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卷)(附答案)

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卷)(附答案)
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卷)(附答案)

同步检测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初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浓度有关,而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D

解析: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取用的都是平衡浓度,A项错误;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温度变了,平衡常数也发生变化,故B项、C项不正确。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D项正确。

2.(2009大连高二期末,3)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

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

C.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

D.25 ℃、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增的反应

答案:C

解析: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变大于零。

3.(2009辽宁营口高二期末,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L·s)-1〕表示,且v(A)、v(B)、v(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

答案:B

解析: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v(B)=3v(A);3v(C)=2v(B),得到物质A、B、C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则此反应的方程式为:A+3B2C,答案

为B项。

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缓慢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NO(g)+2CO

(g)2CO2(g)+N2(g),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压强对该反应无影响

答案:C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所给反应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所以压强对该反应有影响,降低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只是减小的幅度不同;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故A项、B项、D项均不正确。答案为C项。

5.(2009湖南岳阳一中模块检测,5)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A物质与C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2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消耗3a mol 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答案:B

解析:判断化学反应达平衡的标志: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A 物质与C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2,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消耗3a mol C,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给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在反应的任意时刻都是不变的,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该题答案为B项。

6.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答案:D

解析:t3时,N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8 mol-2 mol)=6 mol,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5 mol-2 mol)=3 mol,即二者的变化量之比等于2∶1,反应的方程式为:2N M,A项错误。t2时,未达平衡

状态,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B项错误。t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项错误。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 mol,M的物质的量为3 mol,即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D项正确。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有关,但不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所以A 项、B 项、D 项均错误。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C 项正确。

8.(2009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14)对于可逆反应2AB 3(g)

2A(g) + 3B 2

(g) ΔH >0 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 项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时间缩短,平衡正向移动,AB 3的百分含量减小,B 项正确。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B 3的百分含量增大,转化率减小,C 项正确,D 项错误。

9.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3H 2

2NH 3 ΔH <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D.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v(逆)都增大,且v(正) 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N 2转化率减小,H 2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 10.(2008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

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 1>T 2,ΔH >0

B.T 1>T 2,ΔH <0

C.T 1<T 2,ΔH >0

D.T 1<T 2,ΔH <0 答案:D

解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T 1<T 2,温度越高,产物的百分含量越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 <0。答案为D 项。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ΔH >0的化学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B.反应2NO 2(g )

N 2O 4(l )的熵(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即ΔS >0)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答案:C

解析:焓变和熵变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A 项错误。反应2NO 2(g )

N 2O 4(l )

的熵是减小的,B 项错误。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D 项错误。C 项正确。

12.(2009湖南娄底高二期末,12)有反应A 2+B 2

2AB ;在温度和压强可变条件下,产物AB

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 为500 ℃,b 为

300 ℃,从t 3开始压缩容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为气体,A 2、B 2中必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B.AB 为气体,A 2、B 2中必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 为固体,A 2、B 2中必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D.A 2、B 2、AB 均为气体;正反应吸热 答案:B

解析:据图象知,500 ℃比300 ℃时生成物AB 的百分含量低,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D 项一定不正确。同一温度下,从t 3开始压缩容器即增大压强,生成物AB 百分含量减小,则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C 项属于体积减小的反应,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项。 1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 和1 mol Y 进行反应: 2X(g)+Y(g)

Z(g),经60 s 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1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 ,Z 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升高温度Y 的转化率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达到平衡时,X与Y 的浓度相等

答案:A

解析: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则消耗X 0.6 mol,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 mol÷10 L÷60 s=0.001 mol·(L·s)-1,A项正确。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即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1/2,B项错误。若升高温度Y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起始时X与Y的浓度相等,反应至达平衡过程中X的消耗浓度是Y的2倍,所以达到平衡时,X与Y 的浓度不相等,D项不正确。

14.(2009浙江绍兴高三调研,19)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

ΔH<0,

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D

解析:加入适当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等倍地改变,A项错误。扩大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等倍地减小,B项错误。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等倍地增大,C项错误。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生成物的百分含量减小;且温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D项正确。

15.(2008海南高考,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

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答案:D

解析:设反应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为a

X + 2Y 2Z

起始物质的量(mol) 1 1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a 2a 2a

平衡物质的量(mol)(1-a)(1-2a)2a

由题意得:(1-a+1-2a)∶2a=3∶2,a=1/3 则Y的转化率为:2/3÷1×100%=67%,即最接近6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7分)

16.(7分)已知2CO(g)CO2(g)+C(s),T=980 K时,ΔH-TΔ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ΔH-TΔS应_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进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ΔH-TΔS应________________0。在冶金工业中,以碳作还原剂,温度高于980 K时的氧化产物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低于980 K时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小于自发大于CO CO2

解析:T=980 K时,ΔH-TΔS=0,由于ΔS<0,所以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ΔH-TΔS>0,逆反应自发进行,故温度高于980 K时的氧化产物以CO为主,低于980 K时以CO2为主。

17.(10分)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

的浓度(

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mol·(L·min) -1。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mol·L-1,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013 (2)1.0 使用了催化剂(3)>>(4)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了(0.80 mol·L-1-0.67 mol·L-1)=0.13 mol·L-1,则平均反应速率为:0.13 mol·L-1÷10 min=0.013 mol·(L·min) -1 。

(2)实验2与实验1比较,温度相同,达到平衡的时间短了,反应物的转化率没有变化,说明起始时反应物浓度相同,只是使用了催化剂。

(3)实验3与实验1相比,温度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相同,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平衡时反应物A的浓度比实验1大,说明起始A的浓度大于1.0 mol·L-1。

(4)实验4与实验1比较,起始浓度相同,温度升高了,反应速率加快了,达到平衡的时间短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了,从而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8.(2009广西桂林高二期末,18)(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A+yB

zC 达到平衡。若

(1)升高温度,可使C 的质量分数增大,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放热或吸热)。

(2)A 、B 、C 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________z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3)满足上述(1)、(2)题中的条件,能使A 、B 转化率都增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项即可)。

(4)A 、C 都是气体,B 为液体,且x+y =z ,右图中曲线a 代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过程,如果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热 (2)小于 (3)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减少C 等) (4)使用催化剂 19.(12分)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 2+O 2

2SO 3 ΔH <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K 值________,二氧化硫的转化率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 ℃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 2、O 2、

SO 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 min ~15 min 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 3的物质的量

答案:(1)c 2(SO 3)/ c 2(SO 2)·c (O 2)

(2)增大 增大 减小(3)15 min ~20 min 和25 min ~30 min (4)增加了氧气的量 AB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里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故K= c 2(SO 3)/c 2(SO 2)·c (O 2)。

(2)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3)由图示知:0~15 min 时,反应物SO 2和O 2的量均逐渐减小,生成物SO 3的量逐渐增多,15 min ~20 min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均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5 min ~30 min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均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反应进行到20 min 时氧气物质的量突然增多为0.12 mol ,而SO 2和SO 3仍与平衡时一致,说明此时增加了O 2的量。10 min 到15 min 的曲线变化说明反应速率大幅增大,可能的原因是A 加了催化剂,B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由于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不可能是C ;SO 3的量没有突然增多且平衡时SO 2和SO 3物质的量之和仍为0.20 mol ,故D 选项不可能。 20.(2008江苏高考,20)(10分)将一定量的SO 2和含0.7 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正反应放热)。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 (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SO 2和SO 3浓度相等 b.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 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 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 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 3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 2溶液,生成沉淀_________克。 答案:(1)bc (2)b (3)94.7% (4)10.5 解析:(3)消耗的O 2物质的量:mol mol

L L

mol 45.04.226.57.01

=?-- 生成的SO 3物质的量:0.45 mol×2=0.9 mol

S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之和:

mol mol

L L

95.04.2228.211

=?- 反应前的SO 2物质的量是0.95 mol SO 2的转化率:

%7.94%10095.09.0=?mol

mol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是0.9 mol×0.05×233 g·mol-1≈10.5 g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 Δ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____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1)25%(2)增大(3)6 (4)41%

解析:(1)M的变化浓度为:1 mol·L-1×60%=0.6 mol·L-1,从方程式知N的变化浓度也是0.6 mol·L-1,N 的转化率为:0.6 mol·L-1÷2.4 mol·L-1×100%=25%。

(2)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M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6 mol·L-1×0.6 mol·L-1)÷(0.4 mol·L-1×1.8 mol·L-1)=1/2。平衡时M、N、P、Q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a-2)mol·L-1、2 mol·L-1、2 mol·L-1,则有(2 mol·L-1×2 mol·L-1)÷[2 mol·L-1×(a-2)mol·L-1]=1/2,解之得a=6。

(4)设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x,M、N、P、Q的平衡浓度分别为:(b-bx)mol·L-1、(b-bx)mol·L-1、bx mol·L-1、bx mol·L-1,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bx)2/(b-bx)2=1/2,解之得,x=0.41,即M的转化率为41%。

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 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 E1:_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二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请计算H2(g)+Cl2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题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根据vt图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A(g)+3B(g) 2C(g) ΔH<0的影响。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在t1、t3、t5、t7时反应都达到平衡,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下列对t2、t4、t6、t8时改变条件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C.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参考答案】D 【题后反思】从“断点”入手突破改变的条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使vt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即出现“断点”。根据“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作出判断。如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其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而不是增大压强。原因是t2时刻出现“断点”,且v′(正)、v′(逆)均增大,故改变的条件应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两方面分析,又因 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的两类图像分析 1.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 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主要反映了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定量关系。 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该类图像确定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某物质在某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速率—时间图像 (1)放热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 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①AB段,反应放热,温度升高,v增大 ②BC段,反应物浓度减小,v减小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3、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探讨]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回答]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导入] 提出问题讨论: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 [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 + 3H2 = 2NH3,开始时N2浓度8mol/L,H2浓度20mol/L,5min后N2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N2浓度浓度变化表示:V (N2)== △C/△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V(H2)==1.2mol/(L·min) V(NH3)==0.8 mol/(L·min)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盖斯定律》【创新教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以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本节引言部分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了学习盖斯定律的缘由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为例,并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论证。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基础上,利用燃烧热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热化学计算。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掌握一种着眼于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标分析 3、本节在本章及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则是以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基础。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重点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通常用________表示。反应吸热时,表示为________;反应放热时,则表示为_______。 2.反应热通常用_____来测量,其计算公式Q= –C(T 1 – T 2)中,C 表示_____,T 1.T 2分别表示反应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 OH — 化合生成 H 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取1.0 mol ·L -1的盐酸100mL,并分别加入100mL1.0mol ·L -1的NaOH 溶液、KOH 溶液,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酸或碱略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导学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基础知识预备: 1、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2、判断下列装置为原电池的是: 镁铜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NaOH溶液 E F G 小结: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找规律,小结:①负极产生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 正极〈〉产生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 ②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在电极反应式两边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自主学习]:一、盐桥在原电池工作中的应用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

1对于化学反应 3W(g) + 2X(g)===4Y(g) + 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C ) A . v(W) = 3v(Z) B . 2v(X) = 3v(Z) C . 2v(X) = v(Y) D . 3v(W) = 2v(X) 2. 在2A + B===3C +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 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B ) A . v(A) = 0.5 molL :1s 「1 B . v(B) = 0.3 mol L :1 s 「1 C . v(C) = 0.8 mol L :1 s :1 D . v(D) = 1.0 mol L :1 s :1 3. 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 1.0 mol L :1,经过20 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 0.2 mol L 一1,在这 20 s 内用该物质浓 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B ) A . 0.04 B . 0.04 mol L - 1 s 1 C . 0.08 mol L :1 s :1 D . 0.04 mol L :1 4. 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若经2 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 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③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 L :1 ④2 s 末,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5.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 A(g) + B(g) — C(g) + D(s)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6. 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7. 下列方法对 2SO 2(g) + 02(g) 2SO 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B .容积不变,充入 N 2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 2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 2A(g) + B(g)—— 2C(g)。 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 L 1 s 1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 L 1 s 1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减少C 或D 的物质的量 B .增大D 的物质的量 C .减少B 的物质的量 D .增大A 或B 的物质的量 A .加入SO 3 C .压强不变,充入 N 2 D .降低温度 &某温度时,在 V L 密闭容器中, A 、 B 、 C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 + 2B 3C (2)从开始到t1 min 末,用物质C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6 :1 9. X 在一密闭容器中(容积为5 L),充入氨气和氧气,使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加口执 + 5O 2===剂=4NO + 6H 2O(g),此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2 min 后,测得 1 : 2,并发生如下反应:4NH 3 NH 3的物质的量为 2 mol , NH 3 的转化率为20%。 (1)以NO 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05 mol L - 1 min :1 一 1 Vt 1 mol L min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导学案资料有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强、弱电解质(填物质种类)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 2.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降低浓度(加水),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③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方向移动。

四、电离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幂次积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 对于HA ++A -,K =c (H +)·c (A -) c (HA )。 3.注意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变大。 (2)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所以其酸性决定于一级电离。 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1.某固体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非电解质 B .A 是强电解质 C .A 是共价化合物 D .A 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在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所以为强电解质,故应选B 。 2.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 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⑥⑦⑧⑨⑩ (2)②③⑥⑧⑩ (3)⑦⑨ 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 3.在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100 mL 0.1 mol·L - 1的醋酸溶液 C .加入少量的0.5 mol·L - 1的硫酸

选修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月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 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分析能力, 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目前催化剂研究的缺陷,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有些反应速率很快,如爆炸反应,而有些反应速率很慢,如石油的形成。可见,不同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相差很大,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爆炸反应石油的形成

[板书] 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 课本20页实验2-2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板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实验解释】为什么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呢? 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注意】 a.反应物是纯液体或固体,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b. 一般来说,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第二章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概念与计算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公式:v =单位:或

3. 注意事项: ①可以通过直观现象(沉淀出现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来定性说明反应的快慢;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不是瞬时速率; ③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此时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一般不考虑温度对速率影响,速率的不断减小的; ⑤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 V A∶V B∶V C∶V D=m∶n∶p∶q [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反应开始至 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 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练习1]反应:N2+3H22NH3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①V(NH3)== 0.6mol/(L·min) ②V(N2) == 0.4 mol/(L·min) ③V(H2)== 0.8 mol/(L·min) 这三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快到满的顺序为。 [练习2]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 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A.10s B.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有效碰撞模型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500℃左右比室温更利于合成氨反应 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 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 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4.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H 2和I2蒸气各0.5摩,发生反应H2+I22HI,达到平衡时,生成HI 0.8摩,若其它条件不变,开始充入的H2为2摩,则达到平衡时生成的HI可能是下列中的() A 1.1摩 B 0.87摩 C 0.8摩 D 0.5摩 5.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6.在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1/4容积颜色相同的NO2和Br2(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到1/2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到()A.A中颜色比B中浅 B.A中颜色比B中深 C.A、B中颜色深浅一样 D.A、B中颜色都比开始时深 7.密闭容器中的平衡体系H2+I2(g) 2HI(g)+Q,欲使HI浓度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体积B.升温C.降温D.加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 A(g) +m B(g) p C(g)+Q处于平衡状态(又知n+m >P,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时,[B]/[C]的比值减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加入B,A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⑤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 A.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全部 9.下列变化过程中,ΔS<0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 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 一定时,但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