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测试题

安全知识测试题

姓名:机关党总支第支部

一、单项选择题(20题、40分)

1.每年()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12月3日

B.12日1日

C.4月15日

D.5月19日

2.新国家安全法于何时实施()

A.2014年11月1日

B.2015年4月15日

C.2015年7月1日

D.2015年1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经()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反间谍法》于()起施行。

A.2014年12月4日

B.2014年11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5年2月22日

5.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根本。

A.人民安全

B.经济安全

C.社会安全

D.政治安全

6.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A.加快经济发展

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国际合作

D.维护国家安全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A.国家安全教育

B.舆论宣传

C.法制教育

D.司法打击

8.境外非政府组织未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临时活动的,应当与之合作的中方合作单位不可以是()?

A.大型国企

B.事业单位

C.国家机关

D.人民团体

9.《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境内活动的领域不包括()?

A.文化

B.公益

C.司法

D.体育

10. 不具有记者身份的境外人员自行进行采访报道活动,属于()行为。

A.越权行为

B.非法采访

C.非法就业

D.非法旅行

11. 单位保密委员会组成人员是()。

A.单位法定代表人

B.主要负责人

C.单位负责人

D.以上全是

12. 以下使用手机时不存在的泄密问题和隐患是()。

A.通话中谈论涉密事项

B.发送涉密微信、短信

C.讨论《保密法》相关规定

D.上传涉密图片到微博

13.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地位。

A.公民

B.居民

C.难民

D.人民

14.《反恐怖主义法》自()起施行。

A.2016年5月1日

B.2015年5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D.2015年1月1日

15.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A.三人

B.四人

C.五人

D.六人

16.应对处置恐怖事件,各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指挥机构,实行()。

A.领导负责制

B.首长负责制

C.中央负责制

D.指挥长负责制

17.间谍罪最高可处()。

A.死刑

B.无期徒刑

C.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死缓

18.有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犯罪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属于()。

A.背叛国家罪

B.间谍罪

C.投敌叛变罪

D.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19. 甲为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犯间谍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审查中,甲对自己的间谍犯罪行为避而不谈,却揭发了他在日常负责调查工作中掌握的他人重大贪污贿赂案件线索数起,并经查证属实,关于甲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所揭发的内容经查证属实,成立立功表现

B.虽然甲所揭发的内容经查证属实,但属于他人的犯罪,甲不能成立立功表现

C.虽然甲所揭发的内容经查证属实,成立立功表现,但对自己的犯罪行为避而不谈,所以不能对甲适用立功情节

D.虽然甲所揭发的内容经查证属实,但线索来自于其日常调查工作掌握,不成立立功表现

20. 某国不明身份的人员戴某,结识了我某国家机关机要员黄某。戴某谎称来华投资建厂需了解政策动向,让黄某借工作之便为其搞到密级为“机密”的《内参报告》四份。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给黄某一部手提电脑,并为其子前往某国留学提供了六万元资金。同在该国家机关的同事赵某发现其行迹后,决定写信揭发黄某。经某机关立案侦查,掌握并取得了戴某、黄某的犯罪证据,案件顺利告破。对黄某的行为,应定何罪()。

A.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二、填空题(20题、60分)

1.国家安全是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

护,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强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5.《党章》总纲部分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

权、、。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

7. 2018年4月17日,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

8. 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构

成罪。

9. 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罪。

10. 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罪。

11. 组织、利用、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2.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14.“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受间谍组织或者其成员的、、,进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人。

15. 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反间谍工作紧急任务的车辆,可以配

置和。

16.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时,应当出

示或者。

17. 对涉嫌间谍行为的人员,国家安全机关可以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对违反《反间谍法》的境外个人,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可以决定或者,并决定其不得入境的期限。被驱逐出境的境外个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年内不得入境。

18.《反间谍法》所称“敌对组织”,是指敌视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19. 《反间谍法》所称“境外机构、组织”包括境外机构、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和;所称“境外个人”包括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具有的人。

20.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履行《反间谍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安全防范义务,未按照要求整改或者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国家安全机关可以相关负责人,将约谈情况该单位,推动落实防范间谍行为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