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2010级商贸英语2班易婷婷201003101225

Question: How do you compare the traffic light system with a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Although traffic light system and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are totally different in people’s mind, we can still fin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m. First, both of them belong to linguistic system. In terms of the traffic light system, red light means stop, green means go, yellow light means get ready to go, it delivers the exactly signal to person, which does the same in human linguistic system—a particular words stand for a fixed meaning. However, some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between them. Traffic light used to delivery the signal through the visual while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give the massage by hearing. Both of them owed the fix definition with each signal.

And in some diffe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functions between them. If you are in the busy and noisy street, you can hardly heard any sounds, so the traffic light is more effective, because you just need to use your eyes. But for the disabled people,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take effect on disabled people who can not see anything, just use their ear. At that time, the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provides them the exact meaning of each signal.

That’s all my opinion above to compare the traffic light system with a human linguistic system.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西方语言学流派之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用"波浪说"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维尔纳定律"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论文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 论文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讨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0引言窗体底端 所谓社会语言学,“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①从一门语言诞生之日起,它就不再是孤立着的,而是同社会密切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而我国是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国家,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日渐庞大,在这个网络社会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一些区别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1特征 (1)从语言全民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汉语普通话里的谐音现象。“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语言既不是由社会的某些集团或个人创造的,也不由某些集团和个人所专用;语言对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说是共同的,是各种社会集团通用的交流沟通的工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全民性。”②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每个汉族人都有使用普通话的权利。在网络社会同样如此,网络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语言社群。只有使用普通话才不会引起交际障碍。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直接利用普通话中相谐音的词汇。例如“豆你玩”“蒜你狠”等词,都是利用谐音的方式反映了菜价普遍上涨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对老百姓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这种故意改变“能指”与“所指”对应关系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力度,最重要的是这种谐音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也是它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反映了语言的全民性。 (2)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方言的影响。所谓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有声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读音不同,但书面文字还是相同的,例如“鞋子”在有的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写出来都是“鞋子”这两个字。而在网络交际中,语言没有声音,全部由文字所代替。但网民来自全国各地,出于自身习惯,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方言的读音来书写词汇,这就创造出了若干个没有任何关联的语素拼凑起来的新词。 例如有的人把“非常”写成“灰常”,这说明这个地区的人h和f不分;有的人把“感觉”写成“赶脚”,这出自湖南一带的方言。久而久之,这些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 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四册)》由群贤厦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厦门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厦门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将结合提供的往年厦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厦门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厦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中文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台湾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研究(台湾文学方向) 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适用科目: 701语言文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外国语言学研究浅析

外国语言学研究浅析 发表时间:2019-01-09T14:51:10.547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作者:何嘉熹[导读]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快速,国家交流日益争增多。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摘要: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快速,国家交流日益争增多。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中提出我国外国语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在进行外国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当中要以充实理论研究,提高实践研究价值为原则,同时也要立足整体,拒绝片面化的研究,并与汉语学的研究学者多沟通交流的建议,以期能够助力我国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外国语言研究;语言体系;语言理论 一、研究的意义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文化上融合的层次越来越深入。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沟通,而沟通离不开语言。所以从实践意义上来讲,做好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有利于溯源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为后来学者留下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痕迹。 二、外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 语言学研究体系在我国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汉语也就是我们的母语语言体系的研究,第二类是外国语言学的研究体系。这两类研究目前在我国尚无交集或者交集较少[1],研究汉语体系理论的专家很少或基本不会涉足外语体系的理论研究,反之亦然,研究外语体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基本不会涉足汉语体系理论研究。这两个体系基本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同时两个体系的理论研究人员也基本属于独立的体系机构。 三、外国语言研究出现的问题探讨 3.1 外国语言研究方法片面化 语言体系理论本身就是一体的,虽然不同语言体系产生的历史及环境不同,但是语言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起到表达和交流的作用。但是在外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分析里面可以看到,各个专家学者把汉语理论体系与外国语言体系完全独立开来,当成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语言体系来研究,那么在某种层面上就限制了外国语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限制了汉语理论体系的探究工作。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在语言理论体验研究方面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角度,造成理论研究趋于片面化。 3.2 外国语言研究内容缺乏高瞻远瞩 做理论研究,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在科研领域,所谓的巨人肩膀就是指不同学者的已有的研究内容,学术是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学习从而掌握当今外国语言研究的方向及基本思路,然后经过文献梳理去提出之后语言理论的研究方向。同样外国语言研究需要高瞻远瞩,不能一直研究已经很成熟的理论知识,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角度。 3.3 外国语言研究缺乏实践支撑 虽然外国语言研究不像工程研究那样能够很快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外国语言的研究依然不能脱离实践的基础[2]。研究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服务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桥梁。目前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大多脱离实际,做一些看似高大上实质对实践没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工作,那么就失去了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意义。语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如果没有实践的研究意义,那么也就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3.4 脱离语言环境的研究 每种语言体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使用环境,我国外语研究工作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该项语言产生的背景及语言环境。比如我国的汉语研究,有这样一句古话“十里不同音”,相隔十里远的距离,也就是五公里的距离都会产生不同的发音体系,这跟语言产生的背景及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外语也是这样的,不同的环境会造成不同的发音,甚至同一个词汇也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的外语研究工作大都在研究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语言的多样性研究。 四、我国外国语言研究的几点建议 根据之前的分析,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存在研究角度片面化,理论研究缺乏高瞻远瞩又脱离实际应用基础以及脱离实际语言应用环境的问题。在这一章将根据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在之后的研究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充实理论研究,立足实践应用 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顶天立地”[3],所谓的“顶天立地”就是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理论研究目光,能够在理论上去充实现有的研究体系,把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立足于实践应用,能够将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那么,外国语言研究也是如此,在外国语言研究过程中,所谓的“顶天”就是新的语言体系的发掘和探索,新的语言研究方法的探索以及新的外国语言研究方向的把握。所谓的“立地”是指是否能够助力与现实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还有是否能够应用于外国语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充实理论知识研究,立足实践应用是外国语言研究学者研究的原则。 4.2 立足整体,拒绝片面化研究 在之前的内容当中提到,我国把外国语言研究跟汉语语言研究完全独立开来,这种现象会导致语言体系的研究趋于片面化。语言体系的构建本身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都与语言产生的环境与背景,历史的发展与延续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完全独立的研究就阻碍了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相互借鉴与相互融通工作,而且还容易导致研究时不能把研究的视角放的更加的全面。所以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多进行一些不同语言体系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的交流活动[4]。把不同的语言研究体系放到一起研究,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拓展外国语言研究的思路与研究角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外国语言研究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我国外国语研究工作存在研究片面化,研究角度不够全面以及脱离实践价值等问题。因此,在之后的外国语言研究工作中要与汉语语言的研究工作的学者相互交流,同时还需要在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外国语言研究的实践价值。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一、语言学的分类 (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 (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类别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三、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1.一般的划分方法 (1)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 (2)近代语言学(19世纪) (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五段两线三解放 “五段”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五个阶段;“两线”指“整齐论”和“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三解放”指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2.传统语文学的定义、性质、局限性 定义:传统语文学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大语文传统,分别是古希腊传统、古印度传统,以及中世纪阿拉伯传统。 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局限性: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 四、古希腊语言研究

对比语言学综述

语言学的性质及其任务研究综述 摘要: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语言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其研究的学者也数不胜数,但是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本文是在详细研究语言学的框架下对语言学的性质及其任务进行综述。其中包括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字:语言学;性质;定义;分类;历史 语言学(liguistics)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语言学研究的语言不仅是当今人类使用着的语言,还包括像古代希腊语、古代英语和古代汉语等一些已经消亡的语言。语言学既研究具有悠久文字历史的语言,也研究那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基础理论,揭示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一、什么是语言学 1.戴庆厦在《语言学基础教程》中认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之一,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基础理论,揭示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2.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科学。语言学概论着重在理论对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又必须建立在个别的、实际的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3.倪立民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只要指的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说话”或“说出来的话”,而是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分类 1.戴庆厦的《语言学基础教程》研究认为: (1)从研究对象上,有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之分。以个别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叫做具体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藏语语言学等。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普遍现象,为语言研究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又称一般语言学。它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整个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发展、内部结构、分类、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 (2)从研究方法上,可分为历史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历史语言学是采用历史的方法对某种语言不用时期的历史演变方式进行研究,即研究语言的古今演变的原因、结构及其规律,又称历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个时代的状态、特点,即语言的横断面,进行的是静态的描写研究,所以又叫共时语言学。比较语言学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共同的规律。由于比较的原则和目的的不同,比较语言学还可划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3)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本身,宏观语言学研究与语言现象有观的问题,即从综合的角度去研究语言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现象。 (4)从研究的侧重面上说,可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理论和共同规律。将语言学研究成果用于实际领域的分科,统称为应用语言学。

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语言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以言语的形式与他人交流互动。语言学就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语言所表现的结构,当然这个语言既包括声音形式的口语,也包括了我们读书看报所涉及的书面语。 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古城。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正是这几个子系统才会构成纷繁复杂的语言结构。也正是因为语言结构的复杂,变化多端,所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困难。 由于语言用于日常交际互动,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密切的关联。语言既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语言学除了关注语言本体的结构性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探究语言系统与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语言的变化反应这社会生活的变迁。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体系的完善,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语言学在科学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具有科学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那语言的功能有什么呢?第一功能是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还有人际互动功能。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它使语言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际互动的工具。语言的第二功能是思维功能。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在思维功能方面,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儿童的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在语法掌握方面有更明显的体现。除了儿童,聋哑人同样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像这样的视觉符号成为聋哑人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型,是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另一条途径。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人类语言既有全人类的普遍性,也具有不同语言结构的特殊性,二者都是语言学所要探究的是深入认识语言的本质所不能忽略的。 在学习语言学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很重要。我们应该知道语言学的分类,能在脑海里有分支图,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对每个分支图下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语言学虽然听上去非常空洞让人觉得概念很大,但其中的学科分支是很细很密,非常有意思的。他不仅是文科,还与理科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研究语言学很锻炼人,很有意义。但是,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我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复杂。虽然我们所学的课程只是全部语言理论的一部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为大量而抽象的理论所困扰。同时,因为语言学纲要是从概论性质阐述语言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之前学过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我们也要融会贯通,及时复习掌握大纲。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要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 ?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这是西方的神话。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语言的理论方法对语言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就谈谈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包括: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与思维、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 关键词:语言言语思维语言符号社会约定性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岔路。” “语言”和“言语”区分理论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理论。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言语是指个人说话的行为,是人类发出的一定声音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活动,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言语的多样性是由相同符号反复出现而组成的,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抽象化为语言。因而,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是人类的某种契约,是一个潜存于人类大脑之中的语言结构规则体系,并在人类群体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绪尔言语体系下,语言是抽象,言语是具象;语言是群体的概括,言语是个人的活动;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语言是相对静态的,言语是相对动态的;语言是潜在(内在)的,言语是显在(外在)的。二者区别明确,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语言是作为言语的本质部分而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则是本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统一。 二、语言和思维 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印证。儿童怎样学会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某一个实物经常和一组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这个语言组合能在听话人的思想中唤起对这件实物的联想。 儿童(人类)在学习语言中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个名称用于形形色色的实物就像在这些实物上贴上相同的标签。这些实物是从纷杂的外部世界挑选出来,归并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受到启发诱导,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从中归纳出相似点来。 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得到锻炼。每一个词语符号都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