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目录】

第五章,1900-1945年间世界痛苦转型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①巴黎和会。②《凡尔赛和约》。③凡尔赛体系。④影响。

2.凯末尔革命*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国际联盟。①宗旨。②活动。③评价。

5.华盛顿会议。①背景。②内容。③评价。

6.非战公约。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是一战后以战胜国为核心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结构。这一结构的进步性表现为一定程度承认民族自决、维护国际和平,体现了整体世界发展的要求;但它的本质是重新瓜分世界,必然要被被瓜分的国家反对,买下二战的种子,这也就反映了世界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和痛苦。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①巴黎和会。

1】背景。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协约国要制裁同盟国、瓜分战果、平衡战胜国利益、建立战后新秩序。

2】召开。1919年1-6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英法美日意主宰和会。

②《凡尔赛和约》。

6月28日签署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德国领土、殖民地、军事、赔款。

③凡尔赛体系。

签订对德和约后签订了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

④影响。

1】性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妥协基础上安排的国际关系体系。

2】作用。战胜国不同程度实现了自己目标,调整了列强在欧洲和非洲、西亚的利益,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矛盾暂时缓解,欧洲形成了一系列新国家,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英法削弱,美日增强,德意志、土耳其、俄罗斯、奥匈四大帝国崩溃。

3】问题。形成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山东权益由德国转给日本,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引发了五四运动。

2.凯末尔革命*。

穆斯塔法·凯末尔(1881—1938)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大片领土被占领,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凯末尔与苏丹政府决裂,于1920年在安卡拉召开了大国民议会,成立了临时政府,凯末尔任临时总统。凯末尔率领土耳其国民军经过两年多战斗,赶走了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收回大片领土,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1923年,凯末尔创建了人民共和党,同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他当选为总统。

土耳其民族独立后,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真正富强起来,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第一,废除土耳其的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制定了土耳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西方法律为蓝本的民法、刑法和商法相继诞生,实现了宗教与司法的分离。

第三,致力于发展经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并将荒废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农村成立农业银行和信贷合作社。经济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效果,1927年至1939年期间,土耳其的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三位。

第四,建立各级学校,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创造了简便易学的新文字。文化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教育与宗教分离。

第五,在社会生活方面,废除了种种陈规陋习。如发起一次“帽子革命”,要改戴欧式

礼帽;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整个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1869—1948)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领导印度人民开展了追求独立自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国的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1915年,甘地提出行动纲领。他号召印度人民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到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等等。甘地希望通过这种运动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为了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甘地号召所有印度人拒绝使用洋布,而改穿土布衣服。他本人身体力行,一直穿着土布衣服,每天还抽出半个小时纺线。他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当群众的斗争超出了非暴力的范围时,甘地往往会宣布中止运动。1922年,印度乔里齐拉村的农民示威游行,警察向他们开枪,被激怒的群众打死烧死21名警察。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残酷的报复,甘地认为没能制止群众的暴力行动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

1924年,甘地的巨大声望使他成为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他的思想也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都遭到镇压。但仍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在印度人民日益高涨的反英浪潮的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甘地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这招致了部分印度教狂热分子的不满。1948年1月,甘地在做晚祷时,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打死。甘地在倒下的瞬间,还以手加额表示宽容凶手。

4.国际联盟。

①宗旨。

1】背景。一战破坏性。巴黎和会。美国威尔逊提出14点和平计划首先提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发动战争义务;裁减军备。

②活动。

1】建立。1920年生效,日内瓦。

2】内容。集体安全:任何侵略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威胁;会员国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委任统治:战败国殖民地由国联委托英法日澳等国统治。机构:最高机构是全体大会;执行机构是行政院和秘书处。

③评价。

1】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2】缺陷。美国没有加入,苏联、德国等国加入又退出,日本后来因为侵略中国退出,缺乏权威性。

3】积极面。是整体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发展。它的宗旨、原则成为以后的准则,为联合国打下了基础。

5.华盛顿会议。

①背景。

1】巴黎和会没有解决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2】美日矛盾日益尖锐。

3】海军军备竞赛加剧。

4】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一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

②内容。

1】召开。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

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

2】四国条约全称《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美、英、日、法于1921年12月13日签署。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协商解决争端;英日1911年的同盟协定终止。

3】五国条约全称《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美、英、法、意、日于1922年2月6日签署。主要内容是: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禁止建造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不得装置超过16英寸的火炮。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单舰不超过2.7万吨,不得装置8英寸以上口径火炮。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岛屿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除外。《五国条约》的签订是列强在海上实力对比问题上暂时妥协的结果,它使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从而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但条约只对两类舰种作了限制,因此并未从根本上缓和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

4】九国条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由与会国于1922年2月6日签署。主要内容有: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除中国外,各国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专利或优越权。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关税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均遭列强拒绝。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5】会议期间还讨论了山东问题。中国代表强烈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这样,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日本在山东仍继续保持相当大的势力。

③评价。

1】性质。华盛顿会议是列强重新分割亚太地区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补充。

2】作用。它暂时调整了一战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

比的新格局,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地位,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抑制,使中国回归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问题。会议形成了美日、英日矛盾,是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远因。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5】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⑴相同点。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⑵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6.非战公约。

1】背景。《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 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2】内容。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3】评价。《非战公约》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公约是宣示性的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公约的缺陷在于:首先,它笼统地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其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未使用当时一些国际文件已经使用的“禁止使用武力”,这就使侵略者有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不是“战争”而开脱罪责。第三,公约的拘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美国的保留是,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的保留是,世界上某些区域的“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些保留超出了自卫权的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表现。《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

评价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最佳答案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秩序。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历程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

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当这场大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稳定性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重新安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从《凡尔赛和约》到《四国条约》、《九国公约》,都是首先具有这种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性安排的特点;而国际联盟和限制海军军备的规定,又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一种最初的反映。这种情况说明,战争和相对的联合,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而它们采取哪一种政策,取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特定形势。当涉及到不同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不可调解时,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而当战争危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时,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相对联合就会取代战争。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定各自国内的经济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会加强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在世界现代史上,这种资本主义

高三历史通史体例复习讲义:二战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二战】 【目录】 第五章,1900-1945年间世界痛苦转型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②西班牙内战。③德国入侵波兰。④苏联建立东方战线。⑤德国入侵北欧西欧。⑥德国入侵苏联。⑦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⑧绥靖政策及其评价。⑨中立政策及其评价。⑩极端民族利己主义及其评价。 2.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互相配合。①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②太平洋战场的转折。③北非战场的转折。④苏德战场的转折。⑤意大利投降。⑥开罗会议。⑦德黑兰会议。⑧第二战场开辟。⑨雅尔塔会议。⑩波茨坦会议。 3.二战后果及其影响。①后果。②性质。③政治。④经济。⑤国际关系。⑥科技。⑦思想。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是一战的继续和扩大,也是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恶果,虽然非战公约在1929年就签署了,但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法西斯国家不以为然,还是按照近代国际关系制度行事,企图武力重新瓜分世界。但是,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向现代转型,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不再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于是就有和平主义、中立主义、绥靖政策等等,结果,世界人民没能团结起来,没能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没能形成集体安全体系,战争由局部扩大到世界。法西斯的战败,埋葬了旧的国际关系结构,也埋葬了旧的国际法中不利于整体世界发展的制度。 1.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埃失败原因:封建落后;武器落后;领导错误,寄希望于国联干预;意大利先进;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②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人民阵线、国际纵队——弗朗哥叛军、德意干涉军。人民阵线失败原因:法西斯势力强大;人民阵线缺乏军事力量;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内部叛徒出卖。 ③德国入侵波兰。 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1936年德意签署《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 2】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会谈,签订《慕尼黑协定》。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交给德国。德国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次年3月侵占了整个捷克。它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是绥靖政策的顶峰,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原因。英法敌视苏联,慕尼黑阴谋祸水东引,集体安全努力化为泡影,日本在黑龙江流域侵略苏联。B.签订。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C.评价。为苏联赢得备战时间;苏联民族利己主义的集中体现。 4】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5】波兰速忘原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苏联,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抗日战争】 【目录】 第五章,1900-1945年间世界痛苦转型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①原因。②侵华。 2.中国政局的变化。①国民党。②中共。③民主党派。④人民。 3.中日全面战争和国共合作抗日。①全面战争爆发。②正面战场。③敌后战场。④国际战场。⑤日本的殖民统治。⑥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⑦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⑧国民政府继续抗日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努力。1】参与反法西斯同盟。2】废除不平等条约。3】中国军队出国作战。4】参加国际会议。⑩抗战胜利意义。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所以,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日本侵华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1931年是东北,1932年进攻上海是掩护占领东北,1933年是热河,1935年是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一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都是积极抗战的,此后就是保存实力。但是,在国际上争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努力加强了,参加开罗会议是一个高潮。豫湘桂战役的惨败,使国民政府在国际国内的声望大幅降低。中共的敌后抗战主要是发动农民参加抗日,扩大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扩大中共控制的势力范围,把日军孤立在城镇据点,随时准备反攻。国共合作领导抗日,发动了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敌。同时,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世界人民支援下,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 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①原因。 1】军国主义传统。 2】称霸世界计划——大陆政策。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3】大危机打击沉重,转移国内矛盾,国内市场狭小,转嫁危机。 4】中国内战,造成东北空虚。 5】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标志。政策:独裁;扩军备战;《基本国策纲要》。建立原因:封建性军事性传统;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经济危机打击沉重;军部法西斯势力推动——九一八事变、二二六兵变。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清朝中前期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清朝中前期】【目录】 第三章,1500-1800年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八、中国清朝 ⒈政治。①议政王大臣会议。②南书房。③军机处。⑤康熙帝*。 ⒉经济。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 ⒊外交。①闭关锁国。②十三行。③反侵略斗争*。④西学东渐*。 ⒋文化。①文化总结*。②文学。③艺术。④思想控制*。⑤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八、中国清朝 清朝源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为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全国统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进行制度建设,出现康乾盛世,但是,满洲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心态卑暗,专制独裁较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顶峰,极大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乾隆中期开始衰落,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等连续战败。一般以1840年将清朝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前属于古代范畴,以后称晚清,属于近代范畴。清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本部分只讲到1840年之前。 ⒈政治。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1】产生。出现于1636。当时满族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习俗。后金军国大事都由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诸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2】评价。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在清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对重大决策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 3】废除。雍正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只限于一般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1791﹐乾隆帝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②南书房。康熙帝为打击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权而设立,把决策权抓到自己手中,开启军机处。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明朝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明朝】 【目录】 第二章,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 五、明朝 ⒈政治。①废丞相升六部。②三司。③内阁。 ⒉经济。①农业【鱼鳞图册】。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萌芽。④商业【抑商】【四大名镇】。⑤海禁。⑥朝贡贸易体制。 ⒊文化。①思想。1】王阳明。2】李贽。3】黄宗羲。4】顾炎武。5】王夫之。6】明清之际思想评价。②科技。③文学。④艺术。⑤文化交流:西学东渐。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五、明朝 朱元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灭元建立明朝,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皇帝代表的统治阶级腐朽特征日益加强,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1644年被推翻。

⒈政治。高度专制独裁。 ①废丞相升六部。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皇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②三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不同于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明代各省设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加强皇权,分权达到集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内阁。 1】形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奏章,属于顾问官性质。明成祖正式设立,后权力上升,明成化、弘治之际,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明万历朝早期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实际上的宰相。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概讲(二轮复习必备)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史实要点]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 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2.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 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 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 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解题探究] (2013·江苏高考,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解题思路] 审材料材料大意是推崇、强调家庭成员间“孝悌”、“伦理等级观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结构示意图

第十二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九下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一、结构提纲 二、内容解读

1.背景: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2.爆发:1929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1)、;(2)、 (3)、。 3.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 (2)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2.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目的: 3. 特点:全面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根据,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郭默、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 5.新政取得的显著成效。(1)美国缓慢恢复,得到改善; (2)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明显增强。 (5)新政在上具有重要意义 (6)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范例。但由于产生危机的_______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_________,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为首的法西斯组 织,利用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利用“”,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所 有。还强化,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 5.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的狂潮:他们被剥夺了德国身份;不得 ,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人通婚等等。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也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 7. 是日本法西斯的支持者和集中地。年,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了。 8.19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又称。它的形成是对的严重威胁。 三、合作探究 1、“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学家黄安年 回答问题: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目录】 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 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1.英国议会改革。①1832年改革。②1867年改革*。③1884年改革*。 2.美国内战* 3.德国统一和确立君主立宪制。①德国统一。②1871年宪法。③1871年宪法评价。 4.俄国1861年改革*。①背景。②内容。③评价。 5.日本明治维新*。①背景。②倒幕运动。③明治维新。④1889年宪法。⑤侵略扩张。 ⑥影响。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在英国近代化推动之下,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①英国:1640-1688年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②美国:1775-1783年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度,1861-1865年内战废除种植园奴隶制。 ③法国:1789-1815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70年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④俄国:1861年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二月革命建立共和制度。 ⑤德国: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918年革命建立魏玛共和国。 ⑥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1889年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英国议会改革。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6年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还建立了职业警察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①1832年改革。 1】背景。A.工业革命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世界近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一、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此时,没落的清王朝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走向衰亡。 (1)政治领域:①1840~1900年伴随着外国列强对华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②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展开勇敢的反侵略斗争和进行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领域:①鸦片战争,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外国列强凭借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来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领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探索新知,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资政新编》)。②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③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使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清政府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二、知识结构

高三历史通史体例复习讲义: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 【目录】 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19世纪文化 1.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诞生。①条件。②标志。③马克思*。 3.第一国际。①背景。②成立。③意义。 4.巴黎公社。①背景。②措施。③经验教训。 5.第二国际*。 6.19世纪文化。 ①文学。 ②美术。 ③音乐。 ④电影。 ⑤科学。 ⑥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世纪有三大进步潮流,其一是自由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带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其二是民族主义,就是民族统一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其本质也是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其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社会化,从而要求国家管理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就是无产阶级要成为社会化的领导阶级。 1.早期工人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西欧各国先后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各国工人纷纷起而反抗,1831和1834年法国爆发了两次里昂工人起义,都遭到镇压,1844年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次起义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 1832年的英国议会选举改革赋予了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草拟了一份请愿书,并命名为“人民宪章”,宪章派的名字由此得来。 “人民宪章”提出六条要求:(1)凡年满21岁的男子、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人民宪章附有一个请愿书,宪章派广泛征集工人群众的签名,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三次请愿运动。 第一次:1839年,宪章派向议会递交了有125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遭到下院否决。政府下令禁止群众集会,并逮捕宪章派领导人,运动转入低潮。 第二次:1842年,宪章派第二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此次签名达300多万人。请愿再遭拒绝。工人以罢工表示抗议,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再次遭到政府镇压。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 第三次: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后。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宪章派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隋唐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隋唐】 【目录】 第二章,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 一、隋朝 ⒈政治。①统一*。②三省六部制。③州县制。④科举制。 ⒉经济*。①均田制。②租庸调制。③大运河。 二、唐朝 ⒈政治。①制度完善。②唐太宗*。③节度使。④安史之乱*。 ⒉经济。①制度改革。②农业。③手工业。④商业。⑤外贸。 ⒊文化。①印刷术。②火药。③文学。④艺术。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一、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陪都洛阳,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文帝进行了制度建设,隋炀帝进一步改进制度,奠定了隋唐强盛的政治基础。但是,隋朝是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没有领教人民力量,所以,隋炀帝出现暴政,618年被推翻。 ⒈政治。 ①统一*。 1】条件。南方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北周统一北方,加强制度建设,奠定统一基础;民族融合,南北差异缩小;民心厌战,渴望统一;隋文帝正确的战略战术。2】过程。589年灭陈。 3】意义。为大规模建设提供条件;促进了隋唐强盛。 ②三省六部制。 1】源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2】职能。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但真正的宰相却是临时职务。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收支、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接待少数民族、外国人】。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渐渐的, 3】特点:①分工明确,②效率高【决策错误减少】,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4】评价。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③州县制。 1】背景。东晋南迁后设置许多侨置州郡县,南朝继续,地方行政制度混乱;北方州郡县设置数量多。行政效率低、国库开支大。 2】措施。裁撤郡级行政机构;裁并州县,减少数量;地方官不再拥有军权、财权。

高三历史通史体例复习讲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 确立】 【目录】 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 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1.英国议会改革。①1832年改革。②1867年改革*。③1884年改革*。 2.美国内战* 3.德国统一和确立君主立宪制。①德国统一。②1871年宪法。③1871年宪法评价。 4.俄国1861年改革*。①背景。②内容。③评价。 5.日本明治维新*。①背景。②倒幕运动。③明治维新。④1889年宪法。⑤侵略扩张。 ⑥影响。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在英国近代化推动之下,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①英国:1640-1688年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②美国:1775-1783年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度,1861-1865年内战废除种植园奴隶制。 ③法国:1789-1815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70年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④俄国:1861年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二月革命建立共和制度。 ⑤德国: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918年革命建立魏玛共和国。 ⑥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1889年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英国议会改革。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6年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还建立了职业警察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①1832年改革。 1】背景。A.工业革命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推动。 C.第二次改革有宪章运动的推动。 2]改革。1832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清朝中前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清朝中前期】 第三章,1500-1800年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八、中国清朝 ⒈政治。①议政王大臣会议。②南书房。③军机处。⑤康熙帝*。 ⒉经济。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 ⒊外交。①闭关锁国。②十三行。③反侵略斗争*。④西学东渐*。 ⒋文化。①文化总结*。②文学。③艺术。④思想控制*。⑤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八、中国清朝 清朝源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为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全国统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进行制度建设,出现康乾盛世,但是,满洲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心态卑暗,专制独裁较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顶峰,极大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乾隆中期开始衰落,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等连续战败。一般以1840年将清朝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前属于古代范畴,以后称晚清,属于近代范畴。清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本部分只讲到1840年之前。 ⒈政治。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1】产生。出现于1636。当时满族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习俗。后金军国大事都由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诸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2】评价。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在清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对重大决策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 3】废除。雍正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只限于一般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1791﹐乾隆帝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②南书房。康熙帝为打击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权而设立,把决策权抓到自己手中,开启军机处。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发展与迟滞并存。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2.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撞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阶段一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368~1644年)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1)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后发展为内阁,拥有票拟权。 (2)地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农业:明初制鱼鳞图册以抑制土地兼并;南方出现一年三熟制;发明风力水车。 (2)手工业:南方丝织业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丝织业中心;官府织造超过前代,民间丝织业生产使用花楼机。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商业: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帮”出现,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4)经济政策: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和“贱商令”,实行“海禁”,外贸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文化 (1)思想:王阳明集心学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科技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小说兴盛,尤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最为著名。 (4)艺术:文征明以行书著名;徐渭的《牡丹蕉石图》为写意画精品;昆曲盛行。 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典例1] (2017·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第二次工业革命】 【目录】 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科学的发展。①电磁学。②热力学*。③化学*。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条件。②内容。③影响。 3.垄断组织。①形成。②形式。③评价。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5.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①殖民扩张。②世界体系。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科学的发展。 ①电磁学。1820年,丹麦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磁场运动的电效应。1865年,英国麦克斯韦运用高深的数学理论整合电磁学,1873年,麦克斯韦出版《电磁学通论》,建立了电磁场理论的完整体系,并预言电磁波存在。1888年德国赫兹发现电磁波。它为电气时代到来准备了科学理论。 ②热力学*。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1842年,J.R.von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经过焦耳、卡诺、开尔文、克劳修斯等人的研究,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③化学*。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30年代,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创办了化学实验室,不久,这里就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聚集了大批化学家。正是这些化学家的长期研究才使得德国的化学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合中独领风骚。 ④生物学。 1】背景。基督教神学上帝造物阻碍发展,异端裁判所压迫。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工业革命解放思想。 2】发展。17世纪和18世纪,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加强了,初步形成了两条研究路线。一条研究路线以林耐(1707—1778)为代表,着重研究群体,主要运用观察和分类的方法。林耐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对大量的材料做了初步系统的整理,将动物、植物分类的通用层次确定为纲、目、属、种四级。从此,人们开始真正按照物种的亲缘关系,对动植物材料进行重新整理,为进化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但林耐认为生物都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 另一条研究路线以哈维(1578—1657)为代表,着重研究个体。哈维运用解剖和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沿着哈维的道路,细胞学得以建立。17世纪英国胡克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1838年德意志施莱登创立植物细胞学说,1839年德意志施旺确立动物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确立;19世纪50年代德意志德马克发现细胞分裂,创立胚胎学说。有了细胞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便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点整理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c04066373.html, 、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 对稳定。但是这个体系实际是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瓜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2、国联≠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3、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但是中国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一点的保障,反而受到严重的伤害。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此事有何认识? 答案一:弱国无外交 答案二: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5、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山东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通过中国代表坚持不懈的斗争,会上基本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c04066373.html,

专题二十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影响二

专题二十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影响二 知识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所隐含的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势力猖獗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巴黎和会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控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其实和会上,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的各自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1919年协约国也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定。巴黎和会签署的各种条约是以条约签订的具体地点来命名的。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 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个和约,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是另一方面,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法国,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体系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