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

突发事件处理经典案例分析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锦湖轮胎召回门事件; ●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 ●树立正确的企业信条。 突发事件处理经典案例分析 一、锦湖轮胎 【案例】 锦湖轮胎召回门 2011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锦湖轮胎质量问题,锦湖轮胎天津工厂在制作轮胎的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违反作业标准,超量掺用返炼胶,甚至全部使用返炼胶代替原片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安全隐患。 3月16日,锦湖轮胎通过腾讯官方微博回应315晚会报道,公开发表声明坚称央视报道“不准确”,称“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声称其生产都是严格依照标准进行的,产品也都符合安全标准。 3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暂停锦湖轮胎天津公司的3C认证,随后相关车企撇清责任。 3月21日,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通过央视《消费主张》栏目,面对镜头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承认锦湖轮胎在天津工厂的确存在不按照公司内部标准进行生产的事实,对于没有尽到管理监督责任的相关负责人员已经予以免职,对没有按照公司内部标准生产的产品,在确定产品范围后申请召回,但对于召回具体时间、具体步骤并没有提及。 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简称为“3C”,认证标志是准许其产品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自认证证书注销、撤销之日起或者认证证书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不得继续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违反本规定者,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上面的案例中,尽管最后锦湖轮胎全球总裁进行了道歉,但是由于锦湖不重视个体的生命,迫于压力才站出来投降,因此,人们仍然选择抛弃和唾弃。锦湖虽然生产了上亿条好轮胎,但是如果有一条轮胎出现不合格,对受害者个人来讲的概率仍然是100%。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在危机发生之后,一定要想到公众的这种心理特点。 二、强生公司 【案例】 美国强生泰诺有毒事件 “泰诺”是强生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作为强生公司主打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 1982年9月29日至30日,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而死于氰中毒,开始是死亡3人,后增至7人,随后又传说在美国各地有25人因氰中毒死 亡或致病。后来,这一数字增至2000人(实际死人数为7人)。一时舆论大哗。 由于强生公司的信条是:第一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我们的病人,对我们病人的家属负责;第二条,在任何情况下面,我们都要对我们的母亲负责,我们的 信条不是写在墙上的、不是粘在墙上的,而是在我们的行为当中。 面对这一危急局面,强生时任前CEO伯克召集由公司董事长为首的七人危机管理委员会果断地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 第一,召回市场上所有的泰诺,尽管相信自己的产品没问题,但是不能让消费者有任何的风险; 第二,让全国所有的销售经理全部回来开会,开会的目的是让他们到全世界各地的医院和药店去,告诉他们泰诺不能再销售了,并收集近期买过泰诺的消费者的 信息,由公司给他们出钱去医院检查; 第三,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四,开发更安全的包装产品,现在吃的药都是用锡箔把它封好的,这就是泰诺率先开发出来的,这是强生公司因为这个事件给全世界食品药品安全做出的最重 要的贡献。 后来,通过联邦调查局调查发现,泰诺总共只有75粒受到了污染,但是它花了一个亿美元收回,而这75粒是因为有人向它的产品里面注射氰化钾。 正是由于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危机公关,从而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与理解。在一年的时间内,“泰诺”止痛药又重振山河,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再次赢得了公众的信任,树立强生公司为社会和公众负责的企业形象。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法 前言地理高考如考?考什么?怎么办? (一)如考? (二)考什么? ——《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考试围 考试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怎么办? 一、《考试大纲》中的“描述与阐释” 二、《课程标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 (一)世界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5.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在地图上指出北地区、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的主要地理差异。 5.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智能,并举例说明其城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资料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的历史。预防和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突发事件的诱因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国际和国内的风险和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分级 从历史早期的灾荒饥馑、瘟疫兵祸,到现代工业革命后的技术事故、环境灾难,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形态日趋多样。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及众多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在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分级、预防、应对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这些定义都从考察角度和研究目的不同各有侧重。在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概念是这样规定的: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

章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从突发事件这一定义来看,明确界定了4个要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里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4、不确定性 事件的发展和可能影响往往根据已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公需课《石化企业突发事件 应急及典型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及答案

《石化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课后习题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本级应急启动时,对上一级就是“()”。 A、预警 B、报告 C、处置 D、分析 2、在实际工作中常态和非常态最突出的区分标志就是()。 A、突发事件发生范围 B、突发事件是否已经发生 C、突发事件发生主体 D、突发事件发生水平 3、(),是检验、评价和增强企业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A、明确信息传递 B、明确信息接收与通报 C、开展应急演练 D、本级应急启动 4、()快速响应的是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A、十六大 B、应急能力 C、十八大 D、十九大 5、集团公司应急预案:重点规范集团公司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 A、一致性、统一性

B、指导性、规范性 C、整体性、和谐性 D、临时性、规范性 6、各层级应急预案()不同,侧重点就不同。 A、全要素生产 B、功能定位 C、制度创新 D、空间优化 7、"()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也是保障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 A、危险识别 B、脆弱性分析 C、应急处置 D、风险分析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应急管理分级的主要目的是()。 A、求真务实 B、科学应急 C、合理应急 D、适度应急 E、完美无缺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对突发事件的定义为:“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A、突发灾难 B、自然灾害 C、事故灾难

D、公共卫生事件 E、社会安全事件 3、许多学者在界定应急管理时尽管角度不同,语言表达不通,但是基本上都是体现了()这几方面的内容。 A、管理对象 B、管理过程 C、管理本质 D、管理目标 E、管理意义 4、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A、救援现场管理混乱 B、企地联动混乱 C、信息资源过少 D、后勤保障差 E、政治建设红线 5、应急预案体系构成:()。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临时方案 E、增加方案 6、企业的()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A、组织体系 B、政治建设 C、管理模式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2), 93-10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 https://doi.org/10.12677/ccrl.2020.92011 Drought and Flood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Lijuan Liu1*, Jin Zhong1, Yanmei Zhang2#, Xuda Wang3, Xiaojie Lin1 1Meteorology Bureau of Liupanshui in Guizhou, Liupanshui Guizhou 2Guizhou Meteorology Observatory, Guiyang Guizhou 3Meteorology Bureau of Panzhou in Guizhou, Panzhou Guizhou Received: Mar. 6th, 2020; accepted: Mar. 20th, 2020; published: Mar. 27th, 2020 Abstract Based on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Liupanshu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61 to 2018,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crops in Liupanshui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limate tendency rate, cumu-lative anomaly and M-K mutation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had a de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58 years. There was less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in autumn but more in summer. In recent 58 years,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occurred in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accounting for 17%, 7%, 29%, and drought 14%.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8%, 13%, 22% years of light drought, medium drought and heavy drought in spring.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years of flood disaster in spring.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55%, 9%, 7% years of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There was much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which is prone to flood disaster. There were 61% of droughts at all levels in autumn, of which 28% was heavy drought, others levels flood disaster accounting for 22%. The precipitation of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occurred from more to less abrupt in 1987, and the abrupt point of drought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in 2001. Keywords Liupanshui, Precipitation, Cumulative Anomaly, Drought and Flood Features, Change Suddenly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 旱涝特征分析 刘莉娟1*,钟静1,张艳梅2#,王旭达3,林小杰1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完整版)降水特征

一天里,什么时候最爱下雨 原韦华 新闻背景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逐渐增多,北京的汛期也到了。 那么,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有可能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又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细心的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科学工作者则给出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巴山夜雨”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降水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时间段特别容易下雨,而有些时间段很少有降雨,这就是降水的日变化。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当属“巴山夜雨”,这早在唐朝的诗歌中就得到体现。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浪漫意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叙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外李白、王维以及其他朝代的诗句中也多有提及蜀中的夜雨特点。基于现代化的观测数据也证实,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诸多地区均存在夜雨的降水特征,可见蜀中的夜雨自古已然,并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 ()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前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的宇如聪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峰值通常出现在凌晨0时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峰值则在清晨6点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主峰值则集中在下午时段;整个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峰值呈现自西向东滞后的现象。 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午后的降水峰值。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陆地上的夜间降水峰值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有局地的山谷风的作用、低层风场的作用以及云层的辐射效应等等。 然而,在冬季,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还是东部,雨、雪则常常在夜间降落,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描绘的那样。

2019年专技天下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

【单选题】 1、(c)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2、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A)。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D行政责任 3、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对其处予最高额度(D)万元的罚款。 A 5 B10 C15 D20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A)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5、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6、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A)、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布实施 C分别组织 D集中管理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C)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8、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9、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日期,下列那一说法是正确的(B)。 A 2007年8月30日 B 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11月10日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区人民政府的(A)。A办事机构 B办事机关 C派出机构 D派出机关 11、(c)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1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A)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 B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 C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 D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区人民政府(C)应当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A应急准备阶段 B应急处置期间 C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D恢复与重建工作结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自愿 B有义务 C无义务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5、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B)制度。A经济管理员 B信息报告员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基金项目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广西南宁人博士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施小英徐祥德浩秦大庸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摘要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 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 且该区 对东 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 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副高变化显著区 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研究还表明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 关键词旱洪涝 但长江流域夏季洪水发生频率 严重的洪涝灾害多是由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造成的 张庆云等 发现黄荣辉等年东亚 王东兴等 王会军 吴国雄等 进 陶诗言等强夏季风年 弱季风年副热带高压表现为从太平洋中部 陶诗言等 吴国雄等 中纬度地区

呈反向偶极型中纬则呈 显然偶极型 常灾害形成的重要环流因素之一本文将寻找上述副高南北摆 动构成的副高变化显著区并重点考虑长江中下游旱涝异常过程自低纬海洋向中纬水汽输送通道异常 箱格式 资料和方法 本文采用年月再分析资料全球 区高原南侧 区区 区东海地区区孟加拉湾地区 区中南半岛区 区低纬西太平洋地区 从而探讨有利中国东部夏季旱涝预 图中低纬间整层水汽收支箱格网结构示意 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为纬向风 各区域边界水汽输送的计算方法为

本文试图寻找与长江中下游旱涝密切相关的中低纬间水汽 并求取长江中下游涝年与旱年夏季 高度差值场 由图高度差值场特征显著在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地区 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正偏差高值区中纬中国东部与日本海地区则呈东西向负偏差高值区两者亦呈南北向偶极型 进一步求取图中长江中下游涝年与旱年 序列 由图区高度与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呈明显反位 相变化特征的信度检验而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呈显著同 位相变化特征且两条曲线年际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相关系数达的 因此本文将图 夏季副高变化显著区高度与夏季标准化的海陆热力差异指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为了进一步探讨副高变化显著区夏季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季风水汽输送的关系图给出 区夏季高度距平年际变化序列与东亚夏季水汽输送通量分量

2019年度应急典型案例分析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 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正确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 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 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 件。 正确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付法》有关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 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 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无论轻 重,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 错误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 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 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正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 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 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对突 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处置与预防并重 D:处置为主,处置与预防相结合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 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 伍。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D:行政责任 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 位,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 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对其处予最高额度()万元的罚款。

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葛笑莹张静雯朱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0期 摘要利用河南省1981—2010年30年间受到旱涝灾害影响的土地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 受灾百分比、绝收百分比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年际差异和分布情况,并对干旱、洪涝这2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发展具有周期性,干旱和洪涝周期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的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降水很少,但由于其集中在小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暴雨洪水;河南省灾害的发生往往在一段时间和地区集中出现,在灾害的相对频发期,常见的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 关键词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影响;减灾;河南省;198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194-02 河南省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与安徽、山东接壤,南和湖北相邻,西同陕西相连,北与河北、山西交界,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1-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 26.6%、17.7%。 河南省近3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粮食受灾面积年均为1 520.75 km2,占全省粮食 面积的48.61%,平均每年造成粮食绝收面积为192.35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6.15%[4-5]。 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为1989年和2000年,受灾面积分别为2 751.33 km2和2 835.00 km2,分别达到全省粮食面积的89.23%和99.17%,分别造成的粮食绝收面积为373.33 km2和1 193.00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12.11%和41.73%。 1 河南省气候概况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2~16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 ℃(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 ℃(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 d。年平均降水量为500~900 mm,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 100 mm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2 资料与方法

长江流域相关知识点

长江流域相关知识点 1.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①长江支流沟通南北,干流横贯东西,且直通海洋,通航里程长。 ②中下游水流平稳,全年可通航。 经济条件:沿岸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港口众多。 2.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三峡工程除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外,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正面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③减轻中下游湖泊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小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负面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滑坡发生机会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3.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存在问题: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②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 (2)治理措施:教材P82 4.阅读教材,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 (1)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5.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缓慢,排水不畅;b.降水多集中春夏两季,湖区积水,排水不畅。 ②人为原因 a.破坏植被,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c.泥沙淤积,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 (2)措施:教材P85 6.分析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措施:(1)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7.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南疆绿洲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8.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8.长江流域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条件 (1)长江流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不利:位于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①水资源、矿产及水能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④市场广阔;⑤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工业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对于下游地区,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典型信访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月**日,*****有限公司重型专项作业车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先后两次组织多人围堵该公司大门,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给我**的发展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此事件发生后,****举办了一次主题讨论会,组织全办干部职工进行讨论,认真分析这起事件由一起单纯的交通事故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切实将讨论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和实际行动,推动我**“两个环境”建设工作实现大突破。 讨论会上认为,我****正处于改革开放建设的重要时期,跨越赶超的特殊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立,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不仅表现为收入差距,还表现在财富占有、教育不公平等方面。这些差距的拉大损坏了社会公正原则,引起社会摩擦,导致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由单一趋于多元。一些人政治观念经济化、纪律观念自由化、宗旨观念利己化,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损,就产生对社会不满的情绪,采用不和谐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当前的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群体性事件,切实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我办主要采取了三点措施: 一、把握好“四项原则”

防治相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集体上访一般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增强责任心和敏感性,将工作“关口”前移,就容易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防,可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治,往往会“治”出群众的对立情绪,甚至“治”出大乱子。因此,防是根本,是治本之策;治是治标,是不得已而为之。 分级负责与各方协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是哪一级的问题归哪一级处理,能根据实际状况准确分析判断各种因素,有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过分强调分级负责,如果左右不配合,只能导致工作的被动;因此,必须坚持分级负责与各方协作相结合,上下同心协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才能妥善处理。 相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而不能简单地认为集体上访就是闹事。同时,也要树立教育群众的观点,要给他们讲清政策,讲清集体上访的危害。 坚持原则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必须尽可能帮助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讲明情况,取得理解。另一方面,对提出无理要求尤其是利用集体上访向政府施压的“上访专业户”,必须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照顾。 二、注意的“五个问题” 在态度上要表明一个“不赞成”。上访是人民群众的权利,正常的上访,党和政府是欢迎的。但是,应该根据《信访条例》向群众讲明白:集体上访的危害性大,我们是不赞成的。

长江流域相关知识点

长江流域相关知识点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长江流域相关知识点 1.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①长江支流沟通南北,干流横贯东西,且直通海洋,通航里程长。 ②中下游水流平稳,全年可通航。 经济条件:沿岸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港口众多。 2.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三峡工程除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外,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正面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③减轻中下游湖泊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小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负面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滑坡发生机会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3.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存在问题: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②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2)治理措施:教材P82 4.阅读教材,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 (1)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5.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春夏两季,湖区积水,排水不畅。 ②人为原因 a.破坏植被,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c.泥沙淤积,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 (2)措施:教材P85 6.分析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措施:(1)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7.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南疆绿洲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8.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8.长江流域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条件 (1)长江流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不利:位于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

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标准答案

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剖析 1、【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 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 预防为主、处置为辅、处置与预防并重 D 处置为主,处置与预防相结合 正确答案为: B 2、【单选题】()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A 省级 B 地市级 C 县级 D 乡镇级 正确答案为: C 3、【单选题】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经济责任 D 行政责任 正确答案为: A 4、【单选题】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对其处予最高额度()万元的罚款。 A 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为: D 5、【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表示。 A 红橙黄蓝 B 红橙黄绿 C 红黄绿蓝 D 黄红橙蓝 正确答案为: A 6、【单选题】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 发生区域 B 影响生产 C 引发地区 D 影响区域 正确答案为: D 7、【单选题】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 分类管理 B 分布实施 C 分别组织 D 集中管理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近1000年长江中下游旱涝与气候变化关系_姜彤

文章编号 1001-7410(2004)05-518-07 近1000年长江中下游旱涝与气候变化关系 3 第一作者简介:姜 彤 男 42岁 研究员 长江流域洪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专业 E 2mail :jiang.t @niglas.ac.cn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11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 ZCX3-SW -331)和中国博士后基金与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项目(香港)联合资助 2004-05-30收稿,2004-06-17收修改稿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徐近之编写的历史灾害资料,包括全国23个省区的历史记载,总称为《初步整理》,如《江苏省、上海市气候历史记载初步整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内部资料 姜 彤 张 强 王苏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 摘要 文章利用旱涝灾害历史记载与现代器测降水资料重建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并通过相关分析与波谱分析、交叉谱分析等分别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发生与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SST )以及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涝灾多发生于气候过渡期,即涝灾在气候由一种气候状态向另一种气候状态转变时期多发。谱分析与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在10~11年周期上与太阳黑子数存在相关,但两者有近1年的滞后性。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与SST 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SST 正距平年份,往往对应着长江中下游的涝灾;而SST 负距平年份往往对应着长江中下游旱灾。因而可以认为,SST 与太阳活动变化 (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在不同周期频度上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具有明显影响。 主题词 长江中下游 旱涝灾害 相关分析 波谱分析中图分类号 K 928.6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气候变暖、涝灾事件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1~3]。旱涝是我国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持续时间长的大旱大涝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近几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发生的洪涝与干旱已对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1998年中国发生的特大洪水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竺可桢[4]利用过去人们对气候、物候等记载对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作了详细研究,认为过去5000年中总共有4个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王 等[5]则对同期的气候干湿状况进行研究;Mudelsee 等[3]对欧洲中部1850年以来E lbe 河流水 文状况的23160条历史记载作了系统搜集与整理,提出中欧极端洪水事件发生无上升趋势的结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献记录的旱涝变化及其反映的历史气候更具优势和特色。本文以徐近之搜集整理的长江中下游 旱涝灾害历史资料1),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谱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1000年来旱涝灾害发生规律。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徐近之几乎查遍了所有地方志,分别整理和刊出全国近23个省区的历史记载,包括旱、涝、久雨、特大洪水等多种历史天气记载,如无锡“康熙九年 (1670年)五月大雨浃旬,田禾淹没。”“1672年七月山水冲田舍。”“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水涸”等。根据徐近之1)和陈家其[2]的资料,自公元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 德国吉森大学地理研究所(德方提供1600年来欧洲历史气候资料)开展合作研究,按照国际全球气候变化数据规范,建立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含长江三角洲地区)1000~1950A.D.间140个县域单元的历史气候灾害数据库。本文即以该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建立了长江中下游(图1)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简称灾害序列),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旱 第24卷第5期 2004年9月 第 四 纪 研 究QUATERNARY SCIE NCES V ol.24,N o.5September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