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常规教学模式及其注意问题1

听说读写常规教学模式及其注意问题1
听说读写常规教学模式及其注意问题1

听、说、读、写的常规教学模式及其注意

问题

一、听(Listening)

(一)听前(Pre-listening)

能让学生听懂和理解听力材料,要的一点是在听力训练前的导入上。导入得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降低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导入旨在帮助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有个粗浅的,给学生出有形的想象或猜测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的状态。导入要尽量多样、有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动学生兴趣,把背景知识很自然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之后再做听力,就会使学生更感兴趣。

(二)听中(While-listening)

听中阶段让学生了解听力材料,再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听力任务,如:指出文章的类型;总结中心思想;表格;回答问题;选择细节信息;论述结构等。听力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找出答案,更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听力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听力问题的能力。

(三)听后(Post-listening)

听后阶段是帮助学习者把听力能力和语言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可以不同的听力材料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的听后活动,例如:或者辩论文中的问题;表达的观点;用的话来复述故事;写类似的一段文字等。听后任务,来检查学生真正理解了听力原文,也能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师生互动

现代的教学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应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机械播音师或是答案的讲解者,转变为学习者的帮助者。听力教学中应把听说有机结合,以说促听,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中听说是不可分的,相辅相成。在听力课中,听说,可以改辩学生被动听的状况,使学生参加到听力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声音与形象,使语言信息与特定的情景相结合。更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一张幻灯片,就能使课堂气氛大大改观,

有益于学生感知教学内容,培养语言能力。教师要多采用视听、听说的多维交互教学方法施教。

(五)听力材料

1.教材选择

现在听力教材,真正能够使学生听懂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听力教材的选择不应只注重听力材料,还要使说融入,近年出版的视听说教材与单一的听力教材相比更受学生的欢迎。内容贴近生活,还有配有图片和视频内容,以说导听,由听导说。

2.课外材料

把握学生的情况,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联的课外材料,课堂辅助视听材料,如BBC,VOA,CNN等电台及电视台节目,也可以介绍卡通片、DISCOVERY频道许多知识性的英文视频等等。

听力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听力的培养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部分。它与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构成了外语教学的整体。正如美国语言学家L. Bloomfield所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它方法没有用处的。”

1.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必须明确目标,落实备课,作到师生心中有数。其次,合理安排、选择音带内容,要体现由易到难、练习形式多样的特点。

2.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听的内容和要求,也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听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明白听什么,怎么听。

3.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听力训练的精听主要是指听的“质”,泛听主要指听的“量”。

4.通过训练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需要百听不厌的耐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不断的实践和练习。

5.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操练中,听和读的操练对听力理解的预示作用明显。

6.预习,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下节课所学内容进行预习,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的听力学习。

7.要反复的联系听力,不要半途而废。练习听力时要有耐心,有恒心。

二、说(Speak)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1.模仿法

学生跟着录音机、广播或原声电影等练习口语的一种方法。反复跟读,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会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培养其语感。模仿时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齿清晰明朗,切忌畏畏缩缩,重点把握语音、语调和语速,模仿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体会,并且要有恒心。

2.复述法

在低段英语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必要时,教师可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在一个学生复述课文后,可请另外一个学生加以补充。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3.组词成文法

在学生学了某一单元后,为使学生掌握该单元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多地利用本单元学过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编出内容具体、情节生动的情景片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角色扮演法

对于课本中涉及的有关人物、事件之类的题材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口语操练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5.巧设开放性问题,开展讨论

结合学生课文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教师巧设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前热身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贯穿于课前的warming up活动和课外的延伸活动中。课前warming up活动形式非常多,如值日报告、世界知识1分钟问答、新闻、时事评论等。在课外可以对电影、电视剧片断进行配音、电视片断角色扮演、举办智力竞赛、趣味竞赛、异国风情展、各个世界日的宣传等,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增强学生英语口语操练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口语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首先,有益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其次,教师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三,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意训练学生的发音

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时,教师就要严把语音关。特别是初学阶段,教师最好要严格要求每

一个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录好录音带交上来,之后,教师逐个听,对于发音不是很好的学生,要让他再练习,重新录,直到能通过为止。这可为他们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意语言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紧扣课本的前提下,应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因此,教师可选择“足球”“音乐”“电脑”“军事”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口语操练时就会觉得有话可说。

4.词汇的积累。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speak在英语学习中是属于输出,如若没有输入那谈何而来的输出,所以在Speak这一环节上,我们应该多积累词汇。

5.课后的练习。

口语是一个实际练习的项目。学生不应该仅仅在课堂上的交流练习,在课后也应该积极的练习,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和外国人交流最好。即使没有条件也可以和同学,或者朋友交流。

6.不要害怕出错。

很多人的在口语这一块就是怕怕很别人交流,怕出错。但是假如你不交流你不出错误,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优缺点。所以不要害怕。要大声的说出来,在错误中改进,在错误中成长。

7.增强英语口语教学互动性的环节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应追求“教师创设情景或学生自创情景下自由运用英语”的环境氛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家庭影院、投影仪、录音机、录像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创设出逼真的语言运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必须发挥主体精神,以兴趣为光导,以高度的注意力为保证,全方位投入,全身心参与。

在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先导,学生是主体,就课堂互动交流全过程而言,双方地位绝对平等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强化民主意识,要以平常心对待互动式课堂教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认识的程度。

三.读(Reading)

阅读教学是每个单元的重头戏,它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呈现了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和主要语法结构;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来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学词汇和语法,通过扫除新的语言障碍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阅读课教学的步骤如下:

(一) Pre-reading

1.标题讨论—Talking about the title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阅读欲望,印证猜测的结果。

2.背景介绍—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介绍最好用英语,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3.新单词的学习— Teaching new words

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或简笔画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尤其是那些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另一部分生词则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这样可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指导学生查字典和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是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一种阅读技巧,要注意培养。

4.导读问题— Guiding question

在阅读之前,教师事先问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因为阅读总要有个目的,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这些指导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

(二) While-reading

1.快速阅读—Scanning reading

Scanning reading是“快速的、扫描式的”,切忌用手或笔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使用字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课文注释。同时,学生带着上述指导性问题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遍阅读可要求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完成,要求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以便在课上主动提出。

2.语言要点— Language points

语言要点包括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还有难句分析等,在讲授新的语言知识时可适当复习有关的内容。在教生词时要举一反三,适当造句;教新的语法时可分析、对比、举例练习。精讲多练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

3.细节问题— Detailed questions

在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这就要对课文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回答细节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答案—Discussing answers

对于课文理解问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Post-reading

1.课文分析— Text analysis

通过学生的阅读、回答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还应帮助学生分析作者态度、人物关系、文章内涵等,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2.语言的练习— Language use and practice

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单纯的机械操练只是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并不是在运用语言。只有将学和用真正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才会有实际意义。教师就课文中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可选用完形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选择等形式。语言知识的练习往往是机械性的,但也应尽量做到语言练习有意义、情景化,否则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阅读时应注意事项:

1.注意阅读选材难易应适当,范围应广泛。文章的难易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文章,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同时,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接手新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

3.注意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

4.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5.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6.注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注意不要走读,心读,朗读等。

7.要培养学生学会猜不认识的单词,不要出现新单词就用字典查找。可以从上下文去理解,词的前后缀等来踩单词。

四、写-Writing

(一)准备阶段-Prewriting

1.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

(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实;

(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

(3)交流观点;

(4)记笔记;

(5)拟写作提纲。

2.学生的英语写作应在教师指导下准备,因外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教师若不

进行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采用下列方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

(1)教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

(2)教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动词句型;

(3)教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

(4)教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

(5)教他们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

(6)教他们如何评品一篇作文;

(7)教他们阅读时记笔记。

(二)写作阶段While-writing

1.写作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有四项:

(1)草稿;

(2)自检错误;

(3)文字推敲、润饰,二稿;

(4)初步定稿。

2.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写作是按

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的技能,逐级递升英语写作水平。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

(1). 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很少有自由写作的机会。在学英语语音时,教师非常强调模仿,而在学习用英语写作时,却很少人认为模仿会有效。

(2).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限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

(3).自由写作(Free writing)。在这一阶段,教师每天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让学生写。

(4).继续写作(Continuous writing)。教师定一个大题目(或起一个开头),要求学生每天课余写一部分内容,就像电视连续剧那样,续写不断。

(三)修改阶段-Revising and editing

1.修改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

的作文逐步完善。具体有三项内容:

(1)自拟思考题;

(2)教师面批;

(3)对照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编写的修改要点,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多层面修改。

2.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

(1)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

(2)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有关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

(4)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对于文章的评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写作应注意的要点:

1.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必须运用测试手段。

2.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写作,要积累单词,扩大词汇量,弄清词的确切用法及相似词的用法区别,以及很多固定短语、习语的用法,要准确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一些常用的句式,平时看到比较好用的句式要记下来,多模仿,还要在写文章时注意长短句的结合;注意整篇文章的整体布局,要从整体上把握每段的中心思想,避免偏题、走题。

3.教师在指导英语写作训练时,应注意行文传达的信息应有明确的意义;作者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愿;文章的得体性;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交际准则,避免按汉语习惯硬套;文章的流畅性。

4.“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中级英语(高中或相当程度)的不同教学阶段。

5.语句流畅是第一,不要过多使用华丽语句而滥用句型。

6.在适当的地方使用好的短语及句型。

7.把写的文章当成短文改错改,千万避免简单的语法错误。

8.自然段不要过多,结尾不要太复杂。

9.仔细审题,不要偏题,跑题。

小学生课堂常规基本要求及训练口令

小学生课堂常规基本要求及训练口令 一、课前准备: 1.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到专业教室上课的班级应排好队,安静、整齐的到指定教室上课。 4.到操场上课的班级应提前到相应的地点,并应穿运动服、运动鞋,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5.学生因病、伤等情况不能正常上课的,应及时请假。 6.到操场、专业教室上课有眼保健操的应到专业教室、操场做。 组织口令: 1.班长:认真倾听全班同学:积极发言 班长:我自信全班同学:我成功 2.班长:一二三生:向前看 3.班长:一二三四生:坐好姿势 4.班长:专心听讲纪律好生:积极发言勤思考 5.师:一二三四生:做好姿势 师:五六七八生:闭上嘴巴 6.对古诗。如: 师:篱落疏疏一径深生: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读书破万卷生:下笔如有神 7.师:小嘴巴生:不说话 8.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做做好 9.师:one two three 生:four 二、候课:上课音乐响起,要安静地走进教室或操场,等待老师上课。 训练口令: 1.师:铃声响生:进课堂 2.师:铃声落生:安静坐 3.师:课本书生:放左边 4.师:铅笔盒生:放中间 三、外堂课:不迟到、不早退,上、下课要有师生问好。(到专业教师及操场上课的由课代表清点人数,报告情况;下课铃响后,排好队,整齐、安静地回到教室)四、举手发言:整齐统一。 训练口令: 1.师:要发言生:先举手 2.师:声音要响亮生:发言要大方 五、站姿、坐姿:整体统一,姿势正确。 训练口令: 站姿:师:抬头挺胸生:腰板直 坐姿:师:头正肩平两足安生:双手叠放课桌前 六、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话时,专心致志地听,积极思考,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可纠错、可补充、可讲解、可评价或建议。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未得老师许可不得离开座位和教室。 训练口令: 师(班长):专心听,认真想生:敢于发言大胆讲 师:大眼睛生:看黑板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ill Network Classroom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重磅阅读 1)网络课堂教学的兴起,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3)你的看法,理由是……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新兴事物,提纲第2点针对该事物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提纲第3点要求表明“我”的看法,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对比选择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挑战;提出关于网络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的两种不同观点并说明理由;表明“我”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Will Network Classrooms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classrooms are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s a new teaching pattern, network classroom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s. So some people propose one question: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课堂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训练的一点做法。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特别是学困生让他重复别人的发言,引起注意力,形成听的好习惯。如: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谁的声音比他再大点,你的声音真好听。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谁能像他那样再做一遍。一看老师和同学的板书,老师同学在操作时步骤方法,在看之前要提出要求,学生有目的的看。二看课本。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也就是今天的先学后教,自学提纲,自学要求。这样学生有目的阅读,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善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围绕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各种问题,众说纷纭,大家展开了空前热烈的大讨论。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项目学校搞清楚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简言之,就是把某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总结成为经验,把这种经验提炼为标准,再把标准内化为可操作的流程。 二、为什么要建模? 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约束的作用。这是很多项目学校和教师之所以困惑的地方。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觉得根本没必要建立什么模式,因为大家认为“教无定法,我以我法上讲台”是一条真理,如果非得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某种固化的模式,会觉得自己被深深的约束了。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模式还具有规范性的一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善刚刚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纠结于新老两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运用,这个时候模式的规范性特点就突显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我们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巨大的作用,才会在本阶段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改善中,设计模式构建的任务。希望能用一种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我们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当大家对这种模式的理念以及方式运用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

时候,也就是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也就是可以自主运用和发挥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水平的时候。所以,教学模式这把双刃剑的运用,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1.建模。在课堂教学改善初期,需要建立起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用模。积极引导教师们大胆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优化这个教学模式,使之能更具有操作性。并能与各个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该像呵护婴儿般的对待这个对于自己学校来说新生的事物,而不是百般挑剔和指责。 3.出模。完成了模式调整、修正、完善、优化,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后,本校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沿用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将表现出约束性的一面来。这个时候,学校就到了出模的阶段。可以让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升。 有意思的是,很多教师认为“教无定法(模式)”,应该“我以我法(模式)上讲台”,所以坚决反对模式构建。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观点。其实每一个教师,因为长期的工作和经验,早就不自觉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领域内建立了某种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带有强烈的个人习惯、风格和色彩。但严酷的现实是我们昭通教育已经远远的被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一年级的常规训练内容很多,从进校门到出校门,从上课到下课,都需要进行训练。一切都是细节。要想扎扎实实,必须循序渐进,训练到位。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常规训练。 1、站队:男女生各按大小个儿排好队,然后男女队分别从小排头开始报数,报两遍记住所报数字,报相同数字的男女生牵手,最后,整队。 2、整队:先让学生熟悉口令有哪些,相应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这要多练。(特别是“向前看齐”这个动作,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难。孩子们经常东张西望,即使知道向前看齐,但是光用眼看,身子却不动。)老师必须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看齐”的方法,还要告诉他们要与前面同学之间保持半臂的距离。 3、放学:为保证不与其他年级赶到一起放学,一年级必须提前十分钟下课,组织站队。特别是上学的第一个月。在楼道里整理好队伍,牵手下楼。出校门前,还要停下来,再整理两遍队伍,目的是等等下楼慢的同学。整理好队伍,带队出校门。在校门外再整理一次队伍,然后解散。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学生跟家长走之前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如果家长没来接,告诉学生要到门卫等候。 4、举牌:刚上学,家长无法辨认班级,所以放学站队时,老师或者学生要手中举班级牌。开始几天,老师举。过两天,就训练一个孩子举牌。 5、问候:学生上学来,走进校园和教师,见到老师都要问好。要教给孩子问好时如何做。立正,站稳,鞠躬问好,或者点头问好。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如“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

6、上课: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鞠躬问好,师向学生问好,并请学生坐下。学生问好老师的时候,不要拖长音儿,要说:“老师,您好!”称呼“老师”时要面向老师,说“您好”时要鞠躬。 7、下课:老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说:“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 8、点名喊到。老师念到学生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同学起立,喊“到”,然后再坐下。 9、文具摆放:一律把书本和文具盒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上学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具摆放好。下课后第一件事也是把下节课要用的文具摆放好。 10、坐姿:抬头挺胸,双臂交叠放在桌上。 11、站姿: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腿的两侧,挺胸抬头,眼睛向前看。 12、端书:要用双手握书,使书微微向外倾斜。 13、写字:双脚放平,双臂要开,都要放在桌上,一手按本,一手握笔写字。头距书本一尺远,胸里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 14、出位:上课回答问题,要先站起,然后迅速从座位前移动到座位外侧。站姿同上。一组出位,保证前后站成一条直线。 15、举手:举右手,右胳膊肘拄在桌子上。另一手臂放在桌子不动。不允许边举手边大喊。 16、检查汇报:大组长和小组长检查完工作,走到老师跟前,站稳之后开口汇报。汇报时,先称呼“某某老师”,然后再汇报“我们组怎么样了”。 17、纪律总结:站直,面向全体,总结的语言要完整清楚,具有鼓励性。如:今天听广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希望继续努力。”

传统课堂教学

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看法 所谓传统课堂教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落后,成为当前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结果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 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体育课常规 为抓好全乡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规范体育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和训练,按照国家体育课堂常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体育课“十不准”: 1.不准旷课、迟到或早退。 2.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 3.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 4.不准携带小刀或其他危险物品。 5.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6.不准横穿跑道或投掷区。 7.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 8.不准做危险动作。 9. 不准嘻戏打闹和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10.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二、教师常规

课前: 1.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教学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装,提前3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5.对生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了解后,根据情况安排在旁边见习或休息。 课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规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的体育课都要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5.每节课结束前带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认真进行讲评。 课后: 1.组织学生收拾器材,整理场地,并教育学生爱护器材,以保证下节课的正常教学。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05教育技术林巧晔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D.P. 提出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者获得学习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下面来看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输入加工输出语言习得装置由过滤器、组织器和监控器组成的语言习得装置的基础知识便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结构离开了这些语言习得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要改善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是要改善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应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 呈现先行组织阐明目的者呈现组织者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举例重复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 呈现学习任务使组织显而易见和材料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显现材料阶段 3 扩充与完善认促使综合协调知结构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清晰性九段教学策略认知学习理论长时记忆预期事短时记忆项中反应发生器感觉寄存器枢控制反应器感受器环境九段教学策略教学事件学习过程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刺激会议前提性的学习把先前的学习提取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 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 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

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 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 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 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 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 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课堂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训练的一点做法。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 ×××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特别是学困生让他重复别人的发言,引起注意力,形成听的好习惯。如: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谁的声音比他再大点,你的声音真好听。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谁能像他那样再做一遍。一看老师和同学的板书,老师同学在操作时步骤方法,在看之前要提出要求,学生有目的的看。二看课本。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也就是今天的先学后教,自学提纲,自学要求。这样学生有目的阅读,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教 育教学改革也应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课堂教学,在农村学校,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几十年没变;对于县城学校而言,只不过添加了一套多媒体而已。如果课堂教学也像淘宝购物那样,学生可以在网上选自己尊敬的教师及质教学资源,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通过高速宽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再也不用担心生病请假落下课,课堂上一遍听不懂而感到郁闷……那该多好! 2 概念界定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Internetwork ,简称Internet ),始于1969 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信媒体都要快 [1] 。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称“班级上课制” [2] 。 3 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不外乎教师讲解、学生问答、课堂练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反馈纠正等几个环节,不管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

主”教学,以及现在比较推崇的翻转课堂,都是在一个教室内完成,只不过各环节用的时间、顺序、展现内容的方式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而已。 传统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教室、时间表和教学内容,有规定的 目标和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但是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难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价方式一般通过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堂小测试等手段 来完成。课堂测试一般用对照答案自阅、同桌互阅、教师批阅等方式,教师全部批阅做不到,只能抽查、自阅和互阅,可信度不高,对错统计困难,只能估算,准确度不高。 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实现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应具备互联网、云计算、笔记本电脑(或平板、智能手机等)、支付宝、网上银行、摄像头、耳麦等条件,另外还要提网速、降网费等,最后一步就是传统课堂教学应该参照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 对于教师的讲解,可以通过微视频来解决,这样学生可以根 据自身情况来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会的跳过,不会的反复观看,还可暂停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学生问答、课堂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反馈纠正和过程评价等,可以通过专用软件来完成,如比较简单有QQ比较专业的有魔灯 (Moodle)等教学平台。

“六步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六步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真正成 为学生的舞台-英语论文 “六步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黎伙简 (广东省四会市城中街道城东小学,广东四会526200)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师生交往以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展示自我的主体性。 关键词: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魅力舞台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31-02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新英语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因此,我校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了以“激扬学生的生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宗旨的“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研究。“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包括“创设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提升—当堂检测—总结感悟”。本文将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对PEP Book6 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A Let’s learn进行分词教学,并就如何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行分析。 一、创设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先给学生来个“Let’s

do”———PEP Book1 Unit4 We loveanimals PartB,学生兴奋地模仿起动物的动作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做好铺垫。 在“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之后,我特别注重设置情景来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教学,这一来会比单纯地提问题来得更自然。因此,我会在课件上出示一张广州长隆动物园的照片时,说:“Today,I want to go to Changlong Zoo . Do you want togo to Changlong Zoo with me?”学生也会迫不及待地抢答:“Yes!”“OK,Let’s go to Changlong Zoo now .Let’sgo !”我语气激昂地回应学生。这时动用课件里的动态小火车带我们去到动物的生活基地,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我说:“Wow ! Many animals .They are so cute . But I don’t know“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Do youknow?”学生摇摇头说:“No!”我急忙追问:“Do youwant to know?”学生连忙点头说:“Yes!”“OK ! Let’slisten carefully and look at the animals.”我做出认真听和看的手势说。 利用设置去长隆动物园这一情景,创设出新课问题:“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也为自主学习找出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探究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此,在这环节我设计了4个部分让学生自学:(1)Listen to the new

浅谈传统教学模式利弊

正视传统放眼未来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文山县第一中学骆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 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 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教 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否定,呼吁运用现代教学模式 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的确,新形式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但这并 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变革,都将面临传 统与现代的冲撞,并又在相互的融合中寻找新的途径,寻求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传统并有效地利用,才能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因此,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目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扬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他们自己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重在常规训练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重在常规训练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行为习惯的好坏将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小学低年级又是形成优良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就需要一年级班主任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步入学校、从幼儿成为学生的转化,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事了多年的低段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下面,我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一年级班级管理中重视常规训练的教育。 一、刚入学时,学生现状。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经常在你上了大半节课时,咚、咚、咚敲开教室门,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他们没有严格的学习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什么时候翻开课本,翻到什么地方,作业交给谁,他们相互可能都不知道姓名;他们没有严格的课堂纪律观念,他们可能在你上课时突然走下座位,突然大叫一声,也或者突然说要上厕所,甚至要你准备好他上厕所的手纸;他们不知道课间怎样安全地活动,他们满学校地疯跑、追打又总是弄得全身是伤;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的纸片到处都是……

二、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从学前班到一年级的新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①预备铃声响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②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说。也不准随意下座位③上课坐直,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④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⑤写字姿势要正确等等。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巩固和训练逐渐形成。为此,刚开学,我就用晨会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知道,早上来了要读书。上课有事要举手报告。上下课要起立,敬礼。中午来校先看书,保持教室安静。出操、上下学排队做到快、静、齐。要求学生课下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跑打闹,不打架不骂人。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往地上扔废弃物,保持校园的整洁。拾到东西主动交给老师。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不损害花草树木等等。我会通过及时提醒,定时每周班会检查,不定时的小组评比,小干部监督等多种形式,促进好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新课程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借此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不应再成为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和会学,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案例: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堂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努力 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以“教”为主,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学生在课内或课后去理解消化、应用课堂的内容。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知识面广而深入,对于有一定基础并热爱编程的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的内容较为丰富,能较好地打好他们的编程理论基础。但是,该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这一批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且由于课堂知识点广泛而深入,知识量过大,学生听课会感觉很累,这大大地降低他们对学习C语言的热情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该门课程的学习,而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高考情况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等偏下,如果上C语言基础课程时,再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听得困难,老师也讲得费劲,显然效果不太理想,更为重要的是该种教学模式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对编程类的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对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极为不利。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则强调课堂上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辅助作用的教学理念,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气氛中,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C语言的热情及动手能力。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开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吴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专门利用开学第一次课时间给学生讲述C语言在当前社会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明确当前 学好C语言对他们日后工作有何用处。 传统教学模式中,C语言的首次课程都是根据教材给学生上课,而几乎所有的C教材首次课都是只介绍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C语言自身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学生的主观性与目的性则越发明确清晰。他们每学一门课程往往最关心的则是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学习它可以在当今社会哪些领域去应用它,学好这个以后,毕业出去可以谋到那些职位,如果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内容,从上课一开始就茫茫然地被动接受知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高。在首次课程中,吴老师给学生介绍了C语言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