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总复习重点

植病总复习重点
植病总复习重点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 植物病害的概念。

2.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3. 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 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5. 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专性寄生物的概念。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l. 引致植物发生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2.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二者有何重要差别?

3. 导致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和物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 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 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 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5.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6. 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过程和意义,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 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 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l.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区别?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类鉴定依据哪些性状?

3.植原体与病原细菌在一般性状,传播为害植物方面有何不同?

4.什么是病毒?植物病毒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是什么?

5.植物病毒在体内是如何运转的?

6.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在介体传播中,介体与病毒有哪几种关系?

7.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症状和特点?

8.重要植物病原病毒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9.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10.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RNA有哪些异同点?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将线虫作为植物的病原物研究?

2.简单介绍植物寄生线虫口针的形态。

3.试述线虫的消化系统的构造,植物寄生线虫有哪几种类型的食道?试简述其形态特征。

4.以异皮属为例,试述什么是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

5.原生动物对植物的为害有什么特点?原生动物中植生滴虫属具何种形态?

6.什么是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有哪些类型?

7.寄生性植物是如何获取营养的?

8.如何防除寄生性植物?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侵染梯度、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 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 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 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 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 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 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6. 如何稳定病原物群体、避免致病性变异、延长抗病品种推广年限?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AUDPC

2. 如何理解流行主导因素的意义?

3. 多循环病害季节流行曲线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为何?哪个阶段对病害预测和防治更加重要?

4. 病害一般调查和系统调查有何区别?

5. 病害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的主要区别为何?应用这两个模型应注意什么问题?

6. 病害预测分哪些类型?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1. 各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如何有效发挥各自的防病效果?

2. 试以几种重要的或特殊的病害为例,依据病原物的习性制定出病害综合防治方案。

3. 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 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18 季节流行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方式,因病原物致病性、品种抗性和环境因素而变。 19 这种先后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流行学上称为状态。 20 速率: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从一个状态至下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称为发展速率。 21 传播单位:指病原物能被视觉识别和计数的传播和存活的结构。 22侵染单位:当传播单位与适宜的寄主植物部位接触,并给以适当的环境条件,传播单位就变成侵染单位。 23 侵入概率(侵入率):指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侵入寄主的概率。 24 侵染概率(侵染几率):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25 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子代病情的概率,称为相对侵染概率或病害日传染率。 26 重叠侵染定义:在一个位点上就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 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水稻抽穗前后遇低温阴雨天气,稻株组织柔嫩衰弱,易感染穗颈稻瘟病。同一环境因素常常既影响寄主,又影响病原物。例如,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有利,这是因为一方面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另一方面又因增大马铃薯叶片细胞的膨压而使之趋于感病。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正确地确定主导因素,对于流行分析、病害预测和设计防治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主要流行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变动造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差异和年际波动。对于前者,按照病害流行程度和流行频率的差异可划分为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是流行的最适宜区,易发区是病害流行的次适宜区,而偶发区为不适宜区,仅个别年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害流行的年际波动以气传和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最大,根据各年的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可划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等类型。

植病流行学考试资料复习

名词解释 惯性原则:当某一病害系统的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时,未来的变化率应该等于或基本等于过去的变化率 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于毒性基因。侵染概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逻值:病情的逻辑斯蒂转换值 Rc:矫正侵染速率,是单位时间传染性组织引起病害的增长速率,因为时间为“日”故又称为病害日传染率,指每个亲代病斑在一日内经过传染而引致的子代病斑数。 流行学的当量原则:将性质不同的流行因素,包括寄主抗病性、病原物致病性、环境条件(温度、湿度)、人为措施(施药、施肥)转变成统一的流行学参数的当量值来进行定量表达。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中心式传播:病害发展有一个从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到严重期的发展过程。 密度效应:指寄主植物密度对病害传播和流行的影响结果。包括密度正效应,在一定变幅内,植株密度大,病害流行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传播;密度负效应,植株过密,减低冠层内气流速度,不利于孢子扩散,不利于传播。 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数的百分率填空 植物病害流行时间动态可分为逐年流行动态、季节流行动态、病程进展动态 季节流行动态的基本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高姆比兹模型、理查德模型、韦布尔模型 建模的基本步骤明确建模目的,规定系统边界;总体框图设计;组建模型;模型检验;灵敏度分析;模型的使用 按预测期限划分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预测 按预测内容划分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损失预测、防治效果预测、防治效益预测 按预测依据的因素划分单因子预测、复因子预测 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适宜的药剂用量、药剂的降解速率、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剂量、寄主的生长速率、品种抗病性 简答 如何测定根肿病的侵染阈值:1.采集大根,粉碎过滤得到休眠孢子囊的母液2.测定休眠孢子囊母液的浓度(血球计数器测定)3.稀释母液呈不同浓度梯度4.配制毒土(相同体积液体配入相同体积土壤而得到不同浓度梯度的毒土,最好用沙土)5.不同浓度梯度毒土中播种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6.测定不同浓度毒土中的甘蓝根毛侵染率(切下根2cm棉囊染色观察计数)如何进行生理小种的监测,检测有什么意义:1)检测的基本步骤:①大量采集病原菌标样②病原菌分离:单病斑分离、单孢子堆分离、单孢分离③鉴别寄主上接种鉴定④得各小种出现频率(2)生理小种监测的意义:①是病流行预测的重要依据②对抗病育种、品种的布局及合理使用有指导意义。研究生理小种在于更好的管理田间病害,对田间的各个品种进行布局,加强对抗病性基因的研究,以确定是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基因控制,对某些区域抗病品种的推广,指导抗病,评价品种的抗病性,对某个区域的病害进行预测,通过抗病品种在定向选择压力下形成毒性小种进而演变为优势种群来预测某个品种的使用年限。 ID-DI曲线的几种情况,代表什么含义:①接种体数量较低时,呈正相关直线。②随着接种体数量增加,病害数量增加缓慢(重叠侵染),曲线上升到一定高度逐渐呈水平。③接种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 3.大区流行:则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的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11.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是将观测的单元

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12. 严重度: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如:瓜类霜霉病的严重度划分 13. 病情指数: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 病害流行的预测:是指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态。 15. 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和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的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的风险分析。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 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的遗传学关系。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寄生物(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面相对应的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18. 水平抗病性:当一个寄主品种抗病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由微效基因控制,即是数量性状。 19.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协同进化(co-evolution):寄生物的进化是紧跟着它们寄主进化的。反之,寄主的进化也受它们寄生物进化的某些影响。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进化,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协同进化。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⑴epidemic ⑵explosive epidemic ⑶infection chain ⑷disease cone⑸ system⑹AUDPC ⑺ simple interest disease⑻ID—DI curve ⑼The Vertifolia Effect⑽threshold theorem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⑴从病原菌变化的比率看病害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 ⑵病菌孢子的传播可能有三种去向,即:①,主要指发散至冠层以上空气中的孢子,这部分孢子可构成对邻田或中、远距离的传播;②在冠层内着落到附近植株感病部位。③土壤表面或寄主的非感病部位。 ⑶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⑷随着接种体数量的增加,当发病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病情趋于平缓,其主要原因是和。 ⑸在D=exp〔1/b(ln a-ln x )〕式中a值一定时,b值越小传播梯 mi m 度,传播距离。 ⑹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⑺多因素预测方程中偏回归系数不能代表各因素对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的原因是各自变量间的和不一致。 ⑻叶面积系数是叶片和所在之比。 ⑼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I-S关系是指和之间的关系。 ⑽日传染率是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一定数量

植病流行试卷20101129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植物病害系统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② ①寄主、病原物、环境;②寄主、病原物、病害; ③寄主、病原物、人;④寄主、病原物、时间。 2.病害三角(The disease triangle)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① ①寄主、病原物、环境;②寄主、病原物、病害; ③寄主、病原物、人;④寄主、病原物、时间。 3. ID—DI曲线是指两者之间的关系。④ ①病情指数与病害百分率;②病害流行时间和病害严重度; ③病害百分率和接种体密度;④接种体密度和病害百分率。 4.侵染概率是指① ①发病点数/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②病斑数/侵入点数。 ③侵入点数/叶面萌发的孢子数;④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发病点数; 5.在分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时,出现致病性强的新小种,主要是由于③ ①不进行病害防治的结果;②没有抗病品种的结果; ③抗病品种长期大面积推广的结果;④耐病品种长期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提高预测经济效益的方法可从二方面考虑。一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二是降低 测报工作的成本。 2.在研究病害管理时,EIL和ET的关系是。推算这两个值时,首先确定的是 EIL 其 次才能根据病虫害动态规律(预测模式)和防治效果推算ET 3.在一定范围内,损失和病情大体上呈正相关。但是两者并不一定总呈直线关系,通常 有敏感、耐力和补偿三种种情况。 4.通常将植物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的形式分为 S 型如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 春小麦3种锈病、白粉病、单峰型如棉苗黑斑病、多峰型如小麦叶锈、小麦纹枯病。 5.当接种体数量增加时,协生作用可以使侵染概率提高,而拮抗作用可以使侵染概 率下降。 6.若病害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期模型,病害侵染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7.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的流行过程中,当发病率达到 5 %时,即进入了逻辑斯蒂期, 当发病率超过95%时,即进入了缓慢增长期。 8.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将病害流行时间动态可分为三个级别即病程进展动态、逐年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流行:就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得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得过程与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就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与防治理论得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 3、大区流行:则就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得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就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得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就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得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得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得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得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得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得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得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得传播距离。 11、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得普遍程度,就是将观测得单元

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得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得百分比。 12、严重度:就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得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得百分比表示。如:瓜类霜霉病得严重度划分 13、病情指数:就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病害流行得预测:就是指依据病害得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得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得流行状态。 15、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就是植物病害流行学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与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得各种风险得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就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得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得风险分析。限定性有害生物与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得遗传学关系。对应于寄主方面得每一个决定抗病性得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得基因。寄主—寄生物(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得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面相对应得基因得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18、水平抗病性:当一个寄主品种抗病性就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得所有小种得,我们称它就是水平得;由微效基因控制,即就是数量性状。 19、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就是抵抗一种病原物得某些小种而不抵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

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何谓流行速率流行速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病害预测中,流行速率的选择需要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 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 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流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传播,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随时间 的增长,病害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空间不断扩展,造成严重随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2.稳态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称常 发病。 3.突发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以前没有,一旦出现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 响下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 5.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在 其中,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的进化。它是一种基因调节的过程。 6.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的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的百分 率。 7.定向选择: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如果其隐存的水平抗性很脆弱或较弱,逐步大面积推广 后,当遇上侵袭力较强的相应毒性菌系,则后者便能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为优势小种,这就是毒性或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 8.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垂直抗病品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面积增加的条件 下,毒性小种的侵袭力不如无毒性小种强,在感病品种上竞争不过无毒性小种,不利于毒性突变,使之后代中出现毒性小种频率越来越低的选择,叫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 9.微梯佛利亚效应: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的过程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0.遗传漂变:有限的群体由于继代繁殖中随机“取样”的结果,群体中某些类型往往会被 丢失,而其他被选类型在下代中频率相对增高,从而使群体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随机波动或振荡,这就是遗传漂变。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