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

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
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

全院感染病例综合性监测

一、监测对象:所有住院患者二、监测内容

1、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污染切口)。

2、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不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

三、监测方法: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

1、各科室应根据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并付诸实施。

3、专职人员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4、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四、资料分析 1、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100%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观察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2、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1000‰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五、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完整版)院感采样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小时。 一、空气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 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洁净手术室9个点。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表4: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等级空气洁净度级别 布点要求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手术 区 周边区 100级1000级0.2 0.4 Ⅱ1000 级10000 级 0.75 1.5 Ⅲ10000 级100000 级 2 4

辅Ⅲ100000级 5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洁净手术室):细菌总数≤4cfu/m3(30分钟9cm平皿),新风机组2d清洁一次,初效过滤器1-2月更换,中效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高效每年更换,末端高效每年检查3年更换。回风口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15min9cm平皿),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5min9cm平皿),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放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 次(双手涂擦面积约6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5ml 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3、质控标准: 工作人员手卫生:细菌总数≤10cfu/cm2。 外科手卫生:细菌总数≤5cfu/cm2,。 三、物体表面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采样面积100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5ml含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 .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4.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要有足够的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 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四、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监测:1ml使用中消毒液+9ml中和剂 3、结果判定: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10cfu/ml 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总数≤100cfu/m 五、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是一组综合措施,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全院综合性监测

全院综合性监测 B.1 监测对象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B.2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 B.2.1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污染切口)。 B.2.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不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B.2.3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B.3 监测方法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

B.3.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工程师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B.3.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B.3.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B.3.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B.4 资料分析 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100%(式B.1)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观察观察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1000‰ (式B.2)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B.5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全院综合性监测登记表

通州区二甲人民医院全院综合性监测登记表 监测日期: 一、基本资料 住院号:科室:床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 入院日期: 疾病诊断: 出院日期: 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住院数:天总费用: 二、医院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是□否 感染日期:感染诊断:□全身感染□局部感染 感染与原发疾病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 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其他 手术部位:□未手术□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其它 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 病原体名称:药敏试验结果: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使用起止时间:使用日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总天数: 用药目的:□预防□治疗□预防加治疗 用药方式:□全身□局部 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注静滴□其它 使用抗菌药物名称: 1、 2、 3、 抗菌药物应用:□未用□单用□二联□三联□四联□>四联 用抗菌药物:□未用□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 四、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手术:□是□否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 手术类型:□急诊□择期 植入物:□有□无麻醉方式:□全麻□非全麻手术腔镜使用:□否□是 ASA评分:□Ⅰ□Ⅱ□Ⅲ□Ⅳ□Ⅴ手术持续时间分钟 手术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无切口 切口愈合情况:Ⅰ类:□甲□乙□丙Ⅱ类:□甲□乙□丙Ⅲ类:□甲□乙□丙 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术前2小时以前:□是□否 2、术前30~120分钟:□是□否 3、术中使用抗生素:

□是□否 4、术后用抗生:□1日□2日□3日□4日级以上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

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院感监测SOP

院感监测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需定期对院内感染相关的各项目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院内感染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采取控制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二、内容: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需做院感监测的项目包括空气培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细菌培养,无菌物品培养,高压锅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紫外线灭菌效果监测。 三、操作规程 1、层流手术室定义 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 1). 百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的尘粒数≤100颗(或每升空气中≤颗)。可做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手术。(本院无) 2). 千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本院有1间手术室,作为Ⅰ类切口无菌手术,如整形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等手术。 3). 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的尘粒数≤1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颗)。本院有7间手术室,作为Ⅱ类切口,如单睑、鞍鼻等手术。4). 十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的尘粒数≤10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0颗)。本院有5间手术室,作为Ⅲ类切口手术。

5). 洁净辅助用房:本院为万级和10万级。 2、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要求 表1.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 注:本院手术室等级为Ⅱ、Ⅲ、Ⅳ级。 表2. 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

2、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1)设备材料:90mm培养皿,普通培养基,37℃温箱. 2)采样时间:洁净手术室房间清洁并搽拭消毒后状态,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3)监测人员要求:穿洁净服,戴口罩,手卫生。动作要轻,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4)布点顺序: 原则:放置培养皿从总平面中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每间房间都是从房间最靠里的点开始布置,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 收取培养皿的顺序相反,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收,每间房间从门附近的培养皿开始收,最先布置的培养皿最后收,沉降时间略有差别。 5).布点高度:室内地面至高度的任意高度,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放置在设备上。 6).布点位置及数量:测试皿、对照皿在洁净间内均匀布置即可。 具体布点数量及位置[2] 洁净度局部千级设置9个点(●)洁净度局部万级设置7个点(●)洁净度十万级设置5个点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手消毒效果监测 (一)、定义 1.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寄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 前医务人员用外科手术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寄菌和减少常寄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采样方法 被检测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手消毒效果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 / c㎡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 / c㎡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 / 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取全部物表;被采面积≥100 c㎡取100 c㎡。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5 cfu / c㎡: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 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 / c㎡ 2. ≤10cfu / c㎡: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 室、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2013左旗医院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 监测对象 2013年全部住院病人。 3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4 监测实施 4.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4.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4.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

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5 监测相关定义 5.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5.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监测数据统计 6.1医院感染发生率 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6.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 6.4Ⅰ类切口感染率 6.5危险因素分析 6.6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耐药规律 7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7.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7.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7.3反馈监测资料每3个月对监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7.4将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若感染率

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编号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岁 住院号联系电话回访日期:年月日 入院日期年月日手术日期年月日 手术名称:手术编码 植入物:有/无内镜:是/否 手术类型[急诊/择期/损伤]麻醉类型:全麻/非全麻 手术医生手术持续时间分钟 ASA评分[ⅠⅡⅢⅣⅤ]切口等级1/2/3/4 是否围手术期用药:是/否感染:是/否 感染部位:表浅/深部/器官腔隙感染日期:年月日 术前预防性抗生素[I/O/N/T]*抗生素(术中)是/否术后抗生素(N/P/W/T)抗生素1量*次[]量*次[]量*次[] 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 抗生素2量*次[]量*次[]量*次[] 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 抗生素3量*次[]量*次[]量*次[] 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途径:静脉/口服/其它 术前有无口服抗生素肠道准备[有/无] 归转:出院/死亡/转科/转院归转日期:年月日 失血:有/无量(mL)[]输血:有/无量(mL)[] 送检日期:年月日送检方式:涂片/培养 涂片结果 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名称敏感耐药 *I:在手术室切皮前30-60分钟用药;O:手术前在病房用药;N手术前未用药;T:手术*N:手术后未用;P:手术后用药<24小时;W:手术后错误用药;T:治疗用药;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留置尿管48小时以上填此表)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留置导尿管日期年月日拔管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插管类型:乳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膀胱造瘘导尿管□其他□集尿袋类型:普通集尿袋□精密集尿袋□ 导尿管更换频率:1次/□周集尿袋更换频率:1次/□天 尿道口清洁频次:□次/日尿道口清洁方法 留置尿管原因:1、危重、休克需监测尿量□2、昏迷□3、存在尿失禁□4、截瘫□5、骶尾部褥疮□6、会阴部损伤□7、下腹盆腔器官手术□其它□ 监测资料:是否发生尿管堵塞①否□②是□处理方法 膀胱冲洗否□是冲□洗频次□次/日膀胱冲洗液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天数 医院感染:①否□②是□感染日期年月日 感染依据:①泌尿系感染症状②体征③尿常规 ④尿培养⑤尿液颜色异常浑浊□脓性⑥□其它 易感因素感染依据:①糖尿病□②昏迷□③躁动□④免疫抑制□⑤肿瘤□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手消毒效果监测 (一)、定义 1.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寄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 前医务人员用外科手术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寄菌和减少常寄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采样方法 被检测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 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手消毒效果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 / c㎡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 / c㎡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 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 ㎡,取全部物表;被采面积≥100 c㎡取100 c㎡。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5 cfu / c㎡: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 / c㎡ 2. ≤10cfu / c㎡: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二)、监测方法: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 1.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 2. 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置位置应距墙壁1m处; 3.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个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 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 / (15min直径9mm平皿) 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CSSD、血

院感采样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得监测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与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小时。 一、空气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 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洁净手术室9个点。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得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表4: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等 级 空气洁净度级别布点要求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手术 区 周边区 100级1000级0、2 0、4 Ⅱ1000 级 10000 级 0、75 1、5 Ⅲ10000 级 100000 级 2 4 辅Ⅲ100000级 5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洁净手术室):细菌总数≤4cfu/m3(30分钟9cm平皿), 新风机组2d清洁一次,初效过滤器1-2月更换,中效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高效每年更换,末端高效每年检查3年更换。回风口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15min9cm平皿),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5min9cm平皿), 二、医务人员手得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与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放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盐水得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 次(双手涂擦面积约6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 5ml 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3、质控标准: 工作人员手卫生:细菌总数≤10cfu/cm2 。 外科手卫生:细菌总数≤5cfu/cm2, 。 三、物体表面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用5cm×5cm得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盐水得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采样面积100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5ml含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4、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要有足够得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 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与状态可将多余得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四、消毒液得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监测:1ml使用中消毒液+9ml中与剂 结果判定:使用中得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10cfu/ml 其她使用中得消毒液细菌总数≤100cfu/m 五、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就是一组综合措施,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1、物理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包括灭菌设备故障检查,灭菌温度(波动+3度内)、压力、时间(最低要求)等灭菌参数。灭菌物品包装、大小摆放正确等。 2、化学监测法: (1)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 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得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与难以消毒部位得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得改变判断就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得指示管(卡) 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得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得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监测 1)监测方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得改变,以指示就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而不能作为灭菌效果判定指标。 2)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得指示管(卡)、胶带得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得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得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019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表)

2019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 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

院感细菌培养

第一部分 卫生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1.1、细菌菌落总数 允许检出值见表——1 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2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3.1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4、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第二部分 采样方法 1、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2、空气采样方法

2.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2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2.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2.4采样方法 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3、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3.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2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3采样方法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 4.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4.2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纸,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纸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5、医疗用品采样方法 5.1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5.2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 6、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1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钱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2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均,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典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备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6.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7、污染采样方法 7.1采样时间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

如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院感常见技能操作审批稿

院感常见技能操作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院感技能操作 一、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掌心对手背,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二、医务人员穿脱隔离衣 (一)医务人员穿隔离衣 1.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两手将衣领的两端向外折,使内面向着操作者,并露出袖子内口。 2.将左臂入袖,举起手臂,使衣袖上抖;用左手持衣领,同法穿右臂衣袖。 3.两手持领子中央,沿着领边向后将领扣扣好,再扣好袖扣。 4.解开腰带,将隔离衣的一边渐向前拉,直至触到边缘后用手捏住,同法捏住另一边,两手在背后讲两侧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要带在背后交叉,再回到前面打一活结。

5.双手置胸前。 (二)医务人员脱隔离衣 1.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2. 解开两袖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使两手露出。 3. 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4. 解开领口 5. 左手伸入右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再用衣袖遮住的右手在衣领外面拉下左手衣领过手,双手轮换握住袖子,手背逐渐退出。 6. 用右手自衣内握住肩缝,随即用左手拉住衣领,使隔离衣外面向外两边对齐,挂在衣架上。 7. 不再穿的隔离衣将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衣桶。(口述)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及结果判断要求 1. 空气监测采样 (1)采样时间: 治疗室或病房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采样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3)结果判断: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

院感监测项目

院感监测项目 一空气监测(布点法): ①室内面积≤30cm2,设内外中三个点;室内面积〉30 cm2设5个点 ②用直径9 cm的琼脂平板分别于上述布点位置,采样时将平板打开,扣于平板旁,暴露时间为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③平板置35—37度48小时培养 ④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A为平板面积,T为平板暴露时间,N为平均菌落数即:菌落数/平板数*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直径9 cm平板) 5分钟*157; 10分钟*78; 15分钟*52; 30分钟*26 手术室报告方式: 个/30min ?90 二医务人员手监测 ①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生理盐水浸湿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面积约为30 cm2),剪去操作者手触部位,将拭子放入10ml洗脱液中 ②细菌总数监测: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管吸取1ml于灭菌平皿内,加入5ml营养琼脂,摇均,待琼脂凝固后,于37度48小时培养,计数菌落数. 计算:细菌总数(cfu/ 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 cm2 结果判定: 注意: ①不得检出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菌 ②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铜绿\金葡. 三物表监测 采样:用5*5 cm2的方框取样4个不同位置,其余方法同手表检测 细菌总数及其他方法无同手表检测 计算: 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结果判定:同手表

四A一次性物品(无菌):取5-10套样品用洗脱液洗脱后,各吸取1。0ml接种于平板,35-37度培养3—5天,不得检出细菌. B无菌物品:取供试品2个包装,拆开后于不同部位剪取约1cm*3cm的样品放入增菌液,如果有菌生长,转平板.不得检出细菌 五消毒剂:吸取1ml正在使用中的消毒剂加入9ml肉汤中(含有相应中和剂)振80次后吸入1.0ml 于灭菌平皿内,加入5ml营养琼脂,摇均,待琼脂凝固后,于37度48小时培养,计数菌落数。 报告:cfu/ml 结果判定:<100 cfu/ml 六透析水:1。取透析水1ml于无菌平皿,加入56度琼脂,冷却后于37度48小时作细菌总数计数. 结果判定:出口水<200cfu/ml 入口水<200 cfu/ml 报告:cfu/ml 注:氧气湿化瓶液监测同上, 结果判定:<10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克氏双糖培基 配制方法:取克氏双糖商品化干粉培基55g,加入装有1000ml蒸溜水的三角烧瓶中,加热溶解, 调PH7。8,分装小试管(约2.5ml),12磅15分钟灭菌. V-P培养基: 成份:酵母浸肉膏0。2g,胰蛋白胨1。4g,大豆蛋白胨1.0g,葡萄糖2。0g, NaCl1。0g,蒸溜水200ml 制法: 将上述成份加热溶解, 调PH7。0, 分装小试管,10P 15’高压灭菌。 VP试剂: 成份:甲液:α—奈酚6 g乙醇100ml 乙液:40%氢氧化钾 靛基质培基: 成份:牛肉膏0。6g,胰蛋白胨6g,盐酸胱氨酸(L—半胱氨酸)0。04g, 琼脂0。6g,硫代硫酸钠:0.01g 蒸溜水200ml 制法: 将上述成份加热溶解,调PH7.4,分装小试管,15磅15分钟高压灭菌。 硝酸盐培基 成份:硝酸钾(KON3)0。2g,优质蛋白胨2.0g, 蒸溜水200ml 制法:将上述成份加热溶解, 调PH7.4, 分装小试管, 10P 20’高压灭菌。 碱性蛋白胨水 成份: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H2O500ml混合溶解,调节PH8。4,高压15分钟灭菌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精编版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手消毒效果监测(一)、定义 1.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寄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 前医务人员用外科手术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寄菌和减少常寄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采样方法 被检测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手消毒效果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 / c㎡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 / c㎡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 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取全部物表;被采面积≥100 c㎡取100 c㎡。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5 cfu / c㎡: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 / c㎡ 2. ≤10cfu / c㎡: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 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手消毒效果监测(一)、定义 1.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寄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 前医务人员用外科手术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寄菌和减少常寄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采样方法 被检测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手消毒效果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 / c㎡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 / c㎡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 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取全部物表;被采面积≥100 c㎡取100 c㎡。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5 cfu / c㎡: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 / c㎡ 2. ≤10cfu / c㎡: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 室、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