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设计毕业设计

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设计毕业设计
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设计毕业设计

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设计

前言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普遍加大,煤炭年产量居世界首位,产煤量占世界总产煤量的20%。但同时我国也是煤矿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数百万名矿工的生命安全,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开采规模的扩大及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瓦斯事故特别是中、特大瓦斯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如果不把瓦斯事故控制住,就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也就无法保障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对煤矿井下瓦斯气体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对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监测的研究也成为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瓦斯浓度的监测监控器在监测煤矿井下安全状况,防范安全隐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我国煤矿安全形势好转的关键。近年来,国有重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绝大多数煤矿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装了瓦斯浓度监测监控器。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井下作业的安全越来越有保障,但是仍然有许多采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低,对现场采矿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特别是针对瓦斯气体的监测和报警仍存在隐患,每年由于瓦斯泄露造成的特大事故依然很多。瓦斯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并大量储存在煤层之中的气体,是煤矿井下危害最大的气体。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份是甲烷(CH4),密度为0.716kg/ m3,对人体的危害是超限时能引起人窒息死亡。在地下采矿时候,井内常常会泄露一定量的CH4、CO和SO2等气体,后一种含量少,切易溶于水,经煤矿开采时的喷水处理后变成酸。但前两种气体含量多,且几乎不容于水,属于易燃易爆气体。

由于瓦斯气体本身的危险性和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因此对瓦斯气体的监测和报警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瓦斯报警是指利用气体传感器技术,将检测到的瓦斯气体浓度和标准值进行比较,当高过一定浓度值时候进行相应的声光报警,提醒正在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组织人员撤离或对矿井通风排气,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现在采矿业的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论文设计一种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用于监测井下瓦斯的浓度,并且能将其显示在数码管上,当瓦斯浓度达到一定的警戒值时,发出声光报警,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及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1.2国内外发展状况

井下瓦斯监控技术是随着煤炭工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瓦斯检测仪器——瓦斯检定灯。利用火焰的高度来检测瓦斯浓度;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明了光干涉瓦斯检定器,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了检测瓦斯浓度的敏感原件——铂丝催化元件;1954年,英国采矿安全所研制了最早的载体催化元件。电子技术的进展推动了瓦斯检测控制装置的进一步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法国研制的CTT63/40U矿井监控系统,英国的MINOS,美国的SCA-DA系统等。

我国矿井瓦斯监控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过

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煤矿下井人员主要使用光学瓦斯检定仪,风表等携带式仪器检测井下参数。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制载体催化元件,随着敏感原件制造水平的提高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监控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瓦斯断电仪问世,装备在采掘工作面,回风港道等井下固定地点,实现了对瓦斯的自动连续检测及超限自动切断被控制设备的电源的功能。随后,我国陆续研制了便携式瓦斯监控检测报警仪,瓦斯报警矿灯。1983年至1985年从欧美国家先后引进了数十套监控系统及配套的传感器和便携式仪器装备煤矿矿井,并相应的引进了部分监控系统,传感器和敏感元件制造技术,由此推动了我国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1983年以后,国内有多种型号矿井监测系统通过了技术鉴定,逐步实现了对煤矿矿井安全,生产多种参数的连续监测、监控、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特别是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给瓦斯治理提供了机遇条件,煤矿瓦斯监控网络系统应运而生。这些装备和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丰富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产品的市场,改善了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面貌,缩小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2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的设计方案

2.1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通过传感器感受到瓦斯,传感器输出的电压随着瓦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驱动蜂鸣报警器。电路简单、可靠,但是灵活性和实用性差。

方案二,甲烷进入传感器后,输出电参量,该电参量的大小随着甲烷浓度成正比例的变化。输出的电参量,一路直接送给电表指示出相应的甲烷浓度,另一路由传感器送到放大开关线路的输入端。当送给放大开关线路的电参量超过其动作阀值时,则放大开关线路动作驱动三极管导通报警电路。该方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执性,但是电路比较复杂,智能性差。

方案三,通过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并且能够通过传感器把模拟信号通过A/D 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检测出甲烷浓度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做出不同的浓度设定。

综合考虑,由于使用单片机设计灵活性更强,使用更方便,所以本设计使用方案三。

2.2煤矿瓦斯监测报警装置的总体设计

2.2.1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Fig.2-1 The diagram of the whole system structure 该设计采用AT89S51作为单片机进行控制,传感信号由气敏电阻和放大器瓦斯传感器 AT89S51 晶振

复位电路 报警电路 显示电路

电源电路

放大电路

转换成电信号,由ADC0809转换成数字量,监测电路可靠工作。气体监测仪表的功能主要有监测气体浓度值,设置报警点,超限进行声光报警等。软件算法采用设定值和测量值比较的算法,采用中断程序,以及时中断主程序。

2.2.2系统的功能

设计一个瓦斯气体安全监测装置,在气体浓度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监测,并能在被控对象气体浓度超过标准值时进行报警。假设该瓦斯监测报警装置能实现以下的功能:气体监测,超过设定的门限值后自动报警。以单片机为主,气敏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接,再加上浓度控制部分和人机对话部分来共同实现瓦斯安全监测与控制。

3瓦斯传感器的选择

3.1瓦斯监测装置传感元件概述

传感元件是被测物理量的敏感原件,是各类传感器的检出元件。

煤矿监测瓦斯浓度变化的传感元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铂丝传感元件

纯铂丝传感元件具有对沼气浓度变化反应灵敏的优点外,还具有耐氧化、抗毒性能好的优点。但是,铂丝元件在还原性介质中连续工作时,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很容易被还原出来的气体所污染,使铂丝变细和变脆,从而,影响元件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引起仪器出现零点漂移和精度降低,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元件使用寿命。因此缺陷影响了该元件的推广。

2)载体催化燃烧式传感元件

载体催化燃烧式传感元件,属于气敏热效应型传感器。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耗低,性能较稳定及使用寿命长,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检测瓦斯的主要传感元件,特别是我国和英、日、美诸国应用尤为广泛。

3)热导式传感元件

此类传感元件不适于低浓度瓦斯的检测。

4)声波传感元件

声波及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地震检测等方面。煤矿也可利用声波传感器进行瓦斯及其它参数的检测。但其敏感性不强,分辨率较差,只适用于高浓度瓦斯变化的检测。

5)气敏半导体传感元件

气敏半导体传感元件由某些金属氧化物制成。它可以定量或定性的检测各种还原性气体,可燃性气体。气敏半导体传感器制造简单,使用方便,但需要两组电源,耗电量大,且对被吸附气体的选择性较差。

6)红外激光谱吸收原理传感元件

红外激光测试瓦斯含量选择性能好,灵敏度高,其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激光器电源电压高,设备结构和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我国目前的瓦斯检测装置几乎全部采用热催化原理检测瓦斯。热催化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易于煤矿量大面广的使用,使用载

体催化元件检测占据了矿井瓦斯和多种易燃易爆气体检测领域的首位。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可燃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无烟燃烧,产生热量,使元件电阻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测知瓦斯的浓度。这种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较高,输出信号较大(1% CH 4时,输出电压可达20~25mv ),且不受其它可燃气和灰尘存在的影响。

由于在实际煤矿井下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载体催化燃烧式检测仪器。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也选用此种工作原理的传感器。

3.2载体催化燃烧式传感元件工作原理

载体催化燃烧式传感元件是用铂丝按一定的几何参数绕制的螺线圈,外表上浸渍有一层铂、钯催化剂。因为这种检测元件表面呈黑色,所以又称黑元件;除黑元件外,在仪器的甲烷检测室中,还有一个与检测元件构造相同,但表面没有涂催化剂的补偿元件(称白元件)。黑白元件分别接在一个电桥的两个相邻桥壁上,而电桥的另外两个桥臂分别接入适当的电阻,它们共同组成的测量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载体催化传感元件测量电路图 Fig.3-1 The diagram of Carrier catalytic sensor measurement circuit

当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检测元件(黑元件)时,其表面即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而这时当含有瓦斯的空气接触到检测元件表面时,便被催化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又反过来进一步使元件的温度升高,使铂丝的电阻值明显增加,于是电桥就失去平衡,输出一定的电压。催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Q

O H CO O CH ++=+222422

(3-1)

Rh 是催化传感元件,Rb 为补偿元件。将Rh 和Rb 置于同一测量环境中,由稳压电源供电。在无瓦斯的新鲜空气中,Rh=Rb ,调整电桥使之平衡,信号输出电压U=0;当瓦斯存在时,在催化传感元件表面发生无焰催化燃烧,电阻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加为Rh+△Rh ,而补偿元件阻值不变,从而电桥失去平衡。

当采用恒压源E 供电时,输出不平衡电压为:

()2E R R R E R R U h h b h h -?++?+=

(3-2)

由于 h

b h R R R R ?≥== (3-3)

h h R K E R R U ?≈?≈12

(3-4)

电桥输出电压取决于敏感元件的阻值变化量 。对于铂丝元件,其电阻变化量可用下式表示:

0)()(R h DCQ a R h H a R h =?=?

(3-5)

其中,a 、h 、R 0与敏感元件的材料、性质、结构尺寸有关;扩散系数D 和瓦斯的分子燃烧热Q 都是常数,可用一个常数K 2代表这些因素,因而上式可写为 C

K R h 2=?

(3-6) C

K K U 21=

(3-7)

即在理想情况下,电桥输出电压与瓦斯浓度成正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桥输出电压与瓦斯浓度呈线性。

3.3传感器的选择

3.3.1瓦斯传感器检测范围的选择

不同的瓦斯传感元件有不同的瓦斯浓度检测范围,在选择元件时要结合实际煤矿生产过程相关规程对瓦斯浓度的要求。

《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各点瓦斯浓度的规定如下:

1)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75%,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报告矿务局总工程师。

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由矿总工程师负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综合机械化、水采和煤层厚度小于0.8米的保护层的采煤工作面,经抽放瓦斯和增加风量已达到最高允许风速后,其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仍不能降低到1%以下时,经矿务局局长批准,瓦斯浓度最高不得超过 1.5%,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工作面的风流控制必须可靠;②通风巷必须保持设计断面;③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并安设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4)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其开关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5)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6)综合机械化采掘工作面,应在采煤机和掘进机上安设机载式断电仪,当其附近瓦斯浓度达到1%时报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采煤机和掘进机的电源。

结合以上规程与现有瓦斯传感器检测范围,我们可以设计检测范0%~4%的煤矿瓦斯监测预报装置,是完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的。

3.3.2瓦斯检测过程中的因素影响及分析

催化燃烧式瓦斯检测的主要性能特征是由热催化敏感元件的技术性能所决

定的。它直接关系到瓦斯检测的性能特征质量。以下主要对元件的技术性能及影响因素简要分析。

1)瓦斯传感器的灵敏度

指某一浓度的瓦斯在敏感元件上反应时,电桥输出电压值与瓦斯浓度值之比值,它取决于敏感元件对瓦斯催化燃烧的速率。一般敏感原件不应低于10~15mv/(1%CH4)。性能好的可达30 mv/(1%CH4)以上,这一指标是衡量敏感元件活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它是决定元件寿命的一个重要参数。

催化燃烧型瓦斯检测仪器灵敏度下降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越缓慢说明仪器稳定性越好。

2)瓦斯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这是仪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仪器与瓦斯催化反应的快慢,井下瓦斯检测要求实时性强,响应时间短。影响催化敏感元件响应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瓦斯通过扩散充满气室并达到元件表面的整个扩散过程所占用的时间;二是瓦斯在元件上的催化反应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并和周围进行热交换,元件最终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

3)瓦斯传感器的零漂问题

由于传感器及外围电路受外界环境影响会产生一定漂移。在长时间工作,受老化等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就可能产生较大的零点漂移。为了使系统在长时间工作后仍能够精确读数,在软件中使用了零位漂移修正方法。零位稳定是影响测量系统精度非常重要的因素。采用单片机,充分运用其硬件的通用性和软件的灵活性以软代硬解决此问题,这样就不影响传感器的工作特性,也不附加器件,准确可靠。

本设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用程序控制单片机先测出无输入时传感器的输出值(零位移输出值,即传感器在新鲜空气中的输出值),把它存储在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内,工作时每一次数据采集均减去此值,这样就排除了零位输出的影响,提高了使用精度。

4)预防载体催化元件中毒和注意事项

井下使用现场对敏感元件影响较大的就是矿井空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有机硅蒸汽等气体,会使元件发生中毒现象,使仪器灵敏度下降,甚至不发生反

应。这是使用者应当特别注意的,防止中毒的主要措施是在敏感元件上加装1cm 厚活性炭过滤器过滤以上气体,并注意定期更换活性炭。

此外,仪器经常在大于4%CH4以上的高浓度瓦斯环境下工作,也易造成仪器灵敏度被“激活”现象。这种情况是指敏感元件经高浓度CH4冲击后,其灵敏度忽高忽低,稳定性变差,导致误差增大示值不准,甚至完全不能使用。因此,要尽量避免用这种类型的仪器去测高浓度瓦斯。

3.3.3瓦斯传感器型号的选择

报警装置能否正确显示瓦斯浓度,取决于传感器的好坏以及它的检测电路。本设计的瓦斯传感器将采用汉威公司生产的MJC4/3.0L(MC112)传感器,MC 系列气敏元件根据催化燃烧效应的工作原理工作,由检测元件和补偿元件组成电桥的两个臂,与可燃性气体反应时检测元件电阻升高,桥路输出电压变量,该电压变量随气体浓度增大而成正比例增大,补偿元件起参比及温度补偿作用。

1)主要特点及应用:

桥路输出电压呈线性

响应速度快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选择性

元件工作稳定、可靠

抗H2S中毒

工业现场的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烷类等可燃性气体及汽油、醇、酮、苯等有机溶剂蒸汽的浓度检测。

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气体浓度计。

2)元件外形结构及基本测试电路

元件的外形结构如图3-2所示。基本测试电路如图3-3所示。

图3-2 MC112外形结构

Fig.3-2 The diagram of shape structure of MC112

3)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MJC4/3.0L(MC112)

产品类型载体催化元件

标准封装金属封装、冶金粉末网

工作电压(V) 3.0±0.1

工作电流(mA) 110±10

线形度(%)≤5

测量范围(%LEL)0~100

灵敏度(mV) 1%甲烷20~40

1%丁烷30~50

1%氢气25~45

响应时间(90%)小于10秒

恢复时间(90%)小于30秒

使用环境-40~+70℃低于95%RH

储存环境-20~+70℃低于95%RH

外形尺寸(mm)MC112:9.5×14×19

图3-3 MC112测试电路

Fig.3-3 The diagram of MC112 test circuits 4)灵敏度特性

MC112的灵敏度特性如图3-4所示

灵敏度特性

15304560759010512013515000.51 1.52 2.5

3气体浓度(vol%)

输出电压(m v )H2LPG CH4 图3-4 灵敏度特性

Fig.3-4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3.4本章小结

瓦斯传感器是瓦斯监测报警装置的重要环节,它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时先从传感元件的原理出发,初步了解到气敏半导体传感元件性能更为良好,但通过查阅相关《煤矿安全仪器及装备使用与维修手册》及实际考察后发现黑白元件仍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和经济的。第二步从所需检测的瓦斯浓度范围考虑,原本误以为是要在瓦斯浓度处于爆炸范围时(5%~16%)报警,进经过煤矿瓦检员的讲解后了解到在井下作业时一旦瓦斯浓度达到1%,就要求工作人员撤离现场,由此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确定了使用低浓度(1%~4%)瓦斯传感元件即可。最后结合瓦斯传感元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终选择了MC112传感元件。并为后续设计做准备,介绍了其具体的连接电路,及瓦斯浓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4硬件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包括:单片机主控电路、气体采样单元电路、数据显示单元电路、电源电路、报警单元电路五部分,本章将逐一介绍。

4.1主控单元的设计

监控系统的核心是采用C51系列单片机中的AT89S51,这类单片机是在MCS-51的CMO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MCS-51系列相兼容,保留了它的全部特性,内部结构也基本相同。

AT89S51是美国ATMEL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

内含4K bytes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它既可在线编程(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8位微处理器于单片芯片中,ATMEL 公司的功能强大,低价位AT89S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单片机要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个基本条件:电源正常、时钟正常、.复位正常。

1)工作电源:电源是单片机工作的动力源泉。对应的接线方法为:40脚(VCC)电源引脚,工作时接+5V电源,20脚(GND)为接地线。

2)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为单片机产生时序脉冲,单片机所有运算与控制过程都是在统一的时序脉冲的驱动下的进行的,如果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停止工作(晶振停振),那么单片机也就停止运行了。当采用外部时钟时,连接方法如图4-4所示,在晶振引脚XTAL1(19脚)和XTAL2(18脚)引脚之间接入一个晶振,两个引脚对地分别再接入一个电容即可产生所需的时钟信号,电容的容量一般在几十皮法,如30PF。

3)复位电路:在复位引脚(9脚)持续出现24个振荡器脉冲周期(即2个机器周期)的高

电平信号将使单片机复位。如下图所示电容C和电阻R构成了单片机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复位后,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并初始化一些专用寄存器为复位状态值。

4)控制引脚EA接法。EA/VPP(31脚)为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引脚,当EA 为低电位时,单片机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当EA接高电平时,单片机从内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AT89S51单片机内部有4KB可反复擦写1000次以上的程序存储器,因此我们把EA接到+5V高电平,让单片机运行内部的程序,我们就可以通过反复烧写来验证我们的程序了。

主控单元电路如图4-4所示。

图4-1主控单元电路

Fig.4-1 The Master unit circuit

4.2采样单元的设计

采样单元由采样电压转换、小信号放大及A/D转换组成。其中,将气体转换为电量的气体电压转换由MC112实现,小信号放大由放大器AD623实现,A/D转换选择模数转换器ADC0809,将采集到的气体浓度模拟信号转换为AT89S51能够处理的二进制数字信号。

4.2.1检测信号的放大

由以上MC112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易知在本设计瓦斯检测范围(0~4%)内,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约在0~100mv之间,而ADC0809 对输入模拟量要求的要求是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则必须进行放大。因此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对检测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1)放大倍数的确定

在本设计中所选择的传感器MC112在瓦斯监测范围内输入与输出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从其灵敏度特性可以得到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Y=0.0225X(X代表气体浓度的百分比值,Y代表输出电压值)。因为在本设计中瓦斯监测的最大范围是0~4%,即我们所要输出的值的范围是0.000~4.000,而ADC0809所要求的输入电压是0~5V,两者较为接近,所以我们考虑若能让瓦斯浓度的百分值与ADC0809的输入值达到一致,即显示部分显示的瓦斯浓度的百分比值实际与

ADC0809的输入值相等,则会使设计的程序简单,计算简便。从而,浓度的百分比值是0~4,对应的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为0~0.09V ,若要使对应的ADC0809值为0~4V ,则需要将传感器输出电压放大44.5倍。

2)放大器的介绍

本设计选用由美国AD 公司生产的AD623。

AD623是一个集成电源仪表放大器,它能在单电源3~12V 下提供满电源幅度输出,允许使用单个增益设置电阻进行增益编程,以得到良好的用户灵活性。在无外接电阻的条件下,AD623被设置为单位增益;外接电阻后,AD623可编程设置增益,其增益最高可达1000倍。AD623通过提供极好的随增益增大而增大的交流共模抑制比而保持最小的误差,线路噪声及谐波将由于共模抑制比在高达200HZ 时仍保持恒定而受到抑制,低功耗、宽电源电压、适合电池供电电路,线性度、温度稳定性、可靠性好;高精度直流、交流性能。放大器应用电路 AD623主要应用于传感器接口、工业过程控制、低功耗医疗仪器、热电偶放大器、便携式供电仪器等。

其引脚图如图4-6所示。

图4-2 AD623引脚图

Fig.4-2 The AD623 pins figure AD623的工作原理:

图4-7为AD623的原理图。输入信号加到作为电压缓冲器的PNP 晶体管上,并且提供一个共模信号到输入放大器,每个放大器接入一个精确的50ΩK 的反馈电阻,以保证增益可编程。差分输出为

C G o V R K V ??????Ω+=1001

(4-1)

然后差分电压通过输出放大器转换为单端电压。6脚的输出电压以5脚的电位为基准进行测量。基准脚(5脚)的阻抗是100Ω

K,在需要电压/电流转换的应用中仅仅需要在5脚与6脚之间接一只小电阻。+VS和-VS双极性电源(VS=±2.5~±6V)或单电源(+VS=+3.0V~12V,-VS=0).靠近电源引脚处加去藕电容。去藕电容最好选用0.1uF的瓷片电容和10uF的钽电解电容。AD623的增益G由R G进行电阻编程,更准确的说,由1脚与8脚之间的阻抗来决定。R G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1

=G

K

R

Ω

/

100-

G

(4-2)

计算后得式中R G应为Ω

3.2

K

图4-3 AD623原理图

Fig.4-3 The diagram of AD623 principle

AD623仪表放大器可单电源供电,也可双电源供电,本设计是单电源供电。接线图如图4-8。

图4-4AD623单电源接线图

Fig.4-4 The AD623 single-supply hookup

结合以上内容得出检测部分电路的连接如图4-9所示。

图4-5 检测部分电路连接图

Fig.4-5 The testing part circuit connection diagram

AD623内设以电源为基准的箝位二极管,使得输入端、输出端、基准端、增益调节端能安全地承受高于或低于0.3V的过电压。

通过瓦斯传感器MC112将瓦斯浓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较小,为毫伏级),通过放大器AD623将信号放大至0~5V输出,作为模数转换器ADC0809的输入,输入到IN0端口。

4.2.2检测信号的转换

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除需要放大还必须变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一般称为A/D(模/数)转换和D/A (数/模)转换。在本系统中,主要用到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种类繁多,

特性各异。

在实际应用中,应从系统数据总的位数、精度要求、输入模拟信号范围及输入等方面综合考虑A/D 转换器的选用。本设计选用ADC0809。

ADC0809是美国半导体公司生产的8位ADC ,它是逐次逼近的方法完成A/D 转换的。其内部结构原理图如图4-10所示。

ADC0809由单一+5V 电源供电,片内有带锁存功能的8路模拟多路开关,可对8路0~5V 的输入模拟电压信号分时进行转换,完成一次转换约需100μs ;输出具有TTL 三态锁存缓冲器,可直接接到单片机数据总线上。

图4-6 ADC0809内部结构图

Fig.4-6 The ADC0809 internal structure

ADC0809的引脚图如图4-11。

引脚功能说明如下: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 ,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IN1

IN0

IN2

IN3

IN4

IN5

IN6

IN7 8 路 模 拟 量 开 关 地址 所存 与译

码器 A

B

C

ALE 8路 A/D 转 换

VREF+ VREF- 三 态 输出锁存器 ST CLK OE

EOC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图4-7ADC0809引脚图

Fig.4-7 ADC0809 pins figure

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A,B,C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行转换。A,B和C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IN0~IN7上的一路模拟量输入。

通道选择表如表4-1所示。

表4-1ADC0809输入量通道选择

Tablet.4-1 Table of ADC0809 inputs channel selection

C B A 选择的通道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IN5

1 1 0 IN6

1 1 1 IN7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1、详细查明了井田地质构造,发育有5条断层,其中落差最大为20m在井田的西部边界处,其余4条断差在5-8m间,对井田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2、井田工程地质条件,2号煤层为中等,9+10号煤层为简单。2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10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号煤层不易自燃,9+10号煤层自燃。无地温、地压异常。 3、井田可采煤层为2号、9+10号两层。2号煤层厚0.47~1.20m,平均厚0.95m。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大部可采;9+10号煤层厚4.14~5.60m,平均厚4.80m,为稳定煤层,井田全区可采。 4、2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高热值贫煤;9+10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高硫分、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 5、井田2、9+10号煤层采空区中有积水,且9+10号煤层部分块段为带压开采,突水系数为0.061MPa/m,存在奥灰水突水危险,2、9+10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第一章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中强福山煤业水地庄煤矿位于浮山县城东,与浮山县直线距离 6.25Km处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重组后井田东西宽2740m,南北长4000m,面积8.4763km2。地理坐标为111°53'55"—111°55'44",北纬35°56'30"—111°58'40"。 交通位置图1-1-1 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矿区有村庄及矿井工业广场,洗煤厂等工业设施。区多为山区荒地和林地,以杂草丛生为主,南、北部山上生长有落叶松树,覆盖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篇一: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题目: 姓名: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钱程2012年 05 月 25日 目录 前言矿井概况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再划分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斜井开拓 第三节立井开拓 第四节平硐开拓 第五节井筒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第二节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第四章矿井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井筒数目和位置 第二节开采水平的划分 第三节大巷布置 第五章采区车场形式 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 前言矿井概况 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 煤炭资源丰富, 其煤炭储量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拥有国家八大煤矿之一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铁煤集团矿区属超级瓦斯

矿,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119952593号文件, 铁法煤田煤层气储量为: 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77. 303 @108m3, 控制煤层气储量 55. 863 @ 108m3。调兵山市区约有十万人口, 目前, 市区居民和商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除用电以外, 型煤、液化石油气仍占有较大比例, 仅少部分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周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燃煤为主。煤炭等传统燃料的使用对调兵山市区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燃煤烟气是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原铁煤集团成为其 控股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辽宁省北部调兵山市境内。铁法能源 公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加工、建材、电力等于一体,多元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本部由铁法、康平、康北三个煤田组成,累计探明工业储量22.97亿吨,截至2008年末,剩余工业储量17.68亿吨。2007年开始,铁法能源公司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挥师内蒙,进军山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内蒙古和山西先后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争取到三块煤炭资源,累计控制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超过了30亿吨,使集团控制的煤炭资源超过了50亿吨,为做强作久煤炭主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控股经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辰公司一期改扩建工程已经竣工,2008年产煤44万吨,二期600万吨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是全国重点煤炭企业之一。矿区风天矸石粉飞扬污染大气 ,雨天矸石下泄冲压农田;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沉陷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199年开始进行恢复性治理。方案确定以沉陷坑复垦为主,矸石山综合利用为辅的总布局。具体侧重防治技术,消化利用矸石为主线;侧重经济效益,抓开发利用为突破口 ;强调参与融资治理 ;各负其责落实到人。到现在共治理沉陷坑 824hm2 ,修建鱼塘 21处 ,开垦水田70hm2,新建苗圃70hm2 ,复垦旱田 667hm2,恢复住宅区1处 ,河道治理2km ,修复道路 5km ,开发建设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hm2 ,综合利用消耗矸石 133万m3,减少土壤流失4300万t,年综合经济效益达 702万元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田具有很大的面积,有的煤田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公里,储量达到几百亿吨。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由1座矿井来开采,显然,技术、经济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开发煤田时,应当把划分为若干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王屋山煤矿煤层开采设计 姓名: 系部: 班级: 指导教师: 2011 年12 月29 日

目录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4) 第一节井田概况 (4) 第二节地质特征 (6)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8) 第一节井田境界 (8) 第二节埋藏储量 (8) 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第一节工作制度 (10)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第四章井田开拓 (12) 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12) 第二节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12)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 (17) 第一节井筒 (17) 第二节井底车场 (20) 第三节主要开拓巷道 (23) 第六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6) 第一节煤层地质特征 (26) 第二节采煤方法 (28) 第三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0) 第四节采掘计划 (32) 第七章井下运输 (34) 第一节概述 (34) 第二节主井提升 (34) 第三节副井提升 (37) 第八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3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38) 第二节采区所需风量 (40)

第九章矿井排水 (41) 第一节概述 (41) 第二节排水设备 (41) 第十章动力供电及照明 (42) 第一节供电 (42) 第二节照明 (42) 结束语 (44)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王屋山煤矿位于济源市王屋乡铁山河附近的煤窑沟一带,东距济源市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王屋乡管辖。矿区西起铁山河,东到汗沟脑,南自汗沟河,北止封门口断层。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4′26.8″—112°15′41.4″,北纬35°09′12.9″—35°09′46.9″,矿区东西长约1874m,南北宽约1011m,面积1.02km2。 矿区所在地交通较为方便,济源—侯马主干公路从王屋经过,王屋—铁山河支线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铁山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见图1-1-1。 图1-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地质地形及水源情况 矿区位于王屋山与太行山的接合部位,区内地势北高南低,以封门口断层为分界线,以北为中高山区,以南为低山区,区内海拔最高621.1m,最低

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XXXX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职称: 20**年12月5日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姓名班级 答辩小组成员(职称): 说明书主要内容:(小摘要) 1: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井下安全监测手段落后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导致矿难频发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控而 设计的。  2:针对瓦斯的特点,设计出同时监测高低浓度的瓦斯系统,全天候不间断的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  3:采用声光报警系统,一旦瓦斯超标,系统立即提醒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紧急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并且还运用红外遥控系统来进行远程监控。  4:这种智能传感器采用闭环控制来确保采样的平稳。  5:该传感器以AT87C5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对瓦斯的检测、报警和控制。适合各类煤矿瓦斯的监控,可以大大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煤炭开采率。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年月日

目 次  引 言 (1) 1 文献综述 (3) 1.1 关于瓦斯 (3) 1.1.1 矿井瓦斯监控技术........................................3 1.2 系统原理介绍 (4) 2 总体设计方案 (5) 2.1 硬件电路介绍 (5) 2.1.1 恒温控制信号取样电路....................................6 2.1.2 锯齿波发生电路..........................................7 2.1.3 电压比较电路............................................9 2.1.4 脉冲电压稳幅电路........................................9 2.1.5 声光报警电路...........................................103 具体实施方案 (12) 3.1 CPU模块设计- AT89S8252 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简介 (12) 3.2 智能瓦斯传感器的设计 (12) 3.3智能监控系统下位机的软件框架 (14) 3.4 LCD显示器 (18) 3.5 PID控制 (20) PID控制实现..................................................21 3.6 软件流程图 (24)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4、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5、立井: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 6、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垂直巷道 7、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 8、暗斜井: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用来联系上、下两个水平并担负提升任务的斜巷 9、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下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 11、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 12、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13、煤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煤层平巷 14、平巷;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沿岩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15、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16、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17、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18、矿井生产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 19、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20、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 21、开采水平;简称水平,指地下采煤时,将井田沿倾斜方向按一定高度划分的开采范围 22、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23、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4、带区式划分;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5、矿井储量: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26、矿井生产能力: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 27、矿井服务年限: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 1、矿井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工作面,区段运输巷,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采区下部车场,运输大巷,主要运输石门,井底车场,主井。 2)通风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车,区段运输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 3)运料排矸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采区运输石门,下部材车,轨上,区段回风,工作面,回收与运料相反 4)排水:工作面,区段运输,采区上山,采下车,运输大巷,石门,水仓。 2、煤田划分为井田主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煤矿建设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煤矿建设毕业论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煤矿建设毕业论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c04430256.html,的支持! 1.6.1井下煤、矸石运输系统.................................................. - 28 - 1.6.2井筒及用途...................................................................... - 28 - 1.6.3提升系统.......................................................................... - 30 - 1.6.4井底车场及硐室.............................................................. - 31 - 1.7矿井的辅助生产系

统................................................................ - 33 - 1.7.1通风系统.......................................................................... - 33 - 1.7.2压风系统.......................................................................... - 34 - 1.7.3排水系统.......................................................................... - 34 - 1.7.4井下供电、照明、信号系统.......................................... - 34 - 1.8防水、防火、防沼气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 - 35 - 1.8.1防水措施.......................................................................... - 35 - 1.8.2防火的安全措施.............................................................. - 35 -

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概况 1.1 矿区开发情况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隶属于陵川崇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该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证载生产能力为0.9Mt/a。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和合法的安全、生产证件,有相对独立的开采围,分别开采3号煤和9号煤。 陵川崇安苏村煤业位于苏村的东部,开采围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苏村煤矿井田围,勘探程度为精查地质勘探区域,苏村煤矿精查地质报告在前期苏村煤矿设计前已经进行过审批。 1、矿区总体规划 为实现集中开发,减少矿区地面和井下工程布置,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3〕383号文,同意在矿区新区在矿区境界不变的条件下,由苏村煤矿集中开采。井田合并后的苏村煤矿规划建设总规模调整为11.0 Mt/a,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4.0Mt/a,二期工程扩建到年产原煤8.0Mt/a,三期规模发展到11.0 Mt/a。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改造,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苏村煤矿的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10.80Mt/a,成庄矿井的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8.30Mt/a。 2、相邻地方煤矿 井田外西北部为高平市建宁乡苏庄煤矿(关闭),西部为高平市北诗镇长畛煤矿。详见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 1-1-2 。 1)高平市建宁乡苏庄煤矿:已关闭,位于本矿区西北部,与本井田相邻,为村办煤矿,1981年投产,矿区面积0.42km2,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20kt/a ,核定生产能力30kt/a ,1998年产煤20kt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其中主井长度156m ,倾角13 °,副井长度135m,倾角15°。采煤方法为房柱式,运输方式为人力平车,中央并列式通风,机械排水,矿井涌水量约80~120m3/d ,为低瓦斯矿井。区3号煤层资源已开采完毕,关闭前无越层越界开采行为,煤尘无爆炸性,为不易自燃煤层,区基本无积水。 2)高平市北诗镇长畛煤矿:位于本矿区西侧,属北诗镇长畛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8 4年,于19 85年投产。 6年1 0月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采矿许可证,

煤矿瓦斯在线监测与报警系统毕业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煤矿瓦斯在线监测与报警系统

摘要 能源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随着石油的紧张,石油价格的飙升,煤炭行业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也日益显现。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都复杂,在采掘过程中出现的瓦斯涌出、煤尘飞扬、自然发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对井下的气象进行检测,对可能造成灾害事故的各种有的害气体及矿尘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检测和严格控制,一旦发生灾变,必须及时救护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然而,中国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重、特大上网那个事故屡见报端。在这些事故中,瓦斯爆炸有占绝大多数。这其中,固然有很多诱发因素,但个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监测设备不完备、管理手段落后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是目前为止实际通风甲烷管理工作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自动化手段,已经装备监控系统的煤矿的甲烷事故发生率大为下降,实践证明,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率,提高煤矿自动化程度以及促进煤矿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文章里,我针对瓦斯的特点,设计出同时监测高低浓度的瓦斯系统,全天候不间断的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声光报警系统,一旦瓦斯超标,系统立即提醒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紧急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并且还运用红外遥控系统来进行远程监控。设计这种智能传感器采用闭环控制来确保采样的平稳。 该传感器以AT87C5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对瓦斯的检测、报警和控制,安全可靠,经久耐用,适合各类煤矿瓦斯的监控,可以大大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煤炭开采率,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字瓦斯监测传感器单片机声光报警 A/D转换电路组态控制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浅析当今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论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阐述了针对性的技术以及向绿色开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煤炭地下气化 一、现阶段开采技术 1、采煤方法和工艺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 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臵,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

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1.1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臵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咼效。 1.2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20.1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8-22°,平均煤厚3.48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南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三立井上山开采,煤层分采区上山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

Abstract These designed allotment area for 20.1 square kilometers,Yearly Output 120 trillion. Allotment intrinsically ocurrence of coal seam compare stabilize,coal seam pitch 8-22acid,average coal thick 3.48m,integrally nature condition compare simplicity,at allotment scope east normalizing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pleen center equal have got dislocation upgrowth. Both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relatively do not high, and neither do inflow of water no larg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sign,said shaft opt in adopt three vertical shaft fluctuate mountain exploitation,coal seam grouping band region fluctuate mountain co- disposal 'mode of opening,design adopt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full-seam mining stopper art,Alignment longwall method,treat goaf with whole straddle alight law from actual geologic information instance proceed allotment exploit and stand-by mod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oth combine versus mine haul, shaft exaltation, shaft drain and ventilation of mines isopuant systemic equipment lectotype count,as well as versus shaft technical safety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aim,complete wholly shaft. Both shaft whole realize mechanization,adopt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use for reference afterwards realize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modernization shaft 'experience,realize one mine not both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shaft thereby run up to favo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words: Vertical shaft, Alignment long wall , full-seam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煤矿电气安全监测系统设计word版

煤矿电气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各个行业对资源的需求也多了起来,但这也使得矿难事故的的增多,对煤矿安全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新中国成立以后,收到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多,而在人民生命财产方面,国家也特别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更需要好的财产保护设计。 本次设计瓦斯监测系统,主要分两部分来解决该问题:一是瓦斯的监测,二是系统的报警。文中首先阐述了CH4监测系统的发展及状况,其次着重介绍了我们此次基于瓦斯传感器MQ-5和单片机AT89C52的煤矿瓦斯监测报警器。本设计包含了瓦斯浓度的采集,A/D的转换,AT89S51单片机,LED数据显示,串口通讯及按键控制电路,动态显示及浓度控制等。在原件选择中,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实验成本。 本设计实现了对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控,一旦达到设定的阀值,将进行声光系统的报警。设计出来的装置,便宜实用,显示直观,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对在环境恶劣的井下作业现场十分受用。既然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那么就可以更好的保护井下矿工的生命,为他们在生命中提供了一盏生命的保护灯。 关键字:瓦斯报警系统,单片机,瓦斯传感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China's economy, various industries of resource demand is also more, but it also makes accidents increased, also produced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safety of coal min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received more and more foreign influence, and in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ountries are also special atten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the greater the need for good property protection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gas monitoring system,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ne is the monitoring of gas, the second is the alarm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CH4 monitoring system. Second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US based on the gas sensor MQ-5 and singlechip AT89C52 coal mine gas monitoring alarm.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gas concentration acquisition, A / D conversion, AT89S51 MCU, LED display, serial communication and a key control circuit, dynamic display and concentration control. In the original choic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experiment cos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gas concentration, once it reaches a set threshold, the sound and light alarm system. Design of device, cheap and practical, visual display,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strong, for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of underground working site very enjoyable. Since it can be used in harsh environment, you can better protect miners life, them in life offers a lamp life protection lamp. Key words:Gas Alarm Systems ,SCM,Gas sensor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平煤股份二矿评估队 潘彦威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平煤股份二矿评估队潘彦威)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 1 采煤方法和工艺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1.1 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

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置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 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1.2 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术。 1.3 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

煤炭开采技术论文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当今煤炭开采技术及绿色开采技术 级别2014级 专业煤炭开采技术 函授站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班级2014 姓名涛 指导教师董朝辉

2016年3月28 日 浅析当今煤炭开采技术及绿色开采技术 指导老师:董朝辉作者:涛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论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阐述了针对性的技术。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绿色开采;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煤炭地下气化

目录 一、现阶段开采技术 (1) (一)、采煤方法和工艺 (2) (二)、深矿井开采技术 (2) (三)、“三下”采煤技术 (2) (四)、. 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2) (五)、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2) (六)、小煤矿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开采技术 (3) 二、针对环境的影响所畅导的绿色开采技术 (3) (一)、煤炭绿色开采体系 (4) (二)、保水开采 (4) (三)、煤与瓦斯共采 (4) (四)、充填开采 (5) (五)、煤炭地下气化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 . (7)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田地质概况 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王家山煤矿位于靖远县城北约60km, 宝积山矿区西北约10km, 行政区划属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和东升乡管辖。面积约 8.3421km 2,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 48 ‘06 〃?104 ° 53 ‘12 〃,北纬 36 ° 5135 〃?36 ° 5314 〃。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王家山煤矿的采矿权, 国土资源部12 月26 日颁发了采矿许可证, 开采深度标高为效期 自12 月至12 月。 1780 —850m, 有 王家山煤矿西北距国道(积山)线的长征车站接轨专用线。矿区内的公路、 309 线约2.5km 。铁路由白(银)?宝, 经旱平川、水泉, 至煤矿工业广场有简易公路纵横交错, 交通甚为方便。交 通位置如图 1.1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干旱区,地形复杂。地形陡峻,最高点位于枸条岘, 标高2021.7m, 最低点位于下红湾,标高1815.0m, 相对高差 206.7m,水洞沟以西基岩裸露,属剥蚀构造地貌,王家山向斜两翼 形成相向的单面山着向斜的倾没, 岩层逐渐被黄土覆盖; 水洞以东主要为黄土丘陵区, 相对高差较小,一般20?50m。 由于沿张性构造裂隙易于向下切割侵蚀故横向沟谷发育。随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矿区气候属内陆半沙漠干旱气候 ㈠气温:月平均-9?24 C ,最低-18?23 C ,最高达35?38 C , 年平均7.9?9.2 C。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夏、秋季昼夜温差10?16 °C ㈡降水量:年平均量在187 ?374mm 之间, 平均250mm 左右. 多集中于7、8、9 三个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 常形成暴 雨。 ㈢蒸发量:年平均1439 ?1782mm, 平均1655mm, 为降水量的 6.6 倍。 ㈣湿度:年平均55 ?64%, 4、 5 月份最干燥, 为41 ?60%, 7?11 月份湿度在58?75% 之间。 ㈤风向:除夏、秋季有东南风外, 其它时间多西北风, 风力2? 4 级, 最大达6?8 级, 全年平均风速 1 ?1.4m/s 。 ㈥每年11 月至次年 3 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结深度93cm 。 区内无常年流水, 仅有两条砂河在每年7?9 月雨季期间山洪暴发才有短暂的暂时性流水。一条是苦水峡砂河, 发源于矿区东南部的小井子沟, 由南向北穿过矿区中部, 经胶泥崖村、大红沟、北滩, 与咸水河汇合, 至中卫注入黄河; 另一条是孔家沟砂河, 由李家坪向西流经矿区南侧, 在33、 107 号孔附近折向西南, 经石碑 子沟、旱平川, 流入黄河。 矿区以南的变质岩裂隙水沿F1 断裂带溢出, 在苦水峡砂河上游形成水质良好, 但水量甚小的上升泉, 最小涌水量0.175L/S, 最大涌水量为 1.112L/S 。由于受F1 断裂带中断层泥的阻滞, 进入孔 家沟砂河后形成地下潜流,潜水面深3?10m,对河床中分布的各

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XXXX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职称: 20**年12月5日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姓名班级 答辩小组成员(职称): 说明书主要内容:(小摘要) 1: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井下安全监测手段落后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导致矿难频发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控而设计的。 2:针对瓦斯的特点,设计出同时监测高低浓度的瓦斯系统,全天候不间断的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 3:采用声光报警系统,一旦瓦斯超标,系统立即提醒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紧急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并且还运用红外遥控系统来进行远程监控。 4:这种智能传感器采用闭环控制来确保采样的平稳。 5:该传感器以AT87C5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对瓦斯的检测、报警和控制。适合各类煤矿瓦斯的监控,可以大大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煤炭开采率。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年月日

目次 引言 (1) 1 文献综述 (3) 1.1 关于瓦斯 (3) 1.1.1 矿井瓦斯监控技术 (3) 1.2 系统原理介绍 (4) 2 总体设计方案 (5) 2.1 硬件电路介绍 (5) 2.1.1 恒温控制信号取样电路 (6) 2.1.2 锯齿波发生电路 (7) 2.1.3 电压比较电路 (9) 2.1.4 脉冲电压稳幅电路 (9) 2.1.5 声光报警电路 (10) 3 具体实施方案 (12) 3.1 CPU模块设计- AT89S8252 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简介 (12) 3.2 智能瓦斯传感器的设计 (12) 3.3智能监控系统下位机的软件框架 (14) 3.4 LCD显示器 (18) 3.5 PID控制 (20) PID控制实现 (21) 3.6 软件流程图 (24)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讲解

前言 一、概述 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洪洞县西北30km的山头乡沙洼里村一带,行政区划属山头乡管辖。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76号“关于临汾市洪洞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洪洞鼎盛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洪洞曹五号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洪洞恒博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洪洞盛洋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海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天利赵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固滦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洪洞淼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洪洞华辉煤业有限公司等九座矿井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15.6413km2,生产能力为120万t/a。 2012年11月22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11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t/a,井田面积15.6413km2。

第一章井田概况 1.1 井田自然概况 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洪洞县西北30km的山头乡沙洼里村一带,行政区划属山头乡管辖,井田与赵(城)—克(城)县级公路相连,东距大运二级公路26km,距南同蒲铁路洪洞站30km,交通较为便利。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麓,为侵蚀中山地貌。井田范围内沟谷纵横,梁岭绵延,地形比较复杂。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地表多为沟谷,雨季汇集雨水沿沟谷流入汾河后再汇入黄河。按照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1.2 矿井地质概况 一、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 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霍西煤田霍州矿区。在井田范围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中更新统。 2.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太原组内主要可采煤层为下段内的11号煤层,10号煤层为零星可采。山西组上部所含3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2 、3下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3.井田地质构造 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霍西煤田西南部,在区域构造上处于祁吕弧东翼外带的西缘,在南王家坪至马家庄和吉家庄至山头区域大断裂西侧,居克城碾子腰向斜中的王家庄向斜中段,区域构造走向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