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公式及大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大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大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 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

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12.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慢性期> 1。

13.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

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14.肌酐身高指数计算

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标准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1.09,营养不良时为0.5。

18.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毫渗量)=2*[血钠(mmol/l)+血钾(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 g/dl)/6(或尿素氮/2.8)

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正常值:280~310毫渗量

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渗血症等

19.糖尿病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

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

20.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

总热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龄) (卡)

21.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

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g)=体重(Kg)*(1~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g)=每日总热量-[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4]/9

24.潮气量计算公式

预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25.肺活量(VC)预计公式

(1)以年龄、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7.63-0.112*年龄(岁)]*身高(cm)

女:VC(ml)=[21.78-0.101*年龄(岁)]*身高(cm)

(2)以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

男:VC(ml)=2310*体表面积(m2)

女:VC(ml)=1800*体表面积(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26.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预计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于预计值的80%

27.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

(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 0

肺泡通气量=0.863*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

28.生理死腔气量计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

29.解剖死腔=[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

正常值:150ml

30.预计最大通气(MVV)量计算

(1)以年龄、体表面积求预计最大通气量

男:MVV=[97-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女:MVV=[83-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2)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最大通气量(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

MVV=0.0302*第一秒时间肺活量(ml)+10.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意义:>120 l/min无肺气肿,<40 l/min有肺气肿

中年以前,女性收缩压较男性低0.7~1.3Kpa(5~10mmHg),中年以后无大差异。

39.小儿血压计算公式

4岁以后: 收缩压(mmHg)=2*周岁数+ 80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

婴幼儿血压与4岁小儿大致相同

40.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

41.血压单位换算口诀

(1)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可得Kpa值

(2)血压Kpa, 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

45. 通气量参考值

静息通气量:男:6.663±0.200 L 女:4.214±0.160 L 最大通气量:男:104±2.31 L 女:82.5±2.17 L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约2.83 L

时间肺活量:1秒钟:83%

2秒钟:96%

3秒钟:99%

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钟通气量:3.530 L/ m2体表

死腔气量:约0.15 L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左右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体表

48.补钾浓度及速度

浓度:一般不超过5%

速度:不超过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

mmHg*0.1333=Kpa

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1~2级手术危险性一般病人无大差别;3级手术危险性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1%;4级手术危险性更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2%;只作抢救生命的手术。

53.静脉补钾的有关数据

(1)见尿补钾,尿量大于500ml/24h,30~40ml/h。

(2)补钾总量:全天总量不宜超过2~3mEq/Kg(体重)。

(3)补钾浓度:40~60mEq/L,相当于0.3%~0.45%的KCl。

(4)补钾速度:一般速度:如果给0.3%KCl,成人不超过60滴/分,小儿不超过10~12滴/分。

最大速度:1~1.85g/h。

如果病情需要而输入速度在每小时20~40mEq/h,最好心电监护。严禁静脉推注。

54.补碱的速度参考

无脱水时给高张碱液(2.5%~5%NaHCO3),每小时不超过100~200ml。

有脱水时给等张碱液(1.4% NaHCO3),每小时不超过1000ml。

55.代酸中毒治疗有关计算公式

先给下列计算值的半量

5% NaHCO3(ml)=[60-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体重(Kg)*0.5/2.24

11.2%乳酸钠(ml)=[60-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体重(Kg)*0.3/2.24

乳酸钠在组织缺氧,心脏停搏、呼吸骤停、肝功能不良时不宜使用。

MDRD公式:GFR(ml/min/1.73m2)=30849*SCr-1.154*年龄-0.208*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0,女性为0.742)(SCr单位为umol/L)

各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各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1250px,半岁时约为1625px,一岁时1875px,2岁时2175px。 2~12岁身高=年龄X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

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1150px,2岁时1200px,5岁时1250px。15岁接近成人54~1450px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 出生时平均800px。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1150px。 5.牙齿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 出生时为1.5~50px,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配置

按重量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1.05(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 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80mmhg(年龄X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医学资料 1.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Na+mmol/L 低渗性脱水>130 等渗性脱水130~150 高渗性脱水>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 平均动脉压 (MAP ) 计算公式 MAP =舒张压(DBP ) + 1/3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 正常值:10.67~13.3 Kpa ( 80 ~ 100 mmHg ) . 2. 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 ,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 以下,坏疽者为0。 3 .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 mmHg ) /心输出量( L/min ) *79.92 正常值约:600 ?2000 dyn*s*cm -5 4 .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 ( ml/min ) = 209 *基础热量*体表面积( m2) /60 注:209 为每卡热量需氧ml 数,60 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 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 l/min ) =氧消耗量( ml/min ) /[ 动脉血氧含量( VOL% ) -混合静脉氧含量( V OL% ) ]*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 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 = 氧消耗量( ml/min ) /[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 VOL% ) -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VOL% ) ]* 0 .1 7. 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 L/min ) = 氧消耗量( ml/min ) /[ 肺静脉血氧含量( VOL% ) -肺动脉血氧含量( VOL% ) ]*0.1 8 .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 1 )休克指数=心率( b/min ) /收缩压( mmHg ) 指数为0.5 :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 1 :约丢失20?30% 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 2 )休克度=心率 ( b/min ) /脉压( mmHg ) 正常参考值为 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 .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 T1+T 2) /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 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 )=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 L/min (静息时) 11. 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 1.去掉最高最低分函数公式: =SUM(所求单元格…注:可选中拖动?)—MAX(所选单元格…注:可选中拖动?)—MIN(所求单元格…注:可选中拖动?) (说明:“SUM”是求和函数,“MAX”表示最大值,“MIN”表示最小值。)2.去掉多个最高分和多个最低分函数公式: =SUM(所求单元格)—large(所求单元格,1)—large(所求单元格,2) —large(所求单元格,3)—small(所求单元格,1) —small(所求单元格,2) —small(所求单元格,3) (说明:数字123分别表示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和第一小第二小第三小,依次类推) 3.计数函数公式: count 4.求及格人数函数公式:(”>=60”用英文输入法) =countif(所求单元格,”>=60”) 5.求不及格人数函数公式:(”<60”用英文输入法) =countif(所求单元格,”<60”) 6.求分数段函数公式:(“所求单元格”后的内容用英文输入法) 90以上:=countif(所求单元格,”>=90”) 80——89:=countif(所求单元格,”>=80”)—countif(所求单元格,”<=90”) 70——79:=countif(所求单元格,”>=70”)—countif(所求单元

格,”<=80”) 60——69:=countif(所求单元格,”>=60”)—countif(所求单元格,”<=70”) 50——59:=countif(所求单元格,”>=50”)—countif(所求单元格,”<=60”) 49分以下: =countif(所求单元格,”<=49”) 7.判断函数公式: =if(B2,>=60,”及格”,”不及格”) (说明:“B2”是要判断的目标值,即单元格) 8.数据采集函数公式: =vlookup(A2,成绩统计表,2,FALSE) (说明:“成绩统计表”选中原表拖动,“2”表示采集的列数)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之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令狐文艳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 (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基本公式,常见数据

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报率=ROI 点击转化率=总成交笔数/总点击量*100%(在20~30就近乎完美) 收藏数=宝贝收藏+店铺收藏 冲销量 增加日限额 增加日限额总体消费金额不超过销售额的10% 设置平台 站内 移动 设置投放时间 增加投放时间,除去凌晨1~7点不投放其余时间都开放 设置投放地域 增加投放地域除去海外和快递不到的地区,其余全部开放(宁夏慎选)宝贝 经过测款的宝贝不用改动(7分以下的不要)(影响平均点击花费)关键词 养分到15个词左右,冲销量到100个词此时,点击率转化率会变低出价 质量分在9~10分的关键词出价卡位4~6名 精准人群 店铺人群-优质人群打开,溢价100% 自定义人群以性别为目标与其他指标两两组合溢价100% 匹配模式 广泛匹配 定向 开启智能投放出行业均价 手机淘宝首页,猜你喜欢溢价200%~300% 手机淘宝消息中心,淘宝活动溢价200%~300% 做ROI投资回报率(成交/花费) 设置日限额 降低日限额 设置平台 站内 移动 设置投放时间 转化率差的时间段关掉 设置投放地域 关掉转化率低的投放地域 宝贝 不用优化 关键词 删除无展现关键词(1、没有人搜,没有热度;2、出价低)(最近7或30天) 删除高展现低点击词 删除高点击低产出词

删除质量分低的词 高投入低产出的词,设置精准匹配,转化率没有提高删除 添加自然搜索成交词 提高高产出词出价 出价 高ppc的关键词以5%比例降低出价(ppc:平均点击花费) 匹配方式 点击率高转化率低改为精准匹配 其余广泛匹配 定向 手机淘宝首页,猜你喜欢溢价150%~200% 低价引流(业内:广撒网,能不能捞到鱼不重要;会影响我们账户的推广整体权重;适用于客单价低的宝贝(20元以内)) 设置日限额 不限制 设置投放平台 站内 移动 设置投放时间 全天投放 出价 统一设置价格0.1元,上下以0.1元调整 人群 店铺人群-优质人群打开,溢价100% 自定义人群以性别为目标与其他指标两两结合 匹配方式 广泛匹配 定向 开启智能投放出行业均价 手机淘宝首页猜你喜欢溢价100%~150% 手机淘宝消息中心-淘宝活动溢价100%~150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 1、自动排序函数: =RANK(第1数坐标,$第1数纵坐标$横坐标:$最后数纵坐标$横坐标,升降序号1降0升) 例如:=RANK(X3,$X$3:$X$155,0) 说明:从X3 到X 155自动排序 2、多位数中间取部分连续数值: =MID(该多位数所在位置坐标,所取多位数的第一个数字的排列位数,所取数值的总个数) 例如:612730************在B4坐标位置,取中间出生年月日,共8位数 =MID(B4,7,8) =19820711 说明:B4指该数据的位置坐标,7指从第7位开始取值,8指一共取8个数字 3、若在所取的数值中间添加其他字样, 例如:612730************在B4坐标位置,取中间出生年、月、日,要求****年**月**日格式 =MID(B4,7,4)&〝年〞&MID(B4,11,2) &〝月〞& MID(B4,13,2) &〝月〞&

=1982年07月11日 说明:B4指该数据的位置坐标,7、11指开始取值的第一位数排序号,4、2指所取数值个数,引号必须是英文引号。 4、批量打印奖状。 第一步建立奖状模板:首先利用Word制作一个奖状模板并保存为“奖状.doc”,将其中班级、姓名、获奖类别先空出,确保打印输出后的格式与奖状纸相符(如图1所示)。 第二步用Excel建立获奖数据库:在Excel表格中输入获奖人以及获几等奖等相关信息并保存为“奖状数据.xls”,格式如图2所示。 第三步关联数据库与奖状:打开“奖状.doc”,依次选择视图→工具栏→邮件合并,在新出现的工具栏中选择“打开数据源”,并选择“奖状数据.xls”,打开后选择相应的工作簿,默认为sheet1,并按确定。将鼠标定位到需要插入班级的地方,单击“插入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班级”,并按“插入”。同样的方法完成姓名、项目、等第的插入。 第四步预览并打印:选择“查看合并数据”,然后用前后箭头就可以浏览合并数据后的效果,选择“合并到新文档”可以生成一个包含所有奖状的Word文档,这时就可以批量打印了。

临床通用公式定理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 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12.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1/3(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100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 L%)]*0、1 正常参考值:>3.5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min)=氧消耗量(ml/min)/[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0、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得两条最长垂线之与(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 1.?补钠计算器?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③单位换算:?钠:mEq/L×=mg/dlmg/dl×=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 或mEq,(mmol)×=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o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o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4)一般补液公式:?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2.?补铁计算器?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贮存铁量[ mg]?贮存铁量=10mg/kg体重 (<700mg)?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4.电解质补充计算器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计算机等级考试 =公式名称(参数1,参数2,。。。。。) =sum(计算范围) =average(计算范围) =sumifs(求和范围,条件范围1,符合条件1,条件范围2,符合条件2,。。。。。。) =vlookup(翻译对象,到哪里翻译,显示哪一种,精确匹配) =rank(对谁排名,在哪个范围里排名) =max(范围) =min(范围) =index(列范围,数字) =match(查询对象,范围,0) =mid(要截取的对象,从第几个开始,截取几个) =int(数字) =weekday(日期,2)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 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 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 与 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 与“* ”同、“÷” “/ ”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 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 ”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 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 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 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 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五金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三章 常用公式及數據表 第四節 衝壓件模具設計常用公式 一. 衝裁間隙分類見表4-1 表4-1 衝裁間隙分類(JB/Z 271-86) 分 類 依 據 類 別 Ⅰ Ⅱ Ⅲ 制 件 剪 切 面 質 量 剪切面特征 t=材料厚度 塌角深度a (4~7)%t (6~8)%t (8~10)%t 光亮帶b (35~55)%t (25~40)%t (15~25)%t 剪裂帶E 小 中 大 毛刺高度h 一般 小 一般 斜度β 4°~ 7° 7°~ 8° 8°~ 11° 制 件 精 度 撓角f 稍小 小 較大 尺寸精度 落料件 接近凹模尺寸 稍小于凹模尺寸 小于凹模尺寸 沖孔件 接近凸模尺寸 稍小于凸模尺寸 小于凸模尺寸 模 具 壽 命 較低 較高 最高 適 用 場 合 制件剪切面質量﹑尺寸精度要求高時采用,模具壽命較低 制件剪切面質量﹑尺寸精度要求一般時采用,適用于繼續塑變的制件 制件剪切面質量﹑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時采用,以利提高模具壽命 二. 衝裁間隙選取(僅供參考) 見表4-2 表4-2 衝裁間隙比值(單邊間隙) (單位:%t) 分 類 依 據 類 別 Ⅰ Ⅱ Ⅲ 低碳鋼 08F ﹑10F ﹑10﹑20﹑A3﹑B2 3.0~7.0 7.0~10.0 10.0~12.5 中碳鋼45 不銹鋼1Cr18Ni9Ti 、4Cr13 可伐合金4J29 3.5~8.0 8.0~11.0 11.0~15.0 高碳鋼 T8A 、T10A 、65Mn 8.0~12.0 12.0~15.0 15.0~18.0 純鋁L 2、L 3、L 4、L 5 鋁合金(軟態)LF21 黃銅(軟態)H62 紫銅(軟態)T 1、T 2、T 3 2.0~4.0 4,5~6.0 6.5~9.0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正常值约:600~2000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心外)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1. 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2. 补铁计算器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卫生职称考试: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汇总

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 血清钠<130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案例常用数据公式及计算题

公式常用数据技术题 ◎损失计算及其他公式: 1、死亡工日:人数×6000;重伤工日:人数×105 2、直接经济损失:抢救费+抚恤费+机修费+财产损失 3、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工作损失+资源损失+环境处理费+补充新员工 4、混合气体下(上)极限L=1/n/L+……×100% 百分数/下限 5、千人工伤率工伤总人数/职工人数×1000‰ 6、千人死亡率死亡总人数/职工人数×1000‰ 7、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损失(万)/职工人数×1000‰ 8、百万经济损失率全年损失(万)/总产值(万)×100% 9、工作损失价值税利×总损失工日/工作日数×职工人数 10、重大危险源㎡×相对密度×充装数系q1 /Q1+q2 /Q2+q3 /Q3……≥1 11、加权平均浓度C T+…/8×60 12、物质超标C/L+…>1 13、爆炸危险度R浓度/ 爆炸下限 14、危害风险评价标准D=LEC Ⅰ级>320分极其危险Ⅱ级160分~320分高度危险Ⅲ级70分~159分显著危险Ⅳ级20分~69分一般危险Ⅴ级<20分稍有危险 输入可靠度是0.9992,判断可靠度是0.995,输出可靠度是0.9994,则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是()。技术189页r=a1a2a3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公式: 1、汇总表分项得分

◎总表分项得分×分项检查表得分/100 2、汇总表分项得分(缺项) ◎检查表得分之和/(100-缺项分)×100 3、检查表分表缺项计算 ◎检查表实得分/(100-缺项分)×100 4、保证项目缺项 ◎保证项目实得分/(60-缺项分)>66.7% ◎《条例》罚款规定: 1、对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 2、单位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20万元以下的罚款;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50万元以下的罚款;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200万元以下的罚款;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主要负责人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年收入30%的罚款;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年收入40%的罚款;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年收入60%的罚款;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年收入80%的罚款。 4、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 ◎《条例》事故分类规定: ①特别重大事故:30—100—1亿【上】 ②重大事故:10-30【下】50—100【下】5仟—1亿【下】 ③较大事故:3-10【下】10—50【下】1仟—5仟【下】 ④一般事故:3—10—1仟【下】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 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 2.8g 钾。 轻度缺钾 3.0—— 3.5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 2.5—— 3.0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3.5 <女性为 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 〕×0.6<女性为0.5>÷17

3. 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 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 ×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 4. 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 ------------------------------- 60(min 每min 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输入量= -------------------------- 每min 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 〔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 ×0.6。 首日头2——4 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 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 ×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冲压件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三章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四节冲压件模具设计常用公式一.冲裁间隙分类见表4-1 表4-1 冲裁间隙分类(JB/Z 271-86) 二.冲裁间隙选取(仅供参考) 见表4-2 (见下页)

表4-2 冲裁间隙比值(单边间隙) (单位:%t) (注: 1. 本表适用于厚度为10mm以下的金属材料, 厚料间隙比值应取大些; 2. 凸,凹模的制造偏差和磨损均使间隙变大, 故新模具应取最小间隙; 3. 硬质合金冲模间隙比钢模大20% 左右.) 注: 冲裁间隙选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冲床﹑模具的精度及刚性. 2.产品的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及平整度. 3.模具寿命. 4.跳屑. 5.被加工材料的材质﹑硬度﹑供应状态及厚度. 6.废料形状. 7.冲子﹑模仁材质﹑硬度及表面加工质量. 三.冲裁力﹑卸(剥)料力﹑推件力﹑顶件力 F冲= 1.3 * L * t *τ(N) (公式4-1) F卸= K卸* F冲(N) (公式4-2) F推= N * K推* K冲(N) (公式4-3) F顶= K顶* F冲(N) (公式4-4) 其中:

L ――冲切线长度(mm) t ――材料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强度(N/mm2 ) 1.3 ――安全系数 K卸――卸(剥)料力系数 K推――推料力系数 K顶――顶料力系数 K卸K推K顶数值见表4-3 表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 注:卸料力系数K卸在冲多孔﹑大搭边和轮廓复杂时取上限值. 四.中性层弯曲半径 R = r + x * t (mm) (公式4-5) 其中: R――中性层弯曲半径(mm) r ――零件内侧半径(mm) x ――中性层系数

Excel数据比对等常用公式函数及操作技巧3王玉祥

Excel数据比对等常用公式函数及操作技巧 王玉祥/文 说明: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函数时,必须在英文状态下。 【一】数据比对: 示例公式:=VLOOKUP(M4,[6月低保数据.xls]第1页!$D$2:$D$8552,1,FALSE) 操作技巧: 1、打开要“比对”的两个电子表格,选定要比对的“母件表格”(一般是数据多的文件,根据需要而定),在该表头下的第一行表后边单元格输入“=VLOOKUP”:如图: 双击“VLOOKUP”,单元格中弹出“=VLOOKUP(l)”这时,选中要比对的选项,如“身份证号码”中自上而下的第一个单元格M4,然后输入逗号“,”。 2、选“子件表格”(标准数据的表格),然后选择要比对的项,如身份证号码项,全选,(全选可以这样操作:点上方第一个单元格,按住“shift”),然后单击下边最后一个单元格,方便快捷;用拖动也可以,但费时间。 如图: 3、返回母件表格界面,在公式后面继续输入“,1,”,在界面上会自动出现:如图 选中“精确匹配”并双击。显示为右上图。 4、点公式栏上的“√”或者“Enter回车键”,就显示第一个比对数据。 5、选中第一个比对数,呈现“+”时,双击“+”或下拉,整列数据就可以比对出来了,出现“#N/A”的单元格,就说明母件和子件没有相同的比对数。操作完毕。 注意:在同一个电子表格文档中的工作表之间比对数据不准确,在筛选状态下比对数据也不准确。

【二】身份证号码排序法:根据身份证号码转化成岁数,然后使用排序进行升序或降序 示例公式:=YEAR(NOW())-MID(F2,7,4) 操作技巧: 1、在打开的Excel表格中,找到身份证号码的列,在身份证号码的列后面新插入一列。在新插入列上方对着身份证号码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YEAR(NOW())-MID(F2,7,4),选中“F2”在F2呈阴影时,点击前列(身份证号码列)对应的单元格,按下Enter回车键或公式栏上的“√”,得到对应的第一个“岁数”,选中这一个“岁数”的单元格,单元格右下角呈“+”时,双击“+”,这时,整列的单元格就全部得出相应的岁数。 2、将岁数列进行排序,排序好后,,把岁数列删除,保存就可以了。 【二】把身份证号码或银行账号的部分数字变成“*”号 示例公式:=REPLACE(F2,7,8,"****") 操作技巧: 1、在该电子表格中“身份证号码”或“银行账号”后面新插入列,在这列的上边对应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REPLACE(F2,7,8,"****"),注明:F2指的是对应的第一个身份证号码或银行账号的单元格。 2、输入公式后,点回车键Enter或公式栏上的“√”,得到相对应的带“*”号的数据,选中该单元格,单元格右下角呈“+”时,双击“+”,这时,整列的单元格就全部得出相应的带“*”号的数据。 3、复制带“*”号的数据,粘贴为数值到“身份证号码”或“银行账号”的列,然后将新插入的那列删除,保存文档就可以啦。 【三】从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日” 示例公式:=MID(F2,7,8) 操作技巧: 1、在该电子表格中“身份证号码”后面新插入列,在这列的上边对应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MID(F2,7,8),注明:F2指的是对应的第一个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2、输入公式后,点回车键Enter或公式栏上的“√”,得到相对应的“年月日”,选中该单元格,单元格右下角呈“+”时,双击“+”,这时,整列的单元格就全部得出相应的“年月日”。 【四】从残疾证号提取“身份证号码” 示例公式:=LEFT(G2,18)) 操作技巧: 1、在该电子表格中“残疾证号”后面新插入列,在这列的上边对应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LEFT(G2,18)),注明:G2指的是对应的第一个残疾证号的单元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