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最野的野战军

解放军中最野的野战军
解放军中最野的野战军

解放军中最野的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各有特色,下设各纵队,打仗都不错,但强中自有强中手,那么:哪支支部最牛?谁是最野的野战军?

答案可能很多,但是,最牛最野的野战军,当然东北野战军(四野)的七纵,司令员邓华。

四野的七纵,不但对敌人狠、牛,对自己的友邻部队同样野:七纵要前进,任何部队都要让路让桥,谁不让就突谁;七纵要住宿,别的部队即使睡下也要让炕;七纵还干下了比赛中痛打高岗的光辉史!

可以说,四野七纵,是人民解放军中最牛最野最能打仗的部队,司令员邓华更是军中佼佼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打得美国军鬼哭狼嚎,不愧一代名将。

希望今天的人民解放军,能有四野七纵这样的牛、野、狠,能如狼似虎地保卫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

以下,附四野七纵光辉史:

四野七纵(第四十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七纵组建得较晚,是1947年8月,由辽吉军区地方部队升编为主力部队的。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陶铸。

1945年10月下旬,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等高级党政领导人,奉中央之命转赴东北。林彪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邓华出任辽宁省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12月,邓华、陶铸带辽宁保安司令部部分人员组建辽西军区,邓、陶分任司令员和政委。

然而邓华出关时并未带一兵一卒。于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指示邓华:以若干老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保安部队和卫戍部队。

邓华很快就组建起了保安旅第一旅。旅长马仁兴,政治委员邓东哲。下辖四个团,第一、第二团分别由冀热辽军区第十五团和第十六团改编成;第三、第四团则由晋绥军区直属第三十二团扩编而成。又将由

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北部和吉林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邓华深知大战在即,狠抓部队整训,随时准备投入对国民党军的作战。

1946年6月,辽西军区接受吉江军区一部分,改称辽吉军区,邓华任司令员。1947年1月,辽吉军区地方团队又组建成立了保安第二旅。随后,邓华指挥保一旅、保二旅及骑兵支队、沈北支队等部,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连续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攻坚战和阻击战。其中开鲁攻坚战,歼敌一个团;通辽攻坚战,歼敌两个营。三个月总计歼敌4600余人。

1947年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一、第二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统归邓华指挥,因此亦称邓华纵队。纵队政治委员由陶铸兼任,副政治委员为吴富善,参谋长为高体乾,政治部主任为袁升平。辽吉纵队虽然仍属辽吉军区建制,但在作战时随时听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调遣,因此已经具有野战军的性质。5月中旬至6月初,辽吉纵队三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地,总计歼敌三个营及一个团直属队。

1947年6月中旬,辽吉纵队奉命参加第一次四平攻坚战。而在此之前,辽吉纵队的前身部队已经先后参加过解放四平、四平保卫战,此次已是三战四平了。在这次四平攻坚战中,辽吉纵队与第一纵队的一师、二师从西南实施主要突破,一纵三师从东面作辅助攻击,六纵十七师则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四平东南。

当时,东总估计四平守敌只有不到1.8万人左右。邓华虽然只是一支参战部队的指挥员,但他对于四平作战的全局,却作了认真地考虑。他通过抓俘虏、潜入敌区侦察等手段多方获取情报,并对其加以分析、综合和计算后,认为敌守军在3万人以上。为此,他自己单独署名向东野总部提出了,加强攻坚兵力确保攻坚作战的胜利的建议。

但是东野总部却未采纳,直到战斗打成胶着状态时,才将打援的六

纵十六师和十八师调来,接替严重减员的一纵第一师和第二师的战线。之后,东总又将辽吉纵队的两个师和六纵十六师南移,以增加打援力量,使得攻城兵力愈显不足。

四平攻坚战打得异常残酷和惨烈。19日,在战斗最激烈时,邓华不顾第一师师长马仁兴和政委邓东哲的劝说,亲临该师战斗前沿气象台阵地指挥战斗。气象台位于市内中央公园以西、中正路以北,不远处就是敌核心守备区——陈明仁第七十一军军部大楼。

由于已经连续五六个通宵未能合眼,邓华此时双眼通红,声音嘶哑,他向马仁兴斩钉截铁地命令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军部大楼!”

敌军部大楼虽被我拿下,最后陈明仁也被我包围在市东北油化厂,并已准备好了手枪随时准备自杀,但可惜到最后,由于我军攻城兵力不足,在国民党军十个正规师的增援下,不得不撤出四平。眼看到手的胜利也被迫放弃了。

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四平攻坚战。此役,独立第一师师长马仁兴也不幸牺牲。我军总伤亡至少1.3万余人。四平攻坚失利,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少有的挫折。但这个挫折并非不可避免的。80年代,当时的辽吉纵队参谋长、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高体乾,曾撰文专论四平攻坚战失利的原因。他指出,一是轻敌,二是未能集中兵力,最后写道:“如果当时按照邓华同志的意见办,把第六纵队调来,用三个纵队从南面和西北及东面同时攻击,迅速全面歼灭四平之敌是有把握的。”

1947年8月,辽吉纵队在吉林双辽县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正式上升为主力部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兼任政治委员,贺晋年任副司令员,吴富善任副政治委员,高体乾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全纵队2.1万余人。9月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邓华率领七纵,挺进到新民——黑山和巨流河——新立屯一线,担负破坏北宁铁路和阻止国民党新六军北返的任务。任务是明确的,邓华坚

决执行,但又不是机械地执行。他在纵队党委会上提出:“我们到新民以西去执行破路并截击新六军北返任务,必须越过法库、彰武。如果一旦与敌‘五大王牌’之一的新六军打起来,战斗必然是非常激烈的。到时法库、彰武之敌再从背后打过来,我们就将三面受敌。退一步讲,即使这两处敌人不敢出来,对我们的后方补给线也会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掌握战场主动权,我认为应当考虑首先把法库、彰武拿下来。以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参谋长高体乾和政治部主任袁升平完全同意邓华的意见。但纵队副司令员贺晋年和副政委吴富善却有顾虑:一是担心法库能否确保拿下;二是总部没有下达攻占法库、彰武的任务,若一旦因打此二敌延误了阻击新六军的任务,岂不要犯下拒不执行命令的错误。

邓华却非常自信地解释道:“林总我知道,只要打了胜仗就行了。再执行命令,打不了胜仗也不行。”

统一认识后,邓华决定对法库采取奔袭的办法,以奇制胜。第二十一师在第三军分区独立团的配属下,一昼夜强行军180里,于10月1日拂晓前突然包围了法库。尚未起床的守军猝不及防,战斗不到一个小时便告结束。法库守军第一七七师全部被歼,敌我伤亡比例11比1。

果然,林彪不仅没批评,反而当即签发了嘉奖令,表彰七纵机动灵活,迅速夺取法库,全歼守敌的胜利。

打下法库后,邓华发现新六军仍毫无沿北宁线北返迹象,遂又当即决定以第十九、第二十一师进一步扩大战果,同时作好一旦发现新六军北返予以阻击的准备。10月7日,第十九师又攻下彰武,歼灭敌暂编第五十七师第一九六团千余人。紧接着,第二十一师在第十九师一个团的配属下,又采取强行军奔袭手法,于10月10日再下新立屯,全歼守敌暂编第五十七师师部及两个团,共计3500余人,与此同时,执行破路任务的第二十师,也于10月10日解放了黑山。

自10月1日至10日,七纵在邓华的指挥下,长驱六七百里,横扫大半个辽西,攻占四城,歼敌近8000人。而敌我伤亡比例仅为20比1。仗

打得主动,也打得漂亮!林彪再次签署嘉奖令,表彰了第七纵队积极求战、主动出击的果敢精神。

此刻,邓华只盼着能够再与号称国民党“王牌军”的新六军交交手,通过硬仗恶仗锻炼部队,打出七纵的威名。但新六军却始终没有出动。于是,等得不耐烦的邓华再次挥出了两支利剑,直取著名煤城——阜新市。10月17日,第十九师一举攻克阜新,并歼敌暂编第五十一师1300余人;第二十一师则于同日拿下阜新东北的新丘,歼敌暂编第五十一师师部和一个团全部。

17天连打六仗,而且都是命令以外的“顺手牵羊”,但仗仗皆胜,收复六座城池,歼敌三个暂编师!

邓华的作风,七纵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1948年1月,七纵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3月中旬,解放四平战役打响。七纵再次参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终报前次血战四平、无功而返之仇。当年12月至1949年3月,七纵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月至8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

9月12日,震惊全国的辽沈战役打响。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野主力云集战略要地锦州地区,其中以五个纵队另一个师攻打锦州,其余部队分别担任阻援任务。攻打锦州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并配属六纵第十七师、炮纵主力及坦克15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攻;以第七纵队、第九纵队配属炮纵一部,由南向北担任辅助突击,七纵、九纵统由邓华指挥;第八纵队由东向西担任助攻。攻击发起后,五个纵队将如同五把尖刀,同时插进城内,分割围歼敌守军。最终目标是敌核心守备阵地。

七纵的主攻任务将由第二十一师担任。二十一师又把第六十一团放在最前面,担当开路先锋。

10月14日上午10时正,我攻锦炮兵开始炮火准备。

10时25分,七纵第六十一团突击连的尖兵班,率先登上突破口处的城墙。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该团后续部队便朝着锦州城垣上第

一面飘扬的红旗,潮水般地向城内涌去。

10时35分,又一颗信号弹高高升起,表明七纵突击团已全部通过突破口,进入城内参战。随后该团即按照预定部署,沿着小凌河街、女儿街,向北猛烈穿插,直指城中范汉杰、卢浚泉的指挥中心——中央银行、邮政局、锦州电影院等核心阵地。

10时49分,七纵二十师之五十九团亦突入城内。

11时正,七纵十九师进占西关,并从第二十师之突破口进入城区。

与此同时,受邓华指挥的第九纵队,以及北面担任主攻的二纵、三纵,东面辅攻的八纵,也相继突入城内。

作为辅助攻击部队能够率先突破城垣,确实令人高兴。但邓华要的是更大的胜利。他通过向城内不断延伸的电话线,向各师指挥员发出了坚决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爆破前进!”

“爆破前进法”是七纵在攻打彰武战斗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即针对固守之敌利用街垒碉堡的交叉火力,予我攻击部队以大量杀伤并阻止我向前推进的特点,确定:在遇到敌街垒碉堡一时难摧毁时,为了不影响尖刀部队直插敌指挥中心的速度,改为不沿街道前进,而是通过连续爆破街房墙壁,炸出一条新通道。从而保证突击部队能够一往无前的推进!穿插!

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是将运动战中的迂回战术,巧妙地运用到攻坚作战中的创造。由于攻击部队从正面死冲改为侧翼迂回,不仅使敌预设防御体系失去了应有效力,减少了部队伤亡,而且大大加快了向敌核心阵地推进的速度。

12时45分,七纵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又是第一打进了敌人核心阵地!

七纵在攻打锦州电影院时,第一次使用150公斤炸药,只炸开一个小缺口。指挥员说:炸药有的是,再加它十倍,不信炸不开!于是,1000

多公斤炸药被装上了板车上,突击队的勇士们头顶着几层湿棉被,

冒着纷飞的弹雨,将炸药车推了上去。轰然一声巨响,300多守军全部被炸死、震昏。

敌军算是被共军的“大炮”慑服了。

拿下电影院之后,七纵部队又先后占领了范汉杰的指挥中心中央银行、陆军医院等核心阵地。下午2时30分左右,五路攻城大军终于在中央银行、白云公园一带胜利会师。敌酋范汉杰、卢浚泉虽然潜逃出城,但最后还是被我城外部队活捉。

在锦州攻坚战中,七纵在邓华的指挥下,总攻开始后不到15分钟即首先登上城垣,可谓突破神速!总攻开始后又不到两小时,即又首先突入到敌核心阵地,可谓穿插勇猛!

按照原计划,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城北,范汉杰的守备重点也在城北。但是担任辅攻的七纵部队,却以其勇猛地作战动作,出敌意料地首先突破,并直捣敌核心地,打烂了敌指挥中心。从而对加速敌军的总崩溃及夺取攻锦作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整个攻锦作战中,七纵共歼敌

3万余人,其中俘敌近2.7万人。新八军参谋长李文昭、第一八四师副师长舒秉权、暂编第五十四师副师长云茂奎、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等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也都为七纵所俘虏。

攻锦战役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

东野总部的部署是:担任塔山阻击华北东进兵团的四纵、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仍担任该方向防御任务,其余九个纵队全力围歼廖耀湘兵团——十纵在黑山一带堵头;五纵、六纵截尾(切断敌逃回沈阳之后路);一纵、三纵、八纵为第一梯队,二纵、七纵、九纵为第二梯队跟进,对廖兵团发起猛攻。

于是,七纵全体指战员不顾大战后的疲劳,又立即投入到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之中。只可惜在此次大会战中。七纵未能领受先锋之命。但作为后续的二梯队,七纵还是取得了重大胜利。新六军之主力第二十二师号称“虎师”,曾参加过1941年入缅作战(廖耀湘任师

长)。而这支“虎师”的大部,却在辽西平原折师在七纵手下。

辽西会战,七纵再歼敌1万余人,并生俘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多人。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七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原辖第十九师改称第一三○师,师长徐绍华,政治委员邓东哲;第二十师改称第一三一师,师长刘永源,政治委员罗友荣;第二十一师改称第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政治委员朱民亲;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十二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七师,曾敬烦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4.8万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七纵参加了天津攻坚战役。天津攻坚战共投入了五个军,西突击集团由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组成,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二的炮兵及坦克20辆,由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统一指挥,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东突击集团由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军组成,配属特种兵三分之一的炮兵和坦克10辆,由东向西突击,并统由四十四军军长邓华和政治委员吴富善指挥。两大攻城集团承担以金汤桥(今解放桥)为会合点,拦腰斩断敌城防的任务。此外,并以第九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的一个师,从南向北实施助攻。

显然,由于七纵在四平和锦州攻坚战中的上乘表现,已作为一支善于攻坚的主力部队,引起了东野总部的重视。因此,不仅四十四军参加了攻城作战,而且邓华也被任命为东面突击集团的总指挥。天津攻坚战,四十四军再建新功。

1949年4月,四十四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该军第一五七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四十四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年5月至8月,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

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1952年10月,第四十四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第一三○师和第四十五军合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一三一师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一三二师调归第四十三军建制。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二、三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2分)台儿庄战役。(1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1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答到其中 任何两点即可)

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军改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启示

军改对企业组织结构的 启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军改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启示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罗昔军 回顾2015年,中国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军改”。如何理解这次军改,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启迪 这次军改,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战区”与“军种”的重组。军改的本质,就是一次军队组织结构的调整,其精髓是12个字:“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企业和军队一样,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的组织。军队强调战斗力,是为了打赢战争。企业强调执行力,则是为了实现最大赢利。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确保领导指挥的有效性、保证战斗力和执行力。 对于企业而言,项目和产品就是我们的“战区”,它承担了公司的盈利职责。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通过项目/产品的有效管理,组织策划,调度资源(即“战”),为公司创造效益。销售、研发、生产和售后等职能部门,则是我们的“军种”,它掌握着公司的各种资源。职能部门经理们通过持续的团队、技能、规范、生产工具等的日常管理(即“建”),来进行能力建设、素质提升。 “战区”和“军种”、“战”和“建”,就形成了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通过职责划分方式,形成了最常见的3种组织结构:项目型、职能型和矩阵型,对于它们的详细描述及优缺点,这里就不再赘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解放军历史上组织结构的变迁,就能知道:历史并不仅仅是巧合,它和企业一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1、创业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天下。它由军委和五大野战军组成,这是典型的两级项目型组织机构,每个野战军,都是独立的、全能型的,随时都能拉出去打一仗。这种组织机构,“战”“建”一体,以“战”为主,在开疆辟土时,可以灵活机动的调动军队。 企业或者部门在初创时期,吃饱比吃好更重要,开拓市场、站稳脚跟是首要任务,此时,大多企业都采用这种结构。由项目经理掌握全部资源,部门间沟通协调非常少,项目经理随时调度资源,快速应变,满足市场需求。 2、发展阶段 军改以前,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世界的主要潮流是和平。解放军是一个三级职能型组织机构:军委、四总部和四军种:海军、空军、二炮和七大军区(实际是陆军)。总部和军种,都是只负责某个方面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机构,“战”“建”一体,以“建”为主,在和平时期实现军队的正规化和持续提升军事能力。 企业在经过创业阶段的开拓,解决了温饱,迈向小康。这个阶段,产品还比较单一,但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这时,可以采用这种组织结构,销售、研发、生产、售后各司其职,着力提升产品的核心技术、服务的质量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性。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最新考纲】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我国的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 (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人民大众 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

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 (3)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陈毅在解放战争中光辉业绩

和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光辉业绩,二人被称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一对好搭档。近年来,社会上对二人的关系有一些片面之词。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陈毅、粟裕是一对好搭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调集500万大军,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五大野战军。其中,山东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华中解放区的野战军合并后,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毛泽东发来电报说:在陈毅领导下,司令、政委由陈毅一人兼,战役指挥由粟裕副司令负责。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是在解放战争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俩调到一起后,自然而然形成的。1946年10月1日,陈毅给军委发电报说:“华野、三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粟裕回忆录》第407页)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看了陈毅10月1日的电报后回电说:“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粟裕看到毛泽东、陈毅电报后说:“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挑起这副担子,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粟裕回忆录》第407页)陈、粟调到一起后,仗越打越好,歼灭的敌人越来越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种提法就越叫越响,越传越广了。时间虽然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最近我问了在华东战场战斗过的两位老同志,一位是三野司令部作战科参谋袁仲仁同志,另一位是六纵队作战科副科长恽前程同志,他们都还清清楚楚记得这个流行的说法。 毛泽东做出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根据陈毅的建议。同时,毛泽东也欣赏粟裕的军事才华,俩人都想到一块去了,所以才做出这个决定。我想,毛泽东主要是要利用陈、粟俩人各自的优势。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有权威,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军事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指挥艺术高明,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 他们俩人结合后的第一仗是宿北战役。毛泽东来电特别指出,第一仗必须打胜。事关全局,陈、粟俩人商量好后,粟裕精心组织了宿北战役。首战告捷,全歼国民党军整编69师两万一千多人,师长戴子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毛泽东来电祝贺:“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后再次来电指出:“歼敌两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粟裕回忆录》第423页)。陈毅赋诗《宿北大捷》祝贺,诗云: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子奇。(1946年12月) 第二仗鲁南战役同样取得了胜利。鲁南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想和我军在临沂地区决战的贼心不死。陈、粟运筹帷幄,俩人商量:这一仗不能上蒋介石的当,要反其道而行之。于是用“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的迷魂阵,精心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莱芜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绥靖区”前方指挥所、两个军部、七个师,共五万六千余人,还活捉了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 对的指挥很欣赏,不仅写诗祝贺,还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粟裕将军战役指挥高明,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还进一步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践兼有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他常在实践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不甘心全面进攻的失败,再次集中囯民党军24个整编师,60多个旅,45万人的兵力,继续向山东解放区的纵深重点进攻。陈、粟二人小心谨慎地商量研究,为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的阴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部队往返行程一千多公里,用放长线钓大鱼、耍龙灯的办法,精心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孟良崮战役。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国民党军中王牌的王牌七十四师三万两千多人彻底消灭,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我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野战军排名应该如下:第四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 原因: 一.按统帅将领极其指挥艺术排名: (1).第三野战军——粟裕。虽然是大将,但如果就单论解放战争中的战绩而言(七战七捷、鲁南战役、歼灭74师、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对比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的话,授元帅军衔也不过分。评分:5分。(2).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由毛主席一手创建的中央红军、抗战中的八路军115师,这支部队一直以骁勇著称,而统领这支英雄部队的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杰出的军事家林彪,而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骁将,才使四野创造出辽沈、平津这样两个战役歼敌100万人的范例。评分:5分;(3)第二野战军——刘伯承:4分。在千里大跃进前,战斗指挥无比精妙邯郸(平汉路)、定陶、鲁西南等战役指挥的有声有色,但在进入大别山后在指挥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误,12万人马只剩6万9千余人,相对林彪、粟裕而言略逊一筹。(4)第一野战军——彭德怀:4分。陕北三战三捷,创造了以绝对劣势部队战胜绝对敌人优势部队的经典战例,但也有败榆林、败青(海)马(步芳)等之败绩。(5)华北野战军——聂荣臻。3分。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军区实力一直较强(中央军委语:为各解放区之首),但在解放战争中一直表现不佳。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只有清风店、石门两役还算有所表现(但与华东、东北、晋冀鲁豫甚至西北一比,嘿嘿,就不说了)。 二.按部队装备及整体实力排名: (1)四野:5分。在抗战胜利后,四野的前身山东军区(八路军115师)主力、新四军第三师(亦为115师发展而来)奉命出关,接受了苏军移交的前日本关东军约100万人的装备,背靠东北三省优势的资源,仅用三年时间就迅速组建了十二个步兵纵队及若干个独立师120余万人的部队,拥有了空(为全军仅有)、坦、炮等除海军外的几乎所有装备,在后来的战斗中又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充实自己,使四野装备、战力始终位列全军之冠!(在1948年其他野战军还在大量使用爆破作业时,四野已能集中千门以上的火炮进行炮火支援了)。(2)三野:4分。前身为新四军和山东军区一部。和四野不同三野除了接收了一批山东主力北调留下的武器外,装备主要来自缴获。在解放战争的三年中三野组建了十四个步兵纵队80余万的野战军,缴获了大量国民党军主力部队装备,美式装备拥有量、战力均为五大野战军之冠,仅兵员数量稍次于四野。(3)二野:3分。在千里大跃进之前,二野装备堪称一流,但在跃进途中,重武器全部丢失,一直到淮海战役后,二野才在三野的支持下重整装备并使野战军的实力发展到三个兵团九个军约28万人。(4)华北野战军:3分。相对其他野战军,其战斗力平平,但其坐拥晋冀鲁豫蒙热辽等多省资源,因而实力仍然较佳,在平津战役后华北野战军实力达到三个兵团九个军近27万人。(5)一野:2分。西北解放区地贫民瘠,不适合大兵团补给。人口稀少,更不利于补充发展(一野有一个时期的主要兵员补充竟然主要靠来自国民党的俘虏——解放战士,而且所占比例之高达75%,为五大野战军之冠)。加之作为对手国军胡宗南部除所辖均为二、三流部队,装备一般、战力不佳,因而缴获也比较有限。其所辖五个步兵纵队十二个步兵旅只有7万余人(四野在总攻天津时有些步兵纵队一个纵队实力就接近7万人)。直到三大战役后,一野所属第7军归建,军委战略总预备队18、19兵团调入一野情况才有所改观。 三.按歼敌数量及质量排名: (1)三野:5分。歼敌数:240万人。内含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战斗力排在首位的74师和五大主力另两支部队5、18军以及国民党军中战力并不次于五大主力的8、25、26、46军等部队。(2)第四野战军:5分。歼敌数:180万人。内含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装备最精良、火力最猛烈的缅甸远征军新一军和新六军,以及战斗力强悍、第一批装备美械60、52、71 军等部队。(3)二野:4分。歼敌数:230万人。面上看歼敌数不少甚至超过四野,但其中有超过一半是在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精锐尽失的情况下的战绩,因而排名应该在三、四野战军之后。(4)华北野战军:3分。歼敌数:70万人。其中战力较强的13、35军等部队相对二、三、四野战军面对之敌只可称二流部队。(5)一野:2分。歼敌数:51万人(含18、19两兵团在1949年战绩)。其中含可称二流主力部队(胡宗南)的1军、(马步芳)81军。

2015年-2017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题 1.(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4.(2016·江苏单科·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A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D 6.(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7.(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8.(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 10.(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 百科名片 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晋察冀野战军 建制序列 概述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分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配属第一野战军,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

解放军五大主力

解放军五大主力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平原地区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华北、华东、东北、中南),改变一直以来小股部队打游击战的方式,将旗下的武装改编成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集中优势兵力以彻底摧毁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共计四大野战军,首长都是解放后首屈一指的开国功勋,野战军系兵团级单位,下辖军(也有独立师),每个野战军兵力有百万左右,完全可以挑起在大地区单独对抗国民党正规部队的重任。 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重创敌生力军,显示了野战军庞大部队的压倒性进攻力量。 现代战争已经不适应打人海战,师一级的灵活而有力的独立作战单位成为主导,旅级的独立作战单位制度正在形成,野战军这种大规模部队编制早已落伍,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大军区隐约有着野战军这一级别的影子,但是决不会拉起整个军区的部队集中去打一点,性质已然不同。 [编辑本段]组成 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 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华北野战军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由一一五师一部发展而来。 历任领导及战绩: 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虎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 二野各部纵横东西,在刘伯承、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 三野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涌现出了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 四野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在林彪、罗荣桓、、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第10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2.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日本精心准备和策划并武装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3.近年,在福建闽中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红军标语:“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 ) A.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B.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 D.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社论对某一会战进行高度评价:“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战役(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是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

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5.如图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 ) 第5题图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 6.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 A.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7.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 A.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最新中国四大野战军介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王震〈兼政委〉) 第1军(贺炳炎、廖汉生) 第1师(黄新庭、余秋里)第2师(王尚荣、颜金生)第3师(傅传作、曹光琳) 第2军(王震〈兼政委〉) 第4师(杨秀山、曾光明)第5师(徐国贤、李铨)第6师(张仲瀚、曾涤) 第7军(彭绍辉、罗贵波) 第19师(何辉燕、朱绍田)第20师(张新华、龙福才)第21师(范忠祥、张建良) 第二兵团(许光达、王世泰) 第3军(许光达、朱明) 第7军(唐金龙、梁仁芥)第8师(杨嘉瑞、孟昭亮)第9师(朱声达、王赤军) 第4师(王世泰、张仲良) 第10师(高锦纯、左爱)第11师(郭炳坤、高维嵩)第12师(郭宝珊、李宗贵) 第6军(罗元发、徐立清) 第16师(吴宗先、关盛志)第17师(程悦长、黄振棠)第18师(张树芝、伍生荣) 第8军(姚喆、高克林) 第22师(樊哲祥、黄立清)第23师(罗斌、姜文华)骑兵第1师(康建民、李佐玉)

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第三兵团(陈锡联、谢富治) 第10军(杜义德、王维钢) 第28师(陈中民、姚克佑)第29师(周发田、于笑虹) 第11军(曾绍山、鲍先志) 第31师(赵兰田、周维)第32师(何正文、卢南樵)第33师(童国贵、高治国) 第12军(王近山〈兼政委〉) 第34师(尤太忠、邵子言)第35师(李德生、李如海)第36师(邢荣杰、刘昌任) 第四兵团(陈赓〈兼政委〉) 第13军(周希汉、刘有光) 第37师(周学义、雷起云)第38师(徐其孝、南静之)第39师(黎锡福、侯德才) 第14军(李成芳、雷荣天) 第40师(刘丰、侯良辅)第41师(查玉升、丁荣昌)第42师(廖运周、张子明) 第15军(秦基伟、谷景生) 第43师(张显扬、薛韬)第44师(向守志〈兼政委〉)第45师(崔建功、王银山) 第五兵团(杨勇、苏振华) 第16军(尹先炳、王辉球) 第46师(齐丁根、范阳春)第47师(李觉、郭强)第48师(郑统一、李一非) 第17军(尹先炳、王辉球) 第49师(汪家道、况玉纯)第50师(胡华居、卿正兴)第51师(闵学胜、崔子明) 第18军(张国华、谭冠三) 第52师(吴忠、刘振国)第53师(金绍山、王其梅)第54师(魏洪亮、罗野岗) 特种兵纵队(李达〈兼政委〉)

五大野战军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 《规定》指出:“根据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关于战略任务更进一步地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特作统一规定,通令全军一体遵行。”与此同时,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 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华北野战部队,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与晋冀豫军区部队合编而成。总兵力达42万余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后唐延杰),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参谋长,蔡树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张南生、张致祥)。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应是五大野战军而不是四大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参谋长阎揆要 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 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兼政委,参谋长陈士榘/张震 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 华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参谋长唐延杰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虎将和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十大猛将: 项羽(秦)霍去病(西汉) 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 史万岁(隋) 杨再兴(南宋) 李文忠(明)十大名将: 田单(战国齐国)廉颇(战国赵国)韩信(西汉)李广(西汉)霍去病(西汉) 李靖(唐初)郭子仪(唐朝) 狄青(北宋) 岳飞(南宋) 戚继光(明朝)战国十大名将1.孙武.2.白起.3.王翦.4.李牧.5.廉颇.6.项燕.7.王贲.8.庞涓.9.田忌.10.田单.楚汉十大名将 1.韩信. 2.项羽. 3.项庄. 4.樊哙. 5.虞子期. 6.钟无会. 7.曹延. 8.温庭允. 9.萧何.10.范增.三国十大名将 1.赵云. 2.关羽. 3.张飞. 4.黄忠. 5.吕蒙. 6.马超. 7.曹仁. 8.魏延. 9.姜维.10.曹洪.唐-清十大名将. 1.多尔衮. 2.徐达. 3.岳飞. 4.薛仁贵. 5.常遇春. 6.李自成. 7.张献忠. 8.袁崇焕. 9.洪承畴.10.戚继光.孙武 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

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吴起 军政两界的超级天才。也是个改革家。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著有《吴起兵法》。这是一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部阳一帝)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 A.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 C.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D.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解析:选B 据材料“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表明日本对国民政府由军事进攻转变为诱降为主,故B项正确。 2.(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解析:选C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3.(2019·太原一模)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解析:选D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且当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是社会自发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题干提

四大野战军“十大虎将”

第一野战军: 横刀立马大将军彭德怀元帅胡子将军王震上将 血胆勇将杨得志上将 铁甲元勋许光达大将 独臂勇将贺炳炎上将 独臂虎将彭绍辉上将 无畏将军郭鹏中将 独臂将才余秋里中将 铁流雄鹰罗元发中将 骁勇猛将郑维山中将 第二野战军: 中国军神刘伯承元帅 传奇战将陈赓大将 神威虎将杨勇上将 虎胆战将陈锡联上将 疯子战将王近山中将 军中雄狮杜义德中将 勇胆血将周希汉中将 导弹元勋王秉璋中将 红都勇士曾绍山中将 辘战血将秦基伟中将 第三野战军: 军中儒将陈毅元帅 百胜将军粟裕大将 屡战勇将皮定均中将 铁血上将陈士榘上将 文武兼备宋时轮上将 大刀将军许世友上将 铁面将军王建安上将 壮族上将韦国清上将 血胆将军成均中将 铁胆将军陶勇中将 第四野战军: 天才战将林彪元帅 政工巨匠罗荣桓元帅 潇洒大将萧劲光大将 唱反调将军黄克诚大将 风流将军邓华上将 秀才将军谭政大将 文武勇将刘亚楼上将

铁拳虎将李天佑上将 风云大将陈伯钧上将 百战将星洪学智上将 近期出版的著名军事书籍《各野战军十大猛将》,现把40位猛将的籍贯进行编排,结果如下: 第一野战军: 铁甲元勋----大将许光达----湖南长沙 铁军名将----上将周士第----广东琼海 胡子将军----上将王震------湖南浏阳 独臂将军----上将贺炳炎---湖北松滋 刚正将军----上将彭绍辉---湖南湘潭 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湖南醴陵 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湖北麻城(今河南新县) 主力军军长--中将罗元发---福建龙岩 北战南征-----中将刘忠------福建上杭 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湖南桑植 湖南5人, 湖北2人, 福建2人,广东1人. 第二野战军: 多彩将军----大将陈赓----湖南湘乡 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湖北麻城 忠勇将军---上将杨勇----湖南浏阳 中原名将--上将陈锡联--湖北红安 再道之勇--上将陈再道--湖北麻城 “病子”战将--中将王近山--湖北红安 “千岁军”军长--中将秦基伟—湖北红安 佛光将军--中将张国华---江西永新 傲骨铁汉--中将周希汉—湖北麻城 武场领军--少将李德生--河南光山(今河南新县) 湖北6人, 湖南2人, 江西1人, 河南1人. 第三野战军: 大将之首---大将粟裕----湖南会同 血胆将军--上将许世友---湖北麻城(今河南新县) 军中儒将---上将叶飞----福建南安 壮族上将--上将韦国清---广西东兰 文武兼备--上将宋时轮---湖南醴陵 铁面将军--上将王建安---湖北红安 常胜将军--中将聂凤智---湖北大悟 “老虎来了”--中将王必成--湖北麻城 拼命三郎---中将陶勇----安徽霍丘 “皮有功,少晋中”--中将皮定均--安徽金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