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精编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精编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精编

种群和群落

.种群概念: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外延:是生物 生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1.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 种群个体数/单位面积(体积)一一种群的 最基本特征。

样方法(植物和部分动物), 标志重捕 法(动物),灯光诱捕法(昆虫) 个体总数,直接影响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个体数/种群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迁

出)个体数

/种群 个体总数,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 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5. 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

6. 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法 1.种群增长曲线 的两种类型

2.

4.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气候、食物等;生物因素:被捕食、传染病等)

-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增或减

T种群数量变化(增大、波动、稳定、下降)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有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科学有效地防治害虫。

合理捕捞量?K/2,放牧量<K,控制有害生物降低K值,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提高K直。

(增长速度:单位时间增加个体数;

增长率/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加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ioa

50

一. 群落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二. 群落特征: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是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可用 样方法调查。

优势种:群落中有高度的生态 适应性,占有竞争优势,个体数量 较多的物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 环境条

件,因而对其他物种的 生存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3. 空间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 (1) 垂直结构:具有 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是 光,

(2) 水平结构:具有分区现象,影响因素:地形、土壤 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

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意义:群落整体对环境资源的 充分利用,是在长期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 适应。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 实际表现为群落中优势种的变化,群落类

型的逐渐变化。

主要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移或迁徙,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

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变化,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2?演替类型:

(1) 初生演替:在从未被植被覆盖 的地面或 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1 :裸岩T 地衣阶段T 苔藓阶段T 草本植物阶段T 灌木阶段T 森林阶段 实例2 :裸底湖泊T 沉水植物阶段T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T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T 森林群落阶段

(2)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或繁殖体被保留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经历的阶段 少,速度快。

实例:火灾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演替。 3.顶极群落: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状态,

主要由年平均温度 和年降水量 决定。

4?演替规律: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 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 增强。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类型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

寄生

图示

特点 不同步变化: 食者先增先减, 食者后增后减 被捕 捕 举例 狼与兔、羊与草

互惠互利,分开后一 寄居在寄王体 方或

双方不能独立内或体表,对寄 生存;同增同减 王有害。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大豆与根瘤菌、 地衣(藻类与真菌)

大豆与菟丝子

争夺共同的.资源和空间 同

步变化:“你死我活” 或

“此消彼长”周期性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