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钾肥科学施用探讨论文

钾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钾肥科学施用探讨论文
钾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钾肥科学施用探讨论文

钾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钾肥科学施用探讨论文

摘要从提高施用钾肥的经济效益出发,兼顾降低土壤环境污染,提出科学髙效施用钾肥的方法,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木灰;窑灰钾肥;化学钾肥;环境污染

钾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其用量远大于磷,个别作物对钾的需要量甚至超过氮[1]。近年来,随着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氮、磷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土壤的供钾缺口越来越大。加之钾盐矿主要集中在西欧、中欧和北美(苏联、加拿大),化学钾肥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面对目前农业生产中钾肥的供需矛盾,经济有效地滋用钾肥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草木灰在我国农村是一种随处可见的钾肥资源,由于呈碱

性,不能与铁态氮肥混施,也不能加到人粪尿等有机肥中(会造成氮素挥发损失),所以常被视为废弃垃圾随处堆放,钾素被雨水淋失,造成极大的浪费。事实上,草木灰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都可以施用,酸性土壤上尤为适宜(兼有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马铃薯栽种时穴施草木灰或将薯块切好后拌草木灰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用草木灰的办法,而且兼有防虫杀菌的效果。草木灰还可作基肥、追肥[2—3],最适宜作水稻、蔬菜苗床的盖种肥。作基肥条施或穴施时应在施用前拌少量湿土或洒少许水湿润后再用,以免飞扬散失,施用量为750?

1500

kg/hm2o作盖种肥时(尤其是水稻苗床盖种肥),要按一定比例加入糠醛渣或过磷酸钙调节pll值,这样既能改善苗期营养,又能使苗床土增温,促进苗早发,防止水稻烂秧。另外,草木灰还可以用作根外施肥,用1%草木灰喷洒植物叶片,不仅供给作物养分,还有防治盼虫的作用。

化工钾肥目前在我国的主要供应品种为氯化钾(含K20 60%左右)和硫酸钾(含K20 50%?52%) 2种。另外,还有少量磷酸二氢钾和硝酸钾。氯化钾呈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易溶于水,肥效迅速,有吸湿性,久贮后会结块,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钾呈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久贮不易结块,亦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但硫酸钾使土壤酸化的速度要比氯化钾缓慢)。因为硫酸钾比氯化钾成本高,所以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种类选择化学钾肥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在石灰性土壤中,由于大量碳酸钙的存在,施氯化钾所造成的酸可被中和,而不致引起土壤酸化,并能释放出有效52+,有利于植物吸收。新民地区大部分为中性、石灰性土壤,所以一般除西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外,均可滋用氯化钾。而盐渍土不易施用氯化钾,排水不良、还原性强的稻田应尽量用氯化钾,以免用硫酸钾产生硫化氢毒害根系(黑根)。而薯类、瓜果类施硫酸钾,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提高品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因含有高水溶性钾的同时,也含有高效可溶性氮和磷,一般被划为复合肥范畴[4]。

硝酸钾为高浓度的氮钾复合肥,含N

13o 5%、 K20

45%?46%,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较小,阴阳离子都能被作物吸收,是一种不含副成份的复合肥,特别适用于马铃薯、番茄、西瓜、果树等忌氯喜钾作物。硝酸钾适宜浸种和根外追肥,浸种浓度为0。2%,它有利于加快种子出芽,可促进根系及幼苗生长。作根外追肥的适宜浓度为0。6%?1。0%,能迅速消除作物的缺钾症状,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改善产品质量。但因其具有强氧化性,属易燃、易爆品,属公安部门严格控制的商品,农资市场上很少经销。磷酸二氢钾也为白色结晶,含P205

52%和 K20

34o 5%,易溶于水,呈酸性反应,pll值3?4。磷酸二氢钾的肥效较高,适宜于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最适宜作根外追肥和浸种,浸种适宜浓度为0。2%,根外追肥适宜浓度为0。1%?0。 3%, 一般在禾谷类作物拔节到抽穗期、大豆盛花至结荚期喷施,但因其价格昂贵,使用面积很小。

窑灰钾肥是水泥工业的副产品,含K20

8%?12%,高者可达20%以上(高于复合肥),水溶液的pll值为9?11。其中90%以上的钾素是以硫酸钾、氯化钾的形式存在,1%?5%的钾素以铝化钾和硅酸钾的形态存在,均可为作物吸收。试验表明,窑灰钾肥只要施用得当,肥效与等量的硫酸钾相近。推广施用窑灰钾肥不但能缓和钾肥的供需矛盾,而且也有利于空气净

化,防止环境污染。与草木灰相似,窑灰钾肥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应作种肥。滋用前最好先与湿土拌混,以防粉尘飞扬。

作基肥施于酸性土壤,不但可以供应作物养分,而且还可以中和土壤酸度。由于窑灰中有硅素,施于水稻肥效较好,水稻秧田施用时,可在秧田毛坯做好后施下。结合耙秒使肥料混入泥浆中,然后播种。施于本田,一般作基肥使用,窑灰钾肥用于旱田作物基肥时,在耕地前撒滋,也可采用穴施和沟施,但必须和湿土或糠醛渣混合均匀,以防与种子或幼苗根系直接接触,影响种子发芽或幼苗生长。施用量一般为600?900

kg/hm2,并应适当早施。另外,窑灰钾肥不能与铁态氮肥、水溶性磷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引起养分退化或损失。

因为氯化钾和硫酸钾均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长期施

用会使土壤溶液中11+浓度增高、pll值降低。过低的pll值会诱发土壤中铝的活性,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带动了水泥工业的崛起,大小水泥厂遍布全国各地,其副产品窑灰已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大力推广窑灰钾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肥料品种,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钾肥投入成本,还可减轻环境污染。

另外,在测土配方施肥时,根据土壤速效钾含量的高低和土

质类型科学增减施钾量也是降低钾肥投入成本的重要途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150 mg/kg时,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就不明显,低于

80 mg/kg时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就很明显。同等量速效钾含量在砂质土壤上比粘质土壤上效果好的多。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施用钾肥的效果各异。油料作物、薯类、糖用作物、豆科作物、果树需钾多。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需钾也不一样,对水稻而言,短秆高产品种对钾敏感,杂交稻比常规稻对钾敏感。

总之,农民在施用钾肥时要因地制宜地广开肥源,科学配

方,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以提髙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苗其硕。贵州省钾肥肥效及施用技术多点试验简结[J]。

贵州农业科学,1986 (4) : 6—10o

[2]朱学谦。农作物钾肥的施用[J]。吉林农业,2021 (2) : 62o

[3]陈烬,连宾。钾素循环及其农业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1 (25) : 12087—12090o

[4]陈亚恒,刘会玲,崔江慧,等。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1 (8) : 75—77o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问题详解)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二是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描述与规范的统一;四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地位与作用。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

钾肥的科学使用技术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句农家谚语,道出了肥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的却科学施肥须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潮重要测试,今天的我们将给您介绍一下钾肥的科学使用技术,我们知道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当中需要吸收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氮磷钾又被称作肥料的三要素,那么在肥料的三要素当中钾元素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钾作为作物的就是那个品质元素和矿物元素,它在植物内的存在形态主要是离子态的存在形态,它就是对这个作物在抗逆方面和这个品质方面改善非常好,被称为抗逆元素和品质元素,首先我们要知道,钾在农作物体内的含量非常高,农作物体内含钾量大约为植株干重的0.3%到5%,比如说每生产五十千克稻谷,需要吸一到一点六千克的氧化钾,每生产五十千克的棉花需要吸收两千克的氧化钾,每生产五十千克的油菜籽需要吸收二点一千克的氧化钾,因此可以说啊钾是农作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钾在农作物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离子也可以理解为带电的粒子,而钾离子是农作物需要的唯一的一价金属阳离子,钾成离子的状态存在于作物的枝叶中,他在作物的体内分布非常广泛,流动性很强非常的活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钾离子虽然不是农作物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但是钾离子参与作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参与与农作物生产有关的许多生理生化反应,所以啊钾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第一,钾肥充足能够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当中,需要很多金属离子的参与,而钾离子正是其中之一,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物体内钾离子含量越高,光合作用反应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钾能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的农民朋友说,钾是管着物质转化的,使用钾肥能够提高农作物淀粉含量和糖含量,就是因为钾元素能够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我们以马铃薯为例,如果钾元素充足,那么马铃薯就能积累足够的淀粉和糖类,这样的马铃薯块茎大产量高品质好,反之如果马铃薯生长中缺少钾元素,哪马铃薯就会生产缓慢,最终导致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钾拿他那个,植物体能就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另外就是这个钾的他能够促进纤维素的合成,好多作物有尤其是个水稻啊小麦啊之类的它生了大量氮肥以后在后期他就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容易造成茎杆细弱容易倒伏,这是如果就是我们补充使用的钾肥以后它茎杆变得粗壮,它就是容易抗倒伏,助长他的对这个抵抗病虫害方面也有比较好的作用,,钾肥不仅能够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它和作物含水量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在作物叶片的背面,有许许多多的气孔,气孔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叶面营养液,同时还能调控工作物体内的水分蒸腾,而钾在农作物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调节这些气孔的开闭控制蒸腾量,如果农作物不缺钾叶片上的气孔就能正常的,农作物细胞中的含水量正常,使茎杆干粗壮植株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原则 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实践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过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的主客体, 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提炼研究课题, 并且依据社会实践来检验研究课题的成果。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认识必然要受其实践程度的局限。因此, 实践的原则应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 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 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研究对象的系统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具有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坚持整体性原则,还必须做到坚持系统都是有序的, 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具有高度的主动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期末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 理中的应用 姓名:斯琴 学号:2012211657 班级:13级政管研 学院:政府管理 课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3年11月16日

摘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它的产生具有普遍性运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人类思想理论的新局面,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它有其自身所独有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在进行系统的学习过程、学术研究及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与分析方法论普遍原理出发,通过学习与认识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矛盾分析方法及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来探讨其在行政管理学中的体现及应用价值,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有效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工具研究专业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践过程矛盾分析法影响意义行政管理价值

前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普遍真理是实践的产物,它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立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尽管今天的社会经济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认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实践要求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只具有文本价值了。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就认为,一切真正的科学体系都是具体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哪个天才头脑的主观臆造。“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普遍真理是发展的,它的内涵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各国实践的主题也是在变化发展的。恩格斯强调了他和马克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局限性,他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 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像一切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通常都会包含着对前人某些原理的重要突破。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因此,普遍真理作为“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它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对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遍真理。这些普遍真理在本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辨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种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异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学生姓名:苏丹 学号:2014002019 班级:MSW2014(2) 学部:MSW教育发展中心 学年学期:2014-2015-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其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克服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而变革创新,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主要方法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主要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总体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主要方法的基本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书本上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客观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问题,同时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理论根源于实际,没有实际,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是实际的反映,正确与否需要和实际相比照;理论反作用于实际。实际联系理论是实践的必然要求。理论无实际则空,实际无理论则盲。 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的认识方式。在认识活动的思维进程中,只有理论而无实际,或只有实际而无理论,都是不科学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理论和实际同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这四对矛盾或范畴构成了认识论结构的四个层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前提,它规定着认识论展开的基本方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线索;认识和实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科技论文写作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论文写作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海洋生物学 摘要对科技写作的国内形势进行了介绍。科技论文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科技交流的工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决策科学化的依据;可促进科技人员学习;对改善大学生智能结构,培养掌握信息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好处等。 关键词科技写作;地位;作用。 科技论文写作指撰写具有一定科技内容的文稿,包括各种文件、手稿和出版物等。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文理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还涉及到写作学、情报学、心理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多个学科,是一项既具有高度专业性,又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实践活动[1]。科技写作对改善大学生智能结构,培养掌握信息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好处。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专业面,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2]。 1科技写作的形势 据理工科院校的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也包括一些研究生)写不好科技论文或根本不会写的人数占绝大部分。他们的文学功底差,写东西困难,写出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文学修养更谈不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为了升学从中学时代就开始重理轻文,另一方面也与理工院校忽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关。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需要,束缚了他们聪明才智的发挥。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科学作家、科学记者和科学编辑,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写作课程。 2科技文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人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科技大发展的时期,也是科技文献大量涌现的时期。科技文献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3]。所谓科学研究就是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性工作,而科技写作就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和信息的书面存储活动。它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人类智慧的遗传。没有这些科技写作文献,我们就不可能有学习,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将永远处于蒙昧时代。 3科技文献是科技交流的工具 科技文献是传递、存储的良好载体,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而 广泛传播,留给后世。科技成果一旦用文字等书面符号表达出来,就会作为人类科技知识的一个小分子而具有新的性质,在人类共同的知识宝库中增添了新的财富,实现了知识的社会化、国际化。 科技工作者主要通过阅读科技文献来了解前人已经做过的事,以及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以便从中汲取成果、经验、教训,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对于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 作为总体上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在19世纪中期已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至今尚未被系统地建构起来。尽管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看法所存在的严重偏差无疑是主要原因。人们习惯认为,既然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研究社会历史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方法论,那么就没有必要研究和建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诚然,历史唯物主义是迄今以来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方法论,但它只是一种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问是一种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它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只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联结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因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来直接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看法是偏颇的。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很有必要建构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期中论文

浅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在高中和本科阶段,我就曾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于我而言,其中的联系、运动、和矛盾观点只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理论概念,是仅仅存在于课本上的,我也并没有将这些理论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前三周的学习中,老师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我才逐渐开始明白,这些理论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可以引导生活、指导实践的科学的方法,并且我们也应该在生活、实践和学习中运用这些理论。 前三周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实践论、事物运动的观点以及矛盾的观点,因此,我也就主要讨论一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主要说明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实践的。实践决定认识,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保持实践为先的态度,首先应当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再进行下一步得研究。其次,我们也应当善于观察,去发现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加深认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研究结果是否正确也只能通过实践来考察,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的进步,从而进一步验证自身的正确性。 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此外,认识运动的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的过程中,要杜绝一劳永逸止步不前的行为,而应结合实践,不断的开拓创新,在更新认识、加深对社会科学理解的同时,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不仅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当坚持时间的观点。因为实践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学习中不能脱离现实空谈书本,更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而置科学的方法与不顾。只有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不断的更新认识,更好的进行实践。 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指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社会阶段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历史上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说明科技论文的特点

1.说明科技论文的特点,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 答: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特点: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二是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三是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1)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写作与发表的科技论文则正是科技工作者之间进行科学思想交流的永久记录,也是科学的历史,它记载了探索真理的过程,记载了各种观测结果和研究结果,而科学技术研究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连续性的工作,一项研究的结束可能是另一项研究的起点;因此,科技工作者通过论文写作与发表形式进行的学术交流,能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3)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利于科学积累。科技论文写作是信息的书面存储活动,通过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信息的传递将超越时空的限制,研究成果将作为文献保存下来,成为科学技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同时代人和后人提供科学技术知识,由整个人类所共享。人类整个科学技术历史长河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浪花汇集而成的。 4)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一篇论文的发表,可能使一个原来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被发现并受到重用,这在科技史上和当今的事例是很多的。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科技工作者学识水平与业务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考核他们能否晋升学位和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提出在每一项职责任务中,承担任务者应当克制自己,排除那些不属于职责的东西,而最需要排除的是他自己的爱与恨。 韦伯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指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者在涉及社会事实时,应当克制对它公开发表个人见解,韦伯写道:“一个职业‘思想家’如果有什么职责的话,他所迫切要做的便是,面对时下盛行的理想,哪怕是倾人的理想,都要保持个人才智的清醒,倘有必要,就需‘逆潮流而动’。”韦伯深切地认识到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做学术报告时需要回避价值判断,不借科学研究来鼓吹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些因素之下,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韦伯写《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批判德国的教授们利用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威在学术讲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点,混淆了价值判断和关于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在韦伯看来大学教授不能任意的发表其价值判断。即应该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所谓价值无涉是指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价值无涉这一原则首先是由韦伯提出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广为接受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需要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这两种立场在中国社会学界争论了十几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登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郑杭生教授和李金教授之间的争辩。 李金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是持基本接受的态度。他在《为“价

过硫酸钾技术说明书

过硫酸钾技术说明书 过二硫酸钾 KPS (PPS) 过二硫酸钾 CAS编号:# 7727-21-1 化学纯,无机盐类摩尔质量:270.33 产品描述: 过二硫酸钾简称过硫酸钾,是一种白色、细微的晶状,无色的无机盐类。该产品为化学纯的过二硫酸钾。用在单体的聚合中作为引发剂,也有在其他很多应用场合中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它的优点:吸湿性轻微,易安全操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使其不会产生铵离子污染。由于产品的高纯度因而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产品为微小晶体因而易结块,故可选择和添加些硅胶粉防粘结。 技术参数: 外观………………………………………………………………..白色细微晶体的盐类K2S2O8含量content(typically)………………………………………大于99.0 %W /W 活性氧含量…………………………………………………………….大于5.86%w/w 酸含量……………………………………………………………………不大于0.05% 铁含量………………………………………………………………,…...不大于1毫克/升20?C时的体积密度……………………………………………………约1200克/升 熔点……………………………………………………………………… >100度分解 在水中的溶解性10/20/40/60°C ....................................…约30/50/105/210克/升 1%溶解于水中的PH值……………………………………………………约4.0 10%溶解于水中的PH值……………………………………………………约3.2 单体分解温度……………………………………………………………高于60?C 推荐储存温度…………………………………………………………….低于30?C 交货后的储存保质期……………………………………………………十二个月 储存:过二硫酸钾易吸潮,必须放置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并远离其他热源。 应用: 聚合物:是丙烯酸单体、乙烯醋酸盐、乙烯氯化物等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的引发剂,

科技论文定义、特征、分类

1、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从而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当今全世界每年发表科技论文300万~400万篇,其中约75%发表在期刊上。 2、科技论文: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足够的,可以重复其实验(或存在某种类似做法的潜力),使他人得以评价和信服的素材论证,首先揭示出事物及其真谛,并发表于正式科技期刊或其他得到学术界正式认可形式的叙述文件。 3、科技论文的特性: (1)科学性——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使它与一切文学的、美学的、神学的等文章区别开来。 科技论文必须根据足够的和可靠的实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 (2)首创性——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孕育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3)逻辑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它要求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致、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4)有效性——文章的发表方式。 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完备的和有效的。 4、科技论文的分类: (1)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件。 (2)科技报告型 此类文章应该提供所研究项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齐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往往使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 (3)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件。 (4)计算型——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 (5)综述型——特殊的科技论文,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我们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属于这类。

科技论文的意义

科技论文的意义 1 科技论文写作的意义 2009-05-15 16:58 明确写作条件和要求 ?写什么和何时写 科技写作的课题应是科学探索和技术研究活动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是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发现、新认识,也可以是一些已知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还可以是宣传上述两类情况的。因此,究竟写什么、何时写往往根据自己进行科学探索和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而定,或根据自己掌握他人进行科学探索和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宣传的情况而定。当一项科学探索研究活动结束或告一段落时,才能判断研究结果是否使现有的知识、认识或实践获得增加或进步。这时进行写作才可以把这项探索研究结论写得尽可能清楚、准确和简练,所写课题才可能具有写作意义和价值。 ?是否值得写 准备写作的课题必须具备创造性和理论性,否则不值一写。 所谓科技文章的创造性,是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方法,同前人和别人相比,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对一篇文章或一本著作来说,创造性总是有限的,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无论大小,总要有一点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丰富科学技术知识宝库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谓科技文章的理论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文章对实验、观察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其二,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和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严密的符合逻辑的论证与说明。只有这样,文章表述或宣传的发明、发现及其应用,才不只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理论价值。如果一味堆砌材料和罗列过程,没有明确的观点和科学的分析,也不能算有理论性。要使科技写作具有理论性和创造性,如果只是对研究工作及其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地思考,认真地对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科技写作的过程,应该是在科学探索和技术研究工作基础上的“再创造”过程,而“再创造”的结果是使科技文章具备下述要求:第一,主题要集中鲜明,突出重点,着重表现对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意义的创造性的见解发明;第二,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前后贯通,首尾一体;第三,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确定写作体裁 科技写作体裁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公众所接受和公认。它要求人们在写作时必须遵照体裁的特点,运用语言材料,遵守体裁的语言规范。违背科技写作体裁的科技文章,是会影响其社会效果的,甚至没有社会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 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功能定位: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5 客观性原则:人类社会。主体性原则:人自身的内在要求。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科技论文的风格

李广路11102016 安徽农业大学11级种子2 科技论文的风格 ?清楚、确切 ?简明、直接 ?客观、朴素 ?单独性和连贯性 3.1 清楚、确切 ?不清楚、不确切的原因 对题旨和材料的内容了解不够清楚 对其中的若干因素之间的关系没弄清楚 词汇有限,不善于造句修辞,词不达意 未从读者认识程度考虑可读性 审稿人时间精力有限,但操持生杀大权 阅读者耐心水平有限,但决定引用次数3.2 简明、直接 斩钉截铁 ?限制字数 ?版面费用 3.3 客观 大多用第三人称

“本文作者”非“作者” 文内人称的统一 常用被动式语气 A 这一方法的优劣,由它的经济价值来决定。 (被动式) B经济价值决定这一方法的优劣。(主动式) 避免用俗语、土话、口语等 能肯定的不用“可能”、“也许” 讨论 引用他人注意两点: 一是不要把论文写得象是一篇综述 二是不要把别人的结果说成象是自己的结果。 与别人比较时,不用苛刻狡辩的语气讨论 有理 有利 有节 对于别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论,应该就事实和文字进行讨论,而切不可有推测别人的动机的口气。 “在某些国家,把营养素供给标准的数字订得如此之低,就是为了使广大的劳动人民得不到充分的营

养。” 那将意味着 科学家都献身科学,没有人故意干坏事 朴素 在科技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如 “这种代乳糕的营养效果,是不以和牛乳粉的效果媲美的”, “那个地方的蔬菜品种是丰富多彩的,” 不应把比喻和类比相混淆 比喻:要视论文性质而定。科技期刊所发表的科技论文通常是严格限制用比喻的。 类比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推理方法, 从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推测人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科技论文中是完全正确的。动物与人的比较研究(生物学、医学) 把儿童生长发育的整体性、局部性、连贯性、阶段性,发育速度时高时低,生长曲线有起有伏的现象比作是有“旋律”、有“节 奏”的一部“交响曲”,不是严肃的科学论文应有的笔调 3.5 单独性和连贯性 每一节和每一段,也都各为一个单元。 一节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段 一段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句 结束段或结束句,就好象全篇论文的一段结束语一样 全文的文字结构相同,即用语法结构相同的词句,以便于使读者容易领会 排列次序: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 ?1 创新性 ?2 可读性 ?3 信息量 ?4 参考文献 ?5 署名和致谢 ?6 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