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加固技术

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加固技术
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加固技术

82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2年11月上第41卷第376期

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加固技术

张向东1,肖胜利1,夏琪1,谷洪勋1,赵刚2,任克彬

2

(1.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26栋建筑组成,为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继续利用和保护,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全面修缮加固,行政楼和宋卿体育馆为第1批实施的修缮加固项目。重点介绍了行政楼修缮加固方案设计和宋卿体育馆施工。为近现代早期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建筑的修缮加固积累了经验。[关键词]加固;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21-0082-03

Reno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of Modern

Heritage Building in Wuhan University

Zhang Xiangdong 1,Xiao Shengli 1,Xia Qi 1,Gu Hongxun 1,Zhao Gang 2,Ren Kebin 2

(1.He ’nan Province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Zhengzhou ,He ’nan

450002,China ;

2.He ’nan Antique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Design ’s Research Center ,Zhengzhou ,He ’nan

450002,China )

Abstract :Modern heritage building in Wuhan University ,completed in the 1930s ,includes 26buildings in the 15places.It i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o be listed among the fifth group of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State Protection.They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renovated to continue to use and protect after the approval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And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SongQing Gymnasium become the first projects to be renovate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no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scheme of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SongQing Gymnasium.This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 strengthening and reconstructing modern early-age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masonry structures.

Key words :strengthening ;heritage building ;restoration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2-07-02

[作者简介]张向东,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E-mail :zheast@126.com 1

工程概况

武汉大学近现代文物保护建筑建设于1930—1936年,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典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开尔斯(F.H.Kales )和结构设计师莱文斯比尔(A.Levenspiel )等设计[1],上海六合营造公司、汉协盛营造厂承建,至今将近80年,为继续使用和保护,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全面修缮加固,行政楼和宋卿体育馆为第1批实施的项目。

行政楼位于武汉大学学府路、珞珈山北坡,因山势而建,

坐南朝北、左右对称,由主楼、四隅配楼、连廊和穹窿顶碉楼等组成。主楼地下1层,地上4

层,建筑面积4981.16m 2

,高30.48m ,为仿中国古代

建筑并融合西方建筑风格的中西合璧近现代建筑,

曾为工学院大楼,后改作办公楼使用至今。

宋卿体育馆位于武汉大学狮子山南,地下1层,

地上1层,建筑面积2748m 2

,巧妙利用屋面坡度形

成三重檐琉璃瓦采光仿古歇山屋顶,结合巴洛克风格的山墙,同样是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现为室内篮球馆。2

原结构设计特点

近现代仿古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普遍采用混合承重方式,相对现代建筑结构传力途径较为复杂,

结构抗侧力构件相对薄弱[2]

行政楼主楼平面呈正方形,屋面为四角攒尖重檐玻璃顶,中间为一通高5层的共享大厅,每层设置纯悬挑钢筋混凝土板环绕回廊,既是水平交通联系走廊,又是公共活动空间,如图1所示。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享大厅玻璃屋顶采用直径为19mm (0.75in )半圆头铆钉连接三角形钢桁架,对角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Xx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摘要】: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保留下来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存在整体技术逻辑性的薄弱而造成修复破坏的现状,并从保护理念、劣化分析、拆除加固、保护修复等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保护应该遵循一定保护伦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原真性风格性劣化分析保护修复 【正文】: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环境 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经过几百年世代文化传承和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新一轮的开发与发展,被视为建筑遗产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实践也越来越多。 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南京的近代建筑中找到。从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样式、拜占廷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可谓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现状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本应该得到切实保护的历史风貌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以各种理由或被空置颓败、或干脆以拆了之,终能够保存下来的也被无知无畏者们的设计、施工公司改造得面目全非。近代建筑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1. 使用性破坏 使用者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对近代历史建筑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随意改变建筑室内的原有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在拆除和加建的过程中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特色毁坏殆尽。 2. 置换性破坏 近代历史建筑的置换再生,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发挥着建筑的伦理功能象征赋予一个建筑物的意义和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符号来表达描绘其功能的特征。近代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应该相近不至于因功能相去甚远而大动其筋骨,在修缮改造时只是根据功能使用的需要,对于原有建筑的构件不加保留的拆除、加建,将室内传统的、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装饰随意更改,而失去其建筑象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形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 保护性破坏 保护改造的理念不顾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之事实,将建筑肌体采用现有材

文物建筑保护措施Word版

文物建筑保护措施 XX乡文物建筑的抢救维修工程,必须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做到维修工程严格保留现存文物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构件,恢复到文物建筑震前状态。 本工程施工,由具有甲级文物保护、维修单位资质的施工单位组织和管理与经验丰富的工匠共同实施的工程项目。 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和传统建筑材料施工进行文物修缮,传承民族建造工艺。 文物建筑的修缮是对文物建筑实施保护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体现。文物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与否,对文物建筑的安全与价值至关重要。文物不能在生,在保护措施上的任何一点疏忽,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文物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决定着修缮保护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而衡量修缮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要看修缮后文物建筑自身价值得到了保护,文物建筑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安全隐患得到消除,使其更有社会价值。并非仅仅是修旧如初或焕然一新。 第一节文物建筑维修原则 一、不改变原状 为切实保持好文物的信息,本次维修将严格按照建筑的原状进行修缮,在对现场留存痕迹,知情人的回忆作严格考证和认真比对,并加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实施的。

二、真实性 四保存原则 1、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 2、保持原有的建筑材料; 3、保持原有的建筑结构; 4、保持原有的建筑工艺。 文物是不可替代与不可再生的,维修的目的是真实在保存并延续其文物本体,保护它的全部历史信息及价值。 对现存建筑修补、加固措施均以保护历史信息,确保安全为原则,尽量少干预建筑本体,尽可能多的保留原状原物。 所有的加固手段与材料尽可能做到容易拆除,不损毁原结构与构件,不影响后续维修保护措施的实施。 三、原建筑风格 为保持XX乡文物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点,除设计中特别规定以外,所有维修部分均应该坚持使用与维修对象相同的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艺、原做法。 第二节拆除工程 1、拆除高、大的墙体和屋面应事先对拆除体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拆除方案,不得盲目拆除、野蛮拆除。

古建筑修缮

施工专用技术 01.13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 1 名称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 2 概述 该公司从事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与设计五十余年,具有很强的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在文物修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专项技术资质。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建筑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经过几千年不断的充实改善和提高求得继承创新和融汇发展,其工艺质量、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日趋精湛。为发扬光大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早已在世界古代建筑技术领域中成为了独树一帜特具风格的建筑技术瑰宝。雄伟的古建筑艺术以完整的木结构、精美的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青白石座并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形成自然与人文美高度的融合,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承古融今,中国古建筑的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为世界建筑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创造了独特的品牌。一直以木结构营造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多采用抬梁式框架结构体系,其形式主要有体系完整、布局灵活、居住环保、形态动人及结构抗震性能刚柔并具,在地震力作用下可以做到“墙倒柱立屋不塌”的几大特点。中国古建筑具有其优越的抗震性能。

6 设计与施工要点 6.1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施工技术以《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为依据,严格遵守原则统一规定的施工与操作规程;施工中尊重原建筑的年代特征、技术手法与特点,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和现状;积极纠正现存误差,恢复原状;加强学习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法律意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发布的所有规范、规程;遵守《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6.2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施工与设计依据国家及北京市发布的有关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本着“恢复建筑原貌,再现历史及修旧如旧”的原则。重视力求与建筑物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相协调统一,体现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古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除采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大样图外,还经常使用不同比例的模型指导设计和施工。 3 适用范围 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满足和适应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及质量要求。中国古建筑复建及修缮技术适用于中国建筑中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公用建筑及民间四合院等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多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古建筑营造和修缮。 4 执行标准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式营造则、例》《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总则及基本规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强对古建筑木结构(以下简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使古建筑得到正确的维护与修缮,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及其相关工程的检查、维护与加固。 第1.0.3条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为长远保护古建筑工作的需要,每次维修所进行的勘查、测试、鉴定、设计施工及验收的记录、图纸、照片和审批文件等全套资料均应由文物主管部门建档保存。 第1.0.5条从事古建筑维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经专业技术审查合格,其所承担的任务应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原状系指古建筑个体或群体中,一切有历史意义的遗存。现状若确需恢复到创建时的原状或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特点的原状时,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并具备可靠的历史考证和充分的技术论证。 第2.0.1条在维修古建筑时应保存以下内容: 一、原来的建筑形制包括:原来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 风格等; 二、原来的建筑结构;

三、原来的建筑材料; 四、原来的工艺技术; 第2.0.2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五类: 一、经常性的保养工程:系指不改动文物现存结构、外貌装饰色彩而进行 的经常性保养维护。例如:屋面除草勾抹,局部揭窊补漏,梁、柱、 墙壁等的简易支顶,疏通排水设施,检修防潮、防腐、防虫措施及防 火防雷装置等。 二、重点维修工程:系指以结构加固处理为主的大型维修工程其要求是保 存文物现状或局部恢复其原状这类工程包括揭窊瓦顶打牮拨正局部或 全部落架大修或更换构件等。 三、局部复原工程:系指按原样恢复已残损的结构,并同时改正历代修缮 中有损原状以及不合理地增添或去除的部分,对于局部复原工程应有 可靠的考证资料为依据。 四、迁建工程:系指由于种种原因需将古建筑全部拆迁至新址,重建基础 用原材料原构件按原样建造。 五、抢险性工程:系指古建筑发生严重危险时,由于技术经济物质条件的 限制,不能及时进行彻底修缮而采取的临时加固措施。对于抢险性工 程,除应保障建筑物安全控制残损点的继续发展外,尚应保证所采取 的措施不妨碍日后的彻底维修。 第2.0.3条当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确能更好地保存古建筑时,可在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中予以引用,但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仅用于原结构或原用材料的修补、加固,不得用现代材料去替换原用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及实践与探索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侯建设 前言: 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怎么使它们得以重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历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这样一个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海派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上海外滩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在近年来的开发与发展,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改建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质量,在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理念方面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近代历史建筑既不同于文物古建筑传统法式的技术工艺,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因为它有自己的建筑艺术风格、构造体系,也有自己的历史渊源。那么我们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是使那些曾在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建筑遗产,真正重新融入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所以,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怎么样使其传承原貌旧史、拓展现代功能,达到修旧如旧、饰新溶旧的效果是我们建筑装饰企业对保护性建筑改造修缮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海建工装饰公司从近几年对市场的关注与研究以及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实施,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面的理论基础。我们近年来所参建的历史建筑修缮项目,无论是从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挖掘、还是将传统工艺、国外技术在保护建筑修复施工之中的应用、特别是施工技术人员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等都得到

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所以,对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我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市场经济的商机,也将其视为我们建筑装饰企业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良机。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国内外流派和法规 对于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我们很注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建筑的保护经验,这不仅是因为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大多是在上海开埠期间西方列强各自按照本国的建筑风格所建造的西方建筑,重要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历史建筑保护立法、教育、城市规划、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实践和研究。1931年公布的《雅典宪章》提出了历史建筑修复的总体框架和建议,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强调历史建筑修复过程中历史原真性的保持,从此,以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为核心的新城市复兴理念逐渐主导了西方的城市建设。 法国派的保护方式,l844年,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迪克(Viollet Le Duc)为巴黎圣母院做修复设计时,即提出了整体风格修复的原则。 英国派的保护方式,1855年,英国建筑理论家拉斯金(John RuSkin)提出,保护不企图任何的增添、改动或修护。美术工艺设计家莫理斯(William Morris)于1877年提出:以保护代替修护,用经常的照料来防止其败坏。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最新版】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规范古建筑修缮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修缮项目,是施工组织与管理各阶段中应执行的基本工作程序。其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修缮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术语 (一)设计文件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前,设计单位根据文物保护原则与目标编制的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在项目施工中编制的其他技术文

件的总称。 (二)施工技术文件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在施工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的总称。 (三)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为指导项目施工技术、经济和管理而编制的综合性文件。 (四)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一步明确修缮项目的重点部位和工序、关键工艺,以及确保施工质量的技术文件。 (五)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文件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修缮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功能分区、临时道路、各类线路走向和各种设施位置等工作。

(六)项目部 施工单位针对具体修缮项目施工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等人员组成,进行项目施工的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动态管理各施工要素,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的安全、进度、质量、造价等。 (七)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单位为实现预定的工期目标,根据各工种和各工序的相互关系,安排项目施工顺序和起止时间计划的工作。 (八)专业分包 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将满足专业分包条件、专业性强的项目施工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施工单位。 (九)总体工程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的全部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位工程。 (十)单位工程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古代青铜器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逐渐锈蚀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本文将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青铜保护修复化学 我国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在冶铸技术上有着辉煌和独特的成就。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器物不管是传世品还是新发掘出土的,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因此,保护好它们,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古人的创造智慧,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 由于青铜器成分、耐腐蚀性不同,腐蚀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腐蚀情况和腐蚀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仅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各种颜色的腐蚀膜;有的铜质已完全矿化;有的腐蚀在其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锈斑、锈块。有的锈蚀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腐蚀活动则十分活跃,正继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文物的损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内因或外因其中之一,都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控制内因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以出土青铜器为例,简述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腐蚀产物检测 首先应采用仪器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通过仪器的分析,可以得知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有多种成分: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化铜(CuS)、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灰白色的氯化亚铜(CuCl)、氯化铜(CuCl2)、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等。这些腐蚀矿化物,质地较为紧密,在青铜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称其为“无害锈”;而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锈蚀先产生于小孔或缝隙中,由局部逐渐蔓延,严重时可深入到铜体内部,器物体积膨胀,使铜体酥解,甚至造成器形严重改变和断裂。称其为“有害锈”或“粉状锈”[2]。 在青铜器的保护过程中,粉状锈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会在青铜器体内反复进行,氯离子对青铜器的危害甚大,所以在处理文物之前对氯离子的定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硝酸银检测法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部分分别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工具论。本体论遵循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论述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理论。方法论的核心理念是价值特性原则,也是历史性保护中确定设计的理论。工具论的意义在于阐明设计方法、保护技术评估等保护工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它遵循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历史建筑 一、伦理原则 所谓的历史建筑保护的伦理原则,就是在诠释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确定了其价值取向和技术合理性的判定依据,可以说,构建一个准确表述历史保护本质的伦理原则是一切历史性保护工作的基点。 1.历史性保护既是已存部分的保护,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其各种价值 这是对历史性保护“本体”的保护和阐述,主要是说明历史性保护的实质内容究竟是什么。历史建筑所

具有的以广义历史价值为代表的各类价值是历史性保护的直接对象,这些价值的载体是历史建筑本体。因而,只有以保存和恢复历史建筑的各种价值为出发点且对建筑本体进行有计划的修复维护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历史建筑保护。 2.历史建筑所含各种价值的保护标准是其核心部分 如果说,历史建筑价的保持与恢复值是历史性保护的主要矛盾,那么对其核心价值的保护即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评价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是否合理,最主要的评判内容就是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的保护和恢复状况。如图1-1所示,建于1921年的天津原浙江兴业银行处于该地商业核心地带——和平路和滨江道交汇处,与周围的天津劝业场等三个知名近代建筑构成了著名的“四位一体”构图,是控制和平路与滨江道历史风貌区的核心和灵魂,对其进行原址保护才能保护其价值构成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环境价值。若对其进行平移处理,即丧失了其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 3.价值的保护也影响其他方面的价值评价 在每一段历史的历史性保护环境下,评价原理和标准会呈现出一定成的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学观差异性所导致。在历史建筑改造和加建设计中,经常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文物保护与修复试验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条例 (一)管理人员守则 一、关于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健全工作,仪器购置后,需要有归档和记录。重要仪器平时需要做一定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2.实验室专职人员要对关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便于维护和使用。 3.实验室专职人员对文物的实验要遵守人身安全第一,对文物负责第二,还要使教学科研合理开展等原则。 二、关于实验室的维护 1.管理人员应按照文保实验室相关规章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文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正常使用。 2.实验室的有关文物都需要合理安放。使用时做好记录,空闲时做好储存工作。 3.实验室非工作时间,所有活动资源关闭:水闸、电闸、煤气(暂无)关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验室非工作时段,离开之前仔细检查所有的水电煤设备,如果没有非工作时段的工作必要,应当全部关闭。以避免一切非静止因素引起实验室内危机。4.非上班时间,若实验室尚有仪器需要非间歇运行,必须将仪器或相关工作装置安置于人员流动可及处,保证有任何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或做出安全措施。 5.实验室卫生。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文物分析实验室、纸张保护室、古陶瓷修复室务必要按时打扫、清理,保证卫生状况。要求做到实验室室内环境整洁、干净,仪器、设备、文物、药品、资料等物放置整齐有条理。 6.对文物、仪器、设备有熟悉了解,经常关心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调整。 三、关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 1.实验室的文物分析、文物测试、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都要在一起设备都正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前检查仪器设备文物,实验后还原仪器设备到实验前状况。 2.开展任何实验之前,都要掌握实验对象性质、实验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定,才能顺利开展实验。 (二)仪器设备使用规则 一、教学使用仪器设备 1.本科文物保护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基础实验均可使用本实验室的各

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与工艺应用

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与工艺应用 当前,近代历史保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遗留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其修缮工作受 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了大力支持。而随着时 代的不断发展,近代历史建筑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 的损坏,如何借助现代修缮工艺完整的保留历史建筑的风貌,将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下去,是修缮的重点,同样也是 此次探讨的根本目的。 1、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 建筑的存在极为有必要,其作为人们生活过的场所, 有助于古代历史文化的探究,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放在当下也极具观赏价值,是地 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突破口, 在开展修缮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真实性。 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韵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最 大化保留其历史意义,就必须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在修缮 时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布局样式,不随意更改建筑所传 递的历史信息。二是可逆性原则[1]。当古建筑处于人口较 为密集的区域,则应当秉承可逆性原则,在充分把握建筑 结构方法、不破坏建筑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元素,以此来改善周围环境。三是整体性原则。古建筑应与周围 环境保持一致性,重视其与周围环境的相适宜性,在修缮 过程中充分考虑民间习俗、传统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不仅要保护建筑的整体性,同时也可对某个构件进行重构。 2、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艺 2.1平面布局修复 在恢复建筑原有的平面布局時,首先要对建筑内部环 境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建筑所处的年代,了解建筑的布局 特点,确保对建筑平面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在修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建筑原有构件被破坏,比如隔断、柱、檩条等 被拆除,对此则需要在修缮后期对缺损的构件进行修补。 2.2立面风貌修复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国家文物局 2016年

目录 一、总则 (1) 二、术语 (2) 三、基本规定 (5) 四、内容和深度要求 (9)

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增强文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适用于文物建筑类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和迁移工程。 省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文物价值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可参考本要求。 第三条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的施工阶段。 施工单位不得使用投标时的“技术标”代替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条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

代的施工工艺特点科学编制。 第五条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行动态管理。 第六条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 二术语 第七条施工组织设计 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施工单位编制、用以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第八条动态管理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检查或因变更所作修改的管理活动。 第九条施工部署 根据设计文件内容和现场踏勘情况,统筹

规划、全面安排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实施的活动。 第十条组织机构 施工单位针对工程项目组建管理机构,并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 第十一条进度计划 为实现预定的工期目标,统筹安排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各工种衔接关系。 第十二条施工资源 完成施工项目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材料、传统工具及机具设备等生产要素。 第十三条平面布置 在工程施工用地范围内,相关生产、生活、安全、文明施工等设施的布置和安排。 第十四条文明施工 是指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场地应保持整洁、卫生,现场施工组织科学、高效,施工程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盐亭县金孔镇西林村赵坝寺文物修缮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四川省川英文化古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5月

第二部分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a.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b.所用标准及规范: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 GB50165—92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南方地区) CJJ 70-9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 301-88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 2.2编制原则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着遵循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根据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招标要求,结合本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各种客观条件,从经济和技术统一的全局出发,对各种情况加以通盘考虑,做出科学合理的全面布署。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选用较优的施工方案、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及设备装置,组织好劳动力、机具、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针对工

程实际情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现场道路、运输、水电供应、仓库和临时设施作出规划的安排,使施工活动能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优质、低耗、高速地完成本工程。 第三部分工程目标 3.1 本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本工程在施工期间,严格按我公司的质量原则及质量体系对此工程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 3.2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样板工程 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达标,杜绝死亡事故,工伤频率控制在1.5‰以内,严格按各级主管部门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组织施工,保证达到样板工程。 3.3 本工程工期目标:120天竣工 第四部分施工计划及部署 4.1 施工准备: 4.1.1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及规模,本工程拟配设项目部主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编码:7036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 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 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 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 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 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以PPT形式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实地参观调研与现场讲授。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教学参考书目: 1、(宋)李诫.营造法式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马清林等.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案例与研究.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9、其它有关专业期刊,如《文物》、《考古》、《古建园林技术》等等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为衡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也可以采取在给定题目下独立完成的资料搜集与结课研究报告作为考核方法,要求图文结合,资料内容翔实准确,逻辑分析到位。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大纲编撰人:赵向东 大纲审阅人:梁玮男 系负责人:梁玮男 学院负责人:白传栋 制定(修订)日期: 2018年6月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1.12.05 【实施日期】1992.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等68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 【失效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上海市有线电视管理办法》等27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1991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为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优秀近代建筑、是指本市范围内自一八四0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间

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下列建筑(包括建筑群,下同):(一)在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史或建筑史上有一定地位,具有建筑史料价值的建筑物和中国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二)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上有特色,或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三)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反映上海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和街区。 第三条优秀近代建筑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分为以下三个保护级别:(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 第四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文管委)负责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管理。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负责属于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管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负责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 第五条属于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代建筑,由市规划局和市房管局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属于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代建筑,由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和市文管委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代建筑,由市建委和市文管委提出,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