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阴气盛则寐 阳气盛则寤


一、 提倡睡子午觉。“子、午”两个时辰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23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子时(23点—1点)是胆经开窍时间、丑时(1点—3点)是肝经开窍时间,中医常讲:“人卧则血归于肝”人只有在子时、丑时达到深度睡眠的休息状态,肝胆才会更好的解除一整天进入身体的各种毒素,长时间夜生活丰富的人易生肿瘤。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 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午觉睡得好可以使人一下午精神状态好,工作效率高。心脑供血不足的人午觉后再按摩一下心经,下午的精力会更加充沛。

二、 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或听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境。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敛。

三、 睡前可以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等,因为人入睡后,心脏仍然在辛苦的工作,在五脏中心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四、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火水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自然达到最佳境界。

午睡有半小时深睡眠

睡午觉是个很好的习惯。人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其中深睡眠是决定睡眠好坏的关键因素。临床基础研究已经证实,深睡眠在一天中有几个阶段: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有半小时的深睡眠期,但具体从哪个时段开始,因个人情况而异;晚上10点至12点,有2小时深睡眠;晚上1点至4点间,也有2小时深睡眠时间。因此,中午小睡片刻,可以争取半小时深睡眠,帮助人体机能的自行修复。但午睡并不需要过久,半小时足够,最多不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晚睡不宜超过11点

为了保证深睡眠,施明表示,应该尽量做到早睡早起。虽然很多白领工作繁忙,但宁可把工作时间提前开始,也不宜推迟结束。晚上10点至凌晨4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入睡的最晚极限不能超过11点。过了11点后,人反而会变得兴奋,更难入睡。凌晨两三点,是熬夜的人感到最困的时候,而天亮后,人就开始进入浅睡眠期,这时候开始多梦、易醒。

睡:顺四时有节律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

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
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 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

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
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行:动适度晨散步

行走也要讲辩证。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

行走还需把握强度。“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这句话就科学了。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行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肝主动,

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

1、四时季节转换,人体机制更新

树长一年一轮,人长一年一岁,树木有年轮,记录春夏秋冬的轮回。了解一年一岁的道理,有助于利用生、长、收、藏自然的力量,修复人体脏腑。在变化的四季中,把人体内部环境调平衡,人与天地间阳气变化相和谐,借天力还人力,可以长出健康的细胞,取代自然消亡的病态细胞。新机制更替旧机制。
2、违背一日四季和节气有损健康

一天也有春夏秋冬。一天的四季划分以9点和3点为准,凌晨3点为立春,叫日春;上午9点立夏,叫日夏;下午3点立秋,叫日秋;晚9点立冬,叫日冬。懂得一天四季的道理,可以把握一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的主旋律。

例如:傍晚不散步,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傍晚。秋冬主收藏,阳气收敛,人暴露在肃杀之气中不利于健康。又如:晚上不锻炼。晚9点是立冬,主藏,大汗淋漓、津液外出伤及阳气。伤了津肉酸,伤了液关节老化。

一天有二十四个节气。
一天24个小时,相当于一年的24个节气。懂得一天24个节气的道理,对养生和调养可借天力还以人力。例如:凌晨5点是惊蛰,蛰为潜伏之虫,每年惊蛰时分,冬眠的虫子开始苏醒。每天凌晨5点惊蛰时分人体内部的筋脉及神经系统涌动,一些人会浑身酸痛,起床稍加活动酸痛即止。惊蛰不起阻碍筋脉气血流行,血瘀即酸。

有些人节假日9

点之后起床,没有经历日春,会伤害阳气的出生。日夏之后天地间阳气大放,而体内缺少阳气支持,
血运行不利,变成偏酸物质。故假日晚起的人浑身酸懒无力,俗称“假日病”。

正如《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