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机械波最全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概念

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2.回复力F:

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根据效果(产生振动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某几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或是某一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

(如:①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②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③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在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

3.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原来静止的位置)。物体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中平衡位置需要向心力)。

4.位移x: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它总是以平衡位置为始点,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改变。

5.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1)动力学表达式为:F=﹣kx

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

(3)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物体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在最大位移处改变方向。

(4)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或沿振动方向的)加速度a=﹣kx/m,由此可知,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相反。故平衡位置F、x、a均为零,最大位移处F、x、a均为最大。

(5)简谐运动的振动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其位移大小、方向是一定的,而速度方向不一定。

(6)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①瞬时量的对称性: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速度的大小、动能也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②过程量的对称性:振动质点来回通过相同的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如tBC=tCB;质点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长的两线段的时间也相等。

6.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和能量的物理量,无正负之分。

7.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次数叫频率,大小由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所以叫固有周期和频率。任何简谐运动都有共同的周期公式:

(其中m是振动物体的质量,k是回复力系数,即简谐运动的判定式F=-kx中的比例系数,对于弹簧振子k就是弹簧的劲度,对其它简谐运动它就不再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8.相位(ωt+φ):是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的物理量,其单位为弧度。

初相位φ0:周期性运动的初始状态

9.全振动:振动物体连续两次运动状态(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所经历的的过程,即物体运动完成一次规律性变化。振子做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二、典型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1)简谐运动条件:

①弹簧质量忽略不计

②无摩擦等阻力

③在弹性限度内。

(2)说明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周期性和对称性)

①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

②位移从平衡位置开始

③弹性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3)周期

,与振幅无关,只由振子质量和弹簧的劲度决定。

(4)可以证明,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的振动也是简谐运动,周期公式也是

。这个结论可以直接使用。

(5)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的弹力;在竖直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

证明:如图所示:

设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此时弹簧的形变为,根据胡克定律及平衡条件有mg-kx0=0 ①当振子向下偏离平衡位置为时,回复力(即合外力)为F回=mg-k(x+x0) ②

将①代人②得: F回=-kx,可见,重物振动时受力符合简谐运动的条件。

(6)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大小、方向变化情况

过程:物体从A由静止释放,从A→O→B→O→A,经历一次全振动,图中O为平衡位置,A、B为最大位移处:

2.单摆:在一不可伸长、忽略质量的细线下端拴一质点,上端固定,构成的装置叫单摆。

(1)单摆的特点:

①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一个理想模型;

②单摆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a摆线为不可伸长的轻细线b无空气等阻力c最大摆角θ<5°;

③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在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无关;

④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

⑤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2)周期公式:

半径方向:T-mgcosθ=mv2/r 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

切线方向:F回=mgsinθ改变速度大小

若θ角很小,则有sinθ=tanθ=x/L,而且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对于回复力F,有:

(k是常数)

(3)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L为摆长,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绳长+摆球半径)

秒摆:摆长为1m,周期为2s的单摆。

周期T通常是摆动30-50次测量时间求平均值

注意:每次摆动时必须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摆线顶端要固定;单摆摆动时要平摆,不要锥摆。

三、简谐运动的图象

1.图象的描绘:一个振子真实的运动轨迹用时间拉开。

(1)描点法

(2)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ωt,ω=2π/T=2πf

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x=Acosωt

注意:简谐运动的图象并非振动质点的运动轨迹(真实轨迹是一条往复的直线)

2.振动图象的信息:

①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直接读出周期

③确定某一时刻物体的位移

④判定任一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最大位移处无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⑤判定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动能及势能大小的变化情况

3.振动图象的应用:任何复杂的振动都可以看成是若干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四、受迫振动与共振

1.振动能量=动能+势能=最大位移的势能=平衡位置的动能(由振幅决定,与周期和频率无关)

2.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

(1)阻尼振动:存在阻力做负功,能量减小,振幅减小(减幅振动)

(2)无阻尼振动(等幅振动):在振动中,为保持振幅不变(能量不变)

3.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驱动力: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对系统做功,克服阻尼作用,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这种周期性的外力叫驱动力。

(3)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由驱动力决定,等于驱动力频率,而与固有频率无关(如:秋千)

4.共振:

(1)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

①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

②共振曲线:以驱动力频率为横坐标,以受迫振动的振幅为纵坐标。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f驱与f固越接近,振幅A越大;当f驱=f固时,振幅A 最大。

(2)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①利用共振:驱动力频率靠近固有频率,如共振筛、转速计、微波炉、打夯机、跳板跳水、打秋千等。

②防止共振:驱动力频率远离固有频率,如机床底座、航海、军队过桥、高层建筑、火车车厢等。

一、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波的概念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2.形成条件:

(1)波源:振源波源、波的发源地,最先振动的质点,不是自由振动,而应是受迫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决定了波的周期T和频率f)

(2)介质:介质应具有弹性的媒质,这里的弹性与前述弹性不同,能形成波的媒质叫弹性媒质。(决定了波的传播速度v)

3.波的特点和传播

(1)把介质看成是由大量的质点构成的,规定离振源近的称为前一质点,离振源远的称为后一个质点。相邻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振动时,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

(2)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各个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水中的树叶)

(3)质点做受迫振动,质点的振幅、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相同

(4)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相同

(5)振动速度和波速的区别。在均匀媒质中波是匀速、直线前进的,波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f不变,而v变,而质点的振动是变加速运动,二者没有联系,不能混淆。

4.波的意义

(1)传播振动的能量(机械波传播机械能,电磁波传播电磁能。)

(2)传播振动的形式(振源如何振动,质点就如何振动)

(3)传播信息(声波、光波、电磁波)

5.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如水波)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共线,有密部和疏部(如声波)

二、机械波的图象

1.波的图象(简谐波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用x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用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在横波中位移的方向向上为正。

取得方法:

(1)描点法――找到某一时刻介质的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拍照

纵轴:某一时刻介质的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横轴:介质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

2.波动图象的信息: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此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

(4)由传波方向确定振动方向;由振动方向确定传播方向。

(5)画出一定时间的机械波的图象

①描点法

②平移法

(6)波上各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

3.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两者都是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曲线;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中的纵坐标均表示质点的振动位移,它们中的最大值均表示质点的振幅。

(2)区别:

①振动图象描述的是某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图象上任意两点表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波的图象描述的是波在传播方向上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情况,图象上任意两点表示不同的两个质点在同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振动图象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箭头方向表示时间向后推移;波的图象中的横坐标表示离开振源的质点的位置,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即波的传播方向,也可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反方向。

③振动图象随时间的延续将向着横坐标箭头方向延伸,原图象形状不变;波的图象随着时间的延续,原图象的形状将沿横坐标方向整个儿地平移,而不是原图象的延伸。

④在不同时刻波的图象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质点振动图象是不同的。

三、描绘机械波的物理量

1.周期和频率: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这个周期也叫做波的周期。同样,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也是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

2.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总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1)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波动在一个周期中向前推进一个波长

(3)在一个周期内波峰或波谷向前推进一个波长

(4)一个完整的正弦曲线横轴长度。

3.波速:

(1)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固体、液体中波速比空气中大)

(2)波峰或波谷的推进速度(波的传播方向就是波峰或波谷的推进方向)

(3)与波源无关,所以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f不变、v变化,波速也是波的能量传播速度。

(4)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波速改变,波长改变,但是频率不变。类比:频率相同,“步长”不同。

4.波的多解问题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四、波的特性

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说明波能偏离直线而传到直线传播以外的空间。

任何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波长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2.波的干涉

(1)波的叠加原理: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都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振动的位移为两列波单独存在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和相遇后,各自波形和位移不发生任何变化。

①相遇时,位移和速度都是矢量和

②相遇后,保持原状,继续传播

③峰峰叠加加强,谷谷叠加加强,峰谷叠加减弱

(2)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分布的现象。(相干波源:周期频率都完全相同的波源)

①波的传播就是波峰或波谷的推进

②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干波源)叠加

③干涉图样的特点:

A)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

B)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间隔

C)强总强,弱总弱

D)加强区振幅增加,但是位移有时可以为零

3.干涉和衍射(折射和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的现象,一切波(包括电磁波)都能发生干涉知衍射(折射和反射),反之,能发生干涉和衍射(折射和反射)的一定是波。

4.多普勒效应:

(1)波源发出的频率f:波源单位时间内发出波的个数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

(2)相对运动时对频率的影响

①波源和观察者都不动f′=f

②波源不动:观察者接近波源f′>f,观察者远离波源f′<f,波长不变波速不变

③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f′<f,波源靠近观察者f′>f,波长改变波速不变。

(3)结论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4)应用

①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可以从火车的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

②有经验的战士可以从炮弹飞行时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的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③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指示汽车的速度。

④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干货|15个初中物理必考实验全面汇总!看完这篇实验加试拿满分!

●学习秘笈|4种预习方法+8种整理笔记,果断收藏备用!

●【转】一幅图读懂量子力学2(薛定谔的猫)

●活动|邀请活动最多可获得7个月VIP!!

让教学更简单

长按扫码可关注

活动通知

第76届教育装备展示会重庆

机械波知识点公式

机械波知识点公式 机械波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被理解为介质在空 间中的振动传播。机械波可以通过振动源产生,并在介质中传播。了解机械波的知识对于物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类型、特性以及相关公 式等内容。 一、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机械波指的是在弹性质介质中,物质微观上的一小部分发生振 动时,能使周围的介质发生弹性变形,并将能量传递到周围,相 继地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机械波是通过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 传递能量和动量的。常见的介质包括水、空气、固体等。根据振 动的方向及介质的性质,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二、机械波的类型 1.横波

横波指的是在垂直于波前方向上的振动,即粒子振动的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的传播方向是垂直于波前方向的。在自由空间中,横波无法传递,只有在介质中才能存在。 2.纵波 纵波指的是在沿着波前方向上的振动,即粒子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纵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前方向一致,自由空间和介质中都可以传播。 三、机械波的特性 1.频率、周期、波长 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波次数的变化情况。周期指的是波动成为一系列振动的时间。波长指的是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2.速度、振幅、相位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被称为波速,可以用公式v=λf 计算。振幅指的是介质中最大的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相位指的 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波的运动状态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机械波相关公式 1.波速公式 波速可以用公式v=λf计算。其中,v表示波速,λ表示波长,f 表示波的频率。 2.频率与周期公式 频率和周期的计算公式为f=1/T,T=1/f。其中,f表示波的频率,T表示波的周期。 3.波长公式 波长的计算公式为λ=v/f。其中,λ表示波长,v表示波速,f表示波的频率。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导读: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重要知识点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 相对论的时空观 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 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机械波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机械波 : 机械波 在高考物理中,机械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了解机械波的 性质、传播方式以及相关的公式和实验是学生必备的知识,也是考试 中常常出现的考点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波的相关内容,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机械波的定义和特点 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相较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 介质的存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机械波的传播 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机械波具有波长、频率、波速和振幅等特点。其中,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波的周期 内所包含的波峰或波谷的个数,波速是指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则是波 的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二、机械波的分类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机械 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在横波中,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垂直,而在纵波中,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平行。此外,机械波 还可以根据是否需要介质传播来进行分类,例如,声波就是一种需要 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三、机械波的传播方式 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有两种传播方式,即波的传播可以是沿某

一方向直线传播(直线波),也可以是从波源周围向外辐射传播(球 面波)。对于直线波来说,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前垂直,传播方式比较 简单。而球面波则是由点式波源产生,波前呈球面扩展,传播方式比 较复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两种类型的机械波。 四、机械波的传播速度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根据波的性质,机械 波的传播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λ × f,其中v代表波速,λ代表波长,f代表频率。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 有关。波长越大,传播速度越慢;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五、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物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 现象。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产生的波的加强或减弱现象,而 衍射则是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绕过障碍物后呈现出弯曲现象。干涉和 衍射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验证,也是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实验之一。 六、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机械波在遇到边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是指波从 边界面上弹回的现象,反射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折射则是指波通 过边界面进入新的介质时的偏折现象,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和介质 折射率有关。反射和折射也是物理课上常常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光 的实验来观察和学习这两种现象。 综上所述,机械波是高考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解机械波 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机械波的分类和传播方式,熟悉机械波的传播速 度以及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将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更好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篇1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 相对论的时空观 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

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 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篇2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干货 | 机械波最全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概念 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2.回复力F: 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根据效果(产生振动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某几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或是某一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 (如:①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②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③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在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 3.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原来静止的位置)。物体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中平衡位置需要向心力)。 4.位移x: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它总是以平衡位置为始点,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改变。 5.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1)动力学表达式为:F=﹣kx 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 (3)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物体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在最大位移处改变方向。 (4)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或沿振动方向的)加速度a=﹣kx/m,由此可知,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相反。故平衡位置F、x、a均为零,最大位移处F、x、a均为最大。 (5)简谐运动的振动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其位移大小、方向是一定的,而速度方向不一定。

干货-机械振动常用名词术语和释义

机械振动常用名词术语和释义 1、机械振动:指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摆动并随时间变化的一种运动,是机械系统对激励的响应。振动的强弱用振动量来衡量,振动量可以是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2、自由振动:一般是指力学体系在经历某一初始扰动(位置或速度的变化)后,不再受外界力的激励和干扰的情形下所发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是指在外来力函数的激励下而产生的振动。 4、自激振动:是指由振动体自身所激励的振动。 5、激励:引起系统运动的力作用或扰动。 6、响应:所有力作用于系统上产生的运动。 7、振幅:表示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它是机械振动强度和能量水平的标志,也是机器振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判机器运转状态优劣的主要指标。表述振动幅值的大小通常采用振动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值为度量单位。 8、振动位移:常用峰峰值表示,单位一般为μm,速度常用有效值表示,也成为振动烈度,单位一般为mm/s,加速度常用峰值表示,单位一般为:m/s^2。振幅的量值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单峰值(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p)。 9、峰峰值:整个振动历程的最大值,即正峰与负峰之间的差值。 10、单峰值:振动加速度的量值是单峰值,正峰或负峰的最大值,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或米/秒平方[m/s2],1[g] = 9.81[m/s2]。 11、有效值:振动速度的量值为有效值,均方根值,单位是毫米/秒[mm/s]或英寸/秒[ips]。 12、峰峰值、单峰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只有在纯正弦波(如简谐振动)的情况下,单峰值等于峰峰值的1/2,有效值等于单峰值的0.707倍,平均值等于单峰值的0.637倍;平均值在振动测量中很少使用。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峰峰值=2×单峰值=2×21/2×有效值。 [在低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位移成正比;在中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在高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加速度成正比。因为频率低意味着振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过程时间长,速度、加速度的数值相对较小且变化量更小,因此振动位移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振动强度的大小;而频率高,意味着振动次数多、过程短,速度、尤其是加速度的数值及变化量大,因此振动强度与振动加速度成正比。也可以认为,振动位移具体地反映了间隙的大小,振动速度反映了能量的大小,振动加速度反映了冲击力的大小。 大型旋转机械的振动用振动位移的峰峰值[μm]表示,用装在轴承上的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来测量转子轴颈的振动;一般转动设备的振动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mm/s]表示,用手持式或装在设备壳体上靠近轴承处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或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如今主要是

初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详解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机械波,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知 识点,是指在介质中传递的波动现象。它是由介质的微小振动引起的,而这些振动可以传播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机械 波的一些基础知识,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是指波动的媒质振动方向与 波动方向相垂直的波,而纵波则是波动的媒质振动方向与波动方向相 平行的波。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波动介质粒子的运动情 况来判断波的性质。 二、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 传播方向:机械波的传播方向通常是沿着介质传播。以水波为例,当水波传播时,水波上的水分子会沿着波动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整体上,波浪的传播方向是垂直于水分子运动方向的。 2. 传播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情况下, 介质的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慢;介质的刚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3. 反射与折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当波 遇到边界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能量根据介质的特性 发生折射。

三、机械波的参数 机械波可以通过一些参数来描述其特性,包括振幅、频率、周期和波长等。 1. 振幅:机械波的振幅是指波动过程中媒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振幅越大,波动的能量越大。 2. 频率:机械波的频率是指波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与波长的乘积等于波速。 3. 周期:机械波的周期是指波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周期的倒数就是频率,两者成反比关系。 4. 波长:机械波的波长是指波动中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的单位通常为米(m)。 四、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1. 直线传播:当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水波箱模拟机械波的传播。 2. 干涉现象:当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干涉可以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构造干涉是指波的振幅相加,形成波峰更高的现象;而破坏干涉是指波的振幅相消,形成波峰更低的现象。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机械波是由于介质的震动传递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在机械波中,能量是通过介质的粒子的协同作用传递的,没有介质的存在就无法传播。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主要包括了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横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振动方向一致。 机械波的特点有频率、波速、波长、波源等。 二、波长与频率 波长是指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λ来表示,单位是米。 频率是指波的振动次数,通常用f来表示,单位是赫兹。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波长与频率的乘积等于波速,即λ × f = v。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也可表示为λ = v / f。 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 三、波速 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v来表示,单位是米每秒。 波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同一介质中,波速与波长、频率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声速、横波波速、纵波波速是波速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波源 波源是产生波动的物体或者现象。波源的振动状态决定了波的特性。 波源的性质、振动方式、频率等都会影响波的传播。 波源与波的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波源的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机械波,也可以影响波的传播方向和范围。 五、波动的干涉 波动的干涉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波的相遇所引起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表现出干涉条纹、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等现象。

波动的干涉原理是基于波的叠加原理的。 光的干涉是波的干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六、波动的衍射 波动的衍射是指波在通过障碍物或者在接触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波动的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性之一,它展现了波动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衍射条纹、衍射极大和衍射极小是衍射现象的典型表现。 七、波动的偏振 波动的偏振是指使波的振动方向保持在一个平面内的过程。 偏振现象是光的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波中观察到。 偏振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波的传播和性质。 八、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波函数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表达式。 波函数的形式和特点取决于波动的性质和类型。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 波动方程的形式和特点与波的传播方式和介质的性质有关。波动方程是研究波动现象的重要方程。 九、声波 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声波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与介质的性质和振动状态有关。 声波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的特点有所不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研究声波的可能性。 十、机械波的应用 机械波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波在声学传感器、医学检测和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波动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光学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波动的偏振现象在光学器件和成像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归纳 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机械波 (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名师提醒: (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 (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 2.机械波的形成: 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 (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名师提醒: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 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

(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 (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名师提醒: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三、简谐波: 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 四、波长 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 名师提醒:“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 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 (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五.振幅 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 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 六.频率 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 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七、波速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

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_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_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

机械波知识点(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二)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三)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 ;(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 。 注意:有机械波 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 能产生机械波。 (四)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 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 。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 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 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 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 ,各质点仅在各自的 位置附近振动,并 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 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 的一种形式。 (五)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 方向和波的 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的波,其波形为 相间的波。凸起的 最高处叫 ,凹下的最底处叫 。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的波,其波形为 相间的波。质点分 布最密的地方叫作 ,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作 。 知识点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知识 (一)波长(λ) 两个 的、在振动过程中对 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 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 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振动在一个 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二)频率(f ) 波的频率由 决定,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 在传播过程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都不变。 (三)波速(v )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即x v t ∆=∆。 波速的大小由 的性质决定。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波速不同。 对机械波来说,空气中的波速小于液体中的波速,小于固体中的波速。 (四)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v = 注意:一列波的波长是受 和 制约的,即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 不同。 知识点三:机械波的图象 (一)机械波的图象 波的传播也可用图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 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 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

机械波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局部〕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简称为振动. 第二节简谐运动 一、简指运动 1.简谐运动的定义及回复力表达式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回复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在振动中,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其作用是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3〕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回复力F大小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成正比,方向相反,即F=-kx.K是回复力常数. 1.简谐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1)位移: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方向为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大小为平衡位置到该位置的距离.位移的表示方法是: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那么某一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用该时刻振子所在的位置坐标来表示.振子在两“端点〞位移最大,在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振子通过平衡位置,位移改变方向. (2)速度: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上,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速度和位移是彼此独立的物理量.如振动物体通过同一个位置,其位移矢量的方向是一定的,而其速度方向却有两种可能:指向或背离平衡位置.振子在两“端点〞速度为零,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振子在两“端点〞速度改变方向. (3)加速度:做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振子在两“端点〞加速度最大,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为零,此时加速度改变方向.

1.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固有〞的含义是“振动系统本身所具有,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跟外部因素无关.对一弹簧振子,当它自由振动时,周期只取决于振子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而与振动的振幅无关.而振幅的大小,除跟弹簧振子有关之外,还跟使它起振时外力对振子做功的多少有关.因此,振幅就不是“固有〞的. 2.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物体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速率相等、动能、势能相等.对称性还表现在过程量的相等上,如从某点到达最大位置和从最大位置再回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相等.质点从某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和它从平衡位置再运动到这一点的对称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3.求振动物体路程的方法 求振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路程的依据是: (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四个振幅. (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两个振幅. (3)振动物体在T/4内的路程可能等于一个振幅,可能大于一个振幅,还可能小于一个振幅.只有当T/4的初时刻,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T/4内的路程才等于一个振幅. 计算路程的方法是:先判断所求的时间内有几个周期,再依据上述规律求路程. 3.振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回复力和加速度均跟位移成正比,势能也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速率、动能、动量的大小随位移的增大而减小,随位移的减小而增大.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总跟位移方向相反.而速度、动量的方向可能跟位移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二、简谐运动图象 1`、振动图象及其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也是高中物理选修中的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一:波动形成和传播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横波和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3、机械波的特点: (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二:波的图像 1、横波的图象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三:波长频率与波速 1、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

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四:波的反射和折射 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 3、反射规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注意: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5、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i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 ii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 iii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iv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3、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五:波的衍射 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六:波的干涉 1、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重点,难点分析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波动过程

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认识机械波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教学中可以渗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法指导,思维启发,和师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学生小实验和教师实验演示及课件模拟物理过程,逐层深入,让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进行分析探究,总结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去探究波动过程,进而搞清波动的成因。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互相问答或自问自答,进入思维的迁移,每观察到一个现象都去想想几个为什么。真正培养起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都有所尊重。逐步把全班学生培养成科学探究推理严谨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科学学习的科学学习者。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课件)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见过此现象——向一滴水滴入平静的水面,会看到水面上荡起圈圈涟漪,起伏不平的波纹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课件)曾记否,当进球后球迷此起彼伏所形成的波浪(让学生按顺序逐个相继站起,坐下,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有机会亲身体会到作为波动中的一分子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波动的成因)

61条机械基础重点知识,相当全面的基础知识干货

61条机械基础重点知识,相当全面的基础知识干货 1、简单机器组成: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三部分组成。 2、运动副:使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保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高副:凡为点接触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低副:凡为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3、局部自由度: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称为自由度。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4、普通螺纹牙型角为α=60°梯形螺纹牙型角为α=30°矩形螺纹的牙型是正方形。传递效率最高的螺纹 牙型是矩形螺纹(正方形)。自锁性最好的是三角螺纹牙型。 5、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几种? (1)摩擦防松 (2)机械防松 (3)不可拆防松。 6、平键如何传递转矩?平键是靠键与键槽侧面的挤压传递转矩。 7、单圆头键用于薄壁结构、空心轴及一些径向尺寸受限制的场合。 8、零件的轴向移动采用导向平键或滑键。 9、联轴器与离合器有何共同点、不同点? 联轴器与离合器共同点: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部件。它们主要用来连接轴与轴,或轴与其他回转零件以传递运动和转矩。不同点:在机器工作时,联轴器始终把两轴连接在一起,只有在机器停止运行时,通过拆卸的方法才能使两轴分离;而离合器在机器工作时随时可将两轴连接和分离。 10 、有补偿作用的联轴器属于挠性联轴器类型。 11、挠性联轴器有哪些形式?

挠性联轴器分为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的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包含(1十字滑块联轴器、齿式联轴器、万向联轴器、链条联轴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又分为、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和轮胎式联轴器。 12、离合器分牙嵌式离合器和摩擦式两大类。 13、钢卷尺里面的弹簧采用的是螺旋弹簧。汽车减震采用的是板弹簧。 14、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特点? 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摇杆机构 (3)双曲柄机构。 特点: (1)一连架杆能整周回转,另一连架杆只能往复摆动。 (2)两连架杆均为摇杆。 (3)两连架杆均能整周回转。 15、曲柄:能绕机架作整周转动的连架杆。 连杆:不直接与机架连接的构件 连架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构件" 机架:机构的固定构件% 16、铰链四杆机构可演化成哪几种形式? (1)转动副转化成移动副,曲柄摇杆转化成曲柄滑块或曲柄摇块,双曲柄转化为转动导杆,双摇杆转化成移动导杆。 (2)扩大转动副。 17、有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曲柄为最短构件,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构件长度之和。 18、什么叫死点位置?发生在什么位置?如何通过死点位置? 死点位置:在不计构件的重力、惯性力和运动副中的摩擦阻力的条件下;当摇杆为主动件,连杆和曲柄共线时,过铰链中心的力,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