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1911984.html,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方法

作者:陈玉英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11期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发现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学专家钟启泉教授也指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引导学生拓宽生活领域。全面开发教育资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使学生能从发现的问题中选择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适合,与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的研究课题,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扩大生活面,拓宽涉及领域,增加有待发现的问题之源。自然、社会和学生的自身生活就是问题之源。增“源”,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介人现实社会,参与家庭生活,为发现问题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1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大自然,不仅是要求学生在节假日外出观光旅游,不仅是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重阳节登高爬山,春天远足,秋天郊游,而且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把各学科教学场地尽可能地移到大自然之中。譬如说,美术课可以去花园、公园写生;自然课可以到田间、原野观察;同样,语文课也应该尽可能这样做。譬如说,教学《夕阳真美》[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家长在周末带领孩子)到郊外去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色。我们可以提醒学生,重点观察夕阳西下过程中,太阳、云彩、天空、霞光等景物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以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什么变化。学生认真观察归来之后,再用心去读课文《夕阳真美》,就会对课文中描写重点的选择、遣词造句的运用、字里行问洋溢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等为文之道,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仅仅捧一本语文书读读背背,不知要好多少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语文课文内容或到南京郊外的梅花山赏花,或到苏北丹顶鹤自然生态保护区去考察,或到西安华山去攀那“自古华山一条道”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先写一篇观察习作,然后再学习《春到梅花山》、《美丽的丹顶鹤》、《咏华山》等课文,把自己的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用心比较中,学生是会真正发现、领悟出作文门道的。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

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

小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维护国家安全》主题方案

小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维护国家安全》主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吗?是安全。只有保证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义。伴随着世界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国家安全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要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努力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当代的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思。 一、什么是国家安全? 1.播放视频一执法部门破获一起危害国家安全案件,驻外嫌犯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要时刻警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2.“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包括国家政治体制不受侵犯;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不受威胁;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国家机构不被渗透;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犯等。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1.学习《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2.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每个小学生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三、树立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 1.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团体小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团体小组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这样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意识呢? 一、教师要营造促进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带动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首先,转变教者的观念,把结论的发现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都是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创新潜能的探求者。合作学习中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者的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学生的失败和失误。其次,转变学生的观念。对习惯于生活父母安排,学习靠教师授受的学生要进行学习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其克服依赖性。学生要做到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要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学习知识,这样才能

学好知识;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合作成功的自信。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微笑、鼓励、幽默、接纳等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带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自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二、小组团队的组成要科学明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难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义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小组规模:一般情况,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这样前后邻座的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比较方便,同时讨论起来很热烈。 2.合理分组:科学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分组时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3.明确分工。合理明确的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基础。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某一任务,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开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 一、当前小学生“提问”的现状: (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 (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3)不会问。就提问的内容而论,可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或者有些同学总是问一些没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拿到题目一看,

不会做,就张嘴问:“这个题,怎么做?”而不是找出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来发问。 (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二、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1受各种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提问, 目前许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功能,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却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缺少在学习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这样虽然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改进,但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学条件,如我们现在的大班额,遇到一些特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充分提问。 2、受学生传统观念、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懒于提问。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维,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论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是许多学生的难题,尤其是寻找等量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我想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培养能力,教给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技巧,于是他们就不敢问、也不知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型”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让学生要学习,要发现,要探索,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

浅谈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的培养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周志和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安全意识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班主任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所需明确的责任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先进的交通工具、豪华的摩天大楼、新颖的电器等正迅速进入人类的生活。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家用,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疾病流行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加上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 一、学生安全意识差 由于我国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一直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对小学生进行生存教育一直是弱点。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不重视,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 在生活管理上: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的小学生在家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在外出行不注意交通安全,以致于在心理上存在侥幸,这些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一些小学生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看到违法事件,在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都装作视而不见或者逃避。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提高安全意识我们怎么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体集会文化、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实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首先,自己的物品随意放,等到东西不见了才着急找老师;其次,课间活动不讲文明,不注意安全,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韦庄中心学校崔刘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

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年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何群慧 纵观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有悖于时代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学起在教学中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的探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合作意识的萌动,往往就是从一个游戏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精心编写教案,联系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并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3、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极强,而合作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合作方法上的指导,不断的进行技能上的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机的组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3、指点要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分别与溪尾、光明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学会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团场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很少有学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了。更有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输教材、教案,偶有学生提问,甚至视其为捣乱课堂秩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试,学生在“书山题海”中苦战,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现在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缺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理交流,师生互动等情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学科都在探究的话题,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值得我们去实践中去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

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 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牵动万家。而当今生活环境的千变万化,社会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多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教师、父母或者警察,都不可能给任何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方可一生平安。因此,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首先应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交通安全教育(包括行路、骑车、乘车、乘船等)。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二)日常生活安全(包括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火、家务劳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 1、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2、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

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3、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学校指定专人每天从网上下载饮食安全工作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三)活动安全教育(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1、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2、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3、要教育学生燃放烟花爆竹要选安全地带,不在公共场所及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严禁违章燃放……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论学生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同学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我改变了以往例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小熊猫的“小小百货商店”开始营业了,陈列着一些商品及价格:(有实物的用实物,没有实物的用图片,花花绿绿得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圆珠笔每支2元、小鹿玩具每个10元、一双运动鞋200元、《十万个为什么》每套40元、滑板车213元笔记本4元、足球每个12元、学生背包106元、《英语磁带》每盒14元…… 请每位同学到商店里买奖品,要求是购买4件相同的商品,(每小组有四位同学)。每位同学算一算自己需要用多少钱?

小学生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红江小学:郑彬 所谓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人的合作意识是随着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的,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合作意识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一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 据考察和研究,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孤僻、自私、不合群,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相处目前学校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部·分小学生从一踏人教室起,便坐在座位上不:起来,即使是下了课,也还是在玩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或者在本子上涂涂画画。有: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方式就是故意激:怒对方,比如,往其他同学的书包里放虫子或者故意给其他同学取难听的绰号,激起对方不满,进而大动干戈。这些现象反映了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自私、孤僻、不合群,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协作,甚至对于合作性质的活动有抵触情绪,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不乐于与人分享,也不懂得如何分享。 小组合作中。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部分同学缺乏参与意识,部分同学即使讨论热烈,也仅仪是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懂得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合作无法顺利完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件摆在教育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墟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务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人组成;分组时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为基础,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分布均衡,以便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此外,还应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团结友爱、民主平等,便于合作学习的充分开展。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明确的学习目标、责任以及合理的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重新定位角色,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真诚地和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阶段研究工作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附小课题组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是我校总课题“开放式 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下的一子课题,是课题组全体老师对学生实施问卷调 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讨论后,结合我校实际,从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中提 炼出来的课题。课题小、操作性强、切合我校实际。下面就把该课题从2003 年5 月总课题开题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工作概述 1、立背景课题,抓小课题。 学校总课题组自2002 年9 月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开题论证工作。随着研 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组老师发现学校总课题太大,难以把握、难于操作、难 于出成果。2003年7月,课题组集体研讨会经过大家激烈的碰撞后决定:将总课题定为背景课题,抓小课题,抓突破口,深入课堂搞研究,课题组合力研究本校实际问题——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方向一定,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大家分头查找资料,重新研究并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2003 年9 月一开学,课题组就召开多次会议修改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2、发挥校园网优势,对实验班学生实施网上问卷调查。背靠成都理工大学,我校兴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1911984.html,. 2003年9 月,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由计算机朱磊老师负责在校园网上制作了“小学生问题意识调查”的问卷。实验班学生利用计算机课时间由计算机朱磊老师和该班实验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校园网进行网上答题。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个人研究主方向,并写出“个人科研计划(2003年9月——2004年7月)”。这项工作已于10 月初结束,课题组实验教师都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14417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所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升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水平,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安全工作。平日里,不但对学生实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我也注意去观察学生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即时实行教育。 一、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小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打骂现象,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够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即结合品德课堂来实行安全教育。如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准绳,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并分步落

到实处,使学生们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班主任要结合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建立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监护的情况下,遵守纪律 的自觉性。班主任除了对学生实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实行教育。我还经常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唱儿歌、看录像等活动对学生实行安全教育。 因为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发生的很少,所以,很多学校不把安全教育和教学放在同等的位置。而且如果仅仅单纯的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就算听了,当真的发生事故时,他们还是会不知所错,手忙脚乱。我认为应该把安全教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渗透每个教学当中。 首先我觉得学校要每个星期安排一节班队课,专门给学生讲安全知识,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而展开一些有必要的演练,像防踩踏事故的演练,每个学校都应该要组织学生展开,这样的事故发生的太多了。像怎样在火灾中逃生,这些知识最好是老师学生做准确的示范,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彻底的明白一些事故的后果,像夏天为了图凉爽而去河湖洗澡;冬天为了图暖和在房里关上门窗烤火。所以而丧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班主任能够结合这些身边的事故带领学生一些分析发生的原因,这样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让学生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