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3动力学

物理竞赛3动力学
物理竞赛3动力学

动力学

一、复习基础知识点

一、 考点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超重和失重。 二、 知识结构

三、复习思路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也是研究电磁学的重要武器。在新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题目每年必出,考查重点为牛顿第二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在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体现。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概念的全方位理解、对规律建立过程的分析,通过适当定量计算,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规律,强化联系实际和跨学科综合题目的训练,培养提取物理模型,迁移物理规律的解题能力。

基础习题回顾

1.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全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2.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 、

b 、

c 、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 1、t 2、t 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 < t 2 < t 3

B 、t 1 > t 2 > t 3

C 、t 3 > t 1 > t 2

D 、t 1 = t 2 = t 3

?????

????

?????

??

????

????

?????????===?????;同时性;同性质牛顿第三定律:相互性运动情况;超重和失重受力情况本问题: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

或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量度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原因,而不是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合a ma F ma F ma F y y x

x a

c

d

3.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如图),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和空气阻力),其中有一质量为m的土豆,则其它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是:

A、mg

B、mg

μ

C、2

mg

-

mg D、2

+

4.在一次火灾事故中,因情况特殊别无选择,某人只能利用一根绳子从高处

逃生,他估计这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于他的重量,于是,他将绳子的一端固定,然后沿着这根绳子从高处竖直下滑。为了使他更加安全落地,避免绳断人伤,此人应该:A.尽量以最大的速度匀速下滑B.尽量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下滑

C.小心翼翼地、慢慢地下滑D.最好是能够减速下滑

5.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6.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a变大

B、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7.吊在降落伞下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下落速度仍达14m/s,为实现软着陆,在返回舱离地面约为1.5m时开动5个反推力小火箭,若返回舱重3吨,则每支火箭的平均推力为牛。(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煤矿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某煤矿通过铁轨车送工人到地下工作。假设铁轨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铁轨,长1公里。铁轨车在该铁轨上从地下到安全出口的最快速度为2m/s,加速和减速时铁轨车的最大合外力都为车重(包括人)的0.05倍,则工人安全脱离的最少时间需要___ ___s。

(设铁轨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达安全出口时速度刚好为0,g取10m/s2)。

9.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v0=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s=110m处有一辆因故障停在路上维修的货车,于是急刹车.已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危险到踩下刹车踏板的时间)为0.6 s.设刹车过程中车轮停止转动,汽车作匀减速运动.求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要有多大才不会发生碰撞事故.

二、初赛知识要点分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第一定律有它独立的地位。它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为零时的特殊情况”的说法是错误的,它掩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独立地位。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但二者不是一回事。牛顿第一定律谈的是物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不受任何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而惯性谈的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处于一切运动状态下的物体都有惯性,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的表现是它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即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此时,惯性的表现是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说,物体惯性的表现是物体的速度改变需要时间。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a m F =∑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跟合外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顿第二定

律的表达式写成m F a

∑=更为准确。不能将公式a m F =∑理解为:物体所受合外力跟

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而公式a F m ∑=的物理意义是:对于同一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其比值保持为某一特定值,这比值反映了该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

力与加速度相连系而不是同速度相连系。从公式at v v +=0可以看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即时速度,同初速度、外力和外力的作用时间都有关。物体的速度方向不一定同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只有速度的变化量(矢量差)的方向才同合外力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外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一旦发生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物体因受摩擦力而做匀变速运动时,摩擦力一旦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刹车过程中的汽车当速度减小到零以后,不再具有加速度,它绝不会从速度为零的位置自行后退。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六个特点:等值、反向、共线、同时、同性质、作用点不共物。要善于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区别。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且作用点一定在同一物体上。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又可进一步分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就是例子。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例如,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外力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物体受到一个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做机械振动。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一看受什么样的力,二看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的关系。

三、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外力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像别的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分加速度的矢量和。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解题时,有时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

x x ma F =∑ y y ma F =∑

分力、合力及加速度的关系是

2

2

)()(y x F F F ∑+∑=

∑ 2

2y x a a a +=

在实际应用中,适用选择坐标系,让加速度的某一个分量为零,可以使计算较为简捷。通常沿实际加速度方向来选取坐标,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为μ,若要求物体的加速度,可先做出物体的受力图(如图所示)。沿加速度方向建立坐标并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

ma mg f F F x =--=∑θθsin cos

0cos sin =--=∑θθmg F N F y

N f μ=

物体的加速度 m

F mgcoa mg F a )

sin (sin cos θθμθθ+--=

对于物体受三个力或三个以上力的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减少错误。做受力分析时要避免“丢三拉四”。

四、即时加速度

中学物理课本中,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公式t v v a t /)(0-=,实际上是平均加速度公式。只是在匀变速运动中,加速度保持恒定,才可以用此式计算它的即时加速度。但对于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即时加速度并不一定等于平均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的加速度是即使加速度。它的大小和方向都随着合外力的即时值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恒定功率状态下行驶的汽车,若阻力也保持恒定,则它的加速度

m

f v p m f

F a -=-=)(0

随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f F =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

f p F p v m 0

0==

因此,提高车速的办法是:加大额定功率,减小阻力。

再如图所示,电梯中有质量相同的A 、B 两球,用轻质弹簧相连,并用细绳系于电梯天花板上。该电梯正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g a <)。若突然细绳断裂。让我们来求此时两小球的瞬时加速度。

做出两球受力图,并标出加速度方向(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出

对A :ma T T mg =-'+12 对B :ma T mg =-2

注意到22T T =',并注意到悬绳与弹簧的区别:物理学中的细绳常可以看作刚性绳,它受力后形变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取消外力后,恢复过程所用时间可以不计。而弹簧受力后会发生明显的形变,外力取消后,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绳的张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细绳断裂后,系在A 上方的一段绳立即松开,拉力1T 立即消失。而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张力2T 和2T '皆保持不变。因而,B 受合外力不变,a a B =方向仍向下。而A 的即时加速度[]a g m ma mg mg m T mg a A -=-+='+=2)()(2, 方向也向下。

五、惯性参照系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提到过,运用运动学规律来讨论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并计算物体的相遇时间时,参照系可以任意选择,视研究问题方便而定。运动独立性原理的应用所涉及的,就是这一类问题。但是,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时,即涉及到运动学的问题时,参照系就不能任意选择了。下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牛顿运动定律只能对某些特定的参照系才成立,而对于正在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不再成立。

如图所示,甲球从高h 处开始自由下落。在甲出发的同时,在地面上正对 甲球有乙球正以初速0v 做竖直上抛运动。

如果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两球何时相遇,则参照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系,甲做自由落体运动,乙做竖直上抛运动。设 甲向下的位移为1s ,乙向上的位移为2s ,则

t v gt t v gt

s s h 02

02

21)2

1(21=-

+=

+= 得 0v h t =

若改选甲为参照系,则乙相对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位移为h ,相遇时间为0v h t =,可见,两个参照系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若选地球做参照系,甲做自由落体运动,乙做竖直上抛运动,二者都仅受重力,加速度都是g ,而g m G m F a ===,符合牛顿第二定律。但如果选甲为参照系,则两物皆受重力而加速度为零

(在这个参照系中观察不到重力加速度),显然牛顿第 二定律不再成立。

再如图所示,平直轨道上有列车,正以速度v 做 匀速运动,突然它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刹车。车厢内 高h 的货架上有一光滑小球B 飞出并落在车厢地板上。

如果我们仅研究小球的运动,计算由于刹车,小球相对于车厢水平飞行多大距离。若选地面为参照系,车厢做匀减速运动,向前位移为1s 。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做匀速运动,位移为2s ,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合运动为平抛运动。2s 与1s 之差就是刹车过程中小球相对于车厢水平飞行的距离。

2

2

00122

1)21(at at t v t v s s x =

-

-=-= g h t 2=

若改选小球做参照系,水平速度v 观察不到,车厢相对于小球做大小为a ,方向向车前进反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接可以写出2

2

1at x -=',两种方法得出相同

的结论。

如果我们对小球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选地球为参照系时,小球具有向前的初速v ,仅受重力,做平抛运动,加速度为g ,符合牛顿第二定律。若选车厢做参照系,小球在水平方向相对于车厢将附加一个加速度为a -,由于速度v 观察不到。小球相对于车厢仅具有一个大小为

2

2

)(a g

-+,方向斜向前下方的加速度,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显然

m G g a g

a =≠-+=

2

2

)(,牛顿第二定律不再成立。

人们把牛顿运动定律能在其中成立的参照系叫做惯性系。在研究问题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地球可以看作惯性系。而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都可以作为惯性系。

在中学范围内讨论动力学问题时所选取的坐标系,都必须是惯性系,计算力时,代入公式的速度和加速度,都必须是相对于地球的。

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讨论动力学问题时,需选取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系(非惯性系)。为了使牛顿定律在这一坐标系中成立,必须引入一个虚拟的力(它没有施力者),叫做“惯性力”。它的大小等于ma ,方向与所选定的非惯性系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在上例中,引入“惯性力”后,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重力与“惯性力”(ma -)的合力,其大小

2

22

2

)

()(g

a m ma mg F +=-+=

它所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

2

g a +,正好与在车厢中观察的加速度一致。牛顿定律

又重新成立了。

六、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

若研究对象是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可以表述为:在任意的x 方向上,设质点组受的合外力为x F ,质点组中的n 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n m m m ,,,21 ,x 方向上的加速度分别为nx x x a a a ,,,21 ,则有nx n x x x a m a m a m F +++= 2211 上式为在任意方向上的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如图所示,

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斜面上。为使木板能静止在斜面上,质量为m 的人应在木板上以多大的加速度跑动?(设人的脚底与木板间不打滑)

运用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这样求解:选取人和木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取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正,则该方向上的合外力为θsin )(g m M +,故m M ma Ma g m M +=+θsin )(

因为0=M a ,所以m

g m M a m θ

sin )(+=

。m a 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人跑的

加速度方向应沿斜面向下。

七、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而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无关,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的物体上,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若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为大小相等。

B .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朝绳收缩的方向。

C .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即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3)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 .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弹簧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B .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C 、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4)做变加速度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刻在变化(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或大小、方向都变化度叫瞬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是由合外力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合外力就有什么样的加速度相对应,当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也恒定,合外力随时间变化时,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且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可见,确定瞬时加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瞬时作用力。

【例1】如图(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12的两根细绳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设l 1线上拉力为F T1,l 2 线上拉力为F 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F T 1 cos θ=mg ,F T 1sin θ=F T2,F T2=mgtan θ

剪断线的瞬间,F 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F 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tan θ=ma,所以加速度a =gtan θ,方向在F T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

(2)若将图a 中的细线1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与(1)完全相同,即a=gtan 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1)结果不正确.因为12被剪断的瞬间,11上张力的大小发生了突变,此瞬间F T1=mgcos θ,它与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抵消,重力垂直于绳方向的分力产生加速度:a=gsin θ。 (2)结果正确,因为l

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11的长度不能发生突变,F T 1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它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与F T2方向相反,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gtan θ。

【例2】如图(a )所示,木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放在悬挂的木箱C 内,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当剪断细绳的瞬间,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方向?

【解析】设A 的质量为m ,则B 、C 的质量分别为2m 、3m , 在未剪断细绳时,A 、B 、C 均受平衡力作用,受力如图(b )所示。剪断绳子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发生突变,故F l 大小不变。而B 与C 的弹力怎样变化呢?首先B 、C 间的作用力肯定要变化,因为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相互作用必然变化。我们没想一下B 、C 间的弹力瞬间消失。此时C 做自由落体运动,ac =g ;而B 受力F 1和2mg ,则a B =(F 1+2mg )/2m >g ,即B 的加速度大于C 的加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因此 B 、C 之间仍然有作用力存在,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设弹力为

N ,共同加速度为a ,则有: F 1+2mg -N =2ma ……① 3mg +N =3ma …………② F 1=mg 解答 a =1.2, N =0〃6 mg 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A 的加速度为零;B 。C 加速度相同,大小均为1.2g ,方向竖直向下。

八、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应先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找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所受到的某一个力:应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得加速度a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从而就可以求出某一分力.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加速度a ,然后再去求所要求的物理量,加速度象纽带一样将运动学与动力学连为一体. 【例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S = 3.5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 端瞬时速度V A =4 m/s,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

(1)若传送带不动,v B 多大?

(2)若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逆时针转动,v B 多大? (3)若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顺时针转动,v B 多大?

【解析】(1)传送带不动,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μmg)作用,工件向右做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 A ,加速度大小为a =μg =lm/s 2,到达B 端的速度

s m aS v v A B /322

=-=

.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仍为F f=μmg ,工件

向右做初速V A ,加速度大小为a =μg =1 m/s 2

减速运动,到达B 端的速度v B =3 m/s. (3)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根据传送带速度v 的大小,由下列五种情况:

①若v =V A ,工件滑上传送带时,工件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均做匀速运动,工件到达B 端的速度v B =v A

②若v ≥aS v A 22

+,工件由A 到B ,全程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的速度 v B =aS v A 22+=5 m/s.

③若aS v A 22+>v >V A ,工件由A 到B ,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传送带速度v

时,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作匀速运动速度相同,工件到达B 端的速度v B =v. ④若v ≤aS v A 22

+时,工件由A 到B ,全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B 端的速度

s m aS v v A B /322

=-=

⑤若v A >v >aS v A 22

-,工件由A 到B ,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传送带速度v 时,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作匀速运动速度相同,工件到达B 端的速度v B =v 。 说明:(1)解答“运动和力”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所给问题的物理情景.(2)审题时应注意由题给条件作必要的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3)通过此题可进一步体会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

【例2】一个同学身高h l =1.8m,质量65 kg,站立举手摸高h 2=2.2 m (指手能摸到的最大高度)。

(1)该同学用力蹬地,经时间竖直离地跳起,摸高为h 3=2.6m ,假定他蹬地的力F 1为恒力,求力F 1的大小。

(2)另一次该同学从所站h 4=1.0 m 的高处自由下落,脚接触地面后经过时间t =0.25s 身体速度降为零,紧接着他用力凡蹬地跳起,摸高为h 5=2.7m 。假定前后两个阶段中同学与

地面的作用力分别都是恒力,求同学蹬地的作用力F 2。(取g =10m/s 2

【分析】(1)涉及两个过程:用力蹬地可视为匀加速过程;离地跳起摸高则为竖直上抛过程。(2)涉及四个过程:第一过程是下落高度为1.0 m 的自由下落过程;第二过程是减速时间为0.25s 的匀减速至停下的缓冲过程(此阶段人腿弯曲,重心下降);第三过程是用力F 2蹬地使身体由弯曲站直的匀加速上升阶段(此阶段重心升高的高度与第二过程重心下降的高度相等);第四过程是离地后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过程,上升高度为0.5 m 。 解:(1)设蹬地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a l ,历时t 1,末速为v 1 由运动学条件有v 1=a 1t 1;v 12=2g (h 3一h 2))求得a 1= (20/9)8m/s 2 由蹬地过程受力情况可得F l 一mg =ma 1 故F l =mg +ma l =650+408.6=1058.6 N (2)分四个过程:(简单图示如右)

①自由下落v t 2

=2gh 4=20

②触地减速到零,设位移x 时间t ,

x =(v t +0)〃t/2

③再加速离地,位移,时间也为x ,t ,x =v 22/2a 2 ④竖直上抛v 22=2g(h 5一h 2)=10

由①解得v t ,由②解得x ,由④解得上抛初速v 2,由③解得a 2 由蹬地过程受力情况可得F 2一mg =ma 2 故F 2=mg +ma 2=650+581.4=1231.4 N

九、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分析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由F -mg=ma 得F=m (g +a )>mg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 g -F=ma 得F=m (g -a )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只是物体的视重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因为万有引力并没有改变.

(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及方向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 (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h 5一h 2

身高h 2

【例1】将金属块m 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顶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 N,

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 N 。 (g 取10m/s 2

(1)若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解析:由题意,对金属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当向上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下,设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N 1,弹簧弹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 1+mg 一F =ma ……①

弹簧弹力F 等于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N 2:F =N 2=10N 代入①可解得m=0.5kg 。

(1)依题意,N 1=5 N,弹簧长度没有改变,F =10N 代入① 解得a=0,说明整个箱体做向上或向下的匀速运动。 (2)当整个箱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有F 一N 1一mg=ma , 求出N 1减至零的加速度:g m

F a -=

=10 m/s 2

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时,整个箱体在做加速度不小于10 m/s 2

的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

【例2】如图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1=m 2十m 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 ,若把物体m 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 1上,弹簧秤的读数T 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

解法1:移m 2后,系统左、右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由于m l 十m 2>m 3,故系统的重心加速下降,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弹簧秤的读数减小,B 项正确。

解法2::移后设连接绳的拉力为T /

,系统加速度大小为a 。 对(m l +m 2):(m 1+m 2)g 一T /=(m l +m 2)a ; 对m 3:T /一m 3g =m 3a 消去a ,可解得()321213/

2m m m m m g m T +++=。

对滑轮稳定后平衡:弹簧秤的读数T =2T /,

移动前弹簧秤的读数为2(m 1+m 2+m 3)g ,比较可得移动后弹簧秤的读数小于2(m 1+m 2+m 3)g 。

故B 项正确。

【例3】如图所示,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弹簧台秤上,容器内有一只木球被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当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与小球静止时相比较有’(C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解析:当细线断后小球加速上升时处于超重状态,而此时将有等体积的“水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而等体积的木球质量小于“水球”质量,故总体体现为失重状态,弹簧秤的示数变小.

【例4】如图,一杯中装满水,水面浮一木块,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现在使杯和水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问水是否会溢出?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这样的问题:当水和木块加速向上运动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否仍为V ,它所受的浮力是否与静止时一样为ρ水gv ?我们采用转换的方法来讨论该问题。

设想在水中取一块体积为V 的水,如图所示,它除了受到重力,还要受到周围水的浮力F ,当杯和水向上运动时,它将和周围水一起向上运动,相对于杯子不会有相对运动。则F -mg=ma ,F= m (g +a )=ρ水V (g +a )。

现在,如果把这块水换成恰好排开水的体积为V 的木块,显然,当水和木块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时,木块所受到周围水对它的浮力也应是ρ水V (g +a ),木块的加速度为 a

木=F 合/m 水=

()水

水水m g

m a g V -+ρ=

()水

水水m g

m a g m -+=a ,(m 水=ρ水V )

可见,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会增加,所以水不会溢出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科学方法

整体法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

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

2F = (M + m)a ,解得:a =

2F M m

+

例2:如图1—6所示,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一质量为m 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解析:以人、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如图1—6—甲,由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得:

(M + m)gsin θ = ma

解得人的加速度为a =

M m m

+gsin θ

隔离法

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2—1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和F 2作用,且F 1>F 2 ,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 .F 1

B .F 2

C .

12

F F 2

+ D .

12

F F 2

-

解析:要求物体1和2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把其中一个隔离出来分析。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1-F 2 = 2ma ①

再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有N -F 2 = ma ②

解①、②两式可得N =

12

F F 2

+,所以应选C

例2:如图2—2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 ,A 上再放一物体B ,A 、B 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 于B ,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A 相对于桌面( )

A .向左动

B .向右动

C .不动

D .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解析:A 的运动有两种可能,可根据隔离法分析 设AB 一起运动,则:a =

A B

F m m +;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 μm B g

以A 为研究对象:若f m ≥m A a ,即:μ≥A

B B A m m (m m )g

+F 时,AB 一起向右运动。

若μ<

A

B B A m m (m m )g

+ F ,则A 向右运动,但比B 要慢,所以应选B

例3:如图2—4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 和B 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问A 与B 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解析: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现在细绳有无形变无法确定。所以从产生原因上分析弹力是否存在就不行了,应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

隔离A 和B ,受力分析如图2—4甲所示,设弹力T 存在,将各力正交分解,由于两物体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 mg A sin α = T + f A ① mg B sin α + T = f B ② 设两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B ,,则: f A = μA N A = μA m A gcos α ③ f B = μB N B = μB m B gcos α ④ 由以上①②③④可解得:

T = m A g (sin α—μA cos α)和T = m B g (μB cos α—sin α)

若T = 0 ,应有:μA = tan α ,μB = tan α

由此可见,当μA = μB 时,绳子上的弹力T 为零。 若μA ≠μB ,绳子上一定有弹力吗?

我们知道绳子只能产生拉力。当弹力存在时,应有:T >0 ,即:μA <tan α ,μB >tan α 所以只有当μA <μB 时绳子上才有弹力。 3.用极端分析法分析临界条件 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现象出现,分析时,可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界),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应用规律列出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暴露出临界条件. 【例1】如图,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530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 /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解析:把加速度a 推到两个极端来分析:当a 较小(a=0)时,

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此时,绳平行于斜面;当a 足够大时,

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那么a=10m /s 2

向右时,究竟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能一种呢?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值a 0,然后才能确定. 设小球处在刚离开斜面或刚不离开斜面的临界状态(N 刚好为零)时斜面向右的加速度为a 0,此时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cos θ=ma 0………① Tsin θ-mg=0………②

由①②式解得a 0=gCtg θ=7.5m /s 2

由于斜面的加速度a =10m /s 2>a 0,可知小球已离开斜面.则 T=()()22ma mg +=2.83 N , N =0.

说明:若斜面体向左加速运动,小球及绳将可能处于何种状态?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在向

右加速和向左加速时比(M

+m

)g 大还是小?

4.用假设法分析物体受力

在分析某些物理过程时,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那的多种可能性,难以直观地判断出来.此时可用假设法去分析.

方法I ;假定此力不存在,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将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再确定此力应在什么方向,物体才会产生题目给定的运动状态.

方法Ⅱ:假定此力存在,并假定沿某一方向,用运动规律进行分析运算,若算得结果是正值,说明此力确实存在并与假定方向相同;若算得的结果是负值,说明此力也确实存在,但与假定的方向相反;若算得的结果是零,说明此力不存在.

例1:如图10—2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 = 2kg ,m 2 = 3kg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 ,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因数为μ2 = 0.5 ,现用水平拉力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

向上的受力情况(g 取10m/s 2

A 、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

B 、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

C 、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

D 、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

解析:当F 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由此可以求出甲所受的摩擦力,若此摩擦力小于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则假设成立。反之不成立。

如图10—2甲所示。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2 = (m 1 + m 2)a ① f 2 = μN 2 = μ2 (m 1 + m 2)

g ② 由①、②得:a = 5m/s 2

可得甲受的摩擦力为f 1 = m 1a = 10N 因为f = μ1m 1g = 12N f 1<f

所以假设成立,甲受的摩擦力为10N ,方向向左。应选D 。 例2: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如图10—3所示,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变大

C 、先是弹力小于重力,然后是弹力大于重力

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解析: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它受重力、弹簧弹力两个力作用。开始时,弹簧形变较小,弹力较小,弹力小于重力;弹簧形变逐渐增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增大到最

大;此后弹簧继续被压缩,弹力继续增大,弹力大于重力,速度开始减小,最后减为零,因而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选项C 正确,A 、B 错误。

假设升降机前一运动阶段只受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下降了h 高度,末速度为v ,则:v 2 = 2gh

后一运动阶段升降机只受弹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把弹簧压缩了x ,则:v 2 = 2ax ; 所以2gh = 2ax

而a =

F m

∑=

0kx

2m

+,所以:2gh = 2 (

kx 2m

)x ,即:

kx m g

=

2h x

因为h >x ,所以kx m g

>2 ,即:a 低 =kx m g m

->

2mg mg

m

-= g ,所以选项D 也正确。

提高题

1。如图所示,将kg m A 5=的物体放在kg m B 2=的木板上。A 和B 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2=μ。取2

/10s m g =。求:

(1) 要使木板B 和物体A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物体A 上的力1F 为多少?

(2) 要使木板B 和物体A 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作用在物体A 上的力2F 范围应为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kg M 10=的斜块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斜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0=μ。斜块的倾角为030=θ,在斜面上有一质量kg m 1=、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m s 4.1=时,其速度s m v /4.1=。在这个

过程中斜块没有移动。求地面对斜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10s m g =)

3。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037=θ,从A 到B 长度为m 16,传送带以s m /10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 ,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kg 5.0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5.0,求物体由A 运动到B 所需的时间?(

8.037cos ,6.037sin ,/10002===s m g )

4。如右上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21m m 、和3m ,其中,带有滑轮的物体1m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及绳子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滑动,水平推力F 应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A 、B 并排紧贴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力1F 和2F 同时推A 和B ,如果N F 101=,N F 62=,B A m m <,则A 、B 间压力的范围是 。

6。在光滑是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 的小球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2,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L 时(L 比r 2大得多),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

L 或小于L 时,两球存在相互作用斥力F 。设A 球从远离B 球处以速度0v 沿两球连心线

向原来静止的B 球运动,如右上图所示,欲使两球不接触,0v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7。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kg m 151=,kg m 202=,作用在1m 上的水平力

N F 280=。设所有的接触面都光滑。求:

(1)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2)21m m 、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8。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杯底处粘连一细线,细线上端系一个木球浮在水中。若细线突然断开,木球将加速上浮。已知水的密度为1ρ,木球质

量为m ,密度为2ρ,不计水的阻力,则木球在上升过程中台秤的读数与木球静止时台秤的读数相比变化了多少?

9。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已知kg m A 6=,kg m B 2=,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 A 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N 20,水平向右拉 细线,2

/10s m g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拉力N F 12<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N F 12>时,A 相对于B 滑动

C 当拉力N F 16=时,B 所受摩擦力为N 4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于B 一定静止 10。如右上图所示,固定在卡车上的粗绳拖着一根圆木,欲使圆

木与绳成一直线,已知圆木长为L ,绳长为b ,绳子在卡车上的固定点离地高h ,绳子质量不计,则卡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11、(奥赛题目)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结,绳跨过位于倾角α =30?的光滑斜面顶端的轻滑轮,滑轮与转轴之间的磨擦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第一次,m 1悬空,m 2放在斜面上,用t 表示m 2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第二次,将m 1和m 2位置互换,使m 2悬空,m 1放在斜面上,发现m 1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为t/3。求m l 与m 2之比。

动力学答案

基础题:1、D,2、D,3、C,4、B,5、C,6、A。7.4.54

10

?8.504

9..解题思路:两质点碰撞问题要特别注意两质点位移、时间的关系!

本题中汽车的驾驶员发现货车到停止走的总位移要小于等于s,这就需要汽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尽可能大(以增加阻力);要注意汽车的总位移要包括在反应时间内的匀速运动的位移以及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特别注意解答的规范性。如单位的统一;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表达式。看参考答案,细心体会一下怎样才能很好的写出得分点从而取悦于评卷员!

解、小汽车的初速度v0=108km/h=30m/s (1分)

在反应时间内小汽车作匀速运动,位移设为s1,s1=v0t=30m/s×0.6s=18m (1分)

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设为s2,s2=s-s1=110m-18m=92m (1分)

即刹车后汽车匀减速运动位移为92m

刹车过程小汽车的加速度

222

030

4.9

2292

t

v v

a

s

--

===-

?

m (1分,无负号同样给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m

F

(1分)

m g

a g

m

μ

μ

==(1分)

4.9

0.5

9.8

a

g

μ===(1分)

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要达到0.50才不会发生碰撞事故

提高题

1。(1)以A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左图

f

F=

1

以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右图

即N

N

g

m

m

F

B

A

7

10

)5

2(

1.0

)

(2

1

=

?

+

?

=

+

(2)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

7

7

)

(

)

(2

2

2

-

=

+

+

-

=

F

m

m

g

m

m

F

a

B

A

B

A

μ

(1)

以A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右上图:

5

2

2静

f

F

m

f

F

a

A

-

=

-

=(2)

N

N

g

m

N

f A10

10

5

2.0

1

1

=

?

?

=

=

≤μ

μ

(3)由(1)、(2)、(3)式可得N

F5.

17

2

故要使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必须满足N

F

N5.

17

7

2

<。

2。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

由2

2

2v

v

ax-

=可得2

2

2

2

2

/

7.0

/

4.1

2

4.1

2

s

m

s

m

x

v

v

a=

?

=

-

=

将加速度a分解为水平向左的加速度

x

a,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y

a,如右上图

g

m

m

f

f

B

A

)

(

2

+

=

θθsin cos a a a a y x ==,

以斜面和物块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设其所受摩擦力水平向左, 其受力如图所示,由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N ma

ma

Ma f x

x

Mx 61.02

37.01≈?

?==+=

正号表示f 的方向跟假设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左。

3。物体放上传送带后,开始的阶段,由于传送带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一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力情况是受重力、垂直传送带向上的支持力、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物体由静止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cos sin ma mg mg =+θμθ, 2

1/10s m a =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需要的时间s a v t 11

1==

,由于θμtan <,物体在重力作用

下将继续加速运动,当物体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时,传送带给物体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此时物体受力情况是受重力、垂直传送带向上的支持力、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cos sin ma mg mg =-θμθ, 2

2/2s m a = 设后一阶段物体运动时间为2t ,由2

2222

1t a vt S L +=-,解得)(11122舍去,s t s t -==,

所以物体由B A →的时间s t t t 221=+= 4。3

2321)(m g

m m m m F ++=

解:要使三个物体无相对滑动,必须满足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即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以2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左图 g m T 2=

以3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右中图 3

23

m g m m T a =

=

(1) 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右图 3

21m m m F

a ++=

(2) 由(1)、(2)可得 3

2321)(m g

m m m m F ++=

5。N N N 108<< 提示:设A 、B 间的压力为N 。

对整体: a m m F F B A )(21+=- 对A : a m N F A =-1 代入数值 A

B B

A A m m m m m N +-

=+-

=1410410

因为B A m m <,所以当B A m m ≈时,N N 8min = 当B A m m <<时,N N 10max =

6。A 、B 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要使A 、B 不发生接触,必须满足:当B A v v =时 r L S S B A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a F = B ma F 2= 由运动学公式 t a v v A A -=0 t a v B B =

2

02

1t a t v S A A -

= 2

2

1t a S B B =

联立解得: m

r L F v )

2(30-<

7。以1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1045sin a m N F =- (1)

以2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右上图,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220

45

cos a m g m N =- (2)由位

2

12

21

245tan 2

121

==t

a t a S S 可知 21a a = (3)

由(1)、(2)、(3)可得:N

N m m g m m Fm N 3452

22022158.920152028045

sin 45cos 0

20

1212≈?

+?

??+?=

++=

2

2

2

1221/4.2/20

158.920280s m s

m m m g m F a a =+?-=

+-=

= 1a 方向水平向右,

2a 方向竖直向上。 8。分析:细线未断时,台秤示数为杯、水和木球重力之和;细线断开后,木球加速上浮,

处于超重状态,但在木球上浮的同时,在由杯、水和木球组成的系统中有一与木球等体积的“水球”在加速下沉,所以系统质心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可见,对系统(整体)使用牛顿定律可以方便地求解此题。

解:设静止时台秤读数为0F ,水和杯的总质量为M ,有g m M F )(0+= 细线断开后,根据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对杯、水和木球系统(向上为正)有

a m ma g m M F 水-=+-)( 式中F 为台秤读数,2

1

ρρm

m

=水

为与木球等体积的水球质量。所以台秤读数的变化

a m m F F F )水-=-=?(0

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球有:ma mg g m =-水。(g m F 水浮=) 解得mg mg m

m m F 2

2

12

2

)1()

(ρρ-

-=--=

?水。

(负号表示减小) 故台秤读数减小了mg 2

2

1)1(ρρ-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高中物理竞赛高二竞赛班全套物理讲义(答案解析)高二竞赛班第7讲 动力学II.建立微分方程.教师版

上讲代表的是动力学里的最基本的套路,好好练习。 这讲处理的如何建立微分方程。竞赛中用微分方程处理的问题,一定都可以绕过微分方程解决。然而不论是用什么方法,建立方程的过程必然是一样的。 1、 步找出多少个独立变量,通过常见的各种约束,表达系统的变量。 2、 方程的来源可以是牛顿第二定律/角动量定理,也可以是XX 守恒,本质上是相通的。 写方程的时候如果发现要算的变量在积分上下限的位置,或者在积分变量的位置,说明不应当对整个过程写方程,而是应当对某一小段过程写方程(即把积分方程化成微分方程)。 3、 消去无关的变量。例如要干掉v 而算出x ,t 关系的时候,v 显然应当为 dx dt ,或者通过加减将,v dv 等一起消掉。 例题精讲 上讲复习-关联 【例1】 在光滑的固定的,倾斜角度为θ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半径为r 的薄壁圆筒,外面饶了一圈绳子, 绳子一端接在天花板上。初始状态圆筒被挡板挡住,露出的绳子长度为l ,然后突然撤掉挡板 (1) 求刚撤掉挡板的时候,圆筒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2) 求这个瞬间绳子上与圆筒接触的点的加速度与圆筒上与绳子接触的点的加速度。 上讲复习-曲率半径 【例2】 半径R 的大圆内,取半径4 R r = ,小圆对应的滚轮线,求线上最大曲率半径max ρ, 本讲导学 第7讲 动力学II 建立微分方程

解:内滚轮线又称内旋轮线内摆线设匀速纯滚动,小圆自转角速 角速度记为?ω,小圆圆心弦转角速度记为θω,旋转速度记为v 则有, ()R r r v R r r ?θ?θωωωω-==-?= 内滚轮线max ρ在园中P 处,有 22()p v v R r θω==- p a 方向向上,大小为 222()= (2)p R r a r R r R r r ?θθωωω- =--=-…… p a 即为a 心,得 2max p 4() == = (2) p v r R r a R r ρρ--心 将4 R r = 代入,即得 max 32 R ρ= 上讲复习-惯性力 【例3】 在竖直平面上,设置图示的水平X 轴和数值向下的y 轴,t=0时刻位于x=0,y=0处的小水桶从 静止出发,以匀加速0a ,沿X 轴运动。过程中桶底小孔向下漏水,单位时间漏水质量为0m 常量。略去漏水相对水桶的初速度,在任意00t >时刻,试求: (1)漏水迹线方程; (2)漏水迹线中的质量线速度λ随y 坐标的分布函数。

(完整)高中物理解题(微元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微元法 方法简介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赛题精讲 例1:如图3—1所示,一个身高为h 的人在灯以悟空速度v 沿水平直线行走。设灯距地面高为H ,求证人影的顶端C 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该题不能用速度分解求解,考虑采用“微元法”。 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 △t (△t →0),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 C 点到达C ′点,由于△S AA ′=v △t 则人影顶端的 移动速度h H Hv t S h H H t S v A A t C C t C -=??-=??='→?' →?00lim lim 可见v c 与所取时间△t 的长短无关,所以人影的顶 端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3—2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球 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放置一光滑均匀铁链,其A 端固定在球面的顶点,B 端恰与桌面不接触,铁链单位 长度的质量为ρ.试求铁链A 端受的拉力T. 解析:以铁链为研究对象,由由于整条铁链的长度不能 忽略不计,所以整条铁链不能看成质点,要分析铁链的受 力情况,须考虑将铁链分割,使每一小段铁链可以看成质 点,分析每一小段铁边的受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出 整条铁链的受力情况. 在铁链上任取长为△L 的一小段(微元)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分析如图3—2—甲所示.由于该元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受力平衡,在切线方向上应满足: θθθθT G T T +?=?+cos θρθθcos cos Lg G T ?=?=?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10图像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图像法 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问题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赛题精讲 例1: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AB 两地相距s ,火 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 2,由此可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到B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 根据题意作v —t 图,如图11—1所示。 由图可得1 1t v a = vt t t v s t v a 21)(21212 2=+== 由①、②、③解得2 121)(2a a a a s t +=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碰,则两车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 A .s B .2s C .3s D .4s 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 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做。 作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1—2所示,前车发 生的位移s 为三角形v 0Ot 的面积,由于前后两车的刹车 加速度相同,根据对称性,后车发生的位移为梯形的面积 S ′=3S ,两车的位移之差应为不相碰时,两车匀速行驶 时保持的最小车距2s. 所以应选B 。 ① ② ③ 图11—2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例11:如图13—11所示,用12根阻值均为r的相同的电阻丝构成正立方体框架。试求AG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解析:该电路是立体电路,我们可以将该立体电路“压扁”,使其变成平面电路,如图13—11—甲所示。 考虑到D、E、B三点等势,C、F、H三点等势,则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13—11—乙所示的电路图,所以AG间总电阻为

r r r r R 6 5363=++= 例12:如图13—1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 制圆制,其质量m=0.2kg ,半径为r ,长度L=0.1m ,圆柱 上顺着轴线OO ′绕有N=10匝的线圈,线圈平面与斜面 平行,斜面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B=0.5T ,当通入多大电流时,圆柱才不致往下滚动? 解析:要准确地表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最好画出正视图,问题就比较容易求解了。如 图13—12—甲所示,磁场力F m 对线圈的力矩 为M B =NBIL ·2r ·sin θ,重力对D 点的力矩为: M G =mgsin θ,平衡时有:M B =M G 则可解得:A NBL mg I 96.12== 例13:空间由电阻丝组成的无穷网络如图13—13 所示,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间的等效 电阻R AB 。 解析:设想电流A 点流入,从B 点流出,由对称 性可知,网络中背面那一根无限长电阻丝中各点等电 势,故可撤去这根电阻丝,而把空间网络等效为图13—13—甲所示的电路。

(1)其中竖直线电阻r ′分别为两个r 串联和一个r 并联后的电阻值, 所以 r r r r r 3 232=?=' 横线每根电阻仍为r ,此时将立体网络变成平面网络。 (2)由于此网络具有左右对称性,所以以AB 为轴对折,此时网络变为如图13—13—乙所示的网络。 其中横线每根电阻为21r r = 竖线每根电阻为32r r r ='= '' AB 对应那根的电阻为r r 32 =' 此时由左右无限大变为右边无限 大。 (3)设第二个网络的结点为CD ,此后均有相同的网络,去掉AB 时电路为图13—13—丙所示。再设R CD =R n -1(不包含CD 所对应的竖线电阻) 则N B A R R =',网络如图13—13—丁所示。

高中物理竞赛高二竞赛班全套物理讲义(答案解析)高二竞赛班第6讲 动力学I关联和惯性力.学生版

第一部分是关联的处理。两套思路:第一套是矢量力学,写加速度关联,写对每个物理写牛顿第二定律,然后暴力解方程。第二套思路是分析力学,写几何约束,写能量表达式,求一次导数得答案。具体可能遇到各种细节问题,例如转动的问题,曲率半径的问题等等。 第二部分是复习惯性力。先给几个简单例子,然后给了一个科里奥利力的简单计算,希望大家不要再对这一项惯性力感到玄妙。 例题精讲 第一部分 关联的处理 【例1】 如图有两根长度为l 的轻杆铰接在一起,在顶点和中点处镶上五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地面光滑, 某时刻左右两个物体速度大小为v ,分别向左向右,角度为30θ=?。求此时五个物体的加速度。 注意比较用加速度关联的做法和用能量求导数的办法。为什么现在加速度大小和速度有关了? 本讲导学 第6讲 动力学I 关联和惯性力 θ m m m m m

【例2】如图一根横梁上有两个定点,间距为3l,找到一个轻绳,长度为3l。套一个质量为m的小环,初始状态质点在A点正下方,绳子拉直,从静止释放。求当m走到AB的中垂线的位置的时候,m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绳子拉力,忽略一切摩擦。 将题设改为B点固定,A点变成一个无质量的小环,套在横梁上,m在任意点的时候,绳子的拉力。 A B m m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三角劈,倾角为 ,在其顶点固定一个小滑轮,忽略摩擦。质量为m 的一个物块以绳子连接,绳子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物块m则放在劈上。问系统自由释放加速运动,到达速度为v时,三角劈的加速度为多少? 注意比较加速度关联和能量求导出的做法。

【例4】27届第三题。注意如何表达约束。 第二部分复习惯性力 【例5】 如图所示,一平台在水平面内绕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运动,在平台内沿半径方向开两个沟槽,质量为m A的小球置入一个两者间摩擦因数为μ的沟槽A内,质量为m B的小球放在一个光滑的沟槽B内。用长l的细线绕过平台中心轴两端与A、B两球相连。设平台中心是半径可忽略的细轴且光滑。A球位置可以用它到中心点O的距离x表示。求在稳定情形下,x的取值范围。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八、作图法

八、作图法 方法简介 作图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的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 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作图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便于定性分析,也可定性计算,灵活应用作图法会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 赛题精析 例1 如图8—1所示,细绳跨过定滑轮,系住一个 质量为m 的球,球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当拉动细绳使球 匀速上升时,球对墙的压力将( ) A .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图8—1 解析 球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图8—1—甲所示.当球上升时,θ角 增大,可用动态的三角形定性分析,作出圆球的受力图(如图8—1—甲).从图可见,当球上升时,θ角增大,墙对球的支持力增大,从而球对墙的压力也增大. 故选A 正确. 图8—1—甲 图8—2 图8—2—甲 例2 用两根绳子系住一重物,如图8—2所示.绳OA 与天花板间夹角θ不变,

当用手拉住绳子OB ,使绳OB 由水平方向转向竖直方向的过程中,OB 绳所受的拉力将( ) A .始终减小 B .始终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始终不变,绳OA 拉力的方向始终不变,又 因为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必然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8—2—甲所示,由图可知OB 绳受的拉力是先减小后增大. 可知答案选C 例3 如图8—3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用细绳拴在天花板上, 悬点为O ,小球靠在光滑的大球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大球的球心 O ′在悬点的正下方,其中绳长为l ,大球的半径为R ,悬点到大球最 高点的距离为h.求对小球的拉力T 和小球对大球的压力. 解析 力的三角形图和几何三角形有联系,若两个三角形相似, 则可以将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联系起来,通过边边对应成比例求解. 图8—3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8—3—甲所示,小球 受重力mg 、绳的拉力T 、大球的支持力F N ,其中重力mg 与拉力T 的 合力与支持力F N 平衡.观察图中的特点,可以看出力的矢量三角形 ABC 与几何三角形AOO ′相似,即: R h mg l T += R h mg R F N += 图8 —3—甲 所以绳的拉力:T= mg R h l + 小球对大球的压力mg R h R F F N N +==' 例4 如图8—4所示,质点自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定点O 沿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 一、复习基础知识点 一、 考点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超重和失重。 二、 知识结构 三、复习思路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也是研究电磁学的重要武器。在新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题目每年必出,考查重点为牛顿第二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在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体现。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概念的全方位理解、对规律建立过程的分析,通过适当定量计算,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规律,强化联系实际和跨学科综合题目的训练,培养提取物理模型,迁移物理规律的解题能力。 基础习题回顾 1.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全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2.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 ????????????????????????===?????;同时性;同性质牛顿第三定律:相互性运动情况;超重和失重受力情况本问题: 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或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量度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原因,而不是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合a m a F m a F m a F y y x x a c

a 、 b 、 c 、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 1、t 2、t 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 < t 2 < t 3 B 、t 1 > t 2 > t 3 C 、t 3 > t 1 > t 2 D 、t 1 = t 2 = t 3 3.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如图),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和空气阻力),其中有一质量为m 的土豆,则其它 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是: A 、mg B 、mg μ C 、21μ+mg D 、21μ-mg 4.在一次火灾事故中,因情况特殊别无选择,某人只能利用一根绳子从高处逃生,他估计这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于他的重量,于是,他将绳子的一端固定,然后沿着这根绳子从高处竖直下滑。为了使他更加安全落地,避免绳断人伤,此人应该: A .尽量以最大的速度匀速下滑 B .尽量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下滑 C .小心翼翼地、慢慢地下滑 D .最好是能够减速下滑 5.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 、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 、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6.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 B 、不变 C 、a 变小 D 、因为物块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 7.吊在降落伞下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下落速度仍达14m/s ,为实现软着陆,在返回舱离地面约为1.5m 时开动5个反推力小火箭,若返回舱重3吨,则每支火箭的平均推力为 牛。(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煤矿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某煤矿通过铁轨车送工人到地下工作。假设铁轨是一条倾斜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例18:如图3—17所示,电源的电动热为E ,电容器的 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的平行光滑长导轨,它们的电阻能够忽略不计, 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平均磁场 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 向里的方向.L 1和L 2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 质量分不为m 1和m 2,且21m m <.它们在导轨上滑动 时与导轨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电阻 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将开关S 先合向 1,然后合向2.求: 〔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当回路中有电流时,该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可忽略不计〕 解析:当开关S 先合上1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当开关S 再合上2时,电容器通过导体小棒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导体小棒受到安培力作用,在安培力作用下,两小棒开始运动,运动速度最后均达到最大. 〔1〕设两小棒最终的速度的大小为v ,那么分不为L 1、L 2为研究对象得: 111 1v m v m t F i i -'=? ∑=?v m t F i i 111 ① 同理得: ∑=?v m t F i i 222 ② 由①、②得:v m m t F t F i i i i )(212211+=?+?∑∑ 又因为 11Bli F i = 21i i t t ?=? 22Bli F i = i i i =+21 因此 ∑∑∑∑?=?+=?+?i i i i t i BL t i i BL t BLi t BLi )(212211 v m m q Q BL )()(21+=-= 而Q=CE q=CU ′=CBL v 因此解得小棒的最终速度 2221)(L CB m m BLCE v ++= 〔2〕因为总能量守恒,因此热Q v m m C q CE +++=22122)(2 12121 即产生的热量 22122)(2 12121v m m C q CE Q +--=热

高中物理竞赛 动力学

动力学 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固定斜面上,A 、B 两物体用弹簧相连,被一水平外力F 拉着匀速上滑。某瞬时,突然将F 撤去,试求此瞬时A 、B 的加速度a A 和a B 分别是多少(明确大小和方向)。 已知斜面倾角θ= 30°,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 1kg 和m B = 2kg ,重力加速度g = 10m/s 2。 (a A = 0 ;a B = 7.5m/s 2 ,沿斜面向下。) 2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停放质量为M 的大平板车,它与斜面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平板车上表面粗糙,当其上有一质量为m 的人以恒定加速度向下加速跑动时,发现平板车恰能维持静止平衡。试求这个加速度a 值。 3:光滑水平桌面上静置三只小球,m 1=1kg 、m 2=2kg 、m 3=3kg ,两球间有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组成直角三角形,α=37°.若在m 1上突然施加一垂直于m 2、m 3连线的力F =10N ,求此瞬时m 1受到的合力,如图1所示 . 图 5

4:图4所示。为斜面重合的两楔块ABC及ADC,质量均为M,AD、BC两面成水平,E为质量等于m的小滑块,楔块的倾角为a,各面均光滑,系统放在水平平台角上从静止开始释放,求两斜面未分离前E的加速度。 5 长分别为l1和l2的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质量都是m的两个小球,如图4所示,它们处于平衡状态。突然连接两绳的中间小球受水平向右的冲击(如另一球的碰撞),瞬间内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求这瞬间连接m2的绳的拉力为多少? 图5 6:定滑轮一方挂有m1=5kg的物体,另一方挂有轻滑轮B,滑轮B两方挂着m2=3kg与m3=2kg的 物体(图5),求每个物体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3讲.教师版

第3讲运动的关联 温馨寄语 前面我们讨论了物理量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变化率变化量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非常牛的几个方法:相对运动法,微元法,图像法。 然而,物理抽象思想除了物理量之外,还有一大块就是模型,而各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些模型的运动学性质。探究这些性质就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 知识点睛 一、分速度和合速度 首先速度作为矢量是可以合成和分解的。但是同样的作为矢量,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和力这个矢量有一点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两个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可以直接合成。但是同一个物体,已经知道在两个方向上的速度,最后的总速度,并不一定是这两个速度的矢量和。 (CPhO选讲)例如: (这里面速度是通过两个速度各自从矢量末端做垂线相交得到的) 第二个原则就是:合速度=真实的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矢量。

这里力和速度的区别是:我们看到的多个力,不见得是“合力”在各个方向上的投影;但是我们看到的多个速度,就是“合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速度。所以,当且仅当两个分速度相互垂直的时候,合速度等于两个分速度的矢量和。 这个东西大家可以这样想。遛狗的时候,每个狗的力是作用在一起的,所以遛狗越多,需要的力越大。但是每个狗都有个速度,最后遛狗人的速度和狗的速度大小还是差不多的,不会因为遛狗个数越多就速度越快…… 二、体现关联关系的模型 1.绳(杆)两端运动的关联:实际运动时合运动,由伸缩运动与旋转运动合成。 实际运动=旋转运动+伸缩运动 【例】吊苹果逗小孩儿有两种逗法,一种是伸缩,一种是摆动。 不难总结: 一段不可伸长的细绳伸缩运动速度相等——沿绳(杆)速度相等,转速无论多大不可改变绳子长度。 2.叠加运动的关联 先举个例子:如图的定滑轮,两边重物都在竖直运动,并且滑轮也在竖直运动,设两边重物位移分别沃为x 1x 2,轮中心的位移为x 。 不难由绳子长度不变得位移关系: 12 2x x x += 对应的必然有速度关系: 12 2v v v += 加速度关系: 12 2 a a a += 我们用运动关联的目的是为了使未知量变少。 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现实中的物体抽象成为理想的模型,然后用物理原理以及模型对应的牵连关系来解决问题.常见的模型有杆,绳,斜面,等等. 3.轻杆 杆两端,沿着杆方向的速度相同\ 4.轻绳 绳子的两端也是沿着绳子的方向速度相同\.绳子中的力是可以突变的,突变的条件是剪断或者是突然绷紧等等. 5.斜面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生活实际和,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知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站、内燃机、轮船、电动机、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式。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用于我们透彻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活、用活,才能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

向。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这些决不止“?”。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物理知识题都是生活和社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物理模型。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巳知条件或待求的实质问题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这些都是与平时的练习题和试题的不同之处。所以,解应用物理知识题,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现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系,即找准解题的理论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外壁“出汗”;卫生球日久变小。这些现象是否是升华?冒“白气”、“出汗”等都是生活语言。首先要转化成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联系起来冒“白气”实质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缸“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卫生球日久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掉了,这就是升华现象。

【预赛三一自招】2020高中物理竞赛习题专题四:刚体动力学(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习题专题四:刚体动力学 1.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不变 (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 角速度不变,角加速度为零 2.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椭圆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 (A) 角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 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C) 角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 (E) 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3.水分子的形状如图所示,从光谱分析知水分子对AA′轴的转动惯量JAA′=1.93 ×10-47 kg·m2 ,对BB′轴转动惯量JBB′=1.14 ×10-47 kg·m2,试由此数据和各原子质量求出氢和氧原子的距离D 和夹角θ.假设各原子都可当质点处理. 4.用落体观察法测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是将半径为R 的飞轮支承在O点上,然后在绕过飞轮的绳子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令重物以初速度为零下落,带动飞轮转动(如图).记下重物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就可算出飞轮的转动惯量.试写出它的计算式.(假设轴承间无摩擦). 5.质量为m1 和m2 的两物体A、B 分别悬挂在图(a)所示的组合

轮两端.设两轮的半径分别为R 和r,两轮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1 和J2 ,轮与轴承间、绳索与轮间的摩擦力均略去不计,绳的质量也略去不计.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6.如图所示,一通风机的转动部分以初角速度ω0 绕其轴转动,空气的阻力矩与角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C 为一常量.若转动部分对其轴的转动惯量为J,问:(1) 经过多少时间后其转动角速度减少为初角速度的一半?(2) 在此时间内共转过多少转? 7.如图所示,一长为2l 的细棒AB,其质量不计,它的两端牢固地联结着质量各为m的小球,棒的中点O 焊接在竖直轴z上,并且棒与z轴夹角成α角.若棒在外力作用下绕z 轴(正向为竖直向上)以角直速度ω=ω0(1 -e-t ) 转动,其中ω0 为常量.求(1)棒与两球构成的系统在时刻t 对z 轴的角动量;(2) 在t =0时系统所受外力对z 轴的合外力矩.

物理竞赛——小量近似方法应用两则

小量近似方法应用两则 小量近似处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掌握一些重要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是非常有用的。这里以两则应用为例,介绍常用的小量近似方法——对一个小角量θ来说,有 θθ=sin ,1cos =θ;在研究一个普通量时,可以忽略小量。 一、欧拉公式 十八世纪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确定了摩擦力跟绳索绕在桩子上的圈数之间的关系: μθe F F 12=,其中F 1代表我们所用的力,F 2代表我们所要对抗的力,e 代表数2.718…(自 然对数的底),μ代表绳和桩子之间的摩擦系数,θ代表绕转角,也就是绳索绕成的弧的长度跟弧的半径的比。 若取2.0=μ,πθ12=,则 200018811 2 ≈=F F 。所以,就是一个小孩子,只要能把绳索在一个不动的辘轳上绕三四圈,然后抓住绳头,他的力量就能平衡一个极大的重物。 下面就欧拉公式作一证明: 取一小段弧l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和F F ?+为小弧两端所受张力, N F 为柱体对绳的压力,f 为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方程,得: ()2 sin 2sin θ θ??++?=F F F F N (1) ()f F F F +?=??+2cos 2cos θθ (2) 临界情况 N F f μ= (3) θ?很小,有 22sin θ θ?=?,12 cos =?θ 所以 θ?=F F N f F =? 即 θμ?=?F F 或 θμ?=?F F 两边求和 θμ?∑=?∑ F F θμ∑?=∑?F ln θ ?F f F F ?+N F

μθ=-12ln ln F F 或 μθ=1 2 ln F F 故 μθ e F F 12= 即两张力之比按包角呈指数变化。 儒勒·凡尔纳在《马蒂斯·桑多尔夫》这部小说里,叙述竞技大力士马蒂夫用手拉住一条正在下水的船“特拉波科罗”号这件事,使读者印象最深:突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抓住了挂在“特拉波科罗”号前部的缆索,用力地拉,几乎把身子弯得接近了地面。不到一分钟,他已经把缆索绕在钉在地里的铁桩上。他冒着被摔死的危险,用超人的气力,用手拉住缆索大约有十秒钟。最后,缆索断了。可是这十秒钟时间已经很足够:“特拉波科罗”号进水以后,只轻微地擦了一下快艇,就向前驶了开去。 理解了欧拉公式,我们明白:原来在这里帮助他们的,并不是马蒂夫异常的臂力,而是绳和桩子之间的摩擦力。 二、重力场中光子频率变化 已知:光子有质量,但无静止质量,在重力场中也有重力势能。若从地面上某处将一束频率为ν的光射向其正上方相距为d 的空间站,d 远小于地球半径,令空间站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ν,则差νν-' =__ ,已知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第二大题第8小题) 参考答案:ν2c gd - 解析:d 远小于地球半径,由能量守恒得 mgd h h +='νν 而 '2 νh mc = 则 gd c h h h 2' 'ννν+ = ''2νννc gd -=- 这与题给参考答案似乎有点矛盾:ννν2 'c gd - =-! 其实只要注意到 () 1107100.3104.610''12284 2<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微元法

微元法 方法简介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赛题精讲 例1:如图3—1所示,一个身高为h 的人在灯以悟空速度v 沿水平直线行走。设灯距地面高为H ,求证人影的顶端C 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该题不能用速度分解求解,考虑采用“微元法”。 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 △t (△t →0),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 C 点到达C ′点,由于△S AA ′=v △t 则人影顶端的 移动速度h H Hv t S h H H t S v A A t C C t C -=??-=??='→?' →?00lim lim 可见v c 与所取时间△t 的长短无关,所以人影的顶 端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3—2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球 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放置一光滑均匀铁链,其A 端固定在球面的顶点,B 端恰与桌面不接触,铁链单位 长度的质量为ρ.试求铁链A 端受的拉力T. 解析:以铁链为研究对象,由由于整条铁链的长度不能 忽略不计,所以整条铁链不能看成质点,要分析铁链的受 力情况,须考虑将铁链分割,使每一小段铁链可以看成质 点,分析每一小段铁边的受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出 整条铁链的受力情况. 在铁链上任取长为△L 的一小段(微元)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分析如图3—2—甲所示.由于该元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受力平衡,在切线方向上应满足: θθθθT G T T +?=?+cos θρθθcos cos Lg G T ?=?=? 由于每段铁链沿切线向上的拉力比沿切线向下的拉力大 △T θ,所以整个铁链对A 端的拉力是各段上△T θ的和, 即 ∑∑∑?=?=?=θρθρθcos cos L g Lg T T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第16讲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一【知识梳理】 (1)等效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2)极端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从而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3)整体法:一种吧具有多个物体的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 (4)假设法: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的条件不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假设法。 (5)逆推法:运用逆向思维的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叫做逆推法。 (6)图像法:根据题意表达成物理图像,再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做图像法。 (7)对称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8)赋值法:在探究中只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推回到一般性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叫赋值法。 (9)代数法:根据条件列出数学方程式,然后再利用方程式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求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叫代数法。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等效法 应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例如:力学中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运动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替代、电学中的电路是等效等。例1:某空心球,球体积为V,球强的容积是球体积的一半,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一半露出水面。如果在求腔内注满水,那么() A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减少 B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为球体积的一半 C 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的位置 D 球下沉直至容器底 【解析】把空心球等效看成一个1/2的实心球和另一个不计重力的体积为1/2的空气球。因为球在水中静止,且有V/2的体积在水中,固可以看成V/2的实心球恰好悬浮,另一个V/2飞空气球则露出水面,如图16-1所示,固将空气球注满水,再投入水中,将悬浮。整个大球悬浮。 1 例2:有一水果店,所用的称是吊盘式杆秤,如图16-2所示,量程为十千克。现在有一个超大的西瓜,超过此秤的量程。店员找到另一秤砣,与此秤砣完全相同,把它和原秤砣接在一起作为秤砣经行称量。平衡时,双秤砣位于6.5刻度处。他将此西瓜以13千克作为西瓜的质量卖给顾客。店员乙对这种称量方法表示怀疑。为了检验,他取另一个西瓜,用单秤砣正常称量得8千克,用双秤砣称量读数为3千克,乘以2得6千克。这证明了店员甲的办法是不可靠的。试问:店员甲卖给顾客的西瓜实际重量是多少?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由于同一只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解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解

————————————————————————————————作者:————————————————————————————————日期:

1、(本题20分)如图6所示,宇宙飞船在距火星表面H高度处作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半径为R 。当飞船运行到P点时,在极短时间内向外侧点喷气,使飞船获得一径向速度,其大小为原来速度的α倍。因α很小,所以飞船新轨道不会与火星表面交会。飞船喷气质量可以不计。 (1)试求飞船新轨道的近火星点A的高度h近和远火星点B的高度h远; (2)设飞船原来的运动速度为v0 ,试计算新轨道的运行周期T 。 2,(20分)有一个摆长为l的摆(摆球可视为质点,摆线的质量不计), 在过悬挂点的竖直线上距悬挂点O 的距离为x处(x<l)的C点有 一固定的钉子,如图所示,当摆摆动时,摆线会受到钉子的阻挡.当 l一定而x取不同值时,阻挡后摆球的运动情况将不同.现将摆拉到 位于竖直线的左方(摆球的高度不超过O点),然后放 手,令其自由摆动,如果摆线被钉子阻挡后,摆球恰巧能够击中钉子,试 求x的最小值. 3,(20分)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细刚性轻杆的两端分别连结小球a和 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杆可绕距a球为L/4处的水平 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初始时杆处于竖直位置.小球b几乎 接触桌面.在杆的右边水平桌面上,紧挨着细杆放着一个质量为 m的立方体匀质物块,图中ABCD为过立方体中心且与细杆共面 的截面.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a球上,使之绕O轴逆时针 转动,求当a转过 角时小球b速度的大小.设在此过程中立方 体物块没有发生转动,且小球b与立方体物块始终接触没有分 离.不计一切摩擦. 4、把上端A封闭、下端B开口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放掉部分空气后 放手,玻璃管可以竖直地浮在水中(如下图).设玻璃管的质量m=40克,横截面积S=2厘米2,水面以上部分的 长度b=1厘米,大气压强P0=105帕斯卡.玻璃管壁厚度不计,管内空气质量不计. (1)求玻璃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h. (2)用手拿住玻璃管并缓慢地把它压入水中,当管的A端在水面下超过某一深度时,放手后玻璃管 不浮起.求这个深度. (3)上一小问中,放手后玻璃管的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计算时可认为管内空气的温度不变) 5、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的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θ=30°(如右 图).一条长度为l的绳(质量不计),一端的位置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O处,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 m的小物体(物体可看作质点,绳长小于圆锥体的母线).物体以速率v绕圆锥体的轴线做水平匀 速圆周运动(物体和绳在上图中都没画出). a O b A B C D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