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报告

1 2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报告
1 2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报告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3浓硫酸,观0.5 cm和KCl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KBr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KBr和KCl的试管口上,检查产生的各是什么气体?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KClO和KClO溶液,然后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43生反应的试管加入HSO溶液酸化,再观察现象。根据实验说明上述3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42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氧化性:取1小片Pb(Ac)试纸,加1滴HS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生成。再向试纸上2222

-3 dm0.01 32溶液酸化,再滴加SO溶液,用OH3 2()还原性:取少量% H~滴mol·KmnO44222.溶液,观察现象。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33-3

HSO 、2~ 3 mol ·dm 3 滴 向盛有2滴 0.002 mol ·dmAgNO MnSO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 3244

溶液,再加入少量KSO 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 , 进行同样实验。3228 比较上述二实验现象的差别并解释之。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3-3-3-3 HSO 1 mol ·dmmol ·KI 、0.02 dm 试剂,

0.5 请利用mol ·dmKMnO NaNO 、0.1 mol ·dm 、

4422

2

6. 硝酸根的检出

-3NaNO溶液及1dm滴浓HSO,静置,观0.5 ·取少量FeSO7H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mol·43224察现象。反应式为:

4234

2+-+3+2+2-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7.

-3-3AgNOdm溶液,观NaPO溶液中滴加0.1 mol·NaHPO、NaPO和(1)分别向0.1 mol·dm3472243-3 HNO溶液吗?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3HAcdm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2)以2 mol·(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247

3-4--

3-4--的鉴别方法:POPO PO和、3274

2+2+3+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Bi、Sb8. Sn、Pb、-3-3-3dmNaOH、6 mol·),2 mol·dmNaOH现有0.1 mol·dm、的SnCl、Pb(NO)SbCl和Bi(NO333223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试剂用量,并列表表示实验结果。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22

-3-3

-3NaOHmol·dmBi(NO)溶液,再加6 (3)Bi (III) 的还原性和Bi (V) 的氧化性:在试管中加入少量33溶液和氯水,水浴加热,观察现象。离心分离去上清液,再加浓HCl,观察现象,并鉴别放出气体产物。写出反应式并解释之。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19 实验

一、目的要求

1. 试验ds、d区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 试验ds、d区元素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3. 试验d区某些配合物在金属离子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2++2+ 的氨合物、、AgZn1. Cu-3dm的氨水,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请设计溶液中滴加2 mol·、分别往CuSOAgNO、ZnSO434实验确定CuSO与氨水反应生成的配合物的组成。4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实验记录: 我的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就越远,说明空气越被压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向上流动,到冷瓶)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没有向下流动) 我的结论:(冷热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热上升,冷下降)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份。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上升一部分)说明:(瓶内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尽了)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火柴迅速熄灭)说明:(有一种气体阻止燃烧)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第一种支持燃烧,第二种不支持燃烧)。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支持燃烧的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另外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水蒸气等) …………………………………………………………………………………………………… 实验报告单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doc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空气热机实验论文报告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 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

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由于热量损失,实际的热机都不可能是理想热机,循环过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热机转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环过程接近可逆循环,就是尽量提高冷源与热源的温度差。 热机循环过程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正比于nA/T,n为热机转速,所以:正比于nA/T。测量不同热 端温度时的nA/T,观察与T/T1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同一功

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定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 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动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 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滑轮组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滑轮组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 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2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 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4、分组尝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3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 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 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 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 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4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 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 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 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 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5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 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 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 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 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 动滑轮。 实验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实验合作者: 班级日期 实验前知识储备: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1 镁带燃烧:2铝片灼烧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铜片灼烧 5镁与稀盐酸反应6镁与稀硫酸反应 7锌与稀盐酸反应8锌与稀硫酸反应 9铁与稀盐酸反应10铁与稀硫酸反应 11铜与稀盐酸反应12铜与稀硫酸反应 13铝与稀盐酸反应14铝与稀硫酸反应 15铁与硫酸铜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活泼金属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特殊性,知道活泼金属着火时灭火时注意事项二、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实验过程 1、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拓展视野:将铜制成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能燃烧? 铜是金属晶体,由晶胞组成,晶胞则是由许多铜原子通过金属键的作用而构成的,晶格结点上的铜原子都有金属键的束缚,因此铜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但是将铜制成纳米铜的话,变成铜原子,金属键被打断,于是铜的化学性质以活泼的铜原子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与空气反应速率很快。铜块或者铜粉体积都比较大,单位面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纳米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的多,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很快。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而且纳米级材料的活性会比一般颗粒物质的活性强,所以反应越快,所以能燃烧。所以铜不具可燃性是相对的 2)查阅相关资料: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 ?和O ?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有少量淡黄色固体氮化镁生成。所以燃烧(不一定、一定)_______ 需要氧气,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只有初中化学书上定义为有氧气参加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这是因为知识量的限制. 3)趣味知识:冷焰火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冷焰火燃点低,燃点在60℃-80℃,外部温度30℃-50℃,对人体无伤害。适用于舞台表演和各种造型设计。而普通焰火燃点在500 ℃-800℃之间,燃烧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冷焰火科技含量高,以环保无污染而倍受人们青睐。冷焰火是未来烟花发展新趋势,曾在上海APEC 会议、悉尼奥运会、2002年日韩世界杯、全国九运会上崭露头角,冷焰火是现代烟花的高科技结晶。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 实验过程记录表 1 实验过程记录表 2 实验过程记录表 3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4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5 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

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 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

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供参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组别: 我概括空气的性质:(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3观察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 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 ) 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4研究空气的成份。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说明:()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说明:() 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 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等。…………………………………………………………………………………………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5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步骤:1、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时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2、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我发现:()3、把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向正在燃烧的蜡烛倾倒, 我发现:()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燃烧的蜡烛();二氧化碳比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步骤: 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种。 我发现:杯壁上出现()。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 、KBr 和KCl 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 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 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 、KBr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 、KClO 3 和KClO 4溶液,然后加入KI 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 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 2S 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 生成。再向试纸上

(2)还原性:取少量3% H2O2溶液,用H2SO4溶液酸化,再滴加2~3滴0.01 mol·dm-3KmnO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NaNO2、0.1 mol·dm-3KI、0.02 mol·dm-3KMnO4、1 mol·dm-3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NaOH、6 mol·dm-3NaOH 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5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6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斜面材料盒,小车,测力计。 实验过程: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刻度。⒉用测力计直接提拉小车,测量拉力计数。⒊搭建三个高度,分别测量在三个斜面上提拉小车要用的拉力并计数。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先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在零刻度;②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③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拉动过程中读数,视线与刻度平行。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实验过程: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画图。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绘图、整理。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电池、细导线、铁钉、大头针。 实验过程:⒈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细导线,分别连接不同数量的电池,同时观察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⒉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细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电量、线圈匝数、铁芯大小等因素有关。(电池电量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电磁铁铁芯越粗,磁力越大。) 【溶解实验】 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烧杯,玻璃棒,药匙。 实验过程: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⒉向烧杯中分别加入食盐、高锰酸钾和沙子,用玻璃棒搅动。⒊静置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像沙子这样,在水中搅拌后沉入水底的现象,叫“不溶解”。 注意事项:用药匙取药品后要及时擦净再取另一种;用玻璃棒搅拌时也应擦净再搅拌另一种液体。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我这样做: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 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 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 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3.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结果:使用轮轴和杠杆可以省力,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粗,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使用螺丝刀小心,在相互比赛时注意安全

实验: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滑轮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按要求组装定滑轮,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1N,在线绳另一端拉动线绳,用测 力计向下匀速拉动,测得拉力为1N 3.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为1.1N 4.按要求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上拉动, 提起重物加滑轮0.55N的力 5.按要求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提起,用测力计向下拉,提起重物加 滑轮用了0.55N的力 6.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1.定滑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不省力 2.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我的得与失: 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 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方法

4 方法 5 方法 6 注意: 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B、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 2、天平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三、实验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3、定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注意: 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的实验时,要用钩码,最好不用弹簧称。 4、动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实验一元素实验报P区非金属实验报告 范本

实验一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二、实验原理 1、卤素均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前者可氧化后者的X-。 X-还原性强弱:Cl-Br2>I2还原性顺序Cl->Br->I- 2、氯气检验:KI-淀粉试纸(湿)变蓝(NO2等氧化性气体具有相似性质) --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上)

研究空气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实验设计: 1、把一团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湿。这个现象说明杯子里有(),因为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 2、把气球放在瓶子里用力吹,气球吹(),说明瓶子里有()。 3、把饼干,砖头、羽绒服放进水里,会看到饼干,砖头、羽绒服有很()冒出,说明饼干,砖头、羽绒服里有空气。 4、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气球,会看到充气的气球下沉,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有( )。 5、用手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放开手后,气球又(),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有()。 6、把充气的气球对着自己的脸放气,会有()的感觉,说明空气会()。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空气的性质是

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问题1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实验设计; 1、把手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手的感觉是()。 2、把纸蛇放在蜡烛的上方,会看见纸蛇()。 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受热会向( )流动。 问题2热空气为什么会向上升? 实验设计; 把两个用线栓好杯底的纸杯固定在木棍上,使木棍保持平衡,用寿扶住木棍的一头,用点燃的火柴烤热另一只杯子,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会看到现象是 实验现象说明:

研究空气成分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中,点燃蜡烛,在用去掉底 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看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 打开瓶盖插入燃烧的火柴后发生的现象是 说明剩下的空气燃烧(填能或不能)。 2、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成。 3、把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杯子里,看到蜡烛很快,说明二氧化碳能。 4、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中,用玻璃片盖好,几分钟后,看到小水珠出现在杯子的外壁上,说明空气中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doc

1、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两只气球充气。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3、刺破其中一只。 4、观察现象。 5、记录。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2、实验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目的:观察到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步骤: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3、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目的:认识二氧化碳性质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装有二氧化碳的痼子,摇晃,观察现象。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6、观察现象。

7、I 己a 8、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4、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步骤 1、倒150ML冷水在烧杯里― 2、加入木屑。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4、点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碗 5、观察木屑的运动— 6、记录。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5、实验名称:《吸热和散热》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给油、水加热。 2、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3、加热6分钟,记录6次 4、停止加热后,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5、记录6次。 6、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6、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目的:发现声音的传播方向。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1认识空气的性质。 我概括空气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我的结论:()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3观察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 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 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 我的结论:()…………………………………………………………………………………………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4研究空气的成份。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说明:()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说明:() 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 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等。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5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步骤:1、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时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2、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我发现:()3、把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向正在燃烧的蜡烛倾倒, 我发现:()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燃烧的蜡烛();二氧化碳比较()。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步骤: 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种。 我发现:杯壁上出现()。 原因是:空气中的()遇冷变成() 我的结论是:()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7 年9 月8日 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认识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及 用品 烧杯、气球、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 简单实验过程1、把一团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直压水中,纸团会湿吗? 2、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 其中一只,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解开充满了气的气球的绳子,气球口对自己的脸,你有什 么感觉? 实验结果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3、空气具有流动性。 4、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年级班第组姓名 实验报告 2017年9 月15 日 实验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 目的 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冷热空气对流的现象。

实验器材及用品蜡烛、火柴、细木棍、大小相同的两个纸杯、细线、热水、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简单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 个设法使它变热。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 玻璃板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 会如何流动? 实 验 结 果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热空气上升。 年级班第组姓名 实验报告 2017年9 月22 日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 目的 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器材及 用品 蜡烛、火柴、去底饮料瓶、水槽、红色水

简单实验过程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入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和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二氧化碳,还有氮气、水蒸气。 年级班第组姓名 实验报告 2017 年9 月22 日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 目的 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 实验器材及用品小苏打、醋、集气瓶、带玻璃管的塞子、烧杯、长金属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

物理实验报告单概要

八年级下册第组班姓名 实验名称: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 实验步骤: 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 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 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 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 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实验结论: 实验次数测力计示数/N 1 2 3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 教师评分:日期

学年八年级下册班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药品: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注意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a的重力G1,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1.记录数据。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b的重力G2,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2.记录数据。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c的重力G3,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3.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实验序号钩码重力/N 钩码质量/k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g=G\m 教师评分: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