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二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二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东达蒲小学石红芳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灵活运用;

2.朗读背诵课文,回顾本单元课文,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

3.培养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复习重难点

回顾本单元课文,加深对课文知识了解。

三、复习方法

自由复习、练习

四、复习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

1.慈爱、毕竟、黄鹂、分辨、闯入、忠实、稳固、题目、水桶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4.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连()()令()()

何()()胡()()

色()()力()()(二)写生字

1.雷雨、乌云、大自然、指南针、帮助、向导、永远、杯子、洗澡、容易、浴桶、失去

2.不要多写或者少些笔画:含、迎、留;

3.注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荡、满、敬

(三)多音字

行:银行行走行军行列

沿着这条人行()道向前几十米,就能看到农业银行()了。(四)复习课文

15.古诗二首

(1)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绝句》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3)把古诗《绝句》补充完整。

(4)读诗句,想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找出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

b.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16.《雷雨》

(1)背诵课文。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挂起大风,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雷雨中: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哗哗哗地下,窗外景色看不清了。

雷雨后: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三)体会加点的词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1)雷雨来临前,蜘蛛急切地要逃走。你认为“垂”和“爬”哪个词更能恰当地表现它当时的心情?

(2)“掉下来”指摔下来,“垂下来”指悬挂着。你认为“垂”和“掉”哪个更准确呢?

(3)作者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我们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4)选出恰当地字,使句子变通顺。

一条彩虹(飘挂停)在天空。

蜘蛛又(爬坐住)在网上。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落压掉)下来。

(四)你见过怎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写一写。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读一读,记一记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1)课文讲了太空生活的哪些趣事呢?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2)照样子扩词

语文园地六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

大自然真是奇妙啊!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把它们写下来吧!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的是一张火车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要求会读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生对需要识记的几个生字比较陌生,除了借助拼音识字外,还需要结合火车票,建立情境识字,将生活实际与识字结合起来。认识“下铺”“硬卧”,理解“限乘”含义。 “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两组内容,第一组是让学生用“像”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挥想象,训练口语表达。教学时,从例句出发,引导学生观察鞋与船、鞋与鸟窝的共同点,再调动生活感知,利用图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第二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去机械识记,只要能够根据上下文领悟、感知即可。 “写话”要求学会写留言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书写格式和要求,第二个部分是学写留言条。教学时,可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写留言条。接下来要明白格式和书写要求,最后学写留言条。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并鼓励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写一写留言条。 “我的发现”编排了4组表示颜色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同一颜色的细微变化,发现独特的构词方式,感受词汇的丰富性。教师可利用泡泡学习小助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积极仿说。对颜色的感知可结合生活实践、观察画面等多种方式感受色彩之丰富。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妙处,像雪一样白的叫“雪白”等,从而举一反三。四组词语教学,可重点引导第一组。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俗语。应该以读背为主,通过师生接读、赛读、轮读等方式,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一篇写景散文《画家乡》,文中的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分别画了自己家乡的美景。本文是对本单元的阅读拓展,编排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时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读通读顺后,可接力读或分角色读,开展“看家乡”“夸家乡”“画家乡”等活动。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识字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逐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教学难点】 识记9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成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讲故事《拔苗助长》。(贴成语卡片“拔苗助长”) 简单介绍成语的特点。(注意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一些常识。)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如有本课的就贴上成语卡片。) 3、引导学生读第四组导语: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吧!(揭示课题:识字4)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用卡片出示其他成语,指名读,纠正个别生字读音。 2、学生自读全文,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你会读哪些成语?教教大家: (1)指名教读,纠正读音。重点教读:相得益彰,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分组开火车读。注意区别平翘舌音。 (3)齐读成语。 4、资料交流: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 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 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2、师生对读: 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读后交换。 3、生生对读: 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 4、齐读: 指导读出韵味,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长—彰,天—山,功—成。 5、刚才听了同学的介绍,现在读了这些词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1)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学贵有疑”为主题,包含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小小‘动物园’”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本单元的习作的主题是“小小‘动物园’”,写写家人和某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在叙述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语文园地”可以通过观察来识记生字,可以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名言警句。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读“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豌豆、按 照”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分角 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 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美丽的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这四篇充满美好想象的文章。这些课文题材丰富,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生活里的真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彩色的梦》是一首儿童诗,主要描写了彩色铅笔能够创造出彩色的梦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枫树上的喜鹊》通过描写孩子眼中枫树上的喜鹊阿姨跟喜鹊弟弟一起快乐生活的情景,体现了美好的童真童趣。 《沙滩上的童话》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筑城堡并展开想象编织美丽的童话,再现了孩子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崇美向善的美好情感。 《我是一只小虫子》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了虫子世界的有趣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界昆虫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四”主要内容有字词认读积累、说话写话训练、汉字书写巩固、传统名言警句诵读以及短文阅读练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感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学会“量、泡”这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对话;进行词语积累,提升感悟、运用文字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阅读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3.教师引导,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心世界的美好,体会美好的想象力给人带来的快乐感觉,培养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积累生字新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童话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开启孩子的思想,对复杂生活的单纯反映可以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童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汇。 3.要能在阅读中想象故事内容,拓展思维。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并联系生活,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布置好预习任务,学生初步自主预习和了解生字 2.课堂利用教学资源讲解课文中的省,加深理解。 3.开展多种形式的书写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有联想和想象的积极性。 2.对汉字有积极主动认识的意愿。 三、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8.《彩色的梦》…………………………………………………1课时 9.《枫树上的喜鹊》………………………………………… 2课时 10.《沙滩上的童话》…………………………………………1课时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要在学生朗读课文、口味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的美好。

2019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语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

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全单元)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

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朱凤玲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在理解故事《中彩那天》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4、了解故事《万年牢》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5、学习故事《尊严》时,要从描写年轻人的自尊,懂得什么是尊严。 6、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2、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用4—5课时 3、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用2—3课时 4、口语交际 1课时 5、习作 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2课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教案 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四年级下册二单元主备人 教学课题5.琥珀教学时间第 1 课时 2020年月日总节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 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重点识字、记忆。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具生字卡片课件PPT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4.介绍作者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测”,翘舌音“脂拭渗晌挣刷”等。

2.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拭餐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3.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3)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 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五、课堂总结,巩固提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单元四年级下册二单元主备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_四__单元单元主题__家乡__________ 主备人复备人:_______ 项目具体内容 单元目标解读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2首古诗和3篇课文,从人文主题上看,这个单元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意在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从本单元语文要素上说,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巩固和提升。另外,“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语言要素训练点。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单元目标制定如下: 1 通过学生个人认读、教师教读的方式认识本组生字66个,能正确、规范书写36个生字。对应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部分第2、3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2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渎的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与语气,在此基础上感悟课文内容。对应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第2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3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正确背诵指定课文,不掉字,不加字。对应课程标准第7条,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4通过创设游览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学生能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对应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第3条和第4条,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5 通过学习品读课文,学生积累关于风景的优美诗句和楹联。对应课

程标准阅读部分第7条,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6 学习写留言条,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明白。对应课程标准写话部分第1条、第3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单元设计意图 首先,从本册单元设计上来看,第三单元是“儿童生活”主题单元,侧重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关注的是学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理解课文的能力,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意思,这个目标是以提取信息为基础的,这也体现了单元之间前后的勾连。 从各册教材上看,家乡主题的单元也不少,但安排的课文类型和语文要素各不相同。这学期的三篇课文都是经典课文,篇幅比较短小,结构简单,适合二年级学生。 单元内容逻辑本单元共有2首古诗和3篇课文,主要以写景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联系。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创设情境和有力的指导,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敢于、乐于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向对方诉说。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得当。 重难点: 1、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是否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和表达欲望。 2、学生对自己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是否能用准确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激趣。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说句心里话》的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也可以跟着唱,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2、指名说。 3、是啊,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日夜守卫在祖国的

边疆,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也思念自己的亲人啊!这首歌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心里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我也想家,我也有爱。 4、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里话吗? 5、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吧。(板书课题)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汇报交流: (1)你从要求中知道了什么内容?(说说心里话) (2)想一想,都是哪些情况下“没有机会说出来”?(距离远,难为情,对方不愿听……) (3)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些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都会有许多想向别人倾诉的话,心理话可以对谁说? (板书:对谁说)(课件) 说什么:对老师说——感激;对妈妈说—恳求;对邻居叔叔——感谢;对小伙伴——劝告。 (板书:说什么) “省略号”说明什么?(对诉说的内容没有限制) 想一想:还可以说哪些方面的心里话呢? (4)再读要求,写好心里话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用一个词概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四单元 一、复习课文: 1、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动手做做看!” 2、想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1848年一天,阿切尔看到一位先生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撕开了,阿切尔从这位先生的举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了研究,最后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3、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样画呢? (1)我可以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是风把风筝高高地吹起来了。(2)我可以画几根舞动的柳条,是风把柳条吹起来了。 (3)我可以画几件斜斜的衣服,是风把挂在院子里的衣服吹歪了。 二、背诵: 1、我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上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或事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邮票很有(收藏)价值。 2、复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 奶牛牛奶蜜蜂蜂蜜水池池水图画画图牙刷刷牙山上上

山 领带带领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欢欢喜 3、会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如:木+子=李(木、子、李都是单独的字。) 三、听写: 朗读哄骗喝水口渴骗人菜刀眨眼波涛陈旧转动斜坡同志偶尔要求英雄 请求仍然天使方便提高漫长晴朗英国公式题目雨丝旗杆竹竿忽视艺术 志气文艺明显问题提问而且仍旧牡丹杜鹃社会乌鸦鸭子乌黑车票整天 显示忽然铁丝发票整齐使用浪漫方式另外并且求助 四、比较组词: 慢(慢车)哄(哄骗)篇(篇章)令(口令)题(题目)朗(朗读)喝(喝水) 漫(漫长)洪(洪水)骗(骗人)另(另外)提(提高)郎(新郎)渴(口渴) 枚(一枚)裁(裁剪)伦(伦敦)酒(白酒)便(方便)斯(斯文)仍(仍然) 牧(放牧)载(载重)轮(车轮)洒(洒水)使(使用)撕(撕开)扔(扔掉) 五、多音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在品读、感悟、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五.课时分配 8.《古诗二首》…………………………………………………… 2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 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 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学习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四、学习时间:两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 二、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 1 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 2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 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讨论交流: 1 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 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生读3——8自然段 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 小组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1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 梦寐以求 中彩得车 5 中彩那天诚实守信是财富 烦恼开车

2020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个性修改 8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通古诗。 3理解“做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菌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 神。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 明确、有力。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通古诗。 2.深人注出地理解诗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 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都会背哪些古诗呢?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2.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3.课文题目上哪个字你现在已经认识了?(指导书写“楼”) 4.还有对课文题目不理解的吗?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鹤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种鸟,形状像鹤。在山四 水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鹤雀停在上而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 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鸚雀楼的图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出示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澳脊上鹳省楼看到了很名美丽的风 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起去看看, 1?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出示的图片,想想: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提供一此词语帮助他们积累。例如,连绵起伏的群 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板书:群山黄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全单元)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

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优质教案(32页)

8彩色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儿歌的丰富意蕴。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儿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2、3小节,写写你想用彩色铅笔画的的梦想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儿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儿歌蕴涵的哲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儿歌,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彩色的梦) 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彩“,并指导书写)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是啊,为什么梦是“彩色的”?读读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 过渡: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用手中的彩色铅笔画了些什么。出示预习提示: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cǎi mènɡ lán sēn lā jié pínɡ bān jīnɡ línɡ 彩梦蓝森拉结苹般精灵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彩、森”是平舌音,“蓝、般”是前鼻音,“梦、苹、精”是后鼻音。出示: hé liáo pínɡ yù cōnɡ dīnɡ nínɡ 盒聊坪郁囱叮咛 指名读第二行生字,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囱”为平舌音,“坪、囱、叮、咛”为后鼻音。 2.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整体感知:“我”用彩色的铅笔画了写什么景物?(学生试说:画了草坪,野花、天空、雪松、小鸟、小屋、水果、风、水流等) 3.指导书写生字。 (1)田字格课件出示:彩梦蓝森拉结苹般精灵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彩、结、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