装牢固,并列的电缆管口应排列整齐。

3)室外电缆保护管安装牢固符合规范;电缆保护管直径、弯曲半径符合规范,无锈蚀; 电缆保护管与操作机构箱交接处设置合理;金属软管与设备固定牢固;电缆保护管封堵严密;金属电缆保护管可靠接地。 4.电缆的敷设: 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美观,无明显交叉,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并加以固定,且 电缆牌清楚。 2)在电缆终端头、拐弯处均应挂电缆标志牌,电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及电缆型号、 规格。 3)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4)电力、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股:15d、多股: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钢铠护套:20d,裸铅包护套:15d,无护套:10d。 ?控制电缆:10d。 5)电缆固定: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每一个支架上。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转弯及每隔500mm-1000m的地方。 ?电缆进入电缆沟、盘柜、及串入电缆保护管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封闭。 6)电缆直埋的安全要求: ?电缆埋置深度至少应距地面0.7m,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且电缆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砖块或混凝土盖板。

变电站验收项目规范

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 2017年2月

一次部分 一、主变压器验收检查项目: 1.主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 1)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4)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5)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 绝缘电阻; 6)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7)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8)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9)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11)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 12)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13)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 14)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15)检查相位; 16)测量噪音。 1.容量为1600kVA 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 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 2.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2、3、4、5、7、8、12、14、15款的规定 进行; 3. 变流、整流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7、8、12、14、1 5款的规定进行; 4. 电炉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6、7、8、12、14、1款 的规定进行; 5. 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套管应分别按本标准第9章互感器、第16章的试 验项目进行试验。

6 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应由订货方见证所有出厂试验项目,现场试验按 本标准执行。 7.0.2 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及SF6气体绝缘变压器中SF6气体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 2 的规定;试验项目及标准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1 的规定。 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在66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 后、冲击合闸及额定电压下运行24h 后,各进行一次变压器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试验应按《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 7252进行。各次测得的氢、乙炔、总烃含量,应无明显差别。新装变压器油中H2 与烃类气体含量(μL/L )任一项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总烃:20, H 2:10, C 2H 2:0, 3 油中微量水分的测量,应符合下述规定:变压器油中的微量水分含量,对电压等级为 110kV 的,不应大于 20mg/L ;220kV 的,不应大于 15mg/L ;330~500kV 的,不应大于 10mg/L 。 4 油中含气量的测量,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为330 ~500kV 的变压器,按照规定时间静置后取样测量油中的含气量,其值不应大于1%(体积分数)。 5 对SF6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SF6气体含水量检验及检漏: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一般不大于250μL/L 。变压器应无明显泄漏点。 7.0.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2 1600kVA 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4%,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1600kVA 以上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3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 2%;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照式7.0.3换算: 1 2 12t T t T R R ++? = (7.0.3)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安装工程竣工检查验收规范(DOC)

附件: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安装工程 竣工检查验收规范1.架空电力线路部 (3) 1.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3) 1.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 (3) 1.3验收资料目录 (3) 2.电缆线路部分 (6) 2.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6) 2.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 (6) 3.变电站一次部分 (8) 3.1变压器 (8) 3.1.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8) 3.1.2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记录 (9) 3.2六氟化硫断路器............. 3.2.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3.2.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3.3隔离开关................... 3.3.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3.3.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3.4避雷器..................... 3.4.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9 (9) (10) .10 (10) (11) 11 (11)

3.4.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11 3.5电容器 (12) 3.5.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2 3.5.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12 3.6互感器 (12) 3.6.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2 3.6.2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记录13 3.7母线安装 (13) 3.7.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3 3.7.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13 3.8高压开关柜 (14) 3.8.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5 3.8.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16 3.9变电站一次部分验收资料目录 (16) 4.变电站二次部分 (18) 4.1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8) 4.2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记录 (19)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8T12:24:10.480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1期作者:田征兴 [导读] 伴随智能变电站不断建设,以及改造升级,所以验收属于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此文针对智能变电站验收要求还有验收要点展开分析,期望为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 智能电网属于一种新型经济增长点,是新能源的利用保障,能够实现能源节约,被认为属于未来重要趋势。而我国从2009年已经开始,先后已经在全国各个省市都进行试点,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安排部署,智能变电站是全方位推进阶段的关键内容,必须依据智能变电站标准展开设计建设。想要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以及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工厂验收以及现场检验工作。针对于变电站设计特征,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规范的结合,重点通过变电站的智能化角度,针对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全站网络整体配置,智能化组件传动与通信,还有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的保护,全站一体化,标准对时系统,站域控制,电能计量,在线监测以及测控之类功能加强验收,而此文就针对以上的部分内容展开阐述。 1、智能变电站验收整体要求 (1)竣工验收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以及改造项目在移交至生产运行之前,一定要对项目设计、装置制造、施工、调试以及生产准备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检查,进而保证智能变电站可以可靠安全化运行。 (2)验收根据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以及改造项目验收一定要依照相应智能变电站的文件,我国与行业内主管单位所颁发送变电项目建设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要求实施。项目质量需要依照相关的项目质量验收规范展开考核。 (3)验收计划 智能变电站主要包含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而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工作需要依照变电站的一二次设施状况、不同的电压级别以及变电站重要程度,来制定合理科学的验收规划方案。 (4)资料审核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工作必须做好资料审核工作,其中包含:设备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测报告,检验报告以及实际调试记录之类。 (5)重要事项 智能变电站会用到大量的光缆,所以需要针对实际分布位置和设计图纸以及设施光缆展开核对,与此同时要对光缆、屏柜与智能设备编号与标号加强检查,保证光缆预留出充足的备用光芯,做好光纤通道衰耗检测以及记录工作。如果采用了槽盒,槽盒安装需要和支架之间固定牢实,保证封堵的严密性,达到防火标准,电缆引出孔洞必须封堵密实。 2、验收工作的关键内容分析 智能变电站主要指的是采取环保、低碳、集成、可靠以及先进化智能装置,以信息共享规范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全站信息数字化作为基本目标,实现监测、计量、保护、控制以及采集等工作的自动化,且能够依照具体需求进行实时化自动控制,智能化调控,在线决策分析以及协调互动之类功能,建成和邻近变电站,电网调度协调互动的一种变电站,就是指电网运行数据采集的源头以及相应命令的执行单元。 智能变电站验收工作应当依照IEC61850规约,了解智能装置特点,将智能设施管理维护台账做好,加强和厂家间的配合,加强配置与装置优化,且依照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标准,列出智能变电站的验收要点,进而确保检修调试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1)过程层的验收工作 过程层还称作设备层,主要包括一次设备以及智能组件组成的智能装置,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进行实现变电站的电能分配,电能交换,电能传输与相应的测量检测、保护控制以及计量监测工作。一次设备的检查包含:远程通信数据的传输、绝缘性能、导线连接的可靠性、元件的牢固性、机械设备特性、电气回路以及传感器的外观等。智能构件主要包含:IED安装接线监测与软件调试工作,IED和站控层之间的通信状况,控制单元的传动实验。电子式互感器主要包含:交流模拟量的采样精度检测、采集器调试、合并单元的输出接口调试以及合并单元输入光纤的接口调试工作。 (2)间隔层的验收工作 间隔层设施通常指的是继电保护设备以及测控设备之类二次设施,应用一个间隔数据而且作用到此间隔一次设施的功能,就是和远端输出输入、智能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的元件、线缆以及设施都需要设置相应标识,要对测控与保护设备的出厂技术资料要逐一进行验查,针对户外的接线盒、机构箱以及端子箱都需要采取防动物、防水、防潮以及防风手段,对二次接线与二次回路进行验收的时候,需要加强跳闸逻辑与出口行为的检查,保证和相应标准的一致性,做好相应信号的传动实验工作,开关传动实验应当重视各个保护设备、监控系统、信息子站以及故障录波与一次设备的动作行为有无错误存在,且对各保护和跳闸压板间对应关系进行检查。 (3)站控层的验收工作 站控层主要包括对时系统、通信系统、站域控制以及自动化系统之类的子系统,完成全站又或者至少一个一次设施的控制测量工作,实现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同步采集、信息数据管理以及电能采集之类工作。进行传输应用功能检测,加强设施检验、装置调试报告的核查工作。比如:监控系统中四遥信号功能的完善性,测控设备通流能否达到相应标准,逆变电源的交直流转换功能是否稳定正常,以及网络报文的完整性之类。 (4)顺序控制功能的验收工作 验收需要明确系统指令可以完成对装置的相应控制要求,在顺序操作指令之中可以输入校核检查条件以及完成操作后的返回信息。(5)设施状态的可视化验收工作 采集储存一次设施状态信息,对信号的选择性内容与形式显示,告警信号逻辑关联性进行检查验收,对预测事故与异常问题处理方案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发表时间:2016-10-14T14:59:40.4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作者:夏磊 [导读] 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泰州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的缺陷及不足,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及难点等多个角度与环节,就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 1前言 二次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应用中的重要方面,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电网运行的合理性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支持,在研究智能变电站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二次系统的分析,加强对二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二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网络通信平台的支持下,智能变电站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对一次设备进信息采集、保护、监测、控制。同时,依据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丰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功能。例如,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动态决策等 [1]。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其中二次系统在对数据的采集、传输、集成等多个方面在本质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增加了检修难度,而且在对系统进行扩建过程中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不再全部通过二次电缆进行功能控制,而是运用光纤通讯手段来实现相应功能,其信息化强,数字化明显,拥有传统变电站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新技术的产生,致使传统的试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研制新的试验设备、开辟新的试验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本文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和难点,为科学学者进一步进行试验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并希望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技术早日完善。 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出厂验收,主要针对设备的硬件、功能、可靠性和性能进行检查试验,验收的过程通常在集成商处进行,验收之前设备要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都是在工厂环境下完成的,符合配置要求;集成商提供被测试的设备并模拟出测试环境,其中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也有集成商完成。如果是二次设备供应商,其技术规范要达到对应标准。第二步是现场对所有二次设备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其中包括交换机收发功率测试、测控装置的同期功能测试以及保护装置的定值校验等。值得注意的是,调试过程需在所有二次电缆完成接线及光缆熔接后进行。第三步是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通过系统联调实现数据的共享,在调试过程中还需进行远动通信系统调试和站级监控系统调试。最后一步是启动调试,经过上述功能调试后,整组传动正确,开始进行实际工作的检验,主要测试带电工作情况,但是,碍于条件限制,一般对保护装置在二次侧进行加量试验,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2]。 4试验重点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范畴很广,所以本文主要涉及一些重点试验来介绍,其中包括出场验收、二次设备功能调试、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以及启动调试的试验手段和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一些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试验内容。 4.1出厂验收 集成后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二次系统出厂验收试验的对象,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监测一体化装置、网络设备、远动通信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等,出场验收包括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硬件质量、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等一系列标准。 4.2二次设备功能调试 二次设备功能调试之前,要对二次电缆的连接以及通信网络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正确性。然后进行整组传动、通流及升压,以确保二次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模拟,对设备的智能终端和保护出口进行检验;二次设备功能调试还包括远动通信单元相关功能测试以及站级监控系统相关功能,并与调度主站进行联调。 4.3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 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意义重大,所以对其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所以其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检测的内容有:遥信变位传送时间、遥控命令传输执行时间、遥测超越定值传输时间、保护整组动作时间、采样延时及同步性和主备机切换时间等。 4.4启动调试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启动调试进行的是相量检测,一般通过保护装置本身的测量模块,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 5试验的难点 5.1采样同步性测试 由于智能变电站对数据源同步精度很高,所以对于一些变电站内的方向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以及测控装置来说,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试验。为保证数据精度,智能变电站对于不同装置采用区域采样点插值同步法和全站时钟源同步法。所以,进行采样同步性测试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场同步性测试得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二次设备数据采集的同步性[3]。 5.2网络性能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是智能变电站最重要的测试内容之一,其检验标标准有丢包率、时延、以及吞吐量。吞吐量反映了交换设备的数据包转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化验收作业指导书

编号:Q/孔目江500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竣工验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编写: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作业负责人: 作业日期:20年月日时至20年月日时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1、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孔目江500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竣工验收作业。 2、引用文件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2002年5月电网与电厂自动化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DL/T 860-2006《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 DL/T 1372远动终端设备 DL/T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49-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测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得接地 DL/T 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各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协议子集得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63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DL/T 66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 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江西电网DL/T179-2000 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实施细则(试行)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监安全〔2006〕34号 IEEE Std 1344—1995(R2001)IEEEStandard for Synchrophasors forPower Systems Q/GDW 131-2006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IEEEStdC37.118—2005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标准 Q/GDW 273-2009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3、验收前准备 3、1 人员要求:

智能变电站验收及运检方法研究

智能变电站验收及运检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20T10:44:57.4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冯博源石睿东 [导读] 摘要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得到了较多的建设与应用。 (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得到了较多的建设与应用。在本文中,将就智能变电站验收及运检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验收;运检; 1 引言 近年来,较多的智能变电站得到了建设,同常规电站相比,其在二次系统方面具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不同。而在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智能电站在运检以及验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并因此对电站的智能化步伐造成了阻碍,也因此使电网在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对此,即需要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重视,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2 验收方法 2.1 验收准备 在验收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运检人员需要能够来到现场做好勘察工作,在对工作进度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适当的验收时机进行选择,对验收计划以及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在验收工作进行之前,需要组织人员对验收工作当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科学的验收工作日程表进行制定,保障在时间以及人员方面都能够满足具体工作要求。在智能电站当中,二次系统设备具有数量多以及类型多的特点,在验收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做好相关材料的充分准备,如果还没有进行图纸的交接,则需要施工方能够提前做好相关图纸资料的准备。在验收工作之前,班组则需要要求施工各单位能够对验收当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准备,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自行准备,具体设备类型有相位表、低电压跳合试验台、数字万用表、标签机、CT变比极性测试仪以及红光源等。 2.2 验收内容 第一,二次系统接线。在智能变电站当中,其中的电缆线芯主要存在于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智能控制柜当中,对该部分内容来说,其属于系统的过程层。其余屏柜方面,除了装置自身的直流电源,则需要通过光纤的应用进行连接。此时,即需要检查二次系统的接线外观情况,主要包括有线帽同设计图纸是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次线是否存在破损情况,接线工艺是否能够同标准要求相满足等。在检查工作进行前,需要做好连接片以及端子排螺丝的紧固处理,之后再对螺丝进行细致的检查,看是否存在松动情况。对于验收过程当中所发现没有达标的内容,则需要统一做好其记录处理,在完成整改后进行复验,直至满足要求为止;第二,绝缘电阻测量。在对二次回路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时,其主要具有两种方法,即全部二次回路绝缘测量以及单回路绝缘测量。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要通过1000V数字绝缘表的应用对单个二次回路进行测量,在保证所获得测量值在10兆欧姆以上时才合格。同时,需要以短接线的方式实现所有二次回路的连接,之后通过数字绝缘表的使用对二次回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量,通常来说,该值需要在1兆欧姆以上时才合格,在测量中,如果发现不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则需要做好对应的记录工作,积极督促施工方能够再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进行复验。之后,要对二次回路通过交流升压器的使用进行介质的强度检测,将检测时间控制在1min。在完成试验之后,再对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值进行复测,保证其不存在显著变化为止;第三,直流系统验收。直流系统配置情况验收方面,需要对充电柜当中的交流电源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来自两段馈线母线,包括有两组电源是否具有互为背投的特征,判定直流馈线目前在具体接线方式方面是否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充电机验收方面,即对充电机的充电以及供电功能进行检查,在分别实现对单个充电机投入的基础上对连接直线馈线母线的电压情况进行测量,包括有蓄电池充电情况等。蓄电池充放电能力方面,即需要对交流馈电屏上直流充电电源的空气开关进行退出处理,在将所有直流负载投入的情况下看蓄电池在带负荷方面是否正常,并观察蓄电池电压下降速度,看在该方面是否能够对备用电源相关要求进行满足。最后,要做好直流馈线方式的检查,包括有馈线是否对辐射状进行应用,是否具有无屏顶直流小母线情况等,如果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要求其整改处理。 3 运检方法 3.1 投入主变保护 同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在运检工作当中的主要区别即体现在保护出口投入以及保护功能方面。在传统电站保护屏上,具有各类保护功能的跳闸出口以及投入硬压板,在保护装置内部,且就有保护投入软压板以及控制字等。通常情况下,保护投入控制字处于保护定值当中,由继电保护人员对其进行整定处理,在单独的菜单下,保护投入软压板也具有专门的继电保护人员压装,在少数情况下在后台监控机上由人员进行操作。对于保护跳闸出口以及保护功能投入硬压板来说,其都具有较为直观的特征,且上方具有明显的标志,由运维人员负责具体的投退处理。在主变保护投入之前,对1#主变分接头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0档位置,之后对1#主变保护软压板进行以及投高压侧后备保护进行投入。在具体对主变进行冲击时,即需要做好所有保护的投入,包括有主变重瓦斯、主变差动、主变中压测以及主变高压侧保护等,以此在主变冲击下因故障问题的发生能够及时做好电网同故障的隔离。在完成主变保护软压板操作、完成微机操作后,在

关于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通知

浙电调字…2011?180号 关于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通知 各市电力(业)局,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建设分公司,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一大批智能变电站即将于近期在我省陆续投运。为保证这些工程的顺利投运,确保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现根据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结合新技术和新设备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规范如下: 一、工程管理 (一)继电保护工程设计应遵循标准化、通用化设计原 —1—

则;保护配置、设备规范应符合继电保护技术规程、反事故措施和工程要求。 (二)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配置文件(SCD文件)描述二次回路的联接和功能配合,成为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核心。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设计单位负责SCD文件的设计和最终确认,工程调试单位负责SCD文件的验证,运行维护单位负责验收和归口管理,并报送相关调度部门备案。 (三)继电保护设计联络会、装置出厂验收工作应有调度、运行、设计、调试试验单位参加,有关各方共同确定保护设计方案,审核设备出厂试验报告,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 (四)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和安 装调试、工程验收及设备投运工作。设备安装施工图纸应预先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工程设计单位、安装调试单位应密切配合,及时跟踪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工程隐患。 (五)工程调试应做到项目齐全、试验完整,全面验证保护定值、逻辑功能和动作特性的正确性,调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核对微机保护软件版本,并报送相关调度部门确认。运行维护单位应充分考虑工程调试与维护检验的衔接,提前准备,及早介入相关工作。 (六)全面执行工程的三级验收把关制度,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单位进行工程验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 ***电力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 1

编制说明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担负着电网运行状况监控的重要任务,系统一旦投运将难以停运,因此在系统投运前必须经过规范的交接验收。为规范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交接验收,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装调试质量,河南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是在施工部门完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基础上进行的部分项目的抽查性检测。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程序、组织机构、验收项目、验收标准及测试记录等。本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格式规整、操作性强。对于分清设备新装调试与工程验收检验的工作界面、促进基建与生产验收人员各尽其责,规范基建生产交接验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标准化作业的基本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河南电网110kV-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建、技术改造项目的验收工作,35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参照执行。

目录 1 总则 (5) 2适用范围 (5) 3引用标准 (6) 4现场验收条件 (6) 4.1应具备的条件 (6) 4.2 应提交的图纸资料 (7) 5验收组织管理 (8) 5.1验收时间 (8) 5.2验收组织流程 (8) 5.3验收方案 (8) 5.4验收流程框图 (9) 5.5验收组织机构 (11) 5.6职责 (11) 6验收内容 (12) 6.1验收范围 (12) 3

6.2验收内容 (12) 7 验收要求 (12) 7.1验收记录要求 (12) 7.2验收文件的编制 (13) 8验收项目及记录 (13) 8.1硬件检查 (13) 8.2软件检查 (15) 8.3 遥测功能检查 (18) 8.4遥信功能检查 (18) 8.5遥控功能测试 (19) 8.6遥调功能检查 (19) 8.7同期功能测试 (19) 9综合验收项目 (20) 9.1远动系统验收 (20) 9.2 GPS系统对时检查 (21) 9.3接入本系统的其它智能设备 (21) 10 测试报告及验收结论 (22) 附录A 四遥信息测试表(抽测) (24) 附录B 110kV/220kV自动化系统技术指标汇总 (26) 附录C 验收报告 (26) 附录D 缺陷表 (28)

新建变电站防火、防盗及视频监控系统施工验收 规范概要

建筑物消防、防盗及视频监控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省电力公司系统变电站防卸火灾事故和安全防范的能力, 改变防盗、视频监控、火灾报警、消防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安装滞后,系统运行后不能满足变电站安全防控需求和故障、误报率高的现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火灾事故,保障公司系统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秩序,结合公司系统电力调度大楼、办公大楼、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制定本施工验收规范。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54-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7946-20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GB/T 15408-1994 、《安全防盗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6796-199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 /T16571-199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 / T16676-1996等法规、验收标准、技术规范和省公司下发的文件要求制定。 1.3适用范围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 (试行) 1基本要求 1.1本规范根据《浙江电网继电保护验收规范》、《浙江电网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目前新建、扩建、技改工程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规范统一全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项目和要求。 1.2首检式验收包含原验收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增加首次检验必需的重要项目,重点验收继电保护系统的隐蔽工程及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通过装置自检所反映的问题,含资料检查、公用部分检查、直流电源检查、过程层设备检查、间隔层设备检查、站控层设备检查、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七部分内容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等项目。 1.3验收前,验收人员应根据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对本规范规定的验收报告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1.4验收时,验收人员应根据验收报告认真验收、记录,并与施工单位试验报告数据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1.5验收结束,各验收小组应将首检式验收报告整理装订,做好移交准备工作。验收组应汇总填写变电站验收报告(格式见附录M),在验收报告中应明确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验收结论等。验收报告应在工程投产前上报投产启动委员会。 1.6被验收工程如存在不满足本验收规范及反措要求、影响到保护安全运行的项目,在整改完成前不允许投入运行。 2首检式验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1所有二次接线安装结束,二次回路检查调试工作完成。 2.2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已结束,调试整定单已经执行并完成校验。 2.3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分析仪的调试工作已结束。 2.4保护整组传动试验已结束,相应的现场一次设备具备联动试验条件。继电保护故障及录波信息子站调试完成,与各级调度主站调试完成。 2.5施工单位自验收、整改工作已完成。 2.6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移交完成。 2.7设备命名牌和熔丝、空开、压板等正式标签挂设完成。 2.8典型操作票及运行规程编写完成,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3资料验收 3.1验收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的资料 3.1.1完工报告。 3.1.2监理报告。 3.1.3齐全的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3.1.4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试验报告。 3.1.5保护整定单(正式或调试整定单)。 3.1.6全所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极性、变比的实际接线示意图。 3.1.7设计变更通知单。 3.1.8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技术资料,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设备屏图,集中集成测试报告、说明书。 3.1.9型式试验和出厂验收试验报告(含在集成商厂家所进行的互操作性试验报告)齐全,相关试验数据和功能验收结果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协议要求。 3.1.10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竣工图纸。 3.1.11最终版本的各种配置文件及注明修改日期的清单,包括全站SCD文件、各装置CID文件;MMS网、GOOSE网、SV网交换机端口分配表;全站设备MAC地址表、IP地址分配表。 3.2配置文件检查 3.2.1SCD文件应视同常规变电站竣工图纸,统一由现场调试单位提供,SCD文件以图纸质料要求管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标准

河南省电力公司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 河南省电力公司

二??七年十月 编制说明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担负着电网运行状况监控的重要任务,系统一旦投运将难以停运,因此在系统投运前必须经过规范的交接验收。为规范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交接验收,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装调试质量,河南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规范》是在施工部门完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基础上进行的部分项目的抽查性检测。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程序、组织机构、验收项目、验收标准及测试记录等。本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格式规整、操作性强。对于分清设备新装调试与工程验收检验的工作界面、促进基建与生产验收人员各尽其责,规范基建生产交接验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交接验收标准化作业的基本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河南电网110kV-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建、技术改造项目的验收工作,35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参照执行

目录 1总则 (5) 2适用范围 (5) 3引用标准 (6) 4现场验收条件 (6) 4.1应具备的条件 (6) 4.2应提交的图纸资料 (7) 5验收组织管理 (8) 5.1验收时间 (8) 5.2验收组织流程 (8) 5.3验收方案 (8) 5.4验收流程框图 (9) 5.5验收组织机构 (11) 5.6职责 (11) 6验收内容 (12) 6.1验收范围 (12) 6.2验收内容 (12)

7验收要求 (12) 7.1验收记录要求 (12) 7.2验收文件的编制 (13) 8验收项目及记录 (13) 8.1硬件检查 (13) 8.2软件检查 (15) 8.3遥测功能检查 (18) 8.4遥信功能检查 (18) 8.5遥控功能测试 (19) 8.6遥调功能检查 (19) 8.7同期功能测试 (19) 9综合验收项目 (20) 9.1远动系统验收 (20) 9.2 GPS系统对时检查 (21) 9.3接入本系统的其它智能设备 (21) 10测试报告及验收结论 (22) 附录A四遥信息测试表(抽测) (24) 附录B 110kV/220kV自动化系统技术指标汇总 (26) 附录C验收报告 (27)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4.2 运检单位职责 5 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3 倒闸操作管理 5.4 防误管理 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6 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2 验收管理 6.3 缺陷管理 6.4 台账管理 7 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3 智能辅助系统 8 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2 应具备的规程 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9 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 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

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 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 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 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3.4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

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现场验收规范试行

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对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验收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验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陕西省电力公司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继电保护验收工作。110kV以下的智能变电站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Z860.1-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 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GB/T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Q/GDW 394-2009 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396-2009 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 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西电调字〔2011〕19号《750千伏洛川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管理若干规定》 西电调字〔2011〕103号《西北网调直调继电保护设备命名规定》 陕电调〔2011〕44号《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是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后,由安装调试单位申请,并由现场验收组织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的启动投运前验收。 3.2 互操作测试 针对基于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进行的模型测试、文档检测以及保护、测控装置的互操作功能测试。 3.3 缺陷 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技术协议、相关规范所列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3.4 偏差 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技术协议、相关规范所列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但不影响设备稳定运行,可通过简易修改补充得以纠正的问题。 4 验收必备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