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的解法___教案

分式方程的解法___教案
分式方程的解法___教案

分式方程 (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明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②会将简单分母和分母互为相反数的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③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分式方程解法、探索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旧知识复习:什么叫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辨别以下两个方程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622213--=-x x 和 452600480=-x x

3、在横线上填“+”或者“-”

)_____()1(x y y x -=- )

23______(32)2(x y y x -=-

4、找出以下分式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1x x 31,1 ()23,12+x x ()11,313+-x x ()x x --41

,41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找多项式的相反数,学会如何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去分母”做铺垫。

(二)、进入新课:

1、你能求出方程6222

13--=-x x 的解吗? 622213--=-x x

解:3(3x - 1)= 12 – (x - 2)

9x – 3 = 12 – x + 2

10x = 17

1017=x 设计意图:先解一个含有分母的在形式上类似于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能够解出来,为引出分式方程解法作过渡。

2、你能设法解出这个方程吗?24=-x

x 2264=--x x x 何解呢?对于这样的方程你又如 1124=---x x x 这一个呢?

总结:解上面的方程用了哪些步骤?

(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4) 合并同类项

(5) 未知数系数化为1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且由解的过程归纳出一般步骤,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交流以下方程的解法:

22121--=--x x x

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为 (x - 2) 。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 – 2 ),得 1–x = -1-2(x-2) 解这个方程得 x = 2

思考:(1)将 x = 2 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观察解法是否有错?

(3)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阅读教材:

增根: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____零____的根称为原方程的__增__根__。 产生增根的原因: 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 。 思考:(1)既然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我们在解出根以后应该怎么做? 验根

(2)该如何检验?

将解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

设计意图:由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增根的概念,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并且探求如何检验一个根是否是原方程的增根。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

1325)1(=-x

x x 321)2(=-

423532)3(=-+-x x x

x x x x 215.11122)4(-=++-

设计意图: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增根的概念后,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具有梯度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加深对分式方程和增根概念的理解,达到初步掌握分式方程解法的目的。

5、课堂小结: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增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增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的方法是在方程的两边乘以各分母的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内容,理清思路。

6、作业:

(1)习题3.7 1,2题

(2)复习题 4题

五、板书设计

一、复习:(1)什么叫分式方程?

(2)如何找分式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二、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增根:(1)概念

(2)产生的原因

四、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六、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是初中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必考之一,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好解分式方程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动手,自己总结,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人教版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及增根的含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教学说明】让学生求出江水流速为v千米/时后,自主探究,获得方程.然后师生共同评析.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 (1)方程 9060 3030 v v = +- 与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什么叫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特征是什么? (3)怎样解分式方程 9060 3030 v v = +- 呢?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得出相应结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情形,适时予以点拨,最后师生共同评析.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运用去分母的方法化成为整式方程. 如:解方程90603030v v =+-. 解:在方程两边乘的最简公分母(30+v)(30-v ),得 90(30-v)=60(30+v ). 解得v=6. 检验:将v=6代入方程,左边=5/2=右边,所以v=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试一试 解方程2110525 x x =-- . 思考 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 90603030v v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2110525 x x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与交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验根. 【归纳结论】 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解分式方程时必须检验.检验方法可以如下: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它是原分式方程增根,原分式方程无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解方程233x x =-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x-3),得 2x=3(x-3). 解得x=9. 检验:x=9时,x(x-3)=54≠0,∴x=9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例2解方程() 31112x x x x -=--+()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1)(x+2),得 x (x+2)-(x-1)(x+2)=3 化简,得x+2=3. 解得x=1.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学校潘艳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 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之下共同回忆以下内容: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吗? (2)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吗? 例如:3x+7=2 0.5x-0.7=6.5-1.3x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方程的世界,也为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知识的迁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做一个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情境:小明与小亮进行百米赛跑。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离终点还有5m ,如果小明比小亮每秒多跑0.35m ,你知道小明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吗? (1)设小明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x m/s,那么,小亮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2)小明跑100m 用的时间等于小亮跑_____________m 所用时间。 师: 同学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激发兴趣,初次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板演所列方程): 解:设小亮的速度是 x 米∕秒,由题意得:x 5100- = x +35.0100 师:这种类型的方程,我们以前接触过吗?那我们以前曾学过哪几类方程?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生1: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 如:1653=+x x , 13 2253-=+x x ,等。 生2:还有二元一次方程;如:402=+y x ,214332=+n m ,等。 师:仔细观察,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怎样的式子? 生齐答:是整式。 师:我们把这些方程都叫做整式方程。那么,我们刚才所列的方程 x 5100- = x +35.0100与这些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1:这个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里。 生2:这个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优秀教案

9.3分式方程(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内容解析 分式方程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它是整式方程的延伸与发展,它是初中阶段是要学的又一类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所乘的最简公分母可能为零,因而所解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分式方程的解,所以,检验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分式方程的解是解分式方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式方程的解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学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分式方程. (3)了解检验在解分式方程中的必要性. 2.目标解析 目标(1)是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特征——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并学会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 目标(2)是让学生知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写出分式方程的解;熟悉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让学生知道去分母的关键是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目前只要求学生掌握去分母后能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目标(3)是让学生知道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两边同乘了最简公分母可能会等于零,会使原分式方程无意义,因而需要检验.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等简单整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分式方程,在用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通过先求出整式方程的解进而检验是否为分式方程的解,为什么有些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有一些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分式方程无解的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去分母解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与回顾 1.什么是一元一次房?

【精品】《解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解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李改增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 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形 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由此,我确定自己在本节课中起引导作用,依学生已有 的数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整节课贯穿一条节 节拔高的教学主线。而学生是这节课的主体,由他们探 索问题,相互解答疑惑,达成共识,逐步形成知识点, 再运用知识巩固与提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冀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课本第18页至2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2)理解解分式方程时验根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会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分式方程。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解题中亲身体验“转化”思想。 弄清了“转化”的方向,也就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题思路自然清晰,能力随之形成。 重点: 1.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 验根的必要性。 学情与教材分析:我所任教的学生大多头脑聪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有一定的探求新知识的能力。但

分式方程教案

§3.4 分式方程(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要验根 教学目标 一. 复习旧知 1、分式方程的概念 2、辨别下列方程是什么方程622213--=-x x 和452600480=-x x 二.讲授新知 你能设法求出分式方程 622213--=-x x 的解吗? 解方程6 22213--=-x x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 6*)622(6*213--=-x x 3(3x-1)=12-(x-2) 解这个方程,得x=1017 三. 例题教学

仿上例完成 1.解方程: 452600480=-x x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 ,得x x x x 2*452)2600480(=- 960-600=90 x 解这个方程,得x = 4 检验:将x=4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45=右边 所以,x=4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 22121--=--x x x (解略)解得:x = 2 检验:将x = 2代入原方程中分母为0,那怎么办?带 着问题看 .议一议:P81 在这里,x=2不是原方程的根,因为它使得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五.想一想: 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六.随堂练习 1. 解方程:(1) 132x x =- (2)341x x =- (3)542332x x x +=-- (4)x x x x 215.111 22-=++-

分式方程教案

课题:分式方程(一)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是怎样的方程?如何求解?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是 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步骤是: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如解方程: 16 3 242=--+x x 2、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及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 得到方程: v v -=+2060 20100.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及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未知数在分母的方程是分式方程。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

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如解方程: v +20100=v -2060 …………………… ①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20+v )(20-v ),得 100(20-v )=60(20+v )……………………② 解得 v=5 观察方程①、②中的v 的取值范围相同吗? ① 由于是分式方程v ≠±20,而②是整式方程v 可取任何实数。 这说明,对于方程①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②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的值为0,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的值为0,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即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如何验根:将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 如解方程: 51-x =25 10 2-x 。 分析:为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55x x -+, 得整式方程 510x += 解得 5x = 将5x =代入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检验,发现这时分母5x -和225x -的值都是0,相应的分式无意义。因此,5x =虽是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实际上,这个方程无解。 二、课堂展示 解方程: () 5312 22x x x x -=--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2),方程两边同乘x(x-2),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 教案 (1)

分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2.能力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2.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3.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 与以最大航速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 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学生依照第31页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相等关系列 出方程 )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 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20+v )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为(20-v )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60-小时。可列方程v 20100+=v 2060-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板书课题: 16.3 分式方 程(1)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方程 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v v ?=+206020100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优秀教学设计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重点) 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分式方程中的应用.(重点) 3.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会根据增根求方程中字母的值.(难点) 一、情境导入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我们今天将学习另外一种方程——分式方程.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 A.3+x 2=2+x 5 B.2x -17=x 2 C. x π+1=2-x 3 D.12+x =1-2x 解析:A 中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故不是分式方程;B 中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故不是分式方程;C 中方程分母不含表示未知数的字母,π是常数;D 中方程分母含未知数x ,故是分式方程.故选D.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主要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注意:仅仅是字母不行,必须是表示未知数的字母). 探究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类型一】 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 (1)5x =7x -2;(2)1x -2=1-x 2-x -3. 解析: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注意验根. 解:(1)方程两边同乘x (x -2),得5(x -2)=7x ,5x -10=7x ,2x =-10,解得x =-5,检验:把x =-5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 (x -2)≠0,∴x =-5是原方程的解; (2)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 -2),得1=x -1-3(x -2),解得x =2,检验:把x =2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 -2=0,∴原方程无解. 方法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解整式方程;③检验;④写出方程的 解.注意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代入原方程,二是代入去分母时乘的最简公分母,一般是 代入公分母检验. 【类型二】 由分式方程的解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关于x 的方程2x +a x -1=1的解是正 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去分母得2x +a =x -1,解得x =-a -1,∵关于x 的方程2x +a x -1=1的解是 正数,∴x >0且x ≠1,∴-a -1>0且-a -1≠1,解得a <-1且a ≠-2,∴a 的取值范围是a <-1且a ≠-2. 方法总结:求出方程的解(用未知字母表示),然后根据解的正负性,列关于未知字母的不等式求解,特别注意分母不能为0. 探究点三:分式方程的增根 【类型一】 求分式方程的增根 若方程 3x -2=a x +4x (x -2) 有增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教目标: 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进行方法总结。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方程思 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教重点:实际生活中分式方程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教难点:将复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并进行归纳总结 学教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解方程 2.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2) (3)解所列方程; (4)检验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完整的答案。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4、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中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5.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 二、学教互动:(自主探究) 例4 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本题中涉及到的列车平均提速v 千米/时,提速前行驶的路程为s 千米,基本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设未知数、列方程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基础. 可以多角度思考,借助图形、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寻找等量关系,解分式方程应用题必须双检验:(1)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2)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认真审题,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3152422236x x x -+-+=-

分式方程导学案教案.doc

归纳:15.3 分式方程 15.3.1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式方程的概念; 2.会解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新课导入: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设:江水流速为v 千米/时,可得方程: 总结: 分式方程:______中含有_____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练一练:下列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 ⑴1=+y x ; ⑵ 3252z y x -=+; ⑶21-x ; ⑷0 53=+-x y ; ⑸11 =+x x ; ⑹5 23x x += -π 探究:怎样解上面问题中的方程呢? 例1 解方程: ⑴233x x = - ⑵ 11 4 112=---+x x x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___________,再利用________和解法求解。 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可约去___________,化成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 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 重点难点 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 程的增根.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至于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整式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统称最简公分母. 要让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 2.[归纳]明确地总结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3.[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而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

解,引出分析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 4.教科书习题15.3第2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点拨一下解题的思路与解数字系数的方程相似,只是在系数化1时,要考虑字母系数不为0,才能除以这个系数. 这种方程的解必须检验. 二、课堂引入 1.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解方程 16 3242=--+x x 2.提出本章引言的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v v -=+206020100.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1 解方程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3),方程两边同乘x(x-3),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整 式方程的解必须检验. 这道题还有解法二: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做也比较简便. (教科书)例2 解方程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1)(x+2),方程两边同乘(x-1)(x+2)时,学生容易把整数1漏乘最简公分母(x-1)(x+2),整式方程的解必须检验. 四、随堂练习 解方程: (1)623-=x x (2)1 613122-=-++x x x (3)114112=---+x x x (4)22 122=-+-x x x x 五、课后练习 1.解方程: (1) 01152=+-+x x (2) x x x 38741836---=- (3)01432222=---++x x x x x (4) 4322511-=+-+x x

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分式方程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分式方程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分式方程》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建立在整式方程基础上的学习;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计算能力,获得必需的数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步骤后来学习分式方程。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老师要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2)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误解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根 难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 教学:探究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复习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2.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回到本章的引言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到了方程 请同学们观察所列方程,再结合我们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作,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 特征:方程的分母含有未知数,而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母不含有未知数 归纳:我们把像这样分母中所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是怎样的方程?如何求解?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是 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步骤是:①去___;②去____;③移项;④合并_____;⑤_____化为1。 如解方程:16 3242=--+x x 二、教学新课 1.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 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未知数在_____的方程是分式方程。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____方程。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如解方程:v +20100=v -2060 …………………… ①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____,得 100(20-v )=60(20+v )……………………② 解得 V=_______. 观察方程①、②中的v 的取值范围相同吗? ① 由于是分式方程v ≠_______, ② 而②是整式方程v 可取_____实数。

这说明,对于方程①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②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的值为0,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的值为0,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即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___根。 如何验根:将整式方程的____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_____.如果为0即为_______。 2.例 解方程: 51-x =25 102-x 。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 得整式方程 510x += 解得: 5x = 检验:当5x =时, (5x -)(x+5)=0。 所以5x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 3.练一练: 4.例题讲解 解方程: () 531222x x x x -=-- 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成 方程; 2.“解”即解这个 方程; 3.“检验”:即把 方程的根代入 。如果值 ,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值 ,就是增根,应当 。 5.练习: 解方程 :注意:找对最简公分母,去分母时别忘漏乘1 1、 532x x =- 2 、 15144x x x --=-- 3、 2324111 x x x +=+-- 4、 63041x x -=+- 5、 23132--=--x x x 6、 1211422+=+--x x x x x 三、课堂小结 总结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用框图方式总结。 四、作业布置 自我检测 五、板书设计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化” 51-x =25 102-x 。 “解”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 “检验” 得整式方程 510x += 解得: 5x = 检验:当5x =时, (5x -)(x+5)=0。 所以5x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6.3.1《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数学思考: 能将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解决问题: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三、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老师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和转化思想。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

分式方程的解法.doc

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知识清单 1. 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2.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检验. 4. 分式方程增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 的未知数的值叫做分式方程的增根. 二、基础夯实 1. 解下列分式方程: (1) 4x x 2 1 3 2 x x 2 (2) 1 x 1 ( x 1)( x 2) 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方程 m 2 x 1 x 1 3 2 x 会产生增根? 1 三、经典例题 1 1 例1. 我们容易求得分式方程 2 x x 2 的解为x 2或 1 x (口头检验一下). 2 1 1 (1)方程 3 x x 3 的解为; 1 1 (2)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 c x x c 的解为; (3)解方程: x 3x 4 2 3x x 2 4 26 5

例2. 解方程 x x 2 1 x x 3 2 x x 4 3 x x 5 4 例 3. 解 方 程 1 x(x 1) (x 1 1)( x 2) ... ( x 1 1998)( x 1999 ) 1 1 x . 4 ax 例4. 当a 为何值时,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 3 x 2 无 解? 1 1 5 ab 1 x y y z 6 a b 3 例5. 解方程组(1) bc b c 1 4 (2) 1 1 y z z x 7 12 ca 1 1 1 3 c a 5 z x x y 4

四、方法归纳 1. 解分式方程常用的方法:去分母法、部分分式法、逐项通分或整体通分法、裂项相消法、 1 1 换元法、倒置变换法等,还可以巧妙应用“x c x c ”型的解是x c或x 1 c . 2. 利用增根的意义解题是一类重要题型,其方法为:(1)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从原分式方程中求出使分母为零的增根;(3)把增根代入所得到的整式方程中. 3. 方程无解与方程有增根不是一回事. 如例4 方程无解时 a 有2 个值,但方程有增根时 a 只 有1 个值. 五、考题演练 1. 解关于x的方程 1 1 x a . x 1 a 1 2. 解方程13 11 2x 2x 17 15 2x 2x 19 17 2x 2x 11 9 2x 2x 3. 解方程x 1 1 1 1 2 x x x x x x2 x 2 2 3 2 5 6 7 12 4 21

《 分式方程》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0.5 分式方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检验解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课时数: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复备栏 (一).复习引入 解方程: 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1)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 就是(1)的解,而(2)去分母后所得整式的解却不是(2)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总结 (二).总结 (1)为什么要检验根? 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 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 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 对于原分式方程的解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 不为零,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则没有这个要求. 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 母的值为零,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 值为零,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则不是原方程的解。 (2)验根的方法 一般的,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 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如下检验: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9.3分式方程(第一课时) 太湖天桥学校:方奇 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够区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 2、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3、在探究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类比思想。 4、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教学难点:去分母及增根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类比法 、自主探究法、精讲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5105161213242212522-=-++=---+=+x x y x x x x )()()(152353213143211=+-+=--=+)()()()(x x x x x

3、(2) (4)(6)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回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经过对比发现分式方程的本质特征: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二)探究新知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小游戏:将8个方程进行分类,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3、勇于尝试:你会解 吗?你能从 的解题过程中获取一些灵感解出分式方程吗? 设计意图:在未学习分式方程解法时,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产生疑问。此时教师给出大家所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同学们都会解,在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两个方程都含有分号,可以类比的解。从而得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 4、合作交流 你能为下列方程去分母吗?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何去分母? 设计意图:这三个方程难度依次加大,(2)中的两个分母互为相反数,需要通过改变符号变为同分母的分式,(3)应首先对分母进行因式分12325-+=+x x 32121x x =-+251051)3(13132)2() 2)(1(311) 1(2-=++-=--+-=--x x x x x x x x x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

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