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计算程序算法和硬线逻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计算程序算法和硬线逻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计算程序算法和硬线逻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字信号处理、计算、程序、

算法和硬线逻辑的基本概念

引言:

现代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了数字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它们主要用于数字信号传输中所必需的滤波、变换、加密、解密、编码、解码、纠检错、压缩、解压缩等操作。这些处理工作从本质上说都是数学运算。从原则上讲,它们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或微处理器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用C、Pascal或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以研究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道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领域内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是可以事后处理的。我们可以利用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来处理这类问题。如在石油地质调查中,我们通过钻探和一系列的爆破,记录下各种地层的回波数据,然后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噪声等无用信息,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地层的构造,从而找到埋藏的石油。因为地层不会在几年内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花几十天的时间把地层的构造分析清楚也能满足要求。这种类型的数字信号处理是非实时的,用通用的计算机就能满足需要。

还有一类数字信号处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在军用无线通信系统和机载雷达系统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增强、加密、编码、压缩,在接收端必须及时地解压缩、解码和解密并重现清晰的信号。我们很难想象用一个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我们不得不自行设计非常轻便小巧的高速专用硬件系统来完成该任务。

有的数字信号处理对时间的要求非常苛刻,以至于用高速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须的运算。我们必须为这样的运算设计专用的硬线逻辑电路,这可以在高速FPGA器件上实现或制成高速专用集成电路。这是因为通用微处理器芯片是为一般目的而设计的,运算的步骤必须通过程序编译后生成的机器码指令加载到存贮器中,然后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下,按时钟的节拍,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然后执行指令,直至程序的结束。微处理器芯片中的内部总线和运算部件也是为通用的目的而设计,即使是专为信号处理而设计的通用微处理器,因为它的通用性,也不可能为某一个特殊的算法来设计一系列的专用的运算电路,而且其内部总线的宽度也不能随意改变,只有通过改变程序,才能实现这个特殊的算法。因而其运算速度就受到限制。

本章的目的是想通过对数字信号处理、计算(Computing)、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程语言和程序、体系结构和硬线逻辑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了解算法与硬线逻辑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复杂的数字逻辑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向读者展示一种九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在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国家逐步推广的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方法。借助于这种方法,在电路设计自动化仿真和综合工具的帮助下,只要我们对并行的计算结构有

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有关算法有深入的研究,我们完全有能力设计并制造出有自己知识产权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类和任何复杂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芯片,为我国的电子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1数字信号处理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近三十年来,各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两个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关系的技术领域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往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数据的处理,并且又有实时响应的要求,它们通常是由高速专用数字逻辑系统或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所构成,电路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只有在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对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推动了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现代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是借助于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完成的。学习和掌握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使用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基础。

1.2计算(Computing)

说到数字信号处理,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数学计算(或数学运算)。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基本思路是先把信号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示,如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则需通过采样和模拟数字转换,把信号转换成一系列的数字信号,然后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快速的数学运算,其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加密,有的是通过编码来减少误码率以提高信道的通信质量,有的是为了去掉噪声等无关的信息也可以称为滤波,有的是为了数据的压缩以减少占用的频道…。有时我们也把某些种类的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称为变换如离散傅利叶变换(DFT)、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Wavelet T)等。

我们这里所说的计算是从英语Computing翻译过来的,它的含义要比单纯的数学计算广泛得多。“Computing这门学问研究怎样系统地有步骤地描述和转换信息,实质上它是一门覆盖了多个知识和技术范畴的学问,其中包括了计算的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和应用。它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工作能自动完成,什么样的不能。”(摘自Denning et al.,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 of ACM, January,1989)。

本文中凡提到计算这个词处,指的就是上面一段中Computing所包含的意思。由传统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计算,即从数学、科学和工程的不同角度。

由比较现代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从四个主要的方面来研究计算,即从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程语言、体系结构、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法学。本课本的主题是从算法到硬线逻辑的实现,因此我们将从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程语言和程序、体系结构和硬线逻辑以及设计方法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出发来研究和探讨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复杂硬线逻辑电路的设计技术和方法。特别强调利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Top-Down设计方法的介绍。

1.3算法和数据结构

为了准确地表示特定问题的信息并顺利地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所谓算法就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有序步骤,所谓数据结构就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相应的模型。

1.4编程语言和程序

程序员利用一种由专家设计的既可以被人理解,也可以被计算机解释的语言来表示算法问题的求解过程。这种语言就是编程语言。由它所表达的算法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程序。我们已经熟悉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计算问题, C、Pascal、Fortran、Basic或汇编语言语言是几种常用的编程语言。如果我们只研究算法,只在通用的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或利用通用的CPU来设计专用的微处理器嵌入系统,掌握上述语言就足够了。如果还需要设计和制造能进行快速计算的硬线逻辑专用电路,我们必须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硬件描述语言。因为现代复杂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都是借助于EDA工具完成的,无论电路系统的仿真和综合都需要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在本书中我们将要比较详细地介绍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

1.5系统结构和硬线逻辑

计算机究竟是如何构成的?为什么它能有效地和正确地执行每一步程序?它能不能用另外一种结构方案来构成?运算速度还能不能再提高?所谓计算机系统结构就是回答以上问题并从硬线逻辑和软件两个角度一起来探讨某种结构的计算机的性能潜力。比如, Von Neumann(冯诺依曼)在1945设计的EDVAC电子计算机,它的结构是一种最早的顺序机执行标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顺序机是从位串行操作到字并行操作,从定点运算到浮点运算逐步改进过来的。由于Von Neumann系统结构的程序是顺序执行的,所以速度很慢。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产生,其计算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门讨论和研究通用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如何提高运算速度性能的学问。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深入了解是设计高性能的专用的硬线逻辑系统的基础,因此将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之一。但由于本书的重点是利用Verilog HDL进行复杂数字电路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大量的篇幅将介绍利用HDL进行设计的步骤、语法要点、可综合的风格要点、同步有限状态机和由浅入深的设计实例。

1.6设计方法学

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是一个把思想(即算法)转化为实际数字逻辑电路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算法可以用不同结构的数字逻辑电路来实现,从运算的结果说来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其运算速度和性能价格比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可用许多种不同的方案来实现能实时完成算法运算的复杂数字系统电路,下面列出了常用的四种方案:1)以专用微处理机芯片为中心来构成完成算法所需的电路系统;2)用高密度的FPGA(从几万门到百万门);3)

设计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4)利用现成的微处理机的IP核并结合专门设计的高速ASIC运算电路。究竟采用什么方案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技术指标、经费、时间进度和批量综合考虑而定。

在上述第二、第三、第四种设计方案中,电路结构的考虑和决策至关重要。有的电路结构速度快,但所需的逻辑单元多,成本高;而有的电路结构速度慢,但所需的逻辑单元少,成本低。复杂数字逻辑系统设计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多次仿真,从不同的结构方案中找到一种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性能价格比最好的结构。一个优秀的有经验的设计师,能通过硬件描述语言的顶层仿真较快地确定合理的系统电路结构,减少由于总体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返工,从而大大加快系统的设计过程。

1.7专用硬线逻辑与微处理器的比较

在信号处理专用计算电路的设计中,以专用微处理器芯片为中心来构成完成算法所需的电路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微处理器开发系统,在算法已用C语言验证的基础上,在开发系统工具的帮助下,把该C语言程序转换为专用微处理器的汇编再编译为机器代码,然后加载到样机系统的存储区,即可以在开发系统工具的环境下开始相关算法的运算仿真或运算。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周期短、可以利用的资源多,但速度、能耗、体积等性能受该微处理器芯片和外围电路的限制。

用高密度的FPGA(从几万门到几十万门)来构成完成算法所需的电路系统也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我们必须购置有关的FPGA开发环境、布局布线和编程工具。有些FPGA厂商提供的开发环境不够理想,其仿真工具和综合工具性能不够好,我们还需要利用性能较好的硬件描述语言仿真器、综合工具,才能有效地进行复杂的DSP硬线逻辑系统的设计。由于FPGA 是一种通用的器件,它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对某一种特殊应用,性能不如专用的ASIC电路。

采用自行设计的专用ASIC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即利用现成的微处理机IP核或根据某一特殊应用设计的微处理机核(也可以没有微处理机核),并结合专门设计的高速ASIC运算电路,能设计出性能价格比最高的理想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这种方法结合了微处理器和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优点,由于微处理器IP核的挑选结合了算法和应用的特点,又加上专用的ASIC在需要高速部分的增强,能“量体裁衣”,因而各方面性能优越。但由于设计和制造周期长、投片成本高,往往只有经费充足、批量大的项目或重要的项目才采用这一途径。当然性能优良的硬件描述语言仿真器、综合工具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对所采用的半导体厂家基本器件库和IP库的深入了解也是必须的。

以上所述算法的专用硬线逻辑实现都需要对算法有深入的了解,还需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和相关的EDA仿真、综合和布局布线工具。

1.8C语言与硬件描述语言在算法运算电路设计的关系和作用

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一般都学习过编程语言、数字逻辑基础、各种EDA软件工具的使用。

就编程语言而言,国内外大多数学校都以C语言为标准,只有少部分学校使用Pascal 和Fortran。

算法的描述和验证常用C语言来做。例如要设计Reed-Solomen编码/解码器,我们必须先深入了解Reed-Solomen编码/解码的算法,再编写C语言的程序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运行描述编码器的C语言程序,把在数据文件中的多组待编码的数据转换为相应的编码后数据并存入文件。再编写一个加干扰用的C语言程序,用于模拟信道。它能产生随机误码位(并把误码位个数控制在纠错能力范围内)将其加入编码后的数据文件中。运行该加扰程序,产生带误码位的编码后的数据文件。然后再编写一个解码器的C语言程序,运行该程序把带误码位的编码文件解码为另一个数据文件。只要比较原始数据文件和生成的文件便可知道编码和解码的程序是否正确(能否自动纠正纠错能力范围内的错码位)。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但这样的数据处理其运行速度只与程序的大小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关,也不能独立于计算机而存在。如果要设计一个专门的电路来进行这种对速度有要求的实时数据处理,除了以上介绍的C程序外,还须编写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或VHDL)的程序,进行仿真以便从电路结构上保证算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能与前端和后端的设备或器件正确无误地交换数据。

用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程序设计硬件的好处在于易于理解、易于维护、调试电路速度快、有许多的易于掌握的仿真、综合和布局布线工具,还可以用C语言配合HDL来做逻辑设计的前后仿真,验证功能是否正确。

在算法硬件电路的研制过程中,计算电路的结构和芯片的工艺对运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电路结构确定之前,必须经过多次仿真:

1)C语言的功能仿真。

2)C语言的并行结构仿真。

3)Verilog HDL的行为仿真。

4)Verilog HDL RTL级仿真。

5)综合后门级结构仿真。

6)布局布线后仿真。

7)电路实现验证。

下面介绍用C语言配合Verilog HDL来设计算法的硬件电路块时考虑的三个主要问题:

●为什么选择C语言与V erilog HDL配合使用?

●C语言与Verilog HDL的使用有何限制?

●如何利用C来加速硬件的设计和故障检测?

1)为什么选择C语言与Verilog 配合使用

首先,C语言很灵活,查错功能强,还可以通过PLI(编程语言接口)编写自己的系统任务直接与硬件仿真器(如Verilog-XL)结合使用。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编程语言,因而C程序的设计环境比Verilog HDL的完整。此外,C语言

可应用于许多领域,有可靠的编译环境,语法完备,缺陷较少。比较起来,Verilog 语言只是针对硬件描述的,在别处使用(如用于算法表达等)并不方便。而且Verilog的仿真、综合、查错工具等大部分软件都是商业软件,与C语言相比缺乏长期大量的使用,可靠性较差,亦有很多缺陷。所以,只有在C语言的配合使用下,Verilog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面对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是C语言与Verilog语言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使用。这就是既要利用C 语言的完整性,又要结合Verilog对硬件描述的精确性,来更快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性能要求的硬件电路系统。利用C语言完善的查错和编译环境,设计者可以先设计出一个功能正确的设计单元,以此作为设计比较的标准。然后,把C程序一段一段地改写成用并型结构(类似于Verilog)描述的C程序,此时还是在C的环境里,使用的依然是C语言。如果运行结果都正确,就将C语言关键字用Verilog相应的关键字替换,进入Verilog的环境。将测试输入同时加到C与Verilog两个单元,将其输出做比较。这样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所在,然后更正,再做测试,直至正确无误。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后面的设计工程师继续做。

2)C语言与Verilog语言互相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混合语言设计流程往往会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会遇到许多难题。例如,怎样把C程序转换成类似Verilog结构的C程序,来增加并行度,以保证用硬件实现时运行速度达到设计要求;又如怎样不使用C中较抽象的语法:例如迭代,指针,不确定次数的循环等等,也能来表示算法(因为转换的目的是要用可综合的Verilog语句来代替C 程序中的语句,而可用于综合的Verilog语法是相当有限的,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关键字来替换)。

C程序是一行接一行依次执行的,属于顺序结构,而Verilog描述的硬件是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运行的,属于并行结构。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冲突。而Verilog的仿真软件也是顺序执行的,在时间关系上同实际的硬件是有差异的,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发现的问题。

Verilog可用的输出输入函数很少。C语言的花样则很多,转换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C语言的函数调用与V erilog中模块的调用也有区别。C程序调用函数是没有延时特性的,一个函数是唯一确定的,对同一个函数的不同调用是一样的。而Verilog中对模块的不同调用是不同的,即使调用的是同一个模块,必须用不同的名字来指定。Verilog 的语法规则很死,限制很多,能用的判断语句有限。仿真速度较慢,查错功能差,错误信息不完整。仿真软件通常也很昂贵,而且不一定可靠。C语言没有时间关系,转换后的Verilog程序必须要能做到没有任何外加的人工延时信号,也就是必须表达为有限状态机,即RTL级的V erilog,否则将无法使用综合工具把Verilog源代码转化为门级逻辑。

3)如何利用C语言来加快硬件的设计和查错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C语言与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可以配合使用,辅助设计硬件

?C语言与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很象,只要稍加限制,C语言的程序很容易转成Verilog 的程序

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逻辑电路设计和制造厂家大都以Verilog HDL为主,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学习使用VHDL的较多。到底选用VHDL或是Verilog HDL來配合C一起用,就留給各位自行去決定。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Verilog HDL比較簡單,也與C语言较接近,容易掌握。从使用的角度,支持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的半导体厂家也较支持VHDL的多。

总结:

本章介绍了信号处理与硬线逻辑设计的关系,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引入了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一种九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在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国家逐步推广的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方法。借助于这种方法,在电路设计自动化仿真和综合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完全有能力设计并制造出有自己知识产权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类和任何复杂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芯片,为我国的电子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下面的各章里我们将分步骤地详细介绍这种设计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信号处理电路?

2)为什么要设计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3)什么是实时处理系统?

4)为什么要用硬件描述语言来设计复杂的算法逻辑电路?

5)能不能完全用C语言来代替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

6)为什么在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中需要用C语言和硬件描述语言配合使用来提高设计效

率?

线元法线路坐标正反算程序

经苦心钻研,奋战多日,终于编写出了代码短,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全的线路坐标正反算程序,欢迎试用并提出宝贵意见。 功能简介及特点: 1、选用高斯-勒让德公式作计算内核,保证精度,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充功能。 2、线元数据可自动从数据库调用,也可手工输入。 3、可管理多条线路,如里程不在线路或线元范围,将警告里程偏大、偏小。 4、边桩计算设计为导线式递推方式,可用于由一个中桩推出结构物所有角点坐标。 5、反算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只需输入线路号(或手工输线元资料)、坐标,不需近似里程,即可自动从起点向后开始试算出里程、位置,如对算出里程、位置表示怀疑,还可以让计算器从终点起再向前试算下一个可能的位置(匝道、回头曲线同一坐标可能会有一个以上结果)。第三次及以后试算才要求输入近似里程。 6、程序代码规范简洁,便于阅读、理解。 完整程序清单: ZFS %正反算主程序 B=.1739274226:C=.5-B: Lbl 1:U"0 ZS 1 FS"=0=>Prog "ZS": ≠>U=1=>Prog"FS":≠>Goto 1

ZS %正算子程序 {K}:Prog"ZZ":I=0:{I}:I"L"≠0=>"Prog"WY":≠>Prog"ZB" FS %反算子程序 {KVW}:V"XC"W"YC":Lbl 2:Prog "ZZ":I=V-S:J=W-T:Pol(I,J: J=J-F:K=K+Rec(I,J:AbsI<1m=>Prog"WZ":≠>Goto 2Δ M=0:{M}:M"0 NEXT"=0=>U=U+1:Goto 2:≠>U=1 ZZ %高斯法中桩子程序(4节点) Prog"XL":M=K-L:O=(P-R)÷2PQR: D=.0694318442:E=.3300094782:F=1:G=1-E:H=1-D: I=5:Lbl 1:C[I]=A+MrC[I](1÷P+OMC[I]:Dsz I:Goto 1: S=X+M(BcosD+CcosE+CcosG+BcosH: T=Y+M(BsinD+CsinE+CsinG+BsinH WY %外移点计算子程序 Lbl 1:J=90:{J}:J=F+J"<":F=J:S=S+Rec(I,J:T=T+J: Prog"ZB":I=0:{I}:I"L"≠0=>Goto 1 WZ %位置显示子程序 "KJ":K:Pause 1:J◢ ZB %坐标显示子程序 "XY":S:Pause 1:T◢ YC %异常处理子程序 U=1=>K=L:U=2Δ U=3=>K=M:U=4Δ

线元法简介

线元法万能曲线正反算简介 我的线元法是把线形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就不用说了,起止点桩号,坐标和方位角就可以算了;曲线最基本的组合:是由一段缓和曲线+一段圆曲线组成,任意复杂的曲线都可以分解成缓和曲线+圆曲线或者其中之一就可以。 分析最复杂的曲线可以看到: 一般复杂线形由Ls1 ,R1,Ls2, R2组成,相邻的Ls1+R1,一般满足A*A=Ls1*R1,这就是一个线元法单元,即使不满足也可以作为一个线元: 当Ls1= Ls2,且R1= R2时,为单曲线 当Ls1≠ Ls2,或者R1≠R2时,为复合曲线 当Ls1= Ls2=0时,线性为圆曲线, 当圆曲线长度为0时,线性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当A*A≠Ls1*R1时,为卵形曲线,需要计算虚拟起点坐标 综合以上线形,本程序正反算计算全部可以处理。结合目前流行的线元法,本程序也可以,分为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录入,方法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起点要注意,复杂曲线,是两边向中间定义数据库,缓和曲线永远是ZH点或HZ点为起点。 曲线要素说明(有9个): 1、起点桩号:(一般为ZH点或HZ点,或ZY点或YZ点,或者卵形公切点GQ) 2~3、起点坐标:(X,Y) 4、起点方位角:FWJ 114°15′24.33″写成:114.152433 5、线性特征:直线,左偏,右偏;三个选一个 6、终点桩号:如果起点为ZH点,终点一边为YH点,QZ点,HY点,都可以,一般为YH点,缓和曲线+圆曲线。如果缓和曲线Ls=0,就是YZ点;大小不一定按路线顺序,如果起点为HZ点,终点根据缓和曲线+圆曲线的特点,和上个线元对接上就可以了。 7、缓和曲线长度Ls: 8、圆曲线半径R: 9、回旋参数A: 一般满足A*A=Ls1*R1,不满足条件的是卵形曲线。 可以处理任意数量断链。 操作流程:1、先编辑线元数据,保存后推出。 2、如果有线元断链的输以下线元断链数据 3、打开线元万能曲线计算单点计算就可以了。 目前,已有一个例子文件在里面,在安装文件目录下“ \dmfx4.0\demo\左线”,有个CAD文件,里面有校核数据,可以看到本软件处理的逐桩表和要素表,可以验证软件的数据,任意数据坐标反算可以得到桩号和距中,任意输入桩号和距中可以正算得坐标。 授权版用户,可以通过运行交点文件编辑,保存后,退出;打开线元法数据编辑,浏览正在使用的主项目文件,就可以看到一个线元数据,点击这个文件确定,保存退出。就完成交点法数据转换线元法数据过程。

线元法万能坐标计算程序

线元法万能坐标计算程序(适用于CASIO fx-9750GⅡ计算器) 论文https://www.360docs.net/doc/c018683181.html,/: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 文。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经常要使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施工放样、高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手工计算速度慢,失误率高,工作效率极低。利用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强大的内存(可诸存63000个字符)和编程功能,编写各种计算程序,能够在2秒钟内计算出施工放样、桩点坐标等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同时也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挑战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关键词:坐标放线线元测量程序 1、前言 本程序采用Gauss-Legendre(高斯-勒让德)五节点公式作内核,计算速度(太约2秒)适中,计算精度很高。在此之前,本人曾用过以下公式作内核:①积分公式simpson法②双重循环复化高斯2节点③高斯-勒让德3节点④求和公式复化simpson法⑤双重循环复化simpson法⑥高斯-勒让德4节点,⑦高斯-勒让德5节点,经过测试③计算最快,⑦代码稍长但计算速度只比③⑥稍慢,精度最高,可满足线元长小于1/2πD 的所有线形的精度要求。⑦作内核分别计算圆曲线长1/4πD、1/2πD、3/4πD、πD处的精度,1/4πD时偏差为0.001mm,1/2πD时偏差为0.55m m,3/4πD时偏差为31.63mm,πD时偏差为968mm,偏差按半径倍数增大,如线元长大于1/2πD(1/2圆周长)时,可将其拆分二个或多个线元单位,以确计算保精度。 2、程序特点 事先将所有的平曲线交点的线元要素诸存到计算器内,测量时只输桩号、边距等程序会自动寻找各类要素,一气呵成地完成施工测量任务,中途不需人工转换各类要素数据,本程序可诸存几百条线路的要素数据,计算时可按需选择线路编号进行测量。测量时不需查阅及携带图纸,仅一台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即可。 本程序含一个主程序:3XYF,五个子程序:GL(公式内核)、QD(线路选择)、XL(线路要素判断)、GF(坐标反算)、File 1 (要素存放的串列工作簿)。可以根据曲线段——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或非完整型)的线元要素(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切线方位角、终点里程、起点曲率半径、止点曲率半径)及里程边距或坐标,对该线元段范围内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进行正反算。 3、计算公式及原理 如图:BC 间为一曲线元,曲线元上任一点的曲率随至B 点的弧长作线性变化。设起点B 的曲率为KA ,终点C 的曲率为KB ,R 为曲线半径。±表示曲线元的偏向,当曲线元左偏时取负号,当曲线元右偏时取正号,直线段以1的45次方代替(即半径无穷大)。 式中:αΑ=起始方位角l =p 点到B的距离lS=曲线总长αp=p 点切线方位角 R1=R5=0.118463442528095 ,R2 = R4 = 0.239314335249683 , R3 = 0.28444444444444 V1=1-V5= 0.046910070 ,V 2= 1-V4 = 1 0.2307653449 V3= 0.5 利用上面公式及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可编写下列计算程序。 4、程序清单 (1)、3XYF(主程序) "1→XY2→FS"?→V:V=1=>Goto 1:V=2=>Goto 2↙(选择计算功能) Lbl 1:File 1:”XLn”?→S:Prog “QD”↙(选择线路)

交点法线元法坐标计算

3、交点法、线元法坐标计算 坐标计算是根据图纸中“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提供的数据计算道路中桩坐标,然后和图纸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比对,如果一样则说明输入平曲线参数输入正确,可以计算边桩坐标和其他结构物坐标了;如果中桩坐标不一样,一般是平曲线参数输入有误,需要重新检查输入,另一种结果是图纸有错,这种情况少见,但不代表没有。“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和“逐桩坐标表”见附件1、附件2。 线元法是以路线的起点坐标、方位角、起终点桩号等节点元素来计算出要求的坐标;交点法是以路线的交点要素和路线的主要要素来求得坐标。 ①交点法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路线改变方向是相邻两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点。用JD表示, 有些图 纸上用 IP表示。 看下图: 交 点是针对曲线的(包含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一段曲线就有一个交点。交点参数有:坐标(X,Y)、交点桩号、转角值、圆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 教学提供软件(轻松测量、双心软件、测量工具)交点法曲线要素输入说明: 1、QD起点坐标: 起点坐标必须在直线段上,或填写前一交点的坐标。

2、JD交点曲线要素: (1)交点桩号 (2)交点坐标(X,Y) (3)曲线半径R 始点的话,起始里程有时候需要校正,当然,并不是每个图纸给出的起点里程都需要校正,大多数图纸的起点里程已经被设计院校正过,我们输入平曲线的时候需要验证一下。如果我们按照图纸给出的起点里程输入,发现后面的交点里程都和图纸相差一个相同的值,这就表明我们输入的起点里程需要校正。 起始点里程正常输入,第二、三个交点输入完成后,检查第二个交点的切线长和交点

里程是否和图纸一样,如果切线长正确,交点里程不正确,说明起点里程需要校正,将第二个交点的里程与正确里程的差值,应用到起点里程中,从而使第二个交点里程和后面交点的里程与图纸吻合。 注意:交点法计算坐标适用的平曲线为对称或不对称缓和曲线、圆曲线。对于非普通的三单元曲线,交点法不适用。非普通的三单曲线例如下页的JD18及JD19处的平曲线, 的输入是否正确,有的图纸给的方位角数据较少,需要每隔几个线元才能检验方位角。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本章着重介绍如何由净雨量过程预报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净雨量经过流域汇流形成出口的流量过程线,流域汇流历时是降雨径流预报预见期的来源,流域汇流物理过程是编制预报方案的理论依据。 舍尔曼时段单位线 3.1.1 基本原理 舍尔曼(L. K. Sherman)于1932年提出了单位线的概念。其定义为:流域上分布均匀的1个单位净雨直接径流产流量,所形成的直接径流过程线,即为单位线,记为UH 。 1个单位净雨是指单位时段内单位净雨深。单位时段长可以任取,例如2h 、3h 、6h ,等。而单位净雨深通常取为10mm 。 而实际发生的净雨,常常不是1个时段,也不是1个单位,应用于分析单位线时,有一些假定。这些假定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如果单位时段内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n 个,它所形成的出流过程线,总历时与UH 相同,流量则是UH 的n 倍。 (2) 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 个,则各个时段净雨所形成的出流过程之间互不干扰,出流过程的流量过程等于m 个流量过程之和。 由以上假定,净雨d r 、出流d Q 与UH 的纵坐标q 之间的关系如下: ( ∑=+-=m i i t i d t d q r Q 1 1,, (2-1) 式中:m i ,3,2,1 =,为净雨时段数。d Q 和q 的单位为s /m 3,d r 则用单位净雨深的n 倍来表示。 如果UH 已知,根据上式,可由净雨转换为出流,计算十分简便。关键是如何求得UH 。可以根据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出净雨及直接径流过程后,依据上式推求出UH ,为式(2-1)的逆过程。 3.1.2 单位线的推求 推求UH 是使用次洪时段净雨深及相隔为计算时段长的直接径流时序过程。

公路坐标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 Z,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y 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 Z,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 Z,y 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匝道线元法

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正反算(CASIO fx-4800P计算器)程序 时间:2007-12-18 13:13:15 来源:工测员网作者:未知 1. 加编数据库作为主程序 , 计算中不必逐项输入 " 线元要素 ", 提高运算速度,避免现场忙中出错 2. 将原来的主程序并入数据库 3. 计算直观 , 人性化 4. 正算直接输入里程和边距 , 反算输入近似里程便可 5. 增加了“ 计算点与测站点” 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语句,方便直接放样 6. 愿收获与大家共享 7. 核心计算程序摘自“yshf” 1. 正算子程序 (SUB1) A=0.1739274226 : B=0.3260725774 : K=0.0694318442 : L=0.3300094782 :F=1-L : M=1-K : X=U+W(Acos(G+57.2958QKW(1/P+KWD))+Bcos(G+57.2958QLW(1/P+LWD))+Bcos(G+ 57.2958QFW (1/P+FWD))+Acos(G+57.2958QMW(1/P+MWD))) : Y=V+W(Asin(G+57.2958QKW(1/P+KWD))+Bsin(G+ 57.2958QLW(1/P+LWD))+Bsin(G+57.2958QFW(1/P+FWD))+Asin(G+57.2958QMW(1/ P+MWD))) : F=G+57.2958QW(1/P+ WD)+90 : X=X+ZcosF : Y=Y+ZsinF 2. 反算子程序 (SUB2) T=G-90 : W=Abs((Y-V)cosT-(X-U)sinT) : Z=0 : Lbl 0 : Prog "SUB1" :L=T+57.2958QW(1/P+ WD) : Z=(J-Y)cosL-(I-X)sinL : AbsZ<1E-6=>Goto1 :≠>W=W+Z : Goto 0Δ←┘ Lbl 1 : Z=0 : Prog "SUB1" : Z=(J-Y)÷sinF 3、 . 增设数据库程序(SJK主程序) Lb1 4 : "1.SZ => XY" : "2.XY => SZ" :{ NS }:S ∠ 下一线元起点里程=>O = 本线元起点里程: U= 本线元起点 X : V= 本线元起点 Y : G= 本线元起算方位角: H= 本线元长度: P= 起点曲率半径: R= 终点曲率半径: Q=0 或 1 、 -1 : Goto0Δ←┘( 第一线元数据要素) S ∠ 下一线元起点里程=>O = 本线元起点里程: U= 本线元起点 X : V= 本线元起点 Y : G= 本线元起算方位角: H= 本线元长度: P= 起点曲率半径: R= 终点曲率半径: Q=0 或 1 、 -1 : Goto0Δ←┘( 第二线元数据要素) S ∠ 下一线元起点里程=>O = 本线元起点里程: U= 本线元起点 X : V= 本线元起点 Y : G= 本线元起算方位角: H= 本线元长度: P= 起点曲率半径: R= 终点曲率半径: Q=0 或 1 、 -1 : Goto0Δ←┘( 第三线元数据要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Word文档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一、名词解释 1.分批法 2.简化分批法 3.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二、填空题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简化分批法下,对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将其先累计在上,到各批产品完工时,再按照完工产品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的。 3.采用简化分批法,各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既是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也是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的依据。 4.简化分批法的特点一是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对不同批别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生产工时登记入账;二是;三是采用来计算分配费用。 三、单项选择题 1.分批法的特点是() A.按照产品类别计算成本 B.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 C.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 D.按照车间来计算成本 2.采用简化分批法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人费用依据的是() A.全部产品计划间接计人费用分配率 B.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C.每种产品上期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D.每种产品本期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3.必须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 B.分步法 C.简化的分批法 D.分批法 4.简化分批法适用于() A.同一月份投产批数多 B. 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大 C. 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多 D.同时具备上述条件 5.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跨月完工产品的数量较大,则完工产品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B.按定额单位成本计算 C.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 D.按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 6.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以( ) A.每种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B.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C.产品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 D.产品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 四、多项选择题 1.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 完工产品的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较小,完工产品成本的计价可采用() A.本月实际单位成本 B.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可编辑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成本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 在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下,成本明细账应按产品的投产批别分别设置,见表10-5、表10-6、表10-7。 (2)分配各项费用要素 根据资料,编制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费用要素,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10-1。 表10-1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2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901产品(直接材料) 125 000 ——902产品(直接材料) 167 000 ——903产品(直接材料) 226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材料费) 8 600 贷:原材料 526 6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901产品(直接材料) 5 000 ——902产品(直接材料) 6 680 ——903产品(直接材料) 9 0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材料费) 344 贷:材料成本差异 21 064 ②编制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见表10-2。 表10-2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 20×8年9月

可编辑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90l 产品(直接人工) 7 200 ——902产品(直接人工) 8 000 ——903产品(直接人工) 4 4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人工费) 2 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21 7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901产品(直接人工) 1 008 ——902产品(直接人工) 1 120 ——903产品(直接人工) 616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人工费) 294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3 038 ③折旧费、水电费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A .支付本月的水电费: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水电 费) 2 4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B .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折旧费) 3 800 贷:累计折旧 3 800 C .本月发生的其他费用: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其他) 250 贷:银行存款 250 (3)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见表10-3、表10-4。 表10-3 制造费用明细账

[整理]9860G线元法隧道(坐标正反计算、高程)计算程序

CASIO 9860G SD线元法隧道三维(坐标正反计算、高程)计算程序 悬赏分:+62 作者:刘工 2010-4-3 1. A(此为主程序) Lbl 0:〝1.LC=>XY〝:〝2.XY=>LC〝:〝3.ZHZL=>GC〝:〝PB=>V=1,2,3〞?→V: If V=1:Then GOTO 1 :IfEnd :If V=2:Then GOTO 2 :IfEnd : If V=3:Then GOTO 3 :Else GOTO 0 :IfEnd:Lbl 3:〝ZH=H〝?→H :〝SDZF=Z〝?→Z:Prog〝ZGCZCX〝:GOTO 0:Lbl 1 :〝ZH=L〝?→L: If L>173000 And L<174661.96:Then GOTO 4 :Else GOTO 0 :IfEnd : Lbl 4:L→L:〝SDZF=Q〝?→Q:〝XLZJ,-Z+Y=Q〝:Q+0.125→Q: Prog 〝ZBQXYS〝:〝JSJD=J〝:90→J▲Prog 〝ZSZB〝: 〝X=〝:X ▲ 〝Y=〝:Y▲〝FWJ=O〝:O▼DMS▲ L→H:Q-0.125→Z:Prog 〝ZGCZCX〝:GOTO 0: Lbl 2:〝XO=M〝?→M:〝YO=R〝?→R:173300→L: If M>3845505.273 And M<3846506.099 And R>499371.832 And R<500352.224 :Then GOTO 5:Else GOTO 2: IfEnd :Lbl 5:0→Q:0→J: Prog 〝ZBFS〝:〝LC=L〝:L ▲〝JL=Q〝:Q▲ 〝SDZJ,-Z+Y=Q〝:Q-0.125→Q ▲ L→H:Q→Z:Prog 〝ZGCZCX〝:GOTO 0 2.正算坐标ZBZS ( L-S ) / 4→H:90/π→F:HHF(1/T-1/I)/(K-S)→U:2HF/ I→D:C+4D+16 U→O: O+J→P :C+ D+ U→E:C+2D+4U→W:C+3D+9U→G: A+AbsH/3*(cosC+4(cosG+cosE)+2cosW+cosO)+Qcos P→X : B+AbsH/3*(sinC+4(sinG+sinE)+2sinW+sinO)+Qsin P→Y 3.反算坐标:ZBFS Lbl 0:Prog 〝ZBQXYS〝:Prog 〝ZBZS〝:O-90→Z:(R-Y)cosZ-(M-X) sinZ→P :

fx-5800p全线坐标正反算带高程计算程序(线元法)

曲线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正反算(CASIO fx-5800P计算器)程序 一、程序功能及原理 1.功能说明:本程序由一个主程序(TYQXJS)和五个子程——正算子程序(SUB-ZS)、反算子程序(SUB-FS)等构成,可以根据曲线段——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或非完整型)的线元要素(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切线方位角、线元长度、起点曲率半径、止点曲率半径)及里程边距或坐标,对该曲线段范围内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进行正反算。本修改版程序既可实现正算全线贯通,亦可实现反算全线贯通。本程序在CASIO fx-5800P计算器运行。 2.计算原理:利用Gauss-Legendre 5点通用公式正算线路中边桩坐标、线外测点至曲线元起点和终点的垂距的符号是否相异(即Dca×Dcb<0=>该测点在其线元内)进行判断并利用该线元要素反算中桩里程、支距,最后计算出放样数据。 二、源程序 1.主程序(TYQXJS)(A) Deg:fix 3 119→DimZ “INPUT(0) Or DATA(Else)”?I Lbl 0:“1.SZ=>XY,2.XY=>SZ,3.TF=>CK,4.SD=>FY,5.TW=>FY”?N If N=1 Or N=5:Then Goto 1 Else If N=2 Or N=3 Or N=4:Then Goto 2 Else Goto 3 IfEnd:IfEnd Lbl 1:“K(m)=”?S If S<0:Then Goto 0:IfEnd “JL(m)=”?Z If Z≠0:Then “ANGLE→R(Deg)=”?M:IfEnd If I=0:Then Prog “DAT1”:Else Prog “DAT2”:IfEnd S-O→W:If W<0:Then Goto 0:Else If W>H:Then Goto 0:IfEnd:IfEnd Prog “SUB-ZS”:Prog “SUB-GC” If Z<0:Then“XL(m)=”:X◢“YL(m)=”:Y◢ If N=5:Then Prog “SUB-TW”:IfEnd Else If Z>0:Then “XR(m)=”:X◢“YR(m)=”:Y◢ If N=5:Then Prog “SUB-TW”:IfEnd Else “X(m)=”:X◢“Y(m)=”:Y◢“Hs(m)=”:L◢“FWJ=”: F?DMS◢ IfEnd:IfEnd

交点法与线元法

本人一直以来想找一个交点法与线元法相结合的坐标正反算程序,在网上找了很久很久,没能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有幸在测量空间看到大歪哥的《Casio5800交点法程序》与《线元法(积木法)匝道坐标正反算放样程序》,根据歪哥意见“需要的自行修改结合XY框架自己修改为数据库反算程序等”,本人不才,采用最笨的办法将两个程序综合了一下,使之能既能进行交点法正反算,又能进行线元法正反算。在此特别感谢大歪哥!将程序发上来,愿与大家一同交流学习欢迎大家吐口水,只要能进步就行! 程序由一个主程序ZBZFS和8个子程序(JS、XY-A、XY-B、JDYS、1、2、3、4)构成,运行时只需运行主程序即可! 本程序适用于单交点对称型、不对称型、无缓和曲线单圆曲线型一个交点范围内(含交点前后有直线段时)的曲线要素核对和坐标正反算,手工输入要素,对设计图纸的“直线、曲线转角表”中交点数据进行复核验证,并能对单一线元进行坐标正反算。 1主程序名:ZBZFS(功能:进入计算主程序) 65→Dimz↙ Deg:Fix 3↙ "1.JD ZFS 2. ZHADAO ZFS"? I: I→Z[61]: "1.ZHONG SHU JS 2. JS"? I↙ If I=1: Then Goto1: Else Goto2:IfEnd↙ LbI 1 :If Z[61]=1: Then Prog"JDYS":Else Cls:"K0"?A:"KN"?L :"X0"?U :"Y0"?V :"F0"?W :"R0"?P :"RN"?Q:"ZX:-1,+1,0"?G:IfEnd↙ LbI 2 :Prog"JS" 2子程序名:JS(功能:选择正算或反算模式) Cls:"XC"?H:"YC"?Z↙ Cls:"1.ZS 2.FS"? I: I=2=>Goto 3↙ LbI 1 : Cls: If Z[61]=1: Then"JD ZS KX+XXX"?K :Prog"4": Else "ZHADAO ZS KX+XXX"?K :IfEnd↙ LbI 2: Cls:90→B: Cls:"RJ Or 0 To K"?B:B=0 =>Goto 1:"Z"?T↙ Prog "XY-A"↙ X+Tcos(M+B)→X↙ Y+Tsin(M+B)→Y↙ 360Frac((M+360)÷360→M↙ Pol(X-H,Y-Z : 360Frac((J+360)÷360→J↙ 2→O: Prog "XY-B":Goto 2↙ LbI 3 : Cls: If Z[61]=1: Then"JD FS KN+"?K:"X"?C:"Y"?D:Prog"4":Else Cls: "ZHADAO FS":"X"?C:"Y"?D:IfEnd↙ LbI 4 :Prog "XY-A"↙ (D-Y)sin(M)+(C-X)cos(M)→H↙ If Abs(H)>X10-3 :Then K+H→K:Goto 4:IfEnd↙ (D-Y)÷cos(M)→T↙ 3→O: Prog "XY-B":Goto 3↙ 3子程序名:XY-A(功能:坐标计算程序) 5→N: G(Q-1-P-1)÷Abs(L-A)→F: Abs(K-A)÷N→R: 90R÷π→S:

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详解【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详解【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问: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 (1)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同时,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明细账。 (2)根据各生产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要素费用并登账。 对于直接费用,应按产品批别列示并直接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间接费用,应按生产地点归集,并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转账。 分批法条件下,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是单件生产,产品完工以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的生产费用都是在产品成本;产品完工时,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的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因而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不存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2)如果是小批生产,批内产品一般都能同时完工,在月末计算成本时,或是全部已经完工,或是全部没有完工,因而一般也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3)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这时就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具体可以采取简化的方法处理:如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完工产品成本后,各项费用余额之和即为在产品成本。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前述的

5800线元法程序

1. 主程序 Lbl 4:"1.SZ => XY":"2.XY => SZ":?N:?S:Prog“SUB0”↙ 1÷P→C: (P-R)÷(2HPR) →D:180÷∏→E:N=1 => Goto1:Goto2↙ Lbl 1:? Z:Abs(S-O) →W:Prog "SUB1":"XS=":X◢ "YS=":Y◢F-90→F:“FS=”:F▲DMS◢:Goto4↙ Lbl 2:?X:?Y:X→I:Y→J:Prog“SUB2”:O+W→S:“S=”:S◢“Z=”:Z◢Goto4↙ 2. 正算子程序(SUB1) 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1-L→F:1-K→M:U+W(Acos(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 (C+FWD))+Acos(G+QEMW(C+MWD))) →X: 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G+QEFW(C+FWD))+Asin(G+QEMW(C +MWD))) →Y: G+QEW(C+WD)+90→F:X+Zcos(F)→X:Y+Zsin(F)→Y 2. 反算子程序(SUB2) G-90→T:Abs((Y-V)cosT-(X-U)sinT) →W:0→Z:Lbl 0:Prog "SUB1": T+QEW(C+WD) →L:(J-Y)cos(L)-(I-X)sin(L)→Z:Abs(Z)<1E-6=>Goto1:W=W+Z:Goto 0←┘Lbl 1:Z=0:Prog "SUB1":(J-Y)÷sin(F)→Z SUB0 数据库子程序 Goto1↙同时保存多个曲线时的指针 Lbl 1:IF S<***(线元终点里程):Then***→G(线元起点方位角):***→O(线元起点里程):***→U(线元起点X):***→V(线元起点Y):***→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 ***→H(线元起点至终点长度):0或1、-1→Q:Return:IfEnd↙ Lbl 1:IF S<***(线元终点里程):Then***→G(线元起点方位角):***→O(线元起点里程):***→U(线元起点X):***→V(线元起点Y):***→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 ***→H(线元起点至终点长度):0或1、-1→Q:Return:IfEnd ……………………….. 为了便于解读,每增加一个线元增加一行语句,每增加一条曲线增加一个Lbl,每增加一个工程增加一个文件。 三、使用说明 1、规定 (1) 以道路中线的前进方向(即里程增大的方向)区分左右;当线元往左偏时,

10.2分批法的计算程序与案例

课题:项目十任务二分批法的计算程序与案例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学情分析 本课程适用于中职三年级的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产品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许多疑问。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计算出分批法下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带学生走进实践操作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已有的学习疑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重点掌握分批法的核算案例,其中掌握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掌握各种明细账的填制,重点掌握“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填制以及相关账务处理。 2.能力目标:通过重点讲解“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填制以及计算,巩固前面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工作态度。【教学重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填制以及计算。 【教学难点】 分批法跨月陆续完工情况下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讲练结合、实战演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讲授、练习共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复习任务一的内容,将前面所学到的分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综合运用起来,按计算一般程序连贯融通,引出本章节学习内容,即分批法的计算程序与案例。 ◆讲授新课 项目十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任务二分批法的计算程序与案例 一、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 1.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专栏。 2.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订单归集生产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并将归集分配的结果分别记入各批或订单的成本明细账的相应成本项目中。 3.根据产品完工通知单,将成本计算单中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分别汇总,核算出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如果同批或同订单产品跨月陆续完工,但完工数量所占比重较小时,可先按完工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结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在该批或该订单产品全部完工后,计算该批或该订单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并将实际总成本扣除已按计划成本结转的差额部分,结转入“库存商品”账户。 如果同批或同订单产品跨月陆续完工,且完工数量所占比重较大时,也可以选择一定的方法,将累计发生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正确地确定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分批法举例 重点讲解分批法案例。 9月基本生产车间各批次产品投产与完工情况见下表10-1所示。 各批次产品投产与完工情况

线元法

5800 计算程序 主程序 QXJS Fix 3:Deg:Lbl 4:“1.SZ=>XY”:“2.XY=>SZ”:? Q Lbl 4: “LICHENG= ” ?S:Prog“SUB0” ↙ Lbl 0:If Q=1:Then Goto1:IfEnd IfQ=2:ThenGoto2:IfEnd ↙ Lbl 1:”-B,0,B=”? Z: “J J右交角=”?G:Prog“SUB1”: Fix 4:Cls “X=”:N →N ◢“X=”: Locate3,1,N◢ “Y=”:E →E ◢“Y=”: Locate3,1,E◢ Prog“JI”:Goto4 “QXFWJ=”:F →F:F ▲ DMS ◢ Goto4 ↙ Lbl 2: “X=”? B: “Y=”? C:B→N: C→E:Prog“SUB2”: “LICHENG=”:S◢ “OUT JL=”:Z◢ Goto4 ↙ 说明: Q: 代表正反算,其中 1 为正算, 2 为反算; S: 代表里程; Z :代表偏移距离; G :代表偏移角度(以线路前进方向为 X 方向,顺时针转为正; N : X 坐标; E : Y 坐标; F :切线方位角; JI Clstat Pol(N-G,-E-H):Cls If S<0:Then J+360→Y:Ease J→Y:Ifend “F W J=”:Y▲ DMS ◢黄色为计算机程序

SUB0 ( 数据库 ) Goto1 ↙ Lbl 1 IF S<157687.528:THEN 2884169.2517→U:471475.6573→V:157547.528→O:98 ° 32 ′ 43.08 ″ →A:140→L:10^45→P:10000→R: Return:IfEnd ↙ IF S<163781.879:THEN 2883008.7030→U:477458.2815→V:163641.879→O:101 ° 6 ′ 4.08 ″ →A:140→L:10^45→P:10000→R: Return:IfEnd ↙ IF S<164195.661:THEN 2882981.4268→U:477595.5984→V:163781.879→O:101 ° 30 ′ 7.93 ″ →A:413.7833→L:10000→P:10000→R: Return:IfEnd ↙ IF S<164335.661:THEN 2882890.5519→U:477999.2492→V:164195.6623→O:103 ° 52 ′ 22.82 ″ →A:140→L:10000→P:10^45→R: Return:IfEnd ↙ IF S<171831.142:THEN 2882856.3502→U:478135.0069→V:164335.6623→O:104 ° 16 ′ 26.67 ″ 说明: S :里程;157547.528→O 为线元终点里程; 2884169.2517→U 为线元起点 X 坐标;471475.6573→V 为线元起点 Y 坐标;98 ° 32 ′ 43.08 ″ →A 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0^45→P 线元起点半径(左转为负右转为正);10000→R 线元终点半径(左转为负右转为正) SUB1 正算子程序 0.5 (1÷R-1÷P)÷L→D:S-O→X ↙ U+∫(cos(A+(X÷P+DX2)×180÷π,0,X)→N ↙ V+∫( sin(A+(X÷P+DX2)×180÷π,0,X)→E ↙ A+(X÷P+DX2)×180÷π→F ↙ N+Zcos(F+G) →N:E+Zsin(F+G) →E Return SUB2 反算子程序 Lbl 1:0→Z :1→Q :Prog“SUB0”: 0.5 (1÷R-1÷P )÷L→D:S-O→X ↙ U+∫(cos(A+(X÷P+DX2)×180÷π,0,X)→N ↙ V+∫( sin(A+(X÷P+DX2)×180÷π,0,X)→E ↙ A+(X÷P+DX2)×180÷π→F ↙ N+Zcos(F+90) →N:E+Zsin(F+90) →E : Pol(N-B+10^(-46), E-C+10^(-46)):Isin(F-90-J) →W:S+W→S ↙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 那岳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部,是八尺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团甘村,蜿蜒西北流,经良庆区大塘镇和邕宁区新江镇,最后沿着良庆区和邕宁区边界,于邕宁区蒲庙镇那岳村西北汇入八尺江。干流长 56.1km L =,平均比降 6.91J =‰,流域面积2793.19km F =。现采用瞬时单位线 法推求那岳河百年一遇洪水。 (一) 设计暴雨计算 1. 根据设计地点先从1、6、24小时H 、v C 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H 、v C 值(156H =,v10.34C =;693H =,v60.42C =;24115H =,v240.48C =),然后查模比系数p K 表计算各历时百年一遇暴雨(取s v 3.5C C =),具体计算见表1。 表1 暴雨频率计算表 2. 时段t ?选用1小时。因流域超过100km 2,同时流域常有暴雨中心出现,故进行面雨量计算。根据工程地点查设计暴雨时~面~深分区图,属第二区,再查 ~~T F α关系表第二区1%P 的1小时、6小时、24小时α值,并经内插得 168.2%α=,677.0%α=,2488.8%α=,列于表2第(3)行。1、6、24小时点 雨量乘以相应时段的α值,即可得到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结果见表2第(4)行。

表2 那岳河百年一遇小时时段净雨计算表

3. 根据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暴雨指数n 值: 12679 1 1.285lg 1 1.285lg 0.57171p p p H n H =+=+= 6324171 1 1.661lg 1 1.661lg 0.67271 p p p H n H =+=+= 由n 值按暴雨公式计算2~5及7~23小时面雨量,列于表2中第(4)行。 当16t <<小时:211p n tp p H H t -=, 当624t <<小时:312424p n tp p t H H -?? = ? ?? 。 式中,ip H (i=1、24)为第i 时段的面雨量,tp H (t=2~5,7~23)为利用已知两个时间段的面雨量推求其他时段的面雨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时段雨量,即相邻两时段的面雨量差,结果见表2第(5)行。 5. 根据工程地点查雨型分区图,得工程地点属四(一)区,再查广西分区综合24小时雨型表,得到八尺江流域24h 雨型分布,列于表2第(6)行。将雨型分布结合计算的每小时时段雨量,得到24小时的雨量分布情况,列于第(7)行。 6. 净雨计算 根据工程地点查产流分区图属第3区,从降雨径流相关特征参数综合表可知 m 100W =,则初始蓄水量0m 0.770mm W W ==,再查第3区降雨径流关系图,按45o外延,可得: 0m 27170100241mm R P W W =+-=+-=总,0m 01007030mm I W W =-=-= 则由初损性质第1至第4时段降雨全部消耗于初损为27mm ,第5时段再扣除3mm 后得到扣除初损后的雨量过程,见表2第(8)行。 7. 下渗计算 根据流域主要以一般山区为主,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暴雨径流查算图表编制说明表,选定产流其平均下渗率8mm/h f =,可得产流期平均入渗值,列于表2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