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及古诗情感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及古诗情感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及古诗情感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从形式划分:

诗古体诗(四言《诗经.氓》、五言《迢迢牵牛星》、七言《琵琶行》)近体诗律诗(五律《山居秋暝》、七律《蜀相》)

绝句(五绝《春晓》、七绝《枫桥夜泊》)

词单调(不分段,主要是小令)《如梦令》

双调(分两段,即上下两阕,是最常见形式)《雨霖铃》

三叠(三段)、四叠(四段)

曲杂剧《窦娥冤》、《西厢记》

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

套数《高祖还乡》

(二)从内容上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边塞征战诗

5、怀古咏史诗

二、诗歌三大特征

1、精炼性

2、跳跃性

3、抒情性

三、押韵、平仄、对仗

1、押韵:一般古体诗平声、仄声均可押;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所押韵的字叫做韵脚。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in(一二声)——平声

韵脚:秦、津、人、邻、巾

2、平仄:通常简化操作把一二声大致当作平声,三四声和入声字当作仄声。不必深入探究,但读起来一定要音律和谐。

3、对仗:

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诗

1、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唐以前的古诗都是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南北朝民歌等,唐代以后也有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其中乐府诗标题常有“歌”、“行”、“吟”、“引”、“曲”等名称。

2、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绝句每首四句,全诗共20字(五绝)或28字(七绝);律诗每首八句,全诗共40字(五绝)或56字(七绝)。一首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格律诗每句不仅字数固定,还要求平仄相间,一联中的两句则要平仄相拗(相反)。格律诗偶句一定要押韵,奇句除第一句外,都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3、唐诗的主要作家

初唐:四杰、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高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

中唐:诗圣——杜甫新乐府运动代表——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4、唐诗产生背景:

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第一是经济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

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准。

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

第二是政治因素。

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

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文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

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因为这种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

开明与开放是盛唐气象的根基。惟开明才能革旧布新,云蒸霞蔚;惟开放才能百川汇海,

博大深邃。盛唐不过短短的五十年,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五、词

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产生于唐,繁盛于宋,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其格律的限制比诗更严。词有词牌,词牌一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便被固定。58字以内的为小令,不分阕;59至90字为中调,分上下阙(片),91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为三叠、四叠等。

2、宋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秦观

豪放派:苏轼(开启此派,有很多婉约词)辛弃疾

3、宋词产生发展背景:

唐末以至五代后期,后蜀、南唐偏安一隅,相对于中原与北方军阀混战的广大地区而言,差可视为有着物阜民安的小康局面。此时两个小朝廷的几位君主(后蜀的王衍、孟昶,南唐的李璟、李煜)耽安逸乐,他们亲自带领一批富有才艺的臣僚,日以谱写新词,歌吹弹唱,消磨昏晓,从而便将这一新兴文体磨勘切磋,使之日现光润。但其内容,往往流于浮靡,特多浅薄。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形容当日词坛情况,乃云:“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自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处处之红楼夜月。”,这里所谓的“宫体”、“倡风”,指的是作品格调的特色。至于“香径春风”、“红楼夜月”,所云当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情态。如此描述,大体上交代了当时这一歌唱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技巧的日趋娴熟与内容的偏于空虚。

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诸家写了许多清巧的作品。其间虽也不乏男欢女爱的情致,但是比起南唐、后蜀词人,他们的作品,则是大减脂粉的腻味。如晏的《浣溪纱》(“一曲新词”)便多清气。即使被人讥为惯写“女儿诗”的秦观,他的《浣溪沙》(“漠漠轻寒”);

《鹊桥仙》(“纤云弄巧”)诸作,也都含有清新温润的生活气息。至于日与倡优为伴,并以风流浪子自诩的柳永,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诸词,也都不可停留在他自我解嘲的“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的文字表面而与《花间词》诸作等量齐观。待等词到苏轼、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几位大家手中,,进而别开境界。他们的作品,情怀开张,性格明朗,词情深远,比之前人,扩大了词的境界,可谓一时词唱的上品。北宋后期,至南宋,因为国事日蹙,词人们伤时感慨,发为咏叹。李清照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词作,实与国运同步。其间亦有陈亮等人的慷慨悲歌,但在表现方面,惜少蕴藉;有些作品,与词的艺术本色难以谐合,加以音节促急,大异清吹常调,失之异途。

六、曲

1、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过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与词相近而较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小令,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则由多支曲子组成,一套至少两曲,多则不限。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另一重要作家:王实甫《西厢记》

3、元曲产生的背景:

元代文学史始于蒙古王朝灭金(1234 年),终于元王朝灭亡(1368 年)。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西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统一后的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增强了国内各地区经济的相互调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遗习。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北方民间俗谣俚曲流行,在宋金对立时期,吸收溶化了民间新兴的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逐渐形成散曲。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咏怀之作。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泼辣的作风、活泼的形式、质朴本色的语言和灵动的气韵,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古典韵文。

元曲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内容提示。如《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就是用“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

曲牌是“耍孩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散套《双调·夜行船·秋思》,“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同步练习:

1、说出下面诗的韵脚。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 、把下面这首打乱顺序的绝句重新排列好:_______________

A 杨柳青青着地垂

B 借问行人归不归

C 杨花漫漫搅天飞

D 柳条折尽花飞尽

3、下列诗句的作者及时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⑤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A.唐·李白唐·王维南宋·陆游宋·李清照清·秋瑾

B.唐·王昌龄南朝宋·谢灵运南宋·陆游唐·韩愈清·谭嗣同

C.宋·陆游南朝宋·谢灵运唐·杜甫唐·韩愈明·于廉

D.宋·陆游唐·王维唐·杜甫南宋·李清照清·谭嗣同

4.判断下面两首作品哪一首是词,哪一首是曲,并说说你是怎样辨认的?

其一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其二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

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5、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诗人,其中我们学过___________写的一首五律,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王孟”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他们的律诗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岑” 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4)唐代诗人有“李杜”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小李杜”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们的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唐代诗人“元白”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们都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倡导者,白居易反映民间疾苦的《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___________》则以描写音乐而闻名。

(6)“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中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词派的先河,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__________,字易安,号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集》,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伤痛;但她的另一首绝句却写得豪放雄壮,一二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英雄主义的颂歌。

(8)南宋代豪放派的一位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他字幼安,号__________,

他的词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___________,字务观,号___________,诗作《示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广为传颂的爱国主义作品。

(10)元曲四大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在元杂剧中艺术上取得“天下魁”艺术成就的杂剧《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古诗的题材

一、三种不常考的题材

1、悼亡诗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谈禅说理诗如:《题西林壁》——山外与山内——一个人只要有了固定的立场和立足点,他对事物的看待就一定会有局限。

3、闺怨诗(有涉猎,但不常考)——闺怨诗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如“花间派”是男子作闺音)——放臣弃妇,自古同情

练习1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六种常考题材

1、羁旅行役诗(思念故乡/怀念友人诗)

在路上——宿/旅/次

到地方——看题目和注释

产生理由:宦游不归/将军戍边/官职升降

常见词:雁、月、信、梦、时令(中秋/除夕/冬至/重阳)

练习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闻雁寒塘

韦应物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流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①填空(2分)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这两首诗都是抒

发。

②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4分)

2、边塞征战诗

想打: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保家卫国的志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陆游、辛弃疾)

不想打:战场残酷,厌战;思乡;生活艰辛;闺怨;

其他:思念安邦定国的良将,描写战场上紧张的氛围

常见词:号角/角、旗鼓、战车、玉门关、楼兰、龙城、单于、折杨柳、梅花落、小单于(这三个都是乐曲名,都是边塞思乡曲)、大漠、烽火、狼烟

练习3: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品读全诗,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练习4: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史怀古诗

(1)遵循原则: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情感:怀才不遇之情;讽谏统治者;兴衰无常/人事无常/繁华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3)常见词:金陵/石头城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结合晚唐历史)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结合王安石变法)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结合南宋偏安一隅)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练习5: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别诗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劝勉友人;宽慰友人;期望能与友人一样……;或发发牢骚(具体看诗句内容)

练习6: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间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抖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间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①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物言志诗

(1)多是对所咏之物的歌颂

(2)要关注物的内在特点与外部环境:由物到志

(3)常见对象:蝉——餐风饮露——高洁;穷困

梅——白梅(先开放)争先(王安石);红梅“不凑热闹”(苏轼)——高洁

竹/松柏——高洁;不畏严寒在困境中依然坚强

木芙蓉——美在照水,德在拒霜——高洁,不畏艰险

杜鹃——“不如归去”——感伤凄凉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离人——离愁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6、山水田园诗

(1)山水诗:谢灵运——谢公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田园诗:陶渊明(入世13年/东晋末年/又名潜)——对官场腐败/黑暗的厌恶;对田园闲适淡泊生活的喜爱/向往;入世与出世间激烈矛盾冲突

练习8: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注】①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游子思归乡(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6分)(实——虚——实)

思妇盼归人(1分):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6分)(实——虚)

二者兼有(1分):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分析合理即可)(6分)(全实)

2、答:①绝句思乡之情

②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3、答:(1)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天色昏暗,军旗上的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狂风呼啸,战马嘶鸣,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4、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感情基调:哀而不伤。

5、答:(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

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唐诗宋词元曲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介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 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 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 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 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 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 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 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 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 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 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 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 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 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 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 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 缺陷。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 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 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

高考唐诗宋词元曲复习练习题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的一项是() A.衣袂(mai)讣(bǔ)告妨(fǎnɡ)碍岿(kuī)然不动 B.戏谑(xua)木讷(nà)哨卡(kǎ)装模(mó)作样 C.翕(xī)辟羸弱(yínɡ)饿殍(piǎo)色厉内荏(rěn) D.龋(yǔ)齿干瘪(biē)街坊(fānɡ)混(hùn)水摸鱼 D。【解说】龋应读qǔ,瘪应读biě,坊应读fang,混应读hún。A,讣应读fù,妨应读fáng。B,讷应读na,卡应读qiǎ,模应读mú。C,羸应读l?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解说】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D.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情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6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7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0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1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2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诗中花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2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居洛初夏作》 3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4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落梅》 5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 篇一: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 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一(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词曲,对高三上学期的选修课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词曲的有关基础知识,诗歌的平仄。 三(教学过程 一(诗的分类 (1)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说理诗包含在抒情诗中。 (2)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还有歌谣、民谣)。 (3)与其他体裁结合,又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4)按内容的特点分,可分为寓言诗、童话诗、爱情诗、讽刺诗。 1 (5)中国的诗歌,按历史发展(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还可以分为新诗和旧体诗(包括古体诗、近(今)体诗即格律诗、宋词、元曲)。 二(诗歌的特点 四性: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三(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 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2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唐诗10大巅峰之作 ——10——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7——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把这首诗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正因如此,《凉州词》才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最新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 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 内容新颍、丰富,形式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 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 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 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 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教学内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内容新颍、丰富,形式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

唐诗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唐诗基础知识 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 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 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 “高岑”、“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三、唐诗发展过程,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为代表)(“风神初振”语出于明朝的)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是唐诗从陈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绮靡婉媚,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初唐四杰的出现开始冲破了这一诗风的束缚,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台阁之中移向了市井边塞,从应付应酬,歌功颂德的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积极的复古主张。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0首精选元曲,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

20首精选元曲,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 中国的古典韵文有三个迭代,一是唐诗,二是宋词,三就是元曲。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并且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色。同时元曲也是古典韵文发展史的挽歌,自元曲后直到如今,古典韵文没有再发展出新的形式。就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曲历来没有唐诗宋词那样受重视,也没有唐诗宋词的辉煌夺目。一是人们认为元曲鄙俗,难登大雅之堂;二是元朝毕竟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很多人对这个朝代有偏见,自然对其文学也不屑一顾;三是元曲数量少,唐诗流传下来50000多首,宋词流传下来20000多首,而元曲流传下来的不多。再者,元曲也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灿若云霞的佳句名篇,影响力自然不如前二者。但是,元曲也有唐诗宋词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一、元曲重本色,语言直露浅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二、就是元曲的形式,虽然曲牌对字数、句式、平仄也有要求,但同时是允许使用衬字,增加句子,也允许平仄的转换,所以元曲的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三、因为元朝政权的昏庸黑暗,而且是异族统治下的独特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催生了大量具有战斗精神和力量的作品,他们针

砭时弊,痛斥暴政苛政,揭露官府的黑暗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等等,使得元曲散发着战斗光芒。唐诗宋词里面有很多名家,同时元曲里也有“关汉卿、张可久、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等名家。以上,是元曲的基本介绍,接下来,我直接上作品吧。NO.1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侯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简评:唐诗里写相思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宋词里写相思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或者“地角天涯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些写得含蓄深曲。但这首元曲,把相思的苦与痛,通过人物的身形、神情、心理等方面,运用十分出色的比喻,来诠释相思的痛苦与煎熬。所谓“身似浮云”,是说人被相思摧残得身形消瘦,就像浮云般轻飘飘的。所谓“心如飞絮”,是说人的心,就像飞絮一样,魂不守舍,无法安放,也无法栓系,它早就飞遍千山万水,追寻那不归的游子。所谓“气若游戏”,是说人备受煎熬,恹恹缱倦,萎靡不堪。NO.2《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诗句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诗句 【篇一】 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5、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8、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歪阳?——吴文英《夜合花》 【篇二】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徐再思《越调·天净沙》 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7、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0、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篇三】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 牧《归冢》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6、汉口夕阳歪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范康《仙 吕·寄生草·酒》

(完整版)元曲和宋词的差异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 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 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 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雅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王骥德:《曲律》)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 单介绍 篇一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一、唐诗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1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3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5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有4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二、宋词 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称诗余。 每首词都有1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中调、长调3类。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 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 三、元曲

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元曲4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4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 元曲4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曲的每1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五个,每1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唐诗宋词元曲背诵+解释

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