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生理学》期末试卷

(72学时A卷)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其耦联因子是。

3、输血时必须遵循和的原则以避免溶血反应.

4、在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在期上升速度最快,在期达最高值

5、用人为的方法造成和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这便是人工呼吸。

6、内因子是胃腺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吸收作用。

7、机体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运动或劳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则是。

8、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和对水的通透性。

9、骨骼肌牵张反射的形式有和。

10、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可引起;出生3个月内缺乏甲状腺激素则导致。

二、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减压反射D.血液凝固E.分娩

2、增加细胞外Na+浓度,其电活动可有以下变化( )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C.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E.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3、下列生理现象中,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A.动作电位除极过程中Na+内流B.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K+外流

C.骨骼肌细胞终末池释放Ca2+D.维持细胞内K+浓度

E.运动神经末梢兴奋时Ca2+内流

4、新生儿溶血可能发生在()

A.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B.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C.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D.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E. Rh阳性A型血液母亲所生的Rh阳性O型血的婴儿

5、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减少,可能发生()

A. 红细胞皱缩

B. 红细胞胀大

C.组织液减少D.红细胞增生 E. 组织液增多

6、当血流经过下列血管时,血压降落最大的是在()

A.主动脉和大动脉B.小动脉和微动脉C.毛细血管

D.微静脉和小静脉E.大静脉和腔静脉

7、从动脉瓣关闭开始到下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的()

A. 等容收缩期

B. 心室收缩期

C. 心室舒张期

D.等容收缩期+心室射血期 E. 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8、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心肌是功能性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 有自律性

D. 有效不应期长

E. 心肌收缩是“全或无”似的

9、影响心脏自律性最重要的因素是()

A.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B.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C.最大复极电位水平D.阈电位水平

E.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10、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外周阻力B.搏出量C.心率

D.大动脉弹性 E. 呼吸活动

11、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刻是()

A.吸气初

B.吸气未

C.呼气初

D.呼气未

E.呼吸停止时

1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通气量

D. 潮气量

E.肺泡通气量

13、正常情况下,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是()

A.H+

B.CO2

C.HCO-

D.Ca2+

E. O2

14、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盐酸

B.肠致活酶C.胰蛋白酶本身

D.糜蛋白酶

E.内因子

15、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

A. 蛋白质、糖类、脂肪

B. 脂肪、蛋白质、糖类

C. 蛋白质、脂肪、糖类

D. 糖类、脂肪、蛋白质

E. 糖类、蛋白质、脂肪

16、胆汁中不含有()

A. 胆色素

B. 胆盐

C. 无机盐

D. 消化酶

E. 胆固醇

17、发热开始前,先出现寒战的原因是()

A、体温调定点上移B.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C.机体过度散热D.机体产热量不足E.人身体特别虚弱

18、关于产热和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热过程是生物化学反应

B.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90%

C.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物理方式

D. 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其次是肺、肾等

E.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加强

19、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多是通过()

A. 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B.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C. 增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D. 减少醛固酮的释放

E. 降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20、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

A、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囊内压下降

21、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主要靠()

A.小叶间动脉B.弓形动脉C.弓形静脉

D.网状小血管E.直小血管

22、眼视近物的调节过程中,哪项是最主要的()

A.瞳孔缩小B.瞳孔散大C.视轴会聚

D.晶状体曲度增大E.晶状体曲度变小

23、当内耳耳蜗顶部受损时,可引起()

A.高频听力损伤B.低频听力损伤C.中频听力损伤

D .全部听力损伤E.均不损伤

24、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有突触延搁B.可双向传递C.易受内环境影响

D.可以总和E.可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

25、骨骼肌的肌梭属于( )

A.化学感受器B.温度感受器C.触觉感受器

D.牵张感受器E.痛觉感受器

26、急性阑尾炎时先出现脐周围疼痛,而后疼痛又转移到右下腹部,考虑前者

是哪种疼痛( )

A.牵涉痛B.内脏痛C.皮肤快痛

D.皮肤慢痛E.体腔壁痛

27、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A.促胃液素B.促胰液素C.缩胆囊素

D.血钠浓度E.血糖浓度

28、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同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

E. 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不大

29、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肾上腺素 C. 甲状腺激素

D.糖皮质激素E.胰岛素

30、支持骨骼肌收缩滑行理论的直接证据是( )

A.肌节缩短B.暗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C.暗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相邻Z线互相靠近

E.暗带增宽,明带和H带缩短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内环境

2、兴奋性

3、红细胞血型

4、射血分数

5、肺泡通气量

6、容受性舒张

7、体温

8、肾小球滤过率9、腱反射10、允许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及生理意义。

2、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3、简述大量出汗后,尿量的变化及机制。

4、简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论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为何不能突然停药?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生理学》期末考试答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

10 分)

1、 2、

3、

4、 5、 6、 7、 9、 9、 10、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 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2、

3、

4、

五、简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

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生理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反射,反射弧

2、三联管,Ca2+

3、输同型血,交叉配血

4、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

5、肺内压,大气压

6、壁,VitB12

7、肝脏、骨骼肌

8、远曲小管、集合管

9、肌紧张、腱反射10、侏儒症、呆小症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 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兴奋性: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能力,或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3、红细胞血型: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类型。

4、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

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6、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头区平滑肌的紧张性

降低和舒张。

7、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8、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

9、腱反射:快速牵拉肌键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0、允许作用:指某种激素对靶细胞(靶器官)没有作用,但其存在是另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及生理意义。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1分),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作用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1分)。其生理意义在于: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2分);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2分);③降低吸气的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分)。

2、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①吸收面积大(1分);②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1分);③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经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的物

质(2分);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2分)。

3、简述大量出汗后,尿量的变化及机制。

答: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2分)。因为汗液是低渗的,大量出汗后血浆晶体渗

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增强,同时由于血容量减少,对容量感受器刺

激减少,上述两种途径均使ADH释放增多(2分),使远曲小管和集合会管对水

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2分)。

4、简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答: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Cl-离子通透性增加,Cl-进人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的电位变化。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论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见下表:

影响因素血压变化

说明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

每搏输出量↑↑↑↑↑一般人收缩压的高低可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心率↑↑↑↑↓

大动脉弹性↓↑↓↑

外周阻力↑↑↑↑↓一般人舒张压的高低可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循环血量↓↓↓↓

2、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为何不能突然停药?

答: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血中该激素的水平很高,可反馈性抑制腺垂

体,使其合成和分泌ACTH减少(2分),同时使腺垂体对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的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降低(2分)。由于ACTH分泌减少,肾上腺

皮质束状带遂逐渐萎缩、分泌功能减退(2分)。此时,如果停止给予糖皮质激

素,因病人自身分泌不足,而使血中糖皮质激素水平突然大幅降低,产生一系列

该激素缺少的症状,以及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减弱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2

分)。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