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程序文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程序文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程序文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程序文件

发放编号:CX

受控状态: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DCCX-2007 第 A2版

编写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实施日期: 年月日

持有人:

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代号名称

1 DCCX4,01 《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序》

2 DCCX4,02 《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3 DCCX4,03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管理程序》

4 DCCX4,04 《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5 DCCX4,05 《申诉和投诉的处理程序》

6 DCCX4,06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改进程序》

7 DCCX4,07 《记录的管理程序》。

8 DCCX4,08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9 DCCX4,09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0 DCCX5,01 《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11 DCCX5,02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 12 DCCX5,03 《检测和校准方法管理程序》 13 DCCX5,04 《开展新工作项目的管理程序》 14 DCCX5,05 《允许偏离措施管理程序》 15 DCCX5,06 《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16 DCCX5,07 《微机及自动化设备数据管理程序》 17 DCCX5,08 《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8 DCCX5,09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19 DCCX5,10 《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20 DCCX5,11 《抽样和样品处置管理程序》 21 DCCX5,12 《实验室结果质

量控制程序》 22 DCCX5,13 《实验室间检验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 23 DCCX5,14 《检测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处理程序》

24 DCCX5,15 《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25 DCJL 质量记录目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1

第1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序颁布日期: 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维护本检测公司和客户的权益,保护机密信息及知识产权(专有权)的安全,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应于实验室从事质量活动中各相关文件、数据、信息和客户所有的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2. 职责

2.1本检测公司的办公室对涉及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的文件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2.2 质量负责人对本程序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

3. 工作程序

3.1 需要保护的机密信息和专有权包括(但不限于):

3.1.1 客户提供的涉及商业、技术或专利性的秘密文件资料;

3.1.2 客户委托时提交的文件资料和样品;

3.1.3 检测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或其它信息;

3.1.4 本检测公司所有质量体系文件;

3.1.5 其它需要保密的内容。

3.2 未经客户同意,本检测公司任何人不得将上述3.1.1和3.1.2条款中任何内容泄露给第三方。

3.3 未经公司董事长批准,不得将管理体系文件泄露给他方。

3.4 本检测公司对输入电脑的检测数据、检验报告及其它需要保密的计算机文档均加以密码保护,防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取用。

3.5 一般情况下,检验报告应当由客户或其代理人亲自到公司领取,若客户要求以电话、邮寄、传真等方式传递,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本检测公司经办文件编号:DCCX4,01 程序文件第2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序颁布日期: 2007年12月30日人必须按客户提供的姓名、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进行单线传递,不允许进行不负责任的公开传递,以免造成泄密。

3.6 本检测公司全体人员都有保守秘密的责任和义务。对违犯本程序或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的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触犯法律的将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文件编号:DCCX4,02 程序文件第1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文件控制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为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加强对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资料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使用的文件资料现行有效,制订本程序。

1.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技术标准资料、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其它需要受控的文件资料的控制和管理。

2. 职责

2.1质量手册由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董事长批准发布。管理体系文件由办公室负责管理,确保发放文件现行有效。

2.2 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主持,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董事长批准。

2.3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表,由办公室组织,检测室具体编制,技术负责人批准。

2.4办公室负责技术文件、标准、资料的归档、替换、收集、保管和发放。确保发放文件现行有效。

2.5检测室应确保所用文件资料正确、完整、清晰、有效。不使用过期或作废的文件资料。

3. 程序

3.1 文件分类

文件分为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标准文件;资料及行政文件。

3.1.1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又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维护规范、仪器设备校验方法、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质量文件(各种质量记录表、技术记录表)等。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2

第2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文件控制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3.1.2 技术标准文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3.1.3资料及行政文件包括:技术资料、图书资料、上级来文、各地来文等。

3.2文件编号规则

XX ×× ××××

文件序号

文件分类代号

公司代号

代号

3.2.1公司代号用“XX实验室”有特征性两个汉字(或多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XX(或,XX)”表示。

3.2.2文件分类编号

3.2.2.1 质量手册代号用“质量”二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L”文件序号用版本号。

3.2.2.2程序文件代号用“程序”二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CX”表示,文件序号用质量手册章号加顺序号,中间以“,”分隔。

3.2.2.3作业指导书编号(用ZY表示)

(a) 仪器设备操作规范(规程)属作业指导书类别,采用作业指导书“ZY”表示,文件序号用仪器设备编号。

(b) 计量仪器设备校验方法代号用“仪校”二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YJ”表示。文件序号用仪器设备编号。

(c) 计量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代号用“检查”二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JC”表示,文件序号用仪器设备编号。

(d) 质量记录表代号用“记录”二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JL”表示,检测记录用“JB”表示,文件序号一般为相应文件代号加顺序号,顺序号加小括号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2

第3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文件控制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文件发放编号按发放顺序编号或原文件编号)。

3.3文件编写

3.3.1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编写依据为《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参照其它有关标准等及有关规定,由公司质量负责人主持,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3.3.2作业指导书由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编写计划,下达编写任务书(文件编写审批表),检测室指定专人编写。

3.3.3质量记录格式随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由编写人编制。

3.3.4质量工作计划由检测室负责人编制。

3.4文件审核批准

3.4.1质量手册,经检测室负责人讨论,技术负责人审核,由公司董事长批准发布。

3.4.2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由公司董事长批准。

3.4.3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表由办公室审核,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发布。

3.4.4质量计划由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3.5文件管理

3.5.1文件形成过程应填写文件编写审批表。

3.5.2文件形成后原件随文件编写审批表移存相关责任人复制、发放、更新、回收或销毁、归档保存。

3.5.3技术标准资料由办公室收集、购买、复印、归档、发放、更替、回收销毁;有关人员应积极协助。

3.5.4质量手册分“受控本”和“非受控本”,非受控本根据需要由公司董事长

文件编号:DCCX4,02 程序文件第4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文件控制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批准发送有关人员,文件更改或换版不通知持有者。

3.5.5管理体系文件由办公室加盖受控章并控制管理;标准、技术文件发放到检测室的必须编号、登记受控,掌握文件去向,领用人应签字负责。

3.5.6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发放范围由公司董事长决定。

3.5.7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宣贯,以使全体职工了解、掌握和贯彻实施。

3.5.8文件持有者应认真执行文件中的各项规定,妥善保管好文件,未经公司董事长批准不得转让他人或借给外单位。

3.5.9与检测室工作有关的作业指导书、标准资料和质量文件资料的发放,应保证工作人员方便使用。

3.6文件修改、换版与作废

3.6.1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办公室提出,经公司质量负责人审阅,对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写单位提出修改稿和修改说明,按3.4条的规定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3.6.2修改内容多或不适应现行工作的文件,可进行换版,换版文件的编写、审查、批准按本程序3.3、3.4条规定执行。

3.6.3经批准的修改、换版技术文件及修订的技术标准,办公室要及时印、发到检测室或有关人员,收回原文件,原文件如仍有参考价值的加盖“作废参考”章,使其与有效文件有明显区别。

3.6.4经批准的修改、换版管理体系文件,办公室要及时印发到有关部门及人员并及时收回原文件。

3.6.5受控文件使用中如有损坏影响使用时,应及时更换,损坏文件应收回。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3

第1页共1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保证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符合本检测公司实际工作的要求,确保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的质量,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对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的质量进行控制。

2 职责

2.1办公室负责对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2.2 有关部门或人员配合本程序的执行。

3 工作程序

3.1本检测公司所需的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包括:检测仪器设备(耗材)的选择、购置、验收、储存、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管理按程序文件DCCX5,08《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DCCX5,10《量值溯源管理程序》执行。 3.2 在所有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中,必须明确规定品种、规格和级别等要求。 3.3公司须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者,并对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者的有关情况给予必要的记录,建立《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者名单》。 3.4 当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者没有独立的质量保证时,公司应注意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3.4.1 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检查和验收,过期、失效的不予接收,玻璃器皿应有CMC标记或为A级品,试剂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4.2标准物质应有质量保证书,并在有效期内;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满足检测要求,并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文件编号:DCCX4,04 程序文件第1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合同评审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

明确对“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规范评审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取得客户的信任。

2 、适用

本程序适用于“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3 、职责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办公室具体实施。

4 、程序

4.1满足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公司贯穿整个检测全过程的服务宗旨。我公司将通过交谈、洽谈、征询等手段,充分了

解客户需求,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4.2与客户洽谈、确认、签订“检测服务合同”是我公司了解客户需求,客户了解我公司检测能力、水平、双方达成共识,规范双方行为、

保护双方权益的重要举措,应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4.3 实施程序:

4.3.1与客户(直接)交谈、洽谈,协商,和记录确认客户电话、口

头订单,达成共识,草签合同;

4.3.2 评审:由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上款活动进行评

文件编号:DCCX4,05 程序文件第2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合同评审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审;(日常委托检测可以口头协议的方式,不须评审)4.3.3 就合同评审情况与客户交换意见,进一步消除分歧,签订合同;4.3.4 实施合同。

4.4 评审的基本内容

4.4.1 客户要求;

4.4.2 本检测公司检测能力、资源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4.4.3根据我公司检测能力、资源情况,满足客户要求所采取的检测

方法;

4.4.4/分包方能力、资源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及所采用的校准检测方

法;

4.4.5 便于双方理解的草签合同等。

4.5 评审记录的基本内容

4.5.1 客户要求,及交谈、洽谈、协商情况;电话记录等;4.5.2 草签合同及所评审情况;

4.5.3 与客户交换评审意见,双方进一步磋商情况,及合同签订情况;4.5.4 对合同的偏离及实施后的修订情况;

4.5.5 通过各有关方合同的偏离、修订情况的记录,及反馈意见;4.5.6 合同执行情况。

4.6 评审记录由办公室建档,保存;保存期三年。

文件编号:DCCX4-05 程序文件第1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申诉和投诉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做好客户和其他单位对本检测公司申诉和投诉的处理工作,促进公司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确保公司能为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服务,制订本程序。

1.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客户和其他单位对公司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申诉和投诉的处理。

2. 职责

2.1办公室负责申诉和投诉的受理、核查、信息反馈,提出或会同检测室提出处理意见,负责申诉和投诉材料的整理归档。

2.2检测室参与申诉和投诉的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负责对样品进行复检,编写更正报告。

2.3质量负责人负责申诉和投诉复检通知书的审批,负责处理意见的批准,涉及对责任人的处理由公司董事长批准。

3. 申诉和投诉的受理

3.1凡对本检测公司检验工作服务、检测结果质量或管理体系要素提出申诉和投诉的,统一由办公室受理。申诉和投诉的形式可以是来访、来函或电话及其他形式。

3.2办公室接待申诉和投诉的来访者,应热情耐心,认真听取来访者的叙述,并请来访者填写“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

3.3对于信函方式的抱怨,办公室要仔细阅读信函,并填写“申诉和投诉登记处

理表”。

文件编号:DCCX4,05 程序文件第2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申诉和投诉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3.4办公室受理电话申诉和投诉时,要询问清楚有关细节,做好电话记录,根据电话记录填写“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

4. 受理范围

4.1凡对本检测公司检验工作服务质量、检测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提出申诉和投诉的,除下列情况提出复检不予受理外均予以受理:

a)样品已超过保质期且不愿意承认复检结果的;

b)委托单位或受检单位已经确认过证书和报告并已将样品取走的;

c)检验为破坏性检验,数据不能重现的;

d)样品为消耗性样品且送样数量少未能留存复检样品的;

e)样品已超过实验室保存期限的;

f)国家及各级行政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从收到实验室检验报告之日起超过15天的,原则上不予受理。

4.2因样品原因不能进行复检的,应当面向申诉和投诉者解释清楚,得到申诉和投诉者的理解。

4.3不受期限限制或样品限制的申诉和投诉一律应受理。

4.4因申诉和投诉要复检的,复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5. 情况核查

5.1公司根据申诉和投诉内容及时调阅存档的证书和报告,和测试原始记录等检验工作原始记录,根据报告号核查样品情况。

5.2公司必要时组织检测室负责人、监督员、参检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对有关工作的全过程认真核查,进行分析研究。

5.3核查中要做好核查记录,整理后填入“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

文件编号:DCCX4,05 程序文件第3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申诉和投诉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6. 复检

6.1经核查如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疑问或客户要求复检时,在留存样品又具备复检条件时,一般情况下办公室应安排复检,填写申诉和投诉复检通知书,经质量负责人批准,下达到检测室。

6.2检测室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安排专人以最快的速度,按照DCCX5,12《实验室结果质量管理程序》规定进行复检,流转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应积极支持,配合不得拖延。复检过程中,监督员和办公室要密切关注复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7. 结果处理

7.1办公室会同检测室,根据核查或复检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填入“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

7.2若核查复检结果证明原报告无误,由办公室给出书面答复,不再出具检验报告,复检原始记录与“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一并存档。 7.3若核查、复检证明原报告有误,按《结果报告管理程序》中关于报告更正的有关规定出具更正报告,收回已发出的原报告,更正报告一份归入原证书和报告,一份复印件随“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复检原始记录等一并由办公室归档保存。

7.4凡受理的申诉和投诉,办公室在核查后都应该给申诉和投诉者明确答复。

7.5若申诉和投诉由本检测公司质量事故造成,主要责任者应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认识态度,由本检测公司管理层决定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理。 7.6若涉及到质量要素失控,按DCCX4,08《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的规定对相

文件编号:DCCX4,05 程序文件第4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申诉和投诉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关管理要素进行审核,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由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效果进行验证。

8. 申诉和投诉相关资料记录归档

申诉和投诉登记处理表、复检通知书、复检原始记录、更正报告复印件、书面答复函复印件等有关申诉和投诉的材料由办公室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保存期为三年。

文件编号:DCCX4,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改进程

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

消除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或导致偏离管理体系文件的原因,使类似问题不再发生,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旨在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产生原因、预防不符合的发生或发现改进机

会,有利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

本程序适用于对检测和服务过程中发生结果不正确或发生偏离管理体系文件等质量不合格情况的分析控制及采取的纠错措施;预防措施的启动、实施、控制全过程,达到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

充分满足顾客要求之目的。

3 、职责

3.1由公司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和管理体系的改

进。

3.2由办公室负责编制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根据预期,编制预防措

施、改进方案,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 、程序

4.1 出现下述情况时须实施纠正措施:

4.1.1 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中发现不合格项时;

4.1.2 上级部门、与本检测公司工作有关的机构或委托方指出不合格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6

第2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改进程

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情况,并经调查属实时;

4.1.3 本检测公司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合格项时。4.24.1.24.1.3公司办公室必须详细记录本程序和所列的情况,向公司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报告,并通知不合格产生的责任部门;必要时公司质量负责人应向各部门通报情况;不合格产生的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并填写“不合格项及纠正措

施报告书”。

4.3 纠正措施的实施

4.3.1由办公室制定纠正措施实施计划,经公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下

达有关部门实施。

4.3.2 纠正措施计划应包括:

4.3.2.1 纠正措施要求;

4.3.2.2 纠正措施实施部门;

4.3.2.3 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时间。

4.3.3 办公室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4.3.4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办公室应将实施情况报公司质量负

责人。

4.4 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4.4.1 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由公司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对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DCCX4,06

第3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改进程

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其有效性的验证,必要时要组织内部审核。

4.4.2经验证,如纠正措施有效,公司质量负责人应向公司董事长及公司管理层成员报告情况;如纠正措施失效时,应由办公室重新提出

4.34.4 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并执行本程序第和条规定。4.5 办公室将执行本程序形成的质量记录整理归档,保存期为六年;4.6 预防措施

办公室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从中识别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4.6.1 针对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策划、分析、确定预防措施项目;4.6.2 制定预防措施计划:

4.6.2.1 潜在的不符合信息源;

4.6.2.2 潜在的不符合产生原因及其危害;

4.6.2.3 预防措施及其实施时间和步骤;

4.6.2.4 预防措施有效性验证方法。

4.7办公室组织实施预防措施计划,并跟踪监督,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预防措施计划及实施情况,提出对文件的修改意见或提

交管理评审;

文件编号:DCCX4,06 程序文件第4页共4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改进程

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4.8 办公室建立预防措施活动记录,归档。保存期六年;

5. 管理改进

5.1 如果不符合和预期的不符合工作是因管理体文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又偏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本检测公司《质量手册》的规定,应按程序修订管理体系文件。

5.2如果不符合工作及潜在不符合工作是偶然事件,公司应采取预防措施,尽力避免不符合工作的发生。

文件编号:DCCX4,07 程序文件第1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记录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提供有效、可靠的检测记录和质量记录,保证准确、完整、清楚地反映检测工作和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信息,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和证明其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所有原始记录的控制。

2. 职责

2.1办公室委派专人负责保管检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检测记录和质量活动中所产生的所有质量记录。

2.2 检测室负责各自相关活动的记录工作。

3. 工作程序

3.1 记录的种类

3.1.1 检测记录。包括:抽样记录、原始检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校准)记录、仪器检定和校准记录、仪器设备使用与维修记录、比对和重现性记录、检验报告副本等。

3.1.2 质量记录。包括:管理体系审核、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人员培训、检测的分包、合格供应商、申诉和投诉等有关资料。

3.2 记录载体的设计

3.2.1 所有记录应表格化,表格在保证可溯源的同时,应尽可能简明适用。

3.2.2 各种记录由相应的使用人员设计。

3.2.3 每种记录表格均按程序文件DCCX4,02《文件控制管理程序》规定的文件编号方法进行编号,由办公室负责印制,以散页或成册的方式供检测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使用。

文件编号:DCCX4,07 程序文件第2页共2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记录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3.3 记录的填写、更改、审核

3.3.1 记录必须由检测人员或其他当事人如实记载,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认真填写,填写时应做到书写规范、整洁、清晰、完整。

3.3.2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或删减,数据不得任意涂改或取舍,需要更改时必须采用“划改”的方式,即:先用横线划掉,再在横线上方填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私章。

3.3.3 检测值的读取与导出、有效位数的确定必须与检测仪器的准确度相适应,记载的文字和数据必须真实。

3.3.4 检测记录必须有检验人、复核人或记录规定的人员亲笔签全名。

3.4 记录的归档和保存

3.4.1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各类检测原始记录和质量原始记录每年归档一次,由办公室委派专人负责保管,并将这些记录保存于业务档案室。

3.4.2 记录的的存放应安全可靠不得丢失、外传和泄露,应为客户严格保密,贮存环境应保持记录不受损坏。

3.4.3 一般情况下,检验的原始记录、质量记录保存六年,仪器设备档案、个人技术档案则长期保存。有其它规定的,则按相应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

文件编号:DCCX4,08 程序文件第1页共5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确定本检测公司管理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管理体系要求,并及时纠正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性问题,保证公司各项质量活动按照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并以此验证本检测公司质量管理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本检测公司开展的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2. 职责

2.1办公室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有: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和补充审核计划、组织培训和考核审核员、组织实施审核和编制审核工作总结,督促和检查纠正措施的落实及审核质量记录的归档。

2.2公司董事长负责审核计划的批准。

2.3内审员负责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编制“不符合项目报告”及“现场审核检查记录表”等审核质量记录。

2.4 质量负责人主持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批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实施方案、审核工作总结和纠正措施计划。

3. 工作程序

3.1 年度审核计划

3.1.1 每年三月底前(建立管理体系的当年不受此限制,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办公室编制本年度的《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审批表》,经本检测公司董事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3.1.2 年度审核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次审核的目的;?审核的

文件编号:DCCX4,08 程序文件第2页共5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范围(审核的要素或部门);?审核依据的文件(包括:《评审准则》和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国家有关法律与法规、合同以及为专项工作而制订的质量计划等);?审核成员及分工情况;?审核日期及日程安排;?审核的主要项目、方法和检查要点;?审核报告提交的方式及日期。

3.1.3 审核的内容还包括审核计划外的临时性的对某些要素的审核。 3.1.4 内部审核每1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必要时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3.2 内审员的确认

3.2.1内审员须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部门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内审员证。

3.2.2 内审员应该独立于被审核工作之外,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公正性。 3.2.3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公司下发文件任命的方式对内审员进行确认。

3.3 审核准备

3.3.1 审核组长负责准备审核依据文件

3.3.2 审核组长组织成员准备好审核工作文件,包括: 3.3.2.1 按审核依据文件的要求,编制《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3.3.2.2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明确审核的主要内容和依据文件及时间安排、内审员分工。

3.3.2.3 编制《不合格项及其纠正措施跟踪报告单》。

文件编号:DCCX4,08 程序文件第3页共5页

第A2版第0次修改主题:内部审核管理程序颁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3.3.3 审核组长应在正式审核前三天内向受审核部门负责人送达《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3.3.4 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如对审核计划有异议,可在收到审核实施计划后两天内与审核组长协商,在对有关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后,可适当调整审核实施计划。

3.3.5 受审核部门应做好必要的迎审准备,并确定陪同审核的人员。 3.4 审核的实施

3.4.1 由审核组长主持,按《管理体系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进行审核,受审核部门的有关人员应充分配合。 3.4.2 内审员通过面谈、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和记录,观察现场和验证实际活动及其结果等方式来收集客观证据,如发现可能导致不合格的重要线索,即使其不列在检查表中,也应予以记录并深入进行调查,直至得到明确的结果。

8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评审工作程序(解释)

附件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 本评审工作程序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过程。 1评审类型及时限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分为:现场评审和书面审查。 1.1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 首次评审:对未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其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后提出申请,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关键人员、技术能力、管理体系等发生变化,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复查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申请办理证书延续,资质认定部门对其资质

是否持续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其他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因资质认定部门监管、处理申诉投诉等需要,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1.2书面审查 书面审查的类型,包括变更审查和自我声明审查。 变更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机构名称、法人性质、地址、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检验检测标准等发生变更,或自愿取消资质认定项目,资质认定部门对其变更情况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的书面审核。 自我声明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对其的自我声明的书面审核。对于作出自我声明的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将在后续监督管理中对其声明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检查,若发现承诺内容不实,资质认定部门将撤销审批决定,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1.3技术评审时限 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技术评审应当在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含提交评审结论),由于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情况除外。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推荐下载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问题,想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想知道自己的实验室是否有资格申请实验室认可CNAS 与资质认定(计量认证CMA、审查认可CAL),为解答各位朋友的疑问,本人特将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的联系与区别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 1定义 1.1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是由权威机构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的检测/校准做 出正式承认的程序。在我国“权威机构”就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能力考核和评价是依据国际标准ISO/IEC 17025进行的,其组织和运作也是依据相应的国际标准实施的。CNAS代表我国参加了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以及亚太实验室认可合 作组织APLAC,并与APLAC成员签订了检测结果互认协议。因此实验室认是一项国际化的活动。 1.2资质认定 在由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分别对“实验室资质”和“认定”两个词做了解释,从这些解释来看所谓资质认定其实就是实验室认可,只不过是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室认可,或者说中国版的实验室认可。其能力考核和评价依据的标准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该准则是在国际标准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又根据中国国情强化了某些要素而产生的。资质认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和实施,其运作和组织方式类似与实验室认可,但只针对国内实验室,检测报告只在国内有效。因此资质认定是一项非国际化的活动。 2性质 2.1实验室认可 自愿性。 实验室认可是市场行为,属于社会公信范畴。 2.2资质认定 强制性,对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实验室都必须申请并通过资质认定。 资质认定是政府行为,属于行政审批的范畴。 3实施主体 3.1实验室认可

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31个重要问题

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31个重要问题 1.人员档案 每人一份独立档案,要有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证书、培训记录、培训证书、所发表的论文以及职称证书和单位授权的上岗证。 2.设备档案目录 设备档案目录所包含的信息: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确度、设备管理编号、采购时间、仪器编号、采购金额、放置地点、保管人员、使用状态等。 3.设备检定/校准计划 所包含的信息:设备名称、管理编号、仪器编号、规格型号、检校参数、溯源单位、周期、拟溯源时间、设备管理人员、放置地点。 4.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要单独整理,做到一个设备一个档案,内容包括:设备验收记录、维修记录、操作规程、企业提供的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外加制定一个明细的目录表格,让查阅的人员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 5.内审 内审每年一次,必须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规格环节,也就是要覆盖通用要求的全部要素。 内审要有计划,有实施和内审报告和所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或纠正措施)。 6.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12个月一次,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评审,内容要翔实。 7.监督员记录 8.试剂等消耗品采购计划 单独制定一个年度采购计划,说明采购的主要用途以及采购的金额,后附所采购物品的清单,包括一些重要的参数和单价。

9.样品登记台帐 每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就不多说了。 10.退样通知书和退样记录 自己根据情况进行记录。有被通知企业的名称、电话和联系人,退样数量等信息就行。 11.样品室环境温度控制记录 12.标准溶液配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控制记录 单独的记录,写在检验原始记录中的不能算。 13.试剂验收记录 试剂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以及应注意的警示说明等存档。 14.标准物质台帐 标准物质证书,领用等设立单独的台帐做详细记录就可。 15.供应商的评价以及资质 对多家供应商进行评价,对其相关资质进行审核,要有记录。 16.合同评审 对客户的委托进行合同评审。另外对特别要有的合同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涉及: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能否满足顾客的要求。 17.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在两个检定周期之间对使用频繁,容易损坏和精密的仪器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并落实制作期间核查记录,使用的方法、参加的人员等信息要求详细记录核查的结果。 18.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等同于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一定要做。具体怎么做,本版块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细致的,大家参照着来就一定行。 19.年度人员培训计划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

第一部分 实验室能力评价概述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合格评定 评价产品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或相关技术要求的活动被称为合格评定。 对产品进行与规定要求的符合性判断,并发布相应客观声明的单位被称为合格评定机构(俗称: 检测/校准 实验室或检验/ 检测/检查机构)。 合格评定一词最早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 ),其主要精神是: 1 技术法规和标准不应成为贸易壁垒,贸易应采用国际标准以及透明和非歧视原则; 2 各国的合格评定程序,应符合国际指南,不应建立特殊的进口产品合格评定程序; 3 各国政府机构应在可能时接受其他缔约国的评定程序及结果。 1.2、实验室 靠和准确。而公正、可靠、准确的合格评定结果除与依据的技术文件相关外,更依赖于实验室自身的能力。 1.3、实验室能力的评价 目前,我国在实验室能力建设、管理、运行、评价方面还并存着多种模式,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模式有两种:实验室认可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1.4、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依据自身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市场)及其发展要求的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

1.5、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是政府为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稳运行的一种代表国家意志的强制管理行为。 1.6、实验室认可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上述两种对实验室或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评价方式,相同之处如下: 1、主管部门一致: 实验室认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和各省/市/自治区/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与监督。 2、目的相同: 两种评价都是为了规范、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3、评价内容基本一致: 两种评价的对象均是实验室的公正性和技术能力。 ●上述两种对实验室或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评价方式,在如下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1、评价对象: 实验室认可: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实验室;包含校准实验室。 机构认定:仅针对第三方实验室;不包含校准实验室。 2、依据和性质: 实验室认可: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效于ISO/IEC 17025:2005)。 检验检测机构认定: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文件集。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ISO/IEC 17025是目前人类开展实验室管理、控制、运作智慧的结晶。因此,《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际上是以ISO/IEC 17025为基础,增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要求而制定的。第二章实验室认可 2.1、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形成 1948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生效后,当时最主要的贸易障碍——关税得以大幅度地逐步消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复杂程度不断增高,供需双方在交割时,对实验室能力的选择或评价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为此,发达国家为其自身的利益,又以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等方式来制造新的技术性的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试题含答案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国际标准化(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5年共同发布了有关实 验室能力认可第二版国际标准,文件名称是 ,代号是 2、中国合格评定国际认可委员会等同采用上述国际标准作为我国实验室认可 的依据,文件名称是,代号是 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依据文件名称是 4、实验室或实验室作为其一部分的组织须是能承担的实体。 5、如果实验室要作为第三方实验室获得认可,应能证明其。 6、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确保客户的和得到保护。 7、术语“管理体系”一词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和体系。 8、实验室应建立与其工作范围的管理体系,并维持管理体系的。 9、凡发给实验室人员使用的管理体系文件,都应是版本。 10、在合同中对包括所用方法在内的要求应予,形成文件,并易于理解。实验室 有和满足客户要求。 11、实验室需要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的分包方,将分包方安排以形式通知客 户,并在适当时得到客户的准许。 12、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供应品,在经检查证明有关要 求之后才投入使用。应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检查活动的。 13、实验室应积极与客户或其代表,并应收集客户的。 14、实验室须有处理投诉的。须保存所有与投诉处理有关的。 15、实验室当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应进行纠正。 16、实验室应通过实施和、应用、、、和以及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7、如果不合格可能再次发生,实验室须按规定的政策和程序采取,此程序须从 调查确定问题的入手。 18、预防是事先主动确定主动行为,消除可能发生不合格的原因。 19、每份记录应包含信息,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须在工作予以记录,出现错误 应该,不许,以免难以辨认。 20、实验室的人员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和的任务相适应。实验室应评价这些培训 活动的。 21、实验室的设施须有利于检测或校准的正确实施,环境条件不会使无效或对要 求的产生不良影响。当环境条件危及到结果时,应检测或校准。 22、实验室应采用能满足需要并且的检测或校准方法。应优先使用或中颁布的方 法。使用非标准方法时应进行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23、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对结果有重要 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计划。 24、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需使用能证实其、和的实验室的校准服务。

资质认定试题答案讲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请将你的判断符号填在题号上,对的为√;错的为×。 1、地方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2、√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 3、√实验室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4、√实验室申请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授权或验收的项目相同的,可以同时进行评审。 5、√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形式是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6、经实验室指派,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均可担任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 7、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主管部门授权,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和独立核算。 8、对于主要是在可移动的设施或临时的设施开展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可以不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 9、为对出具的数据和报告负责,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检验检测报告签字批准,以示负责。 10、质量手册规定的都是工作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可参照执行。 11、√质量手册对实验室内部是实施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外是证实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的证据。 12、质量方针声明由最高管理者发布。 13、实验室出具的家用电器检验的报告中,虽未对所分包出去的电磁兼容项目做任何说明,但该分包实验室确已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睡计量认证证书。 14、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定有能力、符合要求的分包方,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即

可实施检测工作的分包,分包比例不必进行控制。 15、分包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体现,应提倡多分包。 16、分包可以充公利用社会资源,实验室在承担检测任务时应提倡多分包。 17、评审准则规定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所有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18、实验室采购活动仅仅是指实验室所仪器设备和消耗性材料。 19、无论采购何物品,实验室只能从已确定的合格供方名单中选择供货单位。 20、补写应明确客户的要求,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进行管理评审。 21、√实验室建立的合同评审程序,包括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 22、实验室的合同评审不能在合同开始执行后重复进行。 23、√对于常规的检测项目,可以简化合同评审的过程。 24、√实验室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委托书、标书、合同,按照不同的规定实施评审。 25、√“投诉”是客户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服务的不满意或报怨。 26、√“申诉”是客户对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数据、结果提出正式的书面异议或争议。 27、“投诉”必须是客户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服务的不满意或报怨。 28、实验室对于以口头的形式表达的投诉也应及时处理,但可以不记录产归档。 29、纠正措施是指“返修“、返工、或调整,涉及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置。 30、√纠正措施是旨在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在确定了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发生类似不符合工作。 32、原始记录填写错了,校核人员可以修改。 33、若实验过程中人手少,未来得及记录,可在实验结束后补记或追记。 34、√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挂失或改动。 35、内部审核时主要依据是评审准则和质量手册,可不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36、内部审核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外部评审能顺利通过做准备。 37、√内部审核不但要审查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要求,还要审查该实验室是否有效执行了文件及执行的效果。 38、√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被授权。 39、为节省时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可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40、√实验室管理评审允许采取专题工评审的做法。

新版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评审工作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 本评审工作程序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过程。 1评审类型及时限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分为:现场评审和书面审查。 1.1 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 首次评审:对未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其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后提出申请,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关键人员、技术能力、管理体系等发生变化,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复查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申请办理证书延续,资质认定部门对其资质是否持续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其他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因资质认定部门监管、处理申诉投诉等需要,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1.2 书面审查 书面审查的类型,包括变更审查和自我声明审查。 变更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机构名称、法人性质、地址、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检验检测标准等发生变更,或自愿取消资质认定项目,资质认定部门对其变更情况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的书面审核。 自我声明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对其的自我声明的书面审核。对于作出自我声明的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将在后续监督管理中对其声明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检查,若发现承诺内容不实,资质认定部门将撤销审批决定,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1.3 技术评审时限 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技术评审应当在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含提交评审结论),由于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情况除外。 2.现场评审准备 2.1 确定实施部门

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人员要求汇总

人员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释义》 2、检验检测机构应拥有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出具正确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所需的技术人员(检验检测的操作人员、结果验证或核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质量、技术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构和数量、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技术背景和经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应满足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的需要。 1、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技术负责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以覆盖检验检测机构不同的技术活动范围。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以下情况可视为同等能力: a) 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及以上; b)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上; c)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上。

2、授权签字人应: a)熟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熟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相关的技术文件的要求; b)具备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的工作经历,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检验检测技术,熟悉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标准或者技术规范; c)熟悉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审核签发程序,具备对检验检测结果做出评价的判断能力; d)检验检测机构对其签发报告或证书的职责和范围应有正式授权; e)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05-31

附件1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 总则 1.1 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1.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2. 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GB/T 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GB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57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3.1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

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4. 评审要求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 2 —

(整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程序及.

计量认证基础知识学习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程序及材料文书编制 资质认定是一项行政许可工作,对实验室进行的资质认定评审活动是行政许可前重要的技术性评价,是这项行政许可的依据和基础。 因此,评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保证评审过程的再现性和评审质量的可追溯性,有关程序介绍如下: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程序及材料文书编制 一、评审程序及要求 ?(一)评审准备 ?(二)实施现场评审 ?(三)整改的跟踪验证 ?(四)上报评审材料 ?(五)特殊问题处理 二、评审材料编报内容要求 ?(一)申请材料 ?(二)评审材料 一、评审程序及要求 (一)评审准备 ?1、下达评审任务 ?2、评审组长审查实验室申请材料(文审) ?3、评审组长提出材料审查意见及评审组安排建议 ?4、现场评审策划 一、评审程序及要求 1、下达评审任务 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受理批准后,省局认评处应参照实验室的希望评审时间制定评审计划,根据实验室申请的项目领域范围组建评审组。批准后,向评审组长发送如下材料: a.《申请书》; b.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及《实验室法人或负责人声明》; c.《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记录表格》汇总; d.内审及管理评审报告(复印件); e.典型检验报告及比对/能力验证材料; d.《检验机构新增检验项目意向申请表》的审批件 (注:对申请计量认证+依法授权或计量认证+审查验收实验室新扩项目时适用)。 2、评审组长审查实验室申请材料(文审) 评审组长通过申请材料对实验室的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工作量及检测资源的配置、管理体系运作所覆盖的范围以及申请认定的项目、涉及的标准等技术内容进行审查,内容包括: a.《申请资质认定项目表》审查。 b.《检验能力分析表》的审查。 c.体系文件的审查。 a.《申请资质认定项目表》审查。

新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提及的程序文件(2016)

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需要的程序 (仅供参考) 必须要程序18个,推荐程序9个。 一、必须要程序18个 1,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2,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 3,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人员培训程序可以合并)。 4,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环境管理程序。 5,4.4.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以合并) 6,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7,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8,4.5.5 分包控制程序。 9,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采购程序。 10,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11,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 12,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程序。 13,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 14,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 15,4.5.1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 16,4.5.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17,4.5.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 18,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 二、推荐程序 1,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 2,4.4.3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3,4.4.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4,4.5.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5,4.5.1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自制方法控制程序,自制方法应经确认。 6,4.5.1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 7,4.5.15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8,4.5.1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抽样控制程序。 9,4.5.25必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程序本评审工作程序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过程。 1评审类型及时限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分为:现场评审和书面审查。 1.1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 首次评审:对未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其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后提出申请,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关键人员、技术能力、管理体系等发生变化,资质认定部门对其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复查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申请办理证书延续,资质认定部门对其资质是否持续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其他评审: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因资质认定部门监管、处理申诉投诉等需要,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的评审。 1.2书面审查 书面审查的类型,包括变更审查和自我声明审查。 变更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机构名称、法人性质、地址、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检验检测标准等发生变更,或自愿取消资质认定项目,资质

认定部门对其变更情况是否满足资质认定条件进行的书面审核。 自我声明审查: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对其的自我声明的书面审核。对于作出自我声明的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将在后续监督管理中对其声明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检查,若发现承诺内容不实,资质认定部门将撤销审批决定,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1.3技术评审时限 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技术评审应当在资质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含提交评审结论),由于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情况除外。 2.现场评审准备 2.1确定实施部门 资质认定部门受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申请后,可自行组织实施评审,如需委托专业技术评价组织实施评审,应将如下资料转交专业技术评价组织: (1)检验检测机构提交的《申请书》; (2)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适用时); (3)检验检测机构的相关说明; (4)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用表。 2.2组建评审组 (1)评审组组成 资质认定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技术评价组织,应根据被评审检验检测机构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项目和专业类别,按照专业覆盖、就近就便的原则组建评审组。评审组由1名组长、1名以上评审员或技术专家组成。评审组成员应在组长的领导下,按照资质认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

第一讲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概述 一、合格评定的概念和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引入了国外的合格评定模式,对机构或个人进行考核和评价,以向社会提供保证,表明这些机构或个人符合某种要求或能胜任其所承担的工作。合格评定的定义是任何直接或间接确定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产品、业绩、人员、机构、过程、体系都可作为合格评定的对象。 其实,我国过去并不缺乏合格评定。上世纪80年代我们搞过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企业标准化等级评定,产品质量评优。这些都应该属于合格评定的范畴,只不过过去的合格评定大多是由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具体策划和实施的,而且各行其事,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对象,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统一一致的工作。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项工作没有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显然,这对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是不利的。现在,我国合格评定工作已经形成一种事业,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有统一的与国际接轨标准,有统一的经过考核的执行人员,等等。合格评定工作正在日趋完善,也为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支持和接受,越来越得到社会广泛的理解和承认,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就不再赘述。 1.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合格评定总体上可以分为认证和认可两类,其定义是: 1)认证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 2)认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 认证与认可的主要区别见表1。 2.认证与认可类型及说明

表2给出了社会上常见的几种合格评定类型。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已为多数读者所了解或至少是有所耳闻的。但是有些企业的实验室管理者并不十分清楚其区别,因而常常盲目地去申请某种认证或认可,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并未到达应有的效果。现将其区别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1)对象不同体系认证的对象主要是生产产品的企业,这里“产品”是广义的,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就交通行业来说,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公司、运输公司、物流公司、场站、港口、库房包括勘察设计单位都可以申请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的对象顾名思义当然是实验室,包括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实验室、独立的实验室、检测机构、校准机构等。 2)执行主体不同体系认证由各认证公司独自实施,企事业单位可以自行选择。这些公司虽然都是经过认监委的批准成立的,但数量众多,其在社会上的公信程度不同。实验室认可统一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施,有相当高的公信度。 3)标准不同体系认证依据GB/T 19001 Idt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而实验室认可依据GB/T 15481 CNAS-CL01 Idt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后者的第四章内容与前者的内容相近,但后者的第五章内容却是前者所没有的。 4)结果和作用不同企业通过体系认证获得了由认证机构(公司)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书,表明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 15481的要求,向社会证明了其管理工作是可信任的。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就一定满足用户要求,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两者有密切联系但并非是完全相应的关系。如果要证明其产品满足特定用户的要求则还应进行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通过后,获得了由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该实验室就可以在认可项目的范围内开展检测或校准工作,并在检测报告或校准报告上使用认可标志,表明其检测校准能力是得到认可机构承认的,检测数据和结论在实验室间(国际或国内)也是互认的。综上所述,如果一个实验室单纯从事检测工作,而没有产品或工程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修理、施工建筑等任务,那么最恰当的合格评定就是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单纯的检测或校准实验室不必去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即使申请并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也不能证明其检测或校准能力是满足要求的。 二、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实验室认可有三种类型: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后两者现在统称为资质认定。我们先比较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再解释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区别。 1.什么是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申请和评审流程

(二)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申请和评审流程 1.实验室认可申请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1)实验室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没有变化时,仅在初次评审和复评审时提供); 2)实验室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扩大认可范围时不提供,扩地点和扩技术领域时需提供); 3)实验室进行最近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资料(初次申请时提交); 4)实验室组织机构框图; 5)实验室平面图; 6)实验室所从事活动的说明,当实验室是法人实体的一部分时,两者关系的说明; 7)对申请认可的标准/发法现行有效性进行的核查情况(提交核查报告); 8)对申请认可的国外标准的核查情况(包括是否有国外标准、当国外标准未进行翻译时,试验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外语理解能力); 9)非标方法及确认记录(证明材料); 10)对于初次申请认可和申请扩大认可范围的实验室,在申请范围内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的证据。 11)参加实验间比对的情况(提交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和评价); 12)典型项目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及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13)量值溯源的描述(仅申请校准能力认可时的提供); 14)申请“能源之星”检测的实验室还应提供“能源之星”检测方法与实验室检测程序对应一览表。 15)其他资料(若有请填写)有无 2.资质认定申请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1)申请实验室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仅在初次评审和复评审时提供) 2)实验室组织机构框图 3)实验室平面图 4)实验室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5)典型项目的检测报告 6)其他资料(若有请填写)有无

3.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步骤和流程 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递交申请资料 2)申请资料审查 3)接受现场评审 4)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流程可以用下述框图表示:

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联系和区别

1.1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是由权威机构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的检测/校准做出正式承认的程序。在我国“权威机构”就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能力考核和评价是依据国际标准ISO/IEC 17025进行的,其组织和运作也是依据相应的国际标准实施的。CNAS代表我国参加了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以及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并与APLAC成员签订了检测结果互认协议。因此实验室认是一项国际化的活动。 1.2资质认定 在由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分别对“实验室资质”和“认定”两个词做了解释,从这些解释来看所谓资质认定其实就是实验室认可,只不过是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室认可,或者说中国版的实验室认可。其能力考核和评价依据的标准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该准则是在国际标准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又根据中国国情强化了某些要素而产生的。资质认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和实施,其运作和组织方式类似与实验室认可,但只针对国内实验室,检测报告只在国内有效。因此资质认定是一项非国际化的活动。 2性质 2.1实验室认可 自愿性。 实验室认可是市场行为,属于社会公信范畴。 2.2资质认定 强制性,对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实验室都必须申请并通过资质认定。 资质认定是政府行为,属于行政审批的范畴。 3实施主体 3.1实验室认可 由CNAS组织和运作。 3.2资质认定 资质认定分两级实施:国家级资质认定由国家质监总局实施,地方级由省(包括直辖市、自治区)质监局实施。

4依据标准 4.1实验室认可 GB/T15481( idt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将其等同采用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其内容的主体部分共25个要素,108条。 4.2资质认定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简化了的ISO/IEC 17025标准,其内容的主体部分共19个要素、75条,在这些条款中有19个特定条款是针对中国国情制定的。 5结果和作用 5.1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可以在其检测报告上加盖CNAS标志,表明其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可信的,实验室之间应该互认。如果再与CNAS签订了国际互认协议,还可以加盖MRA标志,则国际实验室间也应该互认。 5.2资质认定 实验室可以在其检测报告上加盖CMA或CAL标志,同样表明其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可信的。政府或授权机构可以引用这些数据和结果对产品或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发放许可证等,然而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效,不具有国际互认的效力。 6申请条件 6.1实验室认可 a.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均可自愿申请; b.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c.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遵守CNAS认可规范条文的有关规定; e.符合CNAS-CL01认可准则; f.质量管理体系符合CNAS要求,运行6个月以上,进行过完整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g.参加能力验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

附件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 1. 总则 1.1 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1.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条文解释】 1、编制目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九条“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符合的条件”的要求,为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而编制。 2、适用范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 3、补充要求。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2. 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GB/T 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GB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57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条文解释】 编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参考文件有9份,这9份参考文件不构成评审准则要求,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的参考。 3. 术语和定义 3.1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 2 —

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需要准备的事项

需要准备事项/内容 1 实验室该有的人员到位情况 2 实验室经理/主管、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监督员、取样人员的任命 3 实验室组织结构图 4 指定关键管理人员(实验室经理/主管、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监督员、取样人员)的代理人 5 有关三级文件的建立,如实验室内部文件管理、记录管理、样品管理、环境管理、外出抽样SOP、标准物质管理/标准溶液SOP、实验室废弃物管理SOP、食品检测应急预案等 6 实验室现场使用的所有文件和标准是否受控 7 如有分包,分包方名册及资质档案建立情况 8 关键试剂的技术性验收记录 9 供应商评估、资质档案与合格供应商名册的建立 10 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11 检测人员的技术档案(含学历证明、各类资质证明、技术能力评估表等)

12 实验室员工是否接受ISO17025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 13 目前环境满足检测方法/标准的情况 14 各不相容区域是否有隔离以防止交叉污染 15 实验室关键区域是否有出入授权标识 16 所有检测标准/方法是否进行了方法确认/证实,并保存记录 17 如果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份标准的理解和操作存在不同,是否制定检测SOP 18 定量检测项目是否有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提供评估报告 19 需要的仪器设备是否已经到位 20 ××年度的设备校准/维护保养计划是否制定 21 需要校准的设备是否已经送外校准/检定 22 关键设备的档案是否建立 23 设备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确认,并有记录 24 设备校准/有效状态的标识状况 25 ××年度设备期间核查计划 26 抽样计划和程序在抽样地点是否能够获得 27 申请书附表准备,包括以下附表: 附表1-1:实验室授权签字人一览表(中、英文)

☆实验室资质认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检测中心 实验室资质认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SIOSOA.Q/B 程序文件 (第 C/01版) 编制人:冯旭文秦鹏朱德弟 审核人:吕海燕 批准人:沈家法 受控印章: 2010-09-16颁布2010-10-08 实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检测中心

第1页共1页 目录 版次:第 C/01 版 发布日期:2010年9月16日 序号标题页码 1 文件控制程序 2 2 检测分包管理程序 6 3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管理程序 8 4 合同评审程序 10 5 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2 6 检测偏离控制程序 14 7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管理程序 17 8 记录控制程序 19 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22 10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5 1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27 12 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29 13 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32 14 实验室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39 15 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41 16 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及自动观测网络控制程序 44 17 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46 18 仪器运行检查程序 51 19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52 20 量值溯源和校准程序 53 21 样品的管理与处置程序 55 22 检测数据质量控制程序 58 23 质量计划编制程序 59 24 检测报告控制程序 60 25 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 62 26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知识产权)程序 64

第1页共4页 第C版第0次修订 1.文件控制程序 颁布日期:2010年9月16日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个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有关质量活动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 3.1 中心主任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 3.2 中心副主任负责组织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订; 3.3 中心质量总负责人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 3.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作业文件的编制、修订和批准; 3.5 各部门的专用文件及其资料由部门自行控制保管; 3.6 管理小组为文件控制归口管理部门。 4 工作程序 4.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分类和编码 4.1.1 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划分为三个层次: (1)质量手册(第一层次,用A表示); (2)程序文件(第二层次,用B表示); (3)作业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和质量记录等其他质量文件)(第三层次,用C表示)。 4.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和编码 (1)以SIOSOA作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检测中心质量文件编码的总代号; (2)“质量”两字的英文为quality,取其第一个字母Q为质量文件代码; (3)质量文件分为三个大类: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C(作业文件); (4)外来文件按原编号进行编目登记。 4.1.3 文件标识 4.1.3.1 本单位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均应进行标识。 4.1.3.2 标识种类 本中心使用的文件标识有如下多种,应按文件性质、状态来选用。 (1)文件编码: 质量手册的编号: SIOSOA.Q/A-××(文件序号); 程序文件的编号: SIOSOA.Q/B-××(文件序号); 作业文件的编号:管理性作业文件编号为SIOSOA.Q/C-××(相对应的程序文件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