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装史

明代服装史
明代服装史

一.明代历史背景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蒙古族政权,于应天府(今南京)建立起汉名族统治的明朝政权。明朝建国后,针对全国长期战乱后造成的土地荒芜,城池空虚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措施,如移民垦田,奖励开荒,减轻赋税徭役,推广桑棉种植等,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的扩大,工商业人口不断增加,新兴工业大量出现,染织业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明朝建国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禁胡服、胡语、胡姓,对蒙古族生活习俗加以否定,整顿和恢复汉族礼仪。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废除了元代少数民族服制。由于明朝推翻了蒙古族的政权,却又为满族政权所灭,作为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汉族统治,明代将古代传统服装从多方面给予了巩固和完善,使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得以保留和发展。明代服装的突出特点是用前襟的纽扣代替用了几千年的带结,明代服装的式样和种类仍然继承汉族传统,未作大的改变,但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的纽扣形式,从明代开始普遍使用,这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女子服装的上衣明显拉长,减少了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直领对襟改为以圆领为主。

明代植棉业的快速普及,使棉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人们服装的主要原料,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明代织物的纹样装饰丰富多彩,主要有云纹、如意纹、龙凤鹤纹以及花鸟虫蝶、吉祥器物、福寿字等组成的吉祥图案。

二.明代服装整体特征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即“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明代的褙子的纹样与霞帔在品极差别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妇用团花,不用缠枝花。明代使用褙子面很广。按身份来分有两种类型;贵族使用的褙子,在礼节性场合为合领大袖对襟形式;平民做为常服就采用直领小袖对襟形式。

还有一种出自元代的无领对襟马甲,又称"比甲",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比甲盛行于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妇女的偏爱。这种

"比甲"从形式上看与隋唐时期的半臂有渊源关系,后来清代出现的马甲,就是这种比甲的变形。

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佳饰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叫"杂佩"。另有一种特别的佩饰,是在一条金链上,以环相连挂着四件小物件:即镊子(是一种一头固定,一头张开的铁制小工具用以夹取细毛之用,人称"毛镊子")、牙签(剔牙之用)、耳挖子(挖耳用的小勺)和小刀,均是些妇女的生活实用品。

明代男装以方巾圆领为代表形式,儒生所着襕衫与当今舞台上京剧书生的服饰极为相似。其特点是宽袖、皂(黑)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垂带。脚夫和搬运工则着青布衫裤,青布长手巾,上衣沿宽边,足着草制的靸鞋。官服是云缎圆领袍,另有外加云缎外套的穿法。这种袍长离地一寸,袖长过手,袖椿(指袖身)宽一尺,袖口宽九寸,足着大红色履为典型式样。

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

法服大体同於唐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故有明一代的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岀等级限制的严格。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两朝,但内衣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大背心)等。

三.明代服装简介

一)男子服装

1)明代皇帝服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

常重视。废弃了蒙元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

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明太祖认

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

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本图为戴冕冠

的皇帝。冕,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图一)

(图一)2)明代冠帽

明朝建立以后,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废弃了蒙元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左1图为冕冠,是皇帝穿冕服所戴,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左2图为乌纱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样式与乌纱帽基本

相同,惟独左右二角折之向上,竖于纱帽之后。右图为忠靖冠,是一种官帽,以铁

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竖立两翅(当时称“山”),正前上方隆起,以金线压出三

梁。三品以上,冠用金线缘之,四品以下,不许用金。(图二)

(图二)

3)明代皇帝常服

常服(图三)又称翼善冠,戴乌纱折上巾,样式为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图四)服装上所绣的团龙中,就有升龙、降龙两种。

(图三)(图四)4)明代官吏常服

本图为一品官补服图及乌纱帽。戴乌纱帽、幞头,身穿盘领窄袖大袍。“盘领”即一种加有圆形沿口的高领。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

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

称“杂色盘领衣”。明朝建国二十

五年以后,朝廷对官吏常服作了

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

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

缀一方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

用走兽,以示区别。这是明代官

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图五)

(图五)

5)明代官吏朝服

戴貂蝉笼巾、佩方心曲领、穿朝服的官吏。明代文武官

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明朝官吏

朝服,不分文武,都戴梁冠。以冠上梁数辨别等级,其制

有一梁至八梁不等,公、侯、伯及驸马梁冠,另加貂蝉笼巾,

笼巾呈四方型,前后附金蝉或玳瑁蝉。公爵冠上还插有雉尾

(野鸡毛)。凡一品以下官员,朝服只戴梁冠,不用貂蝉笼

巾,在梁冠的顶部,一般还插有一支弯曲的竹木笔杆,上端

联有丝绒作成的笔毫,名为“立笔”,实际上是仿照汉朝的“簪

笔”制度。(图六)

(图六)

6)明代男子大襟袍

五蝠捧寿纹大襟袍展示图及戴四方平定巾、穿大襟袍的男子。明代男子的便服,多用袍衫,其制为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贵族男子的便服面料以绸缎为主,上绘有纹样,也有用织锦缎制作的。袍衫上的纹样,多寓有吉祥之意,比较常见的团云和蝙蝠中间,嵌一团型“寿”字,意为“五蝠捧寿”。这种形式的图案在明末清初特别流行,不仅在服装上使用,在其他的器皿及建筑装饰上也大量反映。另一种,为实相花是一种抽象的装饰图案,通常以莲花、忍冬或牡丹花为基本形象,经变形、夸张,并穿插一些枝叶和花苞,组成一种既工整端庄,又活泼奔放的装饰图案。这种服饰纹样在当时深受欢迎。从唐代

开始,宝相花大量进入服饰,成为广

大人民喜爱的艺术图案。到了明代,

宝相花还一度成为帝王后妃的专用图

案,与蟒龙图案一样,禁止民间使用。

但很快解除禁律运用于各种服装上。

本图即为前一种便服,服装面料为蓝

色绸缎,用金色、银色及浅蓝色盘绣

寿字花纹。(图七)

(图七)

7)明代士人服饰

戴巾、穿大袖衫的士人(《候朝宗像》)。关于士人

服装的具体款式特点为斜大襟、大袖、袖长一律过手、

衣长至脚面,穿时腰系丝绦。这种服装与道袍相似。

宋朝时已有此衣式,是一种宽大而长的衣,元代禅

僧也服次衣,为一般士人所穿。明初太祖制民庶章服

用青布直身即此。后有作民谣云:“二可怪,两只衣

袖像布袋”,即指此衣。(图八)

(图八)

8)明代胄甲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

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

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

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

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

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本图

为将官胄甲穿戴展示图。(图九)

(图九)9)明代男子服饰网巾

戴网巾的男子(明崇祯十年刻本《天工开物》插图)。

网巾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多以黑色细绳、马尾、棕丝

编织而成。网巾的作用,除了约发以外,还是男子成年的

标志。一般衬在冠帽之内,也咳直接露在外面。网巾的产

生影响大约在洪武初年,其缘起据说与明太祖有关。(图十)

二)女子服装

1)明代皇后服饰(图十)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凡命妇所穿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大体分礼服及常服。(图十一)为戴凤冠、穿霞帔的明朝皇后,服制为常服(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皇后常服为戴龙凤珠翠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图十二)为皇后大袖衣展示图。

(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

2)明代皇后霞帔

霞帔展示图。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凡命妇所穿

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霞帔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隋唐以后,人们常赞美这种服饰美如彩霞,所以有了霞帔的名称。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就有“虹裳霞帔步摇冠”的形容。到了宋代,已正式将它用作礼服,并随着品级的高低在刺绣纹样而有所不同。(图十三)

3)明代背子

穿窄袖背子穿戴展示图。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

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

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

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

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

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

明代背子,有宽袖背子、有窄袖背子。宽袖

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

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

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图十四)。(图十四)

4)明代襦裙

襦裙穿戴展示图。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

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

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

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

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

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

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

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

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一

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

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

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图十五)(图十五)

5)明代比甲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

及裙子等。比甲的名称,见于宋元以后,但这种服饰的

基本样式,却早已存在。比甲为对襟、无袖,左右两侧

开衩。隋唐时期的半臂,就是与比甲有着一定渊源关系。

明代比甲大多为年轻妇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

及奴婢之间。到了清代,这种服装更加流行,并不断有所

变革,后来的马甲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

本图为穿比甲的妇女(《燕寝怡情》图册)。(图十六)

(图十六)

6)明代水田衣

水田衣穿戴展示图。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

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

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

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所以在明清妇

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据说在唐代就有

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就有

“裁衣学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制作,

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

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

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就不再那样拘泥,

织锦料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状也

各不相同,与戏台上的“百衲衣”(又称

富贵衣)十分相似。(图十七)(图十七)

三)服装配饰

1)明代官吏服饰

玉制束发冠及带扣、带钩。束发冠是用金累丝造,嵌以睛绿珠石,有四爪蟒龙盘绕,冠下加额子,插以长雉羽、朱缨。另外,还有玉制的束发冠等。凡遇驾出游幸围猎,内臣太监戴之。戴此冠时穿窄袖绒衣,束小玉带。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

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它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一种新型的腰带“蹀躞带” 代替了钩络带,“蹀躞”不用带钩,而用带扣,带钩的作用便随之消失。明代再次使用带钩,并带钩与前代的作用也差不多。同时,还起一种装饰作用。(图十八)

(图十八)

2)明代妇女首饰

a. 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如宋代丰富,但也很有特色。明初女髻变化不大,

基本为宋元时的样式。嘉靖以后,变化较多。有“挑心髻”、“桃尖顶髻”、“鹅胆

心髻”、“堕马髻”、“金玉梅花”、“金绞丝灯笼簪”等等。另还有假髻(又称鬏

髻)。在这些发髻上还根据不同喜好插有各种挂佩及发簪等。(图十九)为明代

妇女所戴的金玉挂佩、珠玉发簪及发钗。(图二十)为明代妇女所戴的金玉珠

翠发簪。

(图十九)(图二十)

b. 簪珠翠发饰的贵妇及挂玉佩的侍女(陈洪绶《夔龙补衮图》)。陈洪绶是明朝末

年的重要画家,尤其擅画仕女。他的创作态度认真,随时吸收唐宋绘画的优良传统,而又不断创新,所绘作品勾勒精细,设色清雅,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夔龙补衮

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共三个仕女,前面一个年事稍大,穿着比较华丽,可

能是一个贵妇,另外两个年龄幼小,似宫女身份。其

中一人手中托着一件衮服。三个妇女的服装,样式基

本一致,都是宋代时期的典型装束,有的肩上还搭有

云肩。明代妇女在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

的“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在本图中反

映得比较明确,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

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

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另

外,贵妇的发髻之上还插有簪钗头面,这些都是明代

妇女常用的饰物,其质料随人的身份而定。(图二十

一) (图二十一)

c. 明代妇女在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

“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在本图中反映

得比较明确,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

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

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图二十

二)为玉挂佩。

四.总结(图二十二)

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为重新振兴中国社会,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男子服装恢以袍衫为主,而官员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

衫,袍前的图案和颜色用于区分官阶,戴四方平定巾也是当时的时尚。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云肩、比甲(长背心)很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同时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

明代纺织品种类繁多,出现许多新型的纺织花样。对织物的加金不仅限于绵,还出现了金丝绒、织金妆花布、织金妆花绢等新花样。明代织棉是有名的工艺品。染织业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空前发达的盛况。同时,蚕织业日益发展,苏湖地区、珠江流域蚕桑十分兴旺。

明代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其中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由于航行频繁,使中国至西亚和东非一带的航道畅通而稳定,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化西传和西方文化的东来。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8服装设计与工程2班

40806010224

韩佳

2009年5月24日

中国服装史

——明代服装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8服装设计与工程2班

40806010224

韩佳

2009年5月24日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本学期的辅修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中外服装史这门课程,而我对服装本来就很感兴趣,对于这门可以让我纵观中外数千年服装文明发展的课程我更是非常喜欢。 在整个课程的前大部分,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古埃及古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西方服装发展过程。老师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服装实物图以及自己实地参观拍摄的照片向我们讲述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服装特点,服装和时代的关系等等。我觉得西方服装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最初兴起时的服饰,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对世界服装中心的影响。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和发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对人体的大量人为化造型,比如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女子裙撑。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而女子裙撑的人为塑造女子下体造型更使得女性整体造型夸张,为追求一时的时髦而对当时的欧洲女性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此外,我还知道了服装起源有御寒护体,吸引异性等说法,知道了古希腊时期服饰和建筑造型的一定联系,知道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开始了男子上宽下窄女子上窄下宽的人为化造型,还知道了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下半叶推动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服装中心以及在十九与二十世纪时服装的迅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十九及二十世纪,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处开始崭露头角,而如今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如Dior,Channel等等都是在当时开创了女装的新风尚。 不知不觉,我们已学习完西方服装史,继而开始对中国服装历史

服装电商运营策划方案

服装电商运营策划方案一、电子商务三种模式分析

二、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之消费者年龄分析: 中国有着近15亿的消费人群,但在消费者市场分析中我们必须讲市场进行细化操作。如果按年龄群体分,可大致分为:16岁以下(包含儿童和青少年约占人口比重4.2亿)、16岁—28岁(约占国内人口比重2.4亿)、28岁—45岁(约占人口比重3.8亿)、45岁—60岁(约占人口比重2.7亿)、60岁—75岁(约占人口比例1亿)。 2、市场需求之消费水平分析: 以上我们都国内消费者大致进行了年龄划分,那么16岁以下消费群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在服装上自主消费能力基本欠缺,均为家长待其消费。16岁—28岁消费群体中,消费者有一点的经济收入,按照国家相关资料公布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为2000元不到。这类消费者月收收入水平大约在1200元—3000元之间,而每月可用于服装购买消费大约在50元—300元之内。28岁—45岁的消费群体已经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月收入水平大约平均在2500元—4500元之间,每月可用于服装购买相关消费大约为150元—800元之间。45岁以上的消费群体同样有着稳定的经济收入,但因为年龄、衣着习惯、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对于服装的消费相对而言则要少一点。 3、市场需求之运作模式分析: 公司的主要运作思路是要把重心放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上,以电子商务为中心,为产品的线上和线下销售全面拓展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进行市场占有。那么可以说,我们的产品开发方向则必须要把电子商务的相关因素考虑在内。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它有着以下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产品价格低、产品可选择性大、购物快捷方便、市场约束少、投入成本小等。 而在我国,主要的网购群体为大学生和上班族,这类消费者年龄跨度大约在16岁—45岁之间,消费者人数大约在6亿左右,消费水平在上文我有提到。那么在产品的开发上,我们必须结合我们的运作模式进行“针对式”的开发产品。如此以来,在和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我们的优势则可大大提高。

明代服饰

明代服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移民屯田,奖励开荒,减免赋役,兴修水利等,使封建经济得以很快发展。1399年,建文帝朱允坟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发生了一场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朱棣考虑到北京是他多年经营之地,而南京总为偏安王朝,难以控制北方游牧部落,于是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自此,北京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代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其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中国外交史与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待少数民族部落,明王朝采取了招抚与防范的积极措施,如设立奴儿干等四卫,“令居民咸居城中,畋猎孳牧,从其便,各处商贾来居者听”,安抚并适应了鞑靼、女真各部的发展。设立哈密卫,封忠顺王,使之成为明王朝西陲重镇。利用鞑靼、瓦剌与兀良哈等三卫,来削弱东蒙古势力等。明朝近三百年中,也发生“土木之变”、倭寇入侵、葡萄牙入侵等动乱,但各族人民之间仍在较为统一的局面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男子宫服与民服 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包括服饰在内的更制范围很广,以至后数百年中都留有影响,但由于明王朝专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如不许官民人等穿蟒龙、飞鱼、斗牛图案,不许用元色、黄色和紫色等。万历以后,禁令松弛,一时间鲜艳华丽的服饰遍及里巷。 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也不置冕服。朝服规定很严格。另有皇帝常服,一般为乌折上巾,圆领龙袍。

服装商品分析精选.

售罄率几点基础认识 梭织与针织: 梭织是由经纬交织而成,所以,有经纬两个方向。 针织是由一个线圈不断套结而成,故而有一定的弹性。 至于手感,是受纱线支数、织法、及后整等一系列的影响。但通常针织物手感较柔软。如我们所穿的内衣物、毛衫等都是针织物的代表。我们所穿的西装、衬衫、牛仔裤都是梭织物。 定义公式: 售罄率 =(一段时间内)销售 / 期初库存 2个维度: (1)金额vs.数量 金额售罄率=销售额/库存价值,比较关注活动是否收回成本,是否“卖得好”; 数量售罄率=销量/库存件数,侧重关注商品销售速度,是否“卖得快” (2)时间: 同样的售罄率目标,是在第一周达成,还是一个月之后达成,有很大区别 适用场合:: 1.新品上市:检验一定时期内新品是否受欢迎 2.老货清仓:检验消化库存的销量 一、定义及口径: 1.“一段时间内销货与进货的对比”。很多用法是指一段时间,指的是上市至今,也即“累计销售”除以“累计进货”。 2.“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除以期初库存”,亦能得出在这个期间内最为适销的款或品类。 前者计算上市N周后的售罄率,后者计算上周售罄率。各有适用的地方。 二、数量还是金额: 使用售罄率指标的目的: 按数量,侧重分析得出商品的销售速度,商品是否“适销”; 从金额,可得出“收回成本估算盈亏”等方面的信息。 三、使用频率: 每周、每月、每季都可以查看累计售罄率,也可以一周更多次。 查看当期售罄率的角度,每周、每月都行,季度感觉意义就不大。 季末总结或订货会时,可从多种维度分析整季商品的售罄率。 四、运用: 1.作为订货会产品订货参考数据; 2.驱动门店终端销售的一些决策; 3.辅助商品策略的制定,如新品跟进、活动、折扣指导、季末处理。 五、如何分析出更多问题,发挥其更大作用? 1.分析角度,最常用的是商品及商品属性(品类、系列等等),组织机构(区域、终端)。可以组合出来许多有意思的分析应用,以发现商品销售中的机会和问题。 2.另外,将售罄率与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分析,要比单个售罄率指标分析要更加科学更加丰富,这些指标包括进货数量、销售数量、存销比、折扣率等等。

山本耀司服装作品举例及其赏析

山本耀司服装作品举例 及其赏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服装线条以直线为主,给人 一种简洁,中性的感觉,领 口处的领结使内外黑白色很 好的调和到一起,整体松散 的穿着使人散发出一种慵懒 帅气的气息。 领口和上衣以及里裙大面积的褶皱凸显出一种女性的美,也柔和了单调的黑色,使黑色显得生动。腰部侧边的绳带中和了里外巨大的颜色反差,一层层的褶皱把服装分为多个面,富有层次感。

圆领和腰部线条的刻画凸显出女性的柔美,裙子下摆自然的褶皱表现出一种垂坠感,大面积紫色与肤色的对比凸显肌肤的白皙,胸侧的褶皱设计使整个服装多了一丝生动与俏丽。 灰色腰带中和了黑白对比下的呆板。肩部直挺的线条呈现出人的利落与干练。宽松的裤子又在这种干练中增添了一丝休闲。

领口处半透明处理使服装整体的黄色和黑色相调和。上衣左下的弧线和圆领弧线相呼应,使整个人更柔和。同时也把服装分为上下两个面,使整体具有层次感。 亮色的纽扣和皮质的皮带与整个暗色服装相搭配,减少了服装的呆板。上身的外套和皮带是服装分为3各面,增加了层次感。纽扣排列成直线与上身外套衣袖下垂形成的线条平行,整体一致,协调。

上衣右侧的白色细线条中和了深蓝色和上衣中缝的亮白色。上衣中缝的亮白色线条把上衣分为左右两部分,强调了领口左右的不对称感。总体分为上中下三个 面,是其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下身米白色长裙是上身黑白色一 种中和的体现。下身长裙中随意 自然的褶皱线条柔和了上身的中性。黑色外套,白色衬衫,米色 长裙使服装分为3个面,层次感 丰富。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 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服装设计毕业作品集

1主题策划 1.1主题内涵 仿生设计是取之自然的典型行为,是创意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内涵与21世纪服饰文化发展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地统一的内涵不谋而合。近20年来,随着仿生技术的发展,仿生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服装的仿生设计是模仿自然界生物造型、色彩、结构等因素的设计活动,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提取以及创意设计,使其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符合其师法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的主旨。“师法自然”与“天人合一”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精髓,同时也是仿生设计作为服装设计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类在“仿生”中不断吸取他物之长补己之短来优化自己。现代服饰仿生艺术设计的灵感源自于与深邃的历史文化的渊源,源自于与自然融合的亲切感,源自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仿生服装实际上是从形式上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美感的视觉审美需求,同时还满足人们追求和谐与舒适的心理需求(图1)。 图1

1.2主题流行解析 一直以来,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总是把自然界的形态类的服装文明史更添精彩,也是符合社会大众,符合社会潮流的发展,比较贴切作为首要的艺术造型形态,这就说明了自然界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美,而服装设计领域也同样如此。从模仿飞燕的燕尾礼服(图2)、模仿蝙蝠的蝙蝠衫(图3),到模仿喇叭花的A形喇叭裙(图4),仿照自然界生物造型的时装式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 图2 图3 图4 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形形色色的产品。作为衣食住行之首的时装界,自然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近年来时装界的流行风潮也刮起了“生态风”,由于工业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空间的恶化,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类越来越向往以前美好的大自然,于是人们才觉醒应当重视环境保护,表现在服装设计中即形成了以“返璞归真”及“环保休闲”等的生态学的热潮,并逐步已成为时尚的主流。 设计师在这种思潮和意识的引导下,从自然界中吸取各种灵感。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社会中的生活、建筑物及立体形状等都是服装造型设计借鉴的对象。国际时装大师迪奥推出的“圆屋顶式样”(图5)、埃菲尔铁塔式外观(图6)以及皮尔.卡丹从中国的飞檐中吸取灵感,设计出耸肩飞袖的造型等都是对自然造型特征的模仿。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第四节流行的变化 一、“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1)经济方面的发展、社会政策和税制的改变使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但因缺乏家庭温暖,在情感上饱受挫折和不安,常借暴力行为和各种破坏行为来发泄情绪,他们自称是Beat Generation——垮了的一代。 (2)60年代的“年轻风暴”发展成对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批判、反现行体制、反传统、反战等反传统反体制运动。 (3)这种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强制性的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的服装流行方向和模式,给为贵妇人服务的高级时装业以致命的打击,使高级成衣业趁机崛起,人们的服饰朝着更加丰富多样化方向迈进。 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 (1)女装的单纯化和轻便化 1.从近世纪到近代,流行的源头是宫廷、沙龙、王公贵族、资产阶级贵妇的穿戴,进入20世纪后,流行仍然靠高级时装设计师的感觉和技术来产生、形成。 2.两次大战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服装越来越强调合理性和机能性,特别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以更大范围的一般消费层(经济上独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新的价值观的年轻一代)

为对象的时装产业走上成衣化道路。 3.50年代中期起,女装开始朝着单纯化、轻便化、简洁、朴素化方向发展。机能性越收到重视。 4.1958年的萨克?多莱斯(布袋女装),是放松腰身的。 5.迪奥店的伊夫?圣?洛朗推出了高腰身的朝气蓬勃的梯形; 6.玛基?鲁夫店推出了胸前和臀围处抽褶的娃娃式女装。 7.1957年,基?拉?罗修推出低腰身的“却尔斯登”形。 8.皮尔?卡丹推出了高腰身的后背宽松的斧形,裙长缩短到离地50cm。 9.尤贝尔?德?基邦希推出了后背宽松形。 10.1959年,伊夫?圣?洛朗、皮尔?卡丹等推出充满年轻气息的作品。 11.1960年春,女装进一步单纯化。 12.1960年秋,出现了20年代样式复兴的现象,吊钟状的帽子,宽松的低腰身,细长的茄克等,设计师通过20年代的风格向人们提供新的出发点。 13.1961年又出现30年代样式的复兴,裙长没变,裙子多采用斜裁的方法加大下摆量,或放射状地取普利兹褶,构成轻快的外形。30年代的长波浪裙表现的是一种文静的淑女风格,而这时的“30年代风格“则是轻快的、年轻活泼的、动的、现代感极强的一种崭新现象,因为流行的“根基”已不是过去的“夫人”而是年轻人。

服饰史

服饰史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黄能福、陈娟娟《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 ?黄能福《中华服饰艺术源流》《中国服装史》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服指上衣下裳,饰则指发饰、耳饰、颈饰、佩饰、臂饰、手饰、冠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关注服饰的材料、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 ?讨论古代社会先民在满足实用需要后如何实现对服饰的审美性、精神性的追求。 ?服饰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是一种符号。 ?服饰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故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饰是很重要的一项,服饰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在中国传统上,服饰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服装发挥其政治功能,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 ?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 ?古代对全天下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是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 ?他们几乎都穿着制服,因穿制服者多属上层阶级,为人们企羡的对象,故制服服色强烈影响着一般的流行服色。 ?古代服饰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 原则是地位越高者能穿的种类越多,可用颜色越多。 了解服饰文化的意义 ?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 ?了解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技术发展史、美术史、美学史大有帮助。 ?从而最终使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达到一个深度。 ?了解古代服饰对于了解古代生活大有益处,因服饰文化是时代、环境、种族三种因素影响下的产物,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古代服饰这个小窗口可以从一个方面具体考察古代社会生活的微观层面,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一个真实、亲切的认识。 ?了解古代服饰可使我们对其他艺术种类的认识提升一个高度。 ?如懂得服饰制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国画的年代,准确理解国画表达的生活内容。 ?如《文苑图》传为唐韩滉所作就有问题。 ?因其画中人物圆领内出现衬领,而这是宋人官服的主要特征,形成起于五代。 ?唐人官服中只有圆领而不加衬领,故可确定该画不可能早于五代十国。?《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定为南唐降宋以后,而早于淳化二年以前。

【免费下载】中外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教学方案日期:2009-03-28 14:01 一、教师简介 二、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适用对象 2004级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讲授中国服装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服装的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服饰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 难点: 服饰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服饰专业术语的理解; 服饰发展内涵的理解. (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名称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衣服的起源 第二章衣服原料的发展 第三章古代的刺绣 2 了解衣服的起源情况和面料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重点是衣服原料的发展;对衣服起源的几种说法的理解衣服起源的说法:蔽体说、巫术说、乞求丰收说等;苎麻等原料的发展及几种刺绣的出现。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 2 了解掌握古代的章服制度,特别是冕服的形成及用途冕服的组成; 难点是冕服图案的象征意义冕服的三大组成部分;冕冠的组成;薰衣的组成;下裳的组成;各图案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学生自学了解掌握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制衣官吏的和组织机构组成部分或是种类制衣官吏的构成 制衣官吏的组织构成种类 第六章皇室衣装 10 了解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皇室家族的服饰特征重点是唐宫、明宫和清室;难点是武则天补服的形成汉室皇族服饰特点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 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 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 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23.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是(褙子)。 24.关于宋代服饰制度中“赐金紫”的含义 A 金之金饰鱼袋 B 紫指紫色公服 C 表征官员级别 D 鱼袋内并不盛鱼符 25.宋代官员的主要冠式是 26.元代举行大朝会穿的高级礼服是( 质孙服) 27.明代命妇礼服的主要配饰是(凤冠霞帔) 28.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职官常服用补子表示(品级) 29.明代用各种零碎布料拼合而成的服装是(水田衣) 30.明代官员官帽被称为(乌纱帽) 31.西瓜皮帽又称(六合一统帽) 32.清朝的日常男装主要有(长袍和马褂) 33.清代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坚守满旗旧制,废除明代制度,如窄袖紧身、马蹄袖;继承部分明代旧制,如补子、翎毛、命妇衣冠;接受了一些西方影响,如西装、军服、学生服等。

三维人体与服装仿真建模技术综述

三维人体与服装仿真建模技术综述 摘要: 三维人体及服装建模始终是计算机图形学和服装CAD领域的热点和难点1。三维人体建模作为计算机人体仿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诞生之日起,就有学者不断探索计算机人体建模技术2。在服装CAD、网络虚拟试衣、三维人体动画和游戏等应用领域,都面临着如何解决真实人体与服装的三维重建问题,即人体与服装的真实感虚拟建模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工具绘制三维效果图和款式图成为主流,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目前三维动画软件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装潢影视动漫等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三维数字技术作为设计表现的一种新的手段4,使设计师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产品的功能形态空间色彩人机关系,是体现设计师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最有力手段;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向消费者表达设计创意,具有传统设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5,三维服装设计逐渐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三维人体服装建模三维服装人体仿真 opengl CAD 目前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服装设计的过程大致是:构思绘制服装效果图(人体和服装)服装制版(手工或者服装)裁剪缝制样衣模特试衣提出修改方案其中最为耗时的部分就是服装样衣裁剪缝制和试衣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是服装设计环节中成本较高的部分根据三维动画软件的三维仿真功能,我们试图利用三维软件在数字化三维人体上创建三维数字化服装,通过三维数字化服装的仿真模拟,检验服装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取代传统的服装设计过程利用三维动画软件进行服装设计,其工作过程为:构思三维数字化人体建模三维数字化服装展示提出修改方案显而易见,利用三维模拟进行服装设计工作过程相对于传统服装设计过程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为验证此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试验重点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效地建立三维数字化人体模型的研究;二是三维数字

服装史

1苏美尔时代男子服饰主要有罗印·克罗斯、卡吾那凯斯、卷缠在身上或披在肩上的披肩和斗篷 2克里特、迈锡尼的男装和女装都是追求人体曲线美 3执蛇女神(地神):U型领,坦胸,细腰 4希腊的服装是把一块长方形的布在身体上缠裹、披挂而形成的不用缝制的衣服。从着装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希顿和希玛纯 5希顿从着装状态上可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 6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相比的区别: 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丰富、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 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子构成 另外,流行有先后,但有些地区并用,一般年轻人用多里亚式,而中年人用爱奥尼亚式 7希玛纯:希玛纯的披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首先把布披在左肩上,使前边部分长及地,后面从右腋下松松的绕回到前面来。再一次通过左肩和左臂垂在后面 8克拉米斯:是一种最简单的小斗篷,是一种小型的毛织物常饰有滚边,穿时披在左肩,在右肩用别针固定,衣长最长可达膝部,一般穿在短希顿外面,或光着身子披这种小斗篷。这种斗篷主要用于青年或士兵,人们骑马时也常穿罗马 9罗马外衣---托加,男性的外衣,托加是罗马服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10古罗马与罗马的特点:自然悬垂 11罗马女装主要是斯托拉和帕拉。 斯托拉:斯托拉与希腊的希顿完全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一般用毛织物,随时代进展,斯托拉也用亚麻或是丝绸制作,其特点是衣长直达地面,到后来还出现后下摆拖拖的现象,高贵的父女穿下摆有滚边装饰的斯托拉 帕拉:外衣,女服中礼仪性衣服,穿法与希腊的希玛纯完全相同,常在左胸处用一个圆形的饰针固定,材料一般为毛织物,厚度和大小不一定 12纹样象征:圆—无穷羊—基督教鸽子—神圣十字形—基督的信仰色彩象征:白—纯洁蓝—神圣红—基督的血和神之爱紫—威严绿—青春黄金—善行深紫—谦德亮黄—丰饶 13达尔马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初期的达尔马提卡的用料有毛、麻、棉织物,一般不漂白,很淳朴 14贝尔 15帕留姆 16披罗鲁姆 17罗马式时代的服装: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裤子—布莱袜子—肖斯面纱—贝尔 18为什么说哥特式服装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过去剪裁属于古典式或东方式的“直线裁剪”,而哥特式时期的剪裁方法则是从前、后、侧三个方面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从侧面加进数条毽子板一样的三角形布,这些不规则的三角形布之间,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这就是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这就构成了一个过去的衣片上无所不曾有过的侧面,正是这些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剪裁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

自考 中外服装史

中国自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c015231776.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及纺织棉、麻、毛和编织等技能,这标志着人类对__________的使用由此开始。 2.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看,服装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是服装功能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千余年中,服装最终积淀为人民和统治者都能接受的两种形制:__________、__________。4.汉代袍服在形制上承袭了__________的礼仪。 5.奴隶社会的服装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夏商前期,是对原始服装的积淀阶段,商后期到西周、春秋,则是我国远古服装的__________。 6.中世纪的文化主要以__________文化为主。 7.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前10年,欧洲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__________。 8.__________在巴洛克服饰的基础上发展了纤细轻巧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原始社会服装的兴盛期应是纺织技术有所发展,纤维材料更为丰富的(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中期 10.所谓上下连属的形制就是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形制,它不同于上衣加长的长衣,其中最典型的是( ) A.袍与禅 B.襦 C.深衣 D.长衣 11.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__________两大类。( ) A.麻织品和棉织品 B.麻织品和毛织品 C.棉织品和丝织品 D.麻织品和丝织品 12.__________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装的一大特点。( ) A.隋末唐初至盛唐 B.隋朝 第 1 页

三维建模与服装

计算机仿真建模期末论文 题目:三维人体与服装仿真建模技术综述 班级:机自122班 姓名:郭晓 学号:2012 0031 4216

三维人体与服装仿真建模技术综述 计算机动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是人体造型和动画,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消费飞着对服装的合体度,舒适度的要求的提高,市场对三维服装CAD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三维服装的网上定制,虚拟试衣等功能都离不开三维人体。智能化三维化的服装CAD开发已经成为当今服装界的主流[1]。而人体建模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实现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进步,对动画的仿真性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一些传统的建模方法开始暴露出局限性。目前使用的三维人体建模技术主要有线框模型,体模型,曲面模型[2]。本文简单分析三个方法,并比较优缺点,以达到继承经典,不断完善传统建模方法,拓宽新的三维人体建模技术的思维。 一、曲面模型 曲面建模技术, 从 POSER 软件中提出三维人体数据点的 OBJ 文件, 通过提出一种新的三角刨分算法对数据点进行优化, 利用 VC++ 和 OpenGL 建立三维人体仿真模型[3]。 1.。三维人体数据的提取和处理 .首先提取三维数据。要进行三维人体建模就必须得到人体的三维数据。人体的三维数据一般是通过三维人体自动扫描测量设备获得。但其所测的结果没有排除人体着装的影响,与服装业对人体测量的要求以及CAD/CAM技术的要求仍有一段差距,另外人体自动扫描设备,如德国的VITUS人体扫描仪,价格十分昂贵,不太适合目前中国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4]三维人体建模软件目前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POSER是美国Curious Labs 开发的三维人体图像和动画软件。是迄今使用范围最广的人体造型软件。该软件提供了大量现成的人体模型,同时可以调整四肢和身体的尺寸比例。另外该软件提供了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出,如DXF,OBJ,3DS,BMP等,可以使其中的人体数据很方便的与其他软件进行交互[5]。曲面模型所建的三维人体模型是以 POSER 数据库中的女性人体为模板, 选取男性人体模块转化为 OBJ 文件格式输出。直接导出的 OBJ 文件并不适于直接构建三

中国历代服装史

中国历代服装史 研究性学习·文字说明 编者:郑思敏 服装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侧影。一部服饰史,可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的文化宝库,它反映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服装从最初的实用性之上给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墨子曾说:“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也就是说衣服不完全是为身体服务的,它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一、中国古代服饰起源的原因 服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人的着装是根据社会形态、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并形成诸多不同,错综复杂的服饰类别。一般来说,形成中华民族服饰类别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 不同国家、地域、气候、民族的服饰,都反映了其民俗文化的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影响所及便发展出百花齐放的服饰。 在气候上说。服饰类别的形成,首先要受到气候、风土条件的制约和支配。如塞外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服装多用动物皮毛制作,以抵御寒冷。其服饰造型也显得粗犷、奔放、厚重,保暖功能好。而江南水乡位于长江以南,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其服装多用棉、麻、丝绸制作,造型柔和,细腻潇洒、飘逸。 在地域上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东西南北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好坏,便给人们的生存条件带来了差异,也促使服饰形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西域、北方的服装要适应游牧民族流动的生活方式,要适合骑马、放牧、狩猎,所以裤装出现得比较早;服饰材料也因地制宜,多为动物的毛发。中原地区及沿海地区以农耕劳作为主,人们的着装与劳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密切。服饰以棉、麻、丝为原料,服装造型简洁,便于穿脱,便于在农田里耕作劳动。

中西服装史

1.冕服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鳥屦。 2.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取其滋养:绣箱(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3.深衣:这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续枉钩边”,不开权,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上下分裁,然②后在腰间缝为一一体。上为竖幅下为斜幅,因面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从表示重祖制及地,走起路来却不觉拘谨一时男女、文武、贵贱都穿。 4.曲裙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至东汉时渐少。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字为“襜榆”即是指直襟衣,但初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显然与当时内穿古裤无裆,直襟衣遮蔽不严有关。 胡服。这种配套服装的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裏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烦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 5.裤。为袍服之内下身的衣装,早期无裆,类似后世套裤。绔,胫衣也意为腿部的衣服,,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裤)绕襟深衣已属多余,直椐袍服这就越来越普遍了。 禅衣:为什官平日熟居之服,与袍式路同禅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电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村衣。《礼记.玉演》记*禅为纲”.又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郑玄注“有衣裳面无里”,此说可作为参考。襟绕深衣,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6.魏晋南北朝,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7.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民族的服饰汉服的影响?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以致便得其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柄裆,一时随胡人人居中原,先是在军队中流行,后是民间,对汉族服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裤褶:这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褶,按《急就篇》短身而广袖的广袍。多为左衽,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男女均服,可作为日常服用,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一缚裤。俩裆形象,其形式当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纽扣系,男女均可穿。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以图其新,还演变出一些新的服饰风格,如北齐妇女戴用的幂嚣穿着的皮靴、缘边袍、系扎的革带等,都为汉族人民所吸收,并流传至后代。 8.圓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圆领袍衫明显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整体各部位变化不大,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异。服色上有严格规定。 9.襦裙服为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圈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篱。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成为唐代女服特点。襦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有袒领,的流行。儒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两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抽子放大。得超过一尺三寸,但“语下,人多怨也”,反而日趋宽大。”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裙色可以尽人所好,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尤其喜欢高大的发髻,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女着男装,即女子全身效仿男子装:束圆领袍衫,幞头,乌皮靴。 10.胡服: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细绸路上自汉至唐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臣民影响极大。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比较典型,即为头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勒革靴。 11.男子服装①斓衫: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斓衫为尚。所谓斓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斓,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即已出现, 12.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两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也有不开测衩的。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及男子燕居都喜欢穿用,这种衣服随身合体又典雅大方。 13.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茶或胭脂红等色。好媚结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黑鞑事略>载:“姑姑制画(桦)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宋)翠花或五老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 14.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

三维服装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25卷第4期2004年8月 纺织学报 JoumalofTextileResearch V01.25.No.4 Aug.,20014三维服装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晓宇冯毅力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简要介绍了模拟系统的基本架构与流程,论述了三维服装模拟技术的实现方法,并概述了三维服装模拟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维服装模拟服装cAD技术三维人体测量服装造型 中图分类号:Ts9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9721(2004J04—0122—03 在过去几年中,服装的计算机三维模拟与可视化研究已经成为服装CAD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的服装cAD系统只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服装的放码、排料、款式设计、纸样设计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met网络的逐渐普及,服装cAD系统也发展到以图形图像数据为中心,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专家系统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具有多种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所以,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与模拟技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三维服装模拟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论述。 1三维服装模拟的研究内容 三维服装模拟是利用计算技术达到服装穿着虚拟实现的技术。三维服装模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建立三维人体模型;从二维衣片生成三维服装,即完成由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在初始的三维服装基础上进行纹理映射,并产生褶皱、悬垂等细节,获得真实的穿着效果。其过程如图l所示。 模拟结果 图1人体测量建模程序图 2三维服装模拟的理论研究与进展 2.1人体测量与建模 在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模拟系统中,首先要建立服装人体模型,而人体测量是进行人体建模的第一步。传统的测体方法是以软尺、测距计、滑动计等为测量工具,测出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等二维数据,从而以这些数据作为参数进行造型设计。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因而在服装业中长期使用。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测量精度低以及信息缺失现象,测得的二维数据无法反映人体的 ●¨◆●E|●●?●__●●?●‘●●__●l|●7◆I|◆“●◆1●?t●__●…●}◆_I●l|●¨|◆_|●◆Ⅲ●I| 发展初期都有过类似的举措。 3结束语 随着国际间的贸易壁垒的加剧,周边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业异军突起,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对产品个性化的追求、经济全球化下区域贸易联盟的形成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生产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薄弱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发挥空间日益萎缩,出口增长渐显疲态。而同时自有品牌还很弱小,对国内市场的控制能力也很薄弱,难以与国际大品牌抗衡。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急需作战略部署,推进区域一体化以提升在国际经济中地位;加快技术改造,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制造优势,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纺织服装业整体的实力;注重标准与检测体系,主动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可能减少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减少国内、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减少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借助政府的帮助,发展自有品牌等,以便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新的环境下重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日渐萎缩引起关注.www.cacs.gov.cn.2002.12. 2st8phenP.R0bbinsManageme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j999:84—1lO. 3乌家培.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ww.chinabbc.com.2000.07.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