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化铁溶液蒸干及灼烧后产物的探析

对氯化铁溶液蒸干及灼烧后产物的探析
对氯化铁溶液蒸干及灼烧后产物的探析

对氯化铁溶液蒸干及灼烧后产物的探析

陆燕海1林肃浩2

(1.德清高级中学浙江湖州 313200 ;2.杭州第二中学浙江杭州 310053)FeCl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3 + 3H2O Fe(OH)3 + 3HCl 。很多师生都认为,加热溶液时由于HCl的挥发致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从而蒸干溶液后可得到Fe(OH)3固体,继续灼烧则转化为Fe2O3。

事实是否真如此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究。

1.实验与探究

[实验1]:在蒸发皿中加入3 mL FeCl3饱和溶液,按图1装置并在

三角漏斗口放一湿润的pH试纸检验气体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加热开

始后,黄色的FeCl3溶液中立即出现黄褐色沉淀并不断增多,pH试纸没

有任何变化的迹象,说明无HCl挥发;至溶液蒸干时刻,试纸迅速变为

深红色;继续加热,蒸发皿中剩余红棕色固体,三角漏斗内出现黄烟并

附着在内壁上。

[实验2]:图1装置中加0.05 mol / L的盐酸1mL并用3—5mL水稀释,加热。在三角漏斗口放一湿润的pH试纸检验气体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开始试纸不变色,加热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红。

饱和溶液中加一定量水稀释成浓度不同的

[实验3]:向3 mL FeCl

溶液并重复实验1操作,实验现象同上。说明FeCl3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不明显。

[实验4]:按图2装置,在表面皿中加1 mL FeCl3饱和溶液,用沸

水浴加热后慢慢出现絮状黄褐色沉淀并逐渐增多,至液体粘稠后停止加

热,余热蒸干溶液并在室温(6℃)下放置约1 h,表面皿中黄褐色沉淀

外圈出现明显的棕色针状晶体:若滴几滴稀盐酸,所有固体均能全部溶

解;若长期(放上几天)陈化,棕色针状晶体颜色会加深为棕褐色。若本实验改用80℃左右的水浴加热,临近蒸干时冷却得到的固体周围不存在棕色针状晶体。

[实验5]:用玻璃燃烧匙取少量实验1剩余的暗红色固体,酒精灯充分灼烧3—5 min ,冷却后倒入小试管并加水振荡、静置。上层为无色溶液,加KSCN或黄血盐(K4[Fe(CN)6] )溶液不变色,说明无Fe3+;下层为难溶于水的褐色固体,在稀盐酸中部分溶解,浓盐酸(适当微热)时全溶形成澄清的棕黄色溶液。

[实验6]:用玻璃燃烧匙取少许实验1剩余的暗红色固体并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3—5 min后重复实验5操作。上层无色溶液加KSCN或黄血盐(K4[Fe(CN)6] )溶液也不显色,下层固体在稀盐酸中几乎不溶,用浓盐酸(适当微热)时部分溶解但仍有少量黑褐色固体剩余。分离出的该黑褐色固体与浓HCl与、浓HNO3的混合液混合放置一段时间能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能出现血红色。

2.解读与释疑

盐类的水解需要吸收热量。实验1加热FeCl 3溶液使得平衡FeCl3+ 3H2O Fe(OH)3+ 3HCl 正向移动,Fe3+转化为Fe(OH)3并逐渐长大成颗粒析出;结合实验2可知溶液中的HCl因浓度较小在加热开始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挥发出来。在此阶段,体系中存在着Fe(OH)3的水解生成与反应溶解的竞争。

继续加热蒸发溶剂水,FeCl3溶液浓度上升,酸性逐渐增强。临近蒸干时HCl大量挥发使pH 试纸变红,生成Fe(OH)3因热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时会大部分失水为羟基氧化铁(FeOOH,棕

黄色晶体,温度超过200℃时逐渐转化成Fe2O3),因此按实验1蒸干得到的固体笔者认为主要是FeOOH 、FeCl3和少量未分解的Fe(OH)3的混合物。而当酒精灯继续加热固体时,由于氯化铁的熔沸点(熔点306℃,沸点319℃)比较低,因气化而在三角漏斗中出现了黄烟现象。

文献[1]报道,Fe(OH)3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系列分解反应与晶型转变:

(1)Fe(OH)3FeOOH + H2O↑ (部分脱水)

(2)FeOOH α—FeOOH (晶型转变)

(3)α—FeOOH Fe2O3+ H2O↑ (完全脱水)

实验4用不同温度水浴加热FeCl3溶液时得到的固体产物有所差别:较低温度下蒸干溶液可以得到红褐色的Fe(OH)3 ,而沸水浴时则已有FeOOH生成——这与文献报道的Fe(OH)3在100℃—120℃附近开始脱水形成FeOOH的结论是一致的。

当对蒸干得到的棕褐色固体用酒精灯灼烧时(如实验5)混有的FeCl3完全气化,而其中剩余的Fe(OH)3先完全分解为无定形FeOOH,然后在200℃—300℃又转化成α—FeOOH,最终在400℃以前基本上完全脱水为Fe2O3。这种氧化铁在稀盐酸中部分溶解但能全溶于浓盐酸(适当微热);而实验6中用酒精喷灯灼烧后的固体则即使是浓盐酸也只能部分溶解,最终仍有少量黑褐色固体物质剩余。

其实,氧化铁类似于氧化铝[2],构型上也可分为α—Fe2O3和γ—Fe2O3,其中γ—Fe2O3能溶于稀盐酸而α—Fe2O3只能用浓盐酸溶解。

因此,细心的同行可能也早已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Fe2O3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几乎不溶但却溶于浓盐酸。实际上,新制的Fe2O3,如铁锈(主要含Fe2O3的复杂化合物)可溶于稀酸,久置或者经强烈灼烧后就只能溶于浓盐酸。联系实验5、实验6,笔者认为经酒精灯灼烧后的固体中,γ—Fe2O3已部分晶型转变为α—Fe2O3;酒精喷灯温度下灼烧则会使γ—Fe2O3完全转变为α—Fe2O3,且由于高温下Fe3O4相对Fe2O3所具有的更好的稳定性,少量Fe2O3还会转化为

Fe3O4 ,即6Fe2O34Fe3O4 + O2↑,因此实验6出现少量难溶于浓盐酸的黑褐色固体也就不足为怪了。

3.总结与反思

至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加热FeCl3溶液在平衡正向移动时并未发生HCl的挥发,而蒸干FeCl3溶液得到Fe(OH)3固体是有条件的,蒸干得到FeOOH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好实验的加热温度;至于灼烧后的固体成分,一般在实验室酒精灯条件下两种构型的氧化铁α—Fe2O3和γ—Fe2O3总是伴生的,若选用更高温度的酒精喷灯灼烧则在主要生成α—Fe2O3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3O4 。

通过本实验探究的经历,不仅使我们感到了化学以及化学实验的复杂性,同时也深深地体验到其中的奥秘与乐趣。写到这里,我们似乎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是再简单、再传统、再经典的实验都可能有为人所未知的一面,因此我们绝不可能轻信其“完美”。“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语)虽然我们不能说自己一定能发现什么真理,但在新课改重过程重探究的理念下,广大化学教师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提高自身质疑与探究的意识。而从平常中去洞察异常,从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里找寻疑问,这不失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好途径。

人们常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光靠理论指导下的逻辑推理有时是很靠不住的。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受逻辑欺骗的情况又总是时有发生,因而再简单的实验也有必要亲手去操作一回,亲自去实践一下。正如已故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的,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参考文献

[1] 张伟达,段立主,苏延任.氢氧化铁凝胶的制备及其热转变过程[J] .陶瓷研究,1992(9):145—148.

[2] 刘怀乐.中学化学教学思维[M] .重庆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172.

专题二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二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知识梳理 1.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形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盐就越易水解。如水解程度:Na2CO3>Na2SO3,Na2CO3>NaHCO3。 (2)外因 因素水解平衡水解程度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 温度升高右移增大增大 浓度 增大右移减小增大减小(即稀 释) 右移增大减小 外加酸碱酸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碱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外加其他能水解的盐水解结果相同抑制,水解程度减小 水解结果相反促进,水解程度增大(甚至彻底水解) (3)以FeCl3水解为例[Fe3++3H2O Fe(OH)3+3H+],填写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条件移动方向H+数pH现象 升温向右增多减小颜色变深 加H2O向右增多增大颜色变浅 加FeCl3向右增多减小颜色变深 通HCl向左增多减小颜色变浅

加NaHCO3向右减小增大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加AlCl3向左增多减小颜色变浅 2.盐类水解的应用 应用举例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FeCl3溶液显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3H2O Fe(OH)3+3H+ 判断酸性强弱NaX、NaY、NaZ三种盐溶液的pH分别为8、9、10,则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HY>HZ 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配制FeCl3溶液,加入少量盐酸,贮存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胶体的制取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错误!Fe (OH)3(胶体)+3H+ 泡沫灭火器原理成分为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发生反应Al3++3HCO错误!===Al(OH)3↓+3CO2↑ 作净水剂明矾可作净水剂,原理为Al3++3H2O Al(OH)3 (胶体)+3H+ 化肥的使用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得混用 除锈剂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判断盐溶液蒸干时的产物 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蒸干灼烧后一般得氧化物。如 AlCl3→Al2O3 盐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蒸干后得原物质。如 CuSO4→CuSO4 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如KMnO4→K2MnO4和MnO2

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

精心整理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中文名: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危险货物编号:81513 英文名: Ferrictrichloride , solution ;Ferricchloridesolution UN 编号: 2582 识 分子式: FeCl3 分子量: 162.21 CAS 号:――― 理外观与性状深棕色液体,稍有盐酸臭味。 化熔点(℃)306(无水)相对密度 ( 水 =1) 2.90 (无水) 性沸点(℃)319(无水)饱和蒸气压(kPa )/ 质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 毒性LD50: 1872mg/kg( 大鼠经口 ) 。 性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 及健康危害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 健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康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②眼睛危 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③吸害急救方法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燃烧性不燃燃烧分解物氯化物。 烧闪点 ( ℃)/ 爆炸上限 %( v%):/ 爆自燃温度 ( ℃)/ 爆炸下限 %( v%):/ 炸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危建规火险分级戊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险禁忌物强氧化剂、钾、钠。 性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泄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漏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 处 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置 储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 运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注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 意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 事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 项雨淋,防高温。

加热蒸干盐溶液

加热蒸干盐溶液,得到什么物质? 1.不水解、不分解也不反应,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NaCl(相似的如Na2SO4、KNO3、BaCl2等)溶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2.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Al2(SO4)3(相似的如Fe2(SO4)3、CuSO4、Kal(SO4)2等)溶液,得到Al2(SO4)3.因在溶液中虽然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Al2(SO4)3. 3.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Na2CO3(相似的如Na3PO4、Na2SiO3等)溶液,得到的将是Na2CO3.因Na2CO3水解生成NaHCO3和NaOH,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HCO3-和OH-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CO3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CO3. 4.水解,且水解产物能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得不到原来的溶质盐而得到的是水解产物。如加热蒸干AlCl3(相似的如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Al2O3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

程中AlCl3水解的产物之一盐酸将不断挥发放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最后得到的是另一水解产物Al2O3 5.加热能分解的,如加热蒸干Ba(HCO3)2(相似的如Ca(HCO3)2等)溶液,得到Ba2CO3因Ba(HCO3)2不稳定,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将分解生成BaCO3、H2O和CO2,所以最后得到BaCO3 6.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HCO3)2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MgCO3,而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 7.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这是因为,虽然加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但水解的两种产物NaHSO3和NaOH将会最终生成Na2SO3.但在这个过程中,因SO3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SO4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 8.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而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溶液中还有H2SO4,所以最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 9.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

常用显色剂

常用显色剂

一、通用显色剂 (1)硫酸①浓硫酸与甲醇等体积小心混合,冷却;②15%浓硫酸的正丁醇溶液;③5%浓硫酸的乙酸酐溶液;④5%浓硫酸的乙醇溶液;⑤浓硫酸与乙酸等体积混合。用以上任一试液喷薄层板后,于110℃烘烤15min,不同类的成分显不同颜色。 (2)碘①0.5%碘的氯仿溶液;②碘蒸气在一密闭的玻璃缸内预先放入少许碘结晶,使缸为碘蒸气饱和。将薄层板放入缸内数分钟即可显色,碘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3)高锰酸钾-硫酸高锰酸钾0.5g溶于15ml 40%硫酸中。检测易还原性物质。 (4)铬酸-硫酸重铬酸钾5g溶于100ml 40%硫酸中。易还原性物质显色。 (5)荧光显色液①0.25%的罗丹明B乙醇溶液;②0.01%的荧光素乙醇溶液;③0.1%的桑色素乙醇溶液。用以上任一试液喷薄层板后,在荧光背景下可能显黑色或其他荧光斑点。 二、专属性显色剂 (一)生物碱及含氮类化合物 (1)改良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①碱

式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醋酸与40ml水中; ②碘化钾0.8g溶于20ml水中。试液①与试液②等量混合置棕色瓶内保存作贮备液。用前将1ml 贮备液、2ml冰醋酸与10ml水混合。用于生物碱与某些含氮化合物,显橙红色。 (2)碘-碘化钾(Wagner)碘1g与碘化钾10g 溶于50ml水(微温),加2ml乙酸,加水至100ml。用于生物碱,显棕褐色。 (3)碘铂酸 5ml 15%氯化铂溶液加45ml 10%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用于生物碱,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4)碘铂酸钾 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97ml 水混合,加100ml 6%碘化钾溶液,混匀。新鲜配制。用于生物碱与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5)Ehrlich ①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溶液与丙酮按1:4混合。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溶于100ml 96%乙醇中。用于吲哚类,有时喷后要加热。 (6)硫酸高铈铵 1%本品的85%磷酸溶液。用于吲哚类,长春花生物碱显各种颜色。 (7)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 65ml浓硫酸与

三氯化铁MSDS

氯化铁 百科名片 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化学式:FeCl3。又名三氯化铁,是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熔点282℃、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FeCl3从水溶液析出时带六个结晶水为FeCl3·6H2O,六水合三氯化铁是橘黄色的晶体。三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 目录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513 CAS号 7705-08-0 中文名称三氯化铁 英文名称 Ferric trichloride;Ferric chloride 别名氯化铁 化学式 FeCl3 外观与性状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分子量 162.21 水溶液呈棕黄色不溶于革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2.90;相对密度(空气=1)5.6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饮水和废水的处理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慢性影响:长期摄入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 1872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 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2FeCl3+Fe=3FeCl2 三氯化铁作腐蚀液 Cu+2FeCl3=CuCl2+2FeCl2 三氯化铁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具有羟基与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结构( —C=C—OH )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的水溶液显示特殊的颜色:苯酚、均苯三酚显紫色;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显绿色;甲苯酚显蓝色。也有些酚不显色。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FeCl3+3KSCN=Fe(SCN)3+3KCl 溶液由黄色(Fe3+)变为血红色(Fe(SCN)3) 三氯化铁溶液制Fe(OH)3胶体 1.实验室将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来制备Fe(OH)3胶体 反应方程式 FeCl3+3H2O =(Δ)=Fe(OH)3(胶体)+3HCl 反应条件为加热。 2.可以用三氯化铁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制备Fe(OH)3 反应离子方程式 Fe3+ +3OHˉ=Fe(OH)3↓ 制备Fe(OH)3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氯化铁制备工艺

三氯化铁制备工艺 1、三氯化铁性质及用途 三氯化铁晶体常以六水三氯化铁形式存在,棕色。不同条件下,可形成带不同结晶水的结晶体。空气中易潮解,吸水性强,极易溶于水,还能溶解于醇、醚及甘油中,熔点为30℃。其水溶液由于水解而显黄褐色。三氯化铁的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在医学上的止血剂、诱导建立动脉血栓模型、药物分析显色剂等;用于在环境工程上自来水、工业清水净化、多种工业污水、污泥处理;用于印刷线路板、标牌刻蚀及不合格塑料镀件退镀、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等。 2、三氯化铁水解性质 [Fe(H2O)5(OH)]2+ + H3O+ [Fe(H2O)6]3+ + H2O 淡紫色黄棕色 [Fe(H2O)5(OH)]2+ + H2O[Fe(H2O)4(OH)2]+ + H3O+ 黄棕色红棕色 2[Fe(H2O)6]3+[Fe(H2O)4(OH)2Fe(H2O)4]4+ + 2H3O+淡紫色红棕色 通过三氯化铁水解平衡式可以看出,当向溶液中加酸时,平衡向左移动,水解度减小。pH<0,铁离子主要以[Fe(H2O)6]3+离子存在;pH在2~3时,水解趋势很明显,聚合倾向增大,溶液为黄棕色液体。当pH值进一步提高时,溶液由黄棕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终析出红棕色的胶体Fe2O3·nH2O沉淀。 2、其制备方法 1)配好40%的三氯化铁溶液注入氯化亚铁反应槽作为母液,并从氯化亚铁反应槽人口盖投入适量的清洁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氯化亚铁加水稀释,循环鼓入氯气反应,浓度合格后泵出部分三氯化铁溶液 2)铁屑(铁粉或铁粒重金属含量不能高),用水冲洗除去缩粘附的杂质,加入浓度15-20%的盐酸

如何配制三氯化铁溶液的介绍

如何配制三氯化铁溶液的介绍 在自己制作印制电路板时,要用三氯化铁溶液来腐蚀电路板。现在三氯化铁大部分是固体状态。要配成腐蚀电路板的溶液,可按质量大小配比:用35%的三氯化铁加65%的水配制。三氯化铁的浓度并不是很严格的,浓度大的溶液腐蚀速度快一点,浓度小的溶液腐蚀速度慢一点。腐蚀电路板时三氯化铁的溶液最好在30~50℃,最高不要超过65℃。腐蚀时可用竹夹子夹住电路板在三氯化铁溶液中辊动以增快腐蚀速度,一般情况下15~30min电路板即可腐蚀好。 配置好的三氯化铁溶液可多次使用,但发现溶液中沉淀较多时,就应重新配置二氯化铁溶液。 蚀刻液再生 印制电路板(PCB)加工的典型工艺采用"图形电镀法"。即先在板子外层需保留的铜箔部分上(是电路的图形部分)预镀一层铅锡抗蚀层,然后用化学方式将其余的铜箔腐蚀掉,称为蚀刻。 在蚀刻过程中,板面上的铜被[Cu(NH3)4]2+络离子氧化,其蚀刻反应如下:Cu(NH3)4Cl2+Cu →2Cu(NH3)2Cl 所生成的[Cu(NH3)2]1+为Cu1+的络离子,不具有蚀刻能力。在有过量NH3和Cl-的情况下,能很快地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具有蚀刻能力的[Cu(NH3)4]2+络离子,其再生反应如下:

2Cu(NH3)2Cl+2NH4Cl+2NH3+1/2 O2 →2Cu(NH3)4Cl 2+H2O 从上述反应可看出,每蚀刻1克分子铜需要消耗2克分子氨和2克分子氯化铵。因此,在蚀刻过程中,随着铜的溶解,要不断补加氨水和氯化铵,因而蚀刻槽母液会不断增加。由于所生成的[Cu(NH3)2]1+为Cu1+的络离子,不具有蚀刻能力,所以必须排除部分母液,增加新的子液(子液不含铜离子)来满足蚀刻要求。 蚀刻液再生:实际上是印制电路板(PCB)蚀刻线上排出的蚀刻母液采用封闭式循环系统,经蚀刻液再生循环设备将其中的铜离子萃取出来再返回生产线的过程。

双水解反应及易水解的盐溶液蒸干后的产物判断

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第一课时易水解的盐溶液蒸干后的产物判断 学习目标: 1、会判断易水解的盐溶液蒸干后的产物 复习回顾 1、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A lCl3 NaHCO3 FeCl3 Na2CO3 Na2S Al 2(SO4)3 2、明矾为什么可以做净水剂? 3、新配置的Na2S浓溶液有一种难闻的味(H2S有难闻的臭鸡蛋气味),解释原因,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一、盐溶液的蒸干问题 1、把NaCl溶液蒸干,得到 把Na2SO4溶液蒸干,得到 2、加热蒸干Al2(SO4)3溶液,得到 Al2(SO4)3水解后产物为和,其中是不挥发性酸,水解后的产物和在同一溶液体系,会反应。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所以蒸干后为 同类分析 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 CuSO4溶液加热蒸干,得到 KAl(SO4)2溶液加热蒸干,得到 3、加热蒸干FeCl3溶液,得到 FeCl3水解生成,和,盐酸是挥发性酸,加热蒸发,盐酸的浓度增大,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掉,得到,继续灼烧得到 加热蒸干Al Cl3溶液,得到, 补充 NaHCO3+ NaOH= 4、加热蒸干Na2CO3溶液,得到 Na2CO3水解生成,和,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和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生成,所以蒸干后得到 5、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 ,Na2SO3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a2SO4,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 当堂练习 1、 (1)NaCl溶液加热蒸干最终产物是什么? (2)FeCl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最终产物是什么? (3)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后最终产物是什么? (4)CuSO4、溶液加热蒸干后最终产物是什么 (5)Na2SO3溶液蒸干最终产物是什么? ⑹、Na2CO3溶液加热蒸干后最终产物是什么? 第二课时双水解反应 学习目标: 1、会书写双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会判断因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问题 本节难点: 双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一、双水解反应 1、普通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有Al2(SO4)3溶液,铁筒里盛有NaHCO3溶液,灭火时先将泡沫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即产生大量泡沫,解释原因, 分别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Al 2(SO4)3 NaHCO3 两者混在一起,互相,水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和NH4Cl混合损肥分,从水解的角度分析原因,

盐类水解解题技巧

盐类的水解 二.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的分类: 盐类实例能否 水解 引 起 水 解 的 离 子 对 水 的 电 离 平 衡 的 影 响 促 进 与 否 溶液的酸碱性 强碱弱酸盐CH3COON a 能水 解 弱 酸 阴 离 子 引 起 水 解 对 水 的 电 离 平 衡 有 影 响 促 进 水 的 电 离 溶液呈碱性 强酸弱碱盐NH4Cl 能水 解 弱 碱 阳 离 子 引 起 水 解 对 水 的 电 离 平 衡 有 影 响 促 进 水 的 电 离 溶液呈酸性 强酸强碱盐NaCl 不能 水解 无 引 起 水 解 的 离 子 对 水 的 电 离 平 衡 无 影 响 ——溶液呈中性 弱酸弱碱盐CH3COON H4 能水 解 全 部 全 部 全 部 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对应的弱酸弱碱 的相对强弱决定

一.定义 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水解越弱越水解酸性溶液ph越小越水解,碱性溶液ph越大越水解 2.规律:难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弱弱具体定;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即盐的构成中出现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该盐就会水解;这些离子对应的碱或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变化越大;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构成该盐离子对应的酸和碱相对强弱决定,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 5.特点:(1)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水解进行程度很小。(2)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3)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水解为辅。(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6.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因为盐类的水解是微弱且可逆的,在书写其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用可逆符号表示,(2)一般生成物 “↓”“↑” (3)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进行且步步难,以第一步水解为主。7.水解平衡的因素影响水解平衡进行程度最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①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就越强,PH越大;② 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面以NH4+水解为例:①.温度: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增大。②.浓度:改变平衡体系中每一种物质的浓度,都可使平衡移动。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③.溶液的酸碱度:加入酸或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若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而促进水解;若加入酸,则抑制水解。同种水解相互抑制,不同水解相互促进。(酸式水解——水解生成H+;碱式水解——水解生成OH-)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本质的研究(有实验过程)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本质的研究(有实验过程) 一、研究目的 (1)了解硫化钠、氯化铁分别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情况。 (2)研究将硫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将氯化铁溶液加入硫化钠溶液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判断发生了哪些反应,总结两种溶液之间反应的本质。 二、研究方案 我们首先通过了解硫化钠、氯化铁的性质,对两个反应物的反应进行猜测。再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设计实验,对可能生成的物质进行检验,继而反推发生了什么类型的反应,再做出相关的总结。对此,我们在摸索中相继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实验一: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性质初探 实验二: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现象观察和分析 实验三: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四: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影响 实验五:其他金属阳离子和硫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探究 三、研究过程 实验一: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性质初探 【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皿、玻璃棒 【实验试剂】Na 2S溶液、FeCl 3 溶液 【实验操作】观察未知浓度的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并分别测定其PH,结果如下:物质外观PH 解释 Na 2 S 溶液无色透明液体,有臭鸡 蛋气味 12 Na 2 S溶液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 有少量硫化氢挥发出来。 S2-+H 2 O HS-+OH- HS-+H 2 O H 2 S+OH- FeCl 3溶液黄褐色透明液体,无气 味 2 FeCl 3 溶液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 Fe3++3H 2 O Fe(OH) 3 +3H+ 【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预测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如下: 3Na 2S+2FeCl 3 +6H 2 O=2Fe(OH) 3 ↓+3H 2 S↑+6NaCl 预测现象:有红棕色沉淀产生,有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产生。 事实情况如何呢?我们决定动手实验一下。 实验二: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现象观察和分析【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 【实验试剂】Na 2S溶液、FeCl 3 溶液

U盐溶液蒸干产物及盐类水解的利用习题

关于盐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产物的归纳(自学讲义) 1.不水解、不分解的盐溶液,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NaCl(相似的如Na2SO4、KNO3、BaCl2等)溶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2.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Al2(SO4)3(相似的如Fe2(SO4)3、CuSO4、KAl(SO4)2等)溶液,得到Al2(SO4)3.因在溶液中虽然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Al2(SO4)3; 3.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强碱弱酸盐溶液,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如加热蒸干Na2CO3(相似的如Na3PO4、Na2SiO3等)溶液,得到的将是Na2CO3.因Na2CO3水解生成NaHCO3和NaOH,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HCO3-和OH-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CO3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CO3; 4.水解,且水解产物能脱离溶液体系的盐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原来的溶质盐而得到的是水解产物。如加热蒸干AlCl3(相似的如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Al(OH)3,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AlCl3水解的产物之一盐酸将不断挥发放出氯化氢气体,所以,得到的是另一水解产物Al(OH)3,灼烧后得到Al2O3; 5.加热能分解的盐溶液,如加热蒸干Ba(HCO3)2(相似的如Ca(HCO3)2等)溶液,得到Ba2CO3因Ba(HCO3)2不稳定,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将分解生成BaCO3、H2O和CO2,所以最后得到BaCO3; 6.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HCO3)2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MgCO3,而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 7.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这是因为,虽然加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但水解的两种产物NaHSO3和NaOH将会最终生成Na2SO3但在这个过程中,因SO3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SO4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 8.能被氧化的盐溶液,加热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而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溶液中还有H2SO4,所以最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 9.能被氧化的盐溶液,加热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OH)3.这是因为,在蒸干过程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水解的另一产物HNO3不断挥发、分解,所以蒸干后得到Fe(OH)3,灼烧后得到Fe2O3; 10.加热蒸干NaClO溶液,得到NaCl.这是因为,NaClO易水解生成NaOH和HClO,而HClO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盐酸放出O2,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所以最后得到NaCl。 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补充习题 1.下列事实:①Na2HPO4水溶液呈碱性;②NaHSO4水溶液呈酸性;③长期使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度增大;④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加热能使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增强;⑥配制SnCl2溶液,需用盐酸溶解SnCl2固体;⑦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其中与盐类水解有关的是( ) A.全部 B.除⑦以外 C.除②以外 D.除④、⑥以外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①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②用加热蒸发K2C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CO3晶体;③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④加热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溶液;⑥澄清石灰水;⑦浓HNO3⑧浓H2SO4。A.①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⑦⑧ D.⑤⑦⑧ 4.下列四种肥料可以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混合施用的是( ) A.硫酸铵 B.氯化铵 C.硝酸钾 D.硝酸铵 *5.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对盐溶液加热蒸干后产物的判断

对盐溶液加热蒸干后产物的判断: a 、 易挥发的酸形成的盐:MgCl 2蒸干得碱,再经灼烧得氧化物。 b 、 难挥发的酸形成的盐:MgSO 4 蒸干后任然为原来的盐 c 、 算是碳酸盐溶液蒸干得正盐:NaHCO 3→Na 2CO 3 d 、弱酸的铵盐蒸干后无固体:NH 4HCO 3 e 、 K +、Na +的盐酸正盐,偏铝酸盐溶液蒸干后仍然为原来的盐。 f 、 由于SO 32-具有较弱的还原性,大部分亚硫酸盐溶液蒸干后得硫酸盐。 1.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以下物质的溶液, 可以得到该固体物质的是( ) 。 A. 氯化镁 B. 碳酸氢钠 C. 硫酸铝 D. 高锰酸钾 2. 把三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 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下列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写出化学式。 ( 1) K2CO3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NH4 ) 2 SO4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Ba( HCO3 ) 2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Na2 SO3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显色试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 /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氯化铁溶液的测定方法

三价铁的测定方法 一、称1g 左右试样(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至250ml碘量瓶,加100ml纯化水,10ml1:1盐酸,3g碘化钾,盖紧瓶盖充分摇匀,水封静置30mins后,用 m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淀至无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V 二、三价铁含量计算公式 Fe3+%=VC*M V: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C:硫代硫酸钠的mmol浓度 M:称取的试样重量 三、三价铁换算成三氯化铁含量 Fecl3%=Fe3+*56*100% 二价铁的测定方法 一、称左右试样(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至250ml锥形瓶,加100ml纯化水,25ml硫磷混合酸(5ml磷酸+20ml20%硫酸),加4-5滴%二苯磺胺酸钠指示剂,充分摇匀,用 m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定至紫色不变为终点。记录消耗重铬酸钾的体积V 二、二价铁含量计算公式 Fe2+%=VC*M V:消耗重铬酸钾的体积 C:重铬酸钾的mmol浓度 M:称取的试样重量 三、二价铁换算成氯化亚铁含量 Fecl2%=Fe2+*56*100% 游离酸(以HCL计)的测定方法 一、加100ml纯化水,4g氟化钠至250ml烧杯中,充分溶解,加1滴酚酞指示剂,若溶液为红色则加L盐酸溶液调至无色,再加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微红色;若溶液无色则直接加L 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微红色; 二、称左右试样(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至250ml锥形瓶,加100ml调至好的氟化钠饱和溶液,充分摇匀,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为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V 三、游离酸含量计算公式 H+%=VC*M V: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 C:氢氧化钠的mmol浓度 M:称取的试样重量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资料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般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 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视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如 NaHC0 3溶液 显碱性而NaHS0 3溶液显酸性。 2?判断盐所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 NaA 和NaB ,其溶液的pH 前者大于后 者,则酸HA 和HB 的酸性强弱为 HB>HA 。 3. 利用盐溶液来制取 H 2 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而产生气体。如:少量 Zn 片投入到浓的 NH 4CI 溶液中,有H 2、NH 3产生。 4. 解释实验室中的一些问题 ⑴某些胶体的制备利用水解原理,如实验室制备 Fe(OH) 3胶体。 ⑵无水盐制备。如制备 FeCl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后,必须在 HCI 气氛中失去结晶 水,否则会得到 Fe(OH )3或Fe 2O 3。 ⑶保存某些盐溶液时,有时要考虑盐是否水解。例如,保存 Na 2CO 3溶液不能用玻璃 塞,(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 ① 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酸,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碱 阳离子的水解。例如,配制 FeCb 、SnCl 2溶液时滴几滴稀盐酸。 ② 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碱,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酸 根离子的水解。例如,配制 Na 2CO 3、NaHS 溶液时滴几滴NaOH 溶液。 5.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1) 泡沫灭火器原理:用 Al 2(SO 4)3与NaHCO 3作用,离子方程式为: Al 3+ + 3HCO 3 ===Al(OH) 3 J+ 3CO 2 To (2) ----------- 制取净水剂:通常用铁盐、铝盐来制取净水剂,如用明矶净水的离子方程式: + 3H 2O ----------- - Al(OH) 3(胶体)+ 3H 十。 (3) 化肥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因为 成氮的损失。 (4) 加强洗涤效果: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因为升温促进了 (5) 水解除杂 如MgCl 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 a 杂质,因Fe 3*的水解程度比Mg 2*水解程度大, 可加入 MgO 或Mg(OH )2或MgCO 3等,使Fe 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 Fe(OH )3 沉淀而除去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蒸干 (1) 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 CuSO 4(aq)—―T CuSO 4(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 蒸干 灼烧 AlCl 3(aq) ------ >Al(OH) 3 ----------- >AI 2O 3。 (2) 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如 Na 2CO 3溶液等。 ⑶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Ca(HCO 3)2、NaHCO 3、KMnO 4、NH 4CI 固体受热易分解, 因此蒸干、灼烧的产物分别为: Ca(HCO 3)2> CaCO 3(CaO) Al NH ;与CO 2「相互促进水解而造 CO 歹的水解。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总

课件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般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视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CO 3溶液显碱性而NaHSO 3溶液显酸性。 2.判断盐所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 和NaB ,其溶液的pH 前者大于后者,则酸HA 和HB 的酸性强弱为HB>HA 。 3.利用盐溶液来制取H 2 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而产生气体。如:少量Zn 片投入到浓的NH 4Cl 溶液中,有H 2、NH 3产生。 4.解释实验室中的一些问题 (1)某些胶体的制备利用水解原理,如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2)无水盐制备。如制备FeCl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后,必须在HCl 气氛中失去结晶水,否则会得到Fe(OH)3或Fe 2O 3。 (3)保存某些盐溶液时,有时要考虑盐是否水解。例如,保存Na 2CO 3溶液不能用玻璃塞, (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 ①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酸,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例如,配制FeCl 3、SnCl 2溶液时滴几滴稀盐酸。 ②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碱,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例如,配制Na 2CO 3、NaHS 溶液时滴几滴NaOH 溶液。 5.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泡沫灭火器原理:用Al 2(SO 4)3与NaHCO 3作用,离子方程式为:Al 3++3HCO -3 ===Al(OH)3↓+ 3CO 2↑。 (2)制取净水剂:通常用铁盐、铝盐来制取净水剂,如用明矾净水的离子方程式: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3)化肥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因为NH +4与CO 2-3相互促进水解而造成 氮的损失。 (4)加强洗涤效果: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因为升温促进了CO 2-3的水解。 (5)水解除杂 如MgCl 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 3杂质,因Fe 3+的水解程度比Mg 2+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 或Mg(OH)2或MgCO 3等,使Fe 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CuSO 4(aq)――→蒸干CuSO 4(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 3(aq)――→蒸干Al(OH)3――→灼烧Al 2O 3。 (2)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如Na 2CO 3溶液等。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Ca(HCO 3)2、NaHCO 3、KMnO 4、NH 4Cl 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灼烧的产物分别为: Ca(HCO 3)2―→CaCO 3(CaO) NaHCO 3―→Na 2CO 3 KMnO 4―→K 2MnO 4+MnO 2 NH 4Cl ―→NH 3↑+HCl ↑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 2氧化 例如,Na 2SO 3(aq)――→蒸干Na 2SO 4(s) FeSO 4(aq)――→蒸干Fe 2(SO 4)3(aq) (5)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例如,蒸干NaClO 溶液时,既要考虑ClO -水解,又要考虑HClO 分解,所以蒸干NaClO 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 。

各种显色剂及配制方法和显色原理

各种显色剂及配制方法 1、碘: 广谱显色剂: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 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或者在瓶中,加入10g 碘粒,30g 硅胶 例如反应: Bu +CCl 3COCl Zn(Cu) 2、紫外灯: 含共厄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 HCO 3H +OH OCHO H SO O 3. 稀硫酸 糖类 4、氯化铁: 苯酚类化合物 配制方法 :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 苯酚会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原理如下用Ar-OH 表示苯酚,反应如下: 6Ar-OH + FeCl3 → [Fe(OAr)6]3- + 6H+ + 3Cl- 其中,[Fe(OAr)6]3-为紫色. OH F Br 2OH F Br CS 2 O F Br Me SO 5、桑色素(羟基黄酮) : 广谱, 有荧光活性 配制方法 :0.1% 桑色素+甲醇 6、茚三酮 :一般显蓝色或紫色(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生成黄色) 与半胱氨酸紫红色然后无色。 氨基酸 配制方法 :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Q :如何判断化合物B 的存在? NH 2O OH (Boc)2O O OH A B 7、二硝基苯肼(DNP) : 醛和酮 配制方法:12g 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 NO 2 NHNH 2 NO 2 R 2 R 1 O NO 2 NHN 2R 12 8、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甾体类)

配制方法 :15g 香草醛 + 250mL 乙醇 +2.5mL 浓硫酸 HO O H O 香草醛 9、高锰酸钾: 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 配制方法 :1.5g KMnO4 + 10g K2CO3 +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 3个月 10、溴甲酚绿: 羧酸,pKa<=5.0 配制方法 :在100ml 乙醇中,加入 0.04g 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 的NaOH 水 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溴甲酚绿 溴甲酚绿是非水滴定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无水乙醇中配制),在pH=3.8时呈黄色,pH=5.4时呈蓝绿色,pH=4.5时开始有颜色的明显变化 11、钼酸铈: 广谱 配制方法 :235 mL 水 + 12 g 钼酸氨 + 0.5 g 钼酸铈氨 + 15 mL 浓硫酸 12、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广谱 配制方法 :135 乙醇 + 5 mL 浓硫酸 + 1.5 mL of 冰醋酸 +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13、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lO4:丙酮:水 (1:10:20:80) 14、磷钼酸(PMA): 广谱 配制方法 :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