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0907《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

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2×4=8分)

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中(BCE )。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BDE )。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

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 )。

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

三、判断题(2×5=10分)

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低。(×)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

五、计算题

1. 2008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

品种价格(元/件)x 甲市场销售量f 乙市场销售额(元)M 甲105 700 126000

乙120 900 96000

丙137 1100 95900

合计——2700 317900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 A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答: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且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总体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2642 41 3644 40 3737 25

45 2943 313636 49 3447 33

43 3842 32343846 43 39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2007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 )

A.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B、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C.产品按品种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 )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1 C D

4.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

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二、多选题

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4.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D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三、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5.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中央电大2007年7月《统计学原理A》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

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B显著相关关系C完全相关关系D没有关系

二、多选题

1.在工业普查中,(BCE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2.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 )。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C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产量总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三、判断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五.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

.145

.5/==∑∑=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

325.14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50

.29100

13

45343538251515=?+?+?+?=

=

∑∑f

xf X (件)

986

.8)

(2

=-=

∑∑f

f

X x σ(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267

.0366

.9==

=

X V σ

甲 305

.05.29986.8===X V σ乙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4.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

解: (1)样本平均数

560

==

∑∑f

xf X

样本标准差1053

)

(2

=-=

∑∑f

f

X x σ

重复抽样: 59

.4501053==

=

n

x σ

μ

不重复抽样:

1500501(501053)1(22

-=-=

N n n x σμ

(2)抽样极限误差x x t μ=? = 2×4.59 =9.18件

总体月平均产量的区间: 下限:-x △x =560-9.18=550.82件

上限:+x △x =560+9.18=569.18件

总体总产量的区间:(550.82×1500 826230件; 569。18×1500 853770件)

5.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 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n = 190/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n p p p )

1(-=

μ = 1.54% (2)抽样极限误差Δp= t ·μp = 2×1.54% = 3.08%

下限:-x △p=95%-3.08% = 91.92%

上限:+x △p=95%+3.08% = 98.08%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 98.08%×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Δ/μ)

6.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要配和合回归方程, 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1)计算相关系数:

[][

]∑∑∑∑∑∑∑---=

2

222

)()(y y n x x

n y

x xy n γ

[][]9091

.042630268621796426

2114816-=-?-??-?=

909.0-=γ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

∑∑∑∑∑--=2

2)

(x x n y x xy n b =-1.82

x b y a -==77.37

回归方程为:y=77.37-1.82x

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

(3)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6,代入回归方程: y=77.37-1.82×6=66.45(元)

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31.1 ∑x 2=535500 ∑y 2=174.15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a+bx

b=()

∑∑∑∑∑--22

11x n x y

x n xy =21890715355001.31189071

9318?-??- =0.0365 a=∑∑-=---x

n b y n x b y 1

1=1890710365.01.3171??-? =-5.4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 yc=-5.41+0.0365x

(2)回归系数b 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加0.0365% (3)计算预测值:

当x=500万元时 yc=-5.41+0.0365500?=12.8% 8.

(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09.1292200

28401501250816014601000==?+??+?=∑∑q p q p 11 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40=2200-2840=-∑∑00q p q p 11元

(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09.1092200

2400

2200160126080

0==?+?=

∑q

p q p 1

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200=2200-2400=-∑∑000q p q p 1元

(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33.118=24002840=∑∑101q p q p 1

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440=2400-2840=-∑∑101q p q p 1元 9

要求:(1)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 出金额。

解:(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43.11033.15016612

.1361.1130361301==++=∑∑1111q p k q p 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67

.1532.1501661

=-=-∑∑1111q p k q p 万元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

=1

0111

10

1

111

1

q

p q p q

p p p q p q p k q p 1111

而从资料和前面的计算中得知: 16000=∑q p 32

.15010=∑q p

所以:商品销售量总指数=%35.93160

33.150000==∑∑q p q p 1,

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11q p -67

.916033.15010-=-=∑q p 10

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3) 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解:(1)销售量总指数

∑∑K =0000q p q p q 45005000450093.0500023.1+?+?=%79.108=950010335= (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 ∑∑0

000-K =q p q p q =10335-9500=835(万元)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参见上题的思路。通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与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之间的关系来得到所需数据。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1)1995年平均人口数∑--++++++=

f 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

123212

1222

=181.38万人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

74.11150

38.181110=-==n n a a x

(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 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平均增长量=461510=-=-n n (万斤

46

434

684438=+++==

逐期增长量个数逐期增长量之和平均增长量(万斤)

(2)平均发展速度

%24.109434

618

40===n

n a a x

(3)6

008.1618.?==n

n x a a =980.69(万斤

五、计算题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04.123270033220027001507001080007350011009007001100137900120700105==++=++?+?+?==

∑∑f

xf x

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74.1172700

317900700800120031790013795900120960001051260009590096000126000==++=++++==

∑∑x

M M x

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解: %92.7%08.0%

92.7%92.3%4%08.0%92.3%4%92.3%96.12%

96.1100

%

96%4)1(%410044

,10011≤≤=+=?+=-=?-=?==?=?=-====

==P p p Z n p p n n p n n p p p p p μμ 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3、某部门所属20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销售利润(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 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销售利润为y ): ∑∑∑∑====5.6529,3.961,16.690,8.1092xy y x x 要求:(1)试建立销售利润依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解: (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04

.84833.1460.30,833.1460.3060

.3067.7807.4820

8.10933.1420

3.96133.14174725039

12056138031055511305908.10916.690203.9618.1095.652920)(2

2

2=?+-==+-=+=-=-=?-=-=

==--=-??-?=

--=∑∑∑∑∑∑∑c c y x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2)回归系

数b 的经济含义

,33.14=b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增加1%,销售利润平均增加14.33万元。

2008年1月《统计学原理》 一、单选题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 .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

2.在分组时,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产品单位成本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4.调查时间是指(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保送的时间 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6.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二、多选题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 )。

A .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8.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年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企业按地区分组 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9.在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分配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10.动态数列分析中,反映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有(BDE ).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平均发展速度 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 三、判断题

1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1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比较)相对指标.( × )

1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 )

14.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 )

1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 四、简答题

16.举例说明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

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8.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

f xf x 75554125===

∑∑f x

(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要用变异系数σν的大小比较。)

甲班 %

73.11815.9===x σνσ 从计算结果知道,甲班的变异系数σν小,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5.207549

.1549.152405513200)(2======-=∑∑x f f x x σνσσ

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 (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绝对额. 解;(1)产品产量总指数为:

%

42.111210

2342106351120605010060%10550%102100%1200000==++=++?+?+?=∑∑q p q kp 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

∑∑=-

=-242102340000q p q kp (2)总成本指数为:

%62.107210226605010060461200011==++++=∑∑q p q p

总成本增减绝对额:∑∑=-=-16

2102260011q p q p

: . 解:商品流转次数c=商品销售额a/库存额b

b a

c =

商品销售额构成的是时期数列,所以

67.23837163276240200==++==∑n a a 库存额b 构成的是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所以

33.53316032754555245322

4321==+

++=+++=b b b b b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475

.433.5367.238===b a c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3*4.475=13.425

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 A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

A、职工按年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BDE )。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

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且举例说明。

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1145===

∑∑f xf x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10703

125.23

2105

.2615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2-=+==+=?+=-=-=-=--=-??-?=--=∑∑∑∑∑∑∑因为,5.2-=b ,所以产

量每增加1000件时,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2.5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55105.280=?-=c y 元

(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15分) 解:(1)产量总指数为

%47.12634000

4300030008100010400081100100010==?+??+?=∑∑q p q p 单位成本总指数

%

81.9543000412004300028000132004000

8110010400071100121011==+=?+??+?=∑∑q p q p

(2)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126.47%*95.81%=121.17%

(或者总成本指数= %17.12134000

412000011==∑∑q p q p )

成本变动总额∑∑=-=-7200

34000412000011q p q p

2009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中央电大) 单项选择题(2×6=12分) 简答题(10×2=20分)

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2.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要求:

(1)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15分)

解:2000,12000,100,5000

====σx n N (1)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

(提示: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 ,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 ,X 的范围:x x x X x ?+≤≤?-,而x x

Z μ=?) 123923921200011608

39212000392

20096.1200

102000100

2000=+=?+=-=?-=?==?====x x x x x x x Z n μσμ

所以,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为:11608——12392元。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

(提示: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 的范围:x x x X x ?+≤≤?-,有N 户,所以,N 户的区间为X N )

X N 即5000*11608——5000*12392元,也即

5804万元——6196万元

解:价格总指数:

%

86.10116.45462238.1278.104600

.12205.11302.1112213111111==++=

++++=∑∑K q p q p

销售额总指数:

%

22.102454620151046

0011==++=∑∑q p q p

2007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

A .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B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C .产品按品种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A )

A .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

B 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 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

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 10≤≤r

B 1-﹤r ﹤1

C 11≤≤-r

D 01≤≤-r 4.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 A 都是随机变量 B 关系是对等的

C 都是给定的量

D 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二、多选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AB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 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 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 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BE ) 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统计学期考试题2(附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卷 课程名称:《统计学》 考试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将某产品的质量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这样表示的数据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2.为了了解我国钢铁行业的景气情况,通常采用的调查方式为()。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3.在某校抽取300名同学以调查月平均生活费,以下调查方案中得到的样本中不能对全校同学平均生活费进行估计的是()。 A.从全校同学名册中随机抽取300名同学,对抽取的同学进行调查; B.从全校的所有宿舍中随机抽取75个宿舍,并对宿舍中的全部4名同学进行调查; C.按月生活费将同学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并依据每个档次的人数进行样本分配; D.在学校体育馆和图书馆各随机拦访150名同学进行调查。 4.在以下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GDP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C.就业人口 D.投资总额 5.对某省两个市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到甲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000元,乙市为20000元,标准差甲市为3600元,乙市为2500元,则两个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代表性()。 A.甲市大 B.甲、乙市一样 C.乙市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众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变量数列中,众数是唯一的 (双众数!!!) B.在正偏分布中,众数小于均值和中位数 C.对于定距、定类、定序尺度数据,一般都可以求众数 D.众数是出现概率最大的变量值 7.以下是一个收入调查数据形成的分布数列,最后一组的组中值可视为()。 A.11000 B.12500 C.14000 D.无法计算 8.在第7题中,可以根据分布数列计算出收入的众数是()。 A.40 B.80 C.5000 D.5250 9.在下列调查方式中,不可能存在代表性误差的是()。 A.重点抽样 B.街头随访 C.普查 D.随机抽样 10.在抽样调查中,想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小1/4,样本量应该()。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2 ?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一批零件中抽取 200件进行检查,其中合格品 188件。要求: (1) 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 按95.45%的可靠程度(t=2,就是我们现在的Z )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解:n =200,n =188 (1)合格率 = 1?^ = 94% n 200 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p(1 — p) 「0.94 x 0.06 J0.0564 . ---------- 0.000282 = 0.01679 = 1.679%(2)按95.45%的可靠程度对该批零件的 p i n , 200 \ 200 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二Z 」p =2 1.68% =3.36% p - :p =94% -3.36% =90.64% p :P =94% 3.36% =97.36% 该批零件合格率区间为: 990.64%乞P 乞97.36% 要求: (1) 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 (2) 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 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 x =1 10% =110% 71 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解: (1) 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472 二 108.76% a 0 434 a 2 516 109.32 % 472 a g 584 a 2 516 = 113.18% 618 =105.82% a 4 年平均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累计增长个数 …=618一434」84=46 4 4 4 (2)如果从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第一章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

企业统计人员测试题(含答案)

单位:姓名: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我厂现行《统计工作制度》是(C)发布实施的。 A. 2007年9月20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0 年7 月26 日 D.2010 年10 月26 日 2、我国统计工作实行(D)的管理体制。 A.集中型 B.分散型 C.集中与分散结合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统计人员有权(B)。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 B. 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 确的资料 C. 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 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 4、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B)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5、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的人员,应当自收到领取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 通知之日起(B)内,向承办机关提出统计资格申请,逾期成绩自行作废、 A. 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6、下列变量是定性变量的是(B) A.年龄 B.职业

C.居民受教育年限 D.月收入 7、按照报送范围,统计报表可分为(B) A. —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 B.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D.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 8、频数分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称为(B)。 A.组数 B.频数 C.众数 D.中位数 9、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A)。 A .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 B .组中值与最小值之差 C .最大值与组中值之差 D .组中值与众数值之差 10、下列哪种图形不能在Excel 当中实现(C)。 A.直方图 B.折线图 C.箱形图 D.散点图 11、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D)实施。 A.1983 年12 月8 日 B.1996 年5月15 日 C.2009 年6 月27 日 D.2010 年1 月1 日 12、生产日报的填报,要求各单位(B)将前一日报表数据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填报完毕。若 生产管理系统故障无法填报,则将报表放在我厂文件服务器上并告知相关单位。 A.每日9时30分前 B.每日10时前 C.每日10时30分前 D.每日11时前 13、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A)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预测职能 14 、好的调查设计要考虑(A)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5 .5/==∑∑=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

}

|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00974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00974统计学原理 一、单选 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y c = 56 + 8x,这意味着( C ) 3、 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4、 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3、2005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万人,安置率达%,安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4、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C )。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5、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B )。 A.减少15% B.增加15% C.不变化 D.判断不出 6、次数分配数列是( D)。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8、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B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9、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B )。 A. 10% B. % C. 7% D. 11% 10、在进行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B )。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统计学例题讲解

统计学例题讲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 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 要求: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 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x2=79 n=6 ∑x=21 ∑y=426 ∑y2=30268 ∑xy=1481

(1) 相关系数: 2 222 )(1 )(1 1 ∑∑ ∑∑∑∑∑-?-?- = y n y x n x y x n xy r = 说明产量x 和单位成本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n=6 ∑x =21 ∑y =426 ∑x 2 =79 ∑ y 2 =30268 ∑xy =1481 = (1481-1/6*21*426)/(79-1/6*21*21)= x b y a -==426/6-*21/6= 则y c =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元 .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 则y c = =元) . 即单位成本为: 元.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 ∑x 2=535500 ∑y 2=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 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题1 (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018年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一、时间序列: 1.某公司某年9月末有职工250人,10月上旬的人数变动情况就是:10月4日新招聘12名大学生上岗,6日有4名老职工退休离岗,8日有3名青年工人应征入伍,同日又有3名职工辞职离 岗,9日招聘7名营销人员上岗。试计算该公司10月上旬的平均在岗人数。 解: 1.2562 12232 2591252225822623250=++++?+?+?+?+?= = ∑∑f af a 要求:(1)具体说明这个时间序列属于哪一种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与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解: 2.(1)这就是个等间隔的时点序列 (2)n a a a a a a a n n 22 13210++++++=-K 第一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4803 2520 4504802 500万元=+ ++=a 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67.5663 2580 6005502 500万元=+ ++=a 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33.5232 67 .566480,33.52362580 6005504802 500=+==+ ++++=或K a 答: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480万元,第二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66、67 万元,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23、33万元、 要求计算:①第一季度平均人数;②上半年平均人数。 解: 第一季度平均人数: )(10322 1221020 10501210501002人=+?++?+=a 上半年平均人数:

10233 21321008 102022102010501210501002=++?++?++?+=a 解: 解:产品总产量 ∑=+++++=)(210005000040003000400030002000件a 产品总成本 ∑=+++++=)(1.1480.346.279.214.286.216.14万元b 平均单位成本)/(52.70210001.148件元件 万元 总产量总成本= = ∑∑∑a b c 或:平均单位成本)(52.706 2100010000 61 .148万元=?= =a b c 答:该企业2001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70.52元/件。 要求:(1)计算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 (2)计算该地区1997—2001年间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计算1998—200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解: (1)计算表如下: 某地区1996--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2) )(88.545 9.61585.6811.459.40万元=++++== ∑n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