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に见る神道の影响ー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を通して

日本社会に见る神道の影响ー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を通して
日本社会に见る神道の影响ー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を通して

日本社会に見る神道の影響ー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を通し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花旗营校区

要旨:本論文で取り上げたのは日本の神道が古代から、日本の政治、経済、日常生活にどんな影響があるのか。神道の歴史、文化、について研究することである。日本の民族宗教は最初から自然信仰である。つまり精霊信仰である。自然の中にいる植物と動物が神になると信じている。

最初の神道は実に名前がない。公元500年の時,。佛教は中国から日本に入って、佛教と言う言葉を區分するために、神道という言葉をつくった。だから『日本書纪』と『用明天皇纪』の中の‘天皇が佛教を信じて,神道を尊敬すると言う言葉で,神道が初めて表現された。

そこで本論文では、神道とはどのような宗教であるのか、日本人は神道にどんな感情を持っているのか。さらに、神道は日本人の生活にどんな巨大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のか。神道は現代日本の社会にまた存在の必要があるのか。などの問題ついて分析を加えようとするものである。しかし、日本固有の宗教である神道については、中国では神道の成立や教義、その歴史、その他神道に関する内容についてはほとんど知られていない。そこで、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と神道の影響について論述する前に、神道について論述することとする。

はじめに:日本人の生活を見る時、その背後に宗教的なものがあ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る。日常生活はもちろん、年間行事においても、宗教的なものが背景にある。宗教的なものには3つあると思われる。神道と仏教とキリスト教である。その中で日常生活に最大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ものは神道である。神道はよく知られているように、日本最古の宗教であり、日本独自の宗教でもある。他の2つの宗教は外来のもので、仏教は中国からキリスト教は欧米から受け入れたもの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宗教、神道、精神文化、年間

1.民間の重要な風習―七五三

十一月十五日は、七五三のお祝いの日です。七五三は、七歳(女の子)?五歳(男の子)?三歳(男女ともに)の時に行ないます。いつも満年齢でお祝いをしている人は、満年齢でされればいいですし、数え年で祝い事をしてきた方は、それでも大丈夫です。三歳の時は男女共に、五歳は男の子のお祝い。七歳は女の子のお祝いです。

七五三の時に、神社に行くときには、正装していきます。普段の生活を節約してまで高い晴れ着を子供に着せたのでしょうか。正確には、「男の魂」を五歳で「女の魂」を七歳の七五三で授ります。肉体的な男女の区別は、誕生した時にはっきりしていますが、精神の面での男女の区別は、この七五三のときに授る魂で決まります。この「男の魂」「女の魂」は、神社にお参りして授りますが、実はそれを授けて下さる神様は、その神社のご祭神ではありません。

また七五三の三歳の時のことは「髪置き」と言われています。しかしこの字を書くから意味が分かりにくいのです。子供は誕生後、お七夜の日から再び神様の懐に抱かれて育つと言われます。三歳の誕生日の時に、神様は懐からそっと出して、大地に置いて下さいます。つまり「髪置き」ではなく、「神様が、大地に置く=神置き」なのです。そしてその先、元気に人として過ごせるように、改めて魂を入れて下さいます。その魂を「三つ子の魂」といい、ことわざにも「三つ子の魂、百まで」といわれます。

その三つ子の魂に汚れなどがないか、七五三の三歳の時には、神様が見て下さるのです。

だから男女ともに必要なのです。

2.日木の結婚式

日本の結婚式は四つの部分からなっている。つまりお見合い、結納、儀式、披露宴である。儀式の種類には、神仏に誓いを立てる神前式、キリスト教式、仏前式、知人と誓いを立てる人前式がある。キリストに誓う時は、「教会での結婚式」になり、神社で行う時は、その神社の守り神に誓う。これがいわゆる「神前結婚式」になるわけである。集まい頂いた皆さんの前で誓えば「人前結婚式」になる。神前結婚式は神道思想と密接な関係がある。本節はお見合いと結納を説明してみようと思われる。

お見合いの結婚はまず縁談である。社会が進歩につれ、お見合いの方式は以前と異なっている。両方の便利のために、場所と時間は過去のように形式にこだわらない。お見合いの結婚の方式は、付き合いの機会がない男女にとって、とても効き目がある方法である。お見合いをする双方が満足した後、続いて婚約するのである。「結納」は二つの家が縁を結ぶという意味を表す。贈り物は吉祥を象徴するもので、お祝いする意味が深い物品である。日本が島国なため、生活の品物の大部分が海から取られ、結納品も大部分が海洋からきた。

結納品の数量の上で、日本が中国古代の陽数信仰の影響を深く受け、双忌単をとって、婚約する贈り物も多く五品目、七品目、九品目である。日本人は奇数が感情の睦まじさ、家庭の円満だと思っている。日本人はこのように奇数を崇めて、禅宗と関係がある。禅宗は仏教の一流派である。日本の神道は仏教の精華を吸収する。例えば陰陽についての思想は神道と密接の関係がある。それに、日本人の結婚式では、結納品の数量は双忌単をとって、陰陽道との関係がはっきりしている。神道は日本人にそんなに深い影響を与える。

3.日本人と神道

日本人の心理には神道観が大きく影響し、日本の文化や社会などを理解するにはまず、日本人の宗教観を見る必要があると説明した。農業が発達した日本では自然現象に人々の暮らしが大きく左右されるため、自然神を共同体で崇め、村の安全や産業発達などを祈願したことに由来した神道の祭りは、共同体、社会、国といった集団の平和、安泰を願うためであり個人のためのものではないのだが、最近は日本でも個人主義が進み、神社でのご祈祷も個人中心のものが多いといった近年見られる問題点も挙げられた。

殆どの日本人は、人生を通して神社、仏閣などの複数の宗教施設へ行き人生の意義を確認、経験する一方、宗教を尋ねられると、多くが「無宗教」と答える、と説明すると、参加者からは、西洋人のもつ宗教の概念とは、大きくかけ離れていることへの驚きがうかがえた。

最後に、日本では複数の宗教が一人の人生に関わる例をあげ、社会と神道の繋がりの強さを述べた。神棚と仏壇が家の中で並んでいる風景、僧侶がたくさんのぬいぐるみをお祓いしている風景、東京国際空港の棟上式、大企業の会社内にある鳥居、そして神職が教化しているわけでもないのに毎年日本では約8千万人の人々が元旦に神社仏閣へ出向く様子などが写真で説明され、日本人参加者さえも新たな発見をしたようだった。質疑応答では「日本人の心のよりどころは実際どこにあるのか」「神社の意義は」「わび、さびの精神は宗教観から来るのか」など、アメリカ人から多くの興味深い質問があがった。

4.古神道

古神道は当時の世界の認識の仕方であると同時に、氏神信仰の下で祭政一致により共同

体を維持し、部族を束ね治める政道の手法でもあった。やがて、部族の群雄割拠時代から国家形成に向かう時代へと歴史の歩が進む。こうして、各地の豪族別信仰は必然的に王朝制機構へと組み込まれて行くこととなった。これ以降の神道は、時代の最高権力者となった王を最高祭祀者とする祭政一致に組み込まれて具現することとなる。

この過程に古代史の最大政変が絡んでいるように思われる。いわゆる「国譲り政変」である。記紀神話の重要なメッセージは次の箇所にあるように思われる。その頃までの国土を支配していた国津神系出雲王朝に対して、天津神系天照王朝が天孫降臨してくることになった。天照王朝は出雲王朝に服従を説き、局地戦を交えつつ次第に平定していった。

興味深いことは、「国譲り政変」の特徴は、西欧史のユダヤ対反ユダヤの抗争史の如く天津神系が国津神系を戦争一辺倒により征服し、勝者側が敗者側を所払いしたのではなく、結果的に「大和」式に和睦手打ちしたことにある。こうして、新たな支配者として大和王朝時代が始まる。が、大和王朝とは、天津神系支配権の下に国津神系を組み敷いたものの、実質的には国津神系をそのまま取り込み協和するという世にも珍しい旧王朝と新王朝の妥協権力であった。ここに、日本式政治の特質が定まり、このDNAがその後の日本政治史を貫いていくことになったと思われる。

このことが、日本神道のその後の変容に大きく関係している。「国譲り政変」にも拘わらず、国津神系世界に連綿と形成発展されてきていた古神道はそのまま生き残り、やがて天津神系神道が確立されるに及び摺り合わせされていくことになった。

概要「王位を捨て、命を捨ててまで、民の安全と収穫を守ってくれた大国魂の神を大黒様、その後継者の事代主命を恵比寿様と称えて恵比寿大黒天の神思想を育んでいった」。

終わりに

現在の日本に必要なのは国家神道ではなく本来の神道です。とは言うものの明治~大正~昭和~平成の時代と共に状況こそ変化してきましたが、神道は日本人の生活そのものに深く関係しているのは確かです。みなさんも今度神社へ訪れる機会がございましたら、一度神殿を見回してみて下さい。必ずどこかにどのような神を祀ってあるかが書いてあります。それを知る事で、いつもの神社にまた一つ違った有り難みを感じます。また、それを感じる事が出来るのは、あなたが真の日本人であるからです。そして時代と共に変化こそす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が、百年先千年先にも日本人の神道は続いていく事は間違いないのです。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摘要:所谓国民性就是由于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培养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心理习惯,并以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定格,成为民族行为方式的具有道德约束的异化同时又内在化的力量。 双面日本人_________矛盾的性格 关键字:日本人国民性间人主义自我意识羞耻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民族特点。美国社会重视自我,所以美国人大都个性较强,有点 儿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英国社会也很崇尚礼仪道德,所以有英国绅士之说。德国社会最 讲规则,所以德国人循规蹈矩世界著名。日本社会重视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所以日 本人随大流者居多,人为己为,人云亦云,这是日本人的天生秉性。 从日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特点,具体如下: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R.Benedict于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菊と刀』一书,1948 年由长古川松治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书中与美国的“罪恶文化”相对比,提出了日本文化为“羞耻文化”。所谓“罪恶文化”,是说美国人用罪恶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事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犯罪。所谓“羞耻文化”,是指日本人很重视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所以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会丧失自我,根据他人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感觉,觉得日本人说话吞吞吐吐,办事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不痛快,其实都是源于顾虑羞耻。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具体表现在自我意识薄弱,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当然,日本人也有自我意识很强、不顾羞耻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是大连某高级宾馆的总经理,他曾向我咨询说:“日本应该是礼仪之邦,可是外国游客中最属日本人挑剔多,不好接待,是何道理?”我告诉他:“日本人对内和对外的意识不同,对内讲协调配合,对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也就顾不了什么礼仪和羞耻了,这是日本人的两面性吧?”这个事例说明,日本人的羞耻心只表现在日本人之间,对外国人的行为应该是另当别论。《菊花和刀》说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性格。 1948年,川岛武宣发表了『日本社会の家族的構成』(日本评论社)一书。主要内容讲述了日本社会是家族式的集团,其原理与民主主义相对立,来源于日本的家族制度的家长制,主要规范有以下几点: ①权威主义:日本人相信、惧怕权威,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②集团主义:日本人喜于集体行动,不愿脱离集体单独行动。在集体里营造一种家长和子孙的家庭气氛,集团内部保持和谐,树立维护集体利益和一致对外的意识。 ③封闭意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内外有别,一般只和同集团内的人交往。

日本社会的现状调研

选《日本社会的现状》有感不知从何时起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闲暇的时候就听听日文歌,看看日本动漫、影剧和综艺节目,还自学了一些日语。到了大学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当我看到《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选修课时,我感到了万分高兴。再查看到课程不冲突便即刻选择了它,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更加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 在上这门课之前,其实我是不是十分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一个从不知认错的国家,一个生活压力大、国民不幸福的国家,一个甚至无法理喻的国家。可是,我们又发现,日本是一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并且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努力几十年,有些方面甚至需要上百年的努力。这就让我特别好奇,想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真面目,了解他们文化根子里的优劣。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文同种。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侵略以及日本对自己亚洲侵略史的回避造成东亚各国的仇日情绪。这种对日本的一位排除和反对的情绪,没造成了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少而又少。但与此相反,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却从未间断过。即便在民国时期,走进日本的书店,关于中国的书籍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而日本各机构派来中国常驻调查或是旅行视察人员,每年甚至高达几千人,更不

用说当今日本对众多的观察频率和力度。可以说中国这个题目,日本在解剖台上不知解剖过多少次了。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于此,我们不能不有所察觉。《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课讨论有关日本的一些列课题,诸如:日本的历史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歌曲动漫等媒体文化、日本人对战争的观点、日本国民的生化现状、日本防灾体系等等。客观揭示日本当今社会的状态以及日本人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外交意识,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我们学习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多元思维的方式。 如果忽略政治的因素,单单用心去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是一件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事。说起日本,大家都不忘樱花,富士山,寿司,和服。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日本的文化还包括宫崎骏的动漫,久石让的音乐,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柏原崇,中孝介,山下智久等很多优秀的日星。但是也会有人不忘提起日本火热的情色娱乐产业,恐怖电影等等。有点又纯真又变态的意味。 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1.一般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或者是找工作之后,绝大部分都自己找个房子开始独立生活,而且整体来说与父母的联系比中国少很多。 2.一般的情侣除了背叛对方的行动意外,比较尊重对方的私生活。 3.婚后望父母给自己买房,买车的期待值比中国低一些,当然父母也是一般不期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生活费(这因为是日本的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比中国稍好点的原因)。 4.日本年轻人的攒钱意识比中国年轻人差很多。很多日本年轻人被公司裁员的话直接变成乞丐的事情很多,因为之前是住在公司的宿舍。 5.日本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中国少很多,虽然也有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但很多人不愿意把很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6.日本人出去喝酒一般是平分。 之外也有很多,但几乎没有不可想象的情况,除了特殊的人。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 勤洗手 日本人喜爱清洁,从洗手做起。饭前便后洗手、回家之后要洗手,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日本自来水的洁净标准高,饮用生水不担心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所以,在日本的住宅、饭店或公园里,人们口渴时就拧开水龙头解渴。 勤刷牙 日本人爱护牙齿,每次饭后有刷牙的习惯,不少日本人办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还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东西就会漱口刷牙。饭后刷牙,清除牙齿中食物的残留,对保护牙齿相当有益呢。 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临睡前泡澡,有助于晚上睡眠好,有的人还会在早上起床之后洗澡,甚至是留长发的女性,这样能在早晨出门时保持精神焕发。日本人喜欢泡温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温泉前,大家都会自觉地在淋浴下把身体洗得很干净,然后再去温泉内浸泡。 勤换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别是女性,每天都要换内衣和外套,否则会被怀疑没有回家过夜。 不随地吐痰 研究证明,很多病毒和细菌藏在痰里。日本人认为,不随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时也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代表着个人教养水平。日本人一般吐在随身带的纸巾上,然后扔进垃圾桶。在东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迹,十分干净。 不边走边吃 在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吃东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街头食摊出售快餐食品,但买下后吃完再走才是有礼貌的。 鞠躬代替握手 鞠躬是日本人通行的礼节,国人之间几乎不握手,只有和外国人见面是才偶尔握握手。 说话轻声细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研究报告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30年前中国刚从“十年文革”中挣扎出来,社会各方面都是千疮百孔,相当落后——中国当时没有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向外学习的中国访问团,归国后印象最深的是外国时速百里,宽阔的高速公路;中国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也许是奢望;中国当时,人们的信息来源是收音机,人们联络的唯一介质是信。农村家中的电器也正如赵本山所说——手电筒,城市中人们见到电视吃惊的是这个黑匣子里的人竟然会动;鸡、鸭、鱼、肉对于城市人也不只是顿顿就有,对于农村来说那更是奢望,就算是过年也不会悉摆桌面,当时的人问路会喊“同志”;当时的人民休闲娱乐会去跑步、爬山;当时,当时,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落后,至少和改革开放后相比——现在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后自行者慢慢减少,摩托车、汽车开始慢慢取代自行车的“王者”地位,汽车不再是奢望;现在的中国网民总数世界第一,互联网取代收音机等,成为当前主要的信息载体,人们的嘴耳获取信息的地位下降,鼠标上、键盘上的手指,盯着显示器,发光的眼睛成为新时期的主将;本山大叔所说的家用电器,开始成为收藏馆的新爱。中国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家庭中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开始慢慢拥有,城市中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等悉数登场。人们的腰包鼓鼓起来,各种“山珍海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这时的人们开始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健康。这时的人们休闲娱乐可以去健身房、游泳馆、游乐场,可以去巴黎艾弗尔铁塔品味浪漫,可以去德国慕尼黑阿尔贝斯山滑雪,可以去日本富士山等待樱树花开,可以去希腊投入蓝色爱琴海,可以去撒哈拉体验横穿沙漠的刺激,去夏威夷冲浪,去,GO!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人们的衣着原料和质地提高,成衣率也不断提高,购买原布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数量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服装生产量只平均每人一件,而今高档商场、品牌专卖店里的国际名牌服装琳琅满目,各种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争奇斗艳,使我国居民服装绮丽多彩。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在粮食消费内部构成中,对玉米、高粱、红薯等粗粮消费明显下降,而对大米、小麦等精细粮消费上升。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课后答案满分

开设课程的原因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实现时间段是()。 ?A、1954年——1971年 ?B、1956年——1973年 ?C、1958年——1975年 ?D、1956年——1976年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不属于日本人民性格特点的是()。 ?A、爱劳动 ?B、考虑事情细致周密 ?C、爱好和平 ?D、团体协作意识强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日本是一个稻根社会。()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目前世界上汉子使用最多且延续时间较长的国家当属日本。()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日本每生产一吨钢所消耗的电量并非是世界最省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学习该课的意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受()的影响形成。 ?A、金融危机 ?B、外部侵略 ?C、自然灾害 ?D、民族内乱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对日研究的特点是()。 ?A、时间最早 ?B、范围最广 ?C、世袭性最好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判断题】日本不同民族之间的国民性格各不相同。()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新中国以来对日本较多的是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古代社会等级划分中仅次于皇族的是()。 ?A、士族 ?B、士民 ?C、华族 ?D、农民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日本战后宪法的作用是()。 ?A、打击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势力 ?B、整肃军国主义分子 ?C、打击垄断资产阶级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关于日本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阶层之间不能彼此通婚 ?B、各阶层不能随意迁移 ?C、各阶层之间不能转换身份 ?D、各阶层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职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在日本等级社会中商人的地位是高于手工业者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doc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不少人,那么日本旅游要知道哪些风俗禁忌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日本人家中作客,必须在门厅前换鞋;无论是在公共场合或者是居所内,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在夜间;平时注意节约用水。 ·日本人对守时的要求很严格,人们都认为不该因为迟到而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迟到时,必须要打电话告诉对方。日本人对不守时的人是没有信赖感的。 ·日本人之间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在铺着“榻榻咪”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以“正座”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一般日本人行礼致意是互不接触身体的,传统上也没有握手的习惯。日本人有时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竞选人和选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场合。 ·坐的姿势:在学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 ·招手:把手掌朝下轻轻地放开,手腕从前方朝自己一边来回摆动几次。这种方法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对地位、辈份高的人这样招手是失礼的,要尽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吗?”等意思时,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 ·万岁:这是在比赛中获胜或碰上好运时,举手表示高兴的动作。多数情况是,大家一起同时欢呼“万岁”,以表示庆贺幸运和祝愿幸福的心情。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不吉利的数字:日本人忌讳“4”和“9”。因为“4”的读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读音相同,“9”意味着苦。有的旅馆房间号没有13、4、9这几个数。 ·不收小费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部分旅馆和交通机构有收小费的习惯,最近基本上没有了。 ·日本人认为在人前接吻是难为情的事。 ·接触他人的身体,在日本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男女之间除恋爱关系的双方外,一般不握手。 ·允许抽烟,但嚼口香糖不行。别人没吃,自己独自吃东西,也被视为失礼。 ·进入日本住宅,必须脱鞋。 ·在日本,访问别人家庭时,窥视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饭店,酒店或其他公共场所要保持轻声絮语,不得大声喧哗。 ·进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 ·吃饭或喝汤时,不可以将饭碗或汤碗放在桌上,要用手拿起碗进食。 ·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 ·吃鱼时不要将鱼刺直接放在桌子上,请放在盘子里。 ·去日本的公共浴池(日语写“銭湯”)时要在浴池外清洗身体,冲去污垢。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姓名:代鑫鑫学号;0410110224 摘要:商务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 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商务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商务 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商务礼 仪的精髓。为解决在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时,中国人由于某些方面不了日本人解而 被误解,介绍一些日本人的禁忌,以便于双方更好的交流,因此了解日本人是有 必要的,要赢得日本人的青睐,必须围绕“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来展开。所以学 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关键词:日本人生活禁忌中日交流 1.交际中的禁忌 1.1对日本人的称呼的禁忌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口头上只称姓加上先生就行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通过晚间的娱乐活动,同你的日本伙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 表示尊重,这时你可称姓加上君,如山田君。这会使你们的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君”不应加在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每一个都以君相称,在日本人眼 里就是不真诚的表示。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日本经理,他的地位与你的相 同或比你高,或是一位明显比你年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你则不必进一步熟悉,应一开始就尊称他为某君。如果是一位女性,对谈判小组里的任何一位男性都应 尊称为君。 1.2交谈的禁忌 同日本人谈话时,往往你说一句话,他就答一次“嗨!”(是的意思),这并 不代表他同意你的意见,而是礼貌的一种方式,表示他在专心听,他听懂你意思了。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也不可老看手表,或做申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习题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习题 一、选择题 1、有线电报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 B.使人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C.记者用来发送新闻报道 D.亲朋好友用它来传递亲情 2、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硝烟时的留影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3、近代中国人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书籍B.电影C.电话D.报纸 4、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再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5、19世纪相继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 A.轮船汽车B.火车飞机C.汽车飞机D.轮船火车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三: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

纷纷向传统礼教作出挑战,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势微。 (1)上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对你有何启示? 7、“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 8、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B D B D 二、非选择题 6、(1)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7、便利:如出行更便捷、促进了商品流通、信息传播更快等;举例略。 8、略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王豫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71) 【摘 要】 本文从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敬业、一丝不苟以及“和”的精神所带来的日本特有的“委婉、暧昧”、“恩情”和“集团意识”等民族性,并分析了这些国民性所产生的历史和地理根源以及对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人;生活习惯;民族性 日本人说;“中国は近くて遠い国です(中国是既近又远的国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日本人,一个时而友好时而敌视的民族,这是许多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看法。日本人自隋唐开始研究中国,继而研究欧洲上百年,才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面对昔日远方来朝,今日成就显赫的国度,我们既不能稳坐汉唐辉煌的史书之上轻蔑其为蕞尔小国,更不能自贬身价、盲目哈日。研究一下日本近代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取长补短,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然而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以在日本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及日本人尽微薄之力。 一、经济发达背后的日本民族性 留学日本德岛大学的四年,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农村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四国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小、最不发达的一个岛,而德岛是日本四国地区的一个小地方,是居住在大城市的许多日本人从不问津的地方。去之前,问起日本人有关那里的情况,你首先会听到:“徳島は田舎です(德岛是农村)”这样的回答。带着我们中国人对农村固有的印象来到了这片土地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令人大吃一惊。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大街小巷的超市,随处可见、建筑模式统一、标志醒目的24小时便利店。入其店堂,方知什么是服务的周到,言语之典雅谦恭,举止之得体周详,还有你购物后所受到的深深地致谢,彷佛使你真的感到店家的生存就是依靠你的垂爱,原来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是这样一种感觉。人们的居住环境更令人大开眼界。与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不同,这里见到更多的是精致的独家独院住宅。透过每家的矮墙,都会看到一辆或者几辆停放在院落里的轿车。有些别墅式建筑的近旁不是山川就是农田。的确,这里不是大城市,但即使田间阡陌也是黑油油的柏油铺就,一尘不染。当看到开着车到田头更换作业服,干完活换好衣服开车离去的务农人,使人对这里的农民的概念不得不赋予新的认识,他们和我们城市中的工人没有两样。我们不禁要问,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我想从下面的目睹事实中不难得出答案。 首先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德岛大学,你到处可以看到敬业的教师,无论有没有课都按时来上班,绝对看不到上班干工作以外的事情。按照规定工作时间是朝9晚5制,但是一般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教师、包括教授,晚8点以后才陆续离校却是普遍现象。而这种加班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补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可称得上是劳模。其实在日本的任何一个单位,加班的事平常得就像是纳入工作制度一样,已经融入了每个职工的生活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听说如果有一天丈夫不加班按时回家的话,连妻子都会感到不正常,会怀疑丈夫犯了错误或受到歧视。 其次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神。在学校里,每次试验中,我们都会看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学生。使用过的器皿要求清洗三遍的,绝没有人洗两遍了事,即使看起来已经很干净,也不会有人自作主张少洗一遍。据说,家政公司清洗拖把都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的,新进公司的职员会有老员工手把手传授。在参观日本的服装厂时,亲眼看到工人拿着自己觉得差一点就超出标准的半成品找负责人确认是否可以通过?这种自己把关把问题消灭在过程中的做法,让我们联想到日本产品质量的可信。凡是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鞠躬是日本人再平常不过的礼节。有人说日本人的鞠躬的规范到位像是训练出来的一样。的确如此,你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每一次鞠躬都是双脚并拢、身体前倾,弯腰度数视情况而定。虽然是如此频繁、极普通的动作也让你决不会有敷衍了事的感觉。这种做事认真、到位还可以从日本人饮茶喝水中略见一斑。在日本到饭馆吃饭,代替我们上茶的习惯,日本多是上一杯冰水,即使数九隆冬也不例外。而笔者亲眼目睹的是盛装这种冰水的容器里已有半杯冰块,在倒给你的时候还要在你的杯子里再放入冰块。可是,当你饭后需要一杯热茶时,那个盛装热茶的杯子却是经过热蒸汽加热过的。 以上事例均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现象,透过这些普通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全民性的对待生活和工作认真的态度。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日本这个民族。一个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人口 1.2亿的国家能在战后短短50年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除了其他的客观原因之外,它的这种民族性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国土面积是我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而人口是我们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大,资源更是贫乏。几乎百分之百的石油、煤炭和矿石等工业原料,除大米以外90%以上的粮食、蔬菜和肉类都需要进口。一个国家什么都没有,买别人的原料,制成产品,靠什么能够再卖给别人赚取差价呢?靠的是产品的精美和性能的优异,靠的是价格的便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二战以后日本所确立的“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之外,每个日本人还需要比其他国家的国民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虽然当初是残酷的现实使日本人不得已而为之,但久而久之已经深入演化为其国民性。工作至上,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决不可调和的原则。任何的过错和失误必须有人承担起责任,以警后人。一个人在工作上有了过错,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不但周围的同事会不留情面地谴责之,就是当事人自己深感自责。这种自责绝不是敷衍了事,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日本国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文化教育。 二、日本文化背后的民族性 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居东亚,黑头发黄皮肤,写着方块汉字,崇尚孔孟之道,貌似汉文化传承者,但其内涵则大相径庭。我们常常会对他们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可思议。真可谓又熟悉又陌生。 首先,从它的语言表达上就能充分地反映出这种矛盾性。众所周知,日本自古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国家。隋唐时期从中国引入了汉字,因此,有许多情况下单从汉字就能悟出日语的大概意思。比如:“中国は2001年にW T Oに加入した(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 T O)”。很熟悉。但是,当你带着中国人的思维去和日本人打交道时,却会发现仅靠语言,沟通是那么艰难。比如,当你要拜托日本人办一件事时,他回答你“考えときます(我先考虑考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你还在怀有50%的希望在等待结果时,他早已对此事画上了句号,那就是一种拒绝。而类似的委婉拒绝在日本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推崇。另外,当日本人给你端来一杯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会说“谢谢!”,表示谢意,可是日本人却会说“すみません(抱歉/不好意思)!”,好像是给对方造成多大的麻烦。 除了语言表达以外,日本人在对待别人的好意时所采取的行为也令我们费解。比如:日本人在接受了你的礼物或其他好意后,除了当面感谢之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一定会再次提及并表示谢意,无论这个第二次见面时隔多久,几个月,几年的也有。笔者就亲历了一次时隔半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文化研究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 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 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 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慈禧厉行节约 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C.汽车售价昂贵 D.中国不需要汽车 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 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 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 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 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 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 10.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出现() A.张某阅读《申报》,知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悲愤万分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题库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50.0 分) 1 假名是日本人根据汉字的()来革新创造的文字。(1.2分)1.2分 ?A、 形状 ?B、 发音 ?C、 意义 ?D、 偏旁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实现时间段是()。(1.2分)1.2分 ?A、 1954年——1971年 ?B、 1956年——1973年 ?C、 1958年——1975年

1956年——1976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日本发展科技事业的特征之一是以()为主导的多方大协作。(1.2分)1.2分 ?A、 研究所 ?B、 高校 ?C、 政府 ?D、 企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日本人的协调精神主要表现在()。(1.2分) 1.2分 ?A、 财产继承 ?B、 商业融资

科技创新 ?D、 决策过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下列日本图书中最初完全是由汉字记载的为()。(1.2分) 1.2分 ?A、 《丰臣家族》 ?B、 《日本史》 ?C、 《十七条宪法》 ?D、 《室町幕府》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日本实行锁国政策间只与几个国家有少量贸易关系,其中包括()。(1.2分)1.2分 ?A、 英国

印度 ?C、 俄罗斯 ?D、 朝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加强交流沟通,知己知彼是搞好中日两国关系的()。(3.2分)3.2分 ?A、 前提 ?B、 基础 ?C、 条件 ?D、 要求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日本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1.2分) 1.2分

理工科 ?B、 工科 ?C、 理科 ?D、 文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日本人保守观念的产生,客观原因是()。(1.2分)1.2分 ?A、 世袭制度 ?B、 锁国政策 ?C、 岛多 ?D、 灾害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礼仪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礼仪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礼仪打招呼的习惯 让人惊叹的是日本人每天要轻轻施礼上百回左右,日本人一边打电话,还一边向电话线另一边的对方施礼。 立刻道歉 这是令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最先感到惊叹的行为。对日本人来说,“谢谢、对不起、知道了”是包罗万象的万能的客套话。 温暖人心的厕所服务 外国人来日本,最感到惊叹的商品要说到厕所。当然温水洗净便座、消音的“音姬”、温暖的马桶座、能自动打开的马桶盖等,据说这些对初来日本的老外来说都很新鲜,会让他们吓一跳。 在公共场合补觉 日本的上班族在公共场合补觉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完全不顾个人形象,摆出的POSE你都无法想象。 吃生鸡蛋 能够生吃的鸡蛋的新鲜和安全,是令外国人震惊的所在。吃牛肉盖饭或日式牛肉火锅时,蘸生鸡蛋吃还是让很多外国人望而却步。 女士着装都很时髦 日本人着装很时髦。不是指时装杂志上的奇装异服,最普通的日本女子的着装都很时髦。 自动扶梯“空开一边” 在东京,乘坐自动扶梯时,每个人都会自觉维持靠左边,空出右侧,因为右侧是给有急事的人留的。

待客之道 有客人一进店,自动说:“欢迎光临!”的语音系统。据说外国 人觉得很有趣,多次来店体验。 百货商店 日本百货商店的店员,绝对不会根据客人的经济能力来决定服务质量。一些国家百货商店的店员用“这个人看起来是有钱人”的目 光来估计客人的经济能力。为了做生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是 在日本去百货商店决不会有这种令人讨厌的经历。 免费纸巾 在大街上到处有免费的便携纸巾发放,里面夹带广告,是常见的商品促销方式。 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在日本哪里都是这样,在整个世界范围很了不起。 外出就餐时女性付帐 一家人出去用餐时,付款的往往是女主人。在欧美一般是男性管家庭的财务,一般是男性付帐。在日本,恋爱中男女去就餐时,各 自付一半也被人接受。 各种各样的整发液 不少老外对日本销售的整发液种类之丰富而震惊。其形式多样,有发蜡、树脂、啫喱、泡沫、喷雾式、液体喷雾等多种。这样选起 来是很麻烦,不过据说老外对品质还是满意的。 不可思议的印章文化 在海外,更多的是亲笔签名,印章是日本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文化。另外,让原子印章等简易印章在百元店都有出售,所以有人认为:“使用印章有意义吗?” 不收小费

日本社会现状

对学习《日本社会的现状》之后的认识 在学习日本社会现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如何去通过一个国家的文化来分析这个国家的社会现状。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很简洁明了的了解一个国家。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军队的进入。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日本画吸收了中国画的传统模式,从而确立了它独有的民族风格,它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价值得到了世人的认同。日本民族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来改造东、西方一些先进的、有价值的文明。对世界新鲜的东西抱有积极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改装革新。在古代,日本抱着谦虚的态度向中国学习,认为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日本画就脱胎于中国画这一母体。同样,日本也大力学习西方现代文化,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精髓。日本艺术家一方面潜心钻研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方面累积超越它们的勃勃雄心。 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日本一直以谦和开明的态度加以吸纳,在十分重视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提升。和中国提倡的“洋为中用”相似,日本画家提倡“和魂洋才”的精神,以日本本土精神和现代精神吸收引入西方的文化。现代日本艺术不断的走向了成熟,不但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文化模式,而且也形成

日本人的“土足厳禁”

日本人的“土足厳禁” 张国强 日本留学生宿舍的门上贴着一张写有“土足厳禁!!(どそく げんきん)”的A4大小的纸。 “土足厳禁”翻译成中文的话,则是“严禁穿鞋进入房间”的 意思,也可以说“来访者进入本人房间时请脱鞋”。当然,“土足厳 禁”译成“请勿穿鞋入内”“禁止穿鞋入内”也是可以的。从“严 禁穿鞋入内”中的“严禁”二字来看,房间的主人对“穿鞋入内”的来访者很有意见,愤怒的情感一目了然。客气一点说“请勿~”,不满时说“禁止~”,恼火时说“严禁~”,语感渐渐变得强烈了。 可以肯定地说,有人违反了规矩,穿鞋进入室内,也许不是一次, 这才有“厳禁”的吧。 我参观过上海日本人学校,教学楼的一层大厅一排排鞋柜整齐 地排列着,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这里脱鞋,换上拖鞋后才能进入 办公室、教室。所有的走廊干干净净,因为是穿着 拖鞋,几乎听不到咚咚响的脚步声。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居住在龙华,我家房间的地面是木板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弟弟常常用拖布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并提出“土足厳禁”的要求,开始时大家都不习惯,邻居也不满,进去要脱鞋,出来时要穿鞋,太麻烦了。现在回忆起这件事,觉得当时的弟弟是一个“逆潮流而动”的勇士,因为四周的邻居没有一家是“土足厳禁”的。 日本专家真木胜文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住在学校的外教宿舍里,为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办了一个日语能力考试辅导班,他的宿舍就是教室。刚开始时,10多个学生全都穿鞋进入他的房间,令他大吃一惊。后来,他买来了10多双拖鞋,每人都要换鞋,这才有上课的资格。 在中国也好,在日本也好,去日本人的家里时,一定要在进屋前 脱鞋,这是现代城市生活的规矩。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已经养成了进 屋脱鞋的习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讲究生活的质量和 健康了。 一本日语教科书中有一个中国学生访问日本人家庭的内容,文章中配了一张插图。这一插图的画面是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及其母亲在房间里交流的内容。由于职业的习惯,我发现插图中的中国学生是穿着鞋进入房间的,日本人穿着拖鞋,中国学生却是“靴のまま”,违反了日本人家庭生活中的规矩。插图的作者也许不了解日本人的“土足厳禁”的生活习惯吧。 在“玄関(げんかん)”脱鞋后,要用手(用脚是不美的行为)把鞋整齐地放好,鞋尖朝着门的方向,走的时候穿鞋就很方便了。这是日本人养成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会整理、整顿的习惯,对将来走上社会极有好处,因为这是优秀素质的具体的表现。 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在上海外大学习,重要节日时系里组织部分出身好的学生(贫下中农、工人、干部等子弟),去上海大厦访问居住在那儿的日本专家(外教)。去前,对学生讲了纪律要求,但是忽略了某些问题。那个年代,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大学生的穿着十分朴素,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常换袜子的习惯。到了日本专家的家里,脱鞋入内了,但袜子发出的各种异味让领队老师眉头紧锁。以后,凡再有这样的活动,系领导反复地讲鞋子和袜子的事情,并强调说这是关系到中国人的形象的问题。

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第14卷第5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4,No.5 2012年10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O c t.2012 收稿日期:2012-08-026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WG29) 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王京钰,吴 敏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能源滥用致使地球气候极端恶化,人类面临空前严重危机。为存续下去,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转化危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低碳环保日渐成为全人类的生活目标。其中,日本在节能减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节能减碳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这种意识主导的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活动的具体表现状态的探讨,研究日本人节能减碳的领先经验,以期提高我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在节能减碳的实践中更好应用。 关键词:日本;日常生活;宣传;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2)05-0060-04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似的能源滥用,使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气温升高、海水上涨、毁灭性气候彼伏此起,人类生活面临空前的危机。在自然界敲响的警钟面前,人类为了生存延续,势必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寻求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和平共存的方式,注意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形势下,“低碳”、“减碳”成为生活目标。日本积极倡导建设“低碳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考察来看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一、意识的转换与减碳宣传 低碳生活要求市民以低碳环保为理念,作为人 类个体的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努力少消耗能源和自身产生能源的观念的确立是低碳生活能够实现的重要条件。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减碳节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与其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形成乃至确立有重要的关系。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身能源缺乏,历来崇尚节俭。本世纪以来更加注重节能减碳,历届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法案。如今,在日本,人们积极转换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很 自然地注意对能源进行节约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环保深入人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日本国民之所以拥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极为自觉地建造低碳生活,除了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法案之外,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横滨市、北九州市、带广市、富山市、水俣市、北海道下川町等六个城市为首批“环境模范城市”[1]31。理由是这些城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节能减碳,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31。这些城市,在“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31。 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贯彻低碳生活,使低碳生活深入民心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是与其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分不开的。建设低碳社会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市民减排意识的自觉形成则有助于政策法规条例的更好贯彻执行,从而真正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横滨市政府为号召市民积极投入减排节能运动,以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义等。在10年当中,仅低碳节能说明会就“举行了1.1万多次”[2]63。还在2004年建立了“横滨低碳学校”,加强低碳节能宣传教育[2]63。同样,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