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方式研究

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方式研究
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方式研究

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方式研究摘要地基处理是地铁车辆段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设计经验,介绍了排水固结、水泥搅拌桩、cfg 桩等几种常用地基处理工法,结合工程实际实施效果,针对现有的广州地铁车辆段地基处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车辆段地基处理

1概述

广州地铁现已建成开通8条线路,总里程236公里,建成投入运营的车辆段达到8座,在建车辆段2座。地铁车辆段具有占地面积广、工艺复杂、地基处理要求高等特点。尤其是作为轨道交通车辆重要承载体的路基,需满足一定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同时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线路、道路、厂房等下部的地基处理、路堤及场区四周的边坡防护、路堑段路基的挡墙设计等,其中地基处理是路基设计的关键。

2既有车辆段的地基处理方式

广州大部地貌为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抗剪强度低,自身稳定性差的人工填土,含水量较高、强度低、压缩性大的淤泥及淤泥质土,以及状态松散可液化的粉细砂等。地铁车辆段的地基处理主要就是针对上述人工填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粉细砂土等。广州现有部分车辆段的地基处理方式统计如下:

表1广州现有车辆段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

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 摘要: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处理黄土的失陷性对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水工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时,时常会碰到软弱地基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灰土挤密法 在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Sr﹥80%)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一、垫层法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

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广州地铁车辆空气压缩机控制原理总结及比较,推荐文档

广州地铁车辆空气压缩机控制原理 总结及比较 广州地铁四条线车辆都是采用了克诺尔VV120空气压缩机,每列车上都配备了两台空 压机,且都是由三相AC380V供电。但是由于使用控制系统不同,各条线车辆空压机控制与监测有所不一样,以下具体结合电路图及控制逻辑图分析空气压缩机控制及检测原理。 一、一号线车辆空压机控制原理 1.空压机控制 一号线车辆空压机控制全部由硬线110V回路实现的,并且两台空压机通过同一回路控 制起停,只要列车主风气压低于7.5bar,压力开关动作,两台空压机同时起动;直到气压大 于9bar后,两台空压机同时停止工作。 正常工作时,当列车主风压力低于7.5bar时,压力开关A13动作,3B01触点1-2闭合,3111线得电,空压机使能接触器3K19得电,三相回路触点01-02, 03-04 , 05-06闭合。同 时43-44闭合,空压机使能继电器3K17得电,继电器触点43-44闭合,空压机使能时间继 电器3K18得电,延时2秒后触点15-18闭合,31211线得电,空压机起动限制继电器3K15得电,触点15-18闭合(延时2秒后断开),起动接触器3K22得电,空压机三相回路接通,电流通过3R01后接通空压机,空压机保护起动。此时3K22触点13-14闭合,起动时间继 电器3K16得电,延时1.5秒后闭合15-18触头,3K23得电,触头21-22断开,此时3K22 接触器被断开,3K23三相回路触点闭合,直接接通空压机,空压机正常工作。电路图见图 (1 )和(2),空压机正常的起动控制流程如下: 3B01得电---- ? 3K19得电 --- ? 3K17得电 --- ? 3K18得电-----? 3K15得电一?3K22得电——3K16得电——K23得电——?3M01 (空压机)得电 在110V控制回路中,空压机实现冗余控制,配备了两个空压机使能控制接触器,3K19和3K20 ,当B车DC/AC供电故障时,3K19失电,3K20得电代替3K19,使得空压机能够正常起动。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一、施工生产安全措施 1、现场每一醒目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教育现场人员做到按规定戴好安全帽,遵守“十不准规定”。拒绝无关 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做好“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工作。大楼外墙随施工进度作竖直全封闭防护架,并满挂安全网,杜绝向下抛投物件。 3、坚持用好“安全三宝”,任何人进施工现场都配戴符合规定的安全帽 4、架子搭设和拆除按规范;防护架、支模架分开搭设,保证不相互拉扯 5、上人利用室内楼梯,楼梯搭防护架及防护栏杆,横杆高度1800 ,通道宽度保证600-800 6、拆除架子和防护设施,由现场专职施工管理人员签证许可 7、在拆边梁边柱模板时,保证两人操作,予防物体坠落伤人。 8、防护架上杜绝堆放材料及物体,楼层周边1m 内不堆放任何材料,拆出的材料及时清运至1m 以外任何地 方。 9、承重平台安装前完善设计方案并经技术责任人检查签证认定后搭设,安装完后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

10、配备良好的夜间照明,危险处设置警示红灯。 、机械操作安全措施 1、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保证持证上岗,坚持上、下班。班前班后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先处理完善再进行使用。 2、塔机操作,设专职人员指挥、维修、保养。并随时检查运转中的塔机各部位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塔机、门架增设防雷措施。 3、定期检查机械性能、设备、设施配件。 三、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所有电线线路按“三相五线制”标准架设。所有供电终端严格执行一个插座配一个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 2、劳务工人、办公区内使用的照明均采用低度、适宜的灯泡,杜绝使用电炉 3、一切机电设备均安装避雷装置和漏电开关 4、定期检查线路、漏电开关,以保证不因线路、开关漏电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消防安全措施 1、工地上严禁使用电炉及明火烧饭、烧水

广州地铁五号线能耗装置运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5443747.html, 广州地铁五号线能耗装置运行分析 作者:黄德晖方刚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0期 摘要:文章根据在广州地铁5号线车辆在调试中出现列车制动不平稳的情况,分析了该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作用原理,对能耗制动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同时多次进行不同速度下紧急制动测试,通过吸收参数优化,明显改善了VVVF网压过高的问题,确保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直流;牵引;热过负荷 1 前言 五号线全线共设13座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每个牵引所设置制动能量消耗装置一套,当处于再生制动状况的列车回馈出去的电流不能完全被其他车辆和本车的用电设备所吸收时,能量消耗装置立即投入工作,吸收掉多余的回馈电流,使车辆再生电流持续稳定,最大限度的 发挥电制动功能。 制动能量消耗装置的投入和撤出采用电压相对判断和电流判断方式,电压判断采用交流侧电压与直流侧电压进行比较判断,电网电压DC1670V以下,车辆进行再生电制动时,吸收设备不进行判断,外部具备吸收能力时,由外部吸收;如果外部没有吸收能力,则电网电压将抬高,抬高到电网电压大于DC1670V时,吸收设备投入工作,根据吸收电流的大小,进行恒压控制使电压保持在1800v左右。 五号线列车VVVF工作情况如下:VVVF箱内有两个VVVF逆变器,每个VVVF逆变器驱动2个直线电机。当VVVF接受到牵引手柄给出的牵引指令后,充电接触器CHB闭合,滤波电容器充电,当滤波电容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线路接触器LB闭合,接着CHB分离,逆变 器的门极开始工作。逆变器由IGBT模块组成,能够实现变频变压控制,将1500V直流电压转换为驱动三相直线感应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压。如果DCPT12,22(滤波电容电压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高于1980V,门极将停止工作,同时LB分离,OVCR F1,2(过压保护晶闸管)导通,通过OVCR FR1,2(过压保护电阻)放电。 另外利用车辆VVVF监测软件检测到的部分数据样本分析可得以下一些参数:牵引工况时,DCPT11检测到的网压大于滤波电容电压30~100V左右,电制动工况时,滤波电容电压大于DCPT11检测到的网压0~100V左右。 2 发现问题 2009年9月份车辆调试以来,列车常出现制动不平稳,电制动消失。检查列车故障记 录,发现故障为VVVF滤波电容过电压。

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部分车站及车辆段建筑设施专项维修(2017

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部分车站及车辆段建筑设施专项维修(2017年) 招标文件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须知及前附表 (3) 第二章合同条款 (17) 第三章投标文件格式 (18) 第四章技术条件 (28)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 (97) 第六章评标办法 (126)

第一章投标须知及前附表一、投标须知及前附表

二. 投标须知 (一)总则 1. 定义 本招标文件使用的下列词语具有如下规定的意义: 1.1“招标人”、“甲方”、“业主”指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1.2“投标人”指向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交投标文件的当事人; 1.3“承包商”、“乙方”指其投标被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接受并与其签订承包合同的当事人; 1.4“招标文件”指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的本文件,包括全部章节、附件及澄清补 充文件; 1.5“投标文件”指投标人根据本招标文件向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全部文件; 1.6“书面函件”指打字或印刷的函件,包括电传、电报和传真。 2. 招标说明 2.1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部分车站及车辆段建筑设施专项维修(2017年)引入竞争机制,采取 公开招标的办法,以便能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社会信誉好的企业承包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部分车站及车辆段建筑设施专项维修(2017年)的任务,按照《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部分车站及车辆段建筑设施专项维修(2017年)技术条件》及铁道部等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检修,确保广州地铁安全运营及“安全、准点、快捷、舒适”等相关运营指标的实现。招标工作严格按国家和广州市政府的相关规定进行,实行甲方负责制。 2.2本招标甲方特别要求投标人拟安排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主要的技术 负责人应参与投标文件相应部分的编制工作,根据需要参加评标的澄清会并回答相关问题。 2.3投标人应认真阅读甲方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根据自己的项目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够 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目的,解决相应的问题,要求提交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 2.4项目概况 2.4.1项目名称: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1项 2.4.2项目地点: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2项 2.4.3承包方式: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3项 2.5招标范围及工期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研究——以广州地铁五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研究——以广州地铁五号线为例 姓名:陈志颖 学号:时景新 导师:时景新 专业:工程管理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日益加快,沿线房地产价格所受的影响也日渐明显。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广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轨道交通和房地产价格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保持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分析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及规律,以广州地铁五号线为例,将五号线沿线经过的地区按越秀、荔湾、天河和黄埔划分分为4个的区域,分别收集每个区域内距离地铁站点远近距离的房产价格,然后根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总结出了沿线房地产的价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较高且房屋价格较高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居民的出行快速便捷,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弱。而在大多数区域,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大,房地产越靠近轨道站点其价格越高,并且越远离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也越大。 关键词:轨道交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Abstrac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quickening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prices along the impact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In increasingly scarce 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Guangzhou rail transit and real estate price the effect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o kee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rail transit on real estate prices along the degree and the law of Guangzhou metro line 5, for example, after the regions along the line will be five by Yuexiu, Liwan, Tianhe and Huangpu divis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respectively, collection of subway stations distance distance in the area of each property price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ata to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al estate prices along the distribution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prices higher core area, convenient traffic facilities in the area, the residents' travel fast and convenient,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al estate prices are weaker. In most areas, along the rail transit on real estate prices, real estate near the rail site price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at the more far away from the urban core of rail transit impact on prices. Keywords:Rail transit, real estate price, influencing factor

地基处理方法

一、施工部署 1、编制依据 (1)、地质勘察报告。 (2)、***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纸、设计选用的标准图集,图纸答疑纪要。 (3)、设计图纸所涉及的国家、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定。 (4)、***地基处理工程图纸设计依据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 (5)、***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6)、现行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有关工程建设的规范、规程、标准、条例等。 2、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期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 (2)、安全目标:工程施工中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负伤率低于千分之三。 (3)、文明施工目标:本工程达到合格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4)、总工期90天 3、施工部署 (1)、施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组织专业配合土建施工。 (2)、工程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土方开挖→3:7灰土换填 (3)、技术准备 由公司和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审阅施工图纸,核对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相应的部位尺寸、标高、位置,提出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工程的图纸会审,核对土建图纸与各专业图纸存在的疑难问题,由设计负责人核准签证,并做好图纸会审记要。以此修订编制施工方案,预算人员根据图纸及答疑纪要,提出各种材料用料、材料预算、施工预算,提出成品、半成品定货计划,由材料供应部门及工程技术部、质安部组织材料进场的检验。 二、主要部位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一)材料要求: 1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粘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 2、石灰: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二)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蛙式打夯机、压路机、小型铲车。 2、主要机具:铁锹、量斗、水桶、胶管、喷壶,手推翻斗车,铁筛(孔径为5㎜-15㎜) (三)作业条件准备: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和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施工时进行必要的压实实验,确定填料含水量范围,铺实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 2、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基坑的边坡上钉好水平木桩或地坪上钉好标准水平高程木桩。 2、施工操作工艺 1)基坑土方开挖后,经验槽发现基坑底有多处杂填土,要处理杂填土,用三七灰土回填夯实。回填方法详见施工工艺。 2)三七灰土拌和方法: (1)我们采用简捷快速高效的“量方”施工方法。就是在现场占用一半场地让工人规整排开分别同时筛素土和石灰粉然后合并量方。灰土配合比应为3:7(石灰:土,体积比),即以3倍数立方米的过筛石灰粉和7倍数立方的过筛素土就地用人工拌和,或机械拌和两三遍,使之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然后铺开。 (2)灰土一般最有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伴随用。 3)施工顺序: (1)施工时以20轴线为分界线,分(东、西)两段施工。先施工楼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上盖土地一级整理项目勘察设计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上盖土地一级整理项 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 招标目的 1.1.1 为了获得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招标人以公开招标方式,在给定任务书、统一收费标 准、投标人满足投标资格的前提下,通过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推荐,确定最佳勘察设计方案及其勘察设计承包人。 项目概况 1.2.1 工程名称: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上盖土地一级整理项目勘察设计。 1.2.2 工程位置: 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上盖土地一级整理项目位于东端的新塘镇官湖村境内,在石新公路东侧,国道与规划新石新路交叉口处,为环城路、石新公路及新沙公路包夹的大片地块内,征地面积约公顷。 1.2.3 工程范围: 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用地红线范围内综合开发项目净用地面积公顷,可开发总计容建筑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万平方米,商业及配套公建万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合计个。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指标最终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复为准,招标人有权根据批复意见进行调整,投标人应给予修改。 设计阶段及专业:开发用地范围内首层盖板平台以上(以官湖车辆段屋面米标高、局部米为分界面,位置详见规划总平面图)及可开发白地上的所有开发建筑物均需完成至初步设计阶段;首层盖板平台及以下主体建筑(除车辆段功能用房外)、车辆段红线范围内市政道路、市政管网接入(车辆段功能专属道路、管网除外)等需完成至施工图设计阶段。专业包括工程勘察、规划、节能日照、建筑、结构、水、电、暖、概预算、道桥等专业设计。 1.2.4 规划用地文件:无。 1.2.5 项目批准文件:穗发改调【】号。 1.2.6 资金来源:政府投资。 1.2.7 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上盖投资总额:约人民币万元。其中,工程费用限额:人民 币万元; 1.2.8 招标内容: 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用地红线范围内综合开发项目净用地面积公顷,可开发总计容建筑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万平方米,商业及配套公建万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合计个。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指标最终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复为准,招标人有权根据批复意见进行调整,投标人应给予修改。 设计阶段及专业:开发用地范围内首层盖板平台以上(以车辆段屋面米标高、局部米为分界面,位置详见规划总平面图)及可开发白地上的所有开发建筑物均需完成至初步设计阶段;首层盖板平台及以下主体建筑(除车辆段功能用房外)、车辆段红线范围内市政道路、上盖板平台坡道、市政管网接入(车辆段功能专属道路、管网除外)等需完成至施工图设计阶段。专业包括工程勘察、建筑、结构、水、电、

对粘性素填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对粘性素填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摘要:通过用机械压实法(强夯法)加固粘性素回填土地基的实例,探讨此法的不优越性。关键词:强夯法;粘性素填土;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机械压实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其中机械压实法最常用,强夯法就是其中一种。强夯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我国应用以来,已迅速得到推广发展,成为我国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1,2]。现介绍强夯法固处理粘性素填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分析其优越性。 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占地约300m2,场地北部地势高,为残丘坡地,南部有一部分土地拟被征用为建筑用地后,将养鱼池、水沟塘的淤泥清除后,用北部残丘坡地的粘性土进行回填平整,回填过程中未进行分层碾压,致使填土层松软不均,欠固结。由于拟建场地北部为挖方区,南部为填方区,且拟建工程生产使用及地坪堆载较大,上部结构为网排架,设计时为了采用独立柱基础,提出强夯法加固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fak=200KPa,强夯有效加固尝试为6.0m,处理面积为300m2。 经详勘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滞水,水位一般在3.00m左右;在设计强夯有效尝试范围内,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主要分为2部分,其主要岩土特征如下:(1)素填土(Qml):杂色,主要由硬可塑状粘土、粉质粘土组成,间夹少许碎石,局部地段询问夹淤泥质土或粉煤灰等,土质松散不均,欠固结,为新近回填规程,强度低,均一性差。层厚为3.70~5.80m,平均厚度为4.50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94MPa,标贯锺击数平均值为4.5击,属高压缩性土。 (2)-1粉质粘土(Qal):灰褐、灰黄色,软可塑,土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及碎石。层厚为0~5.60m,平均厚度为2.15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11MPa,属中高压缩性土。 2 地基加固设计参数的确定与施工 此次强夯分为两遍点夯和一遍满夯。第一遍点夯按6m×6m方格网布置夯点,单点夯击数为3击,第二遍点夯在网格中心插点,单点夯击数为2。夯锤选用直径2.0的圆柱体铸钢锤,锤重12t,落锺高度为12m。点夯夯坑内回填碎石,两遍夯击之间时间间隔为15d。满夯采用搭接夯,夯击能量为前期夯击能的0.25倍。碎石垫层厚300mm。 施工机械选用50t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臂杆端部增设辅助龙门支架,采用自动脱钩夯锺装置。 3 强夯效果检测 在完成满夯后15天,对强夯地基进行了夯后检测。检测手段为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标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等。 根据检测结果,素填土经强夯处理后依据其加固的效果可分为两层,第1~1层填土(起夯面下0.40~3.50m)受高冲击能的直接作用,土粒重新排列较密实,压缩性、孔隙比大幅度变小,承载力提高较大,该层地基土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3.19MPa,承载力特征值为195M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9.3MPa;第1~2层填土受上层土的间接挤压,密实程度的提高不及1~1层,但承载力也有所提高,该层地基土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43MPa,承载力特征值为130M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6.0MPa。 4 强夯效果分析 分析强夯检测结果,第1~2层及第2~1层地基强度显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效加固尝试未达到预期目标,且地基均匀性较差。致使强夯效果不优越的原因: (1)强夯夯施工前,未进行试验,强夯选定不合理;夯击次数一般通过现场试确定,常以

地铁车辆车门结构

广州地铁车辆车门结构,控制原理及改进意见1综述 地铁客室车门因其数量多(每列车有60个客室车门)、操作频繁(运营中平均每2 min就须开关门1次)而成为广州地铁一号线电动车组(以下简称车辆)至关重要的部件。车门的结构和控制若在设计上不够安全可靠,将会影响运营,损害地 铁公司的形象,有的甚至直接危害乘客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在购买车辆时,都十分重视车辆客室车门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设计。 2客室车门的设计思想 广州地铁一号线运营的设计能力为单向最大截面客流量为76 800人/h,行车间隔为2 min,列车全程平均运行速度为35 km/h。为此,地铁车辆车门在设计时要尽可能提高乘客上下车的速度,缩短列车的停站时间;列车上可能十分拥挤,必须保证列车进站后不能开错门;为了提高车门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车门和列车的状态进行监控。另外,作为一种后备的紧急情况下开门的措施,每个车门还应设有一个独立的纯机械的开门装置。概括起来,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客室车门应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多,车门的净开度大。 ⑵正常运行时,车门的控制具有ATP例车自动保护)保护的功能,故障导向 安全。 (3)每个车门均带有独立的纯机械的紧急开门装置。 3客室车门的基本结构"传动方式及控制原理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客室车门由两扇内藏式滑动门页组成,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驱动单臂气缸,通过钢丝绳、滑轮等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完成门的开关动作,每节车每侧5个门,全列车共60个门,有利于乘客迅速上下,缩短车辆停站时间,满足地铁运输方便快捷的要求。 3.1车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车门的主耍技术參数 车门开度」mm1 门离度mm 1 B60 供凤压力丿bar5 供电电tt/V DC110 幵关门时间人3±O*5 开关门时闾调整范圉冬L 5 3.2车门的主要结构特点 车门及其控制系统由门页、车门导轨、传动机构、门机械锁闭机构、紧急解 锁机构、气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状态信号指示等组成。2扇门页由连续成环形的特种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安装在支承导轨上的滑轮内,左侧门页与驱动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 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换填地基法 常用方法: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接槎位置不正确,接槎处不密实。 预防措施: 接槎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阶形,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0.5米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槎处往前延伸0.5米,夯实时夯达0.3米以上,接槎时再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常见质量问题2:不按规定进行压实系数及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换填垫层地基竣工验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原则上每3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每个单位工程检验点数量不宜少于3点。 2.对于局部的换填垫层,由设计单位确定其检验方法。 3.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划分安全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一般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地基竣工验收时可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但当设计有要求或垫层厚度大于2m时,仍应按第1条要求做载荷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 4.对于厚度小于1250mm,起“褥垫”作用的换填处理,地基竣工验收时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即可。 5.换填垫层地基除应按要求做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层的压实系数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处。检验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平方米不应少于1个

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 二、夯实地基 常用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强夯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击不密实。 预防措施: 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米厚的砂石,才进行强夯;或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再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常见质量问题2: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强夯前,应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的可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锤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2.实际施工中当强夯影响深度不足时,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使土的密实度有显著增加。 常见质量问题3:不按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原位测试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载荷试验检验

地基处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2 第二章工程概况3 2.1总体概况3 2.2建筑设计概况3 2.3 结构设计概况4 2.4工程地质条件4 2.5场地地层构成:5 第三章施工准备6 3.1技术准备6 3.2材料准备6 3.3 主要机具6 3.4章项目部组织机构6 3.5 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7 第四章施工要点7 4.1地基处理措施7 4.2施工部署:9 4.3施工方法:10 第五章雨期施工13 第六章质量标准、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及成品保护14 1、质量标准14 2、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14

3.成品保护15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要求16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合同文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2)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高中楼工程勘察报 告; 3)设计施工图纸: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高中楼工结构图; 4)相关法津法规:建筑法、环境保护法等; 5)相关的施工规范与技术性文件; 6)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高中楼工施工组织设计 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8)《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京建质【2009】289号 9)《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京建施【2009】87号 10)《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 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 12)《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2007 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14)《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15)《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8)现行国家、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有关文件、通知等经审查的设计文件

地铁车辆车门结构

广州地铁车辆车门结构,控制原理及改进意见 1 综述 地铁客室车门因其数量多(每列车有60个客室车门)、操作频繁(运营中平均每2 min就须开关门1次)而成为广州地铁一号线电动车组(以下简称车辆)至关重要的部件。车门的结构和控制若在设计上不够安全可靠,将会影响运营,损害地铁公司的形象,有的甚至直接危害乘客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在购买车辆时,都十分重视车辆客室车门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设计。 2 客室车门的设计思想 广州地铁一号线运营的设计能力为单向最大截面客流量为76 800人/h,行车间隔为2 min,列车全程平均运行速度为35 km/h。为此,地铁车辆车门在设计时要尽可能提高乘客上下车的速度,缩短列车的停站时间;列车上可能十分拥挤,必须保证列车进站后不能开错门;为了提高车门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车门和列车的状态进行监控。另外,作为一种后备的紧急情况下开门的措施,每个车门还应设有一个独立的纯机械的开门装置。概括起来,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客室车门应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多,车门的净开度大。 (2)正常运行时,车门的控制具有ATP(列车自动保护)保护的功能,故障导向安全。 (3)每个车门均带有独立的纯机械的紧急开门装置。 3 客室车门的基本结构"传动方式及控制原理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客室车门由两扇内藏式滑动门页组成,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驱动单臂气缸,通过钢丝绳、滑轮等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完成门的开关动作,每节车每侧5个门,全列车共60个门,有利于乘客迅速上下,缩短车辆停站时间,满足地铁运输方便快捷的要求。 车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车门的主要结构特点 车门及其控制系统由门页、车门导轨、传动机构、门机械锁闭机构、紧急解锁机构、气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状态信号指示等组成。2扇门页由连续成环形的特种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安装在支承导轨上的滑轮内,左侧门页与驱动风缸直接连接,并通过安装在左门页上方钢丝绳夹紧机构与钢丝绳相连,右侧门页与钢丝绳调整装置连接,通过调整装置使钢丝绳保持一定的张紧力,2扇门页上方设有1个锁钩,车门关闭后,锁闭系统动作,锁钩勾住2扇门页上的锁销,使车门安全可靠地锁闭;为了获得车门的状态信息,给维修、行车人员显示车门故障,还装有车门锁闭、车门关闭行程开关S1、S2,车门切除、车门紧急解锁行程开关S3、S4等附加装置,各行程开关均与相应的指示灯相连。如门关时S1、S2到位橙色指示灯灭;车门切除时S3动作,红色指示灯亮;紧急手柄拉下,S4动作,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作业前的准备和条件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成品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土建工程:全站总平面布置以北侧为35出线方向,围墙内平面形式为矩形:南北长34. 0m,东西宽16.4m。围墙内用地面积0.0558h m2010配电装置室布置在变电站南侧。主变压器设备基础布置在35配电装置室与10配电室之间。主变压器运输道路直对进站道路,由变电站南侧引接。 电气安装工程:本工程站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南阳乡白石崖村工业广场处,就近有340省道经过。本站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35、20和10配电室、主控室、电容器室均采用箱式配电箱柜布置在站区,主变压器户外布置,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 35和主控室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北部、20和10、及电容器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南部,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本设计推荐35配电装置采用61-40.5(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配电装置采用24(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10 配电装置采用28-12(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和10及电容器均为电缆出线。 二、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2 - 200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0300 - 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204 —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3 —200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107-2003新)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2003新)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50194-93 ) 《工程测量规范》(50026 —2007)

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受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线路站位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制约,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在施工过程中成功研究并应用了SEW工法、暗挖导洞群桩基托换法,针对江中超浅埋泥水盾构过江、土压平衡盾构过溶洞群、超小曲线半径重叠隧道盾构等施工难点采取新技术和新工法,并在盾构过砂层时采取TAC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有效控制了盾构施工中土体稳定和变形,保证地铁五号线顺利施工。 [关键词]地铁工程;盾构隧道;复合地层;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广州市地铁五号线全长约41.6km,共设29座车站,其中12座换乘站。首期工程口至文冲段,工程投资估算约152.97亿元,线路长约31.9km。首期工程线路以高架线方式跨过珠江至大坦沙站,出站后线路转为地下线,下穿珠江至中山八站,随后线路以地下线方式至终点文冲站(见图1)。沿线区间隧道大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使用23台盾构机掘进总长度27km,占线路总长度84.6%。线路穿越繁华市区,邻近或下穿建(构)筑物、管线等市政设施。 1.2 地质概况 五号线沿线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红层,其间在大坦沙段和越秀山西侧发育石灰岩,在越秀山、蟹山及文园等地发育花岗岩。不同岩性地层工程地质特性差别较大。花岗岩、石灰岩岩质坚硬,石灰岩岩溶较发育。线路沿线发育有广三断裂等多条断裂带。断裂在与线路相交地段发育特征不一,对线路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口~大坦沙一带,广三断裂在西珠江与线路相交,第四系砂层发育,砂层强透水且与珠江有直接水力联系。在大坦沙~中山八、三溪~鱼珠、车陂南~东圃一带分布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层、冲积~洪积粉细砂和中粗砂层。 1.3 盾构施工中难重点 广州地区盾构施工环境,特别是其复合地层的复杂性,由岩溶、断裂、软土、砂层及硬岩等构成了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风险。此外,五号线线路穿越繁华市区,施工易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市政设施破坏。周边环境建(构)筑保护、文明施工要求高。同时,受周边环境及施工工期等制约,不同盾构区间被设计成5m江中超浅埋、200m超小曲线半径同时隧道上下叠置,以及55‰超大坡度等。盾构进出洞、过站及吊出的工况复杂。21台(全线共23台)曾是1次或者多次使用过的旧盾构,经过维修改造重新投入使用到一条线建设,实属罕见。

广州地铁五号线备用车在运营调整中的开行时机及优化应用

广州地铁五号线备用车在运营调整中的开行时机及优化应用 摘要:备用列车是调整地铁行车间隔,进行客流疏导的重要工具。阐述了在现场各种应急情况下备用客车的使用原则和合理上线的时机,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备用客车的运用形式,以便于迅速、有效地调整列车行车间隔,增强特殊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通过分析备用列车开行时机与大间隔的关系,提出当大间隔的均分点与备用列车的入口点相重合时,是备用列车开行的最佳时机,同时对备用列车开行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地铁;备用车;运营调整;行车间隔;调度 备用列车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一种常备列车车辆,包括按规定编组的客车车组、工程车和单机。其中备用客车( 以下简称为备用车)的作用主要是当正线运营发生列车故障时,上线替代故障列车;或因正线列车故障造成行车间隔变大时, 上线调整行车间隔,以保证正线列车套跑运行图;或车站出现大客流等情况, 导致大量乘客滞留时利用备用车上线以疏导客流。 1 广州地铁五号线备用车的应用情况 以广州地铁五号线2011年1月份-3月份运营情况为例,分析备用车在实际运营中的执行情况 表1 广州地铁五号线2011年1月份-3月份客流情况 表2 广州地铁五号线2011年1月份-3月份晚点情况 表3 广州地铁五号线2011年1月份-3月份备用车使用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州地铁五号线1月份-3月份日均客运量已达176.83万人次。其中1、3月份的客流量占总客流量的70.4%,高峰期最大满载率均在99%以上。从表2、表3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广州地铁五号线2011年1月份-3月份列车晚点情况较多, 达到42次;相应备用车的实际使用率也比较频繁, 共199次。由于新设备不完善及其它外界不定因素影响,实际运营组织的晚点较多,从而加大了运营组织压力。特殊情况下,如何把握关键时机,及时、合理地利用备用车调整行车间隔,保证正线列车能按照运行图运行,就成为地铁运营的关键点之一。 广州地铁线网线路图如图1所示,广州地铁五号线线路图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 备用车运用的优化 2.1 备用车的使用原则 备用车的使用原则为:提前预想,果断决策, 择机使用, 不能带病上线。备用车使用的目的是及时调整行车间隔, 疏散站台积聚乘客。这就要求使用的备用列车必须状态良好, 不能带病上线,避免故障影响的扩大。当然,备用车的车辆状态是否具备使用条件, 能不能上线,必须由车辆检修人员判断,必要时,需行车调度人员与检修人员沟通决定。 2.2 备用车的运用形式 1)备用车直接上线。列车出现较大晚点而不能套跑运行图时,可利用两端备用车进行行车间隔的调整,以保证列车满足运行需要。 2)备用车不停站通过。如果中间站滞留大量乘客,且现有列车要到达该站的时间还较长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沿途站客流较小、站台能保证安全) ,可安排备用车在沿途站不载客,直接运行到相应车站进行客流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