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管什么(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

产品管理管什么(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
产品管理管什么(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

产品管理管什么产品管理管什么——————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全面产品管理体系的构成

文/ 谢宏中

全面产品管理思想概述中,把产品管理视为企业级基本职能之一并且贯穿企业的业务运作全过程,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希望本文内容能帮助构建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产品管理中心(Product management center)、产品管理办公室(product

management office)等企业级产品管理职能中心和产品管理体系。【接前篇《全面产品管理思想概述》本文阐述全面产品管理的体系构成,即全面产品管理的内容】

从字面上看,产品管理就是管产品,就是对产成品的管理,“管理那堆东西”的意思,如产成品仓库管理,陈列室样品管理,把产品包装、发运、运输过程中的产品 管理。这样望文生义地理解产品管理,管理者对其是缺少兴趣与热情的,造成了很多公司至今没有重视产品管理这个概念,也没有去认真关注或实施产品管理。听到 过有公司管理者说,“我们公司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出货量还很小,不用进行产品管理”。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并没有理解产品管理的内涵。如同在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上,说“我们公司目前人数还比较少,层级也不复杂,不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或如同在目标管理上说“我们公司目前销售额不大,销售来源也比较单一,不 用进行目标管理”一样,是不恰当的。产品管理如同人力资源管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只要有目标设置就要进行管理一样,只要有业务开展, 只要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就无处不在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作为一个特指的管理思想,是指将企业的产品或产品品类视为一个虚拟公司来进行运作的管理体系。这里的产品与产品品类,可能是单一的产品,也可能是 产品线,也可能是产品的品牌,也可能是细分市场(市场的细分依据是产品,不是人群。营销中的市场活动与分析可能是依据渠道与人群),总之是指按产品来归集 的一个经营单位。大多数企业的创立之初,一般只有单一的产品,其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在围绕此产品进行运作。随着产品与产品线、产品品类的增多,产品 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产品管理在本质上是强调

1) 把产品的某一种归集单位做为业务经营的单位,即按产品或产品品类经营。所谓按某某经营,就是指对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授权,实施责任制,由其负责经营组织与决策工作,担当经营结果实现的使命。

2) 产品是不断升级、优化完善的过程。产品与产品品类的概念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产品会不断衍生新产品、延伸新产品、上溯平台化,这一系列的升级、优化、衍生、延伸、上溯的产品化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经营活动,构成企业经营行为的主要活动。

3) 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市场定位、目标体系、考核指标,都是在一系列以产品为中心经营管理活动中完成,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也是以产品与产品的提供方式为根据。

因而,产品管理思想并不仅仅在于对既有产品进行梳理与规范,更重要的是对产品不断循环往复地进行产品定义、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市场化的经营过程,和 经营目标与

成果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业务过程的管理,这才是产品管理的核心思想。产品管理建立的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通过产品管理来实现公司的战略 与目标。按照Collaborative vision 的观点,产品管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商业战略,它专注于解决企业如何在基于自已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和交付创新产品所关联的所有重 大问题。产品管理,用英文来表述,不应该是Manage Product,而应该是Management by Product。

按照这样的思想,产品管理的活动主要有:

○ 根据公司战略制定产品战略,也就是对进入的行业和产品品类的选择;

○ 根据产品战略制定产品平台战略、产品线业务计划、产品路标规划、产品定位和定义;

○ 产品线、产品品类、产品所对应的市场特征的管理与研究(或者称为细分行业的研究);

○ 客户需求分析和管理;

○ 产品线组合决策和管道管理;

○ 产品开发、产品制造管理;

○ 产品上市管理;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运营成果分析

上述的产品管理的思想和主要活动,在企业里如何将其职能化?在已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上,如何进行适当地变革与调整,从而把产品管理的思想体 现出来?如果实施产品管理,将有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去分析与面对?在这里,我将其归纳为全面产品管理三个方面内容:管理好产品、产品经理负责制、公司的产 品意志。

一.管理好产品

管理好产品 1.1.产品产品产品定义管理定义管理

定义管理 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需要而获利,企业的使命与愿景的实现是构建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基础上。但是对任何企业来说,其产品都不只是静态的物 品,而是具有行业烙印与企业特色的动态发展概念。比如对于一个汽车制造商而言,能够上路行驶的汽车是其产品,发动机是其一个部件。对于发动机制造商而言, 发动机是它们的产品,发动机里面的活塞只是其中的零部件。对于活塞制造商而言,活塞就是其产品。不同的企业,对产品有不同的定义。一家企业的产生,总是要 先去定义其产品是什么。在差异化经营的时代,追求产品之间的差异更是生存的基本战略,不但不同的企业很难有完全相同的产品,同一家企业,其所经营的产品也 会随着用户需求和自身技术与经营能力的提升,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产品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定义产品。

产品的定义,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概念表述,而在于定义什么样的产出状态可以贴上商品的标签,什么样的情形下应该识别为不同的产品。

在业务运作的实践中,往往产品的定义是通过产品关键属性的组合项来完成。一个产品总是有很多的属性,这些属性可能是从外部客户角度来定义,也可能是内部管 理需要的定义,也可能是材料构成带来的功能性能差别来定义的。这些属性项有些是关键属性有些是非关键属性,只要任何一个关键属性的值发生变化,就意味着应 该定义为一款新产品。一款新产品意味着可以独立地对外销售,按此产品为单位来接受用户的订单。比如我曾经从事过的自行车行业,当自行车的车架、钢圈、花 鼓、变速器、脚踏、座垫中的任一款规格发生变化,就意味着一款新产品的诞生,而其它的如铃铛、钢丝、锣丝、水壶等的变化,都不会当作一款新产品。

有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MRP、ERP系统)实施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时,首要的工作是主数据定义,包括产品和物料的定义。定 义了产品才能定义半成品、零配件、在制与原物料,定义了产品才能区别加工路线、利润核算单位、订单开立单位、加工单开立项。往往信息系统实施的咨询公司, 帮助企业前期流程设计环节重心之一也是在定义产品,并且根据定义的产品来设计管理流程。

相比较传统行业可见产品而言,无形产品的定义,会显得更加困难。如对于互联网或软件企业,当什么功能或用途发生变化是已有产品的版本升级,而当什么样的功 能或用途方发生变化,就是一款新产品呢?其界线、依据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产品定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好的产品定义,往往体现了企业经营的技巧和用 户的需求。我们看个例子。

用友软件,其产品可以按照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模块做出不同的划分。比如u8是ERP 软件,u9是在ERP系统上集成了供应链管理,T系列是中小企业的业 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E-HR,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集团财务管理系统NC等。当企业规模不同、管理关注点不同、行业流程实践不同时,从用户的脚 度,同样的应用可以视为是不同的产品,是不同的解决方案。从企业内部来看,都是在核心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库功能基础上,进行组合和裁剪。

用友软件在产品定义的策略和实践中,“管理好产品”实例。通过区别化定义产品,更多样化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也基于这些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促进 了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变化。从用友软件的实践来看,有效的产品定义,不是简单的产品定义描述和属性变量的组合,而是基于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和细分用户经营 战略,来构建企业的竞争力。

分级分类的产品管理

2 分级分类的产品管理

分级分类的产品管理

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往往由于差异化竞争、细分产品领域、多元化经营、业务组合策略等原因,经营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 杂。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把产品划分成不同的品类,并分门别类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这种分门别类的管理,有如下几个主要 产品管理实践: 产品线的层次与平台化策略。按照某一维度对同类产品进行归集,一般会有多个层次,产品线的层次与平台化策略

就形成了不同层级的产品级。比如汽车行业把产品首先分为载重车、 轿车、商务车、越野车、多功能车,在轿车里,又可再划分为A级车、B级车、C级车,在C级车里,又可按排

量的不同划分出各种车型,同一车型因关键部件配置 的不同,定义为不同的产品。产品线的划分有利于公司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利用,也使公司有机会针对不同的产品线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比如相同的产品线可能会面 对相同的市场,或者相同的产品线会共用相同的研发资源。现在很多的企业,基于产品线的划分,在产品开发上越来越走平台化的路线。基于平台来构建产品,既可 以充分利用研发资源,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够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和灵活性。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进入市场后,它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随时间推移而 改变,呈现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由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 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生命周期虽然存在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也有不同的划分模型,但是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而 言,针对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研发资源支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经营单位的战略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都是很重要的管理实践。特别是 在互联网与软件企业中,随着产品寿命越来越短的趋势,新产品快速诞生、快速流行开来,也有可能会快速被取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机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 效地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稳健经营,提高决策科学性。

产品等级管理产品等级管理。。

产品的等级可以是指产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等级,如各产品因为对企业销售额 贡献大小的不同,对未来战略影响大小的不同,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同,划分出产品不同的重要等级,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关注在对企业有更大影响的产品 上。产品等级划分也可以是产品质量等级。产品质量上的差别,可能需要在定价、营销策略、市场细分、渠道上采取差别化措施,比如在传统的服装或陶瓷行业,就 有优质品、良品、次品之别。

产品的品牌管理产品的品牌管理。品牌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分。

有些公司的企业品牌就是其产品品牌,比 如麦当劳、华为、金碟。也有一些企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品类采用了不同的品牌来投放市场,比如宝洁公司生产的洗发水,有飘柔、海飞丝、沙宣等品牌,蒙牛生产的 牛奶有未来星、特仑苏、冠益乳、酸酸乳等品牌,通用生产的汽车有别克、雪佛来,凯迪拉克等品牌。采用不同产品品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差别化地经营,有针对性 地开展品牌建设。业界有一个共识,“产品经理”这个称谓,就是从1927年,宝洁公司推行不同的产品品牌时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位产品经理,实际上是一位品 牌经理。

除了上述的产品管理内容外,还有诸如产品的渠道划分、产品的包装策略差别等方面都可以说是要“管理好产品”,当然“管理好产品”的根本目的,又是为了区别 化经营,提高效益,满足用户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可能会根据行业的特点,有各种产品区别化经营与管理的情形,丰富多样的产品管理情形,常常也会 成为企业经营创新实践的源泉。

二.产品经理负责制

产品经理负责制 任何一项经营策略或管理思想,必须落实到责任体系与组织结构中,才能得到贯彻执行。产品管理也是一样,其核心是要推行产品经理负责制,就是差别化的产品管理基础上,采取按产品品类进行责任担当与目标管理,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控体系。

我们常听说“厂长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制”这样的词语,这是企业整体经营方相对于所有方而言的负责机制。在企业内部,按产品品类来推行产品经理负责制,则是企业内的一种组织结构与责任机制,这是一系列的系统化的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1.产品职能定义产品职能定义

产品职能定义。 企业经营的产品,从无到有,从发布到利润实现,总是经由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的,比如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包装、发布、营销、运输与发送、安装与 服务等。按职能与技术的不同,这些过程与职能会归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有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测试部、包装部、营销部、服务部。看上去似乎这里面并没 有单独的“产品职能”,没有另外的“产品人员”的工作。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创新的必要性越来越强,产品策划与设计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行业上一般把这一部分职能人员,逐渐特称为“产品人员”,这方 面的职能,也是行业中通常所称的“产品职能”。可见产品工作更多地侧重指产品需求分析、产品策划与产品设计。因为这个原因,在很多行业里,把产品策划的经 理或者产品设计的经理,简称为产品经理。特别在软件与互联网企业,按这种意思的划分很具有普遍性。

实际上,由于规模、产品的技术含量、运作模式的不同,各个公司产品职能也完全可能各不相同,各企业需要去对产品职能进行自己的定义。产品职能独立出来了, 完成这项职能的产品人员就会应运而生。不管形式与职能上如何差别,“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模型来看,产品人员的职能侧重是提出问题、定 义问题,并且贯穿问题解决全过程的跟踪。产品职能比其它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上更具综合性与概括性。

2.产品经理的职责产品经理的职责产品经理的职责。。

既然按照产品管理的思想,专职产品策划的经理、产品设计的经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经理,那么,谁是真正的“产品经理”呢?企业按照什么维度划分产品 品类,并且按照这个维度采取了责任制体系,谁就应该是“产品经理”。有些企业经营的业务领域比较集中,业绩目标难以划分为不同的品类分别下达,强调整体经 营,那企业最高的领导人就是其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就称自己是最高产品官(CPO),马化腾称自己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都是不无道理 的。而有些企业参与的业务领域比较多,虽各产品品类间具有较高独立性,采取事业部制或者其它的业务单元制,其事业部的总经理或各业务单元的负责人,都应该 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并不是公司一定要有“产品经理”这样的称谓,才是实施了产品经理负责制。只要企业目标是按产品来组织运营与责任 担当,就会有实质上的产品经理的岗位。

对于产品线众多又界线清晰的企业,又需要采取按产品线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或管理模式,以进行分别地业绩核算与资源配置时,产品经理负责制就是不二的选择, “产品经理”的称谓一般才会明确地被提出来。“产品经理”岗位的提出,它不但明确赋予了产品经理全过程跟踪与目标实施的职责,也区别了其同“产品策划经 理”、“产品设计经理”、“项目跟进与协调经理”的差异,这个也是常说的“产品经理是无冕之王”、“产品经理就是帅”的由来。

产品经理负责制的明确与实施,区别于行政领导责任制,也会带来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的定位、行政负责人的定位等实际问题,这是产品经理负责制的最大困惑与窘迫之处,需要在工作中去面对和定义。

3.产品人员岗位和职级产品人员岗位和职级产品人员岗位和职级。。

从事前面所述的产品工作的人员,由于责任高低的不同、专业技术层次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和职级。岗位上,可能有产品策划、产品设计、项目协调、产品跟进、数据统计等岗位设置;职级上,可能有产品总监、高级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经理助理、产品专员、产品助理等。

4.产品人员能力模型产品人员能力模型产品人员能力模型、、培养与考核培养与考核。

。 有了产品相关的岗位和职能,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对相关岗位制订不同的胜任能力模型,并针对这些能力模型制定产品人员培养方案,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还要建设产品人员之间的知识与技能交流共享的平台。

由于各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和行业独特性,往往产品人员的能力模型和考核指标,是所有岗位中最具有独特性的,很难借鉴别的企业现有的模板与经验,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与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

5.产品管理体系思想下的组织结构设计产品管理体系思想下的组织结构设计产品管理体系思想下的组织结构设计。。

以产品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产品管理思想,需要企业相应组织结构体系来保障。具体组织结构的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是职能模块化,把产品工作分散各职 能模块中完成,也可以是事业部制,完全按产品领域来归集经营单位,还可以是产品中心制,把产品组织协调的职能统一到一个职能部门,把产品经理放在产品中 心,采用矩阵制结构来组织协调不同的产品项目。没有唯美的组织结构也没有绝佳的业务流程,所有的组织结构设计都是体现管理关注点,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是体现 产品的实现与运营的特点。我们常常说业务内容是生产力,组织结构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组织结构设计时,既有产品因 素的考虑,又有人员因素的考虑,是产品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又很有难度的课题。(关于这个话题,会另辟话题探讨全面产品管理思想下的组织结构设计。)

以上围绕产品经理负责制的产品管理的思想、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考核指标等内容,构成产品经理负责制体系。如果不体系化地去定义与面对其中的问题,去设 计相应的制度、方法,产品经理负责制也就难以落到实处。产品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往往也意味着产品工作的碎片化,有人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强调了产品工 作的重要性,及各个不同的职能环节对产品创新与业务运作的贡献,也可以看出产品管理体系建设的难度。

三.公司的产品意志

公司的产品意志 公司的产品意志,在本质上就是公司的业务战略选择。战略是企业面临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价值观倾向,业务战略是企业战略中主要方面,在管理实践中,业务 战略往往具体体现在公司管理层对于某些行业或产品表现出来的不同洞察力与敏感度,对某些行业或产

品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风险意识,对某些行业或产品表现出来的 不同兴趣与参与意愿。同样的产品,对某些企业来说,可能识别为一次重大的业务机会,而对某些企业来说,却只是一带而过的无痕风迹。对于一个新产品的投资决 策,有些企业甘于冒重大的风险去尝试,有些企业却宁愿放弃而另寻出路。这都表现为企业的产品意志的不同。

企业战略中的业务组合策略,就是根据企业产品或产品线的贡献大小不同,重要等级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形成最优的组合,以保障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都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业务组合的策略,也是对产品意志的体现。

公司级的产品意志,一般通过公司级的专门机构来实施,这些机构往往是公司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比如公司级的产品规划委员会、产品立项评审委员会、公司业务 经营联席会。这些机构在公司年度性经营会议、战略规划会议中对业务领域的规划与实施计划,也是公司产品意志的落实与体现。这些专门机构能以全面产品管理思 想的开展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在重大战略上,保持对行业与产品的紧密联系,避免战略空洞化或者严重的形式化,流于方法论与繁琐过程控制模型。

我挺认同有一位网友把产品意志归结为产品战略,说这是一种指导,只有形成可行的方案,指导才是有价值的。产品战略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告诉企业,我们这个产品(线)的目标是什么。第二件事情其实就是告诉企业,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产品目标。 第三件事情其实就是告诉企业,我们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做到。

总之,企业的使命与愿景的载体是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企业目标的实现,是产品经营的成果。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要符合经营的产品的需要,企业文化的建 设也要符合所经营的产品的特点。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最有力武器,产品创新带动的企业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创新,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最 好注解,是企业全面创新的源头活水。以全面产品管理思想来指导工作,可以防止企业中的大企业病,防止企业定位空洞,战略流于口号,能够挽救企业于危难,能 够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Management by Product”是值得各企业去深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03866156.html,/s/blog_6c90ea9c0100n1l7.html

IDS产品技术白皮书

I D S产品技术白皮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UnisIDS技术白皮书

1UnisIDS 简介 1.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1.1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不同于防止只针对具备一定条件入侵者进入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可以在系统内部定义各种hacking手段,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如果说防火墙是验证出入者身份的“大门”,那么 IDS相当于进行“无人自动监控”的闭路电视设备。入侵检测大致可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两种类型。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通过分析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入侵检测 入侵者难以消除入侵痕迹–监视资料将保存这些信息 可以较早检测到通过网络的入侵 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入侵 扫描–利用各种协议的脆弱点 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协议的脆弱点 hacking代码规则匹配–识别各种服务命令 可灵活运用为其他用途 检测/防止错误网络活动 分析、监控网络流量 防止机密资料的流失

图 1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具有以下的特点 具有系统日志或者系统呼叫的功能 可识别入侵成功与否 可以跟踪、监视系统内部行为 检测系统缓冲区溢出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可以区分为 基于单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收集单一系统的监视资料并判断入侵与否) 基于多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从多个主机收集监视资料并判断入侵与否) 而清华紫光推出的UnisIDS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了基于主机检测功能和基于网络检测功能的无缝集成,UnisIDS通过对系统事件和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进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

关于I S O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目标方面 区别:ISO体系关注质量领域,从维护客户的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防范质量信息欺诈现象的发生;内控规范关注与资产、资金流以及物流直接相关的过程,是从维护股东 的利益出发来实施管控,尤其是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防范财务信息欺诈 的发生。 联系:都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都是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控要点方面 区别:ISO体系无涉及财务方面的规定,内控规范关注与资金流直接相关的资金管理、筹资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等; 联系:ISO体系与内控规范在销售、采购、存货、合同等过程有重叠。毕竟产品损坏既是资产问题,也是质量问题。而表面看,内控规范不涉及产品质量过程,但所有生产活动展开都会跟钱拉上关系,都会在经营活动中预算管理、成本费用上得到体现,并进而传递到资金管理上,从而也是存在着相关性。 三、人力资源方面 区别:ISO体系原则性的提出了能力管理、培训要求、员工激励、员工满意度测量、离职调查分析等等;而内控规范所涉及的规定则更具体全面,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流程的要求,仅出于防范风险目的的定期轮岗、强制休假、不相容岗位分离、 保密控制等均有详细规定,甚至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尤其是与能力 管理无关的道德问题的重视,这也是与ISO体系的较大差别之处。ISO对人员培训有记录要求,内控规范则只做原则规定。 联系:两者都涉及人力资源管理 四、采购方面 区别:采购业务流程是既属于质量控制又属于财务内控,内控规范对其有更细致的其 它要求,如事先计划、合同审批、事后付款条件审核、采购不相容岗位规定、定期轮岗等都是ISO所不包含的。 联系:对于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合同控制、验收控制则是两者都包含。 五、其它方面: 区别:内控规范对信息技术运用辅助内控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

新 产 品 开 发 模 式 及 管 理 体 系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着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 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

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 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 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时间:2006-9-17 当前,全球各行各业的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种,在汽车行业开展得最普便,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它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 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当然还有以ISO9000为基础的结合汽车工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认证,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QS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德国汽车行业的VDA6.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认证。 2.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国目前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认可的体系认证机构56家,其中有30余家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汽车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汽车行业企业已达1600余家(不包含维修服务企业),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136家,汽车改装车、挂车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7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认证证书数量为1391家,仅2001年汽车行业获证企业就超过750家。据不完全统计,2 001年度汽车整车(包括改装车、挂车)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90余家,这些企业中包括: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横店集团神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中佛专用汽车厂等;2001年度汽车零部件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650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基本覆盖了各类汽车零部件。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度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400家。截止到2001年底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总数已超过700家。其中,大部分为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神龙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和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等,仅有少量其它整车厂的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通过认证的数量最多。 2.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2.1QS9000和VDA6.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纷纷在华投资,与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也导入了各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由于这些合资企业纷纷要求他们的供应商通过相应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QS9000和VDA6.1),所以汽车行业除

产品说明&技术白皮书-天融信入侵防御系统产品说明

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TopIDP系列 产品说明 天融信 TOPSEC?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华控大厦100085 电话:(86)10-82776666 传真:(86)10-82776677 服务热线:400-610-5119 800-810-5119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c03866156.html,

1前言 (2) 2网络入侵防御系概况 (2) 2.1入侵防御系统与防火墙 (3) 2.2入侵防御系统与IDS (3) 3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OPIDP (3) 3.1产品概述 (3) 3.2T OP IDP体系架构 (4) 3.3T OP IDP主要功能 (5) 3.4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 OP IDP特点 (6) 3.4.1领先的多核SmartAMP并行处理架构 (6) 3.4.2强大的攻击检测能力 (6) 3.4.3精准的应用协议识别能力 (7) 3.4.4实用的网络病毒检测功能 (8) 3.4.5智能的上网行为监控和管理 (8) 3.4.6立体的Web安全防护 (8) 3.4.7先进的无线攻击防御能力 (9) 3.4.8精确的QOS流量控制能力 (9) 3.4.9灵活的自定义规则能力 (9) 3.4.10丰富的网络部署方式 (9) 3.4.11高可靠的业务保障能力 (10) 3.4.12可视化的实时报表功能 (10) 4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OPIDP部署方案 (11) 4.1.1典型部署 (11) 4.1.2内网部署 (12) 4.1.3IDP.VS.IDS混合部署 (13) 4.1.4WIPS旁路部署 (14) 5结论 (15)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络信息化系统,互联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在网络带来高效和快捷的同时,网络安全形势也从早期的随意性攻击,逐步走向了以政治或经济利益为主的攻击; 攻击的手段从早期简单的扫描、暴力破解逐步过渡到通过缓冲区溢出、蠕虫病毒、木马后门、间谍软件、SQL注入、DOS/DDoS等各种混合手段攻击;攻击的层面也从网络层,传输层转换到高级别的网络应用层面;而很多黑客攻击行为也由单个个体转变到有组织的群体攻击行为上,其攻击行为有明显的政治或经济诉求目的,给政府、企业的网络信息业务系统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同时,大量的网络资源滥用充斥在整个网络通路上,各种基于P2P协议的资源下载工具、网络视频、网络游戏、IM视频通讯工具等造成企业网络带宽过度消耗,影响企业正常业务系统运行。 能否主动发现并防御这些网络攻击,规范终端的网络行为,保护企业的信息化资产,保障企业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网络入侵防御系概况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简称IDP(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是串联在计算机网络中可对网络数据流量进行深度检测、实时分析,并对网络中的攻击行为进行主动防御的安全设备;入侵防御系统主要是对应用层的数据流进行深度分析,动态地保护来自内部和外部网络攻击行为的网关设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功能 ●深层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 ●串连模式(in-line mode) ●即时侦测(real-time detection) ●主动防御(proactive prevention) ●线速运行(wire-line speed)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8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问询组织如何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进行策划的?并提供证实材料。 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如产品特点、运作过程,关、重特性及关键工序 3.是否具备了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是否以最清楚实用的方式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4.设备的配备、能力及维护保养是否适宜。 5.是否具备并使用了监视和测量装置并实施有效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过程 )。 6.放行、交付活动和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受控。 7.关键过程是否实施重点控制。 8.用于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 9.是否按要求控制环境温度、温度和洁净 度。 10.是否按要求控制产品多余物和清洁度。 11.对有防静电要求的产品,是否按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 12.对首件是否按规定进行首件三 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识。 13.是否对检验印章进行了有效控制。 14.材料和元器件的代用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16.综合评价过程是否在受控制下进行的。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询问组织哪些过程需实施确认,规定是否正确。 (如测算、仿真、模拟、试验、鉴定、验证) 3.查确认准则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 4.查设备是否经过认可、人员资格是否经过鉴定。 5.询问使用了哪些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有无规定, 是否按规定实施。 6.是否规定了记录要求 , 是否按要求记录、分析结果。 7.再确认的规定与实施。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查组织是如何规定识别产品的方法,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2.查组织是怎样对监测要求识别产品的状 态,现场如何实施。 识是否具有唯一性,抽查几份记录,能否追究溯、能否受控? 15.过程更改是否受 控。 2.询问并要求提供表 )。 2.查是如何对这些过程进行了能力证实; 3.在有追溯要求的场合产品标 4.组织是否进行技术状态管理 ?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对抽查是否按规定标识并可追溯 5.查 是否按批次管理的要求进行批次管理,并在有关记录中,记录和传递产品的批次标 识。 7.5.4 顾客财产 1.询问部门负责人,本部门有哪些属顾客财产? 2.查组织对顾客财产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的规定,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3.查发生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情况的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9 7.5.5 产品防护 查库房及现场 1.是否规定了产品防护措施,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方法。 2.产品防护措施 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要求, 从进货到交付全过程, 是否按规定实施防护, 实施是否有效。 7.5.6 关键过程 1.询问本部门有哪些关键过程,规定了哪些控制方法 (如:设置控制点、运用统计技术、实

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管理体系

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管理体系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治理体系 在2007年终止的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华旗资讯、深圳迈乐数码、纽曼等多家中国企业的MP3和MP4产品由于涉嫌专利侵权而被查抄,成为此次CeBIT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据报导,中国制造的DVD产品,每一台的出口价格也确实是30美元左右,但向汤姆逊、6C组织联盟(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3C组织联盟(索尼、先锋、飞利浦产品)支付的专利费成本就高达15美元以上,因为这些生产DVD的大多数企业缺少核心技术。 同是中国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总部设在中国深圳的国 际电信设备商,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日本)的1729项,和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荷兰)的1551项,华为公司名列PCT申请量榜首。 同是中国企业,什么缘故差不那么大呢?这要从企业技术治理体系(MOT)来分析。 华为技术在1999年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治理体系时,就在IB M咨询顾咨询的指导下,实施了MOT治理咨询,为华为公司在技术上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治理体系简介 技术治理体系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简称MOT,它是企业通过相应组织,对技术平台、技术要素、和重用技术模块(CBB)进行识不、规划、研发和治理,以提升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减小市场与技术风险,达到产品 快速、高质量、低成本上市为目的。 技术治理体系(MOT)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差不多得到了成熟进展,例如在日本,在学习美国技术创新体系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技术创新治理,成立了技术与创新治理学会,IBM等高科技公司更是创新的典范),在日本成立了技术与创新治理研究中心(TIM-Japan),日本企业也专门热衷于技术创新治理研究,在三菱研究院(MRI)建立了技术治理协会。

产品方案技术白皮书模板

一、背景概述 (2) 1、研发背景 (2) 2、产品定位 (2)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2) 1、设计理念 (2) 2、系统拓扑图 (2) 3、系统构架描述 (2) 4、系统功能介绍 (2) 5、产品方案规格 (2) 四、产品方案应用介绍 (3) 1、应用模式 (3) 2、应用流程 (3) 3、应用环境 (3) 五、产品方案特性介绍 (3) 1、技术特性 (3) 2、应用特性 (3) 3、系统特性 (3) 六、产品方案技术介绍 (3) 1、相关技术 (3) 2、技术指标 (4) 七、产品方案测评数据 (4) 八、实施运维方式说明 (4) 九、售后服务方式说明 (4)

一、背景概述 1、研发背景 介绍用户需求背景、该产品所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产品所涉及的相关政策简述等,以说明该产品的研发背景,以及满足的客户需求。 2、产品定位 为了满足客户以上需求,该产品具有什么功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1、设计理念 该产品方案的设计思路。 2、系统拓扑图 使用统一的图标,制作系统拓扑图。 3、系统构架描述 按照系统的构成,分类对系统进行描述。 4、系统功能介绍 详细阐述系统的主要功能。 5、产品方案规格 产品方案不同的规格介绍,或者对产品方案技术规格的介绍。

四、产品方案应用介绍 1、应用模式 该产品方案包括的应用模式类型,或者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解决方案。 2、应用流程 该产品方案的应用流程。 3、应用环境 描述该产品所运行的应用环境。 五、产品方案特性介绍 1、技术特性 主要是性能先进性、功能齐全性、系统兼容性、技术稳定性等。 2、应用特性 主要是部署灵活性、可扩展性、管理方便性、易用性等。 3、系统特性 对系统的主要特性进行描述,根据产品不同和竞争优势的不同而不同。 六、产品方案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 主要应用技术的介绍,以及该技术的优势。

管理体系文件新产品开发流程

1. 2. 11.目的:确保开发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性能指标、品质、价格及交期等要求。 11.2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向“第一次就做好”迈进,确保新开发的产品能够确保品质稳定,防 止错误,提高开发效率。 12.适用范围: 新产品需求、立项、设计至试生产前作业。 13.术语和定义: 预调研:当产品需求明确后所进行一系列准备活动,为企划书编制打下基础。 14.职责: 14.1客户提出需求并验收委托设计; 14.2研发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可行性评估和新产品企划核准,审核项目的总体设计输入。 14.3预调研组负责新产品预调研。 14.4项目主管主导新产品开发整个过程,负责总体设计的输入及输出。 14.5相关项目组成员负责相应的模块详细设计,其部门主管或项目组长负责其阶段设计输 出的审查。 14.6相关设计部门主管负责相应模块输出的确认; 14.7试验工程师负责样机常规实验 14.8中试工程师在样机开发阶段提前介入了解产品,参与测试,并参与设计评审。 14.9部品工程师负责新部品承认及样品、小批量试生产采购;参与设计评审。 14.10板卡工艺员负责PCB工艺评审。 14.11副总经理验收其他自行设计。 15.内容: 15.1新产品开发流程图:

15.2新产品需求提出: 15.2.1客户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委托设计。 15.2.2研发人员或市场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而提出新产品需求。 (1)市场/市场营销: A.竞争产品发展趋势 B.市场开拓和重新定位 C.用户反馈分析 (2)生产: A.工艺/技术发展 B.产品质量提升 C.降低成本 (3)技术: A.国际、国内技术发展趋势 B.公司技术积累 15.2.3需求单位依“新产品需求表”(附表一)填写需求内容,必要时需附相关资料作 为依据,并由需求单位主管核准后交研发部门分管领导审查。研发部门分管领

新产品开发的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工作,是指运用国内外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所发现的科学知识及其成果,转变为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过程等一切非常规性质的技术工作。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产品开发必须严格遵循产品开发的科学管理程序,即选题(构思、调研和方案论证)_样(模)试_批试_正式投产前的准备这些骤。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2)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经厂总师办初步审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 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计划科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的研究; (3)开展哪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4)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计划科综合下达。

业务服务监控平台产品技术白皮书

业务服务监控平台技术白皮书 (V2.0) 联想中望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2008年7月

1背景及现状 随着企业IT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IT资源的拥有量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保障IT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公司的核心业务,已经日益成为CIO(首席信息执行官)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种法规(如SOX法案)对企业诚信经营以及企业自身内控管理的要求,IT治理已开始越来越为各企业重视,作为IT治理框架的关键环节,IT系统的监控也已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 1.1 被动监控、分散管理 图1描述了支撑企业业务运营的典型IT资源结构图,其中包括硬件(主机、路由、存储等)、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等)等多种IT资源。 图1 典型企业IT资源结构示意图 日益复杂的IT环境给运营环境保障人员带来如下问题: 1、监控劳动强度大,事故不易及时主动发现。 缺乏统一集中的监控手段,不能对所管理的IT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管理。随着IT设施的不断扩大,整个IT环境的日趋复杂,系统监控人员巡视设备(IT资源)的间隔越来越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发现与解决问题。 2、监控数据没有集中存储,无法为系统运行情况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缺乏一整套集中的数据中心来记录、配置信息和历史记录,使在日常的监控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严重影响排查故障的效率。

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难于适应业务系统扩展时的监控需求扩展业务系统在不断地扩展,相应地监控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展。缺少一个统一,高可扩展性的监控平台,使得新的监控需求难以被满足。 1.2 “自下而上”的模式不能有效保障业务可用性 企业的基础IT环境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撑。传统的IT运维建设思路是“自下而上”的,即:从基础架构监控开始,到应用系统的监控,再到业务系统的监控。 自下而上的建设思路不能适用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企业。一方面,基础IT 环境的高可用性不能代表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另一方面,业务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加快速、直接、高效的监控手段,以保障业务的有效运行。 下图描述了支撑企业业务运营的IT资源可用性对核心业务系统可用性的影响。 图2 基础IT资源可用性对业务可用性影响示意图上图描述的是:即便基础IT环境的可用性很高,仍然不能保证业务系统也有很高的可用性。 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更直接、更高效、更快速的手段来为业务系统提供监测与保障。 这就是本产品所强调的:以业务为导向、自上而下的服务监控与保障手段。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权限 (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以总经理为首的公司领导为一级管理 2、以工程技术部、生产部、加工车间为二级质量管理,公司设有质量管理部位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加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 3、以班组长合班组员为三级管理,班组长为质量管理员。 (二)责任权限 1、总经理 (1)认真执行“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抓好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对企业的质量负责。 (2)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近期和长期的质量计划。 (3)负责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领导工作,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 (4)掌握质量动态及时处理重大质量问题 (5)负责表彰奖励在质量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惩处质量事故的责任者。 2、生产经理 (1)生产主管对本公司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查。 (2)负责对原材料采购以及半成品的质量监控和检查工作。

(3)负责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合格产品通知成品库出库;不合格产品则通报分管经理进行处理,并会同责任部门作出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4)负责制定公司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标准检验频度(即对每批进厂的原材料包括二个系统材料生产使用的全部材料进行抽检),并负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按照规定作出处理。 (5)深入车间巡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与车间负责人、技术员联系,采取措施解决。 (6)负责检查和收集各工艺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原始记录的保存、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产品质量动态,为分析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 (7)负责对员工进行质量宣传工作,协助监督检查各项卫生制度的落实。 (8)协助经营部、采购部解决与产品销售和材料供应有关的质量纠纷,并协助做好质量分析及处理报告,做好检查记录。 3、质检员岗位职责 (1)对工艺操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是车间质检员的主要职责。 (2)质检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质检文件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用原材料、辅助材料及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好质量关。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进入工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进入工序,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 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 段设计"程序. 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 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服务器产品技术白皮书-Loongson

深度操作系统 服务器产品技术白皮书 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2) 二、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 (3) 三、技术指标 (4) 四、应用需求 (6) 4.1 通用服务器应用 (6) 4.2 小型机替换 (6) 4.3 国产化应用 (7) 五、产品特点 (9) 六、技术特色 (10) 七、产品对比 (11) 八、应用场景 (13) 九、典型案例 (14) 9.1 国家工商总局法人库项目 (15) 9.2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灾备项目 (16) 9.3国土资源部信访系统 (17) 9.4典型用户 (18) 十、产品资质 (19)

一、概述 深度操作系统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带入政府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级信息技术基础架构,是当今国内增长最快的操作系统之一。许多政府和企业用户由于其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而选择深度操作系统,信息部门和运维部门则更重视深度操作系统提供给桌面终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因为完全开放源代码和自下而上的自主研发,深度操作系统可以快速、轻松的增强和定制,而无需依赖国外厂家的产品维护周期。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提供对国产处理器与服务器的良好兼容,全面支持国产主流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并通过了工信部安全可靠软硬件测试认证,符合“自主可控”战略目标的要求,可以为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等应用提供全国产一体化的架构平台。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通过对全生态环境的支撑,以及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构建,能够满足企业级用户对服务器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要求。

二、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是深度科技发布的符合POSIX系列标准和兼容LSB标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广泛兼容各种数据库和应用中间件,支持企业级的应用软件和开发环境,并提供丰富高效的管理工具,体现了当今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的最新水平。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以安全可靠、高可用、高性能、易维护为核心关注点:基于稳定内核,对系统组件进行配置和优化,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内核参数等多方面进行增强,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提供稳定可靠的业务支撑,以及高效实用的运维管理,从容面对快速的业务增长和未来挑战。 产品分类产品名称 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x86_64平台) 深度操作系统龙芯服务器版软件(龙芯平台,3B2000/3B3000等)深度操作系统申威服务器版软件(申威平台,1600/1610/1621等) 服务器应用软件产品 深度日志分析软件 深度高可用集群软件

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介绍与比较

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介绍与比较 面对又一轮的“创新”浪潮,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品是公司的立足之本,不断开发出领先的新产品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新产品开发管理成为一项专业、热门的知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只有20多年的历程,相当多的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市场造势的阶段,然而也有许多企业开始了解、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新产品开发管理方法,尤其是华为成功地引入IPD体系后,迅速地帮助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简单地对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介绍,以供企业各级管理者开拓视野、启发思维。 一、新产品开发管理知识体系介绍 职能式开发 这是企业最初阶段通常采用的新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门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操作流程,由企业老板/总经理依据个人经验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效果负责。 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很少有人全面地来看待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投入,职能部门负责人只关心如何顺利地把产品交给下一个环节,经常抱怨上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总经理要主持进行大量的工作协调。当企业发展上一定规模后,特别是有多个产品在同时开发时,总经理往往会顾此失彼,难以保证产品的最终结果。 PACE 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是美国管理咨询公司PRTM于1986年提出的,并由PRTM应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1、PACE的基本思想 产品开发是一个可以管理、可以改善的流程,并非只有靠天才和运气。 产品开发过程需加以定义和实施,以保证企业相关人员都能有共同的认识,知道如何协调和配合。 产品开发步骤需纳入一个逻辑流程框架中,每个阶段都需要按部就班地操作,不应该忽视各项准备工作。 产品开发需在一个公共决策流程中予以管理,高层管理者或产品经理管理的重心就是决策和均衡开发进程的关键点。 产品开发项目小组与管理高层需建立新的组织模型,产品开发团队应有一位经授权的产品经理和若干跨职能的成员,管理高层应转为产品管理委员会。 2、PACE的代表著作 PRTM公司创始人编写的Setting the PACE in Product Development(中文译名《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一书全面地介绍了PACE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PACE的创始人之一Michael E.McGrath还认为今后将是“研发生产率年代”,即新产品是可以批量开发出来的,公司将更多地关注新产品开发的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组合管理与产品战略。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6433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 理解与运用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理 解与运用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标准条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2)理解要点:

“网络预警”系统产品技术白皮书

IP网络运维经管系统 为企业的网络和关键应用保驾护航 “网络预警”系统产品技术 白皮书

嘉锐世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办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将导致无法正常办公,甚至网站内容被篡改等将产生不良影响等。 网络机房,作为企业或政府“网络心脏”,网络机房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信息部门重视,在以往的建设中网络中心领导注重外网的攻击,内网的经管等部分,设立防火墙,上网行为经管等设备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往往忽视了网络运维中的网络预警。 预警,听到这个名词大多会理解为,消防、公安、天气、山体滑坡等,非专业人士很少人知道网络也可以“预警”,网络预警是建立在正常网络运行状态下所占用的网络带宽,CPU的使用率、温度,内存的使用率等,根据常规值设定阀值,一但产生大的变化超过阀值将产生报警,自动通知网络经管人员,及时准确的定位到某台设备、某个端口出现故障,网络经管人员免去繁琐的检查工作,一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现在市场上以有众多的网络预警产品,各家都有相应的优缺点,我公司所提供的产品相比其他家的优势为: 1.专业硬件系统,没有纯软件产品的部署和维护烦恼;

集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系统监控经管、机房环境监控、内网流量分析经管于一身,不需单独投资各个系统; 2.网络日志服务子系统,可收集所有网络设备的运行log,易于查询,永久保存; 3.独创的集成VPN功能,轻松监控和经管远端局域网内的服务器; 4.监控历史记录、性能曲线、报表等非常详尽; 5.全中文web经管方式,智能式向导配置,更易于使用和符合国内网络经管人员使用习惯; 6.独创远程协助功能,轻松获取专业技术服务; 7.同比其它的国际品牌有较高的性价比。 2、“网络预警”产品结构及主要功能 “网络预警”系统由IP网络监控报警主系统和流量分析经管、VPN和防火墙、日志储存服务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以实用设计为原则,运行于安全可靠的Linux操作系统,采用多层高性能架构设计,可经管上万个监控对象。采用中文WEB架构,全面支持SNMP、WMI 和IPMI协议,提供昂贵的高端网管产品才具有的丰富功能,操作简单,是追求实用和高性价比的企业用户、政府、事业单位以及IDC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首选产品。 IP网络监控预警主系统

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以前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现在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谓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品的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以及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市场需要的要求,那么生产与研发也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下面是我对它的一点认识: 1:对于购进的原材料,首先要对它的质量进行检测(最好是购买有相关质量部门认证的证书资质),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退回处理,做好相应产品时间、数量、型号和种类的记录,仓库管理人员不得私自更改相关的记录。 2: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好坏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因为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个环节。我认为要做好生产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保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衔接的很连贯,这就涉及到工艺的问题,怎样在现有的条件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成本显得尤为重要。②对于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最好都能形成一套完整SOP(标准操作规范),这样就可以避免人才流动或请假缺工带来的损失,因为通过标准操作程序的阅读,能使其他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的内容,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③为了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我建议在企业内部应该实行5S管理,这样是每样东西都摆放在它最合适的位置,也就没必要每次在使用的时候都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在找工具上,使每名员工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给大家创造一个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④每个生产环节应该有纸质的文件记录,比如时间、生产出合格半成品或成品的数量、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的数量,这样就有利于统计出产品的有效率、画出每个时段的产品有效率与时间的走势图、找出产品在那个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大大缩短了找问题的时间;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应对成品或半成品做做周期性检测试验,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避免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和不必要的浪费,每个试验过程都要有相应的文件记录并存档,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及时的找出原因所在。⑤企业委托相应的包装公司生产包装产品的包材,对生产出来的样品包材进行检验,其包括纸箱的尺寸、排版、商标及字符等进行确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存档,确认无误后委托公司进行批量生产。⑥生产好的产品灭完菌后,记录好每批灭菌产品的灭菌时间、对应批次;应对每个批次进行留样、抽样并作相关的无菌检查及生物性试验,确定该批次产品没有问题以后才能投放市场,抽样检查也应与之对应,并保存相关纸质材料。对于留样的产品应保留至有效期结束后的下一年。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制度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是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为了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储备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1.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1)技术发展部负责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制订、修改建议和运行管理; 2)新产品开发流程必须经过经理办公室总体审核、总体修订; 3)新产品开发流程必须经过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发布后方可执行; 4)新产品开发流程在运行过程中,技术发展部对配合和协助部门相关工作具有 绩效考核建议权。 2.新产品开发流程流程的制订和修改 1)新产品开发流程根据工作需要,由技术发展部进行流程的制订; 2)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制订要深入调研,对关键点予以控制和规定; 3)新产品开发流程运行一段时期后出现问题,或者不适应公司战略、组织及外 部环境发生变化,技术发展部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及时予以修订。 3.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上报、审核、总体修订 1)技术发展部必须将制订和修改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上报经理办公室; 2)经理办公室对上报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和修改建议,结合公司战略、组织、其 他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总体的审核,如由必要可以深入相关单位或召集 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和研讨,提出审核意见,报经理办公会审批。 4.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审批 1)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战略、组织、其他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以及经理办公室审核 意见,对制订或修改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2)如果新产品开发流程或修改建议存在问题,可以批准技术发展部重新进行修 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