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 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与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就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 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与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就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就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瞧地球自转就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瞧地球自转就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就是哥白尼。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北极,所有的方向都就是南

在南极,所有的方向都就是北

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全图等距,线重必崖,线密坡陡,互凸即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大洲与大洋

一、地球?水球?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亚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就是整体的一块,而就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就是太平洋板块

5、板块运动的形式:张裂与碰撞挤压。

6、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描述天气:阴晴、风雨、冷热

2、天气的特点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就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气温、降水、风

4、风力符号的表示方法: 东风六级

5、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含义:蓝色、绿色、白色分别表示海洋、陆地、云区。白色越浓,表明云层越厚,阴雨越大。

6、空气质量状况与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大,对人体越有害。)

7、空气质量级别(一共五级,级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8、空气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第二节气温及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气温的测定

测定气温的工具就是?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就是?摄氏度°C

怎样观测气温?百叶箱

2、气温的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

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的水平分布表示方法:等温线图

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③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②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地形因素第三节降水及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

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3、降水的分布规律一:

(1)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2)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地形的影响。)

4、降水分布规律二:

①赤道附近各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影响)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海陆影响)(能从图中瞧出即可)

③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海陆影响)(能从图中瞧出即可)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影响)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就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组成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

3、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①赤道附近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③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

④最典型的热带草原在非洲

⑤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上

⑦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与多雨。

⑨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气候

⑩两极地区分布着寒带气候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总趋势就是不断增长的

2、18世纪前,人口增长缓慢。18世纪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3、2006年全世界人口已达到65亿。

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就是非洲,最慢的就是欧洲。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就是不均匀的。

2、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3、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4、世界人口稠密区:欧洲、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部

5、世界人口稀疏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沙漠地区、雨林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气候特点:干湿冷高

三、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表现: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

2、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四、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黄种与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世界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与南部、大洋洲、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黄种人:亚洲东部与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与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与中部及大洋州、印度、美国、巴西等国。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英、法、阿、西、俄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基督教:欧洲、美洲与大洋洲各国。其建筑以尖顶建筑为主,屋顶有十字架标志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与东南部、非洲北部与东部。伊斯兰教清真寺屋顶为穹隆状。佛教:亚洲东部与东南部,其建筑的特点就是古色古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就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地—乡村与城市

2、聚落不仅就是人们的居所,也就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与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4、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稀少区高原、荒漠地区

5、聚落的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国家与地区

1、2009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墨西哥。

2、政治制度不同——世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两种。

3、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与属地叫地区,目前世界上还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就是欧洲丹麦的属地。

4、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基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与平

共处、平等互利。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

发达国家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与大洋洲。集中在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集中在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南部。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Un——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2、成立时间:1945年

3、总部:美国纽约

4、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与平。

5、使用的正式语言:阿拉伯语、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语

6、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

7、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资料 班级:姓名: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 看得远” 2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站得高,1 海 边看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⑤月食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km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4万km ,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 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160°E。 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 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 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 90°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0°本初子午线 0° 南极 90°S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和160°E 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 是指:纬度60°—90°。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填出四节气名称并完成下表。 实用文档 10.读教材第14页五带示意图,将五带的名称、分界线名称及相应纬度填入上图中并完成下表。

纬度范围名称地理现象终年炎热,有阳S N热带—23.5°23.5°光直射四季分明,无阳N 北温带 66.5°N23.5°—光直射,也无极S 南温带°—66.523.5°S 昼极夜N 北寒带°—9066.5°N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S °—9066.5°S南寒带 ①。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1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③一般②有经纬网的地图,以经纬网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以指向标定方向 。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 。用一句话描述比例尽的大小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等于 12 “尺大围小内容详”。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某一地点高出;相对高度是指 13.海拔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曲线,可以重叠但一般不会交闭合 14.等高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等高线都是相等;③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表示叉;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我们称之为等高距 等温线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15.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密集表示气温差异越大 :16.写出以下地形的等高线特点(第25页)

初一上册地理笔记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南 在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北 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全图等距,线重必崖,线密坡陡,互凸即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亚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 5、板块运动的形式:张裂和碰撞挤压。 6、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 地理笔记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 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 /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 ”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例:20°W 和160°E 组成经线圈 ; 20°E 和160°W 也组成经线圈)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切记:0°--20°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 ——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如下图: 3、 经纬网定位: 四、地球的运动(P10)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范围: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 球的 运动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1天)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定义: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地理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咼,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指示东西

方向。—

3、 (3)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 S 和90° No (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 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 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 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 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 W 为代号。 (4) 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 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 经。(例:20° W 和160° E 组成经线圈;20 ° E 和160° W 也组成经线圈) (5)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 W ffi 160° 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 半球的界限。20° W 以东到160° E 为东半球。20° W 以西到160° E 为西半球。 (切记:0° --20 ° 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 E ―― 180°虽为东经, 但是西半球。) 3、经纬网定位: ( 特点:热带一一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一一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P11) 四、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范围: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1、 66.5 23.5 23.5 23.5 66.5 O O O O O

初一地理上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一地理上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七年级地理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2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度数 0~90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0~180 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字母表示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重 要 的 经 纬 线 0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南北回归线:23.5N、23.5S 南北极圈:66.5N、66.5S 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0和180 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 20W、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东半球:20W —0—160E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A(0,60W)A(0,30W) B(30S , 75W)B(30N,60E) C(30S,0)C(30S,60E)

初一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基础知识(必背)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纬线和经线 °以西到°属于西半球,°以东到°属于东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o、180o 经线(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30o、60o 纬线。低纬:0°--30 ;°中纬:30°--60 ;°高纬:60°--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

冬至日 12 月22 或23 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光照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 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N )、热带( 23.5 °N--23.5 °S)、南温带(23.5 °S--66.5 °S)、南寒带( 66.5 °S--90 °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4 地图 5 地形图的判断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越密集;坡

例题: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 和D 的相对高度是200 米。 读左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② 鞍部 ③陡崖④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 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括的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 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 /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见书33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见课本4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