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整理和复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逐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用等式的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熟练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答。

2、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判断等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解方程,正确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并整理每节所学和内容。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提纲

一、复习数学书第44-52页

1、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要注意哪些?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吗?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3、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二、复习数学书第53—73页

1、想一想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3、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5、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梳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方程意义

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简易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

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设计意图:以框架的形式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板书出来,使知识各部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查漏补缺

我们明确了所学内容,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用字母表示数

1、注意的地方:

(1)乘号的改写和省略:

出示练习:3×9 n+k×j a×n c×4 1×b a×a (2)a2与2a 的区别:

(3)引入:b×b×b怎样表示

2、练习巩固

(1)出示练习第1题: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有()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③与整数m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④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⑤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价x元,每个足球y元,一共花了( )元。(2)学生汇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及常用的数量关系

(二)简易方程

1、有关概念的理解

(1)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说,并出示练习

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③1+2.7=3.7()④15<1十X ()

判断。

①4+X>9是方程。()②方程一定是等式。()③x+5=4×5是方程。()(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学生说,并出示相应练习

2、解方程

(1)让学生说说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2)练习巩固

解方程带☆的要验算:

☆X÷8=0.46 X+18=48 ☆3(X+2.1)=10.5 12 X-9X=8.7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审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或算式)——解答(检验)

出示相应练习

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适当指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联系,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5、列方程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8米的窗帘布,付了150元,找回42元。每米窗帘布多少元?、

(2)学校有排球30个,比足球的3倍少3个,足球有多少个?

(3)小红和小明二人共有科技书62本,小红的科技书比小明的2倍还多2本,二人各有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

三、总结收获。

对今天的学习过程,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学生板演:

教学反思:

数学的知识体系就象一张网,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学生往往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成或迁移,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掌握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之教师针对性的点拨和多层练习,就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

1.面向全体,开启思维,复习内容具体明确。

复习往往是十分乏味的,怎样将复习中的知识点有效的惯穿起来,这是复习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从知识回顾开始,使这些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我们已经学习了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引导,同学们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区别、解方程的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等知识进行了回顾。较好地开启了学生的知识宝库,为学生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做好了孕伏。

2.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复习过程生动活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比教学知识更重要。在整理复习环节,课前,我放手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整理,完成知识的建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如果学生能力较弱,对所学知识回生遗忘厉害,课堂上老师组织复习就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收不到好的效果。本节课,学生通过课前对“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从我的例子、我的方法、我的提醒、我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自主研究,课中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和相互补充以及教师的重点点拨等过程,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清晰地印象,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纵观课堂上学生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次次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激动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成效的。

3.注重辨析,分层练习,复习策略到位有效。

学生自主整理与复习,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掌握基本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再结合自己平时作业中的错题,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问题,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错误进行辩析。这样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以发展,学生考虑问题会更理性更深入,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既要兼顾每一个知识点,又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还要防止学生疲乏或懈怠等现

象发生,因此,我以变式练习作为突破口,既覆盖了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又适合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尝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起来负担轻、兴趣浓、效果好。

总之,复习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粗略、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连成线、形成串,建构有联系的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不会觉得无聊,对于学生是终身有益的。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整理和复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逐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用等式的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熟练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答。 2、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判断等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解方程,正确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并整理每节所学和内容。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提纲 一、复习数学书第44-52页 1、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要注意哪些?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吗?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3、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二、复习数学书第53—73页 1、想一想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3、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5、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梳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方程意义 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简易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 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设计意图:以框架的形式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板书出来,使知识各部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查漏补缺 我们明确了所学内容,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用字母表示数 1、注意的地方: (1)乘号的改写和省略: 出示练习:3×9 n+k×j a×n c×4 1×b a×a (2)a2与 2a 的区别:

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 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 页天平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 =150. 生3:100+X =250=100+150,所以X =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 =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 =150。 小结:当X =150时,100+ X=250这个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 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 =3是方程5X =15的解吗?X =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 根据这种关系怎么列方程? X+3=9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 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 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x+3-3=9-3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1头猪=( )只羊 1把蕉=( )个苹果

069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简易方程复习课(教案)

第8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7、18、19、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并熟练的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能力,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复习回顾,质疑引导;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1.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3) 生齐读题。 师:以前我们用算术方法解这一类题,学习简易方程后,又能用列方程来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简易方程”(板书课题),请你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找出不同的解法展示。反馈,集体订正。 师:列方程解决问题第一步都是要干什么? 师:用字母x 表示未知量。(板书:字母——量)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⑴用字母表示数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那这个字母“x”可以表示多少?(生反馈)对了,这个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板书:数) 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师:现在有一个“比x 的4倍多13的数”,怎样表示呢? 师: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除了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一个数,又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 ⑶师: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请在答题卡上用线连起来。 2a与2a相加 a+2b 2a与2a相乘 4a2 a与b的和的2倍 4a a与b的2倍的和 2(a+b) 反馈:前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后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可能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3x +4=40 解: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复习课》教案

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并熟练的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能力,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1.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3) 生齐读题。 师:以前我们用算术方法解这一类题,学习简易方程后,又能用列方程来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简易方程”(板书课题),请你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找出不同的解法展示。反馈,集体订正。 师:列方程解决问题第一步都是要干什么?

师:用字母x 表示未知量。(板书:字母——量)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⑴用字母表示数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那这个字母“X ”可以表示多少?(生反馈)对了,这个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板书:数) 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师:现在有一个“比x 的4倍多13的数”,怎样表示呢? 师: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除了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一个数,又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 ⑶师: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请在答题卡上用线连起来。 2ɑ与2ɑ相加ɑ+2b 2ɑ与2ɑ相乘 4ɑ2 ɑ与b的和的2倍 4ɑ ɑ与b的2倍的和 2(ɑ+b) 反馈:前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后两题一题一题问对吗,再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意义真简洁、明了。 3、复习方程与解方程。 ⑴复习方程 ①当x =5时,这个数是多少呢?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复习(整理)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复习 一、用字母表示数 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 加法的交换律:a + a+ = b b 加法的结合律:) + = + a+ + b ) ( b (c a c 乘法的交换律:a ? = b b a? 乘法的结合律:) a? = ? b ? b ( ) (c a c 乘法的分配率:c a ? = + + ( ?) a? a b b c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写成?,也可以省略不写。 1、你能完成下面的题目吗? (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7×a( ),1×a( ) ,y ×3+9( )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2()a×b写作ba()1×a写作1a()。(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与b的差()x与8.5的积()比b多c的数()y的4倍()b除c()x减去a的2倍()2、填一填。 (1)小红体重36千克,比小莉重a千克,小莉体重()千克。 (2)李佳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元。 3、超市运回10箱方便面,每箱X袋(x>20),卖出180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超市还剩下方便面多少袋()

(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X=24时,超市还剩方便面多少袋? 总结: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要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字,以及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或者是字母与字母相乘的时候,可以把乘号简写,或者是省略。但是省略时数字一定要写到字母的后面。例如:8Xa=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来表示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质量单位 千米 km 平方千米 2km 吨 t 米 m 平方米 2m 千克 kg 分米 dm 平方分米 2dm 克 g 厘米 cm 平方厘米 2cm 毫米 mm 平方毫米 2mm 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图形的面积一般用字母S 来表示;图形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 来表示 如: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S=2a ,C=4a 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b ,那么S=b a ?;C=)(2b a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 底为 高为 ) 三角形的面积:S (底为 高为 ) 梯形的面积:S (上底 下底 高 ) b ×b ×b 怎样表示 二、解简易方程: 概念: 方程:含有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

简易方程复习教案

课题简易方程复习 知识点梳一、知识点梳理: 1、等式:表示_____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练习: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里画“√”。 X+18=36 () x+2﹥10 () 72-x () x=3 () 1+1=2 () 2、方程的概念: 像x+50=150、2y=200这样含有_____的______是方程. 注意:如果等式中不含未知数,那么它肯定不是方程。 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y”或其他字母表示未知数。 判断:(1)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2)下列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1)方程一定是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练习: 1、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4X-8不是方程。() (4)x-0.8=7是方程,45+3k=100不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成字母。 3、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4、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4、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5。 5、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人教版 第一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熟练、正确地解方程,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能够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回顾和整理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更进一步灵活运用方程和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一)小组总结归纳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学生分组汇报 1、本单元知识结构 2、知识的易错点及注意 (1)平方的意义。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相同的数,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加以肯定 3、即时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学校去商店买来a个足球,每个m元,又买来a个排球,每个n元,一共用去了元。 (4)食堂买来200千克煤,已烧了a天,还剩b千克,平均每天烧了千克。当a=7,b=60时,平均每天烧千克。 (5)…… 照这样摆下去,当摆出6个小三角形时,需要根火柴棒;当摆出30个小三角形时,需要根火柴棒,当摆出n个小三角形时,需要根火柴棒。 二、解简易方程 1、什么是方程? 2、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说你的理由 b+2 ()25-m<20 () 21+6=27 ()33=21+x () 3、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等式的基本性质。 4、解以下方程 x-12=30 x+12=42 6 x=30 x÷5=30 5、稍复杂的方程由简易方程组合

简易方程教案知识讲解

简易方程教案

课题:等式与方程(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备课日期:执教日期: 教学内容:教材P1~P2例1、例2、练一练及 P6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操作中抽象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正确判别方程和等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和一些砝码,简单介绍天平的相关知识。 天平左右盘分别让入50克和40克的砝码,提问: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课件分别演示两种不同情况。 当左盘放40克、右盘放50克时,提问:左盘中再放几克砝码,天平就会平衡? 课件出示:再添10克砝码,40+10=50,左右重量相等,天平平衡。 二、认识等式 1、教学P1 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三、认识方程 2、教学P1例2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学生自学要求: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提问: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2、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标准分成两类。 (1)按照等式和不是等式分成两类; (2)按照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分成两类。 (3)找出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的“X+50=150、2X=200”。 介绍: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 ..叫做方程。 ...的等式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用图形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2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先在等式下面画线,再把方程圈出来。 集体交流: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追问:y-28=35、5y=40为什么也是方程?(说明: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用y等其它字母表示。) 8+x、x+4<14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P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每个等式中的图形表示的是未知数,能改写成字母表示吗?集体交流:你写出怎样的方程?还能用什么字母? (2)让学生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追问:方程是怎样的式子?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简易方程总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总复习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二)能力方面: 正确解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三)思想教育: 通过解方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 V=32(千米) t= 5(小时) S= ;当S=120(千米) t=小时,V=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 128页整理与复习第1、2 题 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 3+5X()② 2X一1=0() ③1+=()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 ①54—X=48 ②54—3X=48 ③13X+2X= ④6×9+3X=70。⑤6(l一X)= ⑥+X= 小结:解简易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6=3 ⑵3X十=

一元一次方程微课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 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 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 时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 发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 若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的 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 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 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个别指导 反馈纠正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第九册简易方程总复习教案.doc

第九册简易方程总复习教案 电子教案课题简易方程总复习课时序号 2 教学目标进 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⑵比x的5倍少1.2的数是()。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v=32(千米)t=5(小时)s=;当s=0(千米)t=1。8小时,v=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二、巩固 教材第136页总复习第6题第(1)一(3)题。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③1+2.7=3.7()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先口述第一步转化的思路。①54-x=48②54-3x= 48③13x+2x=9.9 ④6×9+3x=70。⑤6(l一x)=5.4⑥3.5x

+x=1.7 小结:解简易方程,一步的问题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如把ax并作一个数或把(a十x)看作一个数处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解:设要求的数为x。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教材第139页练习三十四第9-11题。作业辅导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⑴2x一5.5×6=3 ⑵3x十1.5x=13.5 ⑶(x十2)×0.5=1.l ⑷(7.2-4.8)÷x=0.4 ⑸6x-6=4x-4 ⑹7x一4.2-5.8=1.9 2.列方程,并解方程。(1)某数增加5倍后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2)15加上一个数的2信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3)5的3倍比一个数的一半多8,求这个数。(4)某数的8倍加上10,等于它的10倍减去8,求这个数。(5)4.9减去4.9与0.5的积,比x的5倍少1.65,求x。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简易方程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和验算的方法,能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再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学生用品大展销,这里是选取其中的几件。 商品上标价分别为(字母表示的为商品价格不知道的): 上衣65元巧克力y元 钢笔40元皮鞋60元 书x元文具盒20元 如果拿100块钱去买商品,用钱的结果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请你自己购物的话,你准备选择什么 把你的购买情况与用钱结果用式子表示出来。纯茨隳苄炊嗌伲?br>选取生列出的算式:65+40=100 65+x<100 y+60 x+y等等 ●二、观察讨论:把上面的式子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1.小组讨论,介绍如何分。 2.教师指出:像这些用等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4.提问: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写出一些方程来吗?试试看,在随练本上写出一个方程。 5.汇报:说说你写的方程是怎样的?

提问:如65+x是方程吗?为什么? 由此看出:具备方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师:65+x=100、65+58=123都是等式,一个是方程,一个不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图来表示吗? ●三、方程史话 说起方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方程的解法,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术》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取得在全世界领先发展的地位,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它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师:大家知道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练习求未知数,指名板演。(两题) 师讲解:这是我们学过的求未知数x,当x=?时这个方程两边才相等,所以我们把x =?就叫做是这个方程的解。提问:另一道方程的解是多少? 刚才我们求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们在解方程时写个“解”字。师补充写解。 其实我们以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方程。 2.选出方程的解,并画上横线。 x+8=30 (x=38 x=22) x=5是方程()的解。15x=3 6x=30 12-x=8 (x=4 x=20)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3.检验

数学: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2)》教案 (七年级)

初一数学课时备课 课题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 母 课时 本学期 第 课时 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张新芹 复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 步骤 ,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2.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 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 3.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4.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解方程. 难点: 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关键: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 思考: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2.一项工作甲独做a 天完成,乙独做b 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二、新授: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做1。 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问题明确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 5 分 钟 10 分 钟 2 35 22+-- =X X

由x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 4x+8(x+2)=40 去括号,得 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02页第8、9题. 四、课堂达标练习 名校课堂59页4、5、 五、课堂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另外在求出x值后,一定要检验它是否合理,?虽然不必写出检验过程,但这一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六、作业:课本第102页习题3.3第8题.教师引导,启发学 生找各量之间的 关系,相等关系并 列出相应代数式, 从而得出方程 学生完成,一生板 书 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的解答 再做指导 再总结,强调 7 分 钟 6 分 钟 15分 钟 2 8(2) 4 40401 X X+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总复习苏教版讲解学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总复习苏教 版

《简易方程总复习》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内容。这学期,我们在数与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分数和分数加减法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整理与复习关于方程的知识。关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为:方程概念,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分类整理知识 1、什么是方程? (1)让学生说出方程的概念,然后再联系等式的概念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找出下列式子中等式有__________,方程有___________。 ①X+2.5<8 ②3.4X=6.8 ③5a ④(n-2)×180=540 ⑤6+8=14 ⑥ 16+X ⑦6a+8=46 (2)根据上面练习,得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一定是()。 ()不一定是()。 2、怎么解方程? (1)先出示(18+X)×7÷2=105,说一说解方程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回答可以概括为:格式(要写解,等号上下对齐),依据(等式性质1、2),检验(代入原方程,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2)学生说,教师在媒体上演示上面的方程的解答过程,首先,要写一个“解:”,然后开始解,第一步两边都乘以2,是利用了等式性质2;第二步两边都除以7,是利用了等式性质2;第三步两边都减去18,是利用了等式性质1。 强调:x=12是原方程的解,而整个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就叫解方程。 最后,要确定计算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把x=12代入原方程,一起检验。(3)明确概念,准确判断 ①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小数,等式任然成立。 ②方程6a+8=46的解是a=6。 ③当X+5=13时,3X+15=39。 (4)简化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使用 先完成下面的填空,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第1节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例1、例2挂图,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学生答:天平)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

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4)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追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看这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然后看等式里是否含有未知数。 (5)观察并比较例1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2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并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教师板书,画集合图) 等式 方程 设计意图: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c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宇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