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目录

一、项目简介 (1)

二、建设基础 (1)

(一)建设依据 (1)

(二)建设条件 (4)

三、建设目标 (7)

(一)建设思路 (7)

(二)建设总体目标 (8)

(三)建设具体目标 (8)

四、建设内容 (10)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

(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8)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2)

(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

(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

(七)专业群建设 (30)

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

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2)

(一)经费预算 (52)

(二)重庆市财政经费分项预算 (54)

(三)项目建设进度 (55)

七、项目预期效果 (55)

八、主要保障措施 (5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设备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本项目建设期两年,建设资金总投入147万元。其中:重庆市财政投入100万元,学院自筹47万元,其中7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36万元用于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3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万元用于现代信息应用技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66万元用于实训实习条件改善,2万元用于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

(一)建设依据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建设背景

(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近1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不断地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

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随着国家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迎来黄金增长期。包括节能减排、高速铁路、通信设备、智能电网、国防军工、航空工业等等都可能会是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当其时。高职学院进行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建设,促进产学结合,培养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急需的机电类专门人才迫在眉睫。

(2)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重庆直辖以来,以交通能源、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西部领先水平。2010年,重庆建成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线”铁路构架,“一环六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三主三干”叶脉型骨架水运网和发达港口体系,成为功能完备、服务大西南的长江航运中心,将构起更加完备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重庆装备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新兴产业的构造对装备制造业产品有巨大需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以及水利、电力、通信、三峡库区等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机械装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实施“446规划”,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将建设4个国家级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发展4个优势装备制造行业——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培育6类重点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规划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130项,总投资240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再超1000亿元。

2.重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成为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当前及未来十年,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重庆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工业、汽车摩托车工业、能源重化工业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并将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输变电、内燃机、仪器仪表、船舶、环保设备、齿轮箱、铸锻和核电装备等十大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提档升级。这意味着重庆市将急需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正是适应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构建,因而有着长远而广阔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

3.专业定位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牢固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机械及电子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知识,熟悉机械维护维修、电气维护维修、数控操作、数控编程、CAD绘图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机电设备及生产线的操作、维修和管理工作,机械产品加工的工艺及零部件设计和编程以及机电产品营销及企业管理工作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建设条件

1.专业概况

2013年9月开始招生,首批招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58人。现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区、市的在高职学生校学生119人。五年一贯制学生42人,成教学生399人。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关键能力进行了分析,结合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动态,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

改革,创新

“专业教育与行业定制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重庆重庆理纹、德昌机电和深圳斯比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加强了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接口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切实做好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开展了“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

3.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初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比例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13人,考核招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人,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并且通过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等20多人次的培训,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人数17人,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2人。

4.实训条件建设

本专业现已具有较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已建成电工电子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柔性制造、维修电工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训练中心、钳工实训中心、PLC实训室等。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目前正在筹建机械基础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液压与气压实训室,来

更好的满足实践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